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漫谈学问研究

发布者: 质文刚柔 | 发布时间: 2021-5-5 05:05| 查看数: 13294| 评论数: 785|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 13:27:20
严格意义讲,人生观不是哲学观!只有站在民所共由的理道立场,人文化成天下思辨论理的哲学高度,方有哲学人生观,这就是孔子所说中庸质文,生生之质与新民之文的文明进化。“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这才是思辨哲学,中庸质文的哲学人生观。以及人事心性本体主持的事物运行, “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健顺五常刚柔文质的哲学人生观。至于“文胜质则史”,宋明理学的道德人生,道家的无为人生,以及佛门的幻化人生,与杨墨的质野人生,都是理在气中的社会人生观,绝对不是哲学人生观。同样,家庭伦理学,严格意义来说,也不是哲学性质的家庭伦理学。站在家庭总和的社会伦理角度,彻底消除自扫门前雪的家庭伦理观念与心性习惯,站在人文化成天下高度,亲亲为仁的忠恕之道立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老幼”,从家庭日用伦常忠恕之道,上升到天下仁恕的思辨哲学高度,研究家庭伦理学,方有家哲学!孔儒的思辨论理学是思辨人生观与家庭伦理学的哲学萌芽,“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与船山学理,则是探究理在气中的人生观,探究亲亲为仁忠恕之道的家庭伦理的思辨哲学。所以,发展哲学的人生观与家庭伦理学,必要明晰和弘扬孔儒的思辨论理学,张载正蒙与船山学理的思辨哲学!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4 14:57:30
中国学术以学为单位者至少,天有贞一之理的尊德性学问道与道问学学问道。以人为单位者转多的基本误谬五点,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宋明理学尊卑定理的道德人生,道家道法自然的无为人生,佛门实相空境的幻化人生,都是适应君主世袭专制,善性文史的社会人生观,空谈心性的心灵鸡汤。现代学术界依然将儒道佛看成传统的主流文化,将儒道佛的社会人生观看成是哲学的人生观,将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看成朴素唯物论,将反者道之动的事物两极向的因果现象,看成是哲学的辩证法。傅先生提出人为单位者转多的五点误谬,值得深思。
傅斯年: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摘录)
一、中国学术,以学为单位者至少,以人为单位者转多。前者谓之科学,后者谓之家学。家学者,所以学人,非所以学学也。历来号称学派者,无虑数百:其名其实,皆以人为基本,绝少以学科之分别,而分宗派者。纵有以学科不同,而立宗派,犹是以人为本,以学隶之,未尝以学为本,以人隶之。弟子之于师,私淑者之于前修,必尽其师或前修之所学,求其具体。师所不学,弟子亦不学;师学数科,弟子亦学数科;师学文学,则但就师所习之文学而学之,师外之文学不学也;师学玄学,则但就师所习之玄学而学之,师外之玄学不学也。无论何种学派,数传之后,必至黯然寡色,枯槁以死。诚以人为单位之学术,人存学举,人亡学息,万不能孳衍发展,求其进步。学术所以能致其深微者,端在分疆之清;分疆严明,然后造诣有独至。西洋近代学术,全以科学为单位,苟中国人本其“学人”之成心以习之,必若枘凿之不相容也。
二、中国学人,不认个性之存在,而以为人奴隶为其神圣之天职。每当辩论之会,辄引前代名家之言,以自矜重,以骇庸众,初不顾事理相违,言不相涉。西洋学术发展至今日地位者,全在折中于良心,胸中独制标准;而以妄信古人依附前修为思想界莫大罪恶。中国历来学术思想界之主宰,概与此道相反。治理学则曰,“纂承道统”、“辅翼圣哲”;治文学则曰,“惧斯文之将坠,宣风声于不泯”;治朴学则曰,“功莫大于存古”。是其所学之目的,全在理古,理古之外,更无取于开新;全在依人,依人之外,更无许乎独断。于是陈陈相因,非非相衍,谬种流传,于今不沫。现于文学,则以仰纂古人为归宿;现于哲学,则以保持道统为职业;现于伦理,则忠为君奴,孝为亲奴,节为夫奴,亲亲为家族之奴。质而言之,中国学术思想界,不认有小己之存在,不许为个性之发展;但为地下陈死之人多造送葬之“俑”,更广为招致孝子贤孙,勉以“无改于父之道”。取物以譬之,犹之地下之隧宫,亦犹之地上之享庙,阴气森森,毫无生趣;导人于此黑暗世界,欲其自放光明,讵可得耶?
三、中国学人,不认时间之存在,不察形势之转移。每立一说,必谓行于百世,通于古今。持论不同,望空而谈,思想不宜放之无涯之域。欲言之有当,思之由轨。理宜深察四周之情形,详审时代之关系。与事实好合无间,亲切著明,然后免于漫汗之谈,诏人而信己。故学说愈真实者,所施之范围愈狭,所合之时代愈短。中国学者,专以“被之四海”、“放之古今”为贵,殊不知世上不能有此类广被久延之学说,更不知为此学说之人,导人浮浅,贻害无穷也。
四、中国学人,每不解计学上分工原理,“各思以其道易天下”。殊类学术,皆一群之中,所不可少,交相为用,不容相非。自中国多数学人眼光中观之,唯有己之所肄,卓尔高标,自余艺学,举无足采。宋儒谈伦理,清儒谈名物,以范围言,则不相侵凌;以关系言,则交互为用:宜乎各作各事,不相议讥;而世之号称汉学者,必斥宋学于学术之外,然后快意;为宋学者,反其道以待汉学;壹若世上学术,仅此一家,唯此一家可易天下者。分工之理不明,流毒无有际涯。举其荦著者言之:则学人心境,造成偏浅之量,不容殊己,贱视异学。庄子谓之“各思以其道易天下”。究之,天下终不可易,而学术从此支离。此一端也。其才气大者,不知生有涯而知无涯,以为举天下之学术,皆吾分内所应知,“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所学之范围愈广,所肄之程度愈薄,求与日月合其明,其结果乃不能与烛火争光。清代学者,每有此妄作。惠栋、钱大昕诸人,造诣所及,诚不能泯灭;独其无书不读,无学不肄,真无意识之尤。倘缩其范围,所发明者,必远倍于当日。此又一端也。凡此两者,一偏狭而一庞大,要皆归于无当;不知分工之理,误之诚不浅也。
