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漫谈贾至,岑参,王维,杜甫【早朝大明宫】唱和诗

发布者: 长路三万 | 发布时间: 2022-4-22 17:11| 查看数: 10362| 评论数: 110|帖子模式

贾至,岑参,王维,杜甫,四人唱和的【早朝大明宫】诗,是唐人台阁体颂圣诗篇的名篇。从唐代至今,读此诗的唐诗爱好者不计其数,无不为其华美文辞展示的大唐盛世朝会仪式,雍容华贵且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的诗句,敬佩不已赞颂有加。历代选编注解唐诗版本很多,最为后世奉为圭臬的【唐诗三百首】就在七律诗篇中选择了岑参,王维二人诗作,说明了蘅塘退士对此诗的艺术思想重视程度。有些注解者甚至为四人诗作优劣排名,认为岑参第一,王维次之,杜甫居三,贾至为末。更有甚者,有注解者根据杜甫用燕雀入朝会诗,判断杜甫一生就是穷命。此外,也有注解者认为,京师喋血未久,四人如此夸美朝仪,有点不合时宜,算是有点微词。现代著名学者施蛰存先生著有【唐诗百话】评点了四人诗作,也收集了前人对此诗的注解评论。
不才少时,也对此诗的华美文辞雍容意境所倾心佩服。日暮至今,结合读史而反复思考四位诗人名篇,偶有所思,与名家不合,聊记于此,自娱而已。

最新评论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22 22:33:32
施蛰存先生认为,当时和诗的一定不止他们三人,这只是个猜想,并无实据。根据现有资料,四位诗人的唱和诗,仅此一次,再无其他诗篇。就说是贾至,此后也没有如此内容的新作诗篇。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贾至的诗名明显不如岑参,王维,杜甫。考之【新唐书艺文志】四人都有文集传世。新唐书是宋代欧阳修编撰。已知岑,王,杜晚年生活都不如意,三人文集,都是后人收集整理。相比之下,贾至晚年,仕途通达,其文集是自行编撰的可能性比较大。自唐代至清代,历经兵火,书籍焚烧佚失,非止一次。王,岑,杜三人文集流传至今。贾至文集在宋史艺文志还有记载,元代【唐才子传】也有记载,但是四库全书中已经不见其文集。诗集只在【全唐诗】中有诗一卷,没有与其他三人之间的唱和诗。贾至文集的佚失原因,可能就是其文集水平一般,流传未广,民间没有,一旦失传,难以重新找到。其他三人文集流传广泛,容易重新找到。仅就三人文集诗作记载,除此之外,再没有与贾至的唱和诗作。
诗歌酬唱,本来是文人雅事。台阁体颂圣诗篇,尤其是显示作者文字功底诗歌才华的好机会。但是,四人同在一处办公,诗作唱和诗仅此一次,仔细想想,是不是有一点微妙之处?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23 22:46:19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22 22:33
施蛰存先生认为,当时和诗的一定不止他们三人,这只是个猜想,并无实据。根据现有资料,四位诗人的唱和诗, ...

四位诗人唱和时,他们一起共事的时间,实际上还不满一年。在共事之前,他们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只有杜甫和岑参在天宝年间有过交往,一起登慈恩寺塔赋诗。安史之乱爆发时,王维在辋川别墅半官半隐,贾至刚刚进入朝廷任起居舍人,杜甫苦熬十年才得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岑参还在西域封常清幕下任节度判官。只是因为安史之乱发生,时代命运机缘巧合,让四位诗人在朝廷一起共事。他们唱和时共事时间还不满一年。更为可叹的是,唱和诗作三个月之后,四位诗人就又分别,人生轨迹就再也没有交汇。如同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与雍容华丽文辞优美的朝会唱和诗相对映,诗人的人生命运,如何不让人感慨叹息啊。。。。。。。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24 22:15:36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23 22:46
四位诗人唱和时,他们一起共事的时间,实际上还不满一年。在共事之前,他们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只有杜 ...

