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生民立心立命的理道定所。

发布者: 质文刚柔 | 发布时间: 2019-8-3 03:58| 查看数: 10945| 评论数: 140|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8-30 01:58:03
建议望朔回归先生思考透彻荀子的礼三本
一、“天地者,生之本”。人类的生存命运。从开始完全托付大自然,逐渐认识自然,提高改善自然的实践能力,进而把握人类生存命运的生之本。生之本的历史逻辑全程,从论道不论理的随顺自然,混沌自然天地人同的《易经》,走到论理学的循物理事则,“易与天地准”人参天地的《易传》。商品经济时代的物质经济,是天地人同,还是天地人参?
生之本,是道家的人无为,道无不为,道法自然物化道的有无相生,还是儒家知幽明道的精于物者物物道?商品经济时代的物质经济,是有无相生的物化道,还是知幽明道的物物道?
生之本逻辑义理的天人诚道,明晰透彻,走到商品经济时代,为何反而混浊不清?西哲唯物论套解中哲所造成的逻辑错乱。论道不论理的混沌自然观,“蔽于天而不知人”的纯粹天道自然观,竟成为中哲的唯物论,倡扬人本有为主体能动的人文自然观,尽心尽性知天事天,成为唯心论被批判和摒弃。出于文化的正本清源,人文自然观的文化核心是心性学。西哲的唯物论,中哲该是心性唯物,“容有迹而音无方”,发展物质经济,“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方有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离开心性学研究,何来唯物论?
二、先祖者,类之本“,也有历史逻辑演变的理性次序。从“天道远,人道迩”,以人道弥补天道缺失的舍身取义,进入到顺天而制天的物物道,循物理事则天地人参的人文自然观时代,共由理道的价值取向,追求生活富裕的天人诚道实德。随着物质生产力发展,走到盛唐后,出现唐宋变革的心物动态,“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心疑,皆允乎人心者也”。时代的文化潮流,不会停擱在天人诚道的心性唯物方面,进入到天人诚信道的心性辩证方面。人文自然观的形下命题:生民立心立命理道定所,进入到哲学理一观的形上導命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追求富裕生活的文化价值观,进入到追求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文化价值观。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的天人诚信道,“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缺失须有安排,焉有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的天人诚信道?宋后专制衰落路,在天人诚信道方面跌落深渊。纯粹天道自然观的超时空纯善文史,失去“为天地立心”,礼义明分的文理繁;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失去“为生民立命”的情用省。文有伪,礼无法,私与伪横行的社会病态,出自天人诚信道的类之本。
三、“君师者,治之本”。形上導的治之本,通贯传统文化全过程,同样有历史逻辑演变的理性次序。从尧舜禹禅让王的事不过三,进入到夏商周王制分封世袭,同样也是事不过三。转入到君主世袭专制的集权大一统,经历法家妄为的秦王暴政,养民生息的汉景无为之治后,进入到汉唐专制生长期的经世致用阶段,走到盛唐辉煌,出现唐宋变革的历史转折关键,能否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象数天理?“君王代天行”有二个阶段,独尊儒术的汉唐生长期,走到盛唐辉煌的汉唐经世致用阶段。文化承前于三代王制分封地方诸侯的世袭制。望朔回归先生不认为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必然要取代王制分封世袭制?不认为汉唐生长期的经世致用,是文明演进的社会时代?文化承后的宋明专制衰落期,方是先生所抨击:“错就错在君王代天行”。治之本的理性次序,与物质生产力发展同道而行。自然经济时代,不可能是民主政制,通行是民本政制的君主专制大一统。独尊儒术的儒术诚行,通过有道伐无道的礼有损益,民本与专制的平衡共生,方有经世致用的盛唐辉煌。与宋后忠君报国的忠诚异化性质截然不同,专制压倒民本的逆道人情物理。况且,唐宋变革,预示社会文明走势的顺乎物则,自然经济时代逐步要过渡到商品经济时代。在过渡阶段,出现了顺乎物则的唐宋经济变革,王安石变法的政治变革,明清之际理性实学与心性启蒙思潮的文化变革,都一一失败了。唐宋变革的历史转折关键,却是逆道物则的法家专制政治,文理也走到儒道佛纯善文史的纯粹天道自然观,。孔儒脉理传承的圣神文化治之本,被满清文化逆转而荒芜。中华民族的大倒退,自唐宋变革负面开始。明亡以后无中华,传统文化的灾难,随着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进入到现代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至今依然在恶性循环。 形上導的“君师者,治之本”,与天人诚信道的类之本,道器层次的文有伪,礼无法,私与伪横行而病入沉疴。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19-8-30 08:10:55
本帖最后由 望朔回归 于 2019-8-30 11:36 编辑

