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7|回复: 4

[中国古代史] 殷之飨礼设豐及其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 16: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bh1947 于 2011-7-1 16:09 编辑
' f$ \' o/ {: S3 ~) e5 }5 O1 S/ T) D" k

  z# ~: w! z! ?) a+ P1 ~  x7 n              殷之飨礼设及其它
! X! V, R0 E% z' B. c
4 z, C6 D, V% R6 ~             ——兼释“小屯南地甲骨二二七六” - q$ @( |3 f1 Y, L* B7 y" a
( z6 k* I! |) O( R% o* v: |$ a
3 P& Q+ y+ E( e( p  @7 i" V
                                徐伯鸿7 P) _3 E3 @: D$ a/ f

. b9 A9 @( H# z: X

" x  B- ?  x5 o* L, @大飨之礼不见经典,《仪礼》的《注》与《疏》多处说飨礼亡佚,故礼家千古聚讼。所幸百余年来出土了大批甲骨,涉及飨礼者甚夥,故可据之推考其一二。
( \  k+ ?8 p7 w9 Y# b* R何谓飨礼?请先论飨字。
. f( b, n# F& w$ @: a+ N卜辞中有字作?,此字在卜辞中两用。一为南向、北向之,一为飨食、飨祭之
  @  Z& d; ]6 C/ `2 \2 E) Z! w' g9 m3 b" k飨作飨食解。《说文》:“飨,乡人饮酒也。”《玉篇》:“设盛礼以饭宾也。”《诗·小雅》:“一朝飨之”《笺》:“大饭宾曰飨。”《周礼·秋官·掌客》:“三飨三食三燕。”《礼记·郊特牲》:“大飨尚修而已矣。”注:“此大飨之诸侯也。”《仪礼·士昏礼》:“舅始共飨妇人以一献之礼。”注:“以酒食劳人曰飨。”《公羊传·庄公四年》:“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注:“牛酒曰犒,加羹饭曰飨。”' e3 ^) Z" Z9 g3 A
飨作飨祭解。《礼记·礼器》:“大飨之礼”疏:“大飨谓祭宗庙也。”《礼记·礼器》:“郊血,大飨腥,三献,一献孰。”注:“大飨,祭先王也。”《礼记·礼器》:“大飨,其王事欤。”注:“祭先王也。”疏:“大飨之事,诸侯各贡其方物,奉助祭之礼。大飨其王事欤者,飨谓飨祭先王,飨中之大谓也,其王家之事欤。”《书·顾命》:“王三祭上宗曰飨”注:“宗伯曰飨者,传神命以飨告也。”《诗·周颂》:“伊嘏古文王既右飨之。”笺:“文王既右而飨之,言受而福之。”疏:“乃大文王之德既佑助而歆飨之。”又“谓神受其德故降与之福。”
3 g! ^2 {; o$ ]1 U飨又作享。《左传·成公十二年》:“享以训恭俭,宴以示慈惠。”注:“享同飨,宴同燕。”《说文段注》:“《豳凤》:‘朋酒斯飨,曰杀羔羊。’《传》曰:‘飨,乡人饮酒也。其牲,乡人以狗,大夫加以羔羊。’此传各本夺,依《正义》考定如是。许君所本也。飨字之本义也……,燕正作,献也。《左传》作‘为正字。《周礼》、《礼记》作‘飨’为同音假借字,犹‘宴’《左传》作‘宴’为正字。宴,安也。《礼记》、《周礼》作‘燕’为同音假借字也。……至若《毛诗》云‘我将我’,下文云‘既右飨之’。云‘以以祀’,下文云‘神保是飨’。云‘牺’,下文云‘是飨是宜’。《毛诗》之例,凡献於上曰,凡食其献曰飨。《左传》用正字同。凡左氏‘燕’字皆作‘,惟用‘人其谁飨之’,字作‘飨’。”
& b) c& b; a: s1 W1 v; x/ M) H从上引文献资料可知,飨本为一字,施受同词。献于上曰,神食其献为飨。“饭宾”之说当是后起之义。飨乃其王事,祭宗传神命以飨告也。% }3 K6 _. ^0 G( J/ o: t0 ^. r
《甲骨文小字典》:?,亦释飨。①祭名。宴飨。飨为享之假借。《说文》:“享,献也。象执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享之。’”武丁卜辞有:“贞:其?御于大戊飨。”(《甲》2689)廪辛、康丁卜辞有:“贞:大乙、祖乙、祖丁飨。”(《缀合》46)卜辞“王飨”(《续存》上549)“王自飨”(《前》4·22·5)或即《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为王室宴飨之礼。②通“,为阶名。《尔雅·释宫》:“,两阶间。”卜辞有“东”、“西”(《粹》1252)北”(《掇一》106)的记载。③卜辞中有“史”(《掇一》202)“王史”(《甲》427)史即事,或说即史书中的“乡士”(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
4 S! Q4 {# n; s6 J" M卜辞恒曰“王其飨”,乃“大飨其王事”之证。
2 {0 _5 e/ u# p+ D3 P3 y' F1、
' [) M2 H% F% x7 [9 r
王其飨于?(庭)。(《屯南》2276)(甲骨文中?字的写法多种,在本篇文稿中皆以?字替代)

