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半人·丧家狗·事不过三

发布者: 质文刚柔 | 发布时间: 2016-10-13 17:11| 查看数: 1092| 评论数: 1|帖子模式

一、著名礼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开讲主题《礼乐教化与走出“半人”时代》,什么是半人?只有体质,没有心灵的非完人。这不是孔子所说的质胜文则野?简称质野。
现在提倡中国话语,半人是新话语,质野是旧话语。半人概念,给人的感觉,严重缺陷的非完人。质野的旧话语,有半人同感觉之余,更从完人概念的矛盾体,人性接近动物性的生理本能方面,人性之“质”;从人为主体的物物道,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命日降而性日生,理在气中,气以理生化乎质,具有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心性人方面,文化育人,有心性之“文”的心性学。心性学之上有文化理性,哲学心性人,心性哲学。形上文理的心性哲学,与形下质文矛盾体的心性学。心性学与心性哲学一体,心性之文,与人性之质,结合成质文矛盾体,是分析人的心性本质而定性的哲学范畴。质与文之间有矛盾同一性,君子心性的文质彬彬,社会质文心性合符道体的仁义健康,礼义健顺。质与文之间有矛盾差异性,差异性引发差殊性和分离性,成形质文矛盾体的两极走向。其中:质文关系严重失衡的质胜文则野,质过重于文,失心性的文化素养与文化理性,追逐于人性生理本能之质,淫情滥欲。淫情滥欲,没有心灵的体质人,严重缺陷的半人。质文矛盾的心性体,反映现实人的本质范畴。清晰半人的本质属性。
彭林是历史系教授,应用半人的新话语概念;若是中国哲学史教授,当应用质野的旧话语概念。孔子前的圣人有言:“质多文少则为野,文多质少则为史”。孔子传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船山提升到中庸体用义理的文化传续:“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都以质文矛盾的本质范畴去论理人的心性文化,一以贯通,旧瓶装新酒的文化传续,传统文化的传承法。经历百年文化乱相路,文化复兴,当恢复范畴的哲学功用了。旧瓶装新酒,历久弥新,酒醇益香
历史学教授彭林应用半人的新话语概念,我认为,研究传统哲学宜应用质野的旧话语概念。彭林开讲主题《礼乐教化与走出半人时代》,传统哲学界却没有人写出《礼乐教化与走出质野时代》之类的文章,本该文化深刻,却成文化遗憾。文化落伍,能不赞彭林教授?
二、李零是中文系教授,学历史,研究历史对象的孔子。孔子效法周公志,周游列国说诸侯,遭冷遇,事实!若李零用些平和的语言表述,不会惹风波。“语不惊人死不休”,求轰动效应,作名《丧家狗》,遭孔子崇敬者驳斥,也在情理中。孔子有“丧家狗”之境遇,方有刻骨铭心的“畏天命”感触。历史事件不会重复,弃周公志,“转行”文化研究和人道教化。人生得失两件事,不能混同一谈吧。仁义教化之命途,成就德高望重的圣人品格,二千五百年前的圣人智识。春秋时代,孔学非显学,焉有圣人名,学生有能力推崇为圣人名?不可能的事吧!圣人名,必有圣人实。孔子谈圣境是博施济众,孟子圣神一体,“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孔子言人能弘道,孟子作具体性表述: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孔子言天命,孟子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君子不谓命,有性焉,有善养浩然之气的精神哲学。孟子的理论智识胜于孔子吧!荀子提出以言行的礼义规范质正仁心,防避仁心虚位的假仁假义,智识胜于孔孟吧!诸子争鸣氛围下成长的儒学发展系统,一代胜一代,方奠立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方有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圣人的名与实。孔子的圣人品格贯古今,成楷模;孔子的圣人智识,止于二千五百年前了。后浪推前浪,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方有孔儒及脉理传承的古今通义。论孔学,千人孔子,瞎子摸象,孔子成任人打份的小姑娘了,还是回归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名与实,实实在在。论儒学,止于孔学,文化研究之弊根。言必孔子,挺儒反儒无定论,必致文化乱相。论儒学,不能止于孔学,也不能言必孔子,举几个逻辑证例:
(1)克己复礼为仁,仁而礼,仁内礼外的道德关系。仁,道德的主持心,克己的自制力,在于复礼。据其角色位置,履道外在的言行规范。言行规范,群体礼俗,有约定俗成的礼仪形式,践道的礼义之实。礼义之实,该时代小农生产方式,既有礼的物物道,家族经济为生产方式的生之本;有礼之人伦血缘的类之本;有君师文政的治之本。对于礼义之实,孟子论述明确:“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从舜的治之本,庶物的生之本,人伦的类之本,归属为礼义之实。“仁义行”,礼义之实的道德通行;“非行仁义”,通过治之本,“上事天,下事人,尊先祖而隆君师”(荀子礼三本),价值取向是生之本的天理达人欲,类之本的人欲见天理。如果说孔子的仁学体系是仁而礼,那么,荀子以言行的礼义规范质正仁心,辨析仁心的实(仁礼同体)与虚(假仁假义),就是礼而仁。仁心务实要自知者明,礼义质正要知人者智,德才善任。智辨仁心之实与虚。孔子的克己复礼,便引出孟子、荀子与船山的逻辑补充和理论提升,不能止于孔子,言必孔子吧!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人际忠恕理念,能近取譬的仁之方。亲亲为仁,忠恕为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达到仁者爱人之境界。人生在世立心立命,立己思立人,达己欲达人,引出人事准则,心性规则的性命学,分工与分配的社会原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此是施济(博施济众)中各正性命之实理”,(船山语)“循理应乎事物”,易简理得的尊卑在位。本着各正性命之实理,船山提出天下仁恕,“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船山天下仁恕理念,从逻辑高度提升了孔子的人际忠恕理念,能止于孔子?言必孔子?
