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谈幼儿读经》

发布者: 尚庸 | 发布时间: 2009-7-24 08:56| 查看数: 3106| 评论数: 2|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国学 于 2009-7-24 16:32 编辑

《谈幼儿读经》
文/尚庸
    最近读经事业,渐渐兴发了起来。这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人必要寻根归本,才能立足,才能获得生活的旨趣。自新文化运动,打倒传统文化,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滚打,跌撞。人们出现信仰的危机,生活感到无趣,工作感到匆忙,连回家看一下双亲也成能问题。古代的人伦破坏了;内心的景仰没有了;心灵的精神向往贫乏空洞了。人们在这个世纪,感觉最明显的是无聊,人生像白纸一样显得毫无色彩。鸟倦飞而知还,人知困而寻根。孔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人确实要知止,要知归根复命,安居自己的家园,寻味人生丰姿百态,体玩舞雩归咏春风香的流水人家。
    归根,读经一个必由之路。经典是文化的根,人若能旦诵昼咏,其文化之根就将否极泰来。目今当世,虽不是如火如荼,然也如雨后春笋,蠢蠢萌动。一是私塾学校起着主要的领军作用,但究其源,还是传统文化本身生命力量,在召唤他华夏子孙的归来。
    读经宜早不宜迟。0-3岁,是读经黄金时机。有家长疑问,0-3岁的孩子,还不会说话,如何去读经,这种质疑是可以理解的。0-3岁是适合胎教的。这个胎教不是始于现代,在古代有这个方法了,然可惜是现代的人,不信古人的话,以至把许多宝贵的经验都遗忘了。胎教最迟是可能发生在宋朝,朱熹在其小学立教中就说到胎教。可见胎教在我国至少也有了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了。然今人一提到胎教,立马感到是危人耸听,骇世听闻。但经过近代的科学证明,的确是个最好的教育方法,这个是通水来传导善知识的。水的知道一书的出版,道出水能知道善恶。这个是日本科学家江本胜经过一万次不同实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个结论引到胎教上。就立马起了作用,人体是有百分七十的水。人体能获得善的传达,人体的水是排列有序,涓涓代谢,和谐转化。人的面容就显得慈祥和瑞。心体就显得仁心融融。经典是善的知识,经典内含有德的能量,通过诵读经典,经过水的导入,传达胎内婴儿,则其在婴儿的细胞核中形成一种善识,能储备善念,日夜反复,则其中善知识就能稳固。最终为成为出生后婴的一种后得智。如此可见胎教的必要性。所以,要抓紧利用善机缘。错过就将失去,也就会失去一个很好教育孩子的好机会。
     到孩子出世了,我们要讲求的一种熏习。有朋友把《论语》大字体贴在墙上的,说让孩子目明,这是好方法,此是熏习,日夜沐浴其中,学怎可不进。人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其中的前六识,是摄入识,这些识会储存到最后的识,阿赖耶上。最终通过末那识来起作用,通过打印论语字体,来熏习孩子,孩子耳濡目染,最终将此字体储存到他的阿赖耶里,日后也会通过末那来起作用,这个方法很好。可谓会育人,希望能够坚持,日后必有好的效果出现。
     孩子读书,要尽早不宜迟,在脑子中培养读书的情趣,日后读起书,要好多了。不然七岁后,再来让小孩读书,有点晚了。此是的孩子性情已形成我识,难以改化啊。读经是成立人格的独立,发明自己德性,在大学上说,是明德。有好多家长朋友知道读经有用,然却不知何用,这个在读经中也会形成读经意志不彻底,所以读经的确需要形成一种正见。总的来说呢,要遵循一个原则:勿忘勿助长,不将不迎。这个是孟子和庄子书中谈到的,学习是熏习,如见孩子厌其学,可能违背这个原则,是在灌输了,是在刻意而做了。这样在他心里形成一种反抗的"识",小儿读书,可以说毫无兴趣可言,因为其心里的明觉尚未萌发,只能去熏习和引导.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用心太过.不如自然一点,今日厌了。可以适当地缓一下,可以遵循一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原理,循着做。停一段时间,当一个东西久不触,必然剥复.
    1-3岁读经,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经为主。凡万事开头难,要小孩听论语,太长。所以大学是最好的启蒙读物,大学是四书之始,中国文化的起点和匡架,大可把中国的文化都可架入大学中去。所以读经当以大学为始。由易而入难,循序渐进,缓缓而推。如此才算能作好读经事业,有人一开始就来个高屋建瓴。从易经开始,即使小孩不反对,估计自己也坚持不下来。所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不要想一步登天。凡事有个过程,需循此而过,方能功效卓著。