  a% ]+ X. n& p2、8 B/ ]$ F. p6 q% Q9 R& r5 B! E
王其飨在?(庭)。(《佚》二二○)

. H$ C; k7 f- \, ]3 [4 h0 [3、/ C, |# S, |7 B8 H9 K: Z
王自飨。(《库》一六八五)

% k/ V1 P: d7 ?0 _- X0 ?卜辞曰“于宗飨”,乃“祭宗曰飨”之证。& E- ]! j  u/ q" o+ _
1、于宗飨。(《屯南》341)
/ W' A4 T1 B+ w2、己丑卜,告于父丁,其飨宗。(《后》上5·5)
3 C; P4 g' F3 R1 u, j3、贞:飨史(事)于北宗,不大雨。(《前》4·21·7): G/ N6 U- V) Z& g' S
卜辞曰“王飨受又()”乃“既右而飨之,言受而福之。”之证。* M! l' O! F6 U4 ^7 _
1王飨受又()。(《粹》486)
( e+ {; Z2 \8 I& L; \2 r8 k" |2、……飨王受[又]()。(《甲》1041)
5 r; B2 s  I& K; U& I. J/ f4 U# V! M卜辞中飨祭的对象为先王先妣,并无自然神祗,这正是与文献所称“大飨谓祭宗庙也”“祭先王也”相合。6 `! i: ?: _0 t. L" C. z1 a
1、4 K8 d6 L: b* j/ x& p  H3 K
壬子卜,?(何)贞:翌癸丑其又妣癸飨。癸巳卜,?贞:翌甲午登于父甲飨。丁未卜,?贞:御于小乙妣庚其寝飨。(《甲》2799)
% r, R/ P& E+ {" m2 r
2、
2 G/ t/ D" o" S% x" [7 a7 g0 |7 L
庚戌卜,?贞:翌辛亥其又毓(后)妣辛飨。癸酉卜,?贞:翌甲午登于父甲飨。(《佚》266)

# g; `: |; ^( l1 k3、& \  t3 S; I1 A1 L& b5 N% l. M
庚子卜,?贞:翌辛丑其又妣辛飨。癸卯卜,?贞:翌甲辰其又□于父甲?飨。丙午卜,?贞:翌丁未其又?毓(后)祖丁飨。(《合》41)

: n# a8 m& \+ I  H" h  Z0 j4、( }: _/ `( B" b
贞大乙祖丁飨。癸亥卜,彭贞:大乙、祖乙、祖丁飨。癸亥卜,贞:隹大乙祖乙飨。□亥卜,……祖丁其……曰飨。(《合》46)

) S' [6 I8 ^3 o9 L4 S4 `6 A, R5、
/ ?9 O4 [7 V" ?$ T# b
贞:其?御于大戊飨。(《甲》2689)

