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儒学经解

发布者: 国学爱好者树文 | 发布时间: 2021-4-12 14:13| 查看数: 85831| 评论数: 1186|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3 15:29:11
太甲上
【原文】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
直解:昧爽,是天将明未明的时候。丕显,是大明其德。旦,是日初出时。旁求,是多方访求。后彦,是才德出众的人。启迪,是开发引导的意思。越,是颠坠。覆,是败亡。伊尹因太甲不念听其言,复口陈以戒勉之,说道:“昔我先王成汤,孜孜为善,不遑宁处,每日于天将明未明,此心未与物接的时候,必澄定其精神,洗涤其念虑,以大明其德,不使有一毫人欲得以薮之。凡其心思之所得,事理当行者,则汲汲然从以待天之明,举而行之,常若有所不及。先王为善之勤如此。又恐慌后代子孙,溺于宴安,荒于佚乐,而不能率循其遗则,乃广询博访,求天下才德兼全的美士,置诸左右,使之开发引导那后代为君的,都知修德勤政,保守先业。盖先王虑后之远又如此。为后人者,正宜仰体其心,祗奉其命,效法其德,而听用其人,以绍先王基绪之隆。庶几,无忝于厥祖耳。岂可以欲败度,以纵败礼,颠越此求贤启迪之命,至自蹈于覆亡之祸,而不知所戒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3 15:40:37
太甲上
【原文】“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直解:怀,是思念。永图,是远虑。伊尹因太甲欲败度,纵败礼,盖失之奢侈,而无长远之虑,故告之说道:“人君一身,国家安危所系,若是奢侈纵肆,虽可快意日前,实非长久之计。吾王自今以往,当慎其俭约之德,清心寡欲,制节谨度。凡一切奢华逸乐的事,皆绝而勿为,心里常思想个长远的图谋,不可只求快于一时也。”这两句,是伊尹因太甲受病在此,故特言之。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4 08:33:04
太甲上
【原文】“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钦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直解:虞,是虞人,掌山泽之官。机,是弩牙。括,是箭尾着弦处。度,是准则。释,是发。止,是此心当然不易的道理。怿,是喜悦。辞,是称美之辞。伊尹又说:“王之慎德,当如虞人之射弩然。虞人当射之时,弩机既张,不肯邃然轻发,必仔细审查那箭尾与准望的法度相合,方才发箭,则射无不中矣。人君慎德的功夫,也要如此。盖事事物物,莫不各有个恰好的道理,乃是当止之处,即所谓准度也。王欲有所为,必恭敬省察,务求到那道理恰好的去处,不可轻忽然欲知当止之处,不必他求,只看乃祖成汤所行的事,件件都是停当的。王如今只是遵依着乃祖的行事,而无或逾越,就如虞人省括于度然后发箭的一般,自然事事合宜,而得其所止矣。我当初受先王的重托,常以不能辅王守业为惧。若王果能如此,则我之心深为慰悦,而万世之下,稽古尚论者,亦莫不称我王为守成之令主矣。王可不勉之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4 08:38:06
太甲上
【原文】王未克变。
直解:变,是改。史臣叙说,伊尹之训戒太甲,谆切恳至如此。王于此时,虽不能无所感动,然溺于旧习,尚未能改,其纵欲如故。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4 15:55:53
太甲上
【原文】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
