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儒学经解

发布者: 国学爱好者树文 | 发布时间: 2021-4-12 14:13| 查看数: 84024| 评论数: 1186|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7 10:21:42
直解:止,是至善之所在。两个惟字都解做思字。几,是事几发动处。康,是事体安稳处。弼,是辅弼之臣。丕字,解做大字。徯,是等待的意思。申,是重。休,是美。大禹前面既极言致治之难,此又告舜以保治之道,先叹美而称帝说道:“天位至重,保之甚难,帝当兢兢业业,谨慎重以居是位可也。”帝舜一闻其言,即应以为然。于是禹推广慎位之事以告之说:“人心至灵,一事一物,莫不各有个至善所当有的道理,只为私欲动摇,始有不得其所止者。帝当绝去私欲,涵养道心,将这一心,常安放在天理上,而不为外物所摇。这是安于所止,以立应事之本的工夫。然存之于静者,或不能不失之于动。又当于念虑才发之时,即仔细研审,看他善与不善,必其念念皆善,然后施也,否则宁止而不为。及事物将成之际,又再三省察,看他安与不安,必其事事安稳,然后成就,否则不妨于更改。这是审于几康,以尽处事之要的工夫。然使朝无直臣,则人主或不闻其过,又必左右辅弼之臣,皆务尽其绳愆纠谬之职。如君心有未正,则直言以格其非;国事有未当,则直言以救其失。然后君无过举,而庶事获康也。夫曰安止,曰几康,既密其功于己;曰弼直,又资其辅于人。人己交修,以尽慎位之道如此,则念念事事都合乎天理,顺乎人心矣。将见以此而措之于政事,则是惟无动,一遇有所动作,如政令之施,纪纲之布,则天下之民,莫不敬信,翕然丕应,固有预先等待我于未举意之先者矣。其下而得民为何如?以此而显然受命于上帝,则皇天重重眷命与之以休美之福,怠有愈久而愈隆者矣。其上而得天为何如?夫天人交孚,则君位益固,前日之治功,真可常保于无穷矣。帝欲慎位,可不念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7 19:11:49
益稷
【原文】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
直解:邻,是亲近辅助的意思。帝舜闻禹弼直之言,有感于心,遂叹说:“汝謂人君安于所止,审于几康,而尤必赖辅弼之臣,直言规正,可见臣职之所系甚重矣。然则今之列职于朝廷者,虽是我的臣子,其实乃我之邻哉。左右夹持,诚不可以一日缺者也。我今欲赖四邻以自辅助,不必他求,亦惟在尔诸臣哉!上下相资,诚不可以势分言者也。”舜之反覆咏叹如此,其责望于禹之意深矣。禹因帝言,有契于心,遂应而承之曰:“俞!”盖深信夫君臣之道,相须以成,而以臣邻之义自任矣。夫大禹丁宁于安止几康之戒,所以责难于君,而帝即俞子;帝舜反覆咏叹臣邻之托,所以委重于臣,而禹即然之。君臣之间,明良合德,诚为千载时矣。岂非万世君臣者所当法哉 !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8 08:35:05
益稷
【原文】帝曰:“臣做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Fu)、黻(Fu)、絺(Chi)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8 10:02:35
直解:股肱,即是手足。左右是扶持的意思。翼,是辅翼。华虫,是雉鸟。会是绘画。宗彝,是宗庙中的酒尊,上面画虎蜼(Wei)二兽。藻,是水草。粉米,是白米。黼,其形如斧。黻,其形如亚字。絺绣,是刺绣。五彩是五样华彩物料,所以染色者,如蓝澱、丹沙、粉墨之类。在字,解作察字。忽是荒忽不治的意思。自上达下叫作出,自下达上叫做纳。五言,是诗歌叶于五声的。帝舜详叙臣所以为邻之义,以命大禹说道:“君臣之分,虽有尊卑,而上下相须,实同一体,君必资臣以为助。如人有元首,必资手足以为运行,耳目以为视听,是臣乃我之股肱耳目也。然何以见之?盖人君之治,以政教礼乐为先。我尝忧民性之未复,要扶持教导斯民,使无一人不归于善,而不能以自遂也。必赖汝为臣的辅助赞襄以化之,然后能遂我教民之心。我尝忧民生之未厚,要宣布政令于四方,使无一人不得其所,而不能以自为也。必赖汝为臣的设施措置以安之,然后能遂我养民之心。这等看来,岂臣不是我之股肱?衣裳之制,创自古人,我今要观看那古人衣裳的形象,稍加损益,取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件,绘画于上衣。