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百年沧桑合善堂

发布者: wxf001 | 发布时间: 2016-8-13 14:30| 查看数: 2585| 评论数: 8|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wxf001 于 2016-8-14 16:21 编辑

                                                    百年沧桑合善堂
                                                                      宿迁市皂河镇合善堂的历史变迁
                                                                                               王晓风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市镇上常见的善堂,是当时官府设立的公益和慈善机构。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明清社会历史的专家学者们重视。据考证,善堂发轫于明末的同善会,起源于江南省(即江苏、安徽、上海一带),在清朝发展成熟,作为官府设立并给以支持的慈善组织在各地普及。对于善堂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大多数专家认为明清的善会善堂有“施善和教化两大功能”,部分学者认为,善堂在晚清以后的社会变革时期,其基本作用从比较单纯的官方慈善机构,逐渐演化为集慈善、教化、仲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组织,尤其在清末民初,大多数的善堂演变成为民间组织的聚集地,因而,当时民间秘密发展的社团、会社甚至革命团体的组织都和善堂有着一定的关系。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合善堂,是该市目前发现的唯一保护完好的善堂,它始建于清代早期,于民*国二年重修和扩建。现为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宿迁县志》记载:善堂之设,所以赈无告之穷民也。熙皞之世,万物各遂其生,独此鳏寡孤独之民,颠连莫诉,听其穷饿以死可乎?是以育婴、恤嫠、养老诸善举,各邑类多有之,宿迁善堂多至四十二处。从县志记录上来看,清代仅在皂河附近的顺德乡二图、三图、五图内便设有从善堂、修善堂、保仁堂以及皂河的合善堂。但只有合善堂保存至今。
       合善堂虽然是官方设立的慈善机构,但有关的事务都由地方缙绅参与管理,这与中国古代实行的地方士绅管理社会秩序有关,清代以后,社会慈善事业由个别富人的义举发展到有组织的团体机构,民间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善堂便是这种慈善事业的载体,宿迁的42处善堂遍布城乡,体现了当时民间慈善组织数量众多、财力充足、参与阶层广泛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演变,善堂等慈善组织也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生了诸多变化。早期的善堂带有明显的官营化和徭役化色彩。县志记载各地善堂的章程里,就很明确地体现了这一点。而晚清以后,新思想和新观念促使这些慈善组织逐渐发生变化,其活动内容不限于慈善义举,社会意义显得更加多元化,影响更为广泛。清末以后,合善堂成为皂河镇内理门信众聚集场所,这些理门信众,平时以爷互称,故而人称理门大爷。他们在劳作之余,只准许喝茶,严禁吸大烟和香烟,杜绝饮酒,并时刻劝人诸恶莫作,一心向善。皂河镇上最后一位理门信徒名叫李学铭,解放后一直在皂河浴池工作,孤身一人,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去世。