直解:狎,是玩习。弗顺,是不顺义理之人。桐,是地名,成汤的陵墓所在。伊尹三进言于太甲,而三不见听,乃私计之说道:“我观王之所为,多不义之事,盖其习染深痼,就如天性生成的一般,此必左右近习,有不顺义理之人,引诱以导其为非者。我不可使其狎而近之,乃就先王陵墓所在,营建宫室,奉王以居之,使之斥远群小,以绝其比昵之党;亲近先灵,以兴其哀思之心。以是训之,无使其终身迷惑而不悟也。”盖太甲此时,方在谅阴之中,伊尹身摄朝政,故奉太甲以居桐,使之就先陵而宅忧,以感动其迁善之心耳。后世乃謂伊尹废放太甲,误矣。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4 16:08:57
太甲上
【原文】王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
直解:徂(Cu)字,解做往字。史臣记太甲往桐宫,居忧三年,既已绝远群小,亲近汤墓,果能自怨自艾,尽改其平日之非,而处仁迁义,实有其德于身,而不至于终迷矣。夫伊尹身任先王付托之重,念切宗社颠覆之忧,桐宫之迁,卒能使其君克终允德,诚可谓不负阿衡之托矣。然非太甲始迷终复,痛自悔改,则尹虽忠爱无己,亦乌能以自效哉!此其所以犹不失为守成之令主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4 16:11:16
太甲中
【原文】这是伊尹奉迎太甲归亳之后,劝勉以修德法祖的说话。史臣叙其事为中篇。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4 16:12:26
太甲中
【原文】这是伊尹奉迎太甲归亳之后,劝勉以修德法祖的说话。史臣叙其事为中篇。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4 19:16:40
太甲中
【原文】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
直解:冕服,是衮冕之服。古者天子通行三年之丧,太甲居忧于桐宫,既悔过修德,到第三年,正当服制满了。而商家以建丑之月为岁首,伊尹乃于十有二月正朔之日,用衮冕吉服,奉迎太甲自桐宫归于亳都。盖既终谅阴三年不言之制,于是可以正位临民,嗣丕基而出政治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4 20:56:12
太甲中
【原文】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直解:后字、辟字,都解做君字。胥,是相。匡,是正。佑,是助。休,是美。伊尹既奉迎太甲归亳,乃作书以告,深致其庆幸之意,说道:“君者民之主,民而非君,则无以施政教、发号令,何能相正以遂其生,此民所以不可无君也;民者邦之本,君而非民,则无以供赋役、卫王室,何能君有四方,此君所以不可失民也。昔者嗣王为群小所误,君民上下,几不相保,商家基业甚有可忧。幸而皇天眷顾,佑助我有商,乃默启王心,一旦幡然醒悟,得以克终其德。然后民不致无君,君不致失民,邦家无倾覆之虞,宗社有灵长之庆,自今日以至万世,子子孙孙皆得以席王之余荫矣。岂不为万世无穷之休乎?”大抵太甲嗣位之初,生长逸乐,故不知祖宗创业之艰难,比昵小人,故不知老成忠言之可信,所以颠覆典刑,而不惠于阿衡也。及其亲近先墓而善念自生,斥远小人而非心尽格,遂能尊信师保,率祖攸行。一念转移之间,而衍商家六百年之祚,岂偶然哉!是以人君之德莫要于法祖,莫急于亲贤。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5 06:53:10
太甲中
【原文】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5 08:41:23
太甲中
直解:厎字,解做致字。不类,是不肖。速,是召之急。戾字,解做罪字。孽,是灾。违,是去。逭字,解做逃字。师保,就指伊尹。太甲既痛悔前非,始知伊尹之忠,乃拜手稽首,而致其敬师之礼,说道:“予小子往者昏愚蔽惑,不知君德之所宜,自陷其身于不肖,嗜欲无节,以败坏其处事之度,纵肆不检,以败坏其居事之礼,自速取罪戾于吾身,先王之基绪几于坠绝而不可保矣。夫天作孽祸以垂儆戒,如灾眚变异之类,或气候偶差,非由感召,在人者犹可挽灾为和,违而去之;若人自为不善而致孽祸,则恶自我作,罪自我受,不可得而逃免也。今我纵欲速戾,此正自作之孽而不可逭者。然往者虽不可及,而来者犹有可图。我于前日既不能信顺师保之明训,而弗克谨于其初,自今以后,庶几赖尔正救之德,绳其愆,纠其谬,以图成就我于有终,则失于前者,可以勉之于后耳。不然,予小子将何所赖而克终允德也哉!”夫当太甲不惠阿衡之时,伊尹之言,惟恐慌太甲不听及太甲改过之后,太甲之心,惟恐伊尹不言。昔也如水投石,而今也如石投水,可见人心善恶,只在迷悟之间而已。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5 08:54:50