四位诗人中,岑参,王维,杜甫诗名流传广泛,后世研究者有年谱传世,仕途经历都有详细记载。唯独贾至,没有年谱记载,所以,贾至的仕途经历,就有点扑朔迷离。虽然如此,从史书记载的散碎片段,也可以理清他的历史经历。从旧唐书和新唐书中给贾至作传,可以看出,如贾至这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关键时期并未有重要作用,史书记载尚且是含糊其辞,要说是为尊者讳都勉强,可见许多历史记载的真相,有多少是隐晦其中啊。新唐书贾至传:坐小法,贬岳州司马。旧唐书没有提及此事。究竟是何时犯了什么法而贬官?杜甫有诗《送贾阁老出汝州》: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
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杜甫在此诗中点明,贾至是在春天过后,梧桐树已经成阴时节,被朝廷外放到汝州担任刺史(五马是太守别称唐代即是刺史)汝州是贾至故乡(近洛阳),因为时局艰难(安史战乱之地)所以去者(贾至)留者(杜甫)都没有赏春之心。诗末又安慰贾至,太守也是重要职务,不要因此愁白了头。
由此可见,贾至被外放汝州担任刺史,是在四人诗作唱和之后不久,而在当时朝廷情况下,贾至可能是得罪了当朝权贵或者宦官。贾至原唱,显示了当时贾至在朝中得意的心情。可能大概差不多,猜想贾至因为是有点狂傲而得罪了人。杜甫当时还在朝廷。但是,过了两个月,到了夏天,杜甫也被贬官到华州司功参军,也是同病相怜吧。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26 17:47:04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2-4-26 17:50 编辑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24 22:15
四位诗人中,岑参,王维,杜甫诗名流传广泛,后世研究者有年谱传世,仕途经历都有详细记载。唯独贾至,没 ...

钱谦益认为,贾至被贬是因为是房琯一党连累。这个说法实在是有疑问。杜甫和房琯至交,因为上疏为房琯脱罪而触怒肃宗,此时尚未被贬,史书未见贾至与房琯至交记载,何至于房琯未贬而先出贾至?因此,贾至被出原因,可能是另有其人其因。而房被贬以后其至交才同时被贬。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26 18:25:22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26 17:47
钱谦益认为,贾至被贬是因为是房琯一党连累。这个说法实在是有疑问。杜甫和房琯至交,因为上疏为房琯脱罪 ...

贾至被贬岳州,钱谦益也认为是这个原因。实际上是另有隐情。新唐书肃宗本纪载,乾元二年三月,九节度围攻史思明溃败,东京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汝州刺史贾至南奔襄,邓。实际上就是弃城而逃。虽然是逃跑,也是情有可原,因为他们都是文官。不逃就可能像王维代笔的薛太守一样被俘。后来崔圆和苏震都受到处分。贾至能逃脱处分吗?恐怕是难逃法网。但是,偏偏史书未见记载贾至处分。贾至传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坐小法。实际上也就是受了不算太严重的处分,被贬岳州司马。这是在乾元二年五月的事了,因为史书记载,当年五月的汝州刺史已经是刘展了。
贾至被贬岳州司马,看起来事不大,但是史书记载却是含糊其辞。这就有一点疑问。既然同时记载了三个官员逃跑,为什么只记载了两个官员处分?是因为贾至官阶太小不够资格吗?那么为什么还能为贾至立传?或者是因为贾至后来官运亨通,所以史书为贾至隐讳不书?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27 20:17:01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26 18:25
贾至被贬岳州,钱谦益也认为是这个原因。实际上是另有隐情。新唐书肃宗本纪载,乾元二年三月,九节度围攻 ...

乾元二年,贾至贬官岳州司马。此年李白被赦东归。次年上元元年李白到岳州,和贾至有诗酬唱。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上元二年,王维辞世。次年宝应元年,李白辞世。此年,贾至被召回朝廷。此后,贾至可能是接受了教训,好好做官,从礼部侍郎最终做到京兆尹,官运亨通而终。但是此后贾至再没有此类好诗。相反,诗写得好的岑参,杜甫,却是穷困而终。文章憎命达。读书太好的多不会做官。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30 00:05:16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27 20:17
乾元二年,贾至贬官岳州司马。此年李白被赦东归。次年上元元年李白到岳州,和贾至有诗酬唱。
贾生西望忆 ...