       到了每年新年游神赛会的时候,合善堂便成为皂河香会活动的聚集地,在这里举行各种娱神游神的文娱项目排练,民间称之为“玩会”。皂河香会的街东会传说受过皇封,是远近闻名的皇会,也是四方香火盛会的首座香会,曾经夺过阳山庙会、巨山庙会、马陵山庙会等五个香火会的标头,因此,街东会的两面龙门旗上绣有“五会朝山”和“三山盛会”的字样。据说这些庙会的正祭仪式上,必须等到皂河香会到场才可以进行祭祀活动。
清朝终结以后,随着社会意识的转变,苏北各地的香会逐渐演化成为带有武装力量性质的民间组织,而善堂也就成为各种民间会社的发源地,闻名遐迩的皂河刀会便在合善堂诞生。
       据宿迁文史研究学者娄书武在《皂河刀会记事》文中谈道:民*国二年,皂河各大香火会集中人力物力,将合善堂修缮一新,但正堂中尚缺供奉神像。过年以后,街东香会去往安徽省泗县朱山庙会去朝山,夜间留宿一座荒野破庙,见庙里神龛中供奉的玉石观音像雕刻得十分精美,会首朱学礼、朱宝记、徐开举等十几个人便决定停止朝山,趁着夜间无人,连夜将玉观音运回皂河,供在刚刚修缮一新的合善堂里。真是宝殿生辉,祥光瑞气,一时间,四方轰动,远近百姓一起来合善堂里朝拜玉观音,盛况空前。
       皂河刀会的兴起和当时清末民初大变革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关,当时的中国,军阀连年混战,地方上土匪横行。皂河临近的骆马湖中自古便是匪寇盘踞之地,加上大运河穿境而过,各路兵痞盗贼,频频骚扰,恣意猖獗,致使皂河治安恶化,经常发生匪乱,几至民不聊生的地步。在此情况下,皂河百姓为了防匪保家,便在清末举人卢翰荫的倡议下,从邳州薛湖请来刀会传点师薛干臣,在皂河合善堂里传办刀会。一时间,远近青壮年纷纷加入,合善堂里大摆香案,招收刀会信众,共招会众达千余人,便以各小乡为基础,划分地段设立会首:东会首领黄奇胜;西会首领朱兴东;南会首领孙长岭、徐开举;北会首领陆体元、韩凤岐、韩克瑞;庙东会首领蔡绍光。每个会的会众300人左右,每天清晨和夜晚,首领的带头苦练刀会功夫,在镇区内划区巡逻,遇到警报,会众们手持红绸大刀,冲锋陷阵,毫不畏缩。一度时间里,土匪和兵痞们碰上皂河刀会,便退避三舍,抱头鼠窜。有力地保障了皂河百姓的一方安宁。
       民*国十六年,国民革命军第三次占领皂河,建立了国民党政权组织,设立了皂河行政局、税务局、警*察局等部门,由于刀会组织带领皂河百姓坚决抗交各种赋税,造成地方当局财政收入困难,加上宿迁县政府同样面临刀会抗交赋税的难题,无法拨款,皂河当局连日常办公的费用也无法支出。无奈,皂河行政局长王范聪、国民党分部常委吴潇洒等人在1929年农历正月中旬开会研究决定,砍伐公路两旁和北门外的公树以充地方行政、党务以及置办学校桌椅的费用。
       但这样做却是造成了一个更大的麻烦,新成立的国民党政权组织本来就和乡土社会中士绅化管理水火不容,砍伐公树的行为将这种矛盾激化,成为火山爆发点,因为这些公树是合善堂出面集资栽种的慈善专用树。根据合善堂公约,镇区内栽种的公树是专门用以解决当地鳏寡孤独以及地方上发现的无主尸体丧葬费用的。一旦需要,由合善堂指令地方上砍伐树木作为棺材用料,并有明文规定适量间伐,及时补栽,决不允许多砍一棵树。故而几百年来一直保持原有的树林规模。这次国民党地方当局却一次性将这些公树砍伐殆尽,另行栽种树苗,因而激起了全镇老百姓的强烈反对。当年的正月28日,在皂河刀会的鼓动下,数千名地方群众在安澜龙王庙的广场上集会示*威,抗议当局乱砍滥伐,中饱私囊,一时群情激奋,气势汹汹,进而发展成为砸烂行政局,捣毁区党部的动乱。百姓们和刀会会众一起,冲进皂河镇行政局和区党部,捣毁一切办公设备,当场抓住行政局长王范聪和党部常委吴潇洒等十余人。以破坏地方公益事业的罪名,将他们扭送窑湾区公署(民*国早期,皂河镇属窑湾区),要求对其制裁。窑湾区公署为了平息众怒,只好暂时将其收押,答应调查处理,但皂河刀会百姓们离开不久便将这十几个人全部释放。