(3)孔子仁心务实,“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道的主客关系是什么?孟子言述清楚了。君子不谓命,有性焉,以尽心尽性的主观能动,践履知天事天的物理事则,包括易简理得的人事准则,乾刚健与坤柔顺的心性准则。尽心尽性,不一定能知天事天。理论指导实践,有真理与谬误,完善与偏蔽的是非之辨,所以有荀子的解蔽说,张载的参两说,船山的矛盾理一说。若因私己与虚空(道佛),缺失尽心尽性主观能动的乾刚健精神,决没有可能会知天事天。《易传》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命是穷理尽性的客观条件;穷理,知天事天;尽性,主观能动,思究人生三段式,重拾孟子思维。船山提出理道定所而定位定性的哲理,即是说,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是知天事天的尽心尽性精神得以宏扬的文化大环境。从孟子的尽心尽性知天事天的理念,到《易传》重拾,船山提升,对孔子人能弘道理论的完善与提升,能止于孔子,言必孔子吗?
(4)“仁者圣之体,圣者仁之用”(船山语)。孔子圣境的博施济众,孟子言圣神文化,“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内圣外神,神察物则人心的阴阳不测之几,鬼神心性的危微之几。论圣必论神,所以有精义入神的穷神致化,穷理致化就是“大而化之之谓圣”,圣神同体。“仁者圣之体”,内圣的仁礼同体,“仁心之大用因乎礼之体”。礼体是知识体系,知识者务实,思辨以行为功。能有迹而知无迹。“圣者仁之用”,即中庸体用,“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圣神的仁礼同体,也是仁智同用。智与神,智慧心性之内外。智内神外,即圣神文化的仁礼同体,仁智同用。言圣境,何能止于孔子?言必孔子?
百年的文化研究乱相路,根本弊病在于:研究儒学言必孔子,失去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学的名与实;止于孔子,以孔子论语水平视为儒学水平,断送了后儒理性的逻辑次序和理论成果。前车之覆,后事之师。
三、思想禁锢致空前的思想混乱,完全丧失文化正义感而没有大师,神道不显无大师的时代,有志于文化研究者,都会失望,失望,一直是失望的。失望可以,决不能绝望。绝望,意味着画上句号了。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物极必反。改革开放后,违反商品经济规律的中国经济,走到了尽头;丧失了知天事天的尽心尽性主观能动精神,从而有丧失社会责任感的官场腐*败,走到尽头;丧失文化正义感,教条肤浅化的理论思想界已失去文以理益质,文以礼载道,圣人之文与礼頓失,也走到尽头;人的心性文化也因丧失社会人的匹夫有责,失去礼义廉耻,没有人的尊严,信仰与价值观。人性堕落,社会质文心性走向,非顺向于文化理性方面,退化而靠近动物性本源,有体质,没有心灵的质野心性,也走到尽头。经济、社会与心性,形上導的文与政,物极必反而走到尽头。深化改革应势出现,势成理者,理势必然。必然理势路,走向顺天应人,还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再续?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被终结的再续?