   朱子很会读书,一书不透,不读二书。孩子子记忆超常,我建议:先用一个月来听《大学》。其他书不要放听,不要领读。《大学》一个月的课程,过后,《论语》。《论语》可用四个月来,《孟子》可有半年时间,《中庸》两个月,《易经》用个大半年。三岁之前听完,绝对是大功一件。在放读中,家长诵读,最好。因为机器朗读,没有人的情感在里面,人与人是相互感应的,心与心是相通的。所以家长能带读效果最好。
     有的人会反对,不要如此折磨孩子了。孩子是快乐的天使,不要在童年剥去的他应有快乐。其实,读经是为了获得文化,获得正见。
文化是其实就是知识,善知识。人不能无文化, 若人类无文化,将会退入大荒漠。人犹如行入万古黑夜。文化是人一种正见,人循此文化,能立个是非对错出来。人一切价值趋向,都是人文化在起作用。人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的方向,社会的方向,都是文化的方向。人类有此文化,才有自己的路子。当然,文化有,先验的文化和经验的文化。先验的文化,在中国来说是明德,是仁知。经验的文化,是后天感性见之于事物所形成的。所以在中国称之为,习闻的文化。人类就是告此文化,才迈开自己的脚步。才能断除烦恼,获到快乐和超越。人生才显得有意义,也才感到世界是光明的,反之,在一片漆黑。所以要去学文化,而学文化,则以0-13岁为主,0-13岁中,尤以0-7岁为中最重点。所以我们不是在虐待儿童,而是爱为他创造一片幸福快乐的天。作为家长一定要知道是非黑白,一定有智慧,孩子的幸福和路子都在父母手中,所以父母一定慎重。
    4-7岁:这个时候小孩子大多会说话和走路了,也是不好教育的时候,如果能在0-3岁时期,家长读经能做得好的话,基本上这个时期小孩会好管点,或者说,他(她)对这些经典比较感兴趣点,因为这些经典大多在他(她)脑海中,只要让他(她)这些经典时候,他会回想起来的。记住这些经典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这个阶段是小孩识字的阶段,家长或老师教育孩子不可急躁,要相信小孩是聪明的,有些家长就是望子成龙的心切,反而给小孩子学习造成了瓶颈,扼杀了小孩子天性,我发现中国有80%的家庭都是这样的。小孩到了四岁他有自己一定的自主性,我们不能完全扼杀掉他的自住性,同时也不能太过放任。我们教育他(她)们应该秉持这样的心态:替他作些什么,参与他作些什么,陪他做些什么,让他些什么。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是让他复习0-3岁是听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经》。如果家长不专业的话,那就赶紧送去私塾去读。五岁的时候开始读《诗经》、《尚书》、六岁《礼记》,七岁《春秋》、《荀子》、《楚辞》。若是个别孩子可以读史记,若不能推到15岁后参看。
   8-13岁:这个年纪阶段有了一定识字大多都不成问题了。我们把一些非重点的经典放在这个年纪阶段来诵读,如果迫于厌恶读经典的话,这些经典可不送也可以,认真阅上十遍基本上有个了解。日后写什么文章是根本不成问题,哪有想现在一位大学生,连篇文章都写不好的道理?!当然这不是鼓励不读。有兴趣的话,最好诵读。其经典在上文说过,现为了更明确化,不厌其烦再罗列一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弟子规》、《孝经》、《朱子家训》、《唐诗宋词三百首》、《中华成语千句文》。这些经典相对于庄子,周易、尚书要简单多。所以有了前期的读经体会,读起她们来,真是诵如流水。
    这样的读经阶段,家长们要善于把握。如此循序而来,孩子才德兼备,日后自然能独立行健,造福一代百姓!
   



                           2009-07-23   下午 17:58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海涛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海涛 发表于 2009-9-3 22:46:14
我也一直在思考读经的问题。这学期成都教委是要求全市中小学上国学诵读课。我有一个疑惑,就是所谓的“成人世界”和我们希望的“儿童世界”的差别正在缩小。也就说,现代社会的儿童成人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个成语叫“上行下效”。成人做什么,孩子会跟着学什么。这种学习往往比读经来的更快更透彻。往往有许多的成人一边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一边又在饭桌上对自己的父母大放厥词。许多人都说教育孩子都要从娃娃抓起。可是,他们忘了,就是他们自己也在践踏着他们想要树立的楷模。孔子说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现在我们都搞反了,叫学有余力,则以行。当然,不可否认。适当的胎教和早教的确能够开发孩子一部分的潜能。但是,教育不是简单的读经就能教好的
yqsr2009 发表于 2010-2-19 19:54:17
学习了,值得参考的观点。小孩子适合灌输式教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