易老是真道,文王之道是人参。不明文王八卦图、不知64卦义,说东道西乱了套。1,文王八卦是商末周兴時代的政治地理图,2,64卦是治世阴阳不平事,見机行事,因势利导本无序。上30、下34无序已告知。3,羑里庙裡解卦意,很多不尽文王易。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8-30 10:30:00
为什么我郑重其事提出荀子的礼三本?生之本要探究循物理事则,生民立命的天人诚道;类之本要探究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生民立心的天人诚信道;治之本要探究明以致诚的两大学问:尊德性与道问学。文有伪的社会病变,出自治之本;礼无法的社会病变,出自类之本。唐宋变革负向,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私与伪横肆的社会病变,我们无法亲身体证。现实社会私与伪横肆的心性病变,冷漠的人情世界,已身临其境。难道没有悟觉到病根出自类之本的天人诚信道,治之本的明以致诚学问道?正因为类之本与治之本出了大错谬,也波及到生之本的天人诚道。治理的根与本,是类之本与治之本,还是生之本?
还是固执论道不论理的易老是真道,论理学的天地人参,是精于物者的物物道。文王易依然是论道不论理的时代,古三易的最后文本,先于老子的《道德经》,启后是人文化成天下的孔儒论理学,《易传》循物理事则的天地人参。人参的意蕴是什么?不是把握人类生之本命运的天地人参?“天地者,生之本”的天地人参?历史逻辑演变的理性次序必须明晰,文化的承前了解,启后明晰于古人理论原真的逻辑思维,必有心性实践的逻辑事实作佐证。其实,对于固执易老是真道的见解,即经不起历史逻辑的推敲,也必然在现实逻辑的实践实证面前走入穷途,。我所担心的是,众多人将大量时间与精力化在易老真道的研究,不去研究文有伪,礼无法的社会病变,而是跨越数千年的历史逻辑时空,固执肤浅浮明的文化见解转圆圈,诚为可惜了。因此,我对萧萐父先生提出历史接合点文化理论,感悟何其深也。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19-8-30 15:38:46
萧萐父,众人称讚他真为一个融会古今中外的教授,並为此立碑树传。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8-31 01:54:42
三十多年前的文化热时代,启蒙学者萧萐父先生有两个核心理论:一是倡扬船山学。被满清文化逆转荒芜的船山学,沉寂了三百多年时空了。若能为船山学立碑树传,昭明天下,船山的人道理欲观得以理论应用,“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的理论流行,也许不会出现宋明理学在现代社会重演的文革时期。“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的理论流行,也许不会出现官场贪腐引发的流俗质野。若船山道体论得以应用,“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论理中奏以天理道定所的社会效应:一是如何释放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终奏物,习主席发展不充分新矛盾的源头活水;二是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顺应人情物理数者,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习主席发展不平衡新矛盾的源头活水。若能为船山学立碑树传,昭明天下,也许不会出现文有伪,礼无法的社会病变。
二是历史接合点的文化理论。承前了解,启后明晰古圣的理论原真,明晰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承前启后的文化接合点。承前是孔儒脉理传承的更高阶段,即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启后是现代儒学哲学圆圈的肯定阶段,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启通商品经济时代现代儒学的文化基础理论。承前的否定之否定阶段,与启后肯定阶段的前后衔接,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若能为萧萐父先生的历史接合点理论立碑树传,成为传承发展传统优秀文化工程的重要理论,也许不会出现文有伪,礼无法的社会病变。
十分期盼能为船山学立碑树传,期盼能为萧萐父先生的历史接合点理论立碑树传。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1 05:40:46
船山的道体论与人道理欲观,承前逻辑的活水源头是荀子的物物道与物欲观。
一、启后明晰荀子物物道的义理逻辑,乃船山的道体论;启后明晰荀子物欲观的义理逻辑,乃船山的人道理欲观。
承前了解船山道体论的义理逻辑,乃荀子的物物道,“精于物者而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承前了解船山人道理欲观的义理逻辑,乃荀子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荀子物欲观的逻辑义理被船山精练为:“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开新的逻辑深化:“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
启后明晰船山道体论的义理逻辑,习主席论理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的新矛盾;启后明晰船山人道理欲观的义理逻辑,“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会通古今通义,逻辑不断深化的哲学义理;“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的须有安排,国家干预经济的社会管理,与应用性社会科学兴旺发展的文明同步。
启后明晰天人诚道循物理事则的人文自然观,乃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文明同步的哲学理一观;承前了解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文明同步的哲学理一观,乃天人诚道循物理事则的人文自然观。启后明晰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文明同步的传统哲学理一观,乃遵循商品经济规律,与遵循人道诚信义理一致性原则文明同道的现代哲学观。
二、承前了解和启后明晰的文化研究方法,还原而深究古圣的理论原真,还原而深究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也从承前启后的文化衔接,深究而把握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实现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的之否定阶段,与现代儒学哲学圆圈肯定阶段的时空性接轨。
承前了解和启后明晰的文化研究方法,是还原而深究于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原真理路的哲学思辨,也是对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理论的哲学思辨。企想以西哲学为标准,根本读不懂中国传统哲学,不会明白承前了解和启后明晰的文化研究方法。因为,传统人文自然观的文化核心是心性学,哲学理一观的理论核心也是心性学,离开心性学的理论研究,没有传统哲学。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即人为与自然的基本矛盾,形下器道的存在音容天,也是形上導向的存在理势天,即道器层次理道定所的中奏以天。孟子言反身以诚的诚意正心,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心性内主观能动的尽心尽性,心性外应对客观事物的知天事天。《易传》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心性外的穷理于物理事则,心性内健顺五常的刚柔尽性,以至命,天命之性为立命的客观条件,“气以理生乎质”,理在气中的气质之性。即天命条件下,心性外穷理,心性内尽性的心性内外。船山的“情交尽性以至于命”,性内情外的性情相需,心统性情的功贞情,情通人情物理,心性外穷物理的天下情理,尽性的实学心性是:不能自亏天性,自逸命才,自薄情性。天命条件下的情交尽性,这就是传统心性学的哲理逻辑。企想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根本读不懂的中国传统哲学。应用承前了解和启后明晰的文化研究方法,若无读原著的能力,无通解经典义理的思维能力,可以吗?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2 02:24:18
研究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原理,较正古圣的理论原真;承前了解与启后明晰的文化研究方法,还原深究古圣的理论原真。因此,研究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原理,应用是承前了解与启后明晰的文化研究方法,。研究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应用是承前了解与启后明晰的文化研究方法,。
