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老子真的赞赏“小国寡民”吗?

发布者: chengz64 | 发布时间: 2020-1-11 16:45| 查看数: 1279| 评论数: 14|帖子模式

《老子》真经是一支优美的曲子,时而高亢,时而轻婉;《老子》真经是一首抒情的诗篇,时而现实,时而浪漫;《老子》真经是一幅多彩的画卷,时而写意,时而工笔。

可是,如果你读的是未经还原的、上下文错乱的《老子》,那么你不但不能明白《老子》真义,也很难体验《老子》的意境之美。

这就会造成:当老子慷慨激昂的时候,你无动于衷;当老子轻松幽默的时候,你正襟危坐;当老子遨游想象的时候,你呆若木鸡……

今天我们就以《老子》中饱受世人批评的“小国寡民”的讨论,再看正确语境的重要性。


“小国寡民”被人误解

“小国寡民”出现在传世本《老子》第八十章中: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王弼在《老子王弼注》中对“小国寡民”注曰:“国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国大民众乎,故举小国而言也。”

就国家治理而言,大国有大国的优势,也有大国的难处,为什么大国就更容易返古呢?青年王弼的解释明显站不住脚。蹊跷的是,王弼竟能以此奠定“老子主张返古”的基调,后人都不假思索地跟着附和,当然也从不会放过对老子“复古主张”展开批判的机会。

陈鼓应先生认为:“‘小国寡民’乃是基于对现实的不满而在当时散落农村生活基础上所构幻出来的‘桃花源’式的乌托邦。”(陈鼓应:《老子今译今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第347页)

任继愈先生说,“老子认为文化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要回到人类还没有创造文字、结绳记事的年代去”,“老子美化上古有他的片面性”。他把“小国寡民”翻译成“城镇要小,居民要少”,认为“‘小’和‘寡’都作动词,(义为)‘使它小’、‘使它寡’”。(任继愈:《老子绎读》,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第175-176页)

也有人想替老子把话说圆了。曾仕强先生把老子的“小国寡民”与现代社会的社区概念联系起来,他讲:“我们回头看看老子说的这些话,是不是应该把城乡的差距缩小,让很多人在家乡服务,而不必挤到都市里面。”

其实这些“好心人”的做法也大可不必,我们不能要求先秦时期的老子能够预见到当今社会出现的每一个具体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尽管我们可以从老子的“一”(大同)出发做出这样的推论。

那么,老子提到的“小国寡民”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小国寡民”是对夜郎自大的调侃

传世本中“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已经因为有减字和改字而产生了歧义。这句话在帛书本中作“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其中的“邦”在帛书乙本中为避讳刘邦已改作“国”),它是对传世本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中的“往而不害”进行阐释的部分文字的再解释。以下讨论中我们采用帛书本中的对应文字。

何谓“往而不害”?就是“(各国之间)相互来往而不互相伤害”。

老子对“往而不害”的完整解释是这样的:

“61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

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80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毋用)。

60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数字表示传世本中相应文字的章节号,由此可见《老子》文本顺序之乱)

唐玄宗自然不会知道“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在《老子》真经中应扮演什么角色,于是他把第六十一章中的“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顺势解释为:

“大国谦德而下小国者,不过欲兼畜小国为臣妾。小国执贡赋以下大国者,不过欲入事大国为援助也。”

玄宗差矣!在解释《老子》时,人们常犯的错误是望文生义,习惯于用解释白话文的思路解释古文,以致谬误百出。人们都想当然地把“不过欲”中的“不过”二字看作一个词,却不知应逐字解释。“过”者,过分也。“欲”者,贪也。“入”者,进也,入侵也。

资深注家们都熟读《左传》,看惯了“小事大”这样的表述,当看到“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这句话后,很自然地也就把“事”解释为“侍奉”,和唐玄宗犯了同样的错误。实际上,这里的“事”之义不是“侍奉”,而是“有事”,即“生事”、“兴兵”。

老子知道“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理解起来有难度,遂用“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毋用”作进一步解释。但老子没料到,人们还是读不懂(应该指出的是,文本的混乱也要负一定责任)。

“使有十百人之器毋用”这句话中的“器”指“兵”,即“军队”,与“兵者,不祥之器也”中的“器”意思相同。“十百人之器”指百十人的队伍。“使”者,假使也。“用”者,举(兵)也。“故德交归焉”中,“交”者,互也。“归”者,汇也。

把字义搞明白后,现在我们就可以把这段组合起来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了:

“大国不要过分地想着吞并人家(小国),

小国也不要过分地想着入侵人家(大国)(国土狭小,人口稀少,纵使有百八十人的军队,也不要兴兵)。

双方都不相互伤害,这样邦国的(谦让)之德就交汇在一处了。”

无论大国小国,都要克制过分的欲望,都要秉持友好交往而不是兵戎相见的原则,这不就是“往而不害”吗?