       与此同时(19293),中共地下党县委书*记马伦在县城和运东一带鼓动宣传,反对国民党政权统治,在他们的操纵下,宿迁县刀会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连续两次围攻宿迁县城,一举将国民党县长和警*察局长赶跑。皂河刀会会众积极响应,不仅在本镇内强力驱赶国民党政权组织,还派出数百名会众前往县城参加起义。
       4月初,国民党省政府委任刘昌言继任宿迁县长。并由国防部电令新编第一师岳维峻部赶来宿迁镇*压刀会。一时刀光剑影,硝烟四起,这些荷枪实弹的正规军面对刀会的大刀长矛,好比猛虎扑羊,势不可挡,刚刚接上火,刀会会众便溃不成军,一哄而散,逃往农村隐蔽起来。
       岳维峻部平息了宿城动乱后,将部队开往刀会活动频繁的皂河与窑湾一带。皂河刀会在镇区四个圩门抵抗无效,随即四散逃亡。岳部攻进镇内兽性大发,疯狂镇*压皂河民众,他们见人就杀,遇房屋就烧,见东西就抢。全镇无辜被杀男女老幼47口,其中有住在东炮台的八个乞丐,私立医院院长马长明,茶馆老板赵五,小车头苗玉柱,中大街祺昌布店老板伙计和店员等全部被杀。由于刀会会众都是青壮年,早已跑的无影无踪,这47口无辜被杀的百姓中,只有两名刀会人员。不仅如此,岳部还白日纵火,将整条皂河东大街烧成一片废墟,李金山、王子兰、秦东友、翟某某等七十余家房屋被完全烧光。
       岳部兵匪一路烧杀抢掠,每人身上都装满金银财宝,被抢劫一空的店铺字号有南富康、北富康、华章、祥源、泰兴、永兴、庆升、茂记、涌泉、祺昌等三十余家。普通居民被抢更是数不胜数,最后,还把街东梁玉祥、杨长青等十几个人绑架到窑湾勒索钱财,各家只好凑足钱财,到窑湾好不容易地将人赎了回来。
       岳部最后攻进合善堂的时候,部队军官看中了那尊玉石观音,认为很值钱,便让手下将观音像拉走,谁知十多个匪兵抬着玉观音走到合善堂的大门口,突然感到胳膊剧痛,再也抬不起来,那位军官不信,重新换一批人去抬,依然如此,此时地方官员和红十字会赶来,乘机求情,说这观音显灵,不愿意离开合善堂,那军官无奈,只好悻悻作罢。
       解放后合善堂成为街东居委会的办公地点,在街东村工作人员的保护下,合善堂的正堂、侧房和耳房、门厅等古建筑基本维持了原有风貌。但在WG时期,那座精美的玉石观音被造*反派抬出来扔到了一边。街东居委会老书*记尹承志回忆说,这座玉石观音在大办水利的年代里,被拉到镇南的龙沟水口处,至今仍被砌在龙沟桥下的石墩里。据许多看过这尊玉观音的父老们介绍,玉观音有大半人高,为坐像,法相庄严,玉质油青,微透明。根据种种特征判断,这尊造像有可能是明代南阳独山玉观音。
       合善堂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后,街东居委会迁出了这座百年古建筑,皂河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历史上合善堂的建筑风格和原有规模,重新恢复合善堂旧制,使其成为一处风格古朴,环境幽雅,古色古香的古代会社建筑,和古镇街区内的安澜龙王庙、财神庙、陈家大院等古建筑一起,成为皂河古镇内一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
       作为我市仅有的古代社会慈善机构的遗存,皂河镇合善堂见证了明清以来的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作为考察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独特视角,合善堂的历史变迁,对研究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对立以及对立中发展的演进过程,有较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对于苏北地区古代和近代的民间结社、集会、公益、慈善、宗教等诸多方面的课题研究,都有着弥足珍贵的标本意义。
                                                                                                                  