五、中国学人,好谈致用,其结果乃至一无所用。学术之用,非必施于有政,然后谓之用。凡所以博物广闻,利用成器,启迪智慧,镕陶德性,学术之真用存焉。中国学人,每以此类之大用为无用,而别求其用于政治之中。举例言之,演绎封建之理,评其得失,固史学家当务之急,若求封建之行于后世,则谬妄矣。发明古音,亦文学界之要举,若谓“圣人复起,必举今日之音反之醇古”,则不可通矣。历来所谓读书致用,每多此类拘滞之谈。既强执不能用者而用之,其能用者,又无术以用之,亦终归于不能用。盖汗漫之病,深入肌髓,一经论及致用之方,便不剀切,势必流入浮泛。它姑不论,但就政学言之,政学固全在乎致用者。历来谈政之士,多为庞大之词,绝少切时之论;宋之陈同甫、叶水心,清之龚定庵、魏默深,皆大言炎炎,凭空发抒,不问其果能见诸行事否也。今日最不可忽者:第一,宜知学问之用,强半在见于行事,而施于有政者尤希;第二,宜于致用之道,审之周详,勿复汗漫言之,变有用为无用也。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4 15:00:06
认真研究唐宋变革的历史转折点,就会明白中国历史的倒*退逆流。明亡以后无中华,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法家独裁的专制衰亡路!为什么出现明亡以后无中华?宋后的忠君报国,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的篡弑之罪,儒学民本消声灭迹了,政制恶果就是汉夷王朝两度陵替。宋明理学尊卑定理定位定性的天命之谓理,走到极端化,就是满清文化专制主义的以理杀人。将中华民族推进文化灾难的历史深渊,儒学民本彻底消失!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的孔家店,消失的孔儒民本,如何打倒?历史笑柄的张冠李戴,打倒宋明理学的朱熹店,顺理成章!可惜,事与愿违,至今宋明理学的内圣之道,依然占据学界主流地位,糊涂!张载学非理学开山之祖,宋明理学的道德论理学。目标是恢复儒家在三教中的道德位置,张载正蒙是“为往圣继绝学”,孔儒经典的通经正经接着讲,传承孔儒的思辨论理学,更高深化发展为思辨哲学。“希横渠之正学”,我很赞成船山对张载学的评价,《张子正蒙注》,张载正蒙与船山实XL手的“为往圣继绝学”。掀动出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4 15:00:59
秦王朝法家独裁的二世短命,仅靠法家法术势理论治国,行不通!汉初无为之治仅是文景两朝,一旦经济恢复,人为倾轧引发贫富分化强凌弱,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争端引爆。法道无法弥合,方引出汉武独尊儒术,引出“伴君如伴虎”,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新儒学体系。正所谓“临渊羡鱼,退而结网”。迎合君主世袭专制的法家治国,“屈君以伸天”,阳儒阴法的儒法合流;迎合孔子礼有损益的有道伐无道,“屈君以伸天”,关心民生底线。出自防避农民起义造反,稳定专制政权,儒道合流道以弘人的愚民心,弱民志,遏民欲,“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何以有“生民之用曰利”,何以有正其谊的“立人之道曰义”?不计其功何以有天人继善的富有之谓大业?何以有明其道的成之者性的日新之谓盛德?异化孔儒的董仲舒,开出专制儒学的天人感应理论:形上導的儒法合流;形下器道是儒道合流。进入到宋后道德论理学的宋明理学,除了继续论理儒法合流与儒道合流,再因道家自然与佛门人为的牵手并立,开始治世道德,乱世道佛的儒道佛互补,治乱世循环的专制衰落期。初度异化孔儒的董仲舒,专制儒学的理论奠基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4 15:02:09
实学始源,孟子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道器两层次的实学始源。孔儒的道德理性,理性实学与实学理性。荀子的“精于物者以物物”,《易传》性与天道的元亨利贞。利,天人继善的富有大业,顺理成章成就成之者性的日新盛德,理性实学。荀子的“精于道者兼物物”,《易传》性与天道的贞元亨利,贞,成之者性日新盛德的人道率循天道,天人继善的富有大业,实学理性。随着汉儒及宋明理学道以弘人的儒道合流,儒道佛互补的善性文史,走到阳明心学后,儒道佛善性文史走到空谈心性的极重而必改,出现百姓日用皆道的实学正负向,负向就是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正向就是张载正蒙与船山实学,掀动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会通古今义理的实学意涵:道德理性的理性实学与实学理性。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4 15:02:51
儒家人道的仁义礼智信,逻辑同道于性与天道的元亨利贞诚,请不要斩断元亨利贞诚谈仁义礼智信。天道春生为元,一年之计在于春,不是仁心之义,“义者宜也”,难道不是“克己复礼为仁”?助成春生始元?夏长曰亨,不是仁心合宜的礼义路也,仁则礼也的合宜之路,方有秋收获利,也是礼义规范为实践实证的义者利也,天人继善的富有大业;秋收获利后的农闲归静,一年收成得失总结的经验积累,智者人能弘道所为,成之者性的日新盛德。元亨利贞归结:诚者天道,仁义礼智归结,诚之者人之道,有循物理的两大事则,人事定位为易简理得的乾易知与坤简能,心性能动为礼义规范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实践实证就是“易简之善配至德”的乾坤气化太和,也是继善成性为天人合一的诚信道,即元亨利贞诚与仁义礼智信合一的天人诚道。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6 14:39:46
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三无为,如此的道之为物,无为人生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巧弃利、绝学无忧的道以弘人,竟是与马哲结合的唯物论?错谬!人的唯物论,应该是充满自然人性,发展物物经济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荀子“精于物者兼物物”的“先祖者,类之本”,伦理精神促成“精于物者以物物”的“天地者,生之本”。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方是真正的唯物论!船山的存在音容天,“容有迹而音无方”,“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所以,“一心之健,一念之诚,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方是真正与马哲相结合的唯物论!视老子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三无为是唯物论,荒唐可笑!配称高手?