# j, f" J1 ^4 L  p# u6、' Q/ H' J, `8 ?, e3 r% z9 A
贞:其?登……飨父庚父甲[]。(《甲。2778》
, Z+ R# t5 j+ k5 N
7、& [: \- R* F1 b  r/ X
其飨祖乙史(事)。(《粹》242)
) u9 B/ w+ D. q
8、大乙史(事),王飨于庭。(《粹》142)
7 E# O/ _. h8 ~, @卜辞中的“多尹飨”、“多生(姓)飨”、“多子飨”与文献所称“大飨之事,诸侯各贡其方物,奉助祭之礼。”相类。多尹、多姓、多子是参与祭祀活动的,只是诸侯不独贡献其方物而已。
' F$ `- @8 L3 b1、
# `4 D6 }( m% d9 n' C; h; {
元毁()多尹飨。不飨,多尹飨。(《甲》752)
( @% W; k0 K# l+ U! f
2、
3 ^; f! I0 L$ Q  F, a6 W
多生(姓)飨。多子飨。(《甲》380)
3 {/ W. s, N  Z) J; C
多尹飨”、“多生飨”、“多子飨”盖指多尹、多姓、多子飨祭殷之先王,非商王飨祭多尹、多姓、多子。
8 l0 D7 J6 b3 A5 b6 D1 v卜辞中飨祭处所:在宗、在庭、在寝。
# u  u* B6 ?+ G8 I1、
) ^2 d& B& q9 S. i3 \. k  O" f6 e
甲戌卜,于宗飨?于?(庭)飨?(《屯南》341)

; W0 r- [! N* `2 I& n4 H2、
; ~) D+ U: E1 [! s3 q- E1 x9 r- f
告于父乙,其飨宗?(《后》上5·5)

( q+ _1 q# {* z1 k, A3 T: H) R3、
2 h& l6 n3 S1 {9 R# f8 F, u
飨史(事),于北宗?(《前》4·21·7)

  E- g/ O! U7 i2 R4、
) n5 X  b6 _* k" ]
王其飨于?(庭)?(《屯南》2276)
- k% b( C* U1 s; S! n& u& G/ A
5、
6 _" I! l) m7 p
王其飨在?(庭)?(《佚》220)

2 ~# P6 u$ u+ u2 i  G4 Z' s: A$ U6、
7 V2 _9 S& P  n% w# z0 a
大乙史(事),王飨于?(庭)?(《粹》一四二)

. u' C* U- m/ f5 f" m7、
( Q, |9 j) c% X) s& q& u7 X
御于小乙妣庚,其寝飨?(《甲》2799)

