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8|回复: 3

古今名家述说“一二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6 07: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集一些古今名家解释《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章句,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但是各有各的道理,每个解释自成一体,和在一起就成了一锅大杂烩。虽不能说没有营养,可色香味就谈不上了。作为一个正确的理论,必须能和现实结合起来。其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名词,在现实中都要有相对应的东西,都要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也就是说概念的连接和组合要有自己的逻辑性。而且概念本身就必须定义明确,概括范围清晰,出身正统,不能是野路子。单就《道德经》来说,老子本人说的是正统,后人妄自加上去并衍生的一切概念都是野路子。套用张无屮先生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段是《道德经》的总纲。也是宗教、哲学、科学、中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总纲。能否贯通所有这些学科,是检验对这段话的解释是否符合老子本意的最根本的标准。
   
    老子河上公注
    道生一。道始所生者。
  一生二。一生阴与阳也。
  二生三。阴阳生和气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
  三生万物。天地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也。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李隆基
    一者冲气也,言道动出冲和妙气,于生物之理未足,又生阳气,阳气不能独生,又生阴气,积冲气之一,故云一生二。积阳气之二,故云二生三也。三生万物。阴阳含孕,冲气调和,然后万物阜成,故云三生万物。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赵佶
    道生一。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一生二。天一而地二,次之水生而火次之,精具而神从之。二生三。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三生万物。
  天肇一于北,地耦一于南,人成位为三,三才具而万象分矣。号物之数,谓之万,自此以往,巧历不能计。


    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朱元璋
    道乃先天地之一气,以清升而为天,浊沉坠而为地,是为一生二。天地乃曰二仪,与先天地一气并作是三。二仪既立,四象昭昭,曰日月星辰是也。因有风雨霜露,四时成序,万物生焉。又负阴而抱阳,物盛而归源,属阴,归源而复出,是为抱阳。阳本刚,以阴贯之,则阴阳和。此谓自一以生二,自二以生三,自三乃生万物。


    老子注——王弼
    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已谓之一,岂得无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憨山大师
    此承前言道体冲虚,而为天地万物之本,诫人当以道为怀,以谦自处也。谓道本无名,强名之一。故曰道生一。然天地人物,皆从此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则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也。所以得遂其生,不致夭折者,以物各含一冲虚之体也。

    老子衍——王夫之
    道生一,(冲气为和)一生二,,(既为和矣,遂以有阴阳。冲气与阴阳为)二二生三,(阴阳复二而为)三三生万物。


    太上道祖白话注解道德经
    道生一。
  道的造化总原理,是这样的──道为万物之本,但是无名,强名为一。
    一生二。
  由一而分为二,则是有了阴阳,有了阴阳,自然天地定位。就是二的数。
    二生三。
  有了二数之后,就开始有了对待,有对待必有两端,如善恶分别,有两端必有中间的中心处,所以二就开始成为三数。
    三生万物。
  因此《易经》的数理,就以三为生数,而演变的。一切飞潜动植,一切有形有色之物,就成为万物了。


    道德经真义——(清)黄元吉
    是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也。其在人身,即微茫之中,一觉而辟,乾坤阖辟,气机往来——静而凝聚者为阴为精;动而流行者为阳为气。若无真意主之,则阴阳散乱,无由生人而成道。可见阴阳二气之间,甚赖元神真意主持其际,所谓“二生三”也。由是一阴一阳,一动一静,气化流行,主宰如故,而万物生生不穷矣——所谓“三生万物”也。或曰:“天一生水,金生水也;地二生火,木生火也;天三生木,水生木也;地四生金,土生金也。”以五行所生,解太上一二三万物生生之义,总属牵强;不若道为无极,一为太极,二为阴阳,天一地二合而成三,斯为明确之论。