动物意识都可触及到的现象范畴,视觉可见的有无相生,前后相随,高下相倾,耳闻可听到的声音相和,是传统的辩证法?不怕贬值了马哲辩证法?研究传统辩证法,必要研究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学,研究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这就是孔子为什么提出质内文外的质文心性学。“君师者,治之本”,有矛盾相成与相反的一物两体。矛盾相成,尧之天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矛盾相反,桀之天的“上溢而下漏”的贫富两极分化,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也是《易传》所说,质文心性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因果事实是人事刚柔的险阻与吉凶。这就是事物矛盾相成与相反的天地人参,辩证法基础理论的对立统一,传统辩证法的一物两体。正视一物两体的矛盾基础理论,方生长出哲学萌芽,两体理一的对立统一规律。《易传》神導效应的极深通志,研几成务,荀子文理学者的“虚壹而静谓大清明”,解蔽诸子学“闇乎大理,蔽于一曲”,其中有解蔽老庄道法自然的“蔽于天而不知人”。“蔽于天而不知人”的老子道学,竟然会成为与马哲相结的唯物论与辩证法,被推崇为辩证唯物主义?
与马哲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从神導效应的哲学萌芽,极深通志与研几成务,生成天地神参的参天大树,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的两体理一,张载的神化理论。形上神導“为天地立心”的“性性为能存神”,神導效应体现在形下器道,“为生民立命”的“物物为能过化”。“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的心性辩证,有性之灵;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有天之则。性灵天则的“形气存乎神理”,“形有数,理未有数;理无数,则形不得而有数。气有类,神未有类;神无类,气不得而有类。是故形之必有理,知理之既有形也。由气之必有神,知神之固有气也。形气存乎神理,则亦可以数数之,类应之”。这就是天地神参導引天地人参的两体理一,传统哲学的辩证法,与马哲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6 14:40:48
该要清醒了,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二千数百年前的老子道学,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三无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巧弃利,绝学无忧的道以弘人,是发展科学,民主,自由的世界精神?
中西各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西方民主自由个性化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崇尚强凌弱者的丛林竞爭,人为祸害太深重了,崇尚老子的道法自然,不出奇。然而,西方人为,与老子自然,中西不同文化能无缝嫁接?正如西体中用与中体西用,文化嫁接的失败教训还要重犯?外来佛教的人为因果论,植根于玄学贵无的道家土壤,扎根和生长,开始人为与自然矛盾双支的道佛联手史。宋后士大夫阶层不是入道就是入佛,共同的心性效应是无为懒政。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乱世是抗衡着流俗质野,无为人生与幻化人生的道佛流行。这就是人为与自然矛盾的连体现象,难道在中西文化重演?请问,谁见过纯粹的人为现象?谁见过纯粹的自然现象?世间事物,都是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成然是自然化的人为现象,人为化的自然现象。传统的道佛分支,现代的中西分支,将人为与自然的矛盾体,拆分为二的文化嫁接,文化科学?不!是文化乱象!依我见解,西方个性化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缺失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整体理性。中西义理会通,是天地神参的整体理性,理势必然适全的理势自然,并不是老子的道法自然!是传统儒学的道德理性,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天人诚道,成就是人文有为,顺应自然的理性实学,性与天道的元亨利贞,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也是自然化的人文有为,天地神参導引天地人参的实学理性,性与天道的贞元亨利,成性继善的盛德富有。西方自由民主的极端个性化,缺失是人道率循天道的人文化成,商品经济的现代社会,是人道率循科技,规范资本的人文化成。西方文化的缺失,决不是老子的道法自然,而是人文化成天下的整体理性:人为自然的理性实学,自然人为的实学理性,传统儒学的思辨论理学与思辨哲学。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6 14:41:40
理解《尚书》十六字真言,能以形上教条道德固化的阳明心学去理解,彻底曲解了。十六字真言该要从形上導的神理明诚去理解,会通古今通义。船山说:“音容者,人物之元,鬼神之绍”。“道心惟微”,民生利益精微的人物之元,“士庶之穷通生死”的警示,防避“上溢而下漏”的贫富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路,“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历史逻辑的理论理性,该要研究的“道心惟微”,现实社会难道不应研究的“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阴阳不测的“鬼神之绍”,“天曰神”的在野神,“穷则独善其身”。“人曰鬼”的鬼域奸诈,官场贪腐的利益抱团,财阀垄断资本的利益抱团,官商勾结的利益抱团,难道不是鬼域流行的人心奸诈,难道现代人对“鬼神之绍”的“人心惟危”无感觉?正视“鬼神之绍”的“人心惟危”,“阴阳不测之谓神”的在位神,揽天下英才用之,不要遗落在野神!正视人曰鬼的“人心惟危”,营造共同富裕礼乐天下的环境造人,将鬼域心性纳入礼法合治的健康轨道,避离兴风作浪的鬼域奸诈。健康轨道铺设,惟一惟精。惟一,天有贞一之理,顺应人情物理数者,走共同富裕路,儒学“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学问道;惟精,“精义入神”的顶层设计;“允执厥中”,研究“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儒学“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尚书》十六字真言,成就传统儒学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两大学问道,建构儒学理论理性的思维体系。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6 14:42:52
中西有不同话语与范畴,黑格尔看孔子论语,也有可能读不懂话语逻辑与范畴意涵,比如,孔子提出君子文质彬彬的中庸质文,违FZ庸理则两极向的文胜质则史与质胜文则野。如果黑格尔能读懂,不至于对孔子评价如此低!难怪,中国的学者们,谁能深刻解读质文心性学?甚至连天人继善的生生之质,成之者性的新民之文,中庸质文心性学的文化文明,也无法读懂。现在流行的是宋明理学尊卑定理定位定性的天命之谓理,焉知儒学民本的“命日降而性日生”,“性命一也,理气一也”,尊卑定位的天命之谓性。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6 14:45:12
荀子伪儒?不是吧!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实践心性的性与天道。荀子提出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精于物者而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伪儒?还是真儒?孔子提出礼义忠恕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荀子提出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是伪儒?还是真儒?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荀子提出礼法合治,文理礼治于至善者仁心自觉的礼义规范,政制法治于不善至者违法乱礼的人与事,维护精于物物的社会规范秩序的环境造人,礼治与法治的目的一致,伪儒?还是真儒?诸子百家争鸣出来的孔儒发展系统,孔孟与荀子与《易传》,都是真儒,决不是君主专制时代的伪儒:汉儒与宋明理学。真儒与伪儒混淆,民本儒学与专制儒学不分,五四运动后出现的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激烈持续。百年时空的历史文化问题至今仍未有定论,感概!一个没有思辨论理能力的民族,不觉得令人心寒?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2 13:13:08
我记得,《人民的名义》出现一个概念,精致的个人主义。现代人思维重新装饰老子道学,在我的头脑中泛起同样的概念:精致的现代《道德经》论者。
“上善若水”,以水善喻善政,润万物的有无生成。人为会发生相成与相反的正负走向,自然现象难道不会同样出现正负走向?水有润万物正向,难道水的旱涝,不是损万物的负向?以正负两走向的水喻上善,逻辑合宜吗?