- ~9 K: `- n0 W) a$ l0 k4 }?,于省吾先生释“庭”。他在《甲骨文字释林》里说:“?为廷或庭之初文,有时也省作??从宀?声,?字,从壬声,与廷庭之从壬声声符同。金文有廷无庭,庭为后起字。《说文》:‘廷,朝中也。’又:‘廷,宫中也。’乃后世分别之文。……古代太室中央谓之廷,……甲骨文称:‘□小乙于?’(《粹》二八一)当谓祭小乙于廷也。”(《甲骨文字释林》第85页)
1 i& {& R1 e3 t3 S% }$ u: X《说文》:“庭,宫中也。”段注:“廴部曰廷,中朝也。朝不屋,故不从广。宫者,室也。室之中曰庭。《诗》曰殖殖其庭,曰子有廷内,曰洒扫庭内。《檀弓》孔子哭子路於中庭。注曰:寝中庭也。凡《经》有谓堂下为庭者,如三分庭一在南。正当作廷。”戴震《三朝三门考》:“古体庭本作廷。”. C/ ^0 H6 P8 W' C
商代的宗庙建筑,目前尚未发现,其结构自然也就不清楚了,但西周的宗庙建筑可资参考。1999年秋至2000年,在陕西扶凤云塘发掘出二组西周晚期的建筑基址,据考证,初步认定A组建筑为宗庙建筑(参看《考古》2002年第9期)。这组建筑的布局如下:北为宗庙的主体建筑(F1),由堂、室、房、夹室、阶等组成。西为“西厢”(F2),东为“东厢”(F3),南为“门塾”(F8)。在宗庙的主体建筑、西厢、东厢、门塾的中间为“中庭”。有一建筑位于“西厢”的西边,这个建筑(F5),发掘者推测它的性质相当于“寝”。《仪礼释宫》云:“周礼,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宫南向而庙居左,则庙在寝东也。”《尚书·顾命》有“翼室”之名,清孙星衍疏曰:“翼室者,左路寝也。”
  ^7 \( x1 k5 u! u, r* u宗,《说文》:“尊祖庙也。”段注:“宗尊双声。按:当云尊也,祖庙也。”宗即祖庙。
, K7 F2 m# y: `: T宗庙在路寝。《别录》:“社稷宗庙在路寝之西。”戴震云:“宗庙社稷属路寝,言得之。以为俱在西,不知何所据。”戴震《三朝三门考》:“断狱蔽讼及询非常之朝,谓之外朝,在中门外庭。以燕以射及图宗人嘉事之朝,谓之燕朝,在路寝庭。”
. Q9 Y7 `! D; R+ O8 g: j) M. I8 U寝,《说文》:“寝,卧也。”段注:“李善引《论语》郑注:‘寝,卧息也。’卧必于室,故其字从宀。引伸为宫室之称。《周礼·宫人》:‘掌王之六寝之。’《释宫》曰:‘室有东西箱曰庙,无东西箱曰寝。’”《周礼·方相氏》:“大丧,复于小寝、大寝。”注:“小寝,高祖以下庙之寝也。始祖曰大寝。”《礼记·月令》:“寝庙毕备。”郑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孔疏:“庙是接神之处,其处尊,故在前。寝,衣冠所藏之所,对庙为卑,故在后。”李孝定认为:“卜辞用‘寝’之义为时王燕居之所,乃名词,犹今之言寝室也。”(《集释》2467页)丁山认为:“卜辞有寝、小寝,都该作大寝或路寝解,小寝当是武丁食息之所。”(《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考》), }& m3 F; E3 Z2 T4 i% G
有关“寝”的制度,礼家聚讼,莫衷一是。杨宽先生曾撰文论述先秦墓上建筑和陵寝制度。他认为“寝”有三种,“一是宫殿里的寝,这是君主及其家族饮食起居之所;二是宗庙的寝,这是已故君主及其家族的灵魂的饮食起居之所,是模仿宫殿的寝的;三是陵墓的寝,这是墓主灵魂的饮食起居之所,也是模仿宫殿的寝的。“(《文物》1983年第1期)杨宽先生后来又在《先秦墓上建筑问题的再探讨》一文中说:“宫中的寝,设有正寝,亦称路寝,是有殿堂的……路寝有廷有堂。”(《考古》1983年第7期)8 z3 W, C7 L9 a+ ], ?
至于《周礼》所说:“飨在庙,燕在寝。”这里的“寝”应是时王燕居之所。《周礼》:“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疏:“……《大行人》云:‘上公三飨三燕,侯伯再飨再燕,子男一飨一燕。’飨,亨大牢以饮宾献依命数在庙行之;燕者,其牲狗,行一献四举,旅隆脱履,升坐,无爵,以醉为度,行之在寝……。”燕礼行之在寝,且以醉为度,恐怕周人不会在祭祀列祖列宗的宗庙时开怀畅饮吧!此处的寝应是燕居之寝,即宫中的寝,决非宗庙之寝。
) i# \$ |- l% _( W! V% A$ w卜辞中的“寝”是祭祀的处所,乃宗庙的一部分。
