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漫谈学问研究

发布者: 质文刚柔 | 发布时间: 2021-5-5 05:05| 查看数: 4448| 评论数: 700|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8-24 11:46:33
我以阴阳五行研究自然物质,以道建阴阳研究人事心性本体,你却以阴阳五行包揽一切!我以前给你讲道理还少吗?既然各人见解不同,各行各的路便是,你却死死纠缠。以阴阳五行能理解哲学人文的范畴概念及义理逻辑吗?所以你对礼崩乐坏、“我性自天”的天性等范畴等,理解成牛头不对马嘴的一塌糊涂。即不符合历史逻辑,也不符合现实逻辑。其实,只要查辞典,请教别人,悄悄改正也不会失面子,你会吗?你不仅不认错,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谁也烦你。如此低劣水平,还好为人师,一口一句注意,注意,好好学习,你有资格讲这些话?就以你此贴说的理气,宋明理学言理在气先,张载言理在气中,船山说“人事言天,理一而已。性命一也,理气一也”。我会是“第一个说‘理气’的人”吗?你说一大堆废话,与理气范畴何涉?对于人文的哲学范畴,你一窍不通,对易学的象数义理,凭你的阴阳五行说,不是我看低你,同样是一窍不通。既然我与你的不同道,我不会在你的贴发表见解,希望你持同样做法,搁置争端,不想再劳气烦心,互不往来便是!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8-25 02:48:44
一、船山说:“情有不可而必可,匡之以义以扶之”。以义扶情的道生余情,“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以己情穷天下之情理,顺应人情物理数者。顺应人情成就的心性质文:个体的中庸质文,整体是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顺应物理,“循理而应乎事物”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顺应数者,适全象之理的“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数之理,“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循理而应乎事物”的“数数之,类应之”,“形气存乎神理”。“性情以动静异几”,关乎事物本质的义利矛盾运动,成然人事的险阻与吉凶,“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利害因果事实,度情之谓道的“度”。 “‘度’就是‘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达到目的。人类(以及个人)首先是以生存(族群及个人)为目的。为达到生存目的,一般说来,做事做人就必须掌握分寸,恰到好处”。“掌握分寸”的研几成务,“物物为能过化”,“数数之”的天则中正;“恰到好处”,关乎极深通志,“性性为能存神”,“类应之”的性灵至当。
(1)度之情,源根是情内物外的心物逻辑,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根本的人性自然和心性实然。活跃在实践活动中。“‘度’并不存在于任何对象中,也不存在于意识中,而首先是出现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及实践——实用中。它本身是人的一种创造,一种制作。从而不是‘质’或‘量’或‘存在’(有)或‘无’,而是‘度’”,度情,情功于物而精于物物,“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第一范畴”。
(2)度之情,关乎成之者性的继善成性和成性继善,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人类既依靠生产技艺中‘度’的掌握而生存、延续,而维系族类的存在。‘度’便随着人类的生存、存在而不断调整、变化、扩大、更改。它是活生生的永远动态的存在。也只有从这里去解释‘生生’(《易传》),才是历史本体论的本义”。这便是传统易学,人道率循天道的道器理论。“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治器者则谓之道,道得谓之德,器成谓之行,器用之广则谓之变通,器效之著谓之事业”。“器效之著”,研几成务的富有大业,天人继善;也是极深通志的日新盛德,成之者性,成就变通的“器用之广”。“器用之广”的“器效之著”,“它是活生生的永远动态的存在。也只有从这里去解释‘生生’”。
(3)度之情,把握极深通志和研几成务的时中概念,“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无极而太极的时中概念。“‘度’—‘和’、‘中’、‘巧’,都是由人类依据‘天时、地气、材美’所主动创造,这就是我曾讲过的‘立美’。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出现了‘度’,即是‘立美’。美立在人的行动中,物质活动、生活行为中,所以这主体性不是主观性。古典的说法,这种‘立美’便是‘规律性与目的性在行动中的同一’,产生无往不适的‘心理(性)自由感’。此自由感及美感的本源。这自由感—美感又不断在创造中建立新的度、新的美”。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8-25 02:50:00
二、度情之谓道,从天人理道的角度研究度之情有三:
(1)度情,是审美条件的道,非美之德的客观实在。“不要以此误会‘度’即是‘美’”,“‘度’是‘美’的基石,还不是‘美’的本身”。从审美的度情,到道行实践成果的美本身,通过度情的精巧夺天工,雕刻细琢而完成的艺术,“‘度’还是‘技’,‘美’才是‘艺’”。“度情之谓道”,以“自由运用形式技能(不局限于特定项目或境迁)再加上与‘内容’性的情感、想像各种心理(性)功能交织,才能构成审美愉悦。……只有‘度’摆脱了其具体目的和规律而成为人所掌握而普遍运用的自由形式时,才是美”。美,就是尽心性有为于自然而创造的自然美。
(2)度情是立根于情感需要为基础的物质属性,情功于物而精于物物,有别于情理需要为基础的道德属性,功贞情的情物与情理要区分开来。“以‘度’为基石的形式力量(美)和形式感(美感)不同于理性内化”,物物的知识范畴,非性性的智识范畴,不存在“思维规则或辩证范畴,它是理性渗透、积淀、融合、交会在人的感性行动和多种其他心理(性)功能、因素之中,而与每人的全部身心包括个体的体力、气质、性格、欲望、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相渗透相纠缠。这恰恰是个体差异和创造性的由来”。不能自薄情性,非理性因素的度情之谓道,相渗透相纠缠于“思维规则或辩证范畴”的理性渗透、积淀、融合,不能自亏天性和自逸才命,实践理性的性命学和理气学。
(3)正因为度情之谓道的先决条件是性命学和理气学,“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的度情之谓道,“情感(个人特殊的与历史积淀的)在其具体、特殊、变动、复杂、矛盾且一样有着历史积淀的情境中,以实践行动,追寻、摸索着‘度’,追寻、摸索着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当主观的目的性与客观的规律性、形式与内容,被个体复杂、整体的特殊性,所冲破、超越又重新融合而开创出的自由而有意味的新形式,也就是美,于是‘以美启真’了、‘以美显善’(不仅是以美储善)了,属于个人的,甚至是属于这个文化的或甚是整个人类的‘道’也就被开启了(虽然不见得是完成)。于是,属于个人、这个族群、整个人类历史积淀的‘道”,便“生生不息’、继往开来地延续下去”。这就是西方心理学的文化特点,弘扬个性自由,达成整体理性之道的“生生不息”。那么,理据于传统心性学的神理導理气的个性自由,不能自亏天性、自逸才命、自薄情性,是否也达成整体理性之道的“生生不息”。与西方心理学殊途同归?
三、“率性之谓情,度情之谓道”,与“率性之谓道”的《中庸》逻辑不符,缺失了两个逻辑条件,一是出自君相造命人事言天的天命之谓性,“命日降而性日生”,也是“循物而应乎事物”的性命学原理研究;二是出自文理益质礼载道,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理气范畴研究,“气以理生化乎质”的理在气中,理气学原理的研究。二者归纳:性命,理气的实践心性或实践理性,是研究“率性之谓情,度情之谓道”的先决条件。这可能是追究整体理性特征的传统心性学,与追求个性自由特征的西方心理学之间的文化差异。正因为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以西方心理学为基础的西方哲学,研究传统心性学为基础的《中庸》逻辑命题,其研究结果,显然不符合《中庸》的逻辑原真。