    老子校译——朱谦之
    案:淮南子天文训:「道日规,始于一。」王念孙曰:「『日规』二字与上下文义不相属,此因上文『故曰规生矩杀』而误衍也。宋书律书作『道始于一』,无『日规』二字。」今案王说是也。淮南义本老子此章,故下文曰:「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庄子天地篇「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语本老子一章「无名,天地始」与本章「道生一」之旨。又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九知针石篇杨上善注曰:「从道生一,谓之朴也;一分为二,谓天地也;从二生三,谓阴阳和气也;从三以生万物,分为九野、四时、日月乃至万物。」语亦出此。
  又案:道生一,一者气也。庄子知北游篇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李道纯曰:「道生一,虚无生一气;一生二,一气判阴阳。」赵志坚曰:「一,元气,道之始也,古昔天地万物同得一气而有生。」大田晴轩曰:「一二三,古今解者纷纭不一。案淮南天文训:『规生矩杀,衡长权藏,绳居中央,为四时根。道日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以一为一气,二为阴阳,三为阴阳交通之和也,此说极妥贴。」又曰:「案道,理也;一,一气也;庄周所谓『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是也。二,阴阳也;三,形气质之始也。第十四章曰:『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盖此三也。意谓道生一气,一气分为阴阳,气化流行于天地之间,形气质具,而后万物生焉,故曰『三生万物』。」


    《老子本义》——(明)魏源
    道生一。一生二。无名。天地之始也。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名。万物之母也。一谓气。二谓阴与阳。三谓阴与阳会和之气。即所谓冲气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申说三生万物也。苏氏辙日。夫道非一非二。及其与物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


    《老子指归》——(汉)严遵
   道虚之虚,故能生一。有物混沌,恍惚居起。轻儿不发,重而不止,阳而无表,阴而无里。既无上下,又无左右,通达无境,为道纲纪。怀壤空虚,包里未有,无形无名,芒芒澒澒,混混沌沌,冥冥不可稽之,亡于声色,莫之与比。指之无向,搏之无有,浩洋无穷,不可论谕。潢然大同,无终无始,万物之庐,为太初首者,故谓之一。
  一以虚,故能生二。二物并兴,妙妙纤微,生生存存。因物变化,滑淖无形。生息不衰,光耀玄冥。无向无存,包里天地,莫覩其元;不可逐以声,不可逃以形:谓之神明。存物物存,去物物亡,智力不能接而威德不能运者,谓之二。
  二以(元)[无]之无,故能生三。三物俱生,浑浑茫茫,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搏之不得其緖,望之不覩其门。不可揆度,不可测量,冥冥窅窅,潢洋堂堂。一清一浊,与和俱行,天人所始,未有形朕圻堮,根系于一,受命于神者,谓之三。
  三以无,故能生万物。清浊以分,高卑以陈,阴阳始别,和气流行,三光运,群类生。有形脔可因循者,有声色可见闻者,谓之万物。
  万物之生也,皆元于虚始于无。背阴向阳,归柔去刚,清静不动,心意不作,而形容修广、性命通达者,以含和柔弱而道无形也。是故,虚无无形微寡柔弱者,天地之所由兴,而万物之所因生也;众人之所恶,而侯王之所以自名也;万物之原泉,成功之本根也。


    老子注——(清)陈澧
    道生一,此即周濂溪所谓无极而太极也。一生二,二者,阴阳也。二生三,一阴一阳,中有冲气,为三也。三生万物。


    《道德经》注解
    太上曰“道生一”,道何有哉?虚而已矣。然至虚之中,一气萌动,天地生焉。故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极之先,混混沌沌,只此一虚;及动化为阳,静化为阴,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也。其在人身,即微茫之中,一觉而辟,乾坤阖辟,气机往来——静而凝聚者为阴为精;动而流行者为阳为气。若无真意主之,则阴阳散乱,无由生人而成道。可见阴阳二气之间,甚赖元神真意主持其际,所谓“二生三”也。由是一阴一阳,一动一静,气化流行,主宰如故,而万物生生不穷矣——所谓“三生万物”也。或曰:“天一生水,金生水也;地二生火,木生火也;天三生木,水生木也;地四生金,土生金也。”以五行所生,解太上一二三万物生生之义,总属牵强;不若道为无极,一为太极,二为阴阳,天一地二合而成三,斯为明确之论。


