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文章无论在哲理上,还是在文化内涵方面以及结合历史过程的实践评论上都有深入研究与探索。更令人十分感动的是在这样的国学论坛上,禁忌严谨的规则下,能够“结合时政”,深入分析阐释当今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势与发展前景,实在鼓舞人心!特别是先生对百多年来,由批判、打倒传统文化到主张全盘西化,再到体用参半,直到进入新时代著力提倡传统优秀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结合而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讲解,真是我学习的榜样。总之,先生的学研传统文化成果与“时政”密切结合,又能在论坛上成功发表论文推动学术交流活动令我敬佩!在这里也向本论坛和专栏的各位版主致敬!因为只有在你们大力支持下,才能使我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学术性深厚的好文章! |
研究传统文化哲学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若不研究历史事件的循序演变和文化心性效应,以及承前启后的演变过程及文化规律,皓首穷经的纯理论研究,一事无成的书呆子而已。常说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空谈而已。能得到河洛易先先生肯定,在复兴论坛中实属不易,衷心感谢! |
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是:事不过三。尧舜禅让的事不过三,进入到禹夏王制分封地方诸侯的世袭制;夏商周的王制分封的事不过三,进入到集权大一统的秦王法家独裁专制;经过秦王法治妄为与汉初文景两朝的无为之治的两度摇摆后,进入到独尊儒术的汉唐专制生长期。汉唐独尊儒术的事不过三的两个周期,从二世短命的秦王朝,统治时代较长的汉代王朝,进入君主专制第一次大动乱的魏晋南北朝,第一个周期;从二世短命的隋王朝,统治时间较长的盛唐王朝,进入到君主专制第二次大动乱的五代十国,第二个周期后,便出现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历史转折点的唐宋变革。这就是汉唐专制生长期的两个周期。进入到忠君报国的宋后专制衰落期,汉夷王朝两度陵替的事不过三,再度回到法家独裁为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满清王朝;经过蒙古夷族统治与满清夷族统治的事不过三,夷族统治结束的专制衰亡期。从秦王朝法家独裁到满清法家独裁的百世皆行秦王制的事不过三,其周期性变化规律是:事不过三。 |
中国历史的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是:事不过三。尧舜禅让的事不过三,进入到禹夏王制分封地方诸侯的世袭制;夏商周的王制分封的事不过三,经历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后,进入到集权大一统的秦王法家独裁专制;经过秦王法治妄为与汉初文景两朝的无为之治的两度摇摆后,进入到独尊儒术的汉唐专制生长期。汉唐独尊儒术的事不过三的两个周期,从二世短命的秦王朝,统治时代较长的汉代王朝,进入君主专制第一次大动乱的魏晋南北朝,第一个周期;从二世短命的隋王朝,统治时间较长的盛唐王朝,进入到君主专制第二次大动乱的五代十国,第二个周期后,便出现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历史转折点的唐宋变革。这就是汉唐专制生长期的两个周期。进入到忠君报国的宋后专制衰落期,汉夷王朝两度陵替的事不过三,再度回到法家独裁为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满清王朝;经过蒙古夷族统治与满清夷族统治的事不过三,夷族统治结束的专制衰亡期。从秦王朝法家独裁到满清法家独裁的百世皆行秦王制的事不过三,其周期性变化规律是:事不过三。 |
彭林教授谈到人的发展,我回应的文贴。 人的发展,就要研究质文心性学!弘扬个性活力,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体用中庸的整体理性,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功贞情,继善成性的生生之质与新民之文,文化文明的中庸质文。人的发展所要研究:继善成性的中庸质文和刚柔文质。 个性活力弘扬的中庸质文,“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人事定位的刚柔条件下,“因其质而文立焉,因其文而质立焉”,“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继善成性的生生之质与新民之民,“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天命不息为己性已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继善成性成就人的发展,文化文明的中庸质文。 |
中国历史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是:事不过三。尧舜禅让的事不过三,进入到禹夏王制分封地方诸侯的世袭制;夏商周的王制分封的事不过三,经历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后,进入到集权大一统的秦王法家独裁专制;经过秦王法治妄为与汉初文景两朝无为之治的两度摇摆后,进入到独尊儒术的汉唐专制生长期。汉唐独尊儒术事不过三的两个周期,从二世短命的秦王朝,统治时代较长的汉代王朝,进入君主专制第一次大动乱的魏晋南北朝,第一个周期;从二世短命的隋王朝,统治时间较长的盛唐王朝,进入到君主专制第二次大动乱的五代十国,第二个周期后,便出现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历史转折点的唐宋变革。这就是汉唐专制生长期的两个周期。进入到忠君报国的宋后专制衰落期,汉夷王朝两度陵替的事不过三,再度回到法家独裁为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满清王朝;经过蒙古夷族统治与满清夷族统治的事不过三,夷族统治结束的专制衰亡期。从秦王朝法家独裁到满清法家独裁的百世皆行秦王制的事不过三,其周期性变化规律是:事不过三。 |