太甲中
【原文】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
直解:允,是诚实。协,是和协。明后,是明君。伊尹见太甲悔过求助,有图终之志,乃拜手稽首,致敬以复于太甲说道:“人君之修德,不徒感悟于一时,而尤贵践履之诚笃。诚能省察克治,慎修其身,事必谨守其法度,动必率循夫礼仪,又能着实用功,无有一毫虚假间断,使实德之所流通,足以感动乎人心,自然和协顺从,而无不爱戴归往于下者,这才叫做明君,乃可以嗣守先业,而永保天命也。 王欲图终,可不以此自勉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5 18:39:41
太甲中
【原文】“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
直解:先王,指成汤。无罚,是免于暴虐。伊尹又说:“允德协下,固惟明后为然。然所谓明后,莫有过于我先王成汤者。昔我先王,发政施仁,于人固无所不爱。至于疲癃残疾,鳏寡孤独,民之困穷而可怜者,则尤哀矜体悉,加意惠养,如父母之于子一般。是以亳邑之民被其泽者,咸服从其命令政教,无不欣悦而爱戴之,亦如人子爱其父母一般。不但本国的百姓如此,便是当时并列侯邦而为邻国者,其民苦其君之暴虐,亦莫不戴我先王以为君,相与说道:‘我辈困苦,不得聊生,专等我商君来救援。我君若来,必能除暴伐恶,拯我民于水火之中,自令其免于酷罚矣乎!’夫先王诚心爱民,而得天下之归心如此,此正所谓允德协下之明后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5 18:54:12
太甲中
【原文】“王懋乃德,视乃烈祖,无时豫怠。”
直解:懋,是勉。视,是观法。烈祖,指成汤。豫怠,是安逸懈怠。伊尹劝勉太甲说道:“君道莫先于修德,而修德莫要于法祖。我先王成汤既允德协下,而得天下之民矣。今王嗣登大宝,统承先业,正当乘此怨艾之初,勉修其德,监视烈祖之所为,以为模范,而惟日孜孜,不可有一时之逸豫懈怠。盖先王懋昭大德,日新又新,故能允德协下,而天下称明焉。王今继之,若一有豫怠,宴安之气胜,而儆戒之志荒,便与烈祖之德不相似矣。岂能施于有政,而感孚远近之民哉?此王之所当深戒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6 07:16:41
太甲中
【原文】“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
直解:两个惟字,都解做思字。斁(Du),是厌。伊尹又说:“懋德法祖,而无时豫怠,固我王之当自勉者。然懋德之事何如?以奉事祖先,则思尽其孝,而旧章成宪,务遵守而不亡;以接见臣下,则思致其恭,而动容周旋,皆庄重而有礼。欲明见万里之外,而不薮于浅近,当思所以审乎人情,察乎物理,而明焉,则视何患不远乎;欲听纳道义之言,而不忘乎憸邪,当思所以闻言即悟,声入心通,而聪焉,则听又何患不德乎!吾王果能于是深思而力行之,则懋德法祖,真可无愧于明后,而无疆之休,我且奉承将顺之不遑矣,岂敢有所厌斁乎?”伊尹于太甲改过迁善之后,既庆喜之,而又孜孜劝勉之如此。盖惟恐慌王之不终也。其忠爱恳切为何如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6 07:19:09
     太甲下
这是伊尹申告太甲修德保治的说话。史臣叙次其语为下篇。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6 11:42:03
太甲下
【原文】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