取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件,刺绣于下裳。其画与绣,都把五彩之物,杂施于缯帛之间以为五色,做成朝祭的衣服。这是礼制所系不可不慎,而我不能以自明也。必赖汝为臣的为我明其大小尊卑之等,使礼达而分定焉。声音之道,与政相通。我今要听闻那六律五声八音之所奏,以察治乱。或其声和以乐欤,则知政事之修治;或其声怨以怒欤,则知政事之荒忽。其听与察,把朝廷所出的歌咏民间所纳的歌谣,凡叶于五声的,都播之于律吕之间以为乐章,验他和与不和。这是政治所关,不可不审,而我不能自听也。必赖汝为臣的为我听其乖好得失之分,使乐和而政成焉。这等看来,臣岂不是我之耳目乎?”夫帝舜之命禹,既曰臣哉邻哉,可见其君臣相亲,而至于忘势,又曰股肱耳目,可见其君臣一体,而至于忘形。其引喻愈切,而责望愈至矣。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8 16:58:20
益稷
【原文】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
直解:违,是违悖道理。弼,是匡正。面从,是当面顺从。后言,是背后议论。四邻,是股肱耳目之职。帝舜既以股肱耳目发明臣邻之义,至此又责望于禹说道:“我为天子,一日二日,便有万几,岂能一一皆当。但有违悖道理处,汝当尽言匡正,明白开陈,使我得闻而改之,这方是弼直之道。若当我面前,唯唯诺诺,顺从以为是,及退至背后,却乃私下议论以为不是,岂大臣事君之道哉!汝切不可如此。须知汝乃我之四邻,股肱耳目,共成一体,安危治乱,无不相关。使君有违而不能弼之,则将安用臣邻为哉。汝宜兢兢业业,精白乃心,务思弼我之违,以敬尔四邻之职可也。”帝舜之所以责望于禹者如此,其求助之意,可谓切矣。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9 08:23:09
益稷
【原文】“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9 09:36:39
直解:庶顽,是众顽愚的人。谗说,是谗谮害人的言语。时字,解做是字,指忠直说。侯,是射箭的靶子。明,是试验。挞,是用刑杖责罚。书,是薄籍。识,是记其过。工,是掌乐之官。飏,是宣扬。格,是改过从善。承字,解做荐字。庸,是用。帝舜命禹说:“忠直之言,汝固当自尽于己矣。然人心不同,彼群臣中,岂无那众顽愚好兴造谗言,诬害善类,不在此忠直之列者。这等的人甚为治害之道,然亦未可以邃绝之也。必先用射侯以明验之。盖射以观德,若是心里不正,其射必不能多中。以此验之,则邪正可辨矣。若知其果是顽谗的人,必须用刑杖责罚他,使他人儆惧不忘。又立个薄籍,把他过恶都写在薄籍上记着,使他羞愧无已。若此者果何为哉?我的意思,只是要他惩创悔悟,变顽谗而为忠直,庶得与忠直者并生于天地之间,而不为盛世之弃人耳。夫教之如此,可谓至矣,但未知其果能率教与否。又必命掌乐之官,将他所进纳的言语,播之于乐,时时宣扬之。察其言已和平,则能改过可知;其言乖戾,则过之不改可知。若果能变顽谗而为忠直,就当荐之用之,虽进诸股肱耳目之任,亦不为过,不必追究其既往矣。若至此而尚不能改,则是稔恶不悛,终为顽谗而已。然后用刑罚以威治之。若迸诸四夷,或寘之重典,使不得终肆其恶,以伤害善良。盖彼即自外干生成,虽欲其并生,不可得矣。”尝观舜之命龙有曰:“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则顽谗之人,乃舜之所深恶者,而犹不忍邃置于法,必待其教之不改而后刑焉。此其好生之德,所以能洽于民,而卒致无刑之治也欤。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9 15:32:37
益稷
【原文】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9 16:27:10