四位诗人中,王维在唱和之后的经历就很简单了。每天两点一线,上朝办公,下朝颂经。乾元二年升任尚书右丞。上元二年去世。在职约二年。在此期间,王维的生活单调而稳定,如果写有诗文,是不会佚失的。但是王右丞集收集这一段时间的诗文并不多,说明王维此时已经不再经常写诗了。他的思想已经融入佛经的虚空之中。此一篇唱和诗,是王维台阁体颂圣诗篇的最后的绝唱。王维的经历,后世学者有王右丞年谱记载详细。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30 00:24:04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30 00:05
四位诗人中,王维在唱和之后的经历就很简单了。每天两点一线,上朝办公,下朝颂经。乾元二年升任尚书右丞 ...

杜甫此后的经历,虽然是复杂,但是经过后世学者考证,杜工部年谱详细记载了杜甫的生活经历,诗歌创作,穷困漂泊到去世的经历。这一点后人认为没有疑问,文献众多,兹不赘述。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30 00:57:57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30 00:24
杜甫此后的经历,虽然是复杂,但是经过后世学者考证,杜工部年谱详细记载了杜甫的生活经历,诗歌创作,穷 ...

四位诗人中,岑参的经历比较特殊。岑参的诗名在唐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是,岑参的仕途坎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边疆外任,在朝廷的时间很短,而且官职一直不高而且得不到升迁。因此,其他三人在唐书中有传,但是,岑参却没有传。岑参的仕途经历,只是在唐诗文献典籍记载中散见记载。岑参的年谱,现在只有现代学者考证的年谱。由岑参后人收集整理的岑嘉州诗集,因为岑参诗歌创作的成就高度,历代读者中广泛流传至今,成为唐代边塞诗的主要代表。正因为如此,岑参仕途经历的记载简单,掩盖了岑参坎坷人生的苦闷思想和绝望挣扎的结局。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 00:08:02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4-30 00:57
四位诗人中,岑参的经历比较特殊。岑参的诗名在唐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是,岑参的仕途坎坷,大部分 ...

由于岑参在正史中没有传记,但是在唐诗的地位却很高,古人又对于科举入仕极为重视,视为仕途唯一的荣耀途径,没有科举入仕,就容易被人看不起。岑参经过科举入仕,但是仕途坎坷,所以,后人编辑唐诗时介绍岑参生平,就采用了含糊其辞的褒义词,介绍岑参的仕途经历和人生结局,如此一来,就掩盖了岑参的坎坷人生的悲剧结局。现代有人试图揭示岑参的真实经历,也受此影响而不得要领。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 00:27:00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 00:08
由于岑参在正史中没有传记,但是在唐诗的地位却很高,古人又对于科举入仕极为重视,视为仕途唯一的荣耀途 ...

唐诗作者介绍岑参,第一句,岑参,岑文本之裔孙。看起来像是说岑参是岑文本的后裔,功臣之后,出自名门。但是,如此简单一句,就掩盖了岑参受家族出身的惨痛影响,使得他才华出众而仕途坎坷终于抑郁而终。史书记载,岑文本的嫡系子孙,因为卷入太平公主一案被灭门。因为岑参父亲不是嫡系子孙而逃过一劫,但是从此以后在朝廷中没有势力依靠,所以岑参科举入仕的道路就艰难非常。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3 00:35:51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 00:27
唐诗作者介绍岑参,第一句,岑参,岑文本之裔孙。看起来像是说岑参是岑文本的后裔,功臣之后,出自名门。 ...