对比,我还是欣赏荀子的《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形上導的“善政”,一是顺应农历四时的自然规律,“养备而动时”,“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二是完善人道去弘补天道缺失的“强本而节用”,“修道而不贰”,“妖怪不能使之凶”,这就是尧之天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上善正向。至于不善负向,乃桀之天“上溢而下漏”的贫富两极分化,“本荒而用侈,则天下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为,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感慨的“桀之天”:“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荀子欣赏的“尧之天”,“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也”。至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天地人的能参,一是“人效天地德”的天职,“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二是天职意蕴,顺应农历四时的自然规律。“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之谓不与天争职”。三是“不与天争职”的“能参”:“万物各得其和以生”。非老子道法自然的有无相生:“各得其养而成”,非老子道法自然的三无为。
“不见其事而见其功”,见其事者,《易传》言坤简能与坤柔顺,“柔得尊位动也刚”的“地势坤”;“见其功”,《易传》的乾易知与乾刚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天行健,其功彰显的“大中而上下应之”:“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天地神参的“不见其事而见其功”,非老子柔弱胜刚强的“不争”。“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天地官而万物役矣”的圣人之德,逻辑深化:船山言顺应人情物理数者。也是张载的神化理论,“为天地立心”的”性性为能存神”,“为生民立命”的“物物为能过化”,环境造人的理在气中,决不是老子“夫唯不争”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等。
以荀子《天论》与老子《道德经》比较,传统优秀文化的根脉,是孔儒天地神参導引天地人参的“天地官而万物役矣”?还是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三无为的“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的“不争”?有比较方有鉴别。推崇老子道学,现代精致的《道德经》论者,将老子《道德经》推崇为中国哲学始源,传统优秀文化根脉。诺大精力化费在止步二千数百年前的《道德经》研究,会有好的结果吗?别忘记,存在决定思维,有心性文化大环境的承前启后;传统文化的历史逻辑,有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2 13:15:31
先要明晰中国哲学的唯物论意涵,我更多用心性唯物论概念,人文化成天下的唯物论。荀子提出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精于物者而物物”的“天地者,生之本”;“精于道者兼物物”的“先祖者,类之本”。透过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中国哲学的心性唯物:物物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増长的文明同步。凡是传统哲学的大师们,都是坚持心性唯物。船山提出的存在音容天,“容有迹而音无方”,不是物物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所以,“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一心之健,一念之诚,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张载的神化理论,“性性为能存神”的“为天地立心”。形上神導效应,就是“物物为能过化”的“为生民立命”,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唯物,明晰确切。坚持物物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唯物。远离文明同步,老子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三无为,其中的无为人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巧弃利,绝学无忧,其“蔽于天而不知人”的道法自然。根本不属于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唯物,与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对立,道法自然的唯心论。仁内礼外的心性范畴,仁心主持与外在的礼义言行规范。仁心是通过外在的礼义规范质正。仁义,义者宜也,知之宜;礼义,义者路也,显然实践实证的因果事实。所以,礼义规范的行之效,成为实践的检验标准,检验着仁义的知之宜。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仁心指向,克己复礼为名实相副的实践实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伦角色,都有名实相副的实践实证。道器两层次同样如是:“君子喻于义”,是社会的管理阶层,其礼义规范的实践实证是“积文学”的乾易知,“正身行”的乾刚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管理效应是“小人喻于利”的礼义规范:对应乾易知的坤简能,对应乾刚健的坤柔顺,“大中而上下应之”,实践实证效应是“柔得尊位动也刚”的“地势坤”,方显然“君子喻于义”的管理效应:“君子以厚德载物”。保证道器层次礼义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大中而上下应之”,还存在更高层次的礼制:制度限定。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2 13:16:44
二千数百年前的老子道学,言道不言理的道法自然,在《阴符经》中已初步改观。魏晋玄学中的贵无与崇有,探究名教(儒学伦理)与自然(老子有无)之间关系,则重于道家有无之辨的儒道合流。可以说,历史逻辑进程,老子言道不言理的时代结束。为什么?道就是路!百姓日用而不知,是道!阳明过后出现实学的百姓日用皆道。偸诈拐骗的盜者也是道!鬼域流行人世间也是道!没有理由言道不言理,没有理由言自然不言人为,理道矛盾体的一物两体,自然与人为的一物两体。同一性与差异性并存的矛盾体,也是有着相成相反正负走向的事物矛盾体。试问,人世间谁见过言道不言理的事物现象?民所共由理道的理之道与道之理,“理势(道)言天”!人世间谁见过言自然不言人为的事物现象?人为化的自然,自然人性的“性相近也”;自然化的人为,实践心性的“习相远也”。“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自然与人为的心性内外。二千数百年前的老子言道不言理,已成历史逻辑的过去式。为什么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思维,沉渣泛起?现代人思维返古归朴?甘愿重做古朴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2 13:32:26
以人为中心的儒学本质,是君子文质彬彬的中庸质文,人的修养与调理人际关系,仁礼心性的忠恕之道。仁心忠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义忠恕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违FZ庸理则的两极向是文胜质的善性文史,质胜文的流俗质野。进入到道建阴阳的人事心性本体,中庸质文的个性活力,进一步完善为体用中庸的整体理性,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传统心性的文化根:中庸质文与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传统心性文化根,是否有传承创新的文化文明?“富有而不吝施”,天人继善的生生之质;“日新而不用其故”,成之性的新民之文,发展物质生产力的结构,也在改善劳动力结构的各正性命学,“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命此焉其耳”。这就是传统心性文化根文明演变的社会进程:“天命不息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对于传统心性文化根及文明演进问题,谁在传承?人世间谁见过?谁见过理在气中的传统心性文化根?见过的是宋明理学善性文史在文革时期的现代重演;见过是改革开放后官场贪腐的小人禽兽,引发的流俗质野;见过是抗衡着流俗质野的道佛性善性文史流行。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在现代社会重演,惟独不见传统心性文化根在社会的传承创新!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2 14:04:28
秦殇,没有儒家的皮,法家走不远,秦王朝二世短命的历史教训!同样,没有儒家的皮,道法的无为之治也走不远。百世皆行秦王制的二千余年君主世袭专制史,决定了形上導的儒法合流。从汉唐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宋后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到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法家独裁专制,都是“君师者,治之本”的儒法合流。从汉儒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的“屈君以伸天”,关注穿衣吃饭的民生底线,“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拉开了儒道合流道以弘人的历史序幕;到宋明理学的道德论理学,儒道合流的道以弘人,天道观是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天理浑然定夺人事当然的人道观,尊卑定理定位定性的天命之谓理,存天理去人欲。二千余年君主世袭专制的意识形态,形上導的儒法合流,形下器道的儒道合流。孔儒民本的思辨论理学,日渐式微,彻底失迹!