中国历史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是:事不过三。尧舜禅让的事不过三,进入到禹夏王制分封地方诸侯的世袭制;夏商周的王制分封的事不过三,经历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后,进入到集权大一统的秦王法家独裁专制;经过秦王法治妄为与汉初文景两朝无为之治的两度摇摆后,进入到独尊儒术的汉唐专制生长期。汉唐独尊儒术事不过三的两个周期,从二世短命的秦王朝,统治时代较长的汉代王朝,进入君主专制第一次大动乱的魏晋南北朝,第一个周期;从二世短命的隋王朝,统治时间较长的盛唐王朝,进入到君主专制第二次大动乱的五代十国,第二个周期后,便出现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历史转折点的唐宋变革。这就是汉唐专制生长期的两个周期。进入到忠君报国的宋后专制衰落期,汉夷王朝两度陵替的事不过三,再度回到法家独裁为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满清王朝;经过蒙古夷族统治与满清夷族统治的事不过三,夷族统治结束的专制衰亡期。从秦王朝法家独裁到满清法家独裁的百世皆行秦王制的事不过三,其周期性变化规律是:事不过三。 |
易中天教授提出君主专制时代的儒道法次序,儒家是执政党,道家是参政在野,墨家是地下党,我极力反对此论,发表文贴如下: 毕竟是法家独裁专制的法术势治国,汉唐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宋后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法家独裁,儒家是御用工具而已。君主专制是法为主,还是儒为主?以法御儒,儒法合流的专制儒学。孔儒重民本,关注民生。巩固君主专制政权,帝王政治关注穿衣吃饭的民生底线。遏制民欲,压抑个性,禁痼思想,都不是孔儒民本,而是老子的道法自然。老子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遏制民欲;遏制民欲就是压抑个性的“绝巧弃利”;压抑个性就要禁痼思想的“绝学无忧”。所以,从君主专制的独尊儒术,开始儒道合流。满清法家独裁的文化专制主义,是儒法道三家统合的以理杀人。易教授的儒道法排序大错特错。若按易教授的比喻方法,执政党该是法家,怎能是儒家?所谓参政在野,阳是儒家,阴是道家,这就是君主世袭专制性质所决定的。人事定位的乾易知与坤简能,人事级能结构的易简理得;心性能动为礼义规范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实践实证是“易简之善配至德”的乾坤气化太和。自然与人为的矛盾范畴,事物。“事物,人也”,所以有《易传》三道三才的循物理两大事则,也是船山论理的心性唯物:“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朱熹的“物,犹事也”,扼杀人为与自然的事物矛盾,儒道合流,类同老子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物,犹事也”的格致=科学?与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精于物物经济的应用科学背道而驰,极度异化孔儒民本的专制儒学。 |
南宋辛弃疾的《水龙吟》,令人“拍案叫绝”,终身受益。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簮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徧,无人会,登临意。休看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郞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国破家亡,处在苟且偸安的南宋爱国将领,义愤填膺,谁有好结果?以莫须有罪名冤死的岳飞,吟出“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徧,无人会,登临意”,抱恨终身,以泪洗面,惟有“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生不如死的辛弃疾。这就是爱国将领的悲惨人生。 宋后的忠君报国,“愚忠”者结局令人伤悲!至于君主,同样没有好下场!“但徽钦一返,此身何属”?求一隅偏安的宋代君王,忠君报国,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的篡弑之罪,恶果就是汉夷王朝两度陵替。从此,中国进入到万劫不复的文化灾难路,悲哉! 宋后的忠君报国,爱国将领没有好下场,民本儒学同样没有好下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代的孔儒民本,注重文理益质载道的文理效应,“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所以,荀子提出文理学者“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解蔽说。进入到二千余年后的明清之际,再没有条件说“虚壹而静谓大清明”!惟有象船山所说:“治道之裂,坏于无法;文章之敝,坏于有法。无法者,惟其私也;有法者,惟其伪也。私与伪横行,而乱莫大焉”。“文有法”,实质是“礼之杀”的人道沦落:“文理省,情用繁”。爱国将领为保家卫国成悲惨人生,儒学民本也因“文有法”的文化专制主义,同样落成:“把栏杆拍徧,无人会,登临意”的可悲结局。 说说启蒙先躯萧萐父先生,提出探究古今文化接轨,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这个接合点就是船山学理。 天下仁恕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船山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如果船山学理在文革时期得到理论应用,也许,不会出现宋明理学在现代社会重演。四十多年的弹指一挥间,竟出现为文革翻案的沉渣泛起。焉知,这是孔子批判是违FZ庸理则的“文胜质则史”。“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如果船山学理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应用,走共同富裕路,也就不会因资本罪恶而出现贫富两极分化,不会出现经济危机总爆发的房地产泡沫,不会出现流俗质野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这是孔子批判是违FZ庸理则的“质胜文则野”。高扬船山学理的萧萐父先生,无疑承担着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文化事业。也许,萧萐父先生是否与辛弃疾有同样的悲伤:“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徧,无人会,登临意”。