至德二年,岑参东归到凤翔,年谱记载说是“岑参东归勤王”。不知道这个说法根据何在。文献记载未见。这个说法实在是为岑参面子上好看而言。“勤王”之意,是王室有难,臣下率军来救援。岑参东归,孤身一人,如何能说“勤王”?实际上就是掩盖岑参失业东归的隐讳之词。岑参两次出塞,两次东归,实际上都是因为主帅离职,作为部下幕僚无法继续任职而离职。唐代节度使幕府下的判官职位,虽然是要经过朝廷任命,但是首先要有节度使举荐。而且这个官职的俸禄是节度使筹措。杜甫的工部员外郎就是这样得来的。这种职位,都是文职官员。如果节度使入朝任职,其幕僚也会随之归来,但是能不能在朝廷谋得一个官职,就很难说,因为朝廷多是文官,职位有限,主帅也没有肯定把握能帮忙。如果是主帅因为罢官,幕僚就更惨了。杜甫就是因为严武去世,他的工部员外郎也做不成了。岑参第一次东归,就是因为主帅高仙芝与大食战争失败而离任,回到长安就失业了,于是和杜甫等朋友交游赋诗。第二次东归,是因为安史之乱发生,主帅封常清入朝(这个可以说是勤王,但是没有带领军队,而是唐玄宗命他募兵抗击安禄山)。安西路途遥远,至德二年秋天才回到凤翔。幸好,这时候杜甫刚刚逃归凤翔,被任命左拾遗。岑参见到老朋友,得到杜甫几个朋友推荐,被任命为右补阙。这样才在朝廷有了一个官职。而他的两个主帅,都被唐玄宗处死。如果没有杜甫的帮助,岑参还是要失业。当年,王维也担任过凉州节度判官。他的主帅回京另有任命,王维也随之归来。不过王维的运气好,回京后在朝廷得到官职,但是其中有没有内幕就不得而知。
因为岑参这个官职来之不易,所以岑参居官谨慎。但是因为没有背景,而杜甫不久贬官,所以岑参此后仕途一直不顺。这个在后人编辑的岑参年谱记载详细。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3 01:32:21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3 00:35
至德二年,岑参东归到凤翔,年谱记载说是“岑参东归勤王”。不知道这个说法根据何在。文献记载未见。这个 ...

岑参在右补阙职位时间不长,大约一年左右,在杜甫被贬之后不久,就改任起居舍人。据为他编辑诗集作序的杜确在序文中说,是因为“频上奏章,指述权佞”,得罪了权贵。但是这个说法没有确实证据。因为岑参在唐书中没有传,他的奏章也没有保存,也就不知道他因为什么事得罪了哪位权贵。而且,杜确作序时,岑参去世已经多年。这个说法可能是杜确得之传闻,也可能是杜确为岑参仕途不顺所做的褒美之言。因为,以岑参当时所处环境和他的经历,性格,应该不会在奏章中做出激烈言辞。所以,真实的情况,可能就是,岑参在他的言官本职职责内,经常在奏章中给肃宗提意见,而当时把持朝政的是宦官李辅国,讨厌岑参太多事,于是就给他换了个职位,担任起居舍人,只管记录,不管发言。岑参给杜甫有诗说: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大概说得就是这个情况。时隔不久,又外放岑参到虢州担任长史。这些职位,官职级别没有变化,但是地位不同。岑参是杜甫推荐的。杜甫被认为是房琯一党被贬,而岑参没有被牵连,说明岑参居官谨慎没有大错误。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3 01:34:07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3 00:35
至德二年,岑参东归到凤翔,年谱记载说是“岑参东归勤王”。不知道这个说法根据何在。文献记载未见。这个 ...

岑参在右补阙职位时间不长,大约一年左右,在杜甫被贬之后不久,就改任起居舍人。据为他编辑诗集作序的杜确在序文中说,是因为“频上奏章,指述权佞”,得罪了权贵。但是这个说法没有确实证据。因为岑参在唐书中没有传,他的奏章也没有保存,也就不知道他因为什么事得罪了哪位权贵。而且,杜确作序时,岑参去世已经多年。这个说法可能是杜确得之传闻,也可能是杜确为岑参仕途不顺所做的褒美之言。因为,以岑参当时所处环境和他的经历,性格,应该不会在奏章中做出激烈言辞。所以,真实的情况,可能就是,岑参在他的言官本职职责内,经常在奏章中给肃宗提意见,而当时把持朝政的是宦官李辅国,讨厌岑参太多事,于是就给他换了个职位,担任起居舍人,只管记录,不管发言。岑参给杜甫有诗说: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大概说得就是这个情况。时隔不久,又外放岑参到虢州担任长史。这些职位,官职级别没有变化,但是地位不同。岑参是杜甫推荐的。杜甫被认为是房琯一党被贬,而岑参没有被牵连,说明岑参居官谨慎没有大错误。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3 21:42:17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3 01:34
岑参在右补阙职位时间不长,大约一年左右,在杜甫被贬之后不久,就改任起居舍人。据为他编辑诗集作序的杜 ...