为什么秦王朝法家独裁专制是二世短命,满清法家独裁专制却有二百六十年历史?两个专制时代有着两个不同的社会心性形态。秦王朝的社会心性形态是延续三代损益的有道伐无道。“苦泰久矣”,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天下响应。满清启前,宋后的忠君报国,视有道伐无道是乱臣贼子的篡弑大罪;宋后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空谈心性的极重必改,阳明后出现实学的百姓日用皆道负向,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的自扫门前雪。更兼程朱理学尊卑定理定位定性的极端化,文化专制主义的以理杀人,这就是百世皆行秦王制结束前最腐朽的专制制度,给中华民族带入深重灾难的文化深渊!明亡以后无中华!有什么灾难能超越文化专制主义的以理杀人?这就是百世皆行秦王制始与终的极大差殊:承前启后社会心性文化历史演变的原真理路。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2 14:06:29
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舒服!
盘古开初,有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自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后,有二千数百年前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史;百世皆行秦王制,有二千余年君主世袭专制史。承前启后的传统文化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该如何探究传统优秀文化的根脉?如何认知传统优秀文化的根与魂?理论空谈,口号空喊,上天不会恩赐传统优秀文化根脉!以及根与魂!还得“虚壹而静谓大清明”,扎扎实实去学思研究,“吾将上下而求索”。儒道佛善性文史空谈心性的极重而必改,阳明心即理后,出现实学的百姓日用皆道。不能重蹈儒道佛空谈心性的误国误民,踏踏实实静下心来,专心致志研究传统优秀文化的根脉和理路,研究人文化成天下的理性实学与实学理性。即使有小小的收获成果,也是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工程増添一砖一瓦。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6 14:01:43
在战国后期的诸子百家争鸣,显然孔儒民本与法家独裁专制之间的理论角逐,正如尧舜禅让被禹夏世袭的王制分封取代,法家独裁的君主世袭专制取代王制世袭分封,天命的理势自然,天命没有“偏爱”孔儒民本,“倾斜”法家,已成历史事实。百世皆行秦王制,经历秦王法治独裁的二世短命,汉初文景两朝的无为政治的两度揺摆后,进入到君主世袭专制的儒法合流时代。汉唐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失一得一。非民本,君本,失一;延续有道伐无道的孔子礼有损益,促成王朝正朝陵替的经世致用,得一,失一得一,对孔儒初度异化的汉儒。也出现盛唐的贞观之治,君舟民水的独尊儒学。世袭专制的治不及三代,盛唐辉煌的独尊儒学中途夭折。独尊儒术时代结束,迎来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唐宋变革的历史转折点。天命降临,再次失落唐宋变革正道的孔儒民本。天命降临在唐宋变革逆道,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的篡弑之罪,对孔儒民本极度异化的宋明理学,独尊儒术的得一失,变化为忠君报国的两者皆失,孔儒民本完全失迹了,恶果是宋元明清的汉夷王朝两度陵替。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再度下滑,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法家独裁专制。明亡以后无中华!孔儒民本彻底消声匿迹了。中西文化碰撞,与全盘西化论战的国粹说,非孔儒民本,而是专制性质的程朱孔孟化;与西体中用论战的中体西用,也是专制性质的孔孟程朱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明亡以后无中华,名存实亡的孔儒民本背黑锅了,打倒非孔家店,实质是宋明理学的朱家店,正因为程朱孔孟化与孔孟程朱化,民本儒学与专制儒学混淆不分,所以,五四运动后出现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因果事实的所以然之理,谁去研究探索?延至今天,谁去研究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学?没有心性学的基础理论,谁能研究出孔儒的思辨论理学?谁能研究也“为往圣继绝学”的思辨哲学?谁能研究古今文化接轨,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谁能研究现代的儒学体系?甚至连应用科学的中医学,也被折腾到死去活来。明亡以后无中华,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时空了,更兼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与范畴体系的强势套解,造成传统文化的义理体系混乱不堪。现代的国学研究,犹如再新回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代,犹如回到荀子解蔽诸子学“闇乎大理,蔽于一曲”的思辨论理学时代。正视现时国学研究的混乱状态。“蝶变:走向世界的复旦哲学”,提出:“破茧:走出学徒时代,获得自我主张”。清醒的头脑,现实主义态度与做法,值得赞许!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6 14:02:01
正常健康发展的学术时代,后来人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继往开来。然而,目睹着现时的学术混乱状态,可以吗?“蝶变,走向世界的复旦哲学”,也是“茧变,走出学徒时代,获得自我主张”,传统优秀文化始源的理论基本,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仅有一次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争鸣的目的是什么,崇尚真理吧!争鸣达到的效应是什么?争鸣愈辨愈明,争鸣出来的主流学派,民所共由理道的孔儒民本,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学,以及思辨论理学,脉理传承的思辨哲学,本该要盖棺定论,传统哲学的肯定阶段与否定之否定阶段,随着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法家独裁专制,文化专制主义的以理杀人,一切消声灭迹。盘据传统哲学否定阶段是形上教条道德固化的宋明理学,盘据现代哲学否定阶段是:传承宋明理学内圣之学的现代新儒学。传统哲学肯定阶段的孔儒思辨论理学,否定之否定阶段的思辨哲学,都消声灭迹了,明亡以后无中华!随着五四运动后出现的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至今依然激烈有加,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目的与效应都被全面否定,动荡折腾中。君不见,法家独裁专制理论,蔽于法治而不知礼治;蔽于君主驾驭群臣术,而不知儒术诚行:蔽于君主专制的势治天下,而不知“士庶之穷通生死,治乱世循环之数亦大”的理势言天。残害中华民族二千余年,百世皆行秦王制的君主专制史,法家独裁专制的法术势理论,竟一再而三被歌功颂德;弱民愚民的老子《道德经》,从道法合流到儒道合流的道以弘人,通行而成为君主世袭专制的意识形态。现时的学术界,现代人思维重新装饰的老子道德经研究,竟然会风起云涌,推波助澜,成为传统哲学始源,唯物论与辩证法的鼻祖,愈吹愈玄,竟忘记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客观事实:现代商品社会的物物经济,是儒学人道率循的性与天道,还是老子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三无为?还有,诸子百家争鸣初期的显学,墨学的兼爱交相利,理论逐渐湮灭,在后来乱世的原形毕露,成为利益抱团流俗质野的代名词。现在竟然被人“平反”,认为有传统哲学性质。似这样的沉渣泛起,乱七八糟的哲学杂货店,完全掩盖了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学,哲学萌芽的思辨论理学,以及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性灵天则的思辨哲学。现代学术文化混乱到黑白颠倒,能站在前人肩膀继往开来?不!走出前人的迷途与迷茫,“茧变:走出学徒时代,获得自我主张”,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开始,坚定一信念:诸子百家争鸣,若争鸣不出崇真理的主流学派,诸子百家争鸣流失,是失败的!历史的逻辑事实质正:诸子百家争鸣出来的主流学派,也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论根脉,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学,培植着传统心性的文化根: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体用中庸的整体理性,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正因为有人文化成天下的传统心性文化根,方生长出哲学萌芽,孔儒的思辨论理学,方生长出思辨哲学的参天大树。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将人文化成天下的传统根脉光大宏耀!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6 14:02:43