9 U2 m( w3 c% J8 o# d/ m: W例如:辛巳贞:其?)于祖乙寝??)于寝?(《屯南》1050)' u, x# z3 ?1 ^4 {) h
?),《甲骨文字典》:“象刀砍於俎上之形,……”疑此字与俎同意(该书四七七页),祭名。这条卜辞里的“寝”非时王燕居之所,乃是宗庙建筑里的“寝”。5 p/ E7 D) U+ g6 ^
卜辞说宗是浑言,说寝、说庭是析言。飨在宗,是泛指在宗庙举行飨祭,当包括在庭在寝;飨在庭,是确指在宗庙的中庭举行飨祭。总之,飨祭是在宗庙里举行的。
& T( y% M& D' ?# h- c以上,讨论了飨祭的参加者、飨祭的对象、飨祭是处所,那么,什么是飨礼呢?: @; d9 M& J- ~9 g. u
我们认为:飨礼是王在宗庙里举行的,由多尹、多生、多子参加的,或者只是王独自参加的,对先公、先王的献食大祭。" q; J. g- e* [: v* E/ Z# t' M
现在,我们再来讨论飨礼设及飨礼的其它一些细枝末节。
) @; |8 F4 [2 T2 c% s. h. V9 e,甲骨文作?。《甲骨文字典》:“?,从?在∪中,从豆,象盛玉以奉神祗之器,引伸之奉神祗之酒醴谓之醴,奉神祗之事谓之。初皆用,后世渐分化。”(该书五二三页)《说文·部》:“,行礼之器也。”王国维在《释》一文中说:“故《说文》曰行礼之器,其说古矣。惟许君不知?字即珏字故,但以从豆象形解之,实则?在∪中,从豆乃会意字而非象形字也。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观堂集林》291页)甲骨文中的?,从文句的意思推敲应是祭祀时所用的一种器皿。
- a$ F6 v9 o# [7 ?6 _4 Y《说文》:“,豆之满者也。从豆象形。一曰乡饮酒有侯者。”《仪礼·聘礼》:“醴尊於东箱,瓦大一,有。”郑注:“,承尊器,如豆而卑。”《公食大夫礼》:“饮酒实于觯,加于。宰夫右执觯,左执,进设于豆东。”《仪礼·大射仪》:“厥明,司宫尊于东楹之西,两方壶,膳尊,两在南,有。”郑注:“以承尊也。说者以为若井鹿。其为字,从豆声,近似豆大而卑矣。”《仪礼·乡饮酒礼》:“天子、诸侯承尊之物谓之,上有舟。”1 x9 x2 P& ]& H; J9 E6 z, k
承尊之物,天子诸侯,大夫,士有别。天子诸侯承尊用,大夫侧尊用,士侧尊用禁。《仪礼·乡饮酒礼》:“斯禁”疏:“云斯禁,禁,切地无足者。斯,澌也。澌,尽之名,故知切地无足。《礼》《冠礼》皆云:禁者,士礼以禁戒为名。乡大夫、士并有禁名,故郑以大夫、士双言也。是以《王藻》云:大夫侧尊用,士侧尊用禁。注云:,斯禁也。大夫、士之礼异也。《礼器》云:大夫、士禁。注云:,斯禁也。谓之者无足有似於,或因名云耳。大夫用斯禁,士用禁,然则禁是定名,言者是其义称,故《礼器》大夫、士总名为禁。案:《特牲礼》云:实兽于。注云:之制如今之大木舆矣。则是舆,非承尊之物,以禁与斯禁无足似舆,故世人名为。若然周公制,《礼·少牢》名为,则以周公为世人,或有本无世人字者,是以《少牢》不名斯禁,谓之为,取不为酒戒。士之禁,大夫之斯禁,名虽异其形同,是以《礼器》同名禁也。其余《士冠》、《礼》礼宾用醴不缺,故无禁,不为酒戒。若天子诸侯承尊之物谓之,上有舟,是尊与卑异号也。”( Y2 _' t9 o! Z) }
“禁”这种器物,曾有传世品,为美帝掠窃。七十年代陕西宝鸡斗鸡台再次出土,其形方似舆,切地无足,是一种方形的器座。宝鸡斗鸡台铜禁上放置三件酒器,“据当年曾经见到此禁出土情况的人回忆,禁上面中间放的是卣,右边放的是觥,左边放的一器因残甚,器形已不明。”(《文物》1975年第3期)后来又出土过楚铜禁(《文物》1980年第10期、《考古》1987年第5期)。总之,文献中的与禁皆为承尊之物。
8 K: g7 e6 u' \0 \. @卜辞中也为器皿。请看下面的卜辞:
$ Y9 o; c: w- W# J丙戌卜,戊亚,其?(尊)?其?(《南明》443); q$ c) C. F  U
?(尊)字在卜辞中名动两用,此处名词用如动词。卜辞言“其?(尊)?其?”,与尊并列,语法结构相同,也应是名词,在这里用为动词。“其”字,《诗集传·卫风·伯兮》:“其者,冀其将然之辞。”“其尊?其?”是卜问祖神是希望用尊来祭他,还是希望设来祭他?可见是祭祀器皿。
/ @, m# i9 s9 [4 }5 i  G) B( m卜辞中作祭器讲的还有:
8 T/ w0 @( y* Z6 D1、
% ]2 H0 O, u' C6 U- F* Y
其品亚,用?毋用?吉。(《屯南》2346)