从杜甫被贬官而岑参没有受到直接牵连,也可以看出,岑参在朝做官谨慎之处。杜甫被贬,是因为他为房琯说情。但是,没有记载岑参为杜甫说情。一方面,岑参可能认为自己力不能及,另一方面,岑参可能认为,房琯罪责难逃不可推卸。房琯就是文人空谈误国的典型。杜甫和房琯私交很好,不由自主地卷入派系之争,也说明杜甫在政治上的不足之处,所以史书评论杜甫议论空而不切。岑参在朝廷或者外任数年,没有过错记载,足以说明岑参为官的谨慎。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3 22:53:45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3 21:42
从杜甫被贬官而岑参没有受到直接牵连,也可以看出,岑参在朝做官谨慎之处。杜甫被贬,是因为他为房琯说情 ...

   杜确的【岑嘉州集序】记载了岑参在朝廷和外任的职位升迁:
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寻出虢州长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入为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於幕府,无几使罢,寓居於蜀。
这一段时间,从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769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确这一段记载岑参的仕途经历,是可信的。但是没有准确的时间记载。后人学者根据岑参诗作考证其系年,成为年谱。
从入朝任右补阙到出任嘉州刺史,大约十年,岑参主要在朝廷任职,官位有所升迁。这是因为唐德宗李适还是雍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时,委任岑参担任军中幕僚,岑参凭借出塞从军的幕府经验,在职务上没有出错,得到李适的赏识,因此,在朝廷的职位有所升迁。但是,当时的皇帝是唐代宗,岑参还是得不到重用,最终还是出任嘉州刺史。嘉州当时是边远之地,岑参赴任时遇上地方叛乱,没有到任。
更为不幸的事,是当时的副元帅相国杜鸿渐,也看上了岑参的幕府才能,把岑参收入自己的幕府,去解决蜀中的地方叛乱。这一次幕僚经历,活活地坑死了岑参,造成了岑参最终客死异乡的悲剧结局。
杜确的这一段记载,实际上是用委婉的文字语言,记叙了岑参仕途的不幸结局。因为杜确为岑参诗集作序,他和杜鸿渐同姓,所以自称通家之好,就要说些好听话。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4 21:25:36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3 22:53
杜确的【岑嘉州集序】记载了岑参在朝廷和外任的职位升迁:
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 ...


【旧唐书  杜鸿渐传】
           杜鸿渐,天宝末,累迁大理司直,朔方留后、支度副使。肃宗北幸,至平凉,未知所适。及至灵武,鸿渐与裴冕等劝即皇帝位,以归中外之望,五上表,乃从。
      
      永泰元年十月,剑南西川兵马使崔旰杀节度使郭英乂,据成都,自称留后。邛州衙将柏贞节、泸州衙将杨子琳、剑州衙将李昌巙等兴兵讨旰,西蜀大乱。明年二月,命鸿渐以宰相兼充山、剑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以平蜀乱。鸿渐心无远图,志气怯懦,又酷好浮图道,不喜军戎。既至成都,惧旰雄武,不复问罪,乃以剑南节制表让于旰。时西戎寇边,关中多事,鸿渐孤军陷险,兵威不振,代宗不获已,从之。仍以旰为剑南西川行军司马,柏贞节为邛州刺史,杨子琳为泸州刺史,各罢兵。寻请入觐,仍表崔旰为西川兵马留后。大历二年,诏以旰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鸿渐还京。鸿渐仍率旰同入觐,代宗嘉之。


      后知政事,转门下侍郎,让山南副元帅。三年八月,代王缙为东都留守,充河南、淮西、山南东道副元帅,平章事如故。以疾上表乞骸骨,从之,竟不之任。四年十一月卒,赠太尉,谥曰文宪。


       杜鸿渐晚年乐于退静,私第在长兴里,馆宇华靡,宾僚宴集。


         史臣曰: 鸿渐有卫社之功,非干城之责,时以任崔旰为非,则不然矣。且旰南拒贞节,北败献诚,宜以怀来,未可力制,终致归国,岂非臧谋?向讨之,即为剧贼矣。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4 21:59:43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4 21:25
【旧唐书  杜鸿渐传】
           杜鸿渐,天宝末,累迁大理司直,朔方留后、支度副使。肃宗北幸,至 ...