ab11bc 发表于 2021-8-25 10:59:30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8-25 11:28 编辑



唉!你这般坚持为了什么啊
1949年以后,中国成为工人阶级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SHZY国家
也就是说;中国是为广大劳动者建立的国家。换句话说;是为广大劳动者利益而建立的国家
在这个以“广大劳动者利益”为主要潮流的国家,过度推崇奴隶制封建制的旧思想旧观念(当然了,任何一个思想学说,都有一个继承发展关系),你认为合适吗




就以你说的“理气”为例,咱就来说明一下,旧思想旧观念,与新思想新观念的差别
《中国孔子网》有一个,关于“理气观”的论述;



21082501(理气观01).jpg


在最后有个综述
但是儒家的理气观也存在着较大的理论缺陷…..儒家“理”概念即有自然法则义,又有社会道德准则义。
这个“社会道德准则义”,一定是要符合封建王朝的道德准则,即服务于家天下私有制世袭制。这位朋友,请仔细思考,封建王朝允许这个“理气”的套解并流行,其目的就是一个,为“家天下私有制世袭制”服务



那么,如何用现代科学解释这个“理气”
由“中华文化思想模型”得


21032402(阴阳五行01).jpg



气;是阳(气)阴(气)的统称;阳(气)太阳光直射,增加、阴(气)太阳光斜射,增加
理;是地球运行规律,阳光的变化规律(如图)



现代科学认识的这个“理气”,符合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符合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就是符合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就是符合,那个,仁义礼智信)。



11041101(简览01).jpg



旧的思想观念;服务“家天下私有制世袭制”
科学思想观念;服务广大劳动者



希望,你能仔细考虑
谢谢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8-25 13:01:28
我已经明确表明,你的的阴阳五行说,将人事心性的概念范畴及义理逻辑弄得一塌糊涂,不成样子,不想与你往来争执,搁置平息过安平日子。你不想?死纠烂打,不可理喻!
理气观是自然物质范畴?还是人事心性范畴?其范畴意涵是什么,你的理解依然一塌糊涂?不信试试?
举孔子网的文章想讲明什么问题,文章供讨论争鸣,并不是真理化身。儒家理气观千篇一律,整齐划一?不会参差不齐?不会有见解分歧?不会有学派对立?文章评述的儒家理气观,指宋明理学的理在气先?还是张载的理在气中?你知道理在气先的概念意涵是什么?理在气中的概念意涵又是什么?我看你是糊里糊涂?不信试试?
似这样文章一大堆,供你这类不学无术“小人”充充门面,作训斥别人的资本,可以!以理服人,我从来不看!学术界权威陈来教授提出仁学本体论,我都会理直气壮提出批评,何况此类文章?你想在我面前充门面,行不通,收起来吧!。
现在将要进入踏踏实实,清清明明的学术理论研究时代,惯用政治用语,以口号当义理的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你还想继续沿袭?只能弄得神憎鬼厌!在我面前收起来吧!找你的同类中人,志同道合者才是投契合缘,开开心心过日子,别老跟我呕心斗气,不是更好?懂得“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含义吧!这也是明智的人生观!
ab11bc 发表于 2021-8-26 06:58:37

这位朋友
人事心性 与 阴阳五行,有关系吗?
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谢谢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8-26 11:26:37
ab11bc 发表于 2021-8-26 06:58
这位朋友
人事心性 与 阴阳五行,有关系吗?
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我记得以前曾给你举过例子,你的团队是研究自然科学或中医科学,研究是讲究阴阳五行。团队有研究人员的心性人,有人事分工的各司其职。人事分工条件下的各司其职心性人,不是道建阴阳的团队精神?难道会是阴阳五行?本来是十分简单的问题,在现实社会却是复杂错综。为什么?理想与现实有差距,甚至如天地差殊。你想得透彻,有学识;不明不白,糊里糊涂的一塌糊涂,那就学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人生。

ab11bc 发表于 2021-8-26 12:05:59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8-26 12:49 编辑

你所说的这些,含有学问知识的应用多一些
我所说的主要是,学问知识如何产生(原始的成分多一些)
小有区别

人类的学问知识,用现代思维方式表示,可以按是否以人为主体为标准而区分形成两类
一类以人为主体,另一类不以人为主体
以人类为主体的就是心性学,其实,就是文科(儒家)
不以人类为主的就是非心性学,其实,就是理科(道家)
也就是说,人类的学问知识,实际包括两类,一类是心性学(文科、儒家),另一类是非心性学(理科、道家)
文科(儒家)、理科(道家),其它(其实,就是儒家、道家综合)共同组成人类的学问知识


