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丁香的歌 于 2018-3-12 17:22 编辑 * ~4 ]% p. z/ R* K
& K6 n- K4 E( x
6 T7 O& k4 @9 Q- U- z
社会利己与利他本是人类从进化就带来的基本生命现象。在生物界,利己是生物一般性生存氛围。利他在生物界只是特别性生存氛围。到人类,利他便与利己一起成就为一般性生存氛围。生物是二维生存氛围,即利己和利己的权力。由于公利成为一般性生存氛围,人类便组成三维生存氛围,即利己、利他和由两者组成的权力。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缘起。
: x9 c4 W1 E1 `% U5 _ 利他是个人生存利益对另一个个人生存利益的自觉。无论是少到一个人对一个人,多到社会一群人一国人对一群人一国人的利益自觉为利他。无论少到一个人对一个人,多到社会一群人一国人与另一群人一国人的利益争夺为利己。老子中的说不清道不白的东西称谓道。道的一生二,二生三……他发现的并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利己与利他的万事引起。老子感觉到了这两个心路的无常的相互浸润。中庸之道解决了利己与利他的难题。中为正、和、行,庸,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是无主句;主语应为利己与利他。中庸之道是两个对象相和同行之道。中庸之道也并非人与人之间社交文明、物质资料的平均分配;它是利他即利己的人性公利自觉。中国中庸之道产生了中国古典社会和谐文化。中国古典国学精英儒释道无一例外的都是中庸之道的布施。道:即中国形象哲学。
1 m4 k" ?) }3 f ? 人类自然科学发现了自然物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自然性态。中国古典社会科学发现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社会性态:利他即利己——舍得辩证法。中国古典哲学发现了社会利他即利己异性相吸人性自觉。这个自觉,它跳跃了社会之间唯物权力竞争所引起的不可调和变为可调和,并将利己即利他组合了一个社会人际经纬。佛学布施,就是利他者利己;利他的艰苦有生成就利己极乐往生。老子发现了自己叫不上名字的幽灵,称谓道德就是人间公利。中国学界对国学可以解释面貌全非;但对道德,历代释为公利无可非议,不可撼动。易经的千变万化,变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儒学三纲五常作为中国古典和谐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勾勒出中国社会私利、公利、权力三维和谐人缘。公利是中国古典人类后天进化主题的主观发现者;是社会三维文化的建树。
$ w0 F3 a4 n% L! Z4 v, w2 [7 Y3 _ 作为中国古典中庸之道的娇娇者三纲五常,组建了中国三维和谐文化。 臣以君为公,子以父为公,妻以夫为公;克己为仁——公利是私利的归宿。这是五常的潜意识。纲常和谐,公利、私利与权力、权利关系相得益彰。这里的每一个关节利益都既是服务者又都是被服务者;既是利他者又是利己者;既是利益给予者又是利益获得者。这个利益舍得体系已经不在了唯物权力竞争模式,它已经是对人胎带来的利己生命观的解放、解脱、蜕变。生物创造了生理对外视觉判断;人类发现了心里对内自觉判断。无论是领导还是被领导,五常为人后天生活主题。由于这个主题的发现,使得中国发现了火药一千多年而并没有把它发明为社会唯物竞争的利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中国结;这个人情大迁徙在全人类全历史绝无仅有。这个情结里一定会有高官与百姓,好人与歹人同座共饮。
- q' {# g2 p! h( G0 k- H. l 有意识的是,中国古典重大学术文化总是以文学形象出现的。中国学术的感性味道、形象品位大于理性抽象是中国古典哲学、政论最突出的特点。中华民族对社会和自然感情形象文化特色从象形意会造字就开始了。这就是说,中国国学大师的哲学、政论是社会情感自觉并与人教诲交流;本身又是对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尔垂范者。所以史称圣人。现实社会科学理性抽象比比皆是,御用雷同也比比皆是;作为作者,言而由衷者,身体力行者。率尔垂范者几何?