    道德经注释——李涵虚
    道立三才之上,五行之先。太上论造化。故必以道为始。大道无形,浑然无极。迨其静中生动,而一乃见焉。一者,水也,在卦为坎。坎居北方,劳卦也。万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皆在乎是。成终,则庶汇归根。成始,则一阳来复。阳即火也,故言水而火在其中,一生二也。水火调匀,阴阳交泰,木情萌动,物类蕃昌,是故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此统言造化,而丹道亦在其中。
  愚按:后天后行,其数乱而繁,五数举而行乃备。金生水,四生一也。水生木,一生三也。木生火,三生二也。火生土,二生五也。土生金,五生四也。先天五行,其数治而简,三数举而五可包。水中火发,一生二也。木以火旺,二生三也。木生之时,即万物甫生之时,三可以统万也。
  又,按修丹之法,五行皆包于一二,水火双修,三四五皆助之,可不必言三也。太上举三,盖以三而穷极万物,故带出三之数耳。且不必言二也,一气为丹,二三四五皆助之,五行皆包于一也。水中产阳火,一包二也。水中藏木汞,一包三也。水中现金铅,一包四也。水中怀真土,一包五也。且不必言一也,窈冥之物,胚胎虚无,又可包之于道也。还丹之术,岂不至简而至易哉?言虽多而归于至要,只觉其典贵,不嫌其词多。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上言三生万物,三,木数也。物从木旺,木从火旺,火在水中生,则万物之体,外负阴而内抱阳。外阴内阳,外虚内实,虚涵阳气,是为冲气。物情至此,合太和矣。今并以丹法言之:坤交干金,变而成坎。坎体外虚而内实,则当以冲虚含其气,如太和之氤氲焉。
      
    老子校诂马叙伦
    又案以上二十五字当自为一章。疑非老子文也。......然老子所谓一即道,今言道生一,已与老子义谬。二或可释为有无,然亦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者相戾。三更何指?况万物复由三生乎?疑此乃后人据淮南羼入。


    《道德经讲义》
    “道生一”、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之实理,谓之“道”,道即无极而太极也。“道一”,“一”是道,是宇宙的核心。万物之本源生万象,“一”这个核心,决定着万物整体的基本状态,无极在静时为○,动时则为太极,太极即是一,即是道。此一流行于天地,便是五行四象;此一流行于人事,便是三纲五常;此一流行于身心,便是性命魂魄;此一流行于五常,便是仁义礼智信。故此“一”为万物总汇之理,万物总汇之源。若能得此一,则万事毕矣。
  “一生二”,就是道所生太极之两仪,两仪中含有阴阳二气。气之动为阳,气之静为阴。有此动静,才有此阴阳。阴阳本非有二,在太极未发动之前,静而为阴;太极已发之后,动而为阳。未发之前为理,已发之后为气,气行而理随,一理生二之阴阳。故曰“一生二”。
  “二生三”,“二”指阴阳二炁,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皆含有阴阳二气,由此二气交合冲荡之后所生的中和之气,才生出“三”。“三”即三元、三才等。道所生者为一,就其名而言谓之道,就其数而言谓之三。有一即有二,有二即有三,有三即有万,由此而生生不穷。
  万物皆一气含三。得气之清轻者,天之道;得气之重浊者,地之道;得气之中和者,人之道。若无阴阳二气之交合,则五行之气不能行于天,五气之质不能具于地,五性之理不能存于人。有天便有地,有地便有人。天地人三才皆本于阴阳二气交合所生,故曰“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三生万物”,大道就其名而言,谓之道。大道就其数而言,谓之一。有一即有二,有二即有三,有三即有万。“三”是三元、三才,万物皆是一气含三。“一元四素全息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是玄灵修真理法学认识宇宙万物的整体观和方法论。
“万物”者,天地日月,山川河流,动植飞潜,一切有形有色,有性有命者,皆谓之“万物”。
    【慧宇评注】把《道德经》引申到儒家学说也算是挺有本事的。