以上就是史书记载,杜鸿渐带领岑参入蜀平乱的全程。但是通篇没有一字提及岑参,因为岑参只是个幕僚,只管文书,不能参与决策。
当时,严武已死,蜀中局面大乱,军阀武将互相攻杀,杜甫也逃难。朝廷派杜鸿渐入蜀平乱,既没有精兵猛将,他又不懂军事,入蜀以后,不敢和叛将硬拼,害怕回不去了。于是,就采取姑息政策,推荐叛将各任其官。朝廷接着任命叛将西川节度使,然后就带着叛将入朝,好像是得胜回朝。如此蜀中就开始形成割据,只是名义上归顺朝廷。
杜鸿渐回朝以后,就不敢做官了,辞职退休,在家享乐。

史书没有记载,杜鸿渐跑了个干干净净,偏偏把岑参留在蜀中,派他继续到嘉州去担任刺史。这一来,就把岑参活活坑死在蜀中。这一点,说不上是兔死狗烹,可真是卸磨杀驴。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7 00:34:25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4 21:59
以上就是史书记载,杜鸿渐带领岑参入蜀平乱的全程。但是通篇没有一字提及岑参,因为岑参只是个幕僚,只管 ...

岑参在入杜鸿渐幕府之前就已经被任命为嘉州刺史,只是因为蜀中战乱未能前往。杜鸿渐看好岑参的幕僚才能,借此机会把他收入幕府,带他入蜀。时间是大历二年。如此,岑参在完成任务后赴任时间应该是大历三年,在任时间只有一年,就被罢官。罢官的原因,后人都是含糊其辞。这是为了岑参的面子。岑参在罢官以后写了一首诗,明白说明了罢官的原因。【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何负当途人,无心矜窘厄。回瞻后来者,皆欲肆轥轹。
我哪一点对不起当朝掌权者(杜鸿渐),他无心怜惜我的窘困处境。回头看我到任以后的同僚下属,都对我侵犯歧视欺凌。
岑参罢官,是因为同僚下属欺凌,之所以敢这样,是因为岑参是朝廷派来的。可是这时候杜鸿渐采取姑息之策承认了叛乱将领的职位,朝廷也承认了,他们就知道,朝廷已经无力控制蜀中局面,也就不把朝廷派来的岑参放在眼里,想办法要把他排挤走。他们不能直接上奏朝廷,于是就向岑参的上司说坏话,使绊子,上司再上奏朝廷,朝廷也就明白当糊涂以假当真,发文罢了岑参的官职。因为是免职,朝廷没有重新委任岑参官职,岑参就是平民身份,只能自己想办法回家。可是他又没有钱。于是就困在了蜀中成都。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9 00:51:30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7 00:34
岑参在入杜鸿渐幕府之前就已经被任命为嘉州刺史,只是因为蜀中战乱未能前往。杜鸿渐看好岑参的幕僚才能, ...

后世注解岑参诗的学者,解释岑参的人生结局,比较客观的说法是,罢官以后,东归不成,客死成都舍。也有一种含糊不清的说法,以中原多故,终老于蜀。这个说法,可能是接受了杜确的序文影响,自行想象而来。就当时形势而言,中原虽然不平安,但是关中还是稳定的。但是,从成都到长安,路途遥远,蜀道之难,岑参东归,路费不是小数目。岑参原来想直接东行,从戎州泸州经过汉中回长安,路途最近,但是戎州泸州群盗阻断了道路,无法通行,他只好北上成都。到了成都,就困在了旅舍(或者是官舍?)。
在成都舍,岑参有诗作,表现出他的苦闷心情,希望朝廷的故人伸出援手,帮助自己脱离困境的最后希望。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这首诗,说是怀两省旧游,但是没有一字提到故人名字。只是说离开朝廷五年,时光流逝,面对秋风蝉鸣的苦闷心情。而第二联诗句,明显是向幕中诸公(是谁?)表示自己还有才能理想,希望有所作为,希望得到帮助的意思。
【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
久客厌江月,罢官思早归。眼看春光老,羞见梨花飞。
剑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因君报兵部,愁泪日沾衣。

这一首诗,几乎已经是岑参对故人直白的求助。
岑参在朝廷时,和李兵部有过交往。【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在这首诗里,岑参表示自己虽然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是希望得到李侍郎的提携(用凿壁偷光的典故)。
可是,李侍郎并没有伸手帮助岑参。岑参彻底绝望了。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9 01:29:29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9 00:51
后世注解岑参诗的学者,解释岑参的人生结局,比较客观的说法是,罢官以后,东归不成,客死成都舍。也有一 ...

