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张无屮

孔子错解了《易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3 05: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易传》,特别是《系辞上传》的写作者,哲学涵养甚高,思维慎密,不可能是孔子手笔,非出自孔孟的历史逻辑时代,与荀子学有点“靠谱”。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民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与《易传》的天地人参说,相同意蕴;荀子的性恶伪善论,与《易传》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有共通逻辑。《易传》理论高于荀子,疑出自秦王焚书坑儒后,借孔子名而扩大影响力。由考据学考据吧!该时代已远离卜筮时代,时过境迁,不存有键川定矣的心性逻辑,不存有卜筮问天意代人事的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论理学阶段。
一、通志成务的本体论。本体自然,易简理得的尊卑定位,乾健知与坤顺能的自然其纯,礼义规则成刚柔立本的“地曰示”,险阻、吉凶、及情伪相感利害生的矛盾因果性。因而,易简、健顺与刚柔,成本体论的的理论系统,进而产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心性逻辑。
二、《易传》的三道三才,仁义人道所融入的天道阴阳、地道刚柔,显然是礼本体的主客体关系。船山言:“仁心之用因于礼之体”;“礼义贯通于仁义之中而生仁心之大用”,透彻解释《易传》的三道三才的逻辑理论。
三、《易传》言:“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张载诠释:“圣人仰观俯察,故云知幽明之故,不云知有无之故”。挑明儒道分歧。知幽明之故,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天成象;在地成务曰数;在人言理,“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理道合体,必要极深研几,探赜索隐,研究本体运行的客观化理论。
四、《易传》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人道仁义礼智与天道元亨利贞的天人合道。
以上四点,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逻辑依据。至于《易经》逻辑,难矣。现代社会依然是天地人参,有为于自然的商品经济时代。从《易经》的天地人同,到《易传》的天地人参,即是文化传承,也是文明进化,逻辑还原与逻辑升华的理论*功夫显示。何以弃《易传》的文明进化,疑义所谓“孔子错解了《易经》”?返回《易经》,寻找《易经》的逻辑感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4 07: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想寻找质朴心性,经历WG教训,悟道了。只想寻找诚信心性。诚者,实也,诚者天道,元亨利贞的理性务实,没有假、大、空。信者,人际间的坦诚相待,诚之者,人之道也,没有奸诈心性的鬼域流行。诚信心性,仁义的健康心性与礼义的健顺心性。仁义健康,诚之者的信之道;礼义健顺,元亨利贞理性务实的诚者天道,易简、健顺与刚柔,“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5 12: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看一内容,就先也要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就如这精华的帖子,尤其是哲理理论的帖子,帖子的题目,就存在极大地问题。而整个帖子,有事围着题目,论证题目而展开的……

我们看题目,首先要看作者的心态,作者表达孔子错解易经一个支撑点,就是他本人理解对了,而孔子,却理解错了。
我们观看圣人观点,我们一般都不说对错,而是讲各种缘起。从小儿辩日,延续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在诉说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理论,而不是我执只见对方错而不见自己。……呵呵。不多感叹了,下面转自己以前一观点--------------------------
蒙山对话(2012版之四):悟道


一日,在蒙山城问师傅:‘师傅,常听人说悟道,与诸多的悟道标准。你觉得什么是悟道呢?’
师傅回答说:‘悟道,方知‘道’之深渊,自己渺小……’
师傅接着说:‘老子悟道说: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孔子悟道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释迦牟尼佛悟道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我回师傅说:‘老子说,悟道的人善于知道自己的错,并改之。孔子说,悟道的人善于知道别人长处而学之。释迦牟尼佛说,佛有十大弟子,各有第一……’
师傅答说:‘是的,真正悟道人,善于知道自己的缺陷而改之,善于知道别人的长处而学之。善于明白各种因缘而顺引之……
事后我想:悟道,不是住自我而自满而看不见别人。而是因知天地之大,万物之神奇,自己之渺小。而看到别人,完善自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16: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15-6-20 16:20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6-3 05:58
《易传》,特别是《系辞上传》的写作者,哲学涵养甚高,思维慎密,不可能是孔子手笔,非出自孔孟的历史逻辑 ...