这个学问知识,是源于太阳地球相互位置的变化
太阳地球相互位置变化,形成四季。即;阴阳五行
所以,这个学问知识,一定是阴阳五行变化的结果(包括你的那个人事心性)


11041101(简览01).jpg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8-27 09:41:39
未能行,就要跑,那是你自己的事,以后再不要烦我,烦我不够吗?
ab11bc 发表于 2021-8-28 06:16:00



海纳百川,有容才为大
人的成长,源于艰难困苦的磨练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8-28 07:00:59
四、修道之谓教
这句话,直接简白的说,修养前面所说的“道”就是教育或教化。“教”广义的说是“教化”,也就包括治国、平天下等“外王”实践。狭义的说,“教”就是“教育”或“学习”。李泽厚对“外王”谈得比较少,而且他强调未来时代的焦点应当由“工具本体”走向“心理本体”,所以这里将“教”的范围放在“教育”和“学习”上。李泽厚直接讨论教育或学习的论述文字并不多(他的哲学思想都与教育和学习有关),但是他多次强调教育学(有时也一并提到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是21世纪的核心学科下面就引述一些他对教育和学习的主要看法:
我于1996年TW版《我的哲学提纲》序言中曾说:“历史终结日,教育开始时”,并说明教育不应再成为实现其他事务的手段,如成为培育资本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专家、培育封建社会所需要的士大夫的手段,而应当以自身即以塑造人性本身、以充分实现个体潜能和身心健康本身为目的、为目标,并由此而规范、而制约、而主宰工艺(科技)——社会结构与工具本体。
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学、孔子)是以“教育”—“学”为人生要义和人性根本。那么什么是“学”?……“学”有广狭两义。狭义是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学”,及指学习文献知识,相当今天所说的读书研究。但整个来说,孔门更强调的是广义的“学”,即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我所说的“教育学的世纪”,就是教育应当返回到“学为人”、“德行优于知识”以塑造人性为根本之古典的道。……
二十年来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我感到这个焦点已无可回避。教育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乃是能否把人培育成为一种超机器、超生物、超工具的社会存在物,而不是机器的奴隶和仅能使用工具的存在物。……
教育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职业或技能方面的训练和获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如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相互对待和社会交往中发展一种积极健康之心理。……
以功利主义为主要基础的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文教育的冲击是负面大于正面。我对未来相当悲观。人文教育、人文学科……各方面都日渐沦为科技的殖民地。人也越来越严重地成为一半机器一半动物式的存在。怎么办?……(未来)随着自由时间的增大,物质生产制约于精神生产这一面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也越趋明确,因此,高科技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科学至上、技术至上观念等等,也可以通过人文的力量给予制约,将它规范在一定的限度内而不再任其无限膨胀。
如同上述,李泽厚认为以培育、发展人性心理的教育和学习,是华人文化的传统精神,更是现今面对因科技过度膨胀造成人的异化的时代性问题的不能不要的解药。而教育和学习这种人性心理,首先是“学为人”、“德行优于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做人。也就是个人可以被教育,也可以主动在其所处的情境中,面对其情感心理,并在一步步的实践行动中,追寻着“度”,直到行动出“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因着自己身上历史积淀的集体性文化心理和自己独特性的混合发挥,而开出自由而有意味的形式,属于这个人的“美”具现了,属于这个人的生命智慧也开显了,甚至也为他人开出了新的道路。李泽厚也曾这么说过:
心理本体的重要内涵是人性情感。它有生物本能如性*爱、母爱、群体爱的自然生理基础,但它之所以成为人性,正在于它历史具体地生长在、培育在、呈现在、丰富在、发展在人类的和个人的人生旅途之中。没有这个历史—人生—旅途,也就没有人性的生成和存在。可见,这个似乎是普遍性的情感积淀和本体结构,却又恰恰只存在在个体对“此在”的主动把握中,在人生奋力中,在斗战情怀中,在爱情火焰中,在巨大乡愁中,在离伤别恨中,在人世苍凉和孤独中,在在大自然山水花鸟、风霜雪月的或赏心悦目或淡淡哀愁或悲喜双遣的直观感照中,当然也在艺术对这些人生之味的浓缩中。去把握、去感受、去珍惜它们吧!在这感受、把握和珍惜中,你便既参与了人类心理本体的建构和积淀,同时又是对他的突破和创新。因为每个个体的感性存在和“此在”,都是独一无二的。
其次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去研读文献,特别是经过时空筛选过,仍然一代代地启发着人们的经典。为什么?李泽厚曾这样回应:
即将进入新世纪的人们为什么要一再去回顾和欣赏这些古迹斑斑的印痕呢?……凝冻在上述种种古典作品中的中国民族的审美趣味、艺术风格,为什么仍然与今天人们的感受爱好相吻合呢?为什么会使我们有这么多的亲切感呢?是不是积淀在体现在这些作品中的情理结构,与今日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有呼应的同构关系和影响?人类的心理结构是否正是一种历史积淀的产物呢?也许正是它蕴藏了艺术作品的永恒性的秘密?也许,应该倒过来,艺术作品的永恒性蕴藏了也提供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传留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然而,它们既不是永恒不变,也不是倏忽即逝、不可捉摸。……心理结构是浓缩了的人类历史文明,艺术作品则是打开了的时代灵魂的心理学。而这,也就是所谓“人性”吧?