    《道德经证义》
    “道”产生混沌的“一”,“一”又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又由在中间的冲和之气相连接而成三,“三”由此种状态而化生了万物。

    心灵药方——林安梧
    大道之生,浑沦为一、「不可言说」。「不可言说」,分裂为二、转为「可说」。既为「可说」,参合天地、成就为「说」。「说」必有指,指向对象,构成「万物」。


    《领悟道德经》——孟浩然
  “道生一”中的“一”指的是阴阳协调统一的和谐自然。
  “一生二”指的是认识层面上的概念,人们刚开始认识事物时,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加深,发现原来所认识的事物中还包含有事物。
  “二生三”里的“三”指的是“多”的意思,在“一生二”的基础上又认识到更多的事物。
  “三生万物”的“万物”,指的是当人们的认识已经非常接近自然本质的时候,此时的认识层面上的“万物”和“道”中蕴涵的“万物”才相符合。


    《老子集注》——落花散人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经过堕落成为“德”,德者,一也。而德立刻分为上德和下德。下德,即所谓“二”,又分为“仁”、“义”、“礼”三个范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还要多么清楚呢?
  那么“三生万物”怎么解释呢?所谓“三”,即可以理解为“仁、义、礼”,也可以理解为“礼”自己。但是还是理解为多数的三比较合理。“万物”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的全部。
    【慧宇评注】俗话说“不怕胡说,就怕不会说。”这种落花流水式的胡说堪称典范。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
    道生的虚无一气,一气判为二,生的阴阳。阴阳会合生的三才,三才生万物。万物皆是背着阴而抱着阳。阴阳收敛于下,以生太和之气。


    《道德经释义》——城虚子
    道:世界的本原,“有”和“无”的对立统一体。
  一:太极、太一、细胞、原子,是生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功能单位。
  二:由一化生出的相对独立的阴阳两性物质。
  三:由阴阳两性物质媾和而生成的多种不同性质的物质。三,不是一个确数,是多的意思。如果结合我国古老的《易经》文化来解释,三,可以看作是由阴阳三爻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八卦。八卦与八卦重叠,形成六十四卦,象征着“三生万物”。可以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对太极八卦图的解说。太极载道,八卦寓德。太极八卦,合为道德。


    正解《道德经》——李兵
    “道”是清净本性,由一发展到二,由二发展到三,由三发展到包含于万物当中。万物把阴暗放在背后,而展示光明的一面,通过气流使它们相和谐。
    关于此“史上唯一正解《道德经》”的总结
    首先对老子说一句:学生自认没有给您老人家丢脸,学生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死而无憾了。
    【慧宇评注】说自己是正解的我见过几个,说自己是“史上唯一”的,可能是史上唯一的一个。


   《老子篇章翻译》——曾柏清
    “道”生无形体的一;无形体的一既称为一,已成为有,这有是实在之物,它产生了天地便是二,天地产生了阳气、阴气、中气便构成三;三产生千差万别的万物。


    老子的帮助——王蒙
    大道具有唯一性,这个唯一性将渐渐被认识与体现出来,故称道生一。唯一之中产生了或分裂成了对立面,成为二。二者互相斗争互相结合,产生了下一代的第三样事物。从此万象万物源源不绝,万物背负阴气,拥抱阳气,而通过阴阳两气的作用,以求达到和谐。
    【慧宇评注】王蒙的小说写的不错,功成名就。老来却不甘寂寞,非得掺和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出书不算,还跑到百家讲坛信口开河。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下面是论坛中各位对“一二三”的论述:

    张骏龙
    老子所说的“一”,就是博大统一。这个博大统一的根本,就是“道”。“一”的本质是虚无的,而实在的东西,就是从虚无之中产生的。虚无与实这两者,就是“二”(如天与地)。这个“二”又逐渐产生了非生命的基础物质,如空气、水,加上天地,就是“三”。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最终产生了千姿百态的生命万物。
    有也包含阴阳,太阳是阳,地球是阴。所以二理解为无和有,有些问题。阴阳只是一个概念吧,所以阴阳不能称为二。
    许慎在《说文》中对“一”的解释是: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天地为二,加上空气水是不是不是可以确定为三呢?
    老子说的万物,主要应该是生命万物吧。个人的认识不一定正确,其实只要我们知道道生万物就行了。一二三不都是个过程。这个过程当然也是可以探讨的。
    看来你也支持不刻意解释一二三,本坛好你有四位网友认同这样了,不过有人去研究也行。道的存在,是客观的,虚幻的,令人捉摸不定的。
    【慧宇评注】巨龙版主是否认为道不可说,一二三解释不清?老子开宗明义就说了“道可道”,老子五千言不是说道那是在说什么?


    青竹大哥
    “道生一”中的一,是老子宇宙生成论中宇宙的第二状态。为了便于叙述,我这里把“生一”的道称为元道,而元道所生的一则称为始道。
  元道创生万物经过了四个阶段,即:
  ㈠、元道蕴生出始道(道生一)。始道是天地未分之前,处于浑沌状态的道。据老子描述,始道的属性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无明无暗、无上无下、无先无后的。尽管始道是一种恍恍惚惚的浑沌存在,但它却具备了象、物、精、真、信等诸要素。元道将所有的道性(元德)寄存于始道,始道则在后续的创生过程中把相应的元德传承给万物。老子把这个难以名状的始道又叫无名“无名,天地之始”。
  ㈡、始道蕴生出天道“一生二”“无名,天地之始”;
  ㈢天道蕴生出灵道(即玄牝,又叫谷神)“二生三”;
  ㈣元牝(玄牝)蕴生出万物“三生万物”,万物是元道的终极产物不能再创生新的道,所以万物之道也叫恒道、常道。
  综上,在老子看来,我们的宇宙生成经历如下的五个状态和四个阶段: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元道→始道→天道→灵道→物道(恒道、常道)


    张无屮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二生三”,二是阴阳两种因素,而三是阴阳元素分别构成的“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具体条件,三才相配,万物化生。易学是研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关系的哲学,揭示了先天八卦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和后天八卦的兴衰成败的命运规律,三个影响关系在两大规律中的组合,就是我们哲学要研究的全部内容,也因此易学才有资格成为诸经之首。


    《道德经笔记》——朵朵莲花
    道生一(大道无名。道生一,一就是无,是万物父,是阳,万物自此有始,三才之天也),
  一生二(无中生有。有是万物母,是阴,三才之地也),
  二生三(父母和合,生出子女,八卦形成。长男中男少男,长女中女少女,加父母,共八卦。三为阴阳和合产物,为三才之人)。
  三生万物(八卦生出万物)。


    浑沌道长
    道生一,太极是也。一生二,由太极而组合核子也。二生三,由核子而组合天体也。
天体者,万物之所载,万化之所生也。因此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慧宇评注】把《道德经》和高能物理直接捏合在一起算是大胆的猜想,怎么证明?