研究孔儒的脉理传承,前提是明晰孔儒经典义理,非止步于孔孟,而是承前了解与启后明晰于孔、孟、荀、《易传》的理论理性发展系统,明晰孔儒经典的逻辑义理。
一、孔子的性与天道,民可使的生民立命,不可使的生民立心,“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理气相函,文化传续是孟子的反身以诚,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启后明晰是荀子的物物道,文化传续是《易传》三道三才的仁礼本体,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易传》论理的道器层次,“易与天地准”的天地人参。形上学问道是《中庸》论理的尊德性与的道问学。启后明晰荀子的物物道,乃船山的道体论。《中庸》赞天地化育与天地参,启后明晰是船山天地神参的明以致诚,“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唯物辩证。启后明晰中庸学问道的尊德性和道问学,船山的学学问道)思(思辨道)辩证,继往开来的尊德性与道问学。
孔子的仁礼忠恕,社会层次规范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克己复礼为仁,仁心主持的仁礼心性,仁心健康与礼义健顺。文化传续是孟子强恕而行的舍身取义,仁义礼智的人道性善四心,理道定所于恒心恒产两阶段的安居乐业。启后明晰是荀子的物欲观,礼义调理于人为争斗的性恶伪善,质正仁心辨真假,质实仁义,礼义规范行为的实践实证。补充孔子礼义忠恕的欲立欲达,提出人事机制的机会平等理论,不论礼义阶层与庶人阶层的门第定命,而是按其材质定其位。文化传续是《易传》的循物理两大事则,易简理得的人事理则,健顺五常刚柔定性的心性理则。启后明晰荀学与《易传》,船山“审微以定命之谓神”的人心统性:“天命之性其原,气质之性其都”。荀子“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物欲观,启后明晰是船山的人道理欲观。文化传续的《易传》,文化价值观是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启后明晰是船山的“容光不穷于所受”,继善成性的富有日新,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为天地立心的天人诚信道。《中庸》尊德性学问道,“致广大而尽精微”。启后明晰是船山学问道与思辨道的学思辨证,见证为继往开来的尊德性及道问学,会通古今通义的通经正经接着讲,不可遗落而保持人道光明,不断深化与时俱进的人道哲理尊德性。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2 02:25:28
二、承前了解与启后明晰于孔儒经典的逻辑义理,进一步就是明晰孔儒的脉理传承。
进入君主专制的独尊儒术时代,君主专制,大一统法家专制性质的君主世袭制。独尊儒术,阳儒阴法的儒术诚行,重心于民生利益的形上導。有道伐无道王朝正常陵替的礼有损益,民本与专制平衡共生的经世致用阶段。进入到盛唐后唐宋变革的顺乎物则经济变革阶段后,先后出现政治变革的王安石变法,文化变革的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理论,都一一失败了,文化理论被荒芜。靠接法家专制忠君报国的专制压倒民本,汉夷王朝陵替的宋明专制衰落期,明亡以后无中华的满清文化逆转。若说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儒术诚行经世致用的汉唐专制生长期,乃汉儒对孔儒的初度异化。进入到宋明专制衰落期,靠接法家专制的阳法阴儒,汉夷王朝两度陵替的满清文化逆转,乃宋明理学对孔儒的极度异化。
从汉儒初度异化的专制生长期,到宋明理学极度异化的专制衰落期,前后两阶段衔接的承前了解与启后明晰。启后明晰于宋明理学靠接法家专制的忠君报国,“惟有下者有汤、武之仁,而在上者有桀、纣则可。不然,是未免于篡弑之罪也”。承前了解汉儒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屈民以伸君”,再不是民所共由的理道天(理势言天);“屈君以伸天”借天灾人祸为天道征兆警示君王,纳入儒术诚行的民生日用。从汉儒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的初度异化,到宋明理学靠接法家专制忠君报国的极度异化,汉儒阳儒阴法与宋明理学阳法阴儒两个政制阶段的前后衔接。是所以定性为初度异化与极度异化,与孔孟子论理的形上圣神導,“君师者,治之本”根本不一样,“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价值取向的“充实而有光辉”,启后明晰是荀子的王制理想效应:“节用裕民而善其余”,文理效应的礼之隆;“文理繁,情用省”,文化价值观是《易传》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
承前了解汉儒天人感应理论的“屈君以伸天”,重视民生日用的儒术诚行天道观,启后明晰宋明理学的儒道合流,以人事当然执持于天理浑然,变异以告人而安排百姓日用,诚道真实无妄的天理本然,纯粹的天道自然观。是所以定性为儒术诚行天道观的汉儒初度异化,与诚道天理本然的纯粹天道自然观,宋明理学的极度异化,其天道的自然观,非孔子性与天道的生民立心立命,非孟子反身以诚,尽心尽性知天事天,非《易传》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宋明理学的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的人事当然,“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致良能,离异了《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
承前了解汉儒董仲舒对孔儒仁礼道德观的认识偏失:“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正义利物利民生,焉有不谋民生之利的“正其谊”?《易传》的易道光明逻辑:“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有功,连接到柔得尊位大有于事功的“易从则有功”,涉及到坤柔顺应乾道变化的“大中而上下应之”,“有功则可大”;涉及到“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的事物运程,收获是利与贞,贞是日新盛德,利是富有大业。焉有不计其功的明其道?汉儒对孔儒仁礼道德的初度异化。启后明晰宋明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超时空道德纯善文史,对孔儒仁礼道德观的极度异化。脱离孔子仁礼忠恕心性质文的中庸理则,违逆了孟子仁义行于非行仁义的人伦庶物道,背离了荀子物欲观的心物原则,其文化价值观偏离了《易传》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宋明理学的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天理浑然的变易以告人,致良知而“不以一毫私意自蔽“,离异了《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学问道。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2 02:26:13
三、从汉儒初度异化,到宋明理学的极度异化,离异孔儒的经典义理,愈走愈远。对儒学性质的普遍认同,并非历史的逻辑原真。视孔孟程朱为脉理相承的铁板一块,止步于孔孟的孔孟程朱化,止步于宋明理学的程朱孔孟化。儒学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既不是孔儒经典的义理原真,也失去孔儒脉理传承的理论原真。失去文理益质礼载道的文有伪,成然流俗质野的礼无法。
马哲三大规律之一,论理思维认识的曲折反复性,引发实践活动的波折和反复,出现哲学圆圈的三阶段。人类要承受否定阶段所付出的深重代价:因果事实的文化灾难性。若否定阶段恶性循环的未完未了,承受代价的灾难深重性愈益加剧。对此,我们该有悟觉了。二千余年的传统儒学史,不是存有哲学圆圈三阶段?从汉儒的初度异化,到宋明理学的极度异化,不是传统儒学的否定阶段?以马哲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学术,为什么就不能应用马哲原理?理论指导于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指导于孔儒经典的义理研究?指导孔儒脉理传承的理论研究?指导于历史接合点的文化研究?指导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开新,文化工程的顺利进行?经历佛道儒思潮,进入生活儒学阶段后,该要昭明船山学,却依然宣扬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即理,宣扬超时空的道德纯善文史的存天理,去人欲:让否定阶段恶性循环下去?
ab11bc 发表于 2019-9-2 10:31:50

