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地名訓詁:貴州

发布者: wangofkings | 发布时间: 2018-1-10 19:07| 查看数: 860|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地名訓詁
貴州。簡稱:貴、黔。
貴字的本義是包裹寶物。
申+乙=臾
貝+臾=貴
申者,《老貓字典》云:甲骨文电、申,二字,一字也。电者,甲骨文象閃电之形。閃电也。电者,閃电也。閃电牽引天地。电者,引也。此电字之引申義也。故,申者,引也。
臾者,《老貓字典》云:从申从乙。會意。申者,引也。乙者,象蛇形。蛇也。臾者,謂引而展開蛇皮也。故,臾者,展皮也。
貴者,《老貓字典》云:从貝从臾。會意。貝者,象海貝形。易貨者也。此其引申義。臾者,展皮也。貴者,謂展皮包裹貝所易者也。故,貴者,包裹寶物也。
州字的本義是島。
川+象形符口=州
州者,《老貓字典》云:从川。其中口,象水中高土之形。會意。川者,象流水之形。流水也。其中口,象水中高土之形。州者,謂流水之中有高土也。故,州者,島也。
州者,島也。城邑若陸地之島。故,引申爲城邑。
貴州,从其字面意思講,是包裹寶物之城。
貴州成爲省級行政區,是在明成祖永樂十一年,即公元1413年。
《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地理一》云:成祖定都北京,北倚群山,東臨滄海,南面而臨天下,乃以北平爲直隸,又增設貴州、交址二布政使司。
《明史·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云:貴州,《禹貢》荊、梁二州徼外。元爲湖廣、四川、雲南三行中書省地。洪武十五年正月,置貴州都指揮使司,治貴州宣慰司。其民職有司則仍屬湖廣、四川、雲南三布政司。永樂十一年,置貴州等處承宣佈政使司。與都指揮司同治。領府八,州一,縣一,宣慰司一,長官司三十九。後領府十,州九,縣十四,宣慰司一,長官司七十六。
明朝之前的貴州,並不是今天的貴州,而是今天的廣西貴港市。
貴州,即今貴港,在唐朝,屬嶺南道。
《舊唐書·卷四十一·志第二十一·地理四》云:桂管十五州在廣州西。桂州下都督府……貞觀……八年,改越州爲廉州,南簡爲橫州,南方爲澄州,南宕爲潘州,南晉爲邕州,尹州爲貴州,靜州爲富州,樂州爲昭州,南昆爲柳州,銅州爲容州。
在宋朝,屬廣南西路。
《宋史·卷九十·志第四十三·地理六》云:貴州,下,懷澤郡,軍事。元豐戶七千四百六十。貢銀。縣一:郁林。中下。隋郁平縣。開寶四年改。
在元朝,屬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嶺南廣西道。
《元史·卷六十三·志第十五·地理六》云:貴州,下。唐改懷澤郡,後仍爲貴州。元至元十四年,領郁林縣。大德九年,省縣,止行州事。戶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萬八百一十一。
貴州這個名字,在唐朝開始成爲一個地域名稱。从唐朝一直到元朝,貴州這個名字一直屬于廣西貴港。
但是,一些權威的出版物卻拋出了一個離奇的說法。
中國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貴州通史》第一卷第五篇第一章寫道:宋太祖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彝族默部首領普貴及其子內附,太祖予之敕曰:“予以義正邦,華夏蠻貊,罔不率服。惟爾貴州,遠在要荒。先王之制,要服者來貢,荒服者來享;不貢,有征伐之兵,攻討之典。予往歲爲扶播州之弱,勞我王師,罪人斯得,想亦聞之。有司固請進兵爾土,懲問不貢。予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窮兵黷武,予所不忍’。尋乃班師。近得爾父子狀,知欲向化,乃布茲文告之。爾若挈土來廷,爵祿、土地、人民世守如舊。故茲制旨,想宜知悉。”
普貴內附之事,明朝史籍《寰宇通志》和《大明一統志》均有記載。但是宋太祖這篇所謂的敕文,在清朝的史籍,例如《貴陽府志》中才能看到。
宋太祖的敕文,宋朝人不記,元朝人不記,明朝人不記,要清朝人來記?