这段话是李泽厚在《美的历程》这本谈华夏艺术史的书的结语所说的,针对的是艺术,他也认为美学是他所认定的第一哲学,不是伦理,更不是认识,但关于伦理道德与认识的经典,也是浓缩着历史积淀的文化心理结构,一样是蕴藏了也提供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吧。总之,“修道之谓教”首要的是,个人主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在自己面对的各种情境中,珍视所引发的情感,持续不断在行动中“度”其“情”(情境与情感),直到自由而有意味的形式具现了,“美”现身了,“真”也被开启,“善”也被开显,“道”也就修得了。其次,行有余力,可以自觉地研读、欣赏经典。经典凝冻着历史积淀的文化心理结构,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研读、感通,是唤醒我们自己身上一样蕴藏着的历史积淀出的文化心理结构。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8-28 07:02:12
修道,修的是率性的道,实现主体价值目标的道:健顺五常刚柔文质的刚柔能动主体,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体皆其体”,“大中即寓其间”的体用中庸。价值目标的道是:“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继善成性和成性继善,“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有着明确主体价值目标,修的是率性之谓道的“率性而后道现”,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顺应人情物理数者,人道率循天道的天人诚信道,“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这就是“修道之谓教”的人道教化明确的目标方向指引:“修其体用而教唯用”,明晰睿智的理性实学。非宋明理学道德教条的性即理,异化了孔儒习以成性实践心性的天命之谓性,成然尊卑定理定命定性的天命之谓理。循“各有当行之道”的率性自然,教化的修道脱离了主体的目标方向,非“修其体用而教唯用”,“修,品节之也”。“圣人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修道之谓教”的教化目的是解决,以天命之谓理的条件限定的“人之所以为人”;率性自然“各有当行之道”的“道之所以为道”;以品节教化的“圣人之所以为教”。即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定夺的人事当然:“修道之谓教”,理论浮明空谈心性的道德教条。
李泽厚先生说:“我于1996年TW版《我的哲学提纲》序言中曾说:‘历史终结日,教育开始时’,并说明教育不应再成为实现其他事务的手段,如成为培育资本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专家、培育封建社会所需要的士大夫的手段,而应当以自身即以塑造人性本身、以充分实现个体潜能和身心健康本身为目的、为目标,并由此而规范、而制约、而主宰工艺(科技)——社会结构与工具本体”。“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的现代逻辑。
文章言:“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学、孔子)是以‘教育’—‘学’为人生要义和人性根本。那么什么是‘学’?……‘学’有广狭两义。狭义是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学’,及指学习文献知识,相当今天所说的读书研究。但整个来说,孔门更强调的是广义的‘学’,即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我所说的‘教育学的世纪’,就是教育应当返回到‘学为人’、‘德行优于知识’以塑造人性为根本之古典的道”。狭义之学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职业立命的精于物物学,心性质文的“质”要素;“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广义之学的“学为人”,循理道,心性质文的“文”要素。狭义之学与广义之学合一,个体心性的中庸质文,整体心性的“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8-28 07:03:04
作者对现代科技文明带来对人文的冲击负面极为忧心:“以功利主义为主要基础的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文教育的冲击是负面大于正面。我对未来相当悲观。人文教育、人文学科……各方面都日渐沦为科技的殖民地。人也越来越严重地成为一半机器一半动物式的存在。怎么办?……(未来)随着自由时间的增大,物质生产制约于精神生产这一面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也越趋明确,因此,高科技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科学至上、技术至上观念等等,也可以通过人文的力量给予制约,将它规范在一定的限度内而不再任其无限膨胀”。这就是传统哲学文化的复兴,走向世界,引领全球经济时代的文化理性。二千年前的《易传》所明确的主体价值目标,人文化成天下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富有盛德兼全的德业一体。船山升格,“体用以德业异迹”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德业一体的人文化成天下,德业异迹的哲学人文化成天下。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社会,现代哲学的人文化成天下,“高科技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科学至上、技术至上观念等等,也可以通过人文的力量给予制约,将它规范在一定的限度内而不再任其无限膨胀”。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谈到:“‘修道之谓教’首要的是,个人主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在自己面对的各种情境中,珍视所引发的情感,持续不断在行动中‘度’其‘情’(情境与情感)”,船山“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逻辑的现代升级,“直到自由而有意味的形式具现了”,弘扬个性的理性自由,“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美’现身了,‘真’也被开启,‘善’也被开显,‘道’也就修得了”的自由天性,上进才命,道生余情的通天下情理,情功于精于物物的真善美。“其次,行有余力,可以自觉地研读、欣赏经典”,通经与明经的古今义理会通。“经典凝冻着历史积淀的文化心理(性)结构”,承前启后循序演变的心性文化结构;“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研读、感通,是唤醒我们自己身上一样蕴藏着的历史积淀出的文化心理(性)结构”。人文化成天下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中庸质文与刚柔质文的历史心性文化积淀。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2 07:07:09
结语:道在伦常日用之情中;由“枯杨生稊”开始