易的本体论是阴阳对立统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最终的根源,实质,阴阳对立统一是一也是二,四象就是对立统一的动态演示。二生三是三个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三才相配就能满足化生万物的条件。
这是纯哲学思维解释的逻辑关系,阴阳对立统一是道学本体论的说法,一阴一阳之为道是儒学现象学的说法,外国学者说中国传统哲学没有真正意义的本体论的原因,就是这个,他们没有说错。
老子道学从易学的三才内涵的相配得出了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孔子儒学从三才相配的表面结构得出了天尊地卑的儒学管理体系。时代不同了,代表更全面、更人性化和科学化的老子道学理念,当然会走上舞台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1 15: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可以请楼主研究荀子解蔽说、张载参两说与船山矛盾理一说。阴阳(矛盾)对立统一,不可能存独阳孤阴的现象。张载说:“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阴阳之间,存程度或轻重差别,四象也。阴阳对立统一,合二而一,何谓三?荀子解蔽,虚壹而静谓大清明,人参于知一失一的解蔽中,“顺天而制天”的人参自然。张载直言参两说,“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阴阳化生推行而一,神也,“天之所以参也”。船山言,“天治者,神以依也”。智内神外,智神一体的有为于自然。自然与人为的矛盾理一,有为自然存两层次:形下器的理气范畴与形上道的神理范畴。阴阳对立统一,根究到理气与神理的心性内外,层次之间的矛盾理一。
楼主所说易学的三才内涵,天时、地利、人和吧!荀子云:“天有其时,地有其财,民有其治”,相类逻辑。荀子增补,“夫是之谓能参”,与楼主歧异了。《易传》三道三才,非楼主意涵,天道阴阳有易简理得;地道刚柔有健顺心性与刚柔立本,;仁义人道融入成仁礼心性与仁礼本体。所以《易传》三道三才是研究活化心性,人能弘道的本体论。
《易传》的本体论,发展到船山学时代,具规模成儒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外国学者会产生误解,原因多方面,文化内外因素兼全。可以归纳为三:一是传统哲学值可弘扬的优秀文化未有弘扬,这是为什么寻找古今转换、中西会通的文化中介点的根本原因,绝对不是楼主所说《道德经》为中介点;二是宋明理学与满清逆转文化未予批判与清理,专*制文化祸害后世;三是西方文化图解中国文化,致哲学的范畴内涵、范畴间普遍联系,以及范畴体系的义理模糊不清,歧见百出,如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莫衷一是。本国人尚如此,外国学者误解,不足为奇。鄙贴《文化的正义》,明天在《荀子学与船山学》主题内发出,有涉此问题讨论,请参阅,并指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09: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15-6-22 09:19 编辑