    云涯客
    “道”有动静,道的动态叫太极,道的静态叫无极,无极为体,太极为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阴阳之合体也,阴阳者,太极之分化也。“道生一”,就是太极生两仪的意思。这个“一”是指太极的第一次变化。
    【慧宇评注】无极这个词是野路子。


    赵福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不怀疑一下老子这个人?
    “一”是易经中的阳爻这种符号,“--”是易经中的阴爻这种符号。“三”是三爻成卦。
    老子看到了易经八卦资料,而不懂易经,将阴爻阳爻以及三爻成卦,解释成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心湖行棋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常被解释得很玄。
    我以为,老子本纯朴认真的人,他的真正意思应该是:道生了一个物,一个了,又生了一个物,从一个变成两个了,又生了一个物,从两个变成了三个了。就这样万物一个个地生出来了,万物都被假设为道所生,是古人观察阿猫阿狗一个一个的生小猫小狗后,得出的自然结论。
“圣人者,以类知之”我晕,一个简单的数列,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把它搞复杂?
    【慧宇评注】以上两位是初学者,第一位把老子形容成可以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学者,第二位则把“道生一”的“生"直观的理解为生殖,把耶和华造人的故事改头换面强加在老子头上。正所谓童言无忌,无知者无畏。


    看看啦
    几种说法,列一下,大家再补充:
    1. 就是简单的数字游戏,一而再、再而三,比喻而已。
    2. 一是无极;二是阴阳;三是精气神。
    3. 一是先天一气,二阴阳,三天地人三才。
    4. 道是上帝,生一亚当,亚当取出一根肋骨变夏娃为二,亚当夏娃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一个是犹太始祖,一个是埃及始祖,一个是其它民族始祖,三生了万。呵呵。


    龙在田1
    这一不是这么简单的,它承接着道,是有的开始,是发生发展的原动力,是万物之母。
    一二三有哲学的解读,有道学的解读,有易学的解读。可以归类于万物的体与用。哲学只解读了一二,认知了二分世界,承认阴阳对立统一。易学的解读是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万物。这里的一二三实际都为太极,是不同阶段不同等级的太极,都可以演变,是对二分世界的发扬光大。以阴阳交融为主。是一门以阴求阳或以阳求阴的见几学。道学的解读暂且不谈。
    所以不论是怎么解读,体都是二分世界的太极,用都是阴阳两仪的太极,回归到现实世界中,这一二三都是事物。是万物之母,万物之兄,万物之子之类。至于一二三的演变,模型的建立,与现实的对应,和掌握运用。就要更上一层楼才能通晓的。
    【慧宇评注】龙在田可以自立一派了。太极居然可以分不同阶段不同等级。那你这一个太极就可以打遍黄河两岸了。


    体用而已
    老子说的明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体,二是用,三是象。二和三都在一的范畴。道是一,是本,是太极,是一气贯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人生的目标,德是二和三,是阴阳。是象和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凡事都有两面性。人生就是做选择,得到了一些必定你一定会舍去了一些,不论你的表象千变万化.也不论你所掌握的数大小多少。最后的落点一定要落到你的目标上去。老子其实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宇宙的真理。人类的产生和成形发展其实是为了完成宇宙的道。
    【慧宇评注】纯粹的抽象概念的堆砌,毫无意义,什么也说明不了。


    老子书童
    道附于一个实体而生;这个实体的存在叫有,其之前的状态叫无;有与无的演化,形成一个实体的前世,今生,未来三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各自从无到有的过程,产生天下万物。发动万物演化的是阴阳,阴阳的平衡就是当前的状态。所以,道是生于物中,借物显形。这是我把道附于一个实体理解为道生一的原因。二为什么不是阴阳之二呢?因为后面再次提到阴阳,所以这里提起似乎有点重复。
     一不应该是指道,如果是这样,翻译起来就是:道生道,很不对味呀。
     以前,我理解二为阴阳,三为天地人--所谓四大之三,一直感觉不是很合理,却也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了。
    【慧宇评注】把“道生一”解释成阴魂附体也属创新。


    雨儿亭
    好象只解决了一个道生一。二是阴阳,因为没有比阴阳更全面概括万物性质的了。三不是天地人,三生万物,难道人在万物之前出现?我认为,道起初是无,自含“有”的无。道生一是无中自生的有显现。一生二是有隐无显之后出现的有无并存。有,无,天生赋予阳、阴两种属性。二生三是有无(也即阴阳)交替显现而产生的能量,可称为德(道德经中定位的上德)。三生万物是德的能量化生为有形的万物。