引,楼主99楼发言;马哲三大规律之一

马哲,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
到底是什么因素(或者说;原因)
能使,这三大规律,发生变化发展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3 04:54:51
在传统中国的文化土壤里,以现代白话文,应用西哲的范畴体系,可以读懂西哲的三大规律?我看只能弄到不西不东,不伦不类的浮明肤浅境地。
传统中国人文自然观的文化核心是心性学,哲学理一观的理论核心也是心性学。离开对心性学的解读透彻,有解读西哲三大规律的可能?
一、研究对立统一规律,必要明晰矛盾定义与基础理论。矛盾定义于心性内外,人为与自然的矛盾体。仁礼心性的仁内礼外,明有礼乐的礼外乐内,幽有鬼神的天神人鬼,同属心性内外。心统性情的性内情外,情内物外,情质接通心性内外的活力要素,“功罪贞淫一归于情”,“情有不可而必可,匡之以义以扶之”。各正性命的性命分殊,性内命外。“气以理生化乎质”,气是心性内外活力要素的形(理无类)外质(气有类)内,即质内气外,气内理外的理在气中。存在音容天,音内容外。一切心性范畴,都是心性内外的矛盾体。形上導的仁智同用,圣人有为的文与礼,文以理益质,为天地立心治其内,仁心统同的各正性命;神参以礼载道,为生民立命治其外,礼义明分的性命分殊。形上導理势言天的神理与神参,智神同道的智内神外。离开形上導的智内神外,心性内外活力要素的情与气,如何去认知西哲的对立统一规律?
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体,阴阳物也,乾坤气化,刚柔气质的义理同道。阴阳物也,乾坤定位,刚柔断矣。阴阳物也,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简理得的阴阳天道。刚柔断矣,刚柔地道地曰示,心性理则的刚柔定性。人事刚柔,因人事错位招致,刚柔杂居而吉凶生,刚柔相接而险阻生,刚柔相推而吉凶生。心性质文,有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事物运程的动力源,仁礼本体的人事刚柔(外)与心性质文(内)。“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事物运程变化道的动力源,刚柔断矣。乾坤气化,定位于阴阳。乾易知与坤简能的易简理得,乾刚健与坤柔顺,健顺五常的刚柔定性。若说中庸质文的刚柔定性为事物变化动力源,乾坤气化则是事物的因果事实。事物的元亨利贞运程,乾坤气化的因果事实;事物生驻异灭运程,同样是乾坤气化的因果事实。“阴阳与道为体”,阴阳天道的易简理得;“道建阴阳以居”,刚柔地道的地曰示,见证乾坤气化的因果事实。《易传》言:“成象之谓‘乾’”,“易与天地准”的乾道变化,象生数的“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效法之谓‘坤’”,数成象的“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成象之谓‘乾’, 效法之谓‘坤’”,不是象数天理,事物循序渐进的往来变化道?
言及事物矛盾,源头是荀子解蔽,言述理与蔽的矛盾因果,即船山所言述矛盾因果的相成与相反正负向。张载解读易学,明确太虚即气,即乾坤两气,一物两体。如同船山所说的存在音容天,音容的一物两体。形下器道的矛盾基础理论,对立统一的一物两体。张载提出天地神参于一物两体的形上導,“一故神”的“性性为能存神”,“二故化”的“物物为能过化”。船山归入哲学理一观的两体理一,形上導是神理与神参的两体理一,形下器道是实践理性的性命、理气的两体理一。两体理一,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矛盾义理:“相资以相成,而相胜以相节,则极重而必改,相制以抑以相生,消息之用存乎其间”。庞朴先生认为:一分为三是解开中国文化的钥匙。三,天之能参。人文自然观的天地人参,形下器道一物两体(对立统一)的矛盾基础理论。哲学理一观的天地神参,形上圣神導两体理一(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庞朴先生的一分为三,哲学理一观的天地神参,導向人文自然观的天地人参,传统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3 04:55:51
二、“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大中即寓其间”的事物过程,体用中庸的实函斯活,不是量变到质变的事物过程?请看船山对“实函斯活”的论理:
实、充也,函、量也,充其量斯活矣,故曰:“实函斯活”。君子有取于此,以似仁焉。函之中,仁也,仁则活之理赅而而存焉,仁则活之体赅而存焉,仁则活之用赅而存焉,然而必于实矣。函之所至,无不至焉;与函相得,无不浹焉。函之所透,不容已而透矣,然后活矣。先此之理,待此而叙;先此之体,待此而固;先此之用,待此而興。蕴之乃以絪緼之,流之乃以条理之,浑之乃以发挥之。
“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道体的活之理,象生数的“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数成象的“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象数互生的“先此之理,待此而叙”。仁礼本体的活之体与用,易简理得的阴阳天道为体,刚柔地道健顺五常的刚柔定性,实证为体之用。“先此之体,待此而固;先此之用,待此而興”。 “函之所至,无不至焉”,“蕴之乃以絪緼之”的活之理;“与函相得,无不浹焉”,“流之乃以条理之”的活之体;“然后活矣”的“函之所透,不容已而透矣”,质量互变的主体能动,刚柔定性的“浑之乃以发挥之”。因阴阳物而定位,刚柔气质断焉,便有乾坤气化轨迹的心性事实和事物变化往来,体现为心性学的三大部分:一是心性能动部分的性情相需,“性情以动静异几”;二是时空部分的始终相成,“始终以循环异时”;三是心性应用部分的体用相函,“体用以德业异迹”。质量互变过程存在的事物客观规律,显然心性学三大部分的异几、异时与异迹。传统中哲的质量互变规律,义理会通于西哲的质量互变规律。
三、研究思维认识的曲折性,理论应用的实践活动,造成事物运程的波折和反复,哲学圆圈三阶段所深刻化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二千年的传统儒学史,不是展现哲学圆圈三阶段?论理学始初的孔儒肯定阶段,道体论是:“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仁礼忠恕的道德理性,“治世通行,乱世遗落”。出现孔儒体系初度异化的汉儒,极度异化的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唯心教条性质的道体论:“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则执其常而不达于变”。“不因乎物,则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从汉儒初度异化到宋明理学极度异化,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学与船山学,孔儒脉理传承的否定之否定阶段。道体论是:“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三个道体论展述是哲学圆圈三阶段。满清文化逆转,延续是宋明理学的否定阶段,业已完成的传统儒学否定之否定阶段旁落流失,沉寂至今三百多年。从宋明理学开出的传统儒学否定阶段,承续是现代儒学的否定阶段。宣扬宋明理学,视儒道佛为传统主流文化。走到今天,缺失文以益质礼载道,成然人情冷漠世界的生活儒学,私蔽大患的文有伪,礼无法。学术文化该要正本清源了。古今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文化承前,业已完成的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必要昭明船山学;文化启后,现代儒学哲学圆圈的肯定阶段,必要昭明船山学,肯定阶段的基础理论。昭明船山学为现代儒学哲学圆圈肯定阶段为基础理论,彻底批判宣扬宋明理学和儒道佛文化的否定阶段。现代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完成对船山学基础理论的更高阶段,实现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通往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完成传承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文化工程建设。
四、立足心性学为理论核心,研究传统哲理逻辑的三大规律,必须有通读原著能力,通解孔儒经典义理的思维能力,非单纯应用现代白话文,非应用西哲的范畴体系。应用西哲话语体系和范畴体系去套解中哲,结果只能是曲解与误道,。不同特点的中西文化,通过各自的话语体系与范畴体系,实现中西义理会通。