如此结局,只能是“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心性学是中国哲学的根基,人文化成天下的中国哲学。随着心性学被西方心理学取代,没有真正的中国哲学了。中国哲学的萌芽期,是孔儒民本大一统的思辨论理学。进入到百世皆行秦王制的君主世袭专制时代,孔儒民本的思辨论理学逐渐被蚕没及异化,宋后发生忠君报国的汉夷王朝两度陵替,及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法家独裁专制,孔儒的思辨论理学荡然无存。强势的西方哲学套解,雪上加霜!从汉唐独尊儒术到宋后忠君报国之间,存在唐宋变革的历史转折点,有正道与逆道。走正道,便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孔儒脉理传承,从思辨论理学阶段进入到思辨哲学阶段,中国进入到近代文明时代;走逆道,中国只能走入悲伤的文化灾难。从汉儒初度异化,走到宋明理学的极度异化,再度下滑就是法家独裁专制下,宋明理学以理杀人的文化专制主义。中国哲学圆圈三阶段,从传统儒学的哲学圆圈否定阶段的宋明理学,走到现代儒学哲学圈圈否定阶段的现代新儒学,这就是悲伤的文化灾难路。不真切理解传统儒学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没有中国哲学;不真正理解唐宋变革历史转折点的“为往圣继绝学”,没有真正的中国哲学。中西文化比较的义理会通,只能应用在商品经济社会的现代儒学方面,若应用在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方面,只能扰乱传统儒学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没有中国哲学。现在三方面具全,中国没有哲学! |
中国文化有三大毒瘤,一是形上導的儒法合流。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后,国人只知有君本世袭专制大一统,却不知有孔儒民本大一统。孔儒民本大一统,有两个历史逻辑理则:一是承前尧舜禅让成民本大一统。如荀子所说,尧之天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桀之天妄为的“上溢而下漏”,这也是民本大一统与君本大一统的性质差殊。二是承前是三代损益的有道伐无道,转折为孔儒的礼有损益。肯定孔儒的民本大一统,也就肯定与君本世袭专制大一统对立的客观实在。正视对立的客观实在,进入到君主专制时代后,经历了秦王朝法家独裁专制的二世短命,汉初文景两朝的无为政治后,进入到汉唐独尊儒术时代。一是君本,弃民本;二是坚执孔子礼有损益的有道伐无道,王朝正常陵替新生的经世致用,这就是汉唐专制的生长期,便有唐宋变革的正道与逆道。宋后忠君报国的逆道,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的篡弑之罪,孔儒民本历史失迹了,恶果是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宋明专制的衰落期。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法家独裁专制,明亡以后无中华。灭中华文化者,百世皆行秦王制的法术势治国,形上導的文化毒瘤。 二是形下器道的文化毒瘤是儒道合流,再不见孔儒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再不见孔儒仁礼忠恕的道德理性,再不见孔儒的人能弘道,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董仲舒一句话,掲开儒道合流的序幕:“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走到宋明理学的道德论理学时代,儒道合流光天化日了。“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再不见精于物物的继善成性,只见与世浮沉无为人生的道以弘人。再不见孔儒元亨利贞良性循环的性与天道,只见佛门天道生驻异灭的恶性循环。道以弘人的儒道合流与儒道佛互补,形下器道的文化毒瘤。 三是出自儒学内部文化毒瘤的专制儒学,特别是宋后忠君报国的专制儒学,进入到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成为彻底法家化的专制儒学,这就是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走向极端化,以理杀人的文化专制主义,认真研读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便明晰了。专制儒学法家化,文化专制主义的以理杀人,传统儒学内部的文化毒瘤:专制儒学!//@行者无疆12345:明清时期,还有道家。唐朝有佛家//@木鬼仙:后来推行的其实是内法外儒//@质文刚柔: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出来的孔儒民本大一统,是主流学派。孔儒经典,为什么不可以代表传统文化? 孔儒民本大一统,与君主世袭专制时代儒法合流的专制儒学,两类不同性质的儒学不能混淆不分,请勿忘记,五四运动后出现的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直至现在仍在延续,为什么? 孔儒民本的性与天道观,精于物物,元亨利贞的继善成性,与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性质截然不同,与儒道合流的专制儒学也是截然不同。 唐宋变革正道,出现“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与船山实学,掀动出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也是萧萐父先生提出的古今文化接轨,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只要是孔儒经典通经正经接着说,比起先秦的孔儒民本,张载正蒙与船山实学,更能代表传统文化。 |