直解:俞哉,是未尽然之辞。光,是德之光辉。苍生,是黎民。黎献,是黎民中的贤者。敷纳,是下陈上纳。庶字,当作试字。让,是相让而勉于为善。敷同,是朋比欺罔的意思。奏字,解作进字。禹因帝舜欲用刑以威顽谗,其心未尽以为然,故先应个“俞哉”,说道:“帝之所言固是,但我之意以为,庶顽谗说,与其惩之以威,不若化之以德。诚使帝之盛德,光辉普照,广被天下,以至于海隅之远,苍生之众,无不在其照临之中。将见德辉所及,人人瞻仰,那万邦黎庶中,有素负忠直而为贤者,莫不感慕兴起,都愿出来辅佐圣君,为帝股肱耳目之臣。这时节,惟帝举而用之耳。然举用之道何如?彼贤者始进而立朝,必有自献的言语。则使他各陈所见,而听纳之以观其蕴。及其既进而效职,各有表见的事功,则就他本等职业上,一一而明试之以考其成。其中有功绩彰著,与他当初敷陈的说话不相违背的,则锡之车马章服以厚其报。夫即修德以致贤,而又能考成以核实,则精神所感,人皆化之。不特贤者济济相让,便是不贤的人,也都更相劝勉,而消其忌贤嫉能之私矣。谁敢不让乎?不特贤者秉德陈力以应其上,便是不贤的人,也都精白一心,而化为直己效忠之人矣。敢有不敬应者乎?信乎德之所感,甚于威之所加也。帝若不能以德用贤,而徒任刑以为治,则上无感人动物之诚,而下怀苟且畏避之虑,即今所用之臣,方且彼此扶同,朋比欺罔,日进于无功矣。岂特庶顽谗说为可虑哉!由此观之,则尚德之与用威,其得失判然矣。”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0 09:11:42
益稷
【原文】“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额额。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绝世。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0 10:20:40
直解:无,是禁戒之辞。罔字,解做无字。额额,是不休息的模样。殄,是绝。世,是世代相传的基业。涂山,是国名。启,是禹之子。呱呱,是小儿啼哭声。荒,是大。度,是相度。师、长都是官名。薄,是迫近。即字,解做就字。禹既勉舜以明德,又进戒说:“为人君者,当勤于修德,不可如尧子丹朱之骄傲。丹朱之不肖,虽是多端,而傲之一字,尤为众恶之本。盖傲心一逞,肆然无忌,所以惟怠慢逸游是好,惟傲狠暴虐是作,无昼无夜,只是去荒淫纵欲,额额然不知休息,所干的事,通不顺道理,譬如在无水地上行船时一般。又朋比众小人,与他淫乱于家,不理国事。因此不得继尧的天下,把他祖宗世代相传的基业,一旦殄绝了。此所谓前人之覆辙也。我因此深以为戒,兢兢业业勤修其职,不敢有一毫怠傲的心。初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成婚之后,只在家住了辛壬癸甲四日,就出去治水。及后生子启,呱呱而泣,我亦不暇顾念。惟以水土未平,奔走四方,大相度那平治水土之功。及水土既平,则疆域可定。乃因其地之远近,辅帝以成五服之制,把王畿千里之地,每边五百里,画为甸服。其外为侯服,又外为绥服,又外为要服、荒服。每服五百里,东西南北相至,各成五千里疆域既定,则官职可建。乃于九州之内,每州选立十二人以为之师,使他佐州牧以纠诸侯。九州之外,迫近四海的去处,各建立五人以为之长,使他率蕃夷以卫中国。夫始而拯溺救民,不敢有一日之求安,既而疆理经制,不敢有一事之苟且。凡若此者,亦惟恐此心少懈,将驯至于丹朱之傲游耳。如今内而十二师侯牧,外而五长蕃夷,各遵行朝廷的德教,治功虽以成就,然那有苗之国,负险恃顽,不肯就工,犹为盛世之累。帝其念之哉!未可以天下既平,而遂生怠荒之念也。”帝舜因禹之戒,复答其意说:“如今四海之内,都遵行我的德教者,实由汝禹由治水而弼服,由弼服而建官,功有次序,故教化广被,而四方底宁。虽有苗民之顽慢,皋陶方且敬承汝之功叙,而施五等之象刑,以弼教辅德。且其用刑,轻重得宜,明白当罪,可以畏服乎人。夫刑既明于中国,威自及于外夷,苗民或庶几可化耳。岂可专恃德教,而尽废刑威哉!”大抵德者出治之本,刑者辅治之具,虽帝舜为君禹皋为佐,有不能废者。但以好生之心,而行其钦恤之意,则自然天下无冤,而民协于中矣。若曰尧舜之世惟尚德而不尚刑,则虞廷士师之官,可以无设,而皋陶明刑之功,不得与禹稷并美矣。此图治者之所当知。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0 16:05:38
益稷