ab11bc 发表于 2019-9-3 11:08:47

一般来说,拍摄花朵,要注意两点
1;要表现出,花的颜色

19090301.jpg



2;要表现出,花的质感


19083007.jpg




请记住;做任何事物,要突出重点!!!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3 12:13:37
形下器道的天地人参,人文自然观的文化核心是心性学;形上導向的实践理性,哲学理一观的理论核心也是心性学,人文核心的心性学,还不是重心?什么才是重心?
事物的意蕴又是什么?“事物,人也”,离开人的主观能动尽心尽性,会有事物范畴?“理化,天也”,离开存在音容天的心性唯物和心性辩证,离开天人诚道的元亨利贞,会有事物范畴?事物范畴的性之灵,天之则的哲学意涵又是什么?“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的象数天理,难道不是事物规律的循序渐进?不是认知事物的重心?若没有通解孔儒经典的思维能力,没有解读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的理论理性的思维能力,不要好为人师出笑料了。
ab11bc 发表于 2019-9-3 18:05:24

引,楼主发言;形下器道的天地人参,人文自然观的文化核心是心性学

易学,含有两方面的内容
1;象数
2;义理

从那方面来说
楼主的发言;人文自然观的文化核心是心性学
只能算是,比较片面的易学思想体系的一个分枝
【不要认为,这个思想曾经如何,现代就一定能如何】

易学思想体系的重点;阴阳五行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4 07:05:33
若连传统哲学的基本范畴都弄不清楚,读不懂我的文章,还有讨论的必要?道不同不相为谋。还是应用现时普遍应用的学术“风尚”,现代白话语和西哲范畴去做事。各人尽不同的用心,做各自的事而不要互相干扰。即然没有崇尚真理的讨论效果,何必?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4 07:06:41
按照萧萐父先生的理性思路,我主要做二件事:一是昭明明船山学。承前了解船山的理论原真,通过荀学及《易传》去了解,通过孔儒发展系统的理论理性,即孔儒的经典义理去了解,通过传统儒学哲学圆圈三阶段的原真理路去了解,承前了解就是启后明晰,昭明船山学的理论*功夫。二是探究历史接合点的文化理论。以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完成阶段,与现代儒学哲学圆圈基本理论的肯定阶段之间的时空性接轨,实现中西文化义理会通的现代儒学体系的建设,完成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文化工程,昭明船山学。
楼宇烈先生明确指出: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根本读不懂传统的中国哲学。企想以西哲的话语体系,应用西哲体系去套解中哲,百年现代文化研究路的中西文化碰撞,教训何期痛楚而深刻。不同文化特点的话语体系和范畴体系,不可以互相套解,在坚持其文化特点的话语体系和范畴体系,探究其深层的义理体系,方可实现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
ab11bc 发表于 2019-9-4 11:18:56


还是那话
你在你家里,如何研究
那是你自己的事,谁也不能干涉


可这是,公共论坛
况且,你的言论
有贬损、阉割中华传统文化之嫌疑
你就应当有,受到别人,质疑的心理准备
而不是,拒绝!!!