当今欧美的主流心理学是有弊病的,而华人世界的心理学问题更大。要追究原因,似乎不能只在心理学之内检讨,将心理学的发展放在欧美与华人近代思想史的发展里来讨论,似乎是必要的(但字数所限,将在别的文章讨论)。欧美思想界早已开始反省其狭隘的科学观,并开始重建。心理学的反应比较慢,这让许多有识之士很担心。而华人世界,文化自信的崩解,紧抱欧美以及其狭隘又宰制性的科学观,结果是华人知识界双重边缘化的现象(与传统文化以及西方学术双重的边缘化)。心理学性质本属复杂,却紧抱欧美与所谓的科学,造成华人世界心理学更为严重的后果。还原人性心理,脱离自然科学典范,并重接自己文化的传承,该是要走的路。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是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在那传统崩解的时代,反倒激发了哲学上的突破,中华文明的基本性格也因此而形成。清末以来,又是一个传统崩解,西潮汹涌的时代,被称之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个混乱、危亡的时代,但是否也可像春秋战国,也是中华文明另一次轴心时代的来临?再放眼世界,中华哲学思想对现代或许无缘有所贡献,但当现代走到尽头之后的后现代,走到海德格尔之后,李泽厚认为该是中华哲学思想登场的时候了。放下“枯杨生华”的急迫功利与虚华不实,追求“枯杨生稊”,活化文化的根,活化积淀在凡夫俗子身上的文化心理的根,该是值得努力的方向。文化命脉虽然若续若绝,却有不少人已经承先启后出不少成果。李泽厚的成就就是非常令我感佩的。我自己与一小群师生30年来摸索着的“辅仁的心理学”,与李泽厚的思想有着共鸣,更多是被他所启蒙。试拟此文,也只是野人献曝。但我相信儒家所传承的“道在伦常日用之情中”,每个个人在其生活中的奋斗、了悟与品味是珍贵的,个人困境的出路,很可能也为别人带来出路,甚至是给整个时代带来出路。每个人都不该妄自菲薄,有为者亦若是,共勉之。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2 07:09:52
从“道在伦常日用之情中”的“枯杨生稊”,我就想起戴震说的话:“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上求之,使之无疵之谓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谓理”。情的嫩芽时代,合乎人伦情理的伦常日用,正所谓“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合乎天下情理”的实践实证,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古时通行的理道教化,“就人之情欲上求之,使之无疵之谓理”。“枯杨生稊”的现代社会商品经济时代,合乎天下情理的伦常日用,不是“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的国家顶层设计?“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的“致广大而尽精微”?依然是“就人之情欲上求之,使之无疵之谓理”。合乎人伦情理的古之情欲枯萎了,病入膏肓,“因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谓理”,宋明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主统学坛而流行尘世,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环境造人,“离人之情欲求之”的以理杀人。自宋明理学主统学坛的唐宋变革负向时代开始,一方面是儒道佛互补,抑情遏欲的文史浮明,另一方面是乱世杨墨的性恶质野。心性质文的两极向,焉有合乎天下情理的中庸质文和刚柔质文的安身立命之所?唐宋变革负向时代的存天理去人欲,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明亡以后无中华,也有近四百年历史,强势西方套解的中西文化碰撞路,也有近二百年历史。从传统儒学哲学圆圈否定阶段的宋明理学,自然而然流转成现代儒学哲学圆圈否定阶段的现代新儒学。“在李泽厚的眼中,牟宗三等人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将宋明理学推上了最高峰,但仍是宋明理学”。从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的千年历史,经历了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时代,与现代社会的商品经济时代,该要进入“枯杨生稊”的现代儒学时代,正本清源盖棺论定于业已完成的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确立文化目标方向的现代儒学哲学圆圈,完成合乎天下情理的“枯杨生稊”,这是作者所表达弘扬中华文化的华人心愿。
“当今欧美的主流心理学是有弊病的”,在这场全球性的新冠疫情暴露无遗。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远离文化理性而日落西山。“而华人世界的心理学问题更大”,中国文化复兴,因张载正蒙与船山学理尚未天下彰显,未有实质性进展,中西文化碰撞未有实质性解脱,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八字还没有一撇。“要追究原因,似乎不能只在心理(性)学之内检讨,将心理(性)学的发展放在欧美与华人近代思想史的发展里来讨论”。作者将西方心理学与中国心性学混为一谈,十分错误。也怪中国学者,没有从理论上彰显心性学。西方研究心理学,中国研究心性学,不同文化特点的心理学与心性学之间的逻辑融通,方有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也难怪,宋明理学与现代新儒学都没有研究心性质文的三类型,研究正道的中庸质文,乱道两极向的文史与质野。宋明理学与现代新儒学自身就是文史浮明,怎么研究?既没有中庸质文的文化环境,学术界也没有研究中庸质文,普罗大众也许连中庸质文的概念都没有听过。不是有学者将质胜文则野的质野概念,称之谓半人概念吗?
“欧美思想界早已开始反省其狭隘的科学观,并开始重建。心理学的反应比较慢”,极端过度的民主自由,从资本主义自由时代的经济垄断,走到全球经济时代高科技的经济垄断,践踏人道所发生恶性循环事件,“这让许多有识之士很担心”。“而华人世界,文化自信的崩解”,病根便是二千数百年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史未彰显,致使哲学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史也未彰显。“文化自信的崩解”,只能“紧抱欧美以及其狭隘又宰制性的科学观,结果是华人知识界双重边缘化的现象(与传统文化以及西方学术双重的边缘化)”,生在西方的文化土壤,人是华人心性,丧失中庸质文和刚柔质文的文化根,俨如文化的流浪汉。其实,中国本土的人,相差无几。丧失孔子中庸质文的文化根,丧失船山刚柔文质的文化根,难道不是文化的流浪汉?有的流向洋文化,做半个洋人;有的寻根复古,远离现代社会的喧闹纷乱,“悠悠见南山”;有的寻找心灵鸡汤,精神庇护的安身立命;有的混混日子过生活,实惠人生与利益抱团。