【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这个诗题的含义,历代注解岑参诗的读者,没有理解岑参诗题的意义。
岑参是被朝廷罢官的官员。这个处分不是治罪,只是因为不称职,免官为民。因此不能说是“秩满”。“秩满”是官员一届任期干满,奉命回京述职,然后升职任用。(现代有读者认为岑参是任满,错误)司马之职,唐代是最基层官职。朝廷大官,贬官最低就是远郡司马,如柳宗元,刘禹锡,贾至。但是,绵州是当时蜀中最富庶之地,不能算是边远穷郡。而李司马能在绵州司马这个职位上干到数年秩满,说明他和李侍郎关系不一般,极有可能就是李侍郎的亲族子弟。
李司马秩满归京,经过成都,岑参知道了,(如何知道的?)去见他,把自己流泪写的诗篇,请他带给李兵部,请求他伸手帮助自己。李司马应该是答应了带信,但是,走后就没有了回音。(读此诗能想象到岑参的心情如何从希望到绝望。。。。)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9 01:40:55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9 01:29
【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这个诗题的含义,历代注解岑参诗的读者,没有理解岑参诗题的意义。
岑参是被 ...

相比之下,还是杜甫重义气够朋友。杜甫为了房琯至交,不惜押上自己前途,为房琯说情,触怒皇帝贬官而去。因为和岑参是至交推荐岑参。而朝廷官员却没有这样的朋友能帮岑参一把。。。。。。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0 18:01:27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2-5-12 19:13 编辑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9 01:40
相比之下,还是杜甫重义气够朋友。杜甫为了房琯至交,不惜押上自己前途,为房琯说情,触怒皇帝贬官而去。 ...

岑参和李兵部的交往,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杜确的序文里可以猜测分析出。
唐德宗李括任雍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时,岑参进入其幕府担任关西节度判官。这是个文职幕僚,主管军中文书,正是岑参的熟悉的本职工作。这些公文需要和朝廷兵部有来往,李兵部正好主管此事,如此就和李兵部有了交往。因为岑参对军中文书熟悉,他的公文得到李兵部的赞赏,于是,岑参就写诗给李兵部,希望得到他提携。但是,李兵部毕竟明白,岑参只是个文人,对军事作战没有用处。赞赏只是客气,在兵部提拔是不可能的。所以,岑参离开幕府后,只能是在朝廷的清闲职务上当了几年员外郎,郎中。大约是为了后来者腾位子,朝廷才外放他出任嘉州刺史。结果还没上任,又被杜鸿渐收入幕府。所以,当岑参困在成都时,向李兵部求援,李兵部就没有回音。岑参此时此地的心情,可以想象。。。。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0 18:24:54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0 18:01
岑参和李兵部的交往,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杜确的序文里可以猜测分析出。
唐德宗李括任相王天下兵马 ...

从岑参的诗作可知,岑参是大历四年秋天七月罢官,大概死于大历五年春夏之际,在成都困了快一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岑参在成都困守这么长时间,却不自己筹措路费回长安?于是,后人有猜测,说是,以中原多故,终老于蜀。实际情况是,岑参真的是太穷了。岑参一生仕途,都是官小俸薄。岑参有诗说,妻子也抱怨他久不升迁。岑参家中产业,因为家庭原因,也并不富足。因此,岑参还抱着一丝希望,希望得到故人帮助,朝廷委任一个官职,就可以筹措路费,同时,路途上可以住驿站,吃住是朝廷有补助,可以免费。这在史书上有记载,历代皆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诗可不是随意写的。。。。。。。。。。。。。。。。。。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0 18:33:18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0 18:24
从岑参的诗作可知,岑参是大历四年秋天七月罢官,大概死于大历五年春夏之际,在成都困了快一年。有一个疑 ...

史书记载,杜甫和岑参不是同年生,却是同年死。一个是漂泊,一个是困守。但是都离不开一个穷字。
但是诗人皆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说的是李白,这哥仨可以说是一个命啊。。。。。。。。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0 22:27:31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0 18:33
史书记载,杜甫和岑参不是同年生,却是同年死。一个是漂泊,一个是困守。但是都离不开一个穷字。
但是诗 ...