7 _1 E- ^) ^1 V) k! o" m 为什么儒学引来中国历代皇权的兴趣,原因就在于儒家哲学政治将社会利益分配摆放到了非唯物权利益分配关系来整理社会关系。文化文化就是人对社会旧生活方式的更新,就是人类后天进化。儒学等发现和整理了社会利他即利己逻辑关系。中国古典国学最早发现中庸之道,最早发现三维社会,最早绘制中庸之道三维社会和谐文化。三纲五常便是中国古典和谐文化的主题词。中国和谐文化的命题弱化了中国古典社会武器唯物权力竞争的历史。
, O' E% n# l/ { T3 A 如此可见,中国古典和谐文化作为人类历史鲜见,曾经的辉煌,也因西方对立文化入侵而被抑制。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t: u4 A& l% E# M% G9 [6 C& X0 h
西方现代社会形态是社会私利与社会私利唯物权力经济竞争、唯物权力政治斗争和唯物权力战争。西方私利与私利同性唯物权力、权利对立文化是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无论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制度或是阶级斗争的消灭私有制,都没有摆脱社会唯物权力、权利与唯物权力、权利斗争的同性相斥。这个竞争是人的生理生存竞争。这个竞争是不进步的。利他即利己作为人类心理生存的相对,是人类后天进化,是进步。
; t0 f7 g+ h( Z. I* Y/ ^. ]8 o 动物的彼此利己的一般关系和利他的个别性关系使得动物永远被动处在一个生存状态。这是一个艰难的生命状态。从人类的角度看,利他是自然生命的解放,是生存的幸福。彼存在是此存在的证明。此否定彼,也就等于否定自己。社会的你我彼此关系的厉害,在于社会你我之间利己与利他的逻辑周旋。利己总是目的,利他是利己的舍得。利他是利己的利他。利己是自然的利己,利他是自觉的利己。 4 z) p' L5 W! p
中国古典社会纲常人际关系网已经是超唯物权力利益的沟通、和谐。这个和谐的利己获得会优于社会赤裸裸的唯物权力竞争。唯物权力竞争伴随的是社会资源的浪费、人的相互伤害和日见对社会生存环境和生物的摧残。社会和谐文化是人与人之间利他即利己的社会辩证。说道这,会说道西方对立哲学唯物辩证法;它也是对的;只是它所辩证的对象是自然,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对人类从生物带进来的利己是正确的。然而社会公私互利是人类社会唯一的和平主题词,别无其他。所以,自然辩证法不能代替社会辩证法。科学在于发现存在。公利本就存在,没有发现他,他就在人的不自觉状态下存在。利己与利他本就是互生的。人类进入社会,在没有发现利他之前,利己的唯我性本身也必然就会产生利他,只是主观唯我没有发现这个客观存在;有如自然力的正作用必然发生反作用一样,唯物必然产生不唯物;唯我必然产生不唯我。主观的利己必然出现客观利他。人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律常常视而不见。社会利己作为人的常规的心里意识和预期;又常常必须对客观实际的利他作出付出。儒家等学说发现了公利的社会实在。有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古典利他即利己和谐文化在隔山隔水就是两个世界古代即可苟延残喘。现代,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利他即利己和谐文化是非武器唯物权力竞争文化。非武器文化在武器文化存在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很可能就是佛学宗教化的归宿。$ J: f1 } N8 N) J9 j$ z
利他是对另一个利己的心里承认和关照。承认他人是承认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认知。利他也就成为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文明。社会文明的最基本的解释只能是自觉利他。实实在在的利己对另一个实实在在的利己的承认和关照。这就是说,人多并不是公利;群众并不是公利,国家也并不是公利。公利是利己与利他相互承认和呵护。
$ L3 I: x; P" ~: k4 o
/ x$ d3 R4 F! b; U, V! [8 V, R. b5 D9 ^1 c- ]6 ?
2 W5 s" v5 r; T* k
/ {; Q5 l/ U" [+ s: ~' h9 A* z+ ?. h, L2 x! f! n! o- _
& D, {' y) t4 `8 m1 \6 G5 S/ ^) d8 r8 j5 O! I
4 Q6 M$ Q2 W# i P% @2 y& _
- G$ y6 T8 a' Z- W6 P+ u2 K4 S, I+ w: c0 S) m) H# F
* l, \, l. M( T) q- {( p& O1 ?5 M+ m* B; T/ _5 H6 a. z* l
2 q9 u1 i: A& r S+ S6 W# K1 K1 _) a. Y* a/ u' F
: O! y) J& A' x7 a
$ c$ r1 K# _" v5 R2 z- I, H2 N" |- i0 b" ^7 U- M# n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