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7|回复: 3

何芳川:世界历史上的大清帝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6 01: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外部环境的因素十分重要。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时代所带来的变化,是根本性的、世界性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虽然尚不能影响大清帝国的建立,不能阻止康雍乾盛世的到来,但已从外部大势上决定了帝国历史的此后性质。这一强大的外势终于决定了帝国的衰亡。大清帝国的命运也从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同轨走向分途。大清帝国灭亡了,中华民族却仍生机无限。
【关 键 词】大清帝国/康雍乾盛世/“华夷秩序”/产业革命
大清帝国的龙旗落地,距今已近百年。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辉煌壮丽,它的黑暗腐朽,都已化作历史的云烟。按照我国的传统,早该给它修一部正史,以盖棺论定。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一修史的条件,是否各方面均告成熟,至今仍难定音。好在条件也是人创造的,许多条件的成熟也正是一个人的主观努力的过程。

清史的编纂,是一个盛举。共襄盛举的,清史学界自然责无旁贷,此外,还应有包括世界史在内的整个中国史学界。不仅如此,作为21世纪的宏伟学术成果,它还应该是跨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晶,体现新世纪对学术研究的时代要求。为此,本文试图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提出一些浅见,将大清帝国放进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去观察。
    


当人们谈论一部中华帝国史,总不忘汉唐明清。这当然有欠准确。因为秦,毕竟是中华帝国之肇始;而元,也是一个曾经拓疆万里、存在了近一个世纪的庞然大物。让我们姑且从俗,就谈汉、唐、明、清吧。大清帝国,就与前面三大帝国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就在于它的外部环境、外部世界发生了质的巨变。

汉唐明清四大帝国,都有一个外部环境、外部世界,也都有一个与外部环境、外部世界沟通交流、相互影响的问题。但前三大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影响中,始终居于一种中心的、主角的地位,一种积极、主动影响甚至制约外部世界的核心地位。而大清帝国,从它立国伊始,就在毫不自知的情况下,处于被外部世界从宏观上影响与制约的态势中。在这种被动的宏观态势下,大清帝国虽然依历史的惯性,仍然力图发挥昔日的主角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这种积极、主动的作用,但在宏观的视角下看来,那也只不过是全面被动形势下的局部主动罢了。而且,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局部主动也在内外条件的动态发展中逐渐丧失,直至鸦片战争后迅速走向完全的受制状态。

大清帝国的这个外部环境、外部世界的特点,正是世界历史的发展所决定的。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页。)这就是说,作为比较完整和正规意义上的世界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人类历史漫长发展的结果。在古代,特别是上古时期,在我们这座星球的各个地区生息、繁衍的人类社会创立了国家和文明。然而,从今天的世界地图上看,古代人类所创建的国家与文明,在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局限下,最初都是规模很小、彼此分散,甚至显得支离破碎。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去追溯历史,探讨乃至努力勾勒一个世界的古代,但那追溯、探讨、勾勒的结果,只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在世界的古代,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古代世界,那个被我们勾勒而成的“世界”,是分散的、零星的,甚至是支离的。这种状况甚至影响了人们的主观认识,以至当时人们头脑中的世界,仅不过是他们赖以生产、生活的局部地区,至多不过是他们与之进行交换、贸易的边远地区而已。直到国家规模庞大,出现了疆土辽阔的帝国,人们头脑中的世界,仍然是有限的。在古希腊、罗马人头脑里,世界指的就是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亦即我们今天常说的“地中海世界”。在“地中海世界”人们看来,当时这个世界之外,特别是埃及、红海以东以南地区,都被笼统地称之为“埃塞俄比亚”。这个“埃塞俄比亚”,并非指今日东非的那个著名的文明古国,其意为“晒黑的面庞”,指的是此外一切未知地带。同样地,在古代中国人头脑中,世界也是局限着的。从东北亚到东南亚,再加上对中亚、西亚和南亚比较模糊的认知,大致就是当时中国人的“天下”了。由于古代中华文明的高度发展,特别是精神文明层面的极度丰富,中国人对世界的探求是无与伦比的。太史公司马迁记载了春秋时期邹衍的世界观:“中国外如赤悬神洲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通焉。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也。”(注:《史记》传七十四。)但这个头脑中的世界,带有很大的模糊性与猜测性,虽有智慧的闪光,却距现实遥远。