想做现代的理学家?够格吗?蚍蜉撼大树?在华裔学者成中英先生提出孔孟四书应増补《荀子》后,荀子学说进入到劫后重建的理论清明时代,还想玩这套小儿把戏?黔驴技穷而已。
知道宋明理学为什么将荀学摒弃出儒学圣坛吗?因为荀学流行在世,宋明理学的道德论理学错舛百出。
孔子提出仁心主持的“克己复礼为仁”,宋明理学的极度异化,成然道德论理的“内圣之学”。偏偏有荀子“作梗”。仁内礼外的心性对流,有仁心主持,必有礼义言行规范的质正仁心辨真假,以礼义规范的行之效,质实仁义的知之效,礼义言行规范成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源头。正因为有礼义规范的实践实证理论,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实践心性的性与天道,荀子的实践实证理论,就是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天地者,生之本”的“精于物者而物物”;“先祖者,类之本”的“精于道者兼物物”。孔子仁礼忠恕的实践实证,就是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如果荀子“小人喻于利”阶层的礼义规范实践实证的理论通行,宋明理学的儒道合流,“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天道观能通行?尊卑定理定位定性的人道观能通行?进而,荀子提出形上導“君师者,治之本”的一物两体,尧之天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桀之天的“上溢而下漏”的贫富两极分化,宋明理学能为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论证吗?师者治之本的一物两体,“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若能得以通行,宋明理学能提出形上教条的道德固化,理在气先的性即理与心即理?还有其他就不一一论说了。还是这句话,若荀子礼义言行规范的实践实证理论通行,宋明理学道德论理的内圣之学错舛百出,就不会成历史逻辑的“风流人物”,从传统儒学哲学圆圈否定阶段的宋明理学,到现代儒学哲学圆圈否定阶段,传承宋明理学内圣之学的现代新儒学。
孔儒四书増补《荀子》,意味着被宋明理学极度异化的儒学天,将要拨乱反正了。也是群魔乱舞的时代,出现现代理学的小人奸雄,以少正卯及荀子两个学生李斯与韩非作事,不足为怪!能掩盖荀子理论光辉?正因为有荀子礼义规范的实践实证理论,方有《易传》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实践实证理论。精于物物的物物道,成然张载的神化理论:形上導的“性性为能存神”,形下器道是“物物为能过化”。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精练为船山学理的义理逻辑,“乘乎气而不逐万物”,成然天下仁恕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源头,荀子礼义规范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进一步完善深化,就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源头,船山学理的古今义理会通:“是非善恶,义判于几”。荀子学的理论清明,预兆着张载正蒙与船山实学的理论清明!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6 14:03:03
美化了老子道德经,再美化宋明理学的儒道合流,美化君本专制大一统的儒法合流,想不到的是,接续又有美化墨学的兼爱交相利了。孔儒的爱人伦理是亲亲为仁的忠恕之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学不谈亲亲为仁的忠恕之道,直言兼爱交相利,交相利是个人谋生的私利,兼爱则是手段而已。兼爱交相利的结伴同行是杨朱私己实惠,墨学比杨朱聪明多了。随着百家争鸣,初期显学的杨墨,很快理论湮灭,成为后来乱世人心流俗质野的客观实在。官场贪腐兼爱交相利的利益抱团;资本罪恶利益抱团的兼爱交相利;即使“小人喻于利”阶层的平民百姓,为了谋生,也互相关照结盟,你介绍生意给我,我介绍生意给你,以前尚收取回扣作介绍费。现在利润太薄了,不再收取的抱团取暖。在社会道器的各阶层,谋生的利益抱团,即墨学的兼爱交相利。正常的健康社会,人事言天各正性命的名实相副,名所涉及到人事职能,易简理得的乾易知与坤简能;制名以指实,礼义言行规范的职业操守,也是礼义言行规范的实践实证,“易简之善配至德”的乾刚健与坤柔顺,人在职业立命的循物理两大事则,维持齐家立命仁礼忠恕的人生名利。焉会有图谋私利的利益抱团?然而,被理论理性遗弃的墨学兼爱交相利,竟会沉渣泛起,与道法自然的老子道德经,法术势治国的法家独裁专制,连同形上導的儒法合流,形下器道的儒道合流,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归属为传统哲学成杂货店。群魔乱舞,直弄到天下混乱,黑白颠倒!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6 14:03:33
太极是密码?传统文化存在正负两极。负极出自老子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也是负阴抱阳的天地物化道,演变成后续的儒道合流,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天理定夺的人事当然。根脉:事事物物皆有定理。既然是事物定理的“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那么,太极是现存的,无极是未定性。太极的事物定理,也会成为无极的事物定理,都是“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所以,太极即无极的事物定理,无极有如太极的事物定理,形上教条的唯心主义。正极是《易传》的一分为三,天地神参的极深通志与研几成务,導引天地人参的循物理两大事则,“大中而上下应之”,性与天道的元亨利贞,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辗转到船山学理时代,“无有不极”,乃太极理道,“极其大然后中可求”,止于至善为继善成性效应的体用中庸;“无有一极”言无极,“中可得然后大可有”,“大中即寓其间”,至善无止境为继善成性与成性继善的“始终以循环异时”,“天命不息为己性已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象数天理的礼易常变。如同有限与无限的马哲原理,马哲中国化的无极而太极。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7 16:25:13
主持着事物运行的中庸之道,决不是“蔽于天而不知人”的老子《道德经》,有无相生道法自然三无为物化道,而是精于物物,实践心性的性与天道,有主体人的质文心性素质。一是个性的活力弘道,“不偏不倚之谓中”,“庸者用也”,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也是生生之质与新民之文,继善成性文化文明的中庸质文。二是道建阴阳的人事心性本体,“极其大然后中可求”,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明明德”的止于至善;“中可得然后大可有”,至善无止境的“大中即寓其间”,体用中庸的整体理性,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三是有“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会通古今义理的理论指导实践,成就象数天理的礼易常变,“无有不极”的太极理道,“无有一极”的无极而太极,继善成性与成性继善的“始终以循环异时,体用以德业异迹,性情以动静异几”。主体人的心性能动,主持着事物运动的文明进化,中庸之道的精髓!
