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0|回复: 2

[对联楹联] 爱联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31 20: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学习对联的心得对联,我国璀璨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它集赋之华美,诗之豪放,词之婉约,曲之抒情,其篇章可长可短,取材广泛,内涵深刻。有人曾这样说过:读联益人身心,明做人之道,励成才之志,是处事的准则和笃学进取的动力。的确如此,学习对联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也是弘扬国粹的表现。我深切的感受到:学习对联既能提高我们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鉴赏文章的能力,还能在生活中体会到真善美,成就自己的梦想。
  一,我与对联的相识
   我是从07年开始接触对联的,在张永剑老师的影响下,我慢慢的喜欢上了对联,并结下了不解之缘。可刚开始时,听了五六节课,就连基本的平仄规律也未懂,看着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我十分着急。课后,我找到张老师,提出自己的不懂。虽有听了张老师的一番耐心讲解,可我的脑子里还是一头热,一头凉。看着我迷惑的样子,张老师送与我一本对联杂志,要我结合书中的联作与自己的笔记慢慢领会,不懂的再来问,说实话,我当时十分感动,又看着书中的精彩妙语,暗暗告诫自己也要成为一名联家。
  二,我与对联的相交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许是小时候对诗词的喜爱,是我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张老师的鼓舞下,我尝试着对一些杂志上的出句与话题联作。由于基础差,阅读少,常常半天想不出一个恰当的词来,而且经常受到别人联作的影响,限制。思绪总在那“死胡同”中转来转去。有时,费了好大劲写了一副自以为很好的对联,拿到别人手里却总是毛病一大堆,才是我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受到张老师的建议,平时没事时,多开几页,学习他人的风格,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求真中进步,并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
  三,大胆尝试,多多交流
   渐渐的,我对对联有了几分了解,经常请教张老师,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的联作,却总是“碰壁”。我又从失败的联作中找到缺点,对自己有更深的要求,尤其是意境这方面。《红楼梦》中曾这样说过:“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然是好的。”在对联杂志08年2月份中,我校高升同学以“望洋兴叹无为者;临海远航有志人。”获得三等奖,在此时,班中引起了一阵热潮,我便找到高升同学交流自己浅薄的认识,问他写联的窍门。他说,联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的意思,想来想去却是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确实有理的。一语中的的提示我,还有刘涛同学,对联杂志下半月刊“联海新舟”的十佳新星。他的诗词阅读量多,投笔如珠,也曾与我说道:对于一个出句,首先要理解好意思,确定好对句的角度。我也常拿出自己写的与他们交流。此外,我还参加了中华国粹网中12初级班,对于网络对联的风格,我是赞叹不已。
   四,从生活中提取对联素材
   他们的一番话让我明白了对联就是生活的缩影。只有不断的了解,探讨,才有新的认识。我又拿出了一些古典诗词阅读,其中有许多激起了我的创造灵感,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我想到作者的生活背景与友情的珍贵,一番思考后,我写出一联“友情何止深千尺?知己难寻有几人。”一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我写下了“一湖画月春山瘦;满目闲云旷野低”的笔作,还有我的崇拜偶像曹操提了一联:把酒有诗篇,志可擎天,心能拓海;倾心扶汉室,人皆误汝,我亦怜君……
   总之,对联是学无止境的,随我学习还很浅薄,但我愿意永远伴随对联,成就我的对联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7 00: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然是好的。

所以很多时候,当你不知道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词语的时候,你可以多想想现成的,生活中能经常见到用到的词语,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 16: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里的香菱,梦里成诗,可见,生活如梦,那时,梦很遥远,现在,生活如梦,可见,时代是如此进步神速。呵,可,那不是时代,本就是红楼一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