【原文】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Tao)鼓,合止柷敔(Yu),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直解:戛,是轻敲。击,是重敲。鸣球,是玉磬。搏,是重弹。拊,是轻弹。咏,是歌咏。虞宾,是丹朱,因他是帝尧之后,待以殊礼,为虞廷之宾客。群后,是助祭的诸侯。下,是堂下。鼗鼓,是有柄的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摇之,则两耳自击而成声。柷,形如方桶,以木为之,撞之有声。敔,形如伏虎,背上有刾,刷其刾而有声。这两件,皆所以节乐者。镛,是大钟。间,是相参的意思。跄跄,是舞动的模样。箫韶,是舜乐的总名。九成,是九奏。仪,是仪容。当时舜帝作大韶之乐,后夔为乐官,因述其声乐感通之妙,以告于舜说道:“乐作于宗庙之中,在堂上,石音则有鸣球,丝音则有琴瑟。我曾戛击鸣球,搏拊琴瑟,合着那堂上歌咏之声,使乐声与人声相应。但见那乐声和畅,无感不通。幽而为神,则祖考之灵,来格来享,如在乎其上;明而为人,则帝尧之后作宾于虞者,来在助祭之位,与众诸侯每都雍雍肃肃,以德相让焉。乐之作于堂上者如此。在堂下,竹音有管,革音有鼗鼓。乐初作时,击柷以合其声,乐既终时,栎敔以止其奏。又匏音有笙,金音有镛,把这几件乐器或吹或击,与堂上的鸣球琴瑟之乐更迭而作,各尽其条理之妙。但见太和所感,无微不入,虽冥然无知鸟兽者,闻此乐声亦跄跄然 相率而舞动焉。乐之作于堂下者如此。合堂上堂下之乐,自一奏乐至于九奏,謂之九成,则乐之始终备矣。但见至和之极,感通益神,虽世所稀有如凤凰者,亦来舞于殿庭之间而有容仪焉。”夫以韶乐感通之妙,至于如此,虽由于乐声之和,而孰非本于帝德之所致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1 09:15:32
益稷
【原文】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直解:於,是发语辞。重敲叫做击,轻敲叫做拊。石,是石磬。庶尹,是众官之长。谐,是和。夔又重言韶乐感通之妙,说道:“八音之中惟石最为难和,而乐之条理以磬声终焉。我于石磬之大者,重敲之以发其声,石磬之小者,轻敲之以审其韵。但见其清越悠扬而锵然可听,石声和矣。石声既和,则八音皆无不和,而乐之条理备矣。由是以其声之和,而动其气之和,故百兽闻之,皆相率而抃舞;以其音之和,而动其心之和,故庶尹闻之,皆诚信而克谐。”其感入动物如此,又孰非帝德之所致哉!史臣记禹皋陈谟终篇,而以夔言继之,正以见当时治定功成,礼备乐和,千载而下,犹可以想其太平之气象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1 15:04:12
益稷
【原文】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首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賡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平声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俞,往钦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1 16:09:35
直解:敕,是戒。几,是事之微。股肱,以比臣下。元首,以比君上,是君臣一体的意思。熙,是广。飏言,是大声疾言。宪,是法度。屡,是数。省,是稽考。賡,是续载,是成。丛脞,是因循怠弛,凡事都矬下了,不能修举的意思。堕,是废坏。帝舜之时,天下既已治安,犹恐君臣之间,怠荒易作,乃用作歌以相儆戒。先述其作歌之意说道:“天命无常,至为可畏。今虽治定功成,礼备乐和,然理乱安危之机,每相倚伏。必须兢兢业业,常存敬畏。虽一时之顷,一事之微,亦不敢怠忽,庶乎天命可以常保也。”乃歌说:“为臣的,若能欢忻踊跃,喜于乘时而图几,则人君的治功,有不兴起者哉!百官的事务,有不熙广者哉!”这是帝舜作歌,而以保治之事责之于臣者如此。皋陶将欲賡歌,而先述其意,乃拜首稽首,大声说道:“帝欲敕天保治,其思念之哉!夫人君一身,乃群臣之表,若不有以倡率之,则臣下何所观感。必须以励精图治之心,总率群臣,使他每都勤修职业,以兴起朝廷的事功。但锐于兴事者,其弊或至于纷更,又当谨守成法,率由旧章,不可轻信喜事之人,有所更改。此帝所当敬念者也。夫既率之以兴事而又戒之以守法,则百工之事,固无不起矣。然不有以考验之,则锐于始者,或怠于终。言之善者,或行不逮。又必日省月试,数数稽考其成功,看他果能兴事与否。然后堕者警,勤者劝,而无诞谩欺罔之弊。此又帝所当念者也。”皋陶既述其賡歌之意,乃遂续成其歌说道:“君位乎上,若能明于任官,而率作考成之有要,则小大之臣,咸怀忠良,而国家之事岂不妥帖停当哉!”又歌说:“为人上者若不能励精率作,而安于怠荒放佚,将朝廷的政务堆积而不能整理,纪纲矬下而不能振举,则为股肱之臣者,亦皆苟且偷惰,因循旷职,而国家之事,岂不懈弛而废坏哉!”这是皋陶以保治之道责之于君者如此。帝舜闻皋陶之言,既拜以致其敬,又俞而然其言,说道:“自今以往,我君臣当上下一心,敬谨以保天命哉!”大抵致治固难,保治尤难。盖乱每生于极治,而患常发于不虞。故虞廷君臣,当治定功成之后,交相儆戒。君以喜起熙哉望之于臣,臣以率作兴事责之于君,兢兢焉惟恐慌怠荒之或作,而政事之废弛也。夫以虞舜为君,禹皋为佐,而犹不忘戒惧如此,况其他乎?此万世为君为臣者所当深念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2 08:28:57