直解:申,是重。亲,是眷顾。怀,是归附。享,是歆享。伊尹重言以告戒太甲,叹息说道:“人君一身,上为皇天之鉴临,下为百姓之仰赖,前后左右有鬼神之森列,甚可畏也。天虽以君为子,然或予或夺,初无定向,何常亲之有。惟人君能敬以自持,凡动止语默常若天鉴在兹,无一念敢忽,则此心上通于天,天乃眷佑而申命之矣。民虽以君为心,然或向或背,其情难保,何常怀之有。惟人君能仁以保民,爱养子惠,使匹夫匹妇,无一不被泽,则此心下孚于民,民皆爱戴而归服之矣。鬼神虽依君为主,然不见不闻,至幽难测,何常享之有。惟人君能竭诚对越,真见得祖宗百神,与我一气,相为联属,不敢萌一毫怠玩之意,则诚立于此,神应于彼,自然来格来享,而降之以福矣。这等看来,人君居天之位,一念不谨,天遂从而厌之;一物失所,民亦得而叛之。幽独之中,斯须不诚不信,人虽不知,而鬼神知之,存亡之机至危,而感召之理不爽。虽兢兢业业,日慎一日,犹恐不能保终,其可以易而为之乎?所以说天位艰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6 14:34:35
太甲下
【原文】“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
直解:德,指敬仁诚说。否字,解做不字。明明,是明而又明的意思。后,是君。伊尹说:“天位惟艰,保位以德。所谓德,不过曰敬曰仁曰诚而已。人君若是尽了这敬仁诚而有德,则自然天亲民怀,鬼神歆享,岂不足以致治。若是背了这敬仁诚而不德,则必然天怒人叛,鬼神怨恫,岂不足以致乱。然这致治的道理,古人已有行之者矣。若今所行的,与那古人之致治的道理相同,则其治亦与之同,而太平之盛,可复见于今日矣,有不至于兴隆者乎?这致乱的事迹,古人亦有行之者矣。若今所行的,与那古人之致乱的事迹相同,则其乱亦与之相同,而祸败之应,将复蹈其覆辙矣,有不厎于灭亡者乎?夫治乱兴亡之机,惟系于所与如此,可见人君当慎其所与矣。然或有初鲜终,则兴治未几,而乱亡随之,亦非真能与治者也。若乃敬畏常存,自临御之初,以至历年之久,悉求与治同道,而不敢一事苟同于乱焉,此非中才常主所能也。惟是至明之君,洞烛夫天民鬼神之理,深辨夫治乱兴亡之故,不但初志极其清明,亦且终身无所薮惑,方能日慎一日,而永保天命也。王可不以明明之后自期待,而保此惟艰之位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6 16:46:57
太甲下
【原文】“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
直解:先王,指成汤说。懋,是勉。配,是对。今,是善。绪,是统绪。尚,是无几。监,是视。伊尹又说:“能慎所欲,固惟明君为然,而当与之人,莫有过于先王者。昔我先王成汤,受天明命而有天下,非有他道,惟是朝夕勉勉不已,常存戒慎恐惧以修其德,凡敬仁诚之道,皆加兼体日新之功,不敢有一毫怠慢。故其德与天合,用能君主万方,而对乎上帝。盖真为天之所亲,而民无不怀,神无不享矣。今王为先王之孙,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其所嗣者,皆先王所传令善之统绪也。然这善绪不易得,由于敬德配天所致。王既嗣而有之,庶几监视乎此,于先王所以敬德配天的事,常常看着做个法则,这便是与治同道,亦可以对越上天,而万民自怀,鬼神自享矣。又何必远有所慕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6 17:09:28
太甲下
【原文】“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直解:伊尹又说:“为治贵慎所与,而进德必有其序。先王之敬德配天,固我王所当法者,然其道则高矣,远矣,岂可一蹴而至哉,必当循其进为之方,顺其先后之序,由一念一事之勉于敬,而积之于念念事事之无不敬。就如登山的一般,要升到高处必从这低处起脚;如走路的一般,要行到远处必从这近处进步。庶几,下学者可以上达,近取者可以远到,而先王之德可驯至矣。否则欲速不达,安能造于高远之地哉?”夫伊尹欲太甲则效成汤,期待至矣,而复以循序告知者,盖不以至圣为期,则志安于近小。若徒骛高远,而不从身心切近处用力,则亦流于虚妄,而何能以与治乎?伊尹之言,真圣学之准则,而万世人君之所当诵法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7 09:31:31
