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97|回复: 2

七十三、七十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0 08: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十三、七十四

         聖師孔子魯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生,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即B.C.552---B.C.479在世享年七十三歲!老百姓有句話叫“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也得去。”是說孔子活了七十三歲,亞聖孟子活了八十四歲是也!!

        鄙人恢復漢熹平石經,一直對此石經每行蔡中郎等書丹爲七十三字左右不解?此事亦困擾我十數載。
   
        近日恢復漢石經《論語》對廿篇內容有分行七十三字的、有行七十四字的來了興趣。案:熹平石經《學而》、《爲政》並《八佾》皆每行七十四字,但《里仁》篇卻行七十三字?
   
        細考:漢石經《學而》、《爲政》並《八佾》皆每行七十四字,而三篇中皆有弟子並他人之言!如:“曾子曰”、“有子曰”、“子夏曰”並“孟懿子問”等等,愚以爲七十四年乃聖人在世七十三年後之一年也!蔡中郎等人或是以書每行“七十四”字,以別說明是篇中不僅僅是聖師之言也乎?

      《里仁》篇廿六章,除最後一章首字爲“子遊曰”外,其餘皆爲“子曰”!漢熹平石經此篇行七十三字,鄙人是以大膽懷疑此“子遊曰”當是“子曰”乃皆聖人之言,所以蔡中郎等書丹的漢熹平石經《里仁》每行刻爲七十三字以追比聖齡!在下之恢復碑去“遊”字而爲“子曰”備考。

      龖案:沈約《宋書•劉延孫傳》載:劉宋孝武帝劉駿大明“五年,詔延孫曰:‘舊京樹親,由來常准。卿前出所有別議,今此防久弭,當以還授小兒。’征延孫為侍中、尚書左僕射,領護軍將軍。延孫疾病,不任拜起,上使於五城受封版,乘船自青溪至平昌門,仍入尚書下舍。又欲以代硃修之為荊州,事未行,明年,卒,時年五十二。上甚惜之,下詔曰:‘故侍中尚書左僕射、領護軍將軍東昌縣開國侯延孫,風局簡正,體識沈明,綢繆心膂,自蕃升朝,契闊唯舊,幾將二紀。靈業中圮,則首贊宏圖;義令既舉,則任均蕭、寇。器允棟幹,勳實佐時。及累司馬兩官,出內尹牧,惠政茂課,著自民聽,忠謨令節,簡乎朕心。方燮和臺階,永毗國道,奄至薨殞,震慟兼深。考終定典,宜盡哀敬。可贈司徒,給班劍二十人,侍中、僕射、侯如故。’有司奏諡忠穆,詔為文穆。又詔曰:‘故司徒文穆公延孫,居身寡約,家素貧虛,每念清美,良深淒歎。葬送資調,固當闕乏,可賜錢三十萬,米千斛。’史臣曰:延孫接款蕃日,固出顏、袁矣。風飆局力,又無等級可言,而隆名盛寵,必擇而後授,何哉?良以休運甫開,沈疾方被,雖宿恩內積,而安私外簡。夫侮因事狎,敬由近疏,疏必相思,狎必相厭,厭思一殊,榮禮自隔,遂得為一世宗臣,蓋由此也。子曰:‘事君數,斯疏矣。’然乎!然乎!”案:此作“子曰”而不作“子遊曰”可爲餘說旁證!

               恢復的漢石經《論語》前四篇附此,詳下圖版:


                   歡迎師友們對余之拙文不吝斧正或幫助在文獻中找出更多的相關記載並理由!
1學而苐一36行.jpg
2碑陽二《公冶長苐五》43行_页面_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水西土司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17: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13:},孔子的年岁是一笔糊涂帐。算不清倒不明的。
大概有几种原因;
1.记岁法不同。
a。虚岁
      岁虚记岁
      年虚记岁
b。实岁
   不同的计岁法,岁数最大可差别两岁。年虚虚岁与实岁相差最大时可差两岁。
2.孔子的身世
   非婚的年轻女子,再无家族其他成员岁数的参照下,孩子的岁数不大记得清的。再说孔子母亲早亡。
3.历史记载上也有两种记述年代
  a。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梁谷传、公羊传记述。
  b。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史记记述。
   相差一年,不管什么记岁法,都会差出一年的。
但不管怎样的记岁法,不管孔子是哪年出生的,似乎大家都认为孔子七十三岁去世的。倒退回去,那年出生的,在不同的记岁法下都可以证明准确无误。比如楼主认为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亡于鲁哀公十六年,即B.C.552---B.C.479在世享年七十三歲!
再看司马迁的史记,“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孔子去世的年代是没有争议的,出生的年月有争议,但似乎孔子的七十三岁岁数大家都没争议。{:soso_e113:}
帐算的糊涂了点,但结论都不糊涂。{:soso_e12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11: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史记》为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