因此,在古代,直到中世纪时期,一部正规意义上的世界史还在准备与雏形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哪一个国家、民族创建了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社会经济繁荣,总体文明程度领先的王国或帝国,在与当时的外部环境、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会占据主动的地位。我国古代的汉、唐、明等几个大帝国,在对外交往与文明交汇中基本上都是居于一种高屋建瓴的态势。当时的外部世界还没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明和更为高级的社会形态以及建立在这种更高文明、更高社会形态上的强大国家或国家群,能够对中华帝国的兴衰与社会发展作出质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如果我们修撰汉、唐、明等王朝的历史,它们的外部环境或对外关系固然也不应忽视,但比起修撰清史来,其重要性就相差不知几许了。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一部二十四史,所有王朝的外部环境加起来,也没有大清帝国的外部环境来得重要。

“资本主义时代是从十六世纪开始的”。清王朝(1644—1911年)存在的268年,正好处在这个历史时代。正是从16世纪开始,世界走向一个巨大的质变,近代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占据了文明的制高点。资产阶级在组织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将这个世界编织到一体,从而创造并书写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而这个崭新的历史进程,逐渐地并不可逆转地将大清帝国纳入了它的框架之中,从外部影响、制约直至通过其内部变化,规定了帝国的衰亡与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因此,在修撰清史时,就不能不时时刻刻、方方面面考量着它的外部环境、外部世界以何种方式、怎样的力度日渐深入地介入了帝国的发展,在帝国内部运动中起了何种催化、腐蚀、破坏与革新准备的作用。

近三个世纪的大清帝国史,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与此同时,帝国的外部环境、外部世界也是动态的、发展的。而且比较起来,后者比前者变动与发展的速度,更是迅猛的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个半殖民地、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

大清帝国的历史,是有阶段性可寻的。大体而言,似乎可以划分为早期,即初创期,大约从1644年到平定三藩之乱;全盛期,即康雍乾盛世;中后期,即问题期,大致在嘉道年间;晚期,即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1年。从更宽泛意义上,我们也不妨注意一下世界近代史的阶段性。一般而论,世界近代史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早期原始资本积累时期,从16世纪到18世纪;然后是产业革命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再就是帝国主义时期,从19世纪下半叶到1945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现当代时期,另当别论。这样,我们看到:大清帝国存在的268年,正好处在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阶段晚期到第三阶段前期。这一对照的意义在于,它向我们清晰地指出:大清帝国的初创期和全盛期,大致在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阶段,即原始积累时期,而大清帝国的问题期与晚期,则正好处在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二、三阶段,即产业革命及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与早期帝国主义时期。由此,大清帝国在与其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其兴衰轨迹不是更加生动,更加鲜明了么?!

    二

1644年,当八旗入关,小皇帝福临在北京金銮殿上彷徨的时候,近代西方殖民主义东来已经一个半世纪了。在这一百多年间,葡萄牙人经好望角,占据了印度的果阿、马来半岛南端的马六甲、我国的澳门等地,建立了它线型的东方海上帝国。与此同时,西班牙人依托其拉丁美洲殖民地,占领了菲律宾群岛,几乎将太平洋变成了西班牙内湖。