1:一阴一阳之所以是现象学的原因,说的是阴性的物体和阳性的物体,为什么这么说那?任何事物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产物,只是阴阳比例不同,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外在的属性,出现了阳性和阴性的不同个体。
2:三才,“三才”就是 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统称,比如一粒种子,怎样才能完成发芽、生长、繁殖、老化的全部过程的呢?一粒种子能否发芽生长,不仅取决于种子本身的质量(人和),还要看土壤营养的情况(地利),更要适合节气的温湿程度(天时),三者条件具备,才是 种子正常生长充分条件。再比如要开一个小卖部的话,就要先考虑政策(天时)、铺面位置(地利)以及自己的专业(人和)三方面的条件,这样才是周全的考虑方法。再比如治理国家要综合考量政权政策、国土资源、民心向背等问题,三才和谐才会国泰民安,其实这和马列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综合考核管理思路是相通的。
3:先生八卦,64卦里的每一爻,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5 09: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将天时地利人和看作自然体,内存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人和程度决定天事与地事;二是人和因果出自道心与人心的基本矛盾,近类个体与整体,是社会本体的人为与自然的矛盾体;三便是荀子所说“夫是之谓能参”,深层的人为与自然的矛盾体,荀子礼法合治的政制理论。《易传》天地人参的本体论,核心理论是形上道与形下器的矛盾体。船山直言圣人有为的文与礼。
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是意识与存在,社会本体的人为与自然矛盾体,恰如张载、船山的质文观、理气论,“理在气中”,非宋明理学的“理在气先”。二是思维与存在,思维,类通圣人之文,“理在神中”。马克思提出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深层矛盾,上层建筑,类通圣人之礼。上层建筑应对经济基础,思维应对存在,不存有人参意蕴?一是顺应,非逆行;二是主导,非无为;三是有为,非妄为。如果以老子道法自然观去理解,大错特错了。两个极度悬殊的历史逻辑阶段,极度悬殊的物质生产力阶段,文化差别极度悬殊的心性文化阶段,不知是大大升值老子的历史逻辑?还是大大贬值马克思的历史逻辑?不知是大大升值老子的学术地位?还是大大贬值了中国文化?直率之言,勿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5 11: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与楼主讨论问题,增益不少灵感,思愈远而长学问。奈青山易改,本性难易。一是坚持论理,二是直言。若直言过头招负面,请楼主见谅。楼主理论,也是现时的佛道思潮,对现时惯性认定的儒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充分暴露其理论的错谬。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5 15: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的谬论是拿着儒学当真理,纵然撞上南墙一千遍也死不认输。。。。。。{:soso_e119:}{:soso_e119:}{:soso_e11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6 07: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学八卦,重卦64,爻卦384,归结逻辑为:交合、变化、因果,顺理成章式的象示数成,与该时代逻辑相一致。物质匱乏,极不丰富的物欲现状,奠定该时代的社会心性形态;不似后世物质趋丰富而出现富贵帝王家、贪腐天下、争权夺利事件。社会治理简单化可以通行禅让制和讨伐制;不似后世的地方割据、图强争霸、分分合合、王朝陵替。文化心性以朴素无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文明;不似后世心性处在性善文史与性恶质野之间折腾,缺失继善成性,礼崩乐坏、鬼域流行,引出道心微、人心危的心性乱相与实务乱相。孔子言人心不古,老子言人心复古也。人、天、物均一之化备矣。一定的物质生产力阶段,决定着一定的社会形态和心性文化形态,也决定着一定的政治形态与思想形态,方引出顺应与逆行,主导与无为,有为与妄为的人参因果路,铺成历史与文化的古往今来。古易学走到今天,存古今通义,交合、变化、因果,却不是顺理成章,而是错综复杂,这就是古今殊义。矛盾因果,往往由众多矛盾因果集合,犬牙交错,其中有主要矛盾,有根本矛盾。船山言一时之大义,主要矛盾也;古今通义,根本矛盾了。古今成通义,值得传承的传统理性逻辑,必然在现实社会中存有逻辑影子,传承轨迹;古今殊义,毕竟新故相资的时过境迁,历史流逝了。文化继承,逻辑还原与逻辑升华的矛盾理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6 07: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倡扬距今三百多年前的船山学,孔儒脉理传承的船山学;非二千数百年前的老子《道德经》;我坚持论理而直言不讳,不似浑沌弃论理,妄断定论,空洞无一物。我与浑沌已搁置讨论,请自重,勿自讨没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11: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37楼:
1:人和程度决定天事和地事,三才相配万物化生,天时是指政策法律符不符合,地利是资源环境,人和是指个人素质技术水平,想开一个早点摊,要三才考虑周全。

2:是社会本体人为和自然的矛盾体,自然科学可以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道德经》是二者结合的典范。

3:礼法和治,道德经是五位一体的德法和治,最终发展为“道法和治”。

4:有为,无为的理解:
国学复兴网»文化论坛 › 历史文化综合讨论 › 炎黄春秋 › 培育软实力中的硬道理-----中国传统哲学( 完成版)6楼。

请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8 04:1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发表于 2015-6-26 11:09
37楼:
1:人和程度决定天事和地事,三才相配万物化生,天时是指政策法律符不符合,地利是资源环境,人和是 ...

1:人和程度决定天事和地事,三才相配万物化生,天时是指政策法律符不符合,地利是资源环境,人和是指个人素质技术水平,想开一个早点摊,要三才考虑周全。

2:是社会本体人为和自然的矛盾体,自然科学可以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道德经》是二者结合的典范。

3:礼法和治,道德经是五位一体的德法和治,最终发展为“道法和治”。
一一一一

这些正是孔子的东西。老子只揭示真理。可不教你如何去操作。
怎可打着红旗反红旗?
这都神马逻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8 04:1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塌糊涂。
我也是醉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