中国历史的坎坷进程,映现为事不过三成客观规律的过程。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变革运动也同样存有事不过三的客观规律过程。
盛唐过后,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社会经济发展的理势必然,逆向成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王安石变法失败,明清之际文化思潮被终结,经济——政治——文化变革路向的失败结局,文化回流定局于阳法阴儒的满清暴政专*制,以理杀人,礼教食人的文化专*制,铸造出民族劣根的质文心性,停滞中国经济。明亡过后无中华,文化的沦落,与政治腐朽,引致质文心性的堕落,造成积贫积弱的近代社会形势。第一次社会曲折的轮回路。
帝国列国的侵略和欺凌,打破了中国专*制禁锢、无为守成的自我封闭局面,开始第二个轮回路:洋务运动的经济变革——维新变法到共和政制建立的政治变革——五四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自由与科学的新文化,批判专*制文化,批判民族劣根的质文心性。批判错位,造成后世的传承错位;强势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套解,明亡之后无中华的文化再度沦落。百年的文化研究乱相路,实质就是传统文化再度沦落的第二次轮回路,也是社会曲折的第二次轮回路。
深化改革所出现的经济变革——政治变革——文化变革(已然而未然)的曲折路,事不过三的历史进程所体现的客观规律,会否重蹈前二次的轮回路?
共和国的历史进程,也经历了事不过三的客观规律进程了。三十多年的文化热时代,已有启蒙学派提出倡扬船山学,寻找文化中介点的文化理性,文化研究被搁置。深化改革前后的国学热,传统社会的理论次序在现代社会重演,从蒋庆的政治儒学(续汉儒春秋学)——到现代新儒学(续宋明理学),佛道儒思潮(续儒道佛)——打破儒道佛陈腐格局,开创传统哲学的新时空,已然而未然的昭明船山学时代的到来。
传统社会到近代和现代,经历了曲折轮回的事不过三的客观规律进程,共和国文化的曲折轮回,也经历了事不过三的客观规律进程,是否应该对中国的文化前景存有乐观和希望的心态?终然,文化现状,让人失望,失望,再失望,决不能绝望!不能绝望,意味是什么?坚执孟子的尽心尽性,知天事天的人能弘道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以提升自我的学术质素为己任,不懈努力!此点,避开满清专*制,躲进深山从事传统经典研究,著述等身的王船山,值得学人效法之典范,崇尚的楷模。
历史有事不过三的文化规律过程,共和国历史也存事不过三的文化规律过程,两度文化规律过程之显然。文化现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共和国历史,包括历史出现的人物与事件,实质是文化问题。古今沿流的文化问题,积重难返。进入深化改革后,已然而未然的文化变革,呈深重的文化艰难性了,进入已然的文化变革,也将是险阻丛生。任重而道远。

最新评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6-10-16 07:24:24
经济变革——政治变革——文化变革的第一个轮回之始在北宋时期,盛唐过后,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治不及三代的君主世袭制度。汉唐王朝正常的两度陵替:秦隋的短命两朝——汉唐统治时间较长的两朝——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大动乱期的两朝。治乱循环的王朝陵替,再也无法适应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陵替的决定源根是形上導,汉儒定调的帝制世袭制度的治不及三代,以及魏晋南北朝定调的儒教意识的儒道佛文化。对于世袭帝制,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与唐甄,据理而无可辩驳地批判了世袭帝制的弊病,造成天下贪腐与势尊必蔽的私蔽两弊根,连同船山提出的文有法而礼无法,归结为世袭帝制不可改变的三大弊政。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也在批判和弃绝儒教的儒道佛文化。心性文化也要走向顺乎物则的实学心性:“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明清之际的实学与启蒙思潮,恰恰述明是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哲学理论。然而,北宋时代却是逆道物则,忠君报国的忠诚异化,稳守祖宗之法而强化世袭帝制。有道伐无道被视为乱臣贼子所为,王朝正常陵替逆向成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儒道佛文化的盛行,带来的是以理杀人,尊卑定理,抑情禁欲的情罪路。落后文化的夷族统治,中华文化停滞到沦落的逐渐,从厓山过后无华夏之始,明亡以后无中华之终,满清专*制倒退回阳法阴儒的君师一体,学治一统的文化禁锢与自我封闭的“天朝”时代,如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法治暴政时代。文化禁锢的因果就是“万马齐喑究可哀”;自我封闭加剧于经济生产力停滞的积贫积弱,招致帝国列国的侵略与欺凌。阳儒阴法暴政的以理杀人,礼教食人的文化环境,铸造成匹夫无责,自扫门前雪的民族劣根性。第一个轮回之始,乃北宋时代逆道物则所致。王安石政治变革失败,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思潮被终结,船山学被荒芜,第一个轮回路结束,开始满清文化逆转的第二个轮回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