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早期殖民主义,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社会需求,因此也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当时东来的西方殖民者,在《马可波罗游记》的鼓舞下,到东方图谋香料、金银以及一切精美的产品和工艺品,同时,他们高举传布福音的旗帜,给自己充满功利主义的野心,蒙上一层正义和美好的包装。可惜,基督的福音换不来任何物质的果实,而殖民者又拿不出什么高档的产品或硬通货与东方进行交换。于是,出路只有一条:赤裸裸的暴力劫掠。从西方殖民者一踏上东方国家的海岸开始,赤裸裸的暴力劫掠就如影随形地陪伴着他们。他们带着火和剑来到东方,留下的是用火和血的文字写下的记录。在东非,瓦斯科•达•伽马首航印度返程中,炮轰了摩加迪沙城邦,达•伽马的后继者阿尔美达,于1505年血洗了曼巴萨城邦:“无论男女老少以至无辜幼儿,全都不免一死。……不仅是人遭殃,甚至天上的飞鸟也被射杀殆尽。”(注:J.S.Kirkman ed., The Portuguese Period
in East Africa, Nairobi,1968,p.73.)在东北非,葡萄牙殖民者在埃塞俄比亚制造了长期的社会冲突与动乱,造成了8,000人丧生。在他们被年轻的“万王之王”法西利达斯驱逐之后,人民欢呼:“西方的豺狼再也不能奴役我们的埃塞俄比亚!”(注:R.Greenfield, Ethiopia, A New
Political History, London, p.61.)在东南亚,1511年当攻占马六甲时,葡驻印总督阿布尔柯克竟下令对城中男女老少一律格杀勿论,并纵容部下在城内大肆劫掠。(注:梁英明等:《近现代东南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葡萄牙殖民者还是罪恶滔天的非洲黑人奴隶贩卖的始作俑者。(注:参见郑家馨主编:《殖民主义史•非洲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5—157页。)至于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式掠夺罪行,更是罄竹难书。

早期殖民主义在东方的暴力劫掠,造成了亚非与拉丁美洲许多处在文明发展较低梯次的民族和国家的巨大破坏,甚至中断了这些国家、民族正常的社会发展进程。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来说,他们的命运受到了不可逆转的扭曲与摧残。殖民主义的负面历史作用,是巨大的,甚至毁灭性的。

早期殖民主义的触角伸到中国,是在明朝中叶。受其自身特征规律性的支配,来到中国的早期西方殖民者,并没有改变其暴力劫掠的恶的本质。葡萄牙殖民者甫抵我国广东沿海,就“拐掠城市男妇人口,卖夷以取货,每岁不知其数”;“所到之处,硝磺刃铁,子女玉帛,公然搬运,沿海乡村,被其杀掠,莫敢谁何”。(注:史澄:《广洲府志》卷一二二。)西班牙殖民者在占领菲律宾群岛后,北上入侵我国台湾。荷兰殖民者更在1624年,即晚明天启四年,侵入台湾,建立赤嵌城,并掠夺土地,搜刮赋税,掠卖人口,实行残酷的殖民占领和统治。另一方面,西方传教士,特别是天主教耶稣会士自16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内地传教。在这一过程中,开始了近代中西文明的交汇。事实上,当我们回顾明中叶以后的中西交往时,可以清楚地看到,伴随着这一交往的展开,西方传教士的活动日益凸显,而殖民者的暴力劫掠活动则渐有软化的趋势。西方殖民者并非不想将他们在华暴力劫掠活动无本万利的继续下去,而是碰到中国这个庞然大物——东方封建帝国,使他们不得不收敛本性,改变策略。