……全盘西方的邯郸学步,孔孟程朱一脉相承,所谓儒学国粹的囫囵吞枣,依然盘根文化大地。“心理(性)学性质本属复杂”,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也惹出两极向的文史质野喧宾夺主,反将中庸质文的文化“领地”挤出“占据了千年历史,文化的苦痛和惭愧。“却紧抱欧美与所谓的科学,造成华人世界心理学更为严重的后果”,即不能走西方文化路,也远离自己的文化路,失去文化根,这就是反传统,推翻旧世界的恶果,传统优秀文化的人文化成和哲学人文化成的文化精粹,都被遗弃。“还原人性心理(性),脱离自然科学典范”的人道率循天道,“并重接自己文化的传承,该是要走的路”,哲学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2 07:11:14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是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在那传统崩解的时代,反倒激发了哲学上的突破,中华文明的基本性格也因此而形成”。旅居美国的华人学者,对中国文化史的认识有欠缺。所说的传统崩解,是经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唐虞三代时代的质朴心性,朝向实践心性人性论的继善成性方向走。“激发了哲学上的突破”说过头了,那是哲学萌芽破土而出,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传统崩解的时代,是唐宋变革的负面走向,政治上是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改变了汉唐专制生长期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有道伐无道的人民正义被污辱为乱臣贼子所为,汉唐王朝陵替的经世致用,孔子的礼有损益的传统崩解。唐宋变革负面走向的结局,与落后文化夷族统治者轮流执政的汉夷王朝两度陵替,这是传统完全崩解的前奏。传统完全崩解,明亡以后无中华,满清法家专制回潮,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文化专制主义,以理杀人,礼教食人,这才是中华民族灾难频频的致命点。明亡以后无中华文化,致命点是儒道佛互补,主流地位的儒家理性实学崩解,罪过是唯心教条的文史浮明。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儒道合流的纯粹天道自然观的天下流行,孔儒性与天道的实践心性文化发展起来,荀子的精于物物道,《易传》循物理两大事则的三道三才,继善成性的理性实学文化,全面崩解,方有“为往圣继绝学”,张载正蒙的神化理论,方有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船山实学,“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人道率循天道而顺应人情物理数者,更高复归孔儒性与天道的理性实学。随着满清法家专制回潮,延续宋明理学的纯粹天道自然观,继续占据儒家天道观位置,船山人道率循天道的性与天道消声匿迹,这又是民族灾难的致命点。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定夺的人事当然,以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崩解了孔儒的循物理事则,尊卑在位的天命之谓性,方有张载、船山重新弘扬,“天尊地卑,义奠于位”的“审微而定命之谓神”;存天理去人欲,崩解了孔儒富有盛德价值观:“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方有张载、船山重新弘扬;“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随着满清法家专制回潮,延续宋明理学的人事当然,继续占据儒家人道观位置,船山天下仁恕理道定所的仁礼忠恕,消声匿迹了。从唐宋变革负向的宋明专制衰落期,走到满清专制衰亡期,也是“西潮汹涌的时代,被称之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个混乱、危亡的时代。孔子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生民立心立命的人能弘道,实践心性学所显然的“中华文明的基本性格也因此而形成”。这是传统中华文明前期的轴心时代,后轴心时代应是孔儒脉理传承的张载正蒙和船山学理,神導德政理道定所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也是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正如孔儒的脉理传承有张载正蒙和船山学理,张载正蒙和船山学理有脉理传承的现代儒学体系,“也是中华文明另一次轴心时代的来临”?从传统儒学哲学圆圈完成阶段的前后轴心时代,走到现代儒学哲学圆圈完成阶段的现代儒学。“再放眼世界,中华哲学思想对现代或许无缘有所贡献,但当现代走到尽头之后的后现代,走到海德格尔之后,李泽厚认为该是中华哲学思想登场的时候了”全球经济时代需要全球性的整体理性,船山天下仁恕理道定所的仁礼忠恕的整体理性,该要登场了;文明古国哲学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传统优秀文化该要登场了。“放下‘枯杨生华’的急迫功利与虚华不实,追求‘枯杨生稊’,活化文化的根,活化积淀在凡夫俗子身上的文化心理(性)的根,该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传统质文心性学的根,孔儒的中庸质文,船山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文化命脉虽然若续若绝,却有不少人已经承先启后出不少成果。这就是孔儒的脉理传承,张载正蒙和船山学理的脉理传承。“李泽厚的成就就是非常令我感佩的”李先生的情本体,冲破了宋明理学性本体与心本体的道德牢笼,冲破了现代新儒学仁学本体论的道德牢笼,寻找与现代新儒学不一样的儒学文化,这就是“道在伦常日用之情中”,这不是类同船山性情相需的的情本体,“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每个个人在其生活中的奋斗、了悟与品味是珍贵的,道生余情的天下情理和精于物物,“个人困境的出路,很可能也为别人带来出路,甚至是给整个时代带来出路”。弘扬个性的人能弘道,“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每个人都不该妄自菲薄,有为者亦若是,共勉之”。这就是来自文化自信的文化自强。
ab11bc 发表于 2021-9-2 08:06:42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9-2 08:09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2 07:11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是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在那传统崩解的时代,反倒激发了哲学上的突破,中华文明的 ...