今天的貴州,在宋朝稱爲矩州。宋太祖有可能混淆矩州和貴州嗎?
乾德二年,即公元964年。
《宋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一》云:六月己酉,以光義爲中書令,光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子德昭貴州防禦使。
開寶三年,即公元970年。
《宋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云:九月己亥朔,命潭州防禦使潘美爲貴州道兵馬行營都部署,朗州團練使尹崇珂副之。遣使發十州兵會賀州,以伐南漢。
太平興國二年,即公元977年。
《宋史·卷四·本紀第四·太宗一》云:二月壬子,幸國子監,遂幸玉津園宴射。甲寅,以齊王廷美子德恭爲貴州防禦使。
从964年到977年,貴州防禦使是宋太祖的兒子趙德昭。在970年,潘美曾經作過貴州道兵馬行營都部署。
潘美的任命未必需要經過宋太祖,而趙德昭也不會去貴州赴任。但是趙德昭這個頭銜,宋太祖竟然會不知道嗎?
而《貴州通史》卻說宋太祖在974年給貴州的普貴發了一篇敕文。要證明今日貴州之名貴州,是始于宋太祖。豈不滑稽?
竟有附會者,提出矩州之矩與貴州之貴在土語中同音。宋太祖由此鬧了誤會,而老百姓只能將錯就錯,今日貴州之名也由此而來。
簡直荒唐。
清人僞造這篇敕文是別有用心的,其目的不外乎爭奪當世的利益。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同時,也印證了顧頡剛的層壘造史學說。
由此,貴州之名由宋太祖欽定?
笑話。
有明太祖和明成祖這爺兒倆做主,把貴州降爲貴縣,然後把貴州這個名字搶走。
還不知足,還要僞造歷史?
貴州簡稱爲,黔。
黔字的本義是黎民。
丿+反丿=入
入+一=亼
亼+一=今
火+火=炎
囪+炎=黑
黑+今=黔
入者,《老貓字典》云:从丿从反丿,交于頂端。會意。丿者,象傾斜之形。不平也。入者,謂物之左右皆不平,是爲刃物,若矢者,乃可進入他物也。故入者,進入也。
亼者,《老貓字典》云:从入从一。會意。入者,進入也。一者,象地平線之形。地也。亼者,謂若冠蓋者,上入于天,下覆于地,人乃集于其下也。故,亼者,集也。
今者,《老貓字典》云:甲骨文从亼从一。會意。亼者,集也。一者,象地平線之形。地也。故,今者,此時集于此地者也。
炎者,《老貓字典》云:从重火。會意。火者,象火焰形。燒火也。炎者,謂火上之火也。故,炎者,重火也。
黑者,《老貓字典》云:从囪从炎。會意。囪者,象窗形。窗也。炎者,重火也。黑者,謂重火熏黑窗也。故,黑者,黑色也。
黔者,《老貓字典》云:从黑从今。會意。黑者,黑色也。今者,此時集于此地者也。黔者,謂此時集于此地者皆以黑巾蒙首也。故,黔者,黎民也。許叔重曰:秦謂民爲黔首,謂黑色也。周謂之黎民。《康熙字典》云:一說黑巾蒙首,故謂黔首。
黔最早以地名出現在史籍中,是戰國時楚國的黔中郡。
楚懷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302年。
《史記·卷四十·世家第十·楚世家》云: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
之後,黔中郡被秦國攻佔。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280年。
《史記·卷五·本紀第五·秦本紀》云:二十七年,錯攻楚。赦罪人遷之南陽。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楚頃襄王横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7年。
《史記·卷四十·世家第十·楚世家》云:秦複拔我巫、黔中郡。
之後,秦國又攻取楚國的巫郡,與黔中郡合併,設置新的黔中郡。
秦昭襄王三十年,即公元前277年。
《史記·卷五·本紀第五·秦本紀》云: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爲黔中郡。
