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秦伊人

甲骨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9 21: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5-23 17:40 编辑

商代有没有连小月呢?从目前来看,前贤的证据都不够充分。为什么?一是所用甲骨,如非缀合的,便是有假设前提。早前的缀骨有的已被证伪。因此,连小月基本上可以不考虑。

学者以较为肯定的口气认为有连小月的甲骨只有一个孤例,卜辞中没有月份,占卜的地点不在一处,能不能真正缀合,还是未知数,即使能缀合,如有些学者先假定癸巳为朔日从而导出连小月的做法也不可取,因为不知道月份么。如果在某月的上旬或中旬进行占卜,问一下这个月中还有没有灾祸,这也完全在情理之中。占卜的日子非必朔日。况且,那个所谓的“月”,有的学者认为是“夕”呢?不过,从这个带“宁”的不少卜辞中还真是反映出两个相邻干支间的天数都在一月左右,对连小月也是不能绝对否定的。

连小月甲骨.png 商连小月卜辞.png     Y 2529.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22: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9 22:24 编辑

同一部先秦平朔平气历法,连小月的历理是朔望月小于29.5日; 同理,同一部历法,连大月的历理是朔望月大于29.5日。同一部历法中,不可能既有连小月,又有连大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22: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9 22:36 编辑

4000年前的陶寺考古,已告诉我们,不要低估古人的历法常识。那个时候的立杆测影,已表明回归年的测算不是什么大问题。

商甲骨中对日食的预测准确度,也表明,月长不是什么大问题。

据笔者个人的研究,西周月长与现在基本无二,商代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种种证据表明,商代已有推步历。很多学人还以纯观象授时历看,只能说明无视考古学的发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08: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13 15:10 编辑

周人的14月在易书中有证据。殷人的历法我没复原过,还真不敢说,只能说,可能有同类的思想,周人的这种历算技术,也可能沿承自商人。

易经中有帝乙归妹、箕子明夷和商人伐鬼方的故事,因为我没复原过殷人的历法,不敢说,这些卦与商人的历法有没有联系,但可以先做这么一个假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13: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11 18:53 编辑

一般来讲,14月与年中闰不能并存。如果在同一个王世,既有14月又有年中闰,那么,年中闰的有无是值得深思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全部商代历法看,要么有年中闰,有么有一月31日,二者必取其一,这是可以肯定的。一月四癸或四丁现象非只一例,至少有六七例之多,做为为王占卜的贞人,属于特别重视月份和日干支的高官或高级知识分子,连他占卜的某日应该属于某月都不知道,基本上不可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13: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13 07:18 编辑

商代小月有没有少于29天的呢?常玉芝举出一个孤例,并推出一月25天。

实际上,她的推法不是唯一性的,她也只是说出一种可能性而非必然性。

那个依据大意是这样的:

七月份的癸未占卜,问下个八月有没有雨?验辞是:丁酉雨……至旬八日甲寅,九月。

常玉芝把丁酉和甲寅都当作九月份干支,推出八月份只有25天。因为从七月的晦日癸未到九月丁酉只有27天,八月只能是少于25天。

但是,人家占卜的是八月份有没有雨,并非占卜九月份有没有雨,验辞只须记八月份有雨无雨即可。因此,不能排除丁酉日属于八月份的可能。验辞回答:(八月)丁酉到九月甲寅连下了18天雨。这个可能性更大,更合事理,因为验辞本来应该回答的是八月份有雨无雨,但这雨,却是从八月连下到九月,所以也提到了九月。这样,根本得不出一月小于29天的必然结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20: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12 08:55 编辑

我国传统历术中,一般是每15个月至17个月会出现一个连大月。如果规定为15个月一个连大月,或16个月或17个月一个连大月,那么,大小月的编排实际上就有了律动性------固定的周期。因此,没有确切依据前,不能排除大小月律动的政治规定性。

如果一旦真有这种规定性,那么当一个月的朔余,大于30日,但律动性的规定却是小月,那么到某个当大月的月份,这个月的朔余就可能达到31日,这就是闰日的可能性机理之一。而其下月却应是律动规定的小月。