研究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是相当重要的。进入到君主世袭专制时代,开始儒道合流,以及魏晋南北朝动乱期的儒道佛三教鼎足,君主专制时代的意识形态成形。进入到五代十国动乱期后的宋后,士大夫阶层不是入道,就是入佛的无为懒政,儒学道德式微。为了恢复儒学道德在三教鼎足的应有位置,这就是所谓的儒学复兴运动,宋明理学的道德论理学。魏晋南北朝的儒道佛三教鼎足,演变成宋后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儒学的真正复兴运动,不是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宋明理学形上教条的道德论理学,而是儒学民本的大一统,从盛唐的贞观之治,君舟民水的独尊儒学开出,唐宋变革正道的“为往圣继绝学”,张载正蒙与船山实学,掀动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理论理性。这就是唐宋变革正道的儒学民本,不同于唐宋变革逆道,宋明理学为专制儒学性质的道德论理学,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现代新儒学传承是宋明理学的内圣之学,非“为往圣继绝学”,真正孔儒脉理传承的理论理性! 举个逻辑事例,孔儒真正的脉理传承,是尊卑定位的天命之谓性,所以有“命日降而性日生”的各正性命学,也有适应环境造人的“气以理生化乎质”,理在气中的理气相函。人的实践心性或实践理性是“性命一也,理气一也”的范畴组合,人事言天的天命之谓性。若是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性即理”,既然是事物定理,理气相函,必然是理在气先,朱熹的理气学。同是理气相函,天命之谓性的尊卑定位,理在气中;天命之谓理的尊卑定理,理在气先。儒学的文化传承,是天命之谓性的理在气中?还是天命之谓理的理在气先? |
荀子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更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心自觉理论,变化为仁内礼外的心性对流,礼义质正仁心辨真假,质实仁义的知之效是礼义规范的行之效,礼义规范行为成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源头。正因为礼义规范行为是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将孔儒理论理性推向更新完善的阶段。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将儒学尊德性和道问学的两大学问道推向实践实证的论理阶段。解蔽诸子学的“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通过解蔽,完成对诸子百家学说集成;“虚壹而静谓大清明”,完善孔儒的理论理性。提出礼三本,社会基础层次的矛盾理论:“天地者,生之本”,精于物者而物物;“先祖者,类之本”,精于道者兼物物,儒学心性唯物的精于物物理论。社会基础层次之上有“君师者,治之本”,導向失效,天地人参的一物两体;導向有效,導引天地人参的天地神参,两体理一。辨证法哲学的理论萌芽。后续的《易传》,深化发展了荀子理论,孔儒体系成为诸子百家争鸣出来的主流学派,礼义规范行为成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以及实践实证引发的系列理论逻辑,起着历史逻辑的关键作用。摒弃荀子学,《易传》当易经念的宋明理学,彻底异化孔儒,成为形上教条道德固化的专制儒学。 |
人文化成天下的的生命学问,除了理与欲,义与利,公与私外,更重要心性学范畴是文与质,心统性情的性与情,人事言天的性与命,理与气;仁礼本体的体与用,形与理,大与中;天人诚道的格物与致知,人道诚信的诚意与正心,人事定位的易知与简能,心性能动为礼义规范的刚健与柔顺。一切心性范畴都融入到道建阴阳的性与天道,刚柔地道的仁礼主体,以及融入礼之体的仁义人道,成然形下器道的三大系统:一是始终相成的性与天道;二是体用相函的仁礼本体;三是性情相需的仁义人道。 传统文化独特思想是人文化成天下的民所共由理道。所以有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学,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与思辨哲学,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独特思想。精神密码是什么?《易传》三道三才的人参与神参,形下器道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天地人参;形上導极深通志与研几成务的天地神参。这就是传统哲学辩证法的一分为三。“君师者,治之本”,存有矛盾的相成与相反的社会走向。矛盾相反是治之本失效,一物两体的天地人参;矛盾相成的治之本成效,两体理一的天地神参,神参導人参,“上導之而下遵以为路”,“君师者,治之本”的天地神参。 |
张扬个性自由与民主的西方文化,应该是孔子的性与天道,决不会是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西方学者为什么推崇老子道学?自由民主极端化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人为祸害太深重了。因此,受到老子的道法自然影响,决不是老子道学的原真原味,而是为西方文化所用,“变质”的老子道学,这也是南橘北枳的文化结论。中国的文化没有将儒家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与道家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作泾渭分明的盖棺定论,误道了西方学者。反过来又以西方学者见解为“真理”定调,致使老子道学的道以弘人流行,成为形下器道的文化毒瘤。相反,孔儒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天道元亨利贞的继善成性,人能弘道的理论理性失迹的颠倒黑白。 环境造就老子道学的“经世智慧”,是进入到百世皆行秦王制的君主世袭专制,造就了儒道合流的道以弘人,道佛的同道出入,以及符合君主专制政制需要,弱民与愚民的道法合流。若是传统儒学民本的神導德政,进入到商品经济社会的神導德政,老子的经世智慧失灵,再没有适应的文化土壤! |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事物的本质矛盾?还是研究事物表面的因果现象?请问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事物的本质范畴?还是事物的现象范畴?儒学认定的辩证法,根基是形下器道的“天地者,生之本”与“先祖者,类之本”,精于物物的心性唯物。决定事物矛盾的相成与相反的社会走向,“君师者,治之本”。对立统一的矛盾基础理论,天地人参的一物两体;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天地神参導引天地人参的两体理一。正因为一分为三的神参導人参,事物的本质矛盾,形下器道是天地人参的心性内外矛盾。如,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质内文外;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性内情外,以性发情,情以充性的情内物外,情内理外;仁礼忠恕的仁内礼外,忠内恕外;人事言天各正性命的性内命外;环境造人的理气相函,气内理外,等等!一切心性范畴都是心性内外,事物矛盾本质的天地人参。“君师者,治之本”的天地神参,形上導的智内神外。仁智同用智为先的智内,极深通志与研几成务的形上效应是神外,传统唯物辩证法的精粹,离不开天地神参導引的天地人参。天地神参的乾刚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神参導人参的坤柔顺,柔得尊位动也刚的大中而上下应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传统儒学思辨哲学的唯物辩证法。传统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能与马哲唯物辩证法会通?还是《道德经》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三无为,与马哲唯物辩证法会通? |