% a( M- V& W9 N3 o& Q  j( `6 Y2、
5 P9 R: r8 K% H- m/ p5 I% z3 ^8 {) G
丙戌卜,用?用?(《粹》232)(郭沫若释为“新醴”、“旧醴”,这里不从郭说。)
) ~6 c" n: i) {+ b  j
3、
6 E; |  F& U( G# j6 q6 M
用?用兹用,王受又()。(《佚》241)

; a/ `' s) X1 e$ l( T- R+ G2 g《仪礼》的很多礼中记载有“设”之事。《公食大夫礼》:“饮酒,实于觯加于,宰夫右执觯,左执,进设于豆东。”“宰夫执觯浆饮与其以进,宾手兴受。宰夫设其于稻西。庭实设,宾坐祭,遂饮,奠于上。”《大射礼》:“司射命设实觯如初……退与觯如初。”《乡射礼》:“司射适堂西命弟子设。”注:“将饮不胜者,设所以承其爵也。”疏:“按:燕礼君尊有,此言承爵,则两用之。”+ |. r% n7 i/ \# C
何以要“设”?
0 g5 |0 P5 Q3 T8 G6 I唐兰先生以为“设”的目的是为了罚酒。他说:“(设)是用来放罚酒的爵和觯的。”(《作册麦尊考释》见《古文字研究》(二)第59页)“设”是否为了罚酒?《乡射礼》说:“弟子奉升,设于西楹之西,乃降。胜者之弟子,洗觯升酌,南面坐,奠于上。……不胜者进北面,坐,取上之觯,兴,少退,立,卒觯,进,坐,奠于下,……。”《公食大夫礼》:说“……宾坐,祭,遂饮,奠于上。”这两段记载说明“设”的目的是为了承觯。《公食大夫礼》:“饮酒,实于觯,加于。”注:“所以承觯者也。如豆而卑。”另外,《公食大夫礼》通篇没有提到罚酒的事,而且,“公食大夫礼”乃“主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聘”的意思是相问。《聘礼》疏云:“大问曰聘。诸侯相於久无事,使卿相问之礼。小聘使大夫。《周礼》曰: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殷相聘也。”公食大夫乃礼尚之事,怎么会罚酒呢?是以,“设”的目的是承觯、承尊,也就很明白了。饮酒的具体过程是:先将酒注入觯,再将觯置于上。“设”是为了放置酒器的。“”与“禁”应是同类器物。从“禁”出土时的情况看,“禁”的上面放置着三器,一卣,一觥,另一器残。卣与觥俱是酒器,“禁”是放置酒器的。“禁”的出土时的状况正好印证了文献里记载的“设”的目的是为了放置酒器。“”的用途,有点类似后世汉代盛盘。《周礼·春官宗伯·典瑞》:“圭有,以肆先王,以宾客。”注:“汉礼:盘大五升,口径八寸,下有盘,口径一尺。”(《十三经注疏》)
9 N3 W, o, h! D; W+ I0 r殷之飨礼是否有“设”一端?试论之。《小屯南地甲骨》二二七六片,辞云:
4 Z8 R4 W: O- u9 L己未卜,且(祖)丁大?王其[?]父甲?……弜???。王其飨于?(庭)?飨于?(庭)?其乍(作)?又(有)正。乍(作)?……。
" U* K2 s9 h, M7 w4 R1 x此辞中的“?”字,据《南明》五八八“……且(祖)丁大??父甲”补。 “祖丁大?王其?父甲”犹言“王大?祖丁?父甲”。“?祖丁”见《屯南》2340:“……其又?祖丁,王……伐卯牢,王受又。” ?,郭沫若先生说即“延”字。“?父甲”即“至于父甲”,这里是说以父甲合食祖丁。??,于省吾先生以为“应读作?,即延长福祉之义。”(《甲骨文字释林》五一页)我以为“??”是占卜专用语。“又正”之“正”即《诗》“维龟正之”之“正”。“正,决也。”也是龟卜专用语。“乍(作)”即是“设”(详下文)。此辞应是殷之飨礼有“设”一端的明证,可补典籍之不足。; g, r. a$ N  p
卜辞习见“乍(作)”一辞。例如:
. y, |) |; \4 u; |1、1 i) Y3 ?: i6 O; e( V
?公乍(作)?(《甲》2546)
' S, T8 j2 q6 x
2、2 w- s1 F* D. y+ m9 J( e6 q
贞:日于祖乙,其乍(作)?(《粹》236)