《尚书》卷之三
夏书
夏,是大禹有天下之号。这书纪夏家一代的事迹,故叫做夏书,共四篇。
禹贡
贡,是贡献。这一篇,史臣记大禹平水土,定贡赋,及经理天下的事。独以贡名篇者,水土平而后贡赋定,特举其成功而言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2 09:03:35
禹贡
【原文】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直解:这一节是总记大禹治水之要。敷,是分刊,是除。奠,是定。史臣说,当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九州的区域都不辨了。禹受命治水,乃先分别土地,以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之九州。然后知某州最下,治之宜先,某州最高,治之宜后,可以随地而施工矣。凡水都发源于山,只为山势阴塞、道路不通,所以有怀襄之害。禹乃随山而行,相其便宜,又除去了障蔽的树木,以通其道路。然后知某水为某山所壅,必须开凿某山为某水所出,必须浚治可以因势而利导矣。九州既分,又须立各州的表识,以为之纪纲。禹乃定其山之高者、川之大者与做一州之疆界。如某处有某山,便可寻众山之脉络;某水在某处,便可寻众水之脉络,而导山导水之功,皆可举矣。禹之治水,大要不出此三件,故总揭而言之如此。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2 11:50:53
禹贡
【原文】冀州。
直解:此以下,是分记九州治水之成功。冀州,即是今北直隶、山西、河北等处,及辽东义州卫迤西地方。当尧之时,水为民患者莫甚于河,而冀州乃河水所经,又帝都所在,故禹受命治水,先从此起。不言疆界者,冀州三面抵河,观兖豫雍三州所至,便自可见,亦所以尊京师,示王者无外之意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2 17:17:20
禹贡
【原文】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直解:篇中凡既字都是已成功之词。载字解做始字,言禹治水施工,寔始于此。壶口、梁岐,都是山名。壶口山,旧志在河东郡北屈县东南,即今山西平阳府吉州。梁山,旧志在离石县,即今山西太原府石州。岐山,旧志在汾州介修县,今在汾州孝义县西。冀州之水,以河为大。壶口山,乃河水冲激的去处,禹始初便去治他,所以杀河势也。梁岐二山,乃河水经流的去处,禹便治梁而及于岐,所以开河道也。于是冀州无河水之患矣。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2 17:29:35
禹贡
【原文】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直解:修是修整前面的工程。地广而平叫做原。太原,即今山西太原府地方。岳,是太岳,即今山西霍州之霍山。山南叫做阳,岳阳是太岳之南。冀州之水,其次莫大于汾。汾水出于太原经于太岳,鲧尝治之,功未成就。禹则因其功而修之,先治太原,以浚汾之源,从此至于太岳之南,中间诸山,无不修治,以导汾水之流。由是顺流入河,而冀州无汾水之患矣。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3 07:01:23
禹贡
【原文】覃怀厎绩,至于衡漳。
直解:覃怀,是地名,即今河南怀庆府地方。厎绩,是成功。衡漳,是水名。漳水有二:一出山西乐平县之少山,叫做清漳;一出山西长子县发鸠山,叫做浊漳。二水合流横入于河,故总叫做衡漳。覃怀在涞、淇二水之间,往时洪水泛滥,平地皆水,致功为难。及河汾既治,禹功可施,然后覃怀之地,致有平治之功,而无垫溺之患。以至于衡漳所经,凡是平地,也都厎绩,与覃怀一般。盖至是而冀州之土无不平矣。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3 15:00:07