黑白颠倒的本质区别!谁说孔儒没有天道观,孔子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实践心性的性与天道,后续是荀子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注意了,“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神化理论,形上導的“性性为能存神”,形下器道是“物物为能过化”。孔儒性与天道的物物生化,也是《易传》所说性与天道的元亨运程,继善成性的利与贞。对比老子的天道观,是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三生万物的物化现象,这就是儒道不同道的差殊!孔儒性与天道是物物化生,老子道法自然是有无相生的万物化生。抵毁性与天道物物,崇尚有无相生物化为哲学,是否黑白颠倒?再说德,德者得也。孔儒精于物物的元亨运程,春生夏长;天人继善的秋收曰利,“富有之谓大业”;成之者性的冬藏言贞,“日新之谓盛德”;始终以循环异时的良性循环,贞元亨利的成性继善。止于至善与至善无止境。老子有无相生的秋收所得,三生万物的春生夏长,本源是无,有生于无;三生万物后冬藏,回归无的本源,有返回无。儒学言元亨利贞与贞元亨利的得者德也,抵毁?漠视?崇尚老子道学有无相生为传统哲学?不是黑白颠倒? |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4-5-22 10:51 编辑 据最新研究 孔夫子一生有2个主要学习研究阶段 1;青壮年 2;周游列国 到 晚年 学习的结果,百占而七十当 |
人效天地德,春生为元,一年之计在于春,不是吗?夏长曰亨,运通;待到秋收辛劳,不是“生人之用曰利”?颗粒入仓,天人继善为富有之谓大业的实践实证;冬藏休闲的静下心来,一年收获的经验累积,质以用才的年终总结,成之者性的“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质的新民之文,文明进化的中庸质文。这也是仁义人道融入阴阳的性与天道,易简理得为人事定位(命)的乾易知与坤简能;融入刚柔地道为主体能动礼义规范的实践实证,“易简之善配至德”的乾坤气化太和。三道三才的主体能动过程,性与天道的天地人参,极深通志与研几成务的天地神参,神参導人参的人效天地德,性与天道的元亨利贞运程,遵循农历四时的自然规律,也是主体能动为道器两层次的神参導人参。若没有神参導人参的人效天地德,性与天道就不是元亨利贞的良性循环,而是老子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佛门真相为空境的生驻异灭,也是宋明理学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天理浑然定夺的人事当然,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存天理去人欲。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春生夏长秋收的一年之动,冬藏的一年之静。静下心来对一年之动作年终总结的损益有道,吸取是非善恶的经验教训,以待来年贞元亨利的成性继善。元亨利贞的继善成性,与贞元亨利的成性继善,“始终相成”的良性循环,遵循农历四时自然规律的动静有常,乾易知与坤简能为易简理得的人事定位条件下,心性能动为礼义规范定性,乾刚健与坤柔顺的互动,齐心协同的“刚柔断矣”。这就是形下器道的天地人参,遵循农历四时规律的“动静有常,刚柔断矣”,非大学之道的朝夕动静。张载言:“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序”。“昼有为”的理性原则是“言有教,动有法”,实践活动的得失思究,取决于静下心来的“宵有得”。朝夕动静的“昼有为,宵有得”,“言有教,动有法”的“息有养”,也是“学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人的学问道成长过程的“瞬有序”。朝夕动静成就“息有养,瞬有序”的动静有常。宵有得的昼有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乾刚健。坤柔顺,柔得尊位动也刚,“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中而上下应之”的刚柔断矣。“君子喻于义”的大学之道,朝夕动静的“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
诸子百家争鸣时代的荀子,一是提出礼义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二是提出“精于物者而物物”的“天地者,生之本”,“精于道者兼物物”的“先祖者,类之本”,进而提出“君师者,治之本”,矛盾相成与相反的一物两体,尧之天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桀之天妄为的“上溢而下漏”;师道的一物两体,“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因而,荀子提出解蔽诸子学的“闇乎大理,蔽于一曲”,提倡学者解蔽理性的“虚壹而静谓大清明”。进入到君主世袭专制时代,荀子解蔽的“虚壹而静谓大清明”消声匿迹了。伴君如伴虎,以及文化专制主义以理杀人的环境造人,出现船山的心声是:“治道之裂,坏了无法;文章之敝,坏于有法。无法者,惟其私也;有法者,惟其伪也。私与伪横行,而乱莫大乎讫”。可见,诸子百家争鸣时代,是思想家涌现的时代,必然产主流学派,孔儒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在君主世袭的文化专制主义时代,抑压真正的哲学思想家,适者生存于君主专制意识形态的儒道佛,文胜质则史的道以弘人。共和国承前的文化大环境,是君主世袭专制及儒道佛文化,文化专制主义的以理杀人。不能低估其文化毒瘤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民本儒学与专制儒学的文化较量依然激烈进行,中华民族在文化高度真正站起来,还需要长时间努力。中国思想家大量涌现,有赖于诸子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崇尚真真理,以及学者具有思辨哲学学识的“虚壹而静谓大清明”。 |
