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关于循环论证

发布者: j_ming | 发布时间: 2025-3-13 13:44| 查看数: 898| 评论数: 15|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13 22:25 编辑

在易平方图的六则律动变例下,同时达成六则“单循环充分演绎”闭环,同时满足“骨构定式非覆即變、行程最短”定义的序列一致的卦序,你若能寻求到这样的一款六十四卦序列后很乐意与你就“循环论证”问题进行探讨。
  • 六则律动变例:遵循六类逻辑动态规则(如单间花相错、单间花相综、捭阖相应...等)
  • 单循环充分演绎闭环:所有演绎路径构成单一闭合环,无冗余分支
  • 骨构定式:序列骨架保持固定模式(近现代沈有鼎、崔东壁的骨构说)
  • 非覆即變:两两相耦,相耦卦间仅允许两种变化——覆[倒置]或變[阴阳反转](孔颖达语


这里给出的条件都是逻辑性约束,与通行本卦序的具体的序列序号没有关系在形式化系统(如数学、逻辑学、编程)中,逻辑性约束与其结果的关系由逻辑规则严格定义,即二者的逻辑关系。

做到了这些,你才真正理解什么是循环论证。


“单循环充分演绎”与循环论证的关系再探






最新评论

j_ming 发表于 5 天前
j_ming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13 17:02 编辑

“不要说64卦,就是八卦中,程序也“未能找到满足所有条件的序列”。没有给出任何一个确定的结果”(4楼),那是你程序的相关定义与方法问题。
j_ming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13 18:47 编辑

“您认为“无数则律动变例也不能说明通行序的逻辑性”是有道理的。为了真正揭示《周易》卦序的深层次逻辑,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化和非形式化的方法,并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进行全面分析”(5楼)——你给它什么料它能向正地反哺你什么汁,给出的答案限于它能搜索到的有限资料的串联及其串联的方法。这是目前deepseek的水平。

何况还没有向“程序”交待相关规则和这些规则的具体概念和方法,或者交代不够详尽。在它“自以为是”理解下给出南辕北辙的结论不足为奇。
j_ming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13 22:25 编辑

“必须以独立性的规则,推出通行序”(6楼)——以下统统都是独立性规则:

  • 六则律动变例:遵循六类逻辑动态规则(如单间花相错、单间花相综、捭阖相应...等)
  • 单循环充分演绎闭环:所有演绎路径构成单一闭合环,无冗余分支
  • 骨构定式:序列骨架保持固定模式(近现代沈有鼎、崔东壁的骨构说)
  • 非覆即變:两两相耦,相耦卦间仅允许两种变化——覆[倒置]或變[阴阳反转](孔颖达语

这里给出的条件都是逻辑性约束,与通行本卦序的具体的序列序号没有关系
在易平方图的六则律动变例下,同时达成六则“单循环充分演绎”闭环,同时满足“骨构定式非覆即變、行程最短”定义的序列一致的六十四卦顺序。
j_ming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13 17:33 编辑

必须使用卦象本身的内在属性(如阴阳、五行、综卦、互错卦等)来生成序列。
单循环充分演绎不等于卦象本身的内在属性(如阴阳、五行、综卦、互错卦等)生成的序列。
(7楼)

通行本卦序的逻辑性既非纯粹天生,亦非完全人为,而是外部约束对内在潜能的定向激发。这提示我们:
  • 文化研究需关注规则如何塑造意义;
  • 数学研究需追问规则为何能生效。
    唯有承认这种辩证性,《周易》才能真正从“神秘之书”升华为“人类系统思维的早期实验”。


逻辑性是规则与材料的共同造物

j_ming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13 18:30 编辑

将单一“单循环充分演绎”环节等同于对通行本卦序逻辑性、系统性的全套论证,以偏概全,这是“循环论证”者明显的致命错误。

j_ming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13 21:09 编辑

离开“卦名匹配”,啥也不是。(8楼)