太甲下
【原文】“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
直解:民事,是农桑之事。位,是君位。伊尹又说:“人君富有四海,坐享万邦之贡赋,莫把那小民的事便看得轻易了,以为不必留心。当思国以人民为本,民以衣食为命。农夫终岁勤动,尚有不足于食者;蚕妇终岁辛苦,尚有不足于衣者。戚戚焉视民之疾苦,常若恫瘝之在身而后可。岂可视以为轻而忽之哉!人君尊居九重,仰承先世之基业,莫把这大君的位,便看得安稳了,以为可以肆志。当思天下所以奉我者甚尊,则其所以望我者甚重。一念不谨,或致下失人心。栗栗焉此心之危惧,若将坠于深渊而后可。岂可恃以为安而玩之哉!”夫能思民事之难,则必不妨民以重修,夺民以厚敛,而所以图其易者在是矣;能思君位之危,则必不循情于货色,溺志于游畋,而所以保其安者在是矣。君天下者,宜三复于此言。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7 09:43:32
太甲下
【原文】“慎终于始。”
直解:伊尹又说:“人情孰不欲善其终者,只是安于偷惰,以为今日姑若是,而他日固改之耳。然事固未有不善其始,而能善其终者。王欲图惟厥终,而保先王之业于勿坠,便当于今日嗣位临民之初,思其难,思其危,兢兢业业,日慎一日,而后可。若因循懈怠,謂暂且纵欲为乐,待后更为改图。窃恐此心一放,不可收拾;习气已成,难于变易;后虽悔之,亦无及矣。可不戒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7 14:12:09
太甲下
【原文】“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直解:逆,是违拂。逊,是随顺。伊尹于太甲悔悟之后,犹恐其不能审于听言,故又告之说道:“人君听言,不当任情以为喜怒,必须审察理之是非。且如人之进言于王,固有犯颜色触忌讳,侃侃直戆(Gang),拂逆于王之心者。这样言语,在常情好生难受。吾王于此,必当虚心审察,他这说话,或者有益于身心,有裨于治理,而与道有合欤。苟合于道,还当屈己听从,未可以为拂意而遂拒之也。人之进言于王,亦有颂其美,承其意,唯唯和柔,随顺于王之所欲者。这样言语,在常情鲜不喜悦。吾王于此,必当虚心审察,他这说话,莫非是阿谀以为容,逢迎以为悦,而不合于道欤。如其非道,便当正色拒阻,未可以为顺意而遂喜之也。盖臣之于君,有过则匡救之,有美则将顺之,虽逆耳之言未必便是顺意之语,未必尽非。但人之常情,莫不喜顺而恶逆,而人君之尊,孰敢轻为直言以犯之。故明主于此,不可邃为喜怒,唯虚心审察,徐观理之当否,以为己之从违,则忠直者得以尽其意,而谄佞者无所售其奸矣。”此人君听言处事之要道,非伊尹之忠爱恳到,不能言之亲切如此。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7 15:51:55
太甲下
【原文】“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直解:虑,是思虑。胡字,解做何字。获,是得。一人,指君说。元,是大。良,是善。贞字,解做正字。伊尹既历告太甲以图治之道,犹恐其不能慎思而笃行也,故复叹而勉之说:“我前所言五者,都是切于治道的说话。王不徒听之,须是殚精竭虑,反复思维,君德如何而能进,民事如何而能重,天位如何而能安,何以谨始,何以受言,件件都去心上理会过,这道理方才实得于己。若只听了不加思虑,则亦徒听而已,何由而能得乎?然既思而得之,又当躬行实践,勤勉从事。或循序以进德,或艰难以保民,或危惧以守位,以谨终则于始,以听言则必审,一一都见之于施行,这事功方才有成。若只思了,不肯实行,则亦徒思而已,何由而能成乎?苟能思而得此理,无一毫眩惑;为而成此事,无一毫废弛。则蕴于念虑之间者,皆理而无欲;发于事为之着者,皆善而无恶。内外如一,表里浑然,是人君有大善之德矣。由是万邦的人,见为上者如此,自然有所感发,有所视效。以百官则正于朝,无比德,无淫朋;以万民,则正于野,无颇僻,无偏党,皆相率而归于正矣。夫万邦之贞,其机由于一人,一人之善,其功在于虑与为。王可不思所以自勉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7 17:08:56