引,楼主107楼发言;楼宇烈先生明确指出: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根本读不懂传统的中国哲学


我认为
楼宇烈此话的含义,用白话文来说;西文是一座庙,它装不下,中文这座神
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这样考虑一下,中文、西文的关系
中文这座庙,能否,装下西文这座神


如何装,请详细观看

西文
有,物理界中,同性相吸,异性相斥(说白了,就是物体的靠近、远离)
中文
有,阴阳【含有靠近、远离,而且含义,更丰富】

西文
有,客观事物的变化(说白了,就是客观事物,在某种因素作用下,发展)
中文
有,五行【含有某种因素,而且所含因素,更丰富】

西文
有,成功、失败
中文
有,吉、凶【比成功失败含义,更丰富】

西文
有,客观事物运动
中文
有,运势【比客观事物运动含义,更丰富】

等等

综上而言
中文这座庙,无论在概念的内涵还是外延,都能包含西文
所以
中文这座庙 完全能装下 西文这座神



荒野村夫,妄谈、妄谈
请别在意!!!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19-9-4 17:17:33
地球村的人们,在生存之道上,要你追我赶,互相借鉴共同前进。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5 04:23:17
世界众多民族国家,犹如国家千万职业立命和齐家立命的家庭。俗语云: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可以互相套解?
幸福的家庭彼此近乎相同,人类的共性文化;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各有不同的不幸,有不同的不幸根源。奔向幸福家庭行列,便有不同的修改和改善的方法,不可整齐划一吧!
同样,不同文化特点的民族国家,也有不同的理性偏蔽,文化的正本清源,也是立足于自身文化土壤而独立自主,不可能依靠他国的文化套解吧!清理自身文化的理论偏蔽,传承发展理性实学的人类共性文化,走向全球商品经济的文化大同,同样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吧!
研究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需要西方文化这座庙?不是吧!怪不得使用西方话语代替中国的传统话语,用西哲范畴套解传统的哲学范畴。百年中西文化碰撞视而不见?文化碰撞的磨难教训忘却?折腾传统哲学业成数典忘祖而不知?研究传统哲学文化,以心性学为理论核心,研究传统哲学的三大规律,理论应用是马哲原理及方法*论?目的性明确:理解传统哲学文化的源头活水,明晰传统儒学经典义理而通经正经接着说,剔除理性偏蔽,使之顺应进入到进入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阶段,归属为启后明晰的理论工夫。应用传统话语,绝不是以西方话语代替;应用传统的哲学范畴,绝不是西方的哲学范畴。应用传统话语体系和范畴体系为哲学研究的理论工夫,明晰传统哲学的义理体系。除了应用马哲原理与方法*论作启后明晰的理论工夫外,研究传统哲学的话语体系与范畴体系,研究传统哲学的义理体系,根本不需要西方这座庙。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促成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需要研究西方文化史的理性实学与理性偏蔽,与传统文化史不一样的理性实学与理性偏蔽。“回看自己的路”,从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理势自然而必然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比较别人走过的路”,避免曲折路,走健顺路,这才有真正意义的中西义理会通路。难道我们没有悟觉:福利社会的建设,不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经济危机的成功经验,被我国吸收而应用?资本主义自由时代理性偏蔽和挫折教训的社会人道问题,同样出现在改革开放时代?冷漠人情世界的心性根源,即有传统心性学负面的文化根源,也有现代心性学的文化根源。双重的文化根源,这就是萧萐父先生提出历史接合点的哲学意义所在。现代儒学哲学圆圈的肯定阶段,承前了解而昭明船山学,除马哲原理及方法*论作启后明晰的理论工夫外,不需要西方这座庙。启后明晰船山学,需要西方这座庙;进入昭明船山学的更高复归阶段,中西义理会通的现代儒学体系建设,需要西方这座庙,即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马哲中国化 。这与传统哲学文化研究需要的马哲原理和方法*论截然不同,不可理蔽混淆。记得船山精微四义中的三义:“存亡进退,义殊乎时”,“善恶是非,义判于几”,“立纲陈常,义辨于事”,务必清醒认知“文有伪,礼无法”的文化事实。不要将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与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不分时代性与阶段性作整齐划一,“中文这座庙完成能装下西方这座庙”, 因果事实的“主客”颠倒。荒谬!为什么要讨论中国哲学合法化问题?现代文化的因果事实,难道不是西方这座庙套解中文这座庙?以西方哲学为标准,讨论中国哲学合法化问题,根本读不懂传统的中国哲学!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19-9-5 07:03:00
五常无疑正确、三纲以人代天不合易理、
ab11bc 发表于 2019-9-5 08:15:51


楼主看来,真的,没有好好地,阅读别人的文章之后,再就发议论的习惯!!!
请,仔细、好好阅读下面表格后,在发言,不迟!!!


19090501.jpg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5 11:57:01
回ab1bc:
你要弄清楚,不是我在你的文章发贴,而是你在我的文章发贴,我回应你的贴。我提出中国哲学合法化问题的讨论,是回应你对楼宇烈讲话的含义。西方哲人说中国没有哲学,蒋庆也说中国没有哲学,将哲学还给西方。中西文化碰有两场风波:一是全盘西化说与国粹说的论争;二是西体中用与中体西用的论争。正视文化史实,认知发生中国哲学合法化问题讨论的所以然之理,楼宇烈认为读不懂传统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皆因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我不是回应你提出的问题?至于你能否正视文化史实,与我无关。反而,我回应你的提问,你会与我讨论?从来没有!有些问题我根本不想回应。我说船山的健顺五常,你说三纲五常,汉儒提出的,我有必要回答你?至于阴阳五行,象数义理,我有专题文贴及回贴都有较深刻论理,你看不懂,何必与你的讨论?我的见解有失“时尚”,自知之明,随时有应对质疑的思想准备。欢迎有正视文化史实和文化现实的前提下,有理有据的质疑,崇尚真理的质疑。以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的思想为座右铭,讨论学术问题。对于你的质疑,坦率地言:你未够格!
学术是天下之公器,不是个人的私器。我曾坦言,吾从萧萐父先生的理性思路:一是昭明船山学;二是历史接合点理论。我的学术研究,发出的文贴,都是围绕理性思路去论理,去探究。从礼貌上回应于你,更希望文贴让更多人看到与关心,若能得到共鸣那就更好了。这就是我的本心。

ab11bc 发表于 2019-9-5 14:31:45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19-9-5 17:45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5 11:57
回ab1bc:
你要弄清楚,不是我在你的文章发贴,而是你在我的文章发贴,我回应你的贴。我提出中国哲学合法 ...