21090202(柔01).jpg



唉!!!

真是,连外强内干的那个美国的硬拳头及阴谋诡计丛生,都在平等和平和谐面前,低下了头

何况个人的那个“性、才、情”
我看,还是早日关进笼子里面去,好!免得在“平等和平和谐”面前碰的头破血流



谎言,总会在科学面前露出马脚!


0阴阳今释数学模型.jpg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3 03:59:58
文贴至此,余思不断。三十多年前的文化热时代,若启蒙先躯萧萐父先生的启蒙理论,寻找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理论得以通行和流行,船山学理成为现代儒学体系的基础理论,与西方文化并立。会出现“紧抱欧美与所谓的科学,造成华人世界心理(性)学更为严重的后果”?会出现“华人知识界双重边缘化的现象(与传统文化以及西方学术双重的边缘化)?会出现“华人世界,文化自信的崩解”?会因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形上教条的道德牢笼,丧失孔子中庸质文和船山刚柔质文的文化根,成为文化的流浪汉?接过船山学理道生余情的“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顺理成章就是李泽厚先生的“道在伦常日用之情中”。心统性情的情本体现代登场,与天道观的事物运程,元亨利贞始终相成的诚本体,与体用中庸的实函斯活,体用相函的礼本体集合,成就现代儒学本体论的现代登场。不是“枯杨生稊”,而是葱郁生华。中华文化根牢牢扎根大地,有别于宋明理学的张载正蒙,船山学理。继孔儒前轴心时代的人文化成论理学,进入到张载、船山后轴心时代的哲学人文化成论理学,开出有别于现代新儒学的现代儒学轴心时代:现代哲学人文化成的论理学。
现代哲学人文化成的论理学。科技经济发展观,依然从人道率循天道的道体论方向走,“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应对和妥善处理好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新矛盾,顶层设计的“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配套是顶层设计的“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还用“紧抱欧美以及其狭隘又宰制性的科学观”?“还原人性心理(性),脱离自然科学典范”的人道率循天道。
尽管李泽厚先生和翁开诚先生有民族赤子心,应用依然是西方心理学概念,非传统心性学概念,令人痛苦的嘘唏不已。传统心性学是传统人文哲学的理论核心,被西方心理学取代,意味着失去传统哲学,失去了人文化成天下的文化根!孔子提出质文心性三类型,就是要提示民族心性,要防避违FZ庸理则的质文心性两极向,文史浮明与质野性恶,让文质彬彬的君子心性引领社会心性潮流,建立仁义健康与礼义健顺,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宋明理学的文史浮明,“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质文心性的矛盾定理化,还用研究孔子质文三类型的心性学?孔子的质文心性学变质了,还有人文化成天下的文化根。宋明理学的人事心性本体的体用中庸,心为中体庸守常,“合于天而不因乎物”,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尊德性,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不以一毫私意自蔽”的存天理,孔儒“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学问道名存实亡,还有中庸质文心性的仁义健康?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定夺的人事当然,“道问学,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去人欲,孔儒“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名存实亡,还有中庸质文心性的礼义健顺?宋明理学的体用中庸理论,也在糟蹋孔子中庸质文的文化根。“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和船山学理,弘扬孔儒质文三类型的中庸质文理论,“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的天理人欲,势有轻重以应乎的中庸质文心性人,确立“以实言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人道率循天道的体用中庸论。在中庸理则的质文心性学为基础理论,提出仁礼本体论的心性学三大部分。
(1)“性情以动静异几”,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性内情外的“我情自性,不能自薄”,情内物外的道生余情,情理天下的庶物人伦,精于物物的情功于物,心统性情功贞情的心物内外。心性能动的“性情以动静异几”,情本体的仁礼与礼乐,中庸理则的质文心性。
(2)“始终以循环异时”,天道元亨的事物运程,象数互生的“因已然以观自然,期必然以符自然”。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天人诚道的诚本体。“循理而应乎事物”,理在气中的诚明心性。
(3)“体用以德业异迹”,“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的体用相函,“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的德业异迹;“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无极而太极,“无有不极”,“极其大而后中可求”的天则中正,止于至善的太极理道;“无有一极”的无极概念,“止其中而后大可有”,太极之无极。止善无止境的无极而太极,“礼易常变”概念的“易兼常变,礼惟贞常”,“礼合天经地纬以备人事之吉凶”,“礼慎用而有则”,“礼数约而守正”。“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的礼本体,生民立心立命的健顺五常,刚柔文质的人事心性。
在中庸理则的质文心性学为基础理论,孔儒中庸质文的文化根;仁礼本体论的心性学三大部分;性情相需的心性能动,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学问道;始终相成的天人诚道,理在气中的诚明心性,有“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体用相函的仁礼心性,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本体论三大要素:事物要素的诚明心性;人事要素的仁礼心性;心性要素的中庸质文,本体论的三大心性集合,刚柔文质的文化根。
“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和船山实学,再次证论孔儒中庸质文的文化根,开新出本体论刚柔文质的文化根。满清专制延续的宋明理学,中西文化碰撞路所“碰撞”出传承宋明理学的现代新儒学,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的文化根不存有,华人成文化的流浪汉。传统心性学被西方心理学取代,还有人文化成的论理学?还有哲学人文化成的论理学?什么是人文概念?什么是哲学概念?混浊不清,谁能澄清?研读翁文后的无限感慨,也寄予真切期望:“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3 04:02:14
我能按翁先生原话说出,难道我心中无数?任由跳梁小丑,无耻之徒当街辱骂?此种人连李泽厚的理论是什么?学术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会提出情本体?为什么会对立于宋明理学的性本体与心本体,现代新儒学的仁学本体,什么都不知,甚至连李泽厚何许人也,都不知。凭着一句话,以为拾到宝,就有骂爹骂娘的资本,这类人只能是文革遗传,文痞、打手的料而已,不学无术的无知兼无耻之徒。其实,在李泽厚,翁先生心中的轴心时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出来的主流学派,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即孔儒的轴心时代。并不是蔽于一曲、闇乎大理的诸子百家。以为拾到宝的这类人,其无知狂妄本性,暴露无遗!
现代学术界,依然是延续宋明理学的现代新儒学占据主统地位,在大陆港台如是,旅居国外华人社区同样如是。试问,在商品经济的西方社会,宋明理学的天命之谓理,存天理去人欲,能通行?在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和深化改革时代能通行?通行的是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正视学术界现状,孔儒真正脉理传承的张载正蒙,船山学理未昭明。不认可宋明理学的主统地位,那么,中国文化处在真空地带,“华人世界文化自信的崩解”,敦促李泽厚等华人学者要“探究中华文明另一次轴心时代”,“追求‘枯杨生稊’,活化文化的根,活化积淀在凡夫俗子身上的文化心理(性)的根,该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凡夫俗子身上的文化根,孔子的中庸质文,却被宋明理学扭曲了。“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质文矛盾体的定理化,还用研究质文三类型的心性学?心性文史理论浮明的宋明理学主统,孔子中庸质文的文化根,名存实亡;船山学未昭明,健顺五常刚柔文质的文化根不在。缺失中庸质文和刚柔质文的文化根,犹如文化的流浪汉。请问有着民族赤子心的李泽厚先生等,何等忧郁,闲愁最苦。从孔儒的轴心时代,到“探究中华文明另一次轴心时代”,时空跨越二千数百年,如何古今衔接?谁有智慧和能力解决古今的文化衔接,现代新儒学四代传人都没有解决,注定无法解决。扬中魂,扬出孔儒真正的脉理传承,有别于孔儒的前轴心时代,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张载、船山为“往圣继绝学”的后轴心时代,哲学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现代儒学体系的基础理论。凭着这基础理论,连接着“中华文明另一次轴心时代”,扬中魂的现代儒学体系。扬中魂的学术文化时代,“雄鸡一唱天下白”,我的心中有数。待到船山学昭明,扬中魂的学术清明日,看看这当街骂爹骂娘的文化罪人,有何颜面活在人世。
ab11bc 发表于 2021-9-3 08:23:16



无标题03.jpg




嘿 嘿~~~
凡夫俗子心性之根是什么
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什么是美好生活
尽我的能力,经济收入能保障日常所需,有足够的时间陪家人。
详细说,就是
1;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
2;人的生活环境,是和平
3;人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是和谐

就这些,就这样,简单的很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9-3 09:01:47
什么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一切事物的自然发展変化的規律。人只能是顺其自然,不可有为的伪辩。无为是最最大的有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3 13:35:33
ab11bc 发表于 2021-9-3 08:23
嘿 嘿~~~
凡夫俗子心性之根是什么
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好生活,《易传》的富有盛德,属于价值观概念。能够实现价值观愿望的文化心性,这才是凡夫俗子的文化根,属于道建阴阳的心性学范畴,中庸质文和刚柔文质。你就专心致志去研究阴阳五行,认定为永恒真理而终身恪守,你永远都是糊里糊涂不知晓。象天性、才命、情性,都是属于心性学范畴,你能懂得意涵?不懂,就不分青红皂白,象疯狗一样咬人。你就永远研究阴阳五行吧!你永远就是一条疯狗乱咬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3 13:38:02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9-3 09:01
什么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一切事物的自然发展変化的規律。人只能是顺其自然,不可有为的伪辩。无为是最最 ...