    菩提山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科学解释 :
    道生一: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正负反应可以生成光子;一生二:光子通过光电效应,可以生成质子和中子;二生三:质子和中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可释放电子(核辐射);三生万物: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了原子的基本组成,而由这三种元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关系,就演变了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


    大道长空
    “道”最初是虚无缥缈,特立独行,循环无端,非常微小的一种物象,其后不断发展变化,致衍生万物,这与“量子力学”以及当代“天文学”给我们展示的宇宙发展极其接近。所以“一二三”解释成“道”衍生万物过程的中间状态即够了,再深入,即是“非此即彼”的独断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名望 +10 銀子 +50 收起 理由
高老夫子 + 50 资料很详尽,欢迎多发贴。
水西土司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03: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儿亭
     好象只解决了一个道生一。二是阴阳,因为没有比阴阳更全面概括万物性质的了。三不是天地人,三生万物,难道人在万物之前出现?我认为,道起初是无,自含“有”的无。道生一是无中自生的有显现。一生二是有隐无显之后出现的有无并存。有,无,天生赋予阳、阴两种属性。二生三是有无(也即阴阳)交替显现而产生的能量,可称为德(道德经中定位的上德)。三生万物是德的能量化生为有形的万物。
    【慧宇评注】看来雨儿亭是动过一番脑子的,比那些人云亦云的强得多。

      菩提山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科学解释 :
     道生一: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正负反应可以生成光子; 一生二:光子通过光电效应,可以生成质子和中子;二生三:质子和中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可释放电子(核辐射);三生万物: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了原子的基本组成,而由这三种元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关系,就演变了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
    【慧宇评注】这可真是别出心裁的解释,用对微观世界模模糊糊的观察得出的推论来解读“一二三”,可谓是“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要是我们都透过显微镜去了解世界,解读人生,既没有吃喝玩乐,也没有美女如云,不生不灭,五蕴皆空,全都“致虚恒也”,哪还会有什么烦恼?但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元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关系”如何就“演变了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上嘴皮子一碰下嘴皮子,质子、中子和电子就科学的演变了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这样的解读也太跳脱了,太一厢情愿了。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大道长空
     “道”最初是虚无缥缈,特立独行,循环无端,非常微小的一种物象,其后不断发展变化,致衍生万物,这与“量子力学”以及当代“天文学”给我们展示的宇宙发展极其接近。所以“一二三”解释成“道”衍生万物过程的中间状态即够了,再深入,即是“非此即彼”的独断了。
    【慧宇评注】
大道长空的解读跟上面的菩提山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虚无的微观一下子跳到无限的宏观。就是不敢面对现实的直观。大道从虚无不知道怎么就来到了无限,而中间所包含的内容不见了,长空了,否则就是“非此即彼”的独断。列位看官,你们从大道长空的叙述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反正我是越看越糊涂。

    浑沌道长
     道生一,太极是也。一生二,由太极而组合核子也。二生三,由核子而组合天体也。天体者,万物之所载,万化之所生也。因此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慧宇评注】把《道德经》和高能物理直接捏合在一起算是大胆的猜想,怎么证明?“由核子而组合天体”,这个跨度也太大了吧,同样是不敢面对现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0 09: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朔回归 于 2021-3-20 17:09 编辑

惰性元素犹如在天体中的,一个大小不等的宇宙。各个周期中的元素是大小宇宙形成的过程。在形成过程中,要施放或吸收很大的能量,這就是人所感知声、光、热、电、磁、力等,或未知能量。這是天体中的一个生老病死的大灾难过程。恐恐龙灭絕、与人的由來可能有关?          是非请指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9 22: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是本体,本体由阴阳两种因素对立统一构成周行不殆的运转动力,对立统一是一也是二,三是三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