做人,不要太美国!!!

19090502.jpg



19090507.jpg



还是那话,你在你家,想如何,就如何
这是公共论坛
你又在说“传统文化”
就要,有被质疑的心理准备




引,楼主113发言;我的学术研究,发出的文贴,都是围绕理性思路去论理,去探究

你的那个“文贴”有理论根据吗【引了张三,引李四,全无实践(实验)验证。认为,老祖宗说的(或者,老祖宗说的,含有你,要表达的意思),就全对;这就是理性论理吗】?其理论根据,能否被试验验证?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6 04:37:49
没有正视社会现实的理论勇气,能写出《生民立心立命的理道定所》主题贴?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代的孔子,提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生民立心立命的命题,到北宋便出现“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学,提出形上導的哲学命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船山明晰: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榜样力量莫过于船山,防避满清文化专制的干扰和迫*害,躲进深山,探究孔儒的经典义理。若没有正视社会现实的理论勇气和文化责任感,会躲进深山?若没有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而欢欣鼓舞,会有意志毅力而坚忍不拔?成就如此艰难卓绝的学术研究路?谁能比拟?谁愿效应?终然船山学沉寂三百多年之久,当船山学天下昭明,理论普及人心,千古文杰,留芳后世。萧萐父先生倡扬船山学,秉持先圣火炬前行,提出的历史接合点理论。倡扬船山学与历史接合点理论,正视历史事实与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路。
对于儒家人性论,世人普遍扬孟子性善,贬荀子的性恶,有正视社会现实的理论勇气?为什么会有乱世道德遗落?性善为何在乱世失迹?为什么会有乱世道佛通行?为什么会有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超时空纯善文史,也提倡善性,这种善性符合民所共由理道吗?显然,人类不需要浮明肤浅的形上教条,不需要遮掩社会矛盾的所谓善性?需要有正视社会现实的理论勇气。清儒戴震言:“性善必然,适全自然”。天人继善的理势必然;适全自然、成之者性的心性文化文明。没有继善成性的文化文明,扬孟子性善,空头理论而已,缺失正视社会现实的理论勇气 。性恶伪善,荀子人性论的完整概念,何必断章取义言性恶?孟子和荀子都批判杨朱私己与墨学的兼爱相利。杨墨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是显学,后来便出现为乱世时代的流俗质野。流俗质野不是性恶,不是乱世的心性事实?贬荀子性恶,是否又是空头理论?缺失正视社会现实的理论勇气?能有益质载道的文理效应?有理论勇气正视性恶的社会现实,一是注重社会治理,法主礼辅的礼法合治;二是知几神理,明晰“明有礼乐,幽有鬼神”的哲理深蕴。空头理论多光鲜?世人往往欢喜这类光鲜的空头理论,而不知是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恶果就是私伪横虐的“文有伪,礼无法”。

ab11bc 发表于 2019-9-6 10:27:01

楼主
对儒家经典,学识比较精通,这个,毋庸置疑


学术研究
不是文学作品,不是综合,各种经典的优点,形成汇编
而是
要对经典作品,寻找其理论根据。也就是说,本源(有时也称,原始含义)
它是在逻辑思维指导下,完成的思想智慧结晶

举例说明;
儒家经典;心性学。又称心性之学、人性论等
它是关于心性的理论与学说。心性学是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重要理论课题。主要理论;在道家,为道法自然。在儒家;为夫子之后的思孟“尽心知性知天”
什么是思孟“尽心知性知天”
就是孟子的四端之说;恻仁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而这个,仁义礼智,又是源于何处?
我认为
它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
所以,孟子应是,精通中华传统文化“阴阳五行”理论之后,总结形成四端
而,这个“阴阳五行”,源于太阳、地球位置变化
所以说;心性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支脉,是儒家经典

心性学的整个思想演变过程是
阴阳五行 四端(孟子) 心性学(儒家经典)

楼主
能熟读儒家经典,在各各经典之间能来回切换,非常了不起
更了不起的是,能吸收经典著作思想,转化成自己的新认识新思想
当然,这也是一种劳动,是一种创作
但,那些被吸收了思想的经典,绝不是“核心理论”,只能是依据
楼主,能明白核心理论、依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论是;阴阳五行!


