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象数天理与无极而太极

发布者: 质文刚柔 | 发布时间: 2016-9-18 11:00| 查看数: 1135|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清晰象数范畴的哲学意涵,是研究易学至为关键的理论问题。录《易传》三段论语如下: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夫《易》,圣人之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研究二千多年前的儒学经典,对其范畴意涵的理解,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模糊而失清晰度;有感觉而思究,大概知其概绪。如孔子的天命说,能说清楚吗?模糊!隐约感觉出:对人生命途有一种限定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力量。《易传》的象数意涵,同样在不清晰的理绪中,存有一种隐约的感觉。
一、象,“象其物宜”,物物道的“象其物宜”。象可测,“在天而为象,在物而有数,在人心而为理”,天象、物数、人理三者归一,有精微之几,故“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需要极深研几。象出于诚者天道之象;通志成务范围之象,即天地人参运程之象。从《易传》的“象其物宜”,举一反三有感觉。到船山易学,象的哲学意涵相当明晰:“象者,气之始,居乎未有务之先”,“其未有务则居也”,“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
二、数,“定天下之象”的“极其数”,惟深通志,惟几成务的“极其数”。若再深入一层,易简理得的尊卑定位,乾刚健与坤柔顺之心性规则定性的“极其数”;三道三才,阴阳天道、刚柔地道、仁义人道的“极其数”。不具清晰度的“数”意涵,张载称为性命之理;船山易学,完全清晰。“数者时之会,居乎当有务之际”,“其方有务则动也”,“动因乎变,数至变者”,“变以贞常则功起矣”。人事定数,各正性命,性命分殊。“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人事定数;理道定所而定位定性,人事定数;“循理而应乎事物”,各正性命的人事定数。数即人事的意涵相当清晰。
三、因象而“化而裁之谓之‘变’”;因数“推而行之谓之‘通’”;因“变”与“通”的事物运程,方有“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事物运程如何“变”?如何“通”?船山如是说:
象者气之始,居乎未有务之先;数者时之会,居乎方有务之际。其未有务则居也,其方有务则动也。居因其常,象至常者也;动因乎变,数至变者也。……君子常其所常,变以贞常,则位安矣。常以制变,变以贞常则功起矣。象至常而无为,数极变而有定。无穷故变可制,有定故常可贞。
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相融相结而象生,相参相耦而数立;融结者称其质而无为,参耦者有其为而不乱。象有融结,故以大天下之生;数有参耦,故以成天下之务。象者生而日生,阴阳生人之撰也;数者即生而有,阴阳治人之化也”。
象日生为载道之器,数成务而因行道之时。
船山理绪十分明确,象数互生,因果定然。因象的天地已然条理显现,自然而然当顺应自然。象迹显现在存在音容天,容有迹方音有迹。心物交合的外有其物,内必有其情,人的生理本能的物欲需求;内有其情,外必有其物化之天象,情感欲念,格物致知而感天象的物化之变,顺应自然的物化之变,心物交合的“相融相结而象生”;内有其情而感应外在物化之变,乃顺应自然的人为动因,“融结者称其质而无为”,感通天象物化之变的顺应无为。“象至常而无为,数极变而有定”,象无为,当顺应而数有为,常以制变和变以贞常,此乃象数辩证的矛盾理论。理道定所而定位定性,“循理而应乎事物”的人事定数。“推而行之谓之‘通’”。顺天应人之“通”。易知与简能搭配的易简理得,乾刚健与坤柔顺和合的心性理则,心性(质文)人事(刚柔)的本体论,“相参相耦而数立”。极其数而定天下之象,顺应自然而有为自然。“参耦者有其为而不乱”,象生数的有为自然,顺天应人之不乱。若象守常而无为,数执常心静亦无为,物化有为人无为,所谓无为无不为的道法自然必是乱,“则有天道而无人道”;弃失“象其物宜”之自然之化而妄为,也必然是乱,失天道何有人道?乱道逆理的无为与妄为。因象已然之变化而生数,极其数定象而数生象,象无为而数有为的自然与人为一体。象数互生,“象日生而为载道之器”,“故以大天下之生”;“数成务而因行道之时”,“故以成天下之务”。成天下之务,当昭明天体,大天下之生,“昭物而物昭之,明物而物明之”的天下大用。“维天之体即以用”的极数定象;“凡天之用皆其体”的以象定数,象数合一的体与用。故此,“夫象数者天理也”。
四、象数天理的理道运行,极深研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形上導向于形下器,圣神文化的“阴阳不测之谓神”,方以精义入神而穷神致化。从《易传》的易学到船山易学,会通古今通义而贯通为一。“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即船山所说的圣人之文,文以理益质的人道教化,“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即船山所说的圣人之礼,“仁心之大用,因乎礼之体”的仁礼本体论。仁是仁智同用的道德统同,德才兼备的质文心性;礼是知识体系,易简理得的尊卑定位,乾刚健与坤柔顺的文化定性。文礼同道,文以礼载道,礼藉文益质成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圣人之有为者,文与礼矣”。文理礼道运行的象数天理,“象日生而为载道之器,数成务而因行道之时”,圣神形上導有为的文与礼。
五、“象至常而无为,数极变而有定。无穷故变可制,有定故常可贞”。无穷的天象物化之变,数的贞常有制,顺天而制天,物物道生化不息而代谢不已;数常有定故象变可贞,人道之仁义礼智信推动天道之元亨利贞诚的运行通化,存有天下不可易变而深刻化不断的义理体系。物物生化不息和义理体系深刻化,象数天理文明走向的“无穷故变可制,有定故常可贞”,与另一哲学范畴的无极而太极的知幽明道逻辑贯通了。
《易传》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张载云:“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有〕?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故圣人仰观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不云‘知有无之故’”。
船山云:“无极,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无极而太极,无有不极,乃谓太极。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天曰无极,人曰至善,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
《易传》陈述仰观俯察的知幽明道,天地人参的易变道与天地准,弥纶天地之道。张载则从气化聚散施受离明的有形与无形,指出有无是物化现象而已,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层次,思究聚散成形有无之所以然,是人类格物致知于“物物为能过化,性性为能存神”的知幽明道,荀子的“精于物者而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的逻辑传续。从民所共由理道去思究“知幽明之故”,从而否定了道家知有无的道法自然观。

船山承继《易传》与张载的知幽明道的理性思路,从“无穷可制”与“有定贞常”的辩证思维,提出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哲理逻辑。无极,无有一极,象生无穷,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日新,有如现代哲学的无限范畴;太极,无有不极的现实中庸,明从幽中生,极其数定天下之象,有如现代哲学的有限范畴。太极,象数天理的有限性,逮音容成的理道中庸;无极,象数天理的无限性,物象无穷,人类对物欲需求的生生不息,与义理体系深刻性结伴同行所展现富有日新的无限性。依然是天象、物数、人理三者归一,“天曰无极,人曰至善,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传统儒学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哲学范畴,与西方文化有限与无限的哲学范畴会流,显然古今文化之转换、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