" Q* H! D2 x0 W/ I9 J3、* J3 {9 i; e2 c  s+ \1 ?
其乍(作)?又正。[王]受又()?乍(作)?(《人》1881)

' x9 X9 P, m4 G, ?; C4、$ H/ E% \6 ~$ n1 J
乍(作)?(《人》1882)

3 o' }/ l9 n! q6 P9 U卜辞中的“作”当是金文中的“为”。“为大”一辞见于《作册麦尊》。铭为:?(合)王?()?京,?祀。粤若翌日才(在)辟雍,王乘于舟,为大。王射大(鸿)禽。乘于赤舟,?咸。
  F9 E( {. q0 z7 i“为大”即“设”。唐兰先生说:“为大是举行射礼,……《乡射礼》和《大射仪》都有‘设’一段,是用来放罚酒的爵和觯的。”(《古文字研究》第二辑五十九页)铭文中的“为大”即“乍(作)”,也就是“设”。作,为也。《诗·郑风》:“敝,予又改作兮。”另本又作“敝,予又改为兮。”《释言》:“作,为也。”《梁传》也说:“作,为也。”是知,“为大”即“作大”。日本学者白川静先生以为:“大是本祭中举行的奠醴或鬯之仪礼,大概是因为在主祭中举行的,所以附上一个‘大’字。” (《金文通释》一)白川氏指出:“大是本祭中举行的奠醴或鬯之仪礼”,其说至。“设”是为了置放酒器,置放酒器又是为了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是为了便于奠醴或鬯。卜辞中飨礼设,其目的无疑是为了举行奠醴或鬯之礼仪。“”中有玉,以之以祀先王而降神,这种礼仪在《周礼》中尚可见一斑。《周礼·春官宗伯·典瑞》说:“圭有,以肆先王,以宾客。”“大”一辞另见于《大簋》,铭为:“[乙]亥,王又大。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大]室。……丁丑,王飨大俎(宜)……。”金文中记载飨礼“设”的还有《大鼎》、《长甶盉》等。$ v/ D2 B/ h; S  h3 D. ~( h; t
由于《屯南》2276的出现,其辞先言“王大?祖丁?父甲”,次言“王其飨”,末言“作”,始悟卜辞中的“乍”乃文献中的“设”之事,也才知道飨礼中有“设”一端。
5 N) L$ o# ?5 i! z+ I以下,再讨论一下与飨礼相关的一些细节。
9 e' @0 C. u2 }9 O& ?7 |! A- ?  x飨礼“设”的时间在“日中”。《易·卦》:“,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高亨先生注:“亨即享字,祭也。”亨即享,乃飨字。《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亨于天子’之卦。战克而王飨,吉孰大焉,……”卜偃就读“亨”为“飨”。高亨先生同时指出:“享祭之时间宜在正午。”(《周易大传今注》)甲骨文、金文中关于“飨礼设在日中的记载也非鲜见。《卫》:“王中于。”《周原卜甲》112号(H11:112):“彝文武-(□)灵贞:王翌日乙酉其?左,中,文武-(□),□□□卯□□□,左(佐)王。”% e; k4 s& U1 c/ T- c4 g( Z9 T2 [
“灵”字,于省吾先生释为“必”字,指出:“‘必’为‘祀神之室’”“”即指“设”事。字,训宜。《诗·郑风》:“缁衣之宜兮”《集传》注:“宜,。”《易系辞》:“巽而隐”注:“,适物之宜也。”训宜,“中”即“宜中”。“中”就是卜辞里常言的“中日”,《屯南》624:“食日至中日其雨”。“中”字的古义正是“正午”。杨雄《太玄》:“周植中枢”注:“中,正午为中。”“中”的意思是“宜在日中时”。并不是如一些学者所说的“举旗也”或“王举行祭祀典礼时用六游之形的熊旗”。(参看徐锡台《周原卜辞十篇选释及断代》、陈全方《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甲骨文概论》)