即使到了16世纪20年代,大明帝国早已盛世不再,葡萄牙殖民者在大明水师面前依然是碰得个鼻青脸肿。“中国官吏令葡萄牙人退出屯门岛,葡人不从,中国战舰遂攻之,葡人大败而归。”(注:
Emil Bretschneider, Mediaeval Researches, From Eastern Asiatic Souras,
Vol.Ⅱ,p.319,London,1910.)1523年发生在西草湾的海战,更是“生擒别都卢、疏世利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俘被掠男女十人,获其二舟”(注:《明世宗实录》嘉靖二年三月。)。经过反复的交往,碰撞与冲突,葡萄牙殖民者终于向中华帝国软化。1553年,葡人“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愿借地晾晒”,占据了澳门。“海道副使汪柏徇贿许之。”(注:郭fěi@①:《广东通志》。)这是近代西方殖民者用行贿的手法,首次搞“洋腐败”,击中了第一名中国贪官,“非暴力”获取了澳门。此后,澳门葡萄牙当局更向中国政府缴租纳税,甚至助兵平叛,终于成了中华天朝眼中的“良夷”。由于长期的传教与贸易,澳门葡萄牙殖民当局与明廷关系良好。大清立国后,南明小朝廷还不断有人希望借助澳门葡人的力量,挽狂澜于既倒。而澳门的葡萄牙人也在相当一段时日里,怀抱着同情亡明的立场。然而,前产业革命西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局限,加之葡萄牙这个地处西南欧一隅的小国国力的局限。葡萄牙殖民者对大清帝国的建立,竟完全无力施加任何影响与制约,只能坐等与之修好的时机。

至于17世纪崛起的荷兰,虽则侵占我国台湾,并在打击老牌殖民者葡萄牙时毫不手软,占尽优势,但在中华帝国面前亦显得力不从心。在明清改朝换代之际,荷兰人与葡萄牙、西班牙人一样,难有作为。至多不过拿海外华侨作为欺凌对象,恣意屠杀,显露其原始积累时期恶的本性。有时,荷兰殖民者怕影响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内心恐慌,事后还要专门遣使向中国皇帝谢罪。至于荷兰人侵占的台湾,则根本无须待大清帝国动手。一位统领25,000名精兵的抗清英雄郑成功,一次成功的跨海作战,就将宝岛收复,将荷兰殖民者赶下了大海。
    三

西方殖民主义影响、制约不了大清帝国的建立。同样也影响、制约不了康雍乾盛世的到来。因为,在康雍乾盛世的辉煌时期,世界资本主义还处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晚期,处于向产业革命过渡的阶段。

按照一般的判断,1733年开伊发明飞梭,标志着产业革命的开始;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英国率先完成了产业革命。至于欧洲大陆以及北美地区的产业革命的完成,则要后推至19世纪中叶了。英国完成产业革命,大英帝国开始了它的崛起。但此时已是康雍乾盛世的尾声。“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已经是75岁高龄。当年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宇衣宵食、励精图治的时候,西方产业资产阶级正初出茅庐,刚刚登上历史舞台。西方殖民列强“船坚炮利”的日子还在后面。靠个把开伊制造的飞梭,哈格里斯夫制造的珍妮纺纱机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动不了大清盛世的。完全有理由说,当时中国的外部环境、外部世界还能够允许大清盛世的出现,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制约甚至扭转中国沿着它既定的轨道发展、运行。

从历史主义的角度,应该怎样来看待和评判康雍乾盛世这个大清帝国的全盛期呢?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正负两个方面给予这个盛世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与评价。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要说够、评足。就是说,要评说到位。

康雍乾盛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大致有六大贡献可以彪炳青史,垂范千秋。第一,基本上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疆域,奠定了今天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基础;第二,大致完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成熟、完备、前近代型的行政管理体制,能够很好地为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服务;第三,重视农业生产,努力推动以农业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第四,注意农业人口的合理负担,政策导向比较妥当,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巨大发展。这里要说明的是,和今天知识经济时代不同,大清帝国所处的自然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或社会发达与否的主要标准,是看其人口的多寡。这也是一个家族为什么祈求多子多孙,一个国家为什么希望广土众民的实质所在;第五,由于疆土广袤、人口众多、国势雄强,因此在平定三藩之后,帝国大致维持了一个半世纪的安定局面。其间虽有内征准噶尔之役、大小金川之役等一定规模的军事行动,也有外抗沙俄的雅克萨之役,但大体而言,没有全局性的帝国对外战争。这样,在帝国的中原与江南等主要农业区,社会生产不受干扰,人民生活比较安定。这就促成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高度繁荣;第六,作为东方最为强大富庶的帝国,大清帝国一如既往诸王朝的传统,经略“华夷秩序”,除了与缅甸进行过一场中方应多负责任的冲突外,基本上与周边远近诸国保持了和平、友善的关系,从而维系了东亚国际格局的稳定与安全。