传世本第三十五章前半段“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是老子和平统一战略的主题,老子对其中的每三到四个字都配有相应的阐述。老子展望美好的未来世界,一时心情大悦,文风也率性活泼起来。而饱受世人批评的“小邦寡民”,只是老子对实力不济却不自量力的小国的调侃。老子说,小小的国家,就那么点儿纵深,那么点儿人口,那么几杆破枪,能守住地盘已经很不错了,不要再有非分之想、做黄粱美梦了;多修德行,多和有德大国交往,才是图存之正道。

下一讲,我将接着讨论深受误解的“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足下高论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1 20:34:12
五〉正 善 治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治大国,若烹小鲜。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人之迷也,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国情不同,治理方法自然不同。不是老子喜欢小国寡民。新加坡或瑞士的治国思路可做例证参考。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20-1-11 21:50:59
观点唯美,唯恐艺术化。
chengz64 发表于 2020-1-12 11:50:49
本帖最后由 chengz64 于 2020-1-12 12:05 编辑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20-1-11 21:50
观点唯美,唯恐艺术化。

都是有根据的。传世本第21章就是那个老子诗性大发的创作,只是后人不知,集体恍惚了。等我把复原版和解释全部公开后,就一目了然了。

当我把专家们没有完成的一些楚简文字破解、并接着完成以郭店楚简本和帛书甲本为基础的还原后,再回过头来看严遵本、王弼本、河上公本、敦煌5000言写本、项羽妾本、遂州碑本、李荣本、景龙碑本、开元碑本、景福碑本、徽宗本、苏辙本等的文字变化轨迹和变化缘由就全部了然于胸了。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20-1-12 15:14:32
chengz64 发表于 2020-1-12 11:50
都是有根据的。传世本第21章就是那个老子诗性大发的创作,只是后人不知,集体恍惚了。等我把复原版和解释 ...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真心祝愿楼主研究成果拨开世俗迷瘴。
chengz64 发表于 2020-1-12 17:32:09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20-1-12 15:14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真心祝愿楼主研究成果拨开世俗迷瘴。

多谢先生鼓励,我一定尽力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3 06:38:47
解开道德经的秘密要先解开阴符经的秘密,这是敲门砖。
chengz64 发表于 2020-1-13 10:22:28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3 06:38
解开道德经的秘密要先解开阴符经的秘密,这是敲门砖。

那是张无屮的想法,我早就反驳过了。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4 18:07:37
我想看看您是怎么反驳的,谢谢。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4 18:13:33
张无屮和zzz009a是一个人,因为账号密码丢了,想登录很长时间都操作不好,所以用了这个名字。愿闻先生高见。
浪花 发表于 2020-1-14 23:28:41
兄好,密码忘记可以申请找回密码,如果还不能操作可以联系我,但是先生需要提供可确实证明你为张无屮的证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是对会员负责。我记得无屮先生是河南人,但刚看您的ip一直是北京,所以先生再提供者些相应证据,可以qq或微信联系我。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5 07:16:35
谢谢先生,我07年到10年在河南鹿邑游学过,常到潘老会长家求教。10年回到北京延庆。我登不了录,一是论坛规定名字不能粘贴,而我的名字是特别字,每次都要废很大劲也上不了。时间长了,密码也忘了,所以又注册这个。
这个能继续和网友交流也行。
chengz64 发表于 2020-1-15 22:38:31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4 18:07
我想看看您是怎么反驳的,谢谢。

找你以前发过的帖子就能看到我的反驳意见
chengz64 发表于 2020-1-15 22:40:36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4 18:07
我想看看您是怎么反驳的,谢谢。

搜索我的回帖就能找到
chengz64 发表于 2020-1-16 08:55:02
本帖最后由 chengz64 于 2020-1-16 09:02 编辑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4 18:13
张无屮和zzz009a是一个人,因为账号密码丢了,想登录很长时间都操作不好,所以用了这个名字。愿闻先生高见 ...

先生浏览我发表的“我的老子还原研究成果”、“老子的体系结构”、“老子是如何论道的”这三篇文章,就了解我的观点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