二千数百年前的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已经生长出思辨哲学的萌芽,孔儒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思辨论理“君师者,治之本”的一物两体(对立统一),矛盾相成与相反的天地人参。唐宋变革正道的“为往圣继绝学”,孔儒思辨论理学的哲学萌芽,生长成参天大树的思辨哲学,张载正蒙与船山实学的神導德政,天地神参導引天地人参的两体理一(对立统一规律),中华哲学特点的辩证法:一分为三的天地人参与天地神参。可惜,谁知道一分为三的传统思辨哲学?反而道以弘人的老子道学,佛门的实相空境,宋明理学的儒道合流,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定夺的人事当然,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甚至韩非法家独裁专制的法术势理论,可以成为乱七八糟的哲学杂货店。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二千数百年前的论理学史,表面“风光”,却是道以弘人的哲学杂货店。人能弘道,真正的思辨哲学,尚未昭明于人世。 |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4-5-25 18:36 编辑 朋友们,学习研究思考传统文化,一定要探寻其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探寻其来龙去脉 因为,只有知其来龙去脉,才能学以致用,服务于客观实际 就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例来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称“双百”方针 刘仓在《中华思想史研究集刊(第1集) / “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基本思想及其经验》对“双百”方针政策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细论述 1960年,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确认;“在为工农兵服务、为SHZY服务的方向下,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政策,是发展我国SHZY文学艺术的最正确、最宽广的道路” 希望,朋友们能抽时间,仔细学习研究思考,服务于客观实际 |
春秋争霸引发历史第一次礼崩乐坏的心性质野,引发诸子百家争鸣,显学是杨墨。批杨墨有儒道两家,都是回归史前古易,老子从道法自然,孔子从人文的性与天道。走到战国后期,便有法家法术势理论流行的奸诈人心时代,存在决定了儒道变化。老子入世的道法自然,产生另一分支,庄子出世的道法自然。儒学从仁心主持的“克己复礼为仁”,仁内礼外的心性内外对流,出现荀子礼义行为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续后便有《易传》论说三道三才的循物理两大事则,人事定位为乾易知与坤柔顺的条件下,心性能动为礼义规范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实践实证是“易简之善配至德”的乾坤气化太和。正因为有礼义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方有荀子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亦有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有礼三本,“天地者,生之本”的“精于物者而物物”;“先祖者,类之本”的“精于道者兼物物”;“君师者,治之本”的一物两体。矛盾相反的桀之天“上溢而下漏”,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矛盾相成的尧之天,“节用裕民善臧其余”,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正视矛盾相成与相反,荀子提出解蔽诸子的“闇乎大理,蔽于一曲”,提出学者心智学识的“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续后《易传》提出“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提出三道三才的天地人参,极深通志与研几成务的天地神参,神参導人参的文化价值观是:天道元亨利贞的继善成性。天人继善的富有之谓大业,成之者性的日新之谓盛德。正因为有礼义规范的实践实证理论,孔儒理论理性升级换代了。认真研读孔孟四书及《荀子》,《易传》,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出现的孔儒发展系统,为什么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学派,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为什么孔儒体系是与君本法家独裁专制大一统较量的民本政制大一统。终然,百世皆行秦王制,经过秦王朝法家独裁专制的二世短命,汉初文景两朝的无为政治两度摇摆后,进入到汉唐独尊儒术的专制生长期,君本,非民本;尚延续有道伐无道的孔子礼有损益,王朝正常陵替新生代谢的经世致用期,出现君主专制条件下,君舟民水独尊儒学的盛唐辉煌。经过唐宋变革,进入到宋后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篡弑之罪的忠君报国,也是宋明理学道德论理学时代,孔儒理论彻底异化的无孔儒的时代。汉夷王朝两度陵替后,复归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法家独裁专制,文化专制主义的以理杀人。明亡以后无中华,孔儒在人世间彻底消失。百世皆行秦王制的二千数百年君主世袭专制史,儒学道德通行,非孔儒道德理性的理性实学与实学理性,而是形上教条的道德固化,儒法合流的专制儒学:非孔儒人能弘道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而是儒道合流,“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的道以弘人;非孔儒道德定律的“治世通行,乱世遗落”,而是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治世宋明理学的道德人生通行,乱世是道佛无为人生与幻化人生,抗衡着流俗质野的与世通行。中国文化需要民本政制大一统,还是君主世袭专制大一统?中国文化需要孔儒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张载正蒙与船山实学的思辨哲学,还是需要儒法合流的专制儒学,儒道佛合流的道以弘人?决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前景。 |