无思无欲,绝巧弃利。绝学无忧的心性意识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活,是有为还是无为?
人能弘道的尽心尽性,尽其技巧精于物物的心性意识,是有为还是无为?
“一心之健,一念之诚,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心性意识,是有为还是无为?
从现实社会的生活逻辑,混日子过生活,今天有酒今天醉,这类能称为无为心性人?现实社会一大群吧!有的是与世浮沉过日子;有的心灰意冷。萎靡不振,无为心性人也有多种类型,非单一的。
在职业岗位勤勤恳恳,算是有为吧!然而,却因其职业位置限定的知识与能力不同,这就是《易传》言“易简立本”的易简定命;也因环境造人所限定人的活力发挥程度不同,这就是《易传》言“易简之善配至德”的刚柔定性。有为的心性意识,取决于易简定命条件下,环境造人的刚柔定性,这都是属于心性学的研究范畴,老子的道德经,谈人,就要谈心性,却没有研究心性学,你追随老子道学的无为心性,不研究心性学,恕我直言,你永远只能在知识的浅水滩玩水而已。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9-3 14:54:21
翰林是高级老师,可不能骂人呀。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3 15:10:49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9-3 14:54
翰林是高级老师,可不能骂人呀。

我骂的是污辱和糟蹋传统优秀文化的文化罪人!我永远都是对事不对人,如果他不作出污辱和糟蹋传统优秀文化的事,我也不会无缘无故骂他!

ab11bc 发表于 2021-9-3 18:29:36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9-3 18:30 编辑





无理可说时,才会张口骂人
骂人,是最无能的表现


不信吗?什么是优秀
解解“凡夫俗子的价值观”就知道


21090203(柔01).jpg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4 04:22:49
ab11bc 发表于 2021-9-3 18:29
无理可说时,才会张口骂人
骂人,是最无能的表现

恶人先告状,是你这类人惯用的伎俩。你长期对我的无理纠缠,我对你早已厌恶,实在极不想与你往来。为了摆脱你的纠缠,我还是耐心将船山有关天性、命才、情性的论语作理论讲解,指明这是弘扬个性活力的传统优秀文化。如果你是研究学问的人,不同意,可以作理论商榷,你会吗?保留意见,让时间证验,你会吗?为了继续攻击我,竟对船山的传统优秀文化论语一而再作污辱和糟蹋,这是我极不能容忍的事,不骂你就不是人!战事升级为乾坤客所说的“口水战”,迫着乾坤客先生出来制止。战火殃及池鱼干扰别人,人有羞耻心,再加上我早想摆脱你的长期纠缠,研究学问的人需要静心。你是研究学问的人吗?你需要静心吗?你都不需要!你要的是变本加厉的穷凶极恶,你的企图是什么?你心中明白。
停止“战火纷飞”,保持论坛安宁,保持论坛同仁静心安平,符合论坛公众利益。我们作个了断。凡夫俗子心性之根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属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心性文化根: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既然你认为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你在论坛公众面前讲出你的理由,陈述你的阴阳五行理论。如果你理亏不应战,以后收声,停止你的穷凶极恶,息灭战火,在公众面前作出承诺!

ab11bc 发表于 2021-9-4 07:59:53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4 04:22
恶人先告状,是你这类人惯用的伎俩。你长期对我的无理纠缠,我对你早已厌恶,实在极不想与你往来。为了摆 ...




21090401(柔01).jpg



咱先看看,谁理亏,谁应该收声


阴阳五行,从 客观实际  到  理论论证,有理亏之处

东西方文化,形成容纳,从  客观实际  到  理论论证,有理亏之处

物质、内外因,从 客观实际  到  理论论证,有理亏之处


连那个“律吕调阳”是怎么一回事,都是我教你,谁理亏







凡夫俗子价值观是什么,我再教你一回,也无妨

学好了,再来与我理论


凡夫俗子的价值观;

人死了,可他却活着

人活着,可他却死了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4 09:54:27
ab11bc 发表于 2021-9-4 07:59
咱先看看,谁理亏,谁应该收声

阴阳五行,从 客观实际  到  理论论证,有理亏之处

在论坛大众面前,你这份贴彻底输了,输得体无完肤,颜面全无。这涉到凡夫俗子的文化根,即生民立心立命的文化根。若你是个凡夫俗子,包括在内。口水战结束!该要收声,该退场了!

ab11bc 发表于 2021-9-4 11:20:24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9-4 09:54
在论坛大众面前,你这份贴彻底输了,输得体无完肤,颜面全无。这涉到凡夫俗子的文化根,即生民立心立命的 ...




有理说理,有事说事!

谁该退场,谁心里最清楚明白!!!





21090402(柔01).jpg



你谁啊!

“玉皇大帝”吗?

给凡夫俗子,来“生民立心立命”来了!

不知,客观事物变化规律,就“生民立心立命”

牛,吹的大了点吧,也玄了点吧。



唐朝皇帝李世民都知道;载舟之水,可载舟,还可覆舟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



谎言,他就是谎言(本来是一手好牌,其结果,是最终打了个稀烂。)!

既是,有1千个原由来掩盖,也难掩最初那个谎言!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是最接近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思想体系



0阴阳今释数学模型.jpg


0中华文化起源.jpg


11041101(简览01).jpg




浏览过的版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