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6|回复: 3

[小说故事] 妙玉品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 14: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杨绛写过一篇《喝茶》,说:「若是苦涩的浓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细细品。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杨先生大约是凭记忆写的,把妙玉引前人的话误记成妙玉自己的话。妙玉的原话是:「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可见这一段品茶之论,版权不归妙玉。连横《雅堂笔记》有一篇《茗谈》,也说过:「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止渴。若玉川之七碗风生,直莽夫尔。」可为旁证。
妙玉有没有自己的品茶论呢?答案是:有。妙玉品茶,其实远比「一杯为品」论来得深邃。
在妙玉看来,品茶功夫首在茶具,茶倒在其次。贾母带一大帮人到栊翠庵品茶,妙玉亲自捧出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其余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可见,这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在茶具中间的地位有如贾母。宝钗黛玉在耳房内吃体己茶,茶杯却是「王恺珍玩」一类的古董,与宝钗黛玉一般不同凡俗。宝玉要求「随乡入乡」,妙玉便找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至于她自己吃茶用的绿玉斗,宝玉开头说是「俗器」,她却说:「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可是刘姥姥吃了一口成窑五彩小盖钟里的茶之后,这成窑五彩小盖钟,妙玉便不要了。开始读《红楼梦》,我不大明白曹雪芹为甚么用那么多的精神来刻画妙玉的茶具。现在重读,我似乎有一点懂了。刘姥姥本以为人家招待她喝酒吃茶,自己照吃照喝就是,这才知道,原来有人连她碰过的杯子也不要了。这是一个层次,即甚么人能够用甚么杯子。再高一个层次看过去,懂得甚么人家能够收藏甚么杯子,产生那种「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式的自豪,也就很自然。
在妙玉看来,品茶功夫重在品水,茶叶倒在其次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她给贾母献茶,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她请宝黛吃体己茶,黛玉以为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却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醇?如何吃得!」在她看来,「连水也尝不出来」的人,当然就是「大俗人」,哪里还谈得上品茶!这才是妙玉品茶的高论。
旧年的雨水与梅花上的雪,区别当然很大。但是一旦煮开以后,用来泡茶,两种水的味道如何区别,我没有实践经验,不敢乱说。黛玉吃不出来,被妙玉讥为「大俗人」,黛玉没有为自己辩解一个字。我原本就是凡夫俗子,更不必替自己隐晦甚么的。我只是从《清朝野史大观》上看到过,干隆皇帝吃的水,都是用专车到玉泉山去拉来的。可见那时候从皇上开始,吃甚么水就成为一种讲究。我只是略略替妙玉有点担心:寻常吃茶都如此挑剔,这日子如何能过得长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4 17: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喝绿茶,有一年在龙井村喝龙井茶感觉就特别好,买回家自己泡的就是差一点。不知道是心理问题呢还是真的不一样。不过像妙玉那样讲究的人我不喜欢,过日子还是要不拘小节,像史湘云那样是真名士自风流,我最欣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1 23: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茶不如说是玩茶,玩则有高低内外之分,茶成了茶具的托。好的茶具更茶的滋味与玩味,一些爱泡茶的人,只要是好茶就行,但更在乎茶具的赏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4 09: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雖高實過孤也....
與此人品茶...可謂茶趣全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