天人合一的“天”,道器层次的两重天。形下器道是存在音容天,“容有迹而音无方”的心性唯物,“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的“生人之用曰利”;“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的心性辩证,“天下之疑,皆允人心者也”,人道率循天道的“立人之道曰义”。形上導是存在理势天,从荀子“君师者,治之本”演变而成。天人合一,是存在音容天的“音容天也,言事人也”。礼义言行规范的“言事人也”。言,文章话语的合乎规范;行,做事的礼义规范有实践实证。形下器道的“言事人也”,个体心性实践的礼义言行规范;形上導的“言事人也”,言,“为天地立心”,神理明诚的文理礼治;事,“为生民立命”,神参明钦的政制法治。礼义言行规范为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的“言事人也”。天人合一理论,体现在存在音容天的“音容天也,言事人也”,形下器道个性能动实践为礼义言行规范的“言事人也”,形上導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礼法合治的“言事人也”。 |
致良能知的存天理,致良能的去人欲,知行合一的道德践行,阳明心即理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成果?令人感叹!进入到商品经济社会,还是这么糊涂!无人欲焉有天理?孟子亦说,“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所以,“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何来存天理去人欲的良知良能。良知良能的实践实证,“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才有“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君子喻于义”阶层的良知良能。孔儒非宣扬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而是仁礼本体论知行合一的主体能动,即人事定位为易简理得的乾易知与坤简能条件下,心性能动为礼义规范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大中而上下应之”的知行合一。也是人道率循天道的知行合一。再说,孔儒不会说心即理,只会说心统性情的性内情外,性以发情;情内物外与情内理外,情以充性的功贞情,避离遏欲情罪与欲滥欲淫情的两类不善走向。“情有功罪贞淫”,“情有不可而必可,匡之以义以扶之”,这才是孔儒心统性情的理性原则:以情充性的功贞情,怎会说道德践行的心即理?孔儒的道德理性,理性实学,这就是《易传》的天道元亨利贞,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也是实学理性,天道的贞元亨利,成性继善的盛德富有。说阳明心学传承孟子心学的孔孟之道,扯蛋!其理论实质,是对孔孟之道的背道而驰,异化孔儒的形上教条道德固化。可惜,进入到商品经济社会的现代人,包括学者在内,连孔儒民本的理论原真与专制儒学的理论异化都分不清,中华民族文化的悲哀! |
以西方人性论理论去解释中国的人性论现象,不可能有理解完善。因为中西文化差异,也决定了人性论的理论差异!传统中国有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学,人为万物之灵,孔子研究的是实践心性的人性论。“性相近也”,生民谋生的自然人性;“习相远也”的社会性,出自人性论的实践心性。人事言天的各正性命,性命分殊的分工与分配,环境造人的理在气中,这就是“习相远也”,实践心性人性论的“性相近也”。也如船山所说:“以人事言天,理一而已。性命一也,理气一也”。人性论的历史演变,经过孟子性善,荀子性恶伪善的两度摇摆后,更高复归孔子实践心性的人性论,这就是《易传》天道元亨利贞的继善成性,天人继善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换言之,若不能从理论实践角度,上升到继善成性的逻辑高度,讨论人性善恶,都是无济于事无效果。所以,研究人文化成天下的人性论,必须站在继善成性的理论高度,研究实践心性的人性论。 “性相近也”,因于人性自然有共同点,所以,人群应有相同的价值观。即儒学明于庶物的“天地者,生之本”;察于人伦的“先祖者,类之本”。因于文化环境造就文化的实践心性,“习相远也”,出现是非善恶的文化环境问题。所以,相同价值观也出现双刃剑。坚持相同价值观方向,孔子所说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功贞情。扭曲了相同的价值观,是违FZ庸理则的文胜质则史,遏欲情罪的道德教条。也有摧残相同的价值观,违FZ庸理则的质胜文则野,滥欲淫情的半人心性。宣传共同的价值观,性情相需功贞情的中庸质文。避离扭曲相同价值观,遏欲情罪的心性文史,避离摧残相同价值观,滥欲淫情的心性质野。 |
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三无为,无不为的有无相生道法自然是无为,无不为的无为;三无为于道法自然的有无相生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劳作做事,质朴无为,春秋本无境,秋收的无中生有,冬藏复归无。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天道观,无为而无不为。儒学性与天道的元亨利贞,春生是元,夏长曰亨,秋收获利的富有大业,天人继善的一年之动;冬藏休闲为一年之静思,对一年得失作经验总结,成之者性的日新盛德。儒学研究道器层次,形下器道是三道三才的天地人参,形上導是极深通志与研几成务的天地神参。神参導人参的一分为三效应,天道元亨利贞。儒学神参導人参的天道元亨利贞,道家是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三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