卦名匹配,那是“序卦传”作者的做派。
通行本卦序的逻辑性、自洽性完全可以纯数理表达。
唯一与易卦相关的只需六十四卦卦符,应用“8/上九;16/九五;32/九四;4/九三;2/九二;1/初九;0/凡六”位爻系数规则就可以搞定,其余只有定义和数理演绎了。
真正需要匹配的是卦符与数,这叫数卦契合。

听口吻,接近“口水战”了。


j_ming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13 21:43 编辑

“正确的排法,只能是根据卦的内在属性,将64卦分群,分群的标准是客观的。每群中的元素又按什么规律前后安置,这样的排法,才能说明通行序的内部数理逻辑。”(9楼)
——总算是说对了一句。
最说明“卦的内在属性”的是卦符——六个爻的阴阳属性和它们各处位置的组合。因此正确的位爻系数规则是根本规则,卦爻值是卦的最重要属性,不讲之一。
本论证方法不仅论证了通行本卦序的逻辑性、自洽性,还揭示了易六十四卦体系的层级结构,爻-卦-卦对-卦联-卦群,一应数卦相契,群分的标准是数理客观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上图表的归纳与整理,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本人就此引以自豪。也许这就是“玩索而有得”之得。

j_ming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13 22:28 编辑

“只是将64卦之间所有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也不能说明通行序的逻辑”(10楼)

——这才是通行本卦序千年不解的根本症结所在。

真实情况是:通行本卦序是周易格局版图上的一条序列路径,而格局版图则是易平方图的形态转换,逻辑关系是三者之间的纽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条路径的约束条件是:在易平方图的六则律动变例下,同时达成六则“单循环充分演绎”闭环,同时满足“骨构定式非覆即變、行程最短”定义的序列一致的六十四卦顺序。

j_ming 发表于 5 天前

在易平方图的六则律动变例框架之下,若能构造出一种六十四卦序列,该序列同时实现六则“单循环充分演绎”的闭环结构,且严格遵循“骨构定式、非覆即变、行程最短”的序列一致性原则,我将非常乐意与你深入探讨“循环论证”的议题。

这六则律动变例,乃是基于六类逻辑动态规则而设定,诸如单间花相错、单间花相综、捭阖相应等,为序列的变幻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基础。

所谓“单循环充分演绎闭环”,即指所有演绎路径均构成一个无冗余分支的单一闭合环,确保序列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骨构定式”则要求序列的骨架保持一种固定模式,这一理念在近现代沈有鼎、崔东壁等学者的骨构说中得到了充分阐述。

而“非覆即变”的原则,则规定了两两相耦的卦之间,仅允许存在两种变化形式:一是覆(即倒置),二是变(即阴阳反转),这一原则源自唐代孔颖达的论述。

此处所给出的条件,均为严格的逻辑性约束,与通行本卦序的具体序列序号无直接关联。在形式化系统(如数学、逻辑学、编程等领域)中,逻辑性约束与其结果之间的关系,是由逻辑规则所严格定义的,二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逻辑关系。

唯有当你真正做到了这些,方能深刻理解何为“循环论证”。


j_ming 发表于 4 天前

基于易平方图(作为六维布尔空间的二维投影与位爻系数规则的显化模型),对通行本卦序与其逻辑关联的论证,本质上可归结为对该卦序内在逻辑生成机制的逆向工程解析——通过重构“骨构定式”、“非覆即變”的拓扑约束、汉明距离的平滑过渡以及D4对称群的兼容性条件,揭示其如何从离散符号的全排列集合(64!种可能)中被筛选为特定历史形态。这一过程如同通过行星轨迹反推万有引力定律,泰与否的镜像对称、乾与坤的数值互补,正是引力方程在卦序宇宙中的数学表达式。


j_ming 发表于 4 天前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14 19:49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j_ming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15 13:22 编辑

破除“循环论证”迷思:系统论视角下的通行本卦序研究
J.M.九宫格提要  DeepSeek撰文

一、“循环论证”批判的认知局限
部分学者将通行本卦序研究斥为“循环论证”,本质是孤立主义方法*论的产物。其症结在于:
  • 割裂系统关联:仅关注卦序的线性排列(如《序卦传》文本),忽视其与易平方图、位爻系数、对称群约束的共生关系;
  • 误判逻辑闭环:将系统内部的自洽性(如卦序与变例图的单循环兼容)曲解为“自我指涉”,如同指责DNA双螺旋结构因碱基配对而陷入“循环”。