禹贡
【原文】厥土惟白壤。
直解:土性柔软不成块的叫做壤。水患既平,则土复其常,必须辨其色性,然后可以教民稼穑而制其贡赋。故辨冀州之土,其色则白,其性则壤,一州之土,虽未必尽然,而白壤者居多,故以白壤名之。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3 15:16:42
禹贡
【原文】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
直解:赋,是田土上起的税粮。错,是间杂不等的意思。盖地力有厚薄,年岁有丰凶。遇着成熟的年,便照常额;遇着凶岁或地土有抛荒的去处,使从宽赋。所以税粮多寡不等,这叫做错。禹因土宜既辨,地利可兴,遂将九州的田赋,总较多寡肥瘠,分为九等。于是定冀州之赋,则居上上为第一等,而或地力年份不同,则间出第二等;定冀州之田,则居中中而为等五等。先言赋而后言田者,京师是天子所自治,场圃园田之类,各有钱粮,非尽出于田也。赋高于田四等者,地广而人稠,生之者众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3 17:16:36
禹贡
【原文】恒、卫既从,大陆既作。
直解:恒、卫星二水名。恒水出今真定府曲阳县,旧时东流合滱水,今西南流至行唐县入滋水。卫水出今真定府灵寿县,东入滹沱河。从,是顺着正道。大陆,即今顺德府及赵州深州地方。作,是耕治。冀州水患既除,由是恒卫之水,各顺其正道,大陆之地,皆可以耕作,而冀州之土,无有不平者矣。这二项成功最迟,故纪于田赋之后。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3 17:22:42
禹贡
【原文】岛夷皮服。
直解:岛夷,是冀州东北海岛之夷,属于中国者,畿内之地,出赋已多,故不制其贡。独有海岛属夷,每年进贡,止用皮服,一以示羁縻之义,一以明不贵异物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4 17:22:11
禹贡
【原文】夹右碣石入于河。
直解:夹右,是挾在右边。碣石,是山名,旧志在北平郡西南河口之地,即今永平府之南,后来渐没于海。冀州东西南三面邻河,贡赋转运都可直达,惟北方诸水,皆不与河通。故贡赋之来必自北海入河,南向西转。那碣石之山,在河口海滨,正是他右手转湾的去处,却似挾在他右边的一般,所以说夹。右碣石入于河,入河,则达帝都矣。以上都是经理冀州的事。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4 17:44:47
禹贡
【原文】济、河惟兖州。
直解:此以下,每州都标个疆界,所谓奠高山大川也。禹定兖州的境界,东南跨过济水,西北直到大河,这地方都属兖州。如今北直隶大名府,及景州、沧州、山东东昌府及德州、武定、滨州、济宁、曹州等处都是。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5 09:40:17
禹贡
【原文】九河既道。
直解:九河,是徒骇、太史、马頬、覆鬴、胡苏、简、洁、钩盘、鬲津。八条支河,并河之正泒,总为九河。禹时在今河间府沧州一带地方,后来黄河南徙,故道都湮没了。道,是顺其道。河水自大陆以北,到兖州地方,其势愈大,为害愈甚。禹乃疏其正泒,分其支流以为九河,使都入海,不复漫流为害矣。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5 09:48:43
禹贡
【原文】雷夏既泽。
直解:雷夏,是泽名,旧志在济阴郡城阳县西北,今山东濮州雷泽城就是。水有蓄聚叫做泽。方河水横流而入于泽,泽不能受,也都泛滥奔溃。今九河既治,故雷夏亦能蓄水成泽,不至于溢出而为患。盖凡水之止者无不治矣。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6-15 09:57:42
禹贡
【原文】灉、沮会同。
直解:灉、沮是二水名。自河出者为灉,自济出者为沮。会同,是合流为一。方河水泛滥之时,灉沮小水,也都散漫。今九河既治,故灉沮二水合流为一,如诸侯会同以朝天子的一般。盖凡水之流者无不治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