*                                                                                                                              王晓风
                                                                                                                    201688日与金龙湾
参考文献:

1:清代《宿迁县志》:
2:《宿迁文史资料》第七期《皂河刀会记事》
3:《宿迁文史资料》第二期《二一三小刀会B动》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2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 20 感谢提醒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wxf001 发表于 2016-8-16 12:33:47
感谢高老夫子加精。
wxf001 发表于 2016-8-16 12:41:49
本帖最后由 wxf001 于 2016-8-16 12:47 编辑

本文内容今日在《宿迁晚报》以及国内手机报《今日头条》《中国江苏网》等
报刊报道刊载

                            百年沧桑合善堂:见证皂河血泪史
      
                                     0014.jpg

宿迁网讯
(记者 徐其崇)记者日前到湖滨新区皂河镇采访,在龙王庙行宫的北侧,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经询问得知,这是修缮一新的不被更多人所知的合善堂,它拥有一定的历史。那么,皂河古镇为什么会有合善堂?它的前世今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民间历史文化研究学者王晓风。王晓风通过参考清代《宿迁县志》、《皂河刀会记事》、《明清会社研究综述》等文史资料,以及其本人所掌握的相关素材,向记者介绍了百年沧桑合善堂及其历史变革。
合善堂为市级文保单位
据介绍,明清时期,江浙一带集镇上常见善堂,它是当时官府设立的公益和慈善机构。据考证,善堂发源于明末的同善会,起源于江苏、安徽、上海一带,在清朝发展成熟,作为官府设立并给以支持的慈善组织在各地普及。皂河镇的合善堂,是我市目前发现唯一保护完好的善堂,它始建于清代早期,于民*国二年重修和扩建,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宿迁县志》记载:“善堂之设,所以赈无告之穷民也。宿迁善堂多至四十二处。”从县志上看,清代仅在皂河附近的顺德乡境内就设有从善堂、修善堂、保仁堂以及皂河的合善堂。现在只有合善堂保存至今。
合善堂虽然是官方设立的慈善机构,但有关事务都由地方缙绅参与管理,这与中国古代实行的地方士绅管理社会秩序有关。清代以后,社会慈善事业由个别富人的义举发展到有组织的团体机构,民间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善堂便是这种慈善事业的载体。宿迁42处善堂遍布城乡,体现了当时民间慈善组织数量众多、财力充足、参与阶层广泛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演变,善堂等慈善组织也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生了变化。早期的善堂带有明显的官营化和徭役化色彩。晚清以后,新思想和新观念促使这些慈善组织逐渐发生变化,其活动内容不限于慈善义举,社会意义显得更加多元化,影响更为广泛。清末以后,合善堂成为皂河镇内理门信徒聚集场所,理门信徒平时以“爷”互称,故而人称“理门大爷”。他们在劳作之余,只准许喝茶,严禁吸大烟和香烟,杜绝饮酒,并时刻劝人诸恶莫作,一心向善。皂河镇最后一位理门信徒名叫李学铭,解放后一直在皂河浴池工作,孤身一人,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去世。
合善堂里诞生皂河刀会
清朝终结以后,随着社会意识的转变,苏北各地的香会逐渐演化成为带有武装力量性质的民间组织,而善堂也就成为各种民间会社的发源地。闻名遐迩的皂河刀会便在合善堂诞生。
据宿迁文史研究学者娄书武在《皂河刀会记事》文中谈道:民*国二年,皂河各大香火会集中人力物力,将合善堂修缮一新,但正堂中尚缺供奉神像。当年春节后,街东香会去往安徽省泗县朱山庙会去朝山,夜间留宿一座荒野破庙,见庙里神龛中供奉的玉石观音像雕刻得十分精美,会首朱学礼、朱宝记、徐开举等十几个人趁着夜间无人,连夜将玉观音运回皂河,供在刚刚修缮一新的合善堂里。一时间,远近百姓都来合善堂朝拜玉观音,盛况空前。
皂河刀会的兴起和清末民初大变革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关,当时土匪横行。皂河临近的骆马湖中自古便是匪寇盘踞之地,加上大运河穿境而过,各路兵痞盗贼频频骚扰,致使皂河治安恶化,民不聊生。在此情况下,皂河百姓为了防匪保家,便在清末举人卢翰荫的倡议下,从邳州请来刀会传点师薛干臣,在皂河合善堂里传办刀会。一时间,远近青壮年纷纷加入,合善堂里大摆香案,招收刀会信众,共招会众达千余人。以各小乡为基础,划分地段设立会首:东会首领黄奇胜;西会首领朱兴东;南会首领孙长岭、徐开举;北会首领陆体元、韩凤岐、韩克瑞;庙东会首领蔡绍光。每个会的会众300人左右,每天清晨和夜晚,首领带头苦练刀会功夫,在镇区内划区巡逻。土匪和兵痞们碰上皂河刀会,便退避三舍,有力地保障了皂河百姓的安宁。
合善堂公约曾被践踏过