冯时也说:

y.png u.png

朔日干支的游移,决定了是有大小月的。古代传统历术的连大月是有过有固定周期的,商代是否有过可以考虑,可以作为一种假设。


一、1小-2大-3小-4大-5小-6大-7小-8大-9小-10大-11小-12大-13小-14大-15大
二、1小-2大-3小-4大-5小-6大-7小-8大-9小-10大-11小-12大-13小-14大-15小-16大-17大
三、(1小-2大-3小-4大-5小-6大-7小-8大-9小-10大-11小-12大-13小-14大-15大)+(1小-2大-3小-4大-5小-6大-7小-8大-9小-10大-11小-12大-13小-14大-15小-16大-17大)
四、(1小-2大-3小-4大-5小-6大-7小-8大-9小-10大-11小-12大-13小-14大-15小-16大-17大)+((1小-2大-3小-4大-5小-6大-7小-8大-9小-10大-11小-12大-13小-14大-15大)
五、(三)+(四)或(四)+(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8: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12 16:15 编辑

在部分确定无疑的事实基础上提出假设,其他确定无疑的反证事实,可以否定一个假设;反证的例证不确实,则无法否定假设,当然也无法肯定这个假设。但这样的无法肯定的但没有反证之例的假设应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被后来的更多事实证实的可能性较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22: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12 22:35 编辑

秦兄根本没理解清我讲的意思,就来打别了。我没有完全否定秦兄”一月四癸“是判断失误,而是说这是可能性之一; 但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比如”闰日“,比如”年中闰“。如果单就材料而言,事实是”一月四癸“,先要考虑的应该是确有其事而非判断失误的机理,其次才是其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22: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兄,用你的方法来解释一下下版甲骨:
多九月?.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4 09: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小月29天,大月30天,特殊情况下,大月31天。类月:一般平年12月,闰年13月,特殊情况下14月。异曲同工意在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4 09: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14 12:16 编辑

难道我们真能无视常玉芝提出的“中闰”甲骨例子,这些难道能用误记月份来解释么?这些并非只是单月,我们又该认为他们有什么特殊用途呢?

年中闰1.png

中闰2.png

中闰3.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4 22: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我们要承认基本的事实,在事实基础上再进行研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07: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15 07:10 编辑

我是尊重专家的劳动,批判接受其成果,是“拿来主义“拿来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6 20: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见我说征人方是哪个王世的事了么?肯定没有,因为我没研究到那个程度。没有调查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7 07: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34991.png

对34991的理解可能有不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7 07: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癸未
六月
初一
癸巳
六月
十一
癸卯
六月
二十一
癸丑
闰六月
初一
癸亥
闰六月
十一
癸酉
闰六月
二十一
癸未
七月
初一
癸巳
七月
十一
癸卯
七月
二十一
癸丑
七月
三十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7 12: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17 12:09 编辑










哪来的闰四旬?
癸未  六月
  
1
癸丑
闰六月
1
癸未七月
1
 
2
2 
2
 
3
3 
3
 
4
4 
4
 
5
5 
5
 
6
6 
6
 
7
7 
7
 
8
8 
8
 
9
9 
9
 
10
10 
10
癸巳
11
癸亥
11
癸巳
11
 
12
12 
12
 
13
13 
13
 
14
14 
14
 
15
15 
15
 
16
16 
16
 
17
17 
17
 
18
18 
18
 
19
19 
19
 
20
20 
20
癸卯
21
癸酉
21
癸卯
21
 
22
22 
22
 
23
23 
23
 
24
24 
24
 
25
25 
25
 
26
26 
26
 
27
27 
27
 
28
28 
28
 
29
29 
29
 
30
30 
30
癸丑
3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7 13: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17 13:44 编辑

为什么我认为34991中的癸酉是九月呢?一是因为上下的“二”分割线在癸酉的“癸”边上,表明下面的部分是一次占卜。二是两个七月中间的部分干支是癸巳和乙未,乙未应属于七月。癸巳有一个明显是八月的。从七月乙未到八月癸巳有59天,因此,这个癸巳应当为八月下旬的癸巳。从八月下旬的癸巳,经癸卯一旬,癸丑当然不可能是八月的而是九月,癸酉也应是九月。但是从一般卜辞的规律来看,时间顺序是先下后上。癸酉卜下连有癸丑,上面也是癸丑。癸丑-----癸酉------九月---------癸丑中,前面的癸丑应已进入九月,经癸亥-----癸酉再到---癸丑,最后的这个癸丑不应是九月的了。只能是中间的癸酉是九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7 17: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甲骨文契刻的形式多种多样,与占卜的次序、兆璺的方向有关,又与时期及书者有关。有的时期刻得整饬规则,一版卜辞或先或后、秩序井然;有的时期刻得马虎草率,二版卜辞错综复杂、凌乱失次。有的书者水准较高、认真负责,刻得工整严谨、行款分明;有的书者水准较低、不负责任,刻得颠三倒四、杂乱无章。我们今天读甲骨原版上的卜辞,有的卜辞较少,行款分明、一目了然,很容易通读;有的则刻得密密麻麻,若干条卜辞交叉混杂在一起,就往往不知从何读起。今天要通读卜辞,除了辨识文字之外,弄清一版卜辞中契刻的先后次序及契刻的行款,也是十分重要的,不明文例,依然难读卜辞。 最早讨论甲骨文例的是胡光炜1928年的《甲骨文例》。 其后,董作宾著《商代龟卜之推测》。 胡氏过於烦琐,董先生又过於简单化。 一般说来,以一条刻辞而论,契刻的行款大致可分为四种:

单列直书。指的是一条卜辞从上到下只刻一直行,如《甲》2905片,《前》7.44.1片,《新缀》609片。 2、单列横书。指的是一条卜辞横著只刻一行。多数是从右向左刻,少数从左向右刻,如《乙》6385片。从右至左的横行书写形式在后世的匾额、牌坊、门楼一直沿用不绝。从左至右的方式也见於干支表及后世的货币文、玺印文,其他方面很少使用,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才重见使用。有人以为这种从左至右的横行形式来自西洋,其实它同样是我国传统的书写形式之一。 3、左行直书。一条卜辞用单列直书刻不完,即须依次刻第二行、第三行……,其走势由右向左,便是左行。左行书是卜辞中最常见的行款,文例不胜枚举。这种形式通行於后世,既是金文、石刻文、竹帛文的基本形式,也是秦汉以来书籍典册、官方文书、私人函件的正统形式,直到现在还在一定范围内被人们使用著。 4、右行直书。指的是两列以上的直书,其走势由左向右。这也是卜辞常见的行款,如《乙》3066片,《甲》712片等。当时右行几与左行相当,后世虽也见於金文,但已较少,秦汉后便几乎绝迹了。 以上四类是卜辞行款的基本形式。另外还有少数行款杂乱、颠倒参错,须仔细推敲才能通读的。如《甲》2407片下半片有一条卜辞两行、每行四字,以右行读之为「祸亡旬贞彭卜卯癸」,以左行读之为「彭卜卯葵祸亡旬贞。」均不通。原来应该是自右下至上、再自左而上地倒读的,当为:「癸卯卜彭贞:旬亡祸?」 又如《甲》2770片,一条卜辞分左右两行,左行五字:「癸旬亡卜彭」,右行三字:「贞未祸」,无论右行、左行或自下而上倒读,均不可通,应错互倒读为:「癸未卜,彭贞,旬亡祸?」 还值得注意的是,一条卜辞,往往分刻两处,一部份在甲骨的正面,另一部份却刻在反面。这种卜辞正反两面是相续相配的,要防止把它割裂开来以致难於理解。龟甲常刻在反面的是占辞、甚至是前辞,如《乙》7456片、3401片。胛骨的例证是《菁》1、2、5、6诸片。 以上仅就一条卜辞而论,若就整版而论,则卜辞往往是对贞的。所谓对贞就是同一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占卜,卜辞具有正问和反问两种形式。一块甲骨可多次使用,使用时间有长有短,故同一版上的不同卜辞有相隔八、九个月之久的。一版上有数条卜辞者,亦有布局问题。龟甲上同版的两条卜辞可以是相向的,也可以是相背的。相向者,乃是左辞右行、右辞左行,两条卜辞分别甲左右两侧向中缝刻去,如《乙》865片、3041片;相背者,乃是左辞左行、右辞右行,两条卜辞分别由中缝向左右两侧刻去,如《乙》867片、《甲》7456片。有时为了便於分辨,两辞之间往往加刻一条线以为界划。胛骨上有两条卜辞者往往是相背的,中间也常刻有界划,如《粹》36片、《甲》903片。然而,一段骨上若有数条卜辞,更常见的是依占卜的先后次序由下而上地逐段契刻的,如《铁》244.1片,《新缀》233片。这类卜骨每段卜辞大都记有日期,据干支即可考知其先后,故较易辨别。至於每旬必有的贞旬卜辞如若干条共见一骨,则必以时间先后为序、由下而上排列,几无例外。 掌握甲骨刻辞行款的特点,不仅利於通读,而且有助於甲骨的缀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