“天命不息为己性已有”的人事言天,“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随着“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继善成性与成性继善的文化文明继续,经济力结构导致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的各正性命学,继而有“性命一也,理气一也”的实践理性,“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一心之健,一念之诚,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实函斯活体用中庸的“大中即寓其间”,止于至善与至善无止境的无极而太极,这才是正确理解,付予理论实践的中庸之道。
儒学能提出“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表明,不能停留在话语角度去理解中庸意涵;也不能停留在中庸的范畴意涵去理解其义理逻辑。是通过相关范畴普遍联系的范畴网,提纯精练为义理系统的整体性学问。儒家整体性学问有二:与“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学问道结伴同行,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7 16:33:31
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则重于仁心主持的单向流。荀子提出礼义质正仁心辨真假,礼义的行之效,质实仁义的知之宜,表明:仁内礼外心性的双向对流,礼义言行规范成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源头。正因为有实践实证的礼义规范理论,孔儒理论理性走上更高的逻辑阶段。一是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精于物者而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二是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三是提出“君师者,治之本”,矛盾基础理论的一物两体(对立统一),进而提出文理学者“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解蔽说,解蔽诸子学的“闇乎大理,蔽于一曲”。续后《易传》将荀子学说向前推进,暂且不说。说的是,当宋明理学摒弃荀子出儒门圣位,缺失了礼义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缺失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异变成儒道合流的道以弘人,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缺失礼义调理的物欲观,异变成天理浑然定夺的人事当然,尊卑定理定位定性的天命之谓理,存天理去人欲。缺失了“君师者。治之本”的一物两体,其道德论理学的思维性质是:形上教条的道德固化!彻底成为孔儒民本的异类:专制儒学。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8 14:24:34
别将孔子看成中华民族文化的至圣无二,孔子是儒学民本的开拓者,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的先驱。后浪推前浪,丰富和深化,传承和创新孔子学说的后儒诸圣,方有中华文化的伟大辉煌。读了孔孟四书,还不算辉煌,异化孔儒者,又是推崇经典四书,宋明理学的内圣之学,曲解“克己复礼为仁”的“性即理”与“心即理”。当认真研读荀子学与《易传》后,便真正理解孔儒发展系统的原真理路。仁内礼外的心性对流,有“克己复礼为仁”的“内圣之学”,也有礼义规范质正仁心与质实仁义,礼义言行规范成为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的“外王之学”。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源头?荀子学及后续《易传》的论理易学,孔儒发展系统最大的文化辉煌是荀子学与《易传》,不信?认真研读《荀子》和《易传》,便悟觉倡扬礼义言行规范是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致孔儒理论体系发生的深刻变化!
倡扬礼义规范为实践实证理论的孔儒发展系统,还不算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大辉煌,会通古今义理的“易非善恶,义判于几”,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源头是谁,“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与后续的船山实学。掀动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理论理性,孔儒思辨论理学的更高阶段,孔儒经典通经正经接着讲的思辨哲学。认真研读张载正蒙与船山学理后,便悟觉中华民族文化承前启后的最高成就者,又是现代儒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如启蒙先躯萧萐父先生所说,古今文化接轨,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明晰传统儒学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回首定位二千数百年前的孔子学,开拓先躯的先师先圣,最大的辉煌还是后浪推前浪,后浪者,孔(孟)儒发展系统的荀子与《易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源头,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孔儒经典的通经正经接着讲,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源头,张载正蒙与船山学理的思辨哲学,掀动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理论理性,又是现代儒学体系的基础理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8 14:29:03
是啊!神婴!刚出世便会讲话?便有思维能力?便有一步到位的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法,老子有无相生道法自然三无为是吧!请问:有无相生是物化道的有无现象吧!负阴抱阳,天施地受的有无物化,决对不是道建阴阳,《易传》三道三才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也不是荀子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精于物者而物物”的“天地者,生之本”;“精于道者兼物物”的“先祖者,类之本”。注意;性与天道的物物道,与道法自然的物化道,两者性质养殊在那里?物物,人为与自然矛盾体的性与天道;物化,道法自然的有无现象,不能混淆不分吧!莫将现象范畴当成矛盾范畴,视为一步到位的辩证法!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8 14:30:13
进入到百世皆行秦王制的君主世袭专制时代,有“君师者,治之本”的三个阶段:汉唐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宋后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法家独裁专制,也是宋明理学尊卑定理定位定性走向极端化,文化专制主义的以理杀人。明亡以后无中华,孔儒民本的思辨论理学,为往圣继绝学的思辨哲学因此而消声灭迹。君主世袭专制时代的儒学性质,形上導是儒法合流的专制儒学,形下器道是儒道合流的道以弘人,远离孔儒民本及人能弘道的思辨论理学。楼主张扬儒,法,道合流,称谓中华文化风貌与瑰宝?中华文化历史,就是孔儒民本与法家独裁的君本专制之间,在制度与文化方面的较量历史。楼主莫非推崇君主世袭专制制度,儒法合流的专制儒学,远离孔儒民本?儒道合流的道以弘人,远离孔儒的人能弘道?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18 15:46:0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源头,荀子视礼义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正视实践实证,所以,荀子升华孔子的性与天道为精于物物,“精于物者而物物”的“天地者,生之本”;精于道者兼物物”的“先祖者,类之本”。孔子关乎人生名利为仁礼忠恕的实践实证,就是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这就是形下器道的循物理两大事则,天地人参发生矛盾相成与相反的正负走向。正视现实的矛盾现象,荀子提出形上道为“君师者,治之本”的一物两体,尧之天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与桀之天贫富两极分化的“上溢而下漏”。”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正视“君师者,治之本”的一物两体,荀子提出文理学者境界的“虚壹而静谓大清明”,解蔽诸子学的“闇乎大理,蔽于一曲”。