民*国十六年,国民革命军第三次占领皂河,建立了国民党政权组织,设立了皂河行政局、税务局、警*察局等部门。由于刀会组织带领皂河百姓坚决抗交各种赋税,造成地方财政收入困难,加上宿迁县政府同样面临刀会抗交赋税的难题,无法拨款,皂河国民党各机关连日常办公的费用也无法支出。无奈,皂河行政局长王范聪、国民党分部常委吴潇洒等人在1929年农历正月中旬开会研究决定,砍伐公路两旁和北门外的公树以充地方行政、党务以及置办学校桌椅的费用。
国民党政权组织本来就和乡土社会中士绅化管理水火不容,砍伐公树的行为又将矛盾激化,因为公树是合善堂集资栽种的慈善专用树。根据合善堂公约,镇区内栽种的公树是专门用以解决当地鳏寡孤独以及地方上发现的无主尸体丧葬费用的。一旦需要,由合善堂指令砍伐树木作为棺材用料,并有明文规定适量间伐,及时补栽,决不允许多砍一棵树。国民党地方机关却一次性将这些公树砍伐殆尽,激起了全镇老百姓的强烈反对。
当年的正月二十八,在皂河刀会的鼓动下,数千名群众在安澜龙王庙的广场上集会示*威,抗议当局乱砍滥伐。百姓们和刀会会众一起冲进皂河镇行政局和区党部,捣毁一切办公设备,当场抓住行政局长王范聪和党部常委吴潇洒等十余人,并将其扭送窑湾区公署,要求对其制裁。窑湾区公署为了平息众怒,只好暂时将其收押,答应调查处理,但皂河百姓们离开不久,这十几个人被全部释放。
合善堂见证皂河血泪史
1929年3月23日,中共地下党宿迁县委书*记马伦在县城和运东一带鼓动宣传,反对国民党政权统治。在他们的操纵下,宿迁县刀会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连续两次围攻宿迁县城,一举将国民党县长和警*察局长赶跑。皂河刀会会众积极响应,不仅在本镇内强力驱赶国民党政权组织,还派出数百名会众前往县城参加起义。4月初,国民党省政府委任刘昌言继任宿迁县长,并由国防部电令新编第一师岳维峻部赶来宿迁镇*压刀会。那时候刀光剑影,硝烟四起,这些荷枪实弹的正规军面对刀会的大刀长矛,好比猛虎扑羊,势不可挡,刚刚接上火,刀会会众便溃不成军,一哄而散,逃往农村隐蔽起来。
岳维峻部平息宿城动乱后,将部队开往刀会活动频繁的皂河与窑湾一带。皂河刀会在镇区四个圩门抵抗无效,随即四散逃亡。岳部攻进镇内兽性大发,疯狂镇*压皂河民众,他们见人就杀,遇房屋就烧,见东西就抢。全镇无辜被杀男女老幼47人,其中有住在东炮台的8个乞丐,私立医院院长马长明,茶馆老板赵五,小车头苗玉柱,中大街祺昌布店老板伙计和店员等全部被杀。由于刀会会众都是青壮年,早已跑得无影无踪,这47口无辜被杀的百姓中,只有两名刀会人员。不仅如此,岳维峻部还纵火,将整条皂河东大街烧成一片废墟,李金山、王子兰、秦东友、翟某某等70余家房屋被完全烧光。
岳维峻部兵匪一路烧杀抢掠,每人身上都装满金银财宝,被抢劫一空的店铺字号有南富康、北富康、华章、祥源、泰兴、永兴、庆升、茂记、涌泉、祺昌等30余家。普通居民被抢更是数不胜数。最后,他们还把街东梁玉祥、杨长青等十几个人绑架到窑湾勒索钱财,各家只好凑足钱财,到窑湾将人赎了回来。
合善堂的深厚文化底蕴
岳维峻部最后攻进合善堂,部队军官看中了那尊玉石观音,认为很值钱,便让手下将观音像拉走。谁知十多个匪兵抬着玉观音走到合善堂的大门口,突然感到胳膊剧痛,再也抬不起来。那位军官不信,重新换一批人去抬,依然如此。此时地方官员和红十字会赶来,乘机求情说观音“显灵”,不愿意离开合善堂,那个军官无奈只好悻悻作罢。
解放后,合善堂成为皂河镇街东村的办公地点,在街东村工作人员的保护下,合善堂的正堂、侧房和耳房、门厅等古建筑基本维持了原有风貌。但在“WG”时期,那座精美的玉石观音被造*反派抬出来扔到了一边。街东村老支书尹承志回忆说,玉石观音在大办水利的年代,被拉到镇南的龙沟水口处,至今仍被砌在龙沟桥下的石墩里。据许多看过这尊玉观音的父老们介绍,玉观音有大半人高,为坐像,法相庄严,玉质油青,微透明。
合善堂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后,街东村迁出了这座百年古建筑。皂河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历史上合善堂的建筑风格和原有规模,重新恢复合善堂旧制,使其成为一处风格古朴、环境幽雅、古色古香的古代会社建筑,和古镇街区内的安澜龙王庙、财神庙、陈家大院等古建筑一起,成为皂河古镇内一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












wxf001 发表于 2016-8-16 13:06:22
001122.jpg
wxf001 发表于 2016-9-2 19:06:54
不明白删除与反删除怎么都到我的帖子里了!呵呵,是不是我得罪人嘞??
wxf001 发表于 2016-9-2 19:08:12
反删除以后,我的精华帖子也少了一个,这论坛管理的牛逼啊!
wxf001 发表于 2016-9-2 19:11:32
不对,原来我有三个精华,现在变成一个,是少了两个精华,请哪位大侠看看,青天大老爷啊!能否给小民做主,恢复俺的精华!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6-9-2 21:49:12

二小时前已恢复,请凉。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6-9-2 22:05:18
台兄,昨天论坛会员帐号密码被盗,垃圾帖层出不穷的发。这类情况本论坛以前曾多次出现,最多时二、三个小时就发了2000余个垃圾帖,我们一直采取批量删除法。而这次的大批量操作时,因一味追求快速删帖而导致“泥沙俱下”现象,后来“高老夫子”提醒我,我才进行正帖误删恢复,而对于台兄这类精华帖需要进行二次修复的问题,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如非你的提醒,我还真是蒙在鼓里。当然,台兄也可事先发个短信给我,以便及时的修复。再致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