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7|回复: 0

[原创] 网络惊现:道德经3章新解——请坚持把前三章看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9 20: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章 不上贤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治矣。

【注解】
1】不上贤,使民不争;
“上”,至上,唯上。作动词,与下文的“贵”、“见”词性相同。通行本作“尚”,崇尚,时尚。比较一下,“上”指价值标准,“尚”指精神追求。“贤”,贤能,精英,指贤士与能人。有人译成“奸诈”,不妥。“使”,让,令。“民”,民众,百姓。“争”,争夺,竞争。有人译成“斗争”,不妥。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贵”,珍贵、贵重。“难得之货”,难以得到的稀罕之物、稀缺资源等。“为盗”,做盗贼,产生偷盗行为。
3】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见”,音xian,显现、暴露。“可欲”,让人想入非非的事情,指能够让人为非作歹而不受惩罚的坏事。四十六章“罪莫大于可欲”,这是造成社会动*乱、引起民众B乱的最大罪恶之源。“乱”,动*乱,B乱。
4】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治”,治理国家,治理天下的法则。
“其”,他们,指民众、百姓。
“虚”,谦虚,指思想不要自满。“心”,思想,意识。如“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心使气曰强”,心指意识。
“实”,充实,指经济保障有力;“腹”,肚腹,利益。如“圣人为腹不为目”,腹指利益。
“弱”,弱化,指政治安定有序;“志”,意志,野心。如“强行者有志”、“不可得志于天下”,志指野心。
“强”,强健,指精神自强不息;“骨”,骨气,精神。如“心使气曰强”、“自胜者强”,骨指精神。
5】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恒”,总是。“无知”,未有知晓,无忧无虑。“无欲”,未有欲望,无怨无尤。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保障,民众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6】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治矣。
“夫”,那些,指天下人,不仅仅指民众。“知”,知晓。“不敢”,不敢任意妄作、什么样的不敢乱来。六十九章“不敢为天下先”、七十五章“勇于敢则杀,不敢则活”。“为”,为满足自己私心私欲的胡作非为、为非作歹。“而已”,就行,就罢。“无治”,不存在什么需要治理的事情。

【译文】
不唯贤者能人至上,让民众没有争夺的必要;不贵重难得稀罕之物,让民众没有做盗贼的借口;不显现让人想入非非的事情,让民众没有制造动*乱的理由。所以彻底觉悟的大智者治理天下的法则,就是让民众思想谦虚不要自满,让民众利益充实保障有力,让民众野心弱化安定有序,让民众精神强健自强不息。总是让民众未有知晓感觉无忧无虑,未有欲望感觉无怨无尤。让天下人都知晓什么样的不敢乱来,只要不去胡作非为就行,那么就未有需要治理的事情了。

【导读】
“道德经第三章”如是说

本章第一句讲的是人才标准问题。其实,“贤者”、“能人”、“精英”本是社会中的好东西。古人说过“贤者善为天下理财”,表明贤者本身对社会发展也是有好处的。由于国家民族面临的生存竞争,真正人才匮乏的严重结果,必然是祸国殃民、亡党亡国。然而,真正“贤者”、“能人”、“精英”的出现,并不是能轻易做到的,特别是不能被批量产生。
由于社会具有“天下熙熙,皆为利驱;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趋利本性。在缺乏普遍合理的人才标准情况下,社会公正得不到保证,唯名是举,唯利是图,重才不重德,裙带关系,利益相关者等,都成为少数人最大限度地实现争名夺利的方砖,由此必然大量产生流行一时、名不符实的诸如“贤士”、“能人”、“名人”、“明星”、“神医”、“大师”、“博士”、“伪精英”、“伪科学”、“伪主流”之流的货色,可称为“奸诈”。在各种假冒伪劣、滥竽充数者盛行的时代,“劣币驱逐良币”,少量的精英人才却被排挤到社会的边缘,有真才实学者也被淹没在泥沙唾沫垃圾中反而不受重视,就会出现“一方面有着百万千万的各种高级人才数量,另一方面却找不出一位名符其实的真正大师”的社会悖论,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正所谓“博士院士满天下,庸劣俗物皆茫茫”。
第二句讲的是社会风气问题。“难得之货”,难以得到的稀罕之物、稀缺资源,除了珍宝古董、文物书画、豪华别墅、顶级轿车外,还有各种社会或学术头衔、职称、级别、待遇、奖项、名气、关系等,当前都算是一些稀缺资源。在这样的“难得之货”和社会不良风气面前,希有人能做到“不为盗”,有不做盗贼的觉悟,有不产生偷盗行为的道德。新闻中不时有做不出真学问的博士、教授、院士公然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职称晋级,或项目渔利,或挂名出版,就是一种极不道德的盗窃行为。
第三句讲的是社会动*乱问题。“可欲”,为满足一己私欲而心存侥幸敢于去做的罪恶,那些让人敢于为非作歹而不受惩罚的坏事,比如帝王奢糜、官吏威风、富人气派、名士忽悠、恶霸横行、小人暴发等,又如贪腐贿赂、买官卖官、欺行霸市、巧取豪夺、欺压百姓等,还有社会不公、分配不合理、知法犯法、司法腐*败等,就是“可欲”。四十六章“罪莫大于可欲”,这些都是造成社会动*乱引起民众B乱的根源,是天下最大的罪恶之源。通行本第三句“民”作“民心”不妥,因为以上三句都是关系“民心”的重大问题,分别是人才标准,社会风气,自身利益。
这里,合理解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这几句话,关系着对老子“愚民”思想的正确理解,也关系着对老子“以正治国”思想的正确解读,因而很重要。常见具有代表性的译文:“使人们的头脑简单,使人们的肚皮填饱,使人们的志气弱小,使人们的骨格强壮。永远使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其一,让人们没有知识容易,没有欲望却难。因为欲望完全是自身的,是由社会各种条件激发产生出来的。其二,这些愚昧不知的人们,作牛马生产不出好的粮食布匹,作工具没有战斗意志和功利进取心,根本无法实现“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连重视耕战“视百姓如牛马”的法家都不会赞成,怎么体现出老子“以正治国”合理性,又怎么体现“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圣人情怀呢?
再看本章的译文:“让民众思想谦虚不要自满,让民众利益充实保障有力,让民众野心弱化安定有序,让民众精神强健自强不息。总是让民众未有知晓感觉无忧无虑,未有欲望感觉无怨无尤。”显然,这样的民众之心与圣人是相通的,这样的民众是聪明、快乐、有力、和谐、安定、团结、自信、进取的。只有使全社会做到公平公道公正,民众生活在其中,感受不到不公不平事,感受不到生活不足与后顾之忧,因为少私寡欲而能团结安定、和谐相处。所以“功成事遂,而百姓谓我自然”。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人奉献是理所当然的,对社会有益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只有保民才能立国,可称为“保民立国”。只有这样的圣人之治,才可能产生天下人都盼望的太平盛世。
圣人治理天下,靠的是优先解决社会根本问题,实现科学发展,这叫“以正治国”;圣人取信于天下人,靠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靠的是亲身作为与成功积累,不可能靠欺骗一时或忽悠天下人做得到,这叫“以无事取天下”。因此,结合本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保民立国)、三十章“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知右守左)、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正治国),可称为“自然政治学”。
坚持“对立统一”与“普遍联系”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末由本生”,“知末守本”的自然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民立国”、“知右守左”、“以正治国”的自然政治学;等等,是老子思想与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根本原则,可作为我们国家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能够走向世界的自信力所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