其後,北周有黔州,隋朝有黔安郡。
《隋書·卷二十九·志第二十四·地理上》云:黔安郡,後周置黔州,不帶郡。統縣二,戶一千四百六十。彭水,開皇十三年置。有伏牛山。出鹽井。涪川,開皇五年置。
黔安郡統轄兩個縣,一個是彭水,即今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一個是涪川,即今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
唐玄宗把中國分爲十五道。
有黔中道,治所黔州。
《舊唐書·卷三十八·志十八·地理一》云:開元二十一年,分天下爲十五道,每道置採訪使,檢察非法,如漢刺史之職:京畿採訪使、理京師城內。都畿、理東都城內。關內、以京官遙領。河南、理汴州。河東、理蒲州。河北、理魏州。隴右、理鄯州。山南東道、理襄州。山南西道、理梁州。劍南、理益州。淮南、理揚州。江南東道、理蘇州。江南西道、理洪州。黔中、理黔州。嶺南、理廣州。
黔州,即今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舊唐書·卷四十·志二十·地理三》云:黔州下都督府。隋黔安郡。武德元年,改爲黔州,領彭水、都上、石城三縣。二年,又分置盈隆、洪杜、相永、萬資四縣。四年,置都督府,督務、施、業、辰、智、䍧、充、應、莊等州。其年,以相永、萬資二縣置費州,以都上分置夷州。十年,以思州高富來屬。十一年,又以高富屬夷州,以智州信寧來屬。今督思、辰、施、牢、費、夷、巫、應、播、充、莊、䍧、琰、池、矩十五州。其年,罷都督府。置莊州都督府。景龍四年廢,以播州爲都督。先天二年廢,複以黔州爲都督。天寶元年,改黔州爲黔中郡,依舊都督施、夷、播、思、費、珍、凑、商九州。又領充、明、勞、羲、福、犍、邦、琰、清、莊、峩、蠻、䍧、鼓、儒、琳、鸞、令、那、暉、郝、總、敦、侯、免、柯、契、稜、添、普寧、功、亮、茷龍、延、訓、卿、雙、整、懸、撫、次水、矩、思源、逸、殷、南平、勳、姜、龍小等五十州。皆羈縻,寄治山谷。乾元元年,複以黔中郡爲黔州都督府。舊領縣五,戶五千九百一十三,口二萬七千四百三十三。天寶縣六,戶四千二百七十,口二萬四千二百四。在京師南三千一百九十三裡,至東都三千二百七十一裡。
到天寶元年,改黔州爲黔中郡,領充、明、勞等五十個羈縻州,其地轄今渝、黔、鄂、桂結合部約三十萬平方公里土地。
唐朝開創了羈縻制度。
所謂羈縻。羈,是指馬龍頭;縻,是指牛韁繩。引申爲控制、籠絡。
唐朝羈縻制度是對邊疆民族進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
黔州、黔中郡的作用,就是對羈縻州進行管理。
黔州,在宋理宗紹定元年,即公元1228年,升爲紹慶府。
《宋史·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地理五》云:紹慶府,下,本黔州,黔中郡,軍事,武泰軍節度。紹定元年,升府。紹熙三年,移巡檢治增潭。元豐戶二千八百四十八。貢朱砂、蠟。縣二:彭水……黔江……羈縻州四十九……南渡後,羈縻州五十六。
黔州、紹慶府的作用,還是對羈縻州進行管理。
今天的貴州簡稱爲,黔,其實並不合適。
首先,歷史上帶黔字的地名:楚國黔中郡、秦國黔中郡、秦朝黔中郡、北周黔州、隋朝黔安郡、唐朝黔中道,治所黔州、宋朝的黔州,後升爲紹慶府。
不管是郡、州、道、府,北周之後,其治所一直在今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今天的貴州,只是歷史上黔中郡、黔州等一個並不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次,黔,這個字,訓爲,黎民。
這只是字面上的意思。
黔字在歷史上使用過程中透露出來的意思,可以理解爲:初服之蠻夷。
黔,不是已經接受了王化的臣民,當然也不是化外的蠻夷,而是二者間的中間體,降服不久的蠻夷。
黔,這個字,怎麼看也是沒有褒義的。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