我对传统文化,学习还有不足之处,表述存在不当之处
还请楼主,不要在意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7 03:02:52
凭114贴与116贴,已是不具资质未够格的“质疑人”,源于太阳地球位置变化的阴阳五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用句俗不可耐的话:放你的狗屁!
五行,自然物料,未进入人类的认识和实践范围,无用的废料而已。直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无用的废料,待人类去开发,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无用的废料进入人的认识视野范围,物料有物理;进入实践范围,物料成物用。离开人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物料就是无用的废料,什么都不是。自然物料的日新月异,时过境迁,现在还崇尚金木水火土五行为理论核心,不要做现代心性人,做古朴自然人罢了。
阴阳,有乾坤气化的天地阴阳,终奏以物,实践实践效应的顺乎物则;有刚柔的人事阴阳,中奏以天,心性学应用部分的体用相函;有质文的心性阴阳,始奏以人,心性能动部分的中庸质文。弃去心性阴阳的中庸质文,人事阴阳的刚柔健顺,去谈所谓理论核心的阴阳五行,返回动物性的群居生活,远离现代文明人算了。
仁义礼智信与五行同构,扯淡!人道仁义礼智信与天道元亨利贞诚是逻辑同构。孟子所言的仁义行于非行仁义的庶物人伦道。仁义行的是人伦道,诚信明德的天人诚信道,明明德学问道的尊德性;非行义的庶物道,元亨利贞诚的事物运程,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明明德学问道的道问学。人道仁义礼智信推动天道元亨利贞诚的逻辑同构关系,古今义理会通。现代商品经济时代,遵循商品经济规律,与尊循人道诚信义理一致性原则的文明同道,难道不是证实是人道仁义礼智信推动天道元亨利贞诚的逻辑同构关系?百无一用是书生!
仁义礼智的人道理念,理性务实处:仁与礼而已。义与智是仁与礼之间的中介范畴。义者,仁之宜,礼之路。智者,智内神外的仁智同用,“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孔子仁礼忠恕的承前了解,群居生活的合群与明分。流传到孔儒论理学时代,便是仁心统同的“不待齐也”;礼义明分的“不可齐也”,仁与礼之间事物本质的深层矛盾。
如果懂得人文化成天下的哲学深蕴,那就明白儒学为什么是主流学派。不懂的人何有资质做质疑人?
改革开放时代,中国遇到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全球经济的世界工厂。若船山人类理欲观的理论流行通用,不会出如何严峻局面的官场贪腐。将贪官窃取巨额的国库资金,用在现代化建设,用在福利社会建设,多好!这样说,是太美国化?
“回看自己的路,比较别人的路”,是习主席的讲话。不如象解读楼宇烈的讲话含义那样,对习主席讲话含义再续解读,看看能否符合习主席讲话的精神原真,切记:不要出笑料丑闻。
研究国学近四十年,该过天命耳顺年吧!如此资质,不该反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感慨:有时读书不如无书!


ab11bc 发表于 2019-9-7 10:00:16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7 03:02
凭114贴与116贴,已是不具资质未够格的“质疑人”,源于太阳地球位置变化的阴阳五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 ...

19090702.jpg



ab11bc 发表于 2019-9-7 15:36:02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19-9-7 15:43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7 03:02
凭114贴与116贴,已是不具资质未够格的“质疑人”,源于太阳地球位置变化的阴阳五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 ...

19090701-2.jpg




好!
咱就仔细分析一下,到底谁不是人,在放屁、扯淡!

现代人,就不受太阳、地球相互位置变化的影响吗(人的生长变化,不是用年来计算吗)?谁在“放屁、扯淡”①

现代文明人,更注重生活质量(所以,在吃住行,更讲究。明了金木水火土,就是明了中华传统文化)谁在“放屁、扯淡”②

现代商品经济时代,只有在同一的思想理念下,才能讲“仁义道德”。否则,就是“东郭先生”。这个思想理念,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你先把,为什么有中美贸易摩擦这事,搞清楚,在发言不迟)谁在“放屁、扯淡”③


我在“中华传统文化简览”中,有以“儒;孔子为主要代表。从事人文思想领域研究应用”的描述。说明我对;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有者清醒的认识(请见112楼)。这是谁在上纲上线,乱“放屁、扯淡”④
楼宇烈讲,用西文,读不懂中华传统文化!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中华传统文化,来读西文?或者;把中西文化进行融合
以革命的名义,搞中西文化分裂、钻死牛角。这就不是乱“放屁、扯淡”这么简单的事了⑤
资质如何,综上而看⑥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8 03:59:29
西哲学者说中国没有哲学,中国人却矮化哲学,糟蹋传统哲学。哲学,聪明人的学问,非研究“死物”,研究“活人”。“活人”世界,包括自然界的“物之天”,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试问:地球相互位置变化的影响,是天“恩赐”?不是活人研究出来的天文知识,致用于现代人?自然物料的日新月异,也是天降临于精于物者而物物的“活人”,世间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福荫吧!,没有“活人”的人事刚柔阴阳,心性质文阴阳,会有天地阴阳乾坤气化的“物物为能过化”,物物的意涵是什么?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事则的物物道。离开“活人”的物物,可以有物化吗?活人世界,包括民所共由理道的人之天,张载言“一故神,二故化”,“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性性的意涵又是什么?“现代人文明人,更注重生活质量”,“明了金木水火土”的死物?生活质量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讲*法:一是追求富裕的生活质量,“物物为能过化”;二是追求共同富裕的生活美好,“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如同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 “物物为能过化”的天人诚道;“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性性为能存神”的天人诚信道。天人诚道,心性唯物;天人诚信道,心性辩证。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的“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哲学。明确地说:孔儒的人文自然观,“易与天地准”的天地人参,追求富裕生活的价值观,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还不算真正的哲学,哲学萌芽成长的理性雏形,只要进入哲学理一观阶段,明以致诚的天地神参,论理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的“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论理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文化价值观,方抵达哲学观阶段,即传统儒学圆圈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现代人矮化和糟蹋传统哲学,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削尖脑袋都往哲学方面钻。道家的道法自然,人无为道无不为的有无相生,宋明理学人事当然执持天理浑然的变易以告人,佛门实相为空境,纯粹的天道自然观有哲学?超时空的纯善文史,都是传统的主流文化,也有哲学?从先秦诸子百家中理出什么理论核心的阴阳五行,也算哲学?就不会懂得,哲学是研究活人世界的聪明学问。离开对活人世界的研究,没有哲学。船山说:“音容者,人物之元,鬼神之绍”,活人哲学;“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心物逻辑的人文哲学。
算了,既然讨论没有结果,何必究真下去,我论理哲学理论核心的心性学,你论说理论核心的阴阳五行,各行各的道,鸡犬不与相闻,不好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