唐诗以“高岑”并称,作为边塞诗的代表。岑参的边塞诗,雄浑豪放,展现边塞军中的艰苦,建功立业的渴望,对主帅的功勋赞颂。从主体内容来看,岑参的诗篇,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个人对建功立业的追求,而对于社会矛盾,民间疾苦,政治腐败的内容,明显不如杜甫的观察并且形诸诗篇来得深刻。这就是岑参诗在思想上远远不如杜甫的地方,所以,杜甫诗被后人称之为“诗史”,而岑参诗只是以雄浑豪放新奇的风格作为盛唐时期边塞诗的代表。到了岑参晚年,由于仕途坎坷,生活困顿,前途失望,岑参的边塞诗不见了,而入寺访僧问佛的诗篇多了起来。相比之下,杜甫穷困至死,都是在忧国忧民,心怀天下,这就是二人的差别吧。

想到这里,再回头看看二人对于贾至的唱和诗,其中的思想含义,大概有点眉目了。。。。。。。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0 23:15:23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0 22:27
唐诗以“高岑”并称,作为边塞诗的代表。岑参的边塞诗,雄浑豪放,展现边塞军中的艰苦,建功立业的渴望, ...

岑参的话题说完了。
下来再说王维。
王维被后人称为“诗佛”。王维中年晚年写了不少禅理诗。笃信佛教。诗歌风格主要表现出宁静深远的思想和空虚的佛教教义。
但是,真实的王维思想深处,是不是就是真正的佛家空灵世界?
不是。
王维一生,也经历了人生的坎坷痛苦。尤其是晚年,这些痛苦经历,时时刻刻折磨着王维。念佛诵经,实际上只是王维麻醉自己的心灵的唯一方式。王维的文学功底和诗歌创作水平,确实是普通人难以企及。在恬淡平静的诗句里展现出安宁和平的田园风光,用佛家思想解释社会的现象,成为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但是,王维青年时,和所有的盛唐时期诗人一样,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普济苍生的理想。只是,经历一次次的宦海沉浮,坎坷经历,如同今天说的,经历了一次次的社会毒打,思想才变得圆滑起来。王维和其他诗人不同之处,就是王维的家境殷实,生活无忧,所以,能够躲避进入自己的辋川别墅山水风光里,在禅理和山水之间,远离社会的危险。杜甫,岑参,就没有这个条件,为了生活,在仕途之中奔波一生。同样,在王维的唱和诗里,也显示了王维人生经历的感叹。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1 20:57:58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0 18:24
从岑参的诗作可知,岑参是大历四年秋天七月罢官,大概死于大历五年春夏之际,在成都困了快一年。有一个疑 ...

岑参之死,现有资料都是含糊记载,客死成都舍。现代有读者凭想象说是旅舍。岑参诗中,提到的都是客舍。但是,唐代的客舍是否就是今天的旅舍?今天的旅舍一般都是私营性质的客商旅途住宿之处。唐代应该也有此类旅舍。但是,客舍之名,好像是官办性质的可能性比较大。王维诗,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别出使友人在私营性质旅店,好像不合常理。岑参在成都困守近一年,如果说是私营性质旅店,似乎不合常理。所以猜测,客舍是官办性质的供往来经过的官员住宿之用的房舍。岑参因为是在成都幕府任职一段时间,虽然是罢官,但是还能住在这种客舍里就是时间长一点,也不能不让住。后人注解,因为没有证据,只好含糊笼统的说,客死成都舍。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1 21:25:53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0 23:15
岑参的话题说完了。
下来再说王维。
王维被后人称为“诗佛”。王维中年晚年写了不少禅理诗。笃信佛教。 ...

王维晚年有一首诗,【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这首诗具体时间不知,但是既然说是暮齿,可以肯定的是应该是在重新任职以后写的。因为王维一生最为伤心的事,就是陷贼被迫任伪职,然后入狱。一生几许伤心事,就是王维晚年回顾自己一生的坎坷痛苦经历,这种经历时时刻刻都会让王维想起来而伤心,只有在念佛诵经时,才能暂时忘却。
这是王维晚年真实思想的流露。但是有损于诗佛之名,后人几乎不提及。这些伤心事难以忘怀,其他的经历,也是可以经常回忆的。宦海沉浮,官场险恶,对王维的影响,虽然在诗篇中没有涉及,但是,这些事,王维心中是明白的。不能说不愿说,也是避免官场危险的自保方式。
1234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