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 续二

发布者: 顾绍骅 | 发布时间: 2016-3-11 17:55| 查看数: 1083|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艺术观点: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  续二
人生多少事,都化作一溪流水,一缕云烟,一粒尘埃。但是,中国画这门传统的民族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我们“画人”必须在有生之年使国粹——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当下的中国画学习和创作出现了一系列不符合中国画自身发展要求的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对于绘画的文化性的轻视,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不谙,以及对中国画发展规律的背离等等。这些学习现象所体现的最主要特征,便是诗情画意的缺失。因为创新与时代感都要对传统正确的继承方得以体现,若只有技法的光鲜亮丽,而不在文化的功底、传统的章法、心性的造化等方面着重修养,无异于揠苗助长,舍本逐末,导致欲速则不达甚至南辕北辙。所谓中国画的经典性,是各方面的素养统一的。不但有感情,而且有理智,有意志。若只从片面的感觉求得舒爽,就会使得绘画的格调变得低落,这是中国画的歧途。
笔者始终认为:中国画的发展必须依照“中国方式”——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诗、书、画)为一体的观点——“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和中国画发展方向……;
中国画艺术,首先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载体,是诗性的表达。继承传统,发古之幽思,抒文人之胸怀,在山川自然、林泉高致、卉木悠闲的状态中幽游,成为衡量一个艺术家是否有真性情的标志。中国文化是在一个不崇尚独裁与专*制权利的国度,民族界限和宗教势力互相消融的国度,遵照人伦礼仪而不喜语怪力乱神的国度中发展的。在这样的国度中,艺术追求一种平淡宁静、恬适优雅的气氛,体现一种富有哲理情趣的人生享受,体现艺术家自身对人生的感悟,才能被广泛的社会阶层所接受,并经得起考验,流芳百世成为绘画的代表,文化的经典。
我们必须追求中国画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表面上和谐精美的视觉效果统一,或通过绘画内容去体现个人的心性情怀,是中国画发展了千百年以来,所有文人画家执著追求的艺术精神。诗歌绘画的艺术性,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平和文化的基础上展现自身魅力的。所体现的艺术性不会是一种富强与功利的追求,也不会主导人心走向醉生梦死、偷安姑息、没有文化理想的鸡豕生活,也不会主张消极悲观、脱离现实的宗教生活。中国画的品评方法和审美方式,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形成一些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视觉习惯。这样还需要按照绘画发展的基本规律去慎终追远,必须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养——古典文学、古诗词、古文字、中国书法、绘画史等等学习与研究,循序渐进,而不可仅仅局限于绘画艺术的学习。
历代关于绘画品评的著述都着重于绘画的气韵与意境,气韵依品格(人的品质与格调)而立,境界随文心(文化修养与心性情怀)而生。能够进行绘事不代表着人的素养的雅致,而是人在绘画上体现其素养的高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从唐代文人画鼻祖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水墨为上”开始,文人画就与工匠画有了分庭抗礼的微弱趋势,从而中国画在绘画的功用上便从“成教化,助人伦(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逐渐转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历代名画记》引),画家们逐渐有了脱离政治礼教的服务性功用的倾向,也都逐渐地转入各自的内心寻求期望表述的情感,和心性所欲表达的内容。宋元明清诸代大师也都秉承了这样的传统,对于绘画的气息和境界都追求着诗情画意的氛围,由此在画面上,可以寻得见章法,看得明笔墨,从作品和画论著述中都能体会到画家的涵养和所寄托的感情。因此布局的清新空灵,用笔的浑厚华滋,造境的恬淡宁静,寄情的含蓄雅致,这些都是堂堂正正的华美,中中正正的品质,非常洒脱的抒情。其实也是人与文与画的统一,是心性才情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永远都是一种单微轻灵,直透心髓的。”(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因此,画家需要:有才还需有情,有学务须有品。否则即便才高学博,技术娴熟,而情不深、意不洁,终究不是艺术的上乘作品。
中国文化所造就的中国人的心性,是趋于一种平和的心态,是对实际的人生有所向往,对现世的生活有所追求,而于艺术之中又有所寄托的。诗歌作为中国文学的中心,中国画作为中国艺术的主干,对于在政治礼教和种种社会制度下生存的中国人,诗画等艺术形式都是表达着平和而实际的人生中,更深一层的心灵感应和情感流露,要在日常繁杂的劳作和奔波中,面对诗文书画而缓解掉终日的忙碌辛劳。因此中国的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中心,绘画上以文人画为代表,诗歌绘画都不喜欢作人生具体的描述,也不愿意传达申辩的哲理为主,多以一些轻灵的抒情作品为上乘,或托物喻志,或平淡宁静,是对于人生作一种抒怀,或是一种恬适、平和人生的玩味与歌颂。
中国的文学与艺术,无论是诗文书画,贯穿于人生的衣食住行,无论从民间到宫廷,工匠到文士,千百年来,都应立足于诗情画意的品格而逐步促进自身臻善完美。
对于绘画学习若不在修持画家心性和文化涵养的方面入手,那么就成为一个个的绘画工匠,就是没有尽到画家将国粹发扬光大的责任,作为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就是违背民族艺术的宗旨。如果我们仅仅以技法传承,而脱离了文化宗旨,造就出一件件很快就过时的时髦“时装”作品,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承无疑起到消极的作用。中国画最基本的法度和立意的境界,而在此之外肆无忌惮地寻找“以西为本”各自营生的面貌,对于画家自身的探索实属不利;当代中国画学习对于诗情画意的缺失,其实是对文化规律的违背,而不是绘画技术上的缺失。
诗情画意具体指中国画的立意和绘画气息的品质和格调,需要涵带一种平和互补、敦厚淳朴和空灵闲逸的生活状态,这些状态的表现应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所达成的共识,因此,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


顾绍骅于2016年3月5日星期六
附:
傅心畲:一诗一画皆风景2016-03-0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傅心畲相信不用再多做介绍了吧。这位清朝皇室的后裔,大起大落之后,悟透了平淡才是人生的真理。此后,他寄情于山水书画之中,畅游在心灵恬静之处。这本山水册页中的一诗一画更是绝配,就让我们一起在他塑造的空灵静谧的氛围中,细细品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堤柳含新雨,鱼梁驻晚烟。心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远山连水色,平岸界天痕,心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峭壁立千仞,崔巍半入云。几家临水住,幽径薜萝分。心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晨风变初霁,邂逅山中客。稷雨复蒙密,闲云日萧瑟。檞叶有清音。繁枝暗无色,片水带孤青。微云生远白,积素满空山。何处袁安宅。临营邱寒林。甲午九月,连夜霖雨初晴作此。心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春岸新栽柳,微风漾细波。小桃花正发,桥畔鸟声多。心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隔浦分秋雨,人家向暮云。心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峻岭峙江干,秋麓皆殊状。遥山环清波,岧峣立相向。策蹇赋南山,振衣欲登望。心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渡峡舟难进,相牵相浅滩。飞泉天际落,萧飒夏生寒。心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榭多凉意,溪边啭白鸥。远山成一发,苍翠枕寒流。心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山庄隐蒙密,茂树郁青青。小舟待曲岸,因之泛远汀。经过陶令宅,应访子云亭。心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层台临水际,幽涧隔尘氛。日夕凭栏处,悠然望白云。心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朝云何所似,如螺复如髻。微风渡远林。振荡摇淅沥,隔水见人家。茫茫望无极。心畬。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