后续《易传》的循物理两大事则,人事定位为易简理得的乾易知与坤简能条件下,主体心性能动为礼义规范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大中而上下应之”的柔得尊位动也刚,义理逻辑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至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源头,就是船山会通古今通义的“是非善恶,义判于几”。纠正穷善恶的一人之正,“通于人而未合于天”;纠正医头医脚的一时之义,为什么,“合乎天而不因乎物”,蔽于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逆乎人情物理数者的“闇乎大理”。形上導的势尊必蔽,引发天下的私蔽大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性原则,注重学问道实践实证的现实思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古今义理会通,从知以藏往,神以知来的神化理论,精确把握“是非善恶,义判于几”,同样也返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性原则,注重学问道实践实证的现实思辨。学术研究,若失两个理性原则,也就失去实践实证的现实思辨。纯理论的学术研究,“有书不如无书”。纯理论研究的学术论坛,抛弃两个理性原则,放弃实践实证的现实思辨,学术的讨论圈子愈来愈狭窄,学术论坛愈来愈冷清了。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21 13:20:11
现实社会走向理想社会的循序渐进。儒学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循序渐进的正常过程,首要是解决道器两层次的主体素质。形上導的“君子喻于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保证文明演进的乾易知职能,乾刚正操守的君子规范。这是保证“君子喻于义”职能与操守的制名以指实。指实,導向“小人喻于利”阶层的“大中而上下应之”,柔得尊位动也刚的地势坤,实践实证效应的“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器两层次的主体素质是传统心性文化根:继善成性的生生之质与新民之文,中庸质文的文化文明。仁礼本体的整体理性,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若缺失传统心性文化根的主体素质,继善成性的中庸质文,“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现实社会走向理想社会循序渐进的中庸之道,空想而已。
我曾经说过,以西方心理学取代传统心性学,是造成中华文化全面失落的根本原因。缺失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学,同样失去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与思辨哲学。正因为如此,如何能理解主体心性能动实践的中庸之道?如何理解“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说句明白的话,传统儒学的中庸之道,根本不可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应用!这是我之所以提出道器层次的主体素质,以及传统的心性文化根问题。中庸之道的整体系统性理论,不少相关的范畴与义理,尚属于未进入探究的不毛之地,根本原因:缺失心性学理论的研究和支撑。
中庸之道最基础的理论,就是《易传》三道三才的道建阴阳。三道三才,非天地人三才的理解,随意可以敷衍。主持事物运行的人事心性本体,所蕴涵深刻的本体论理论被掩盖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建阴阳,也非老子负阴抱阳的道法自然,中庸之道被异化而失去理论原真。道建阴阳的三道三才,“阴阳与道为体”,如船山所说:“以人事天者,理一而己”,尊卑定位为职业立命的“天命之谓性”,各正性命的“命日降”;“道建阴阳以居”,性命分殊的“性日生”,“气以理生化乎质”的气质之性。也是环境造人的“理在气中”,各正性命的理气相函。中庸之道的实践理(心)性是:“性命一也,理气一也”。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矛盾理论,也就凝聚在实践理性的问题上,却存有人心统性与道心统性的理论探究。“人心统性,天命之性其原,气质之性其都”。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易简理得为人事定位的乾易知与坤简能,也是人生命途的顺命成性。人事定位和人生命途,生民立心立命的理想社会。“道心统性,天命之性其显,气质之性其藏”,这就是现实社会的“人事就是天命”,天命之性其显的“命日降”,气质之性其藏的“性日生”,道心统性的人事天命现状。中庸之道最基础理论,关乎道器两层次主体素质的人事定位,如何以“道心统性,天命之性其显,气质之性其藏”,适全于“人心统性,天命之性其原,气质之性其都”,这就是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最深奧的矛盾理论,也是实践理性的深奧理论,仅属于中庸之道的最基础理论。《易传》言三道三才的循物理两大事则,一是人事定位为易简理得的乾易知与坤简能;二是主体心性能动实践为礼义规范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实践理性的实践实证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船山陈述形上道体论的精微四义中,《易传》人事职能的乾易知与坤简能,船山陈述:“天尊地卑,义奠于位”;《易传》心性能动的职业操守,乾刚健与坤柔顺,船山陈述:“立纲陈常,义辨于事”。其它二义分别是:会通古今通义的“是非善恶,义判于几”,关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理论实践问题。以及中庸之道的现实思辨,“存亡进退,义殊乎时”。船山道体论的精徽四义,全面概括了中庸之道的哲学意涵,其中的“天尊地卑,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只是中庸之道的最基础理论。缺失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学,中庸之道的最基础理论也缺失了,如何在现代社会应用?传统优秀文化的复兴,当务之急。复兴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学,也许就是我表达的文章深奧和值得深思的问题所在!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4-6-21 13:25:24
745楼文贴发出后,我与某网友发生两回讨论,转载如下:

(争辨方)你根本没有认识到孔子的重要性和唯一性。

这是中国文化学者最致命的错。存在决定思维,二千数百年前的社会存在,决定先师先圣的孔子学说,二千数百年后的社会存在,能一成不变按孔子学说走下去?知道船山说过这样一段话吗?“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唐没今日之道,今日无他年之道”。这就是历史与逻辑一致性原理,存在与思维的哲学基本问题。为什么孔子道德定律是治世通行,乱世遗落?孔子的仁礼忠恕,在人心乱世时代能通行?别让现代荀子说你是腐儒。船山的评论是“通于人而未合于天”,合于天,所以有天下仁恕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国家须有安排的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路。天下仁恕理道定所于孔子仁礼忠恕的文化大环境,难道你不认为船山学理是孔子学说的更高阶段?难道要止步孔子仁礼忠恕?传统优秀文化是为现实社会服务。国家统筹的须有安排,走共同富裕路的天下仁恕;理道定所的孔子仁礼忠恕,是调理人际关系。前者是形上神導范畴,后者是形下器道的人际和谐,道器两层次的混淆不分,学理不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