在百世皆行秦王制的历史全程,儒学民本从来没有过社会实践的机会,说对了!现代社会已没有孔儒民本,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中西文化碰撞的两次论战,西化论与国粹说的论战,所说的国粹,非孔儒民本的思辨论理学,而是被程朱异化的孔孟,名存实亡。西体中用与中体西用的论战,中体西用的宋明理学内圣之学,表面是传承孔孟,实质是异化孔儒的专制儒学。两次中西文化论战,孔儒民本的思辨论理学已在人间消失了。其实,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法家独裁专制,宋明理学的尊卑定理极端化,文化专制主义的以理杀人,孔儒民本的思辨论理学已彻底失迹了,明亡以后无中华!这就是承前启后历史逻辑的因果衔接。再追溯历史逻辑始源,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出现孔儒发展系统的思辨论理学,孔儒民本有两个承前理则,一是承前尧舜禅让为民本政制大一统理想,二是承前三代损益的有道伐无道,成然孔子礼有损益的政制理论。正如尧舜禅让的事不过三,被禹夏王制分封地方诸侯的世袭制取代;三代的王制分封世袭制的事不过三,理势自然成历史规律的天命,不会降临孔儒民本,而是降临在秦王朝君本世袭的法家独裁专制。孔儒民本与君本专制的初次较量。从秦王法家独裁专制的二世短命,汉初文景两朝的无为之治的两度摇摆,进入到汉唐独尊儒术的专制生长期。君本,非民本;延续孔子礼有损益的有道伐无道,一失一得,成然王朝正常陵替新生代谢的经世致用,方有君主专制条件下,君舟民水的民本政制,独尊儒学的盛唐辉煌,方出现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唐宋变革,方出现“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与船山实学,也掀动了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然而,宋后的忠君报国,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的篡弑之罪,孔子礼有损益失去,孔儒民本的两个理则消失,政制恶果就是汉夷王朝两度陵替,这就是君主专制条件下,孔儒民本与君本专制的第二次较量。满清文化专制主义的以理杀人,孔儒民本彻底失迹了。康梁的维新变法,是改造君主世袭专制,建立内阁负责制,近代文明的民本政制与君本专制的第三次较量,维新变法的失败,再次表明孔儒民本彻底失败于百世皆行秦王制的君本专制,没有社会实践的机会。续后就是中西文化两次论战,无论是国粹说与中体西用说,孔儒民本的思辨论理学世间“绝迹”,孔儒民本的理论理性没有社会实践的机缘,却要为百世皆行秦王制的君主世袭专制,为汉儒与宋明理学的专制儒学背祸,承受天大的冤屈!从五四运动后出现的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至今依然激烈有加,孔儒冤屈的历史持续。可悲的是,孔儒民本的思辨论理学,真正的孔儒脉理传承,“为往圣继绝学”的思辨哲学继续失落人世间,传承宋明理学内圣之学的现代新儒学,儒道佛占据学界的主流位置,儒道佛文胜质的善性文史君主世袭专制意识形态的专制儒学,形上教条的道德固化流行。难道,儒学民本的思辨论理学与思辨哲学,就没有回天翻身之日? |
谁说中庸之道是人为之道,非自然之道?知道象数互生原理吗?象生数的象之理,“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因已然以观自然”,象之理,不是自然之道?数成象再生象的数之理,“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为性之至理”,这就是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主体能动的中庸之道,“期必然以符自然”,中庸之道不是主体能动顺应自然的人为之道?世间的事物运行,决没有缺失人为动因的自然之道,也不存在缺失自然条件的人为之道。人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事物矛盾体。正因为如此,老子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与佛门轮回报应的人为因果论联手,开始道佛牵手同行的历史。宋后士大夫阶层的无为懒政,不是入道就是入佛;治乱世循环的儒道道互补,其中,乱世则是道家无为人生,佛门幻化人生牵手的与世通行。荀子解蔽老庄,“蔽于天而不知人”?“蔽于天”,不知有“君师者,治之本”,天地人参的存在音容天,天地神参的存在理势天;不知人,不知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功贞情,不知个性活力弘道的中庸质文,不知道建阴阳,主持事物运行的人事心性本体,“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不知“以人事天者,理一而已。性命一也,理气一也”,实践心性或实践理性,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蔽于天而不知人”的老子道学,值得推崇吗? 挖空心思都想推崇老子道学。就没有想到,现代社会是孔儒物物经济的性与天道,还是老子道学有无相生物化经济的道法自然?是《易传》乾刚健的天地神参,導引坤柔顺的天地人参,“大中而上下应之”的天道元亨利贞,还是无为自然,无为政治,无为人生,随任自然的三无为?二千数百年前质朴心性的社会存在,竟然会有哲学家,天荒夜谭吧了!现代人竟然讲得绘声绘色。认真研读孔孟四书,以及《荀子》与《易传》,便知道后儒是如何传承创新,深化孔子的理论理性,这就是诸子百家争鸣时代的孔儒发展系统。老子的弟子,包括文子的《通玄经》,都是脱离不了三无为的道法自然有无相生,先秦老子则重于无为自然;汉初文景两朝,则重于无为政治;宋后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则重于无为人生。直至现在依然。老子弟子的后世“传承”,摆脱不了三无为的理论框架。如果将研究老子道学的精力,放在研究孔儒发展系统的原真理路,研究“为往圣继绝学”,孔儒脉理传承的原真理路,这才是研究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文化通道。 |
难道生民希望生存在乱世,难得糊涂与世浮沉的无为人生,不希望生存在“为万世开太平”的治世清明?船山批判乱世是“治世之裂,坏于无法;文章之敝,坏于有法。无法者,惟其私也;有法者,惟其伪也。私与伪横行,而乱莫大乎讫”。放在老子论语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礼之首”。这就是老子对乱世人生的根本关怀?生民欢迎老子的关怀?效法老子的人生智慧?寻找人生根源与归宿?冷眼旁观动乱人世?而不是象船山那样,探究乱世产生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的学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