以上这六个方面的贡献,尽管其中许多内容是承袭了秦汉以来历代中国封建王朝上升时期励精图治的传统,尽管其中也含有封建主义带来的负面因素,但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仍然是积极、巨大,有的甚至是带有原创性的进步。这一历史性进步,的确超越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更不必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了。不过,从世界历史的发展看,康雍乾盛世比较起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开元之治,乃至明初洪永熙宣盛世来,有一个重大的缺憾。

我们知道,从两汉到明初,人类社会一直在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条件下摸索前进。在包含中世纪在内的整个古代,中华文明可以说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环视全球,在两汉帝国时期,只有西方的希腊罗马文明璀璨辉煌,与东亚的中华文明交相辉映。罗马帝国与汉帝国是站在同一个文明梯次,并驾齐驱的时代弄潮儿、历史领先者。同样地,当大唐帝国气宇恢宏、英名远布的时候,西亚伊斯兰崛起阿拉伯帝国与穆斯林文明。也正是处在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同一层面,大唐文明与穆斯林文明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羡慕。大唐对伊斯兰的流布,抱着宽厚的包容态度。同样,先知穆罕默德在《圣训》中也教导弟子们说:“你们求学,哪怕去中国!”(注:纳忠:《阿拉伯通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30页。)阿巴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奠都巴格达时更明确指出:“这里有底格里斯河,可以把我们和遥远的中国联系起来。”(注:转引自郭应德:《古代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经济关系》,载《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论丛》,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9页;原载塔巴里:《历代民族和帝王史》第6卷,开罗1939年版,第143页。)上述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初的洪永熙宣之治。可以说大清以前的历代盛世,都以自己骄人的成就领先世界。在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方面,都是当时世界的前驱、时代的先觉。

康雍乾盛世则不然。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外部世界发生了质的巨变,集中到一点,就是一个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一个新的社会阶级:近代资本主义和西方资产阶级已经开始进入历史舞台的中央,一种新的文明,近代资本主义的文明,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以其前所未有的野蛮方式,开始以高屋建瓴之势压倒包括古代中华文明在内的世界上一切前近代类型的文明。如此一来,康雍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看则无疑为盛;从世界历史上看则可能是衰,或者渐入衰境的一个动态过程。

凡历史事物,有比较方能鉴别。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就古代社会生产力条件而言,大清盛世的确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以农业这个封建社会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论,18世纪末,即康雍乾盛世之末,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粮食产量达2040亿斤;其总产量与亩产量均远远超过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同世界当时先进国家相比也不遑多让(注:戴逸主编:《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第14、15页。),以致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奈盛赞当时中国农业“是近代农业科学出现以前历史上最科学和最发达者”(注:郭fěi@①:《广东通志》。)。然而,正是在中世纪晚期,中国与西欧农业生产的对比开始发生急剧的逆转。例如,在英国,以圈地运动这一原始资本积累的手段为杠杆,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13—14世纪农业劳动生产率还不过每户2,369公斤,可能远不及中国;到15—16世纪则上升为每户5,520公斤(注:侯建新:《中世纪晚期中英农业发展趋向的比较》,载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146页。),明显地高于中国。这就是说,大清盛世盛则盛矣,却不能为产业革命创造任何生长的空间。这个以农业繁荣为基础的盛世,仍然走不出中国历代王朝盛世最终由盛而衰的怪圈,找不到向更高社会经济形态过渡的出路。