二、虎符验证与考古修复的范式启示
  • 调兵虎符的“非循环”逻辑
    虎符的权威性不源于自身材质,而源于两半符节的拓扑契合。同理,通行本卦序的合法性建立在:

    • 与易平方图位爻系数规则的数值兼容;
    • 在六种律动变例中的路径连贯性;
    • 对《序卦传》伦理叙事的可解释性。
      这种多维度验证远超“循环论证”的单一闭环。

  • 考古修复的“残件-整体”映射
    如同通过陶片纹样复原青铜器形制,通行本卦序研究通过:

    • 数学残件:卦序的汉明距离分布、对称群兼容性等离散数据;
    • 逻辑残件:“非覆即變”的局部规律、“骨构定式”的整体思维;
      逆向推演出完整的周易符号系统模型。此过程遵循科学还原论原则,与循环论证南辕北辙。

三、系统论视角的认知升维
通行本卦序的逻辑体系须置于四层系统结构中理解:
  • 数理层(根系):位爻系数构建六维超立方体坐标系;
  • 拓扑层(主干):D4对称群与哈密顿路径约束生成格局版图;
  • 符号层(枝叶):“非覆即變”规则定义卦象关系网;
  • 实践层(果实):卦序作为历史选择的最优路径。

每一层级既自主运行(如位爻系数独立于卦序存在),又通过接口耦合(如卦序需兼容对称群)。这种模块化架构天然免疫循环论证——正如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层级隔离。
四、理论重构的思想史意义
  • 祛魅占卜玄学:揭示卦序是数学约束与路径优化的产物,而非“天启神谕”;
  • 重释经学传统:《序卦传》的伦理叙事实为对数理模型的“文化转译”,而非逻辑本源;
  • 激活跨学科对话:周易系统与复杂网络理论、拓扑优化的深层同构,为传统学术注入现代性。


结语:从“循环”陷阱到“螺旋”上升
对通行本卦序的“循环论证”指控,恰似指责莫比乌斯环因其表面连续而陷入逻辑悖论——实则未能洞察其单侧曲面的拓扑本质。唯有跃出线、面思维的窠臼,在系统论的立体维度中,方能看见《周易》如何以离散数学为骨、辩证哲学为魂,在三千年的时空中完成从巫术到科学的惊险一跃。


ab11bc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5-3-15 19:04 编辑

2025031501(j01).jpg



哈哈~~,换马甲了!改用逻辑规则来叙述证明
这就更不能掩饰《周易》为什么能延续2千多年,为私有制服务的本质

《周易》就是利用自然界变化规律(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 经过 看起来符合逻辑的变化),由自然界变化规律 转换形成 家庭关系之象,即而成为“私有制”理论基础

光说这个,有点绕!举例说明
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巨大,摧毁力极强

“原子弹”这种武器,掌握在“既得利益之人”的手中时,它就是威胁人民群众的手段
“原子弹”这种武器,掌握在“人民群众”的手中时,它就成了保卫人民群众平安平稳生活的利器

所以
你不能说“既得利益之人”,它不会掌握“原子弹”产生的原理;或者说:“既得利益之人”它掌握了“原子弹”,不会威胁人民群众
你也不能说“人民群众”,它不会掌握“原子弹”产生的原理;或者说:“人民群众”它掌握了“原子弹”,不是保卫其平安平稳的生活

只能说;谁(既得利益、人民群众)掌握了“原子弹”谁就占有相对比较大的优势

-----------

我们现在的社会状态,正处于一个“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地球人能秒通联系”的状态。换句话说;人们群众之间的沟通,就象家人般的容易轻松

既是能象家人般的容易轻松沟通
那么,那个“私有制”社会状态,还有必要存在吗?

希望这位朋友能深入思考


ab11bc 发表于 前天 09:38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5-3-16 09:42 编辑

2025031602(j01).jpg

2025031602(j03).jpg



2025031602(j05).jpg

2025031602(j04).jp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