太甲下
【原文】“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直解:伊尹告君终篇,又以已将复政归老,虑后有谗人变乱是非,太甲或误信而反其所为,故预戒之,且明己志,说道:“率由旧章,君道之当然也。为君的,当以先王之法为必可行,毋信喋喋利口,变乱了祖宗的旧政。事功图成,臣职之当然也。为臣的,不可以己之事功有成,而贪恋宠禄以居之。夫君尽君道,则监于成宪而无纷更之失;臣尽臣职,则功成不满,而益勤笃棐之忠。政治休明,节义成俗,社稷灵长,终将赖之矣。邦国有不永信其休美者乎?”盖此时太甲之德已进,伊尹有退休之志,故预为此言,以见国家之事,惟谨守成法,自可长治久安,而己之图归,乃臣道之常,有不得不然者耳。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7 17:12:10
         咸有一德
这篇书是伊尹将告归之时,作书劝勉太甲法成汤以纯一其德的说话。史臣因书中有咸有一德之语,遂以为篇名。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7 20:03:49
咸有一德
【原文】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直解:复字,解做还字。昔伊尹受成汤之托,辅立太甲。太甲居忧,伊尹身摄朝政。至是太甲君德既成,堪以承继成汤之业。伊尹遂以所摄的政务复还太甲,将欲告老,归于私邑,犹恐去位之后,太甲修德不终,有负成汤所以付托至意,乃陈王者之德所当勉者,反覆以告戒之。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8 08:52:48
咸有一德
【原文】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直解:谌字,解做信字。九有,即九州。伊尹陈言告戒,先叹息说道:“人君之奄有九州,固莫非上天所命。然皇天无亲,难可凭信,其命之去留迁易,曾无定准。或一国之运,前兴而后废,或一人之身,始予而终夺,何可据以为信哉?然亦但观人君之德何如。诚使为君者,能杜绝私欲,常存其德,不使一时间断,则保佑之命,自天申之,而天位可以长保矣。若君德不常,或为私欲玩好,有所摇夺,或但勉强暂时,不能持义,则天命亦遂去之,而九州有以亡矣。是可见天命去留之机,虽不可知,而天人感召之理,则必不爽。君德有常则天命亦有常,君德无常则天命亦无常。人君欲长保天命,惟在常修其德而已。”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7-18 11:05:13
咸有一德
【原文】“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州之师,爰革夏正。
直解:夏王,指夏桀。庸字,解做常字。监,是视。启,是启发。迪,是开导。一德,是纯一之德。咸,是皆。享字,解做当字。夏正,是夏家建寅的正朔。伊尹说:“天命无常,往事可证。昔夏王桀不能常于其德,亵慢明神,不知恭敬以奉祭祀,暴虐下民,不能施惠以收人心,以无道自绝于天,不可以为神人之主。是以皇天厌弃之,不加保佑,下视那万方之中,有堪受大命者,启发而开导之,求德行纯一者,眷顾而亲爱之,使之居天位而为百神之主。自此夏祚告终,而天命改属矣。所谓厥德靡常,九有以亡者,夏桀是也。方上天眷求一德之时,天下无足以当之者。惟我尹躬,及我先王成汤,都有纯一之德,心里所存的,无有人欲之私,政事所行的,全是天理之公,臣主一心,上下同德,故能当上天启迪眷求之心,而受其光大休显之命。九州之广兆民之众,莫不归服于我先王。于是改夏建寅之正朔而为建丑,夏家旧日的天下,一旦转而为我商之所有矣。所谓常厥德,保厥位者,我先王成汤是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