在政治生活方面,以军机处的创立为代表的行政体制的变革,进一步强化与完善了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与行政体制在管理、支撑庞大而情况复杂的大清帝国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就压制直至窒息了国内一切新鲜的进步的思想、政治活动,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正是在同一时期,欧洲诸国不仅出现了被恩格斯称之为“瓦解中的封建君主制和萌芽中的资产阶级君主制”的专制王权,在扶助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层反抗封建贵族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客观作用,而且还在大清立国的前夕,就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当康熙大帝励精图治、大清盛世正在全面展开的时候,英国资产阶级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已经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而当乾隆皇帝由于春秋日高,为政日渐驰怠昏庸,社会危机四伏,盛世已成一具美丽的外壳时,攻占巴士底狱的炮火和列克星敦的枪声,报道着从西欧到北美大陆世界资产阶级政治大革命时代的来临。在《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那闪光的大旗面前,大清龙旗显得是多么古旧;在近代资产阶级议会面前,军机处显得已多么落伍;在华盛顿两届总统任期完成时发表的告国人书面前,乾隆皇帝太上皇的苦涩显得又是多么难堪!

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在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时候,带有更大的残酷与野蛮色彩。文字狱几乎是与大清盛世相终始,即使是在康雍乾当时,再无耻的御用文人也无法将它歌颂成为一桩“盛事”。大清盛世的这个负面,在与外部世界相比较时,甚至令今天的中国人也感到羞愧。谁人不知,当死去多时的徐述夔因其诗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而被剖棺戳尸时,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已涌现出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毕封、卢梭、博马舍等一大批优秀的思想家,他们的不朽著述,凝炼了自由、平等、博爱等近代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至今仍给人类文明的进步以丰富的启迪。

最后,在对外关系方面,大清盛世一仍其旧,在前代的传承与基础上继续经略“华夷秩序”,使其更加一以贯之,更加成熟与完备。不过,如果说在汉、唐、宋、明诸朝,在世界还处在前资本主义历史时代,中华帝国在营造“华夷秩序”中还在扮演一种历史的积极创造者的角色,而“华夷秩序”这种古代类型的国际关系体系还在以它和平、友善、稳定的作用,在人类的文明交往与文化交流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那么大清盛世时,几位堪称英明的皇帝和整个中国的统治集团还在那里精雕细刻地经略“华夷秩序”,恐怕就只能成为一种盲目和庸庸碌碌的作为了。这是因为,大清盛世时的“华夷秩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其惯性,让中华帝国在对外关系上继续维持一种中心的主动地位,让中华文明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继续保持着一种文明或文化的顺差,但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一个即将取代这一古代国际关系体系的新型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由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推出的条约体系,正在破坏古老的“华夷秩序”。正是在康雍乾时期,西方殖民主义第二次大潮,即产业革命所造成的大机器生产产品的洪流已基本酝酿完毕。1757年,当乾隆皇帝正在四十余岁的盛年,英国与印度公司发动普拉赛战役,开始了对印度次大陆的殖民征服历程。而在此前后,乾隆皇帝还在忙于其“回部”战争与大小金川之役。此时,“华夷秩序”的外围如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等地区早已崩塌。(注:何芳川:《“华夷秩序”论》,《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西方殖民列强的新主角,英、法两国的殖民触角也开始向东南亚腹地——印度支那、缅甸等地渗透,并步步近逼大清帝国。对外部世界的这一巨大威胁,大清帝国竟然懵然无知。从乾隆皇帝对马戛尔尼使团的接待,就可以看出整个清廷对于世界大势是多么的颟顸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20: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康乾盛世最主要的还是它给中国带来的百年国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7 22: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历史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8 20: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3# 168888
什么是客观?客观即现实。现实是什么结果呢?现实就是百年耻辱。
所谓康乾盛世,只不过是满清一手拿着屠刀,一手篡改汉人的文化。成功享用汉人的血汉罢了。
后来碰到比他们还要凶狠的西方人,死得很难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汉中侯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