$ b, M/ J$ @0 K0 `5 P3 j" |3 d# e飨礼设的时间何以要在日中呢?这与飨礼本身有关,飨礼是飨祭先王的大事。殷人的祭祀制度,凡大祭祀均在日中时举行。这点可以从《周礼》、《仪礼》、《礼记》的记载中得到启示。《礼记·祭义》:“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以。”注:“……阳读为曰雨曰,谓日中时也。……殷人大事以日中……。”疏:“殷人祭其阳者,以尚白故祭在日中时。……”殷人祭其阳,礼书称之为“阳祀”。阳祀的对象是天帝及祖神。《周礼·牧人》:“凡阳祀”注:“玄谓阳祀祭天於南郊及宗庙。”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几点:1、殷人大的祭祀在日中时举行。说者以殷人尚白解之,这是从后世的五行观点出发的,当初的本意或许不如此。2、阳祀的对象是殷之先王及天帝。据此,我们可以推知飨礼是在日中时举行的。理由有三:1、飨礼的祭祀对象是先公先王。2、飨礼是殷人的大事。闻一多先生说:“《周礼注》皆谓群臣之礼为小礼,则人君之礼为大礼,可知飨射亦大礼之一也。”3、殷人的祭祀制度是大事以日中。是故,飨礼设的时间在日中。
8 Z& p; E. {' `. q1 w" I7 M3 e另外,飨礼是在肜日之前举行的。《存》1·185记载:“……飨……翌日劦?肜)日。王弗每(晦)。”文献记载有一段与此相仿。《春秋·宣公八年》:“辛巳有事於太庙,……壬午猶繹。”杜注:“有事,祭也。……,又祭。”《尔雅·释天》:“,又祭也。周曰,商曰肜。”辛巳有事於太庙,指合祭先王於太庙。《春秋·宣八年》疏:“有事,祭也者,谓祭也。《释例》以《昭十五年》‘有事于武宫’《传》称‘于武公’,则知此言有事也是也。”《说文段注》:“者,王制春曰礿、夏曰、秋曰、冬曰蒸是也。夏商之礼也。……皆合群庙之主祭于太祖庙也。”《春秋·宣八年》这段记载说,辛巳日合祭先王于太庙,翌日壬午又复祭群先王。大飨,《礼器》疏说:“大飨谓祭宗庙也。”卜辞《存》1·185说:前一日合祭先王于太庙,翌日又复祭先王们。由此观之,飨礼在肜日前举行。5 U8 F/ h7 e; {- a& i5 ]! z
本文讨论了飨礼、飨礼中的设及其它与飨礼相涉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屯南》二二七六这版卜辞,这段卜辞开头说“王大?祖丁?父甲”,是说将父甲升上去合食于祖丁,这种现象符合飨礼制度。飨,祭先王也。《说文段注》字下说:“者何?合祭也。毁庙之主陈於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於太祖。”《屯南》二二七六辞中有“父甲”称谓和兆辞“??”,应属廪辛、康丁时期的卜辞,该辞的前辞是“干支卜”,它就只能是康丁卜辞了(谢济《甲骨断代研究与康丁文丁卜辞》)。父甲乃康丁之父祖甲。康丁之父祖甲,祖甲之父武丁,武丁之父小乙,小乙之父祖丁。祖丁是康丁太祖,故卜辞说康丁将父甲升上去合食於太祖祖丁。: v8 A' n5 ~; c9 w
《屯南》二二七六辞的大意是:康丁拜手稽首晋谒祖丁之庙,卜问将父甲升上去合食於太祖祖丁是否合适,再问祭祀的地点放在宗庙之庭可不可以,最后卜问设鬯是否有当。5 C& p3 N+ e$ h5 A1 @/ Y
金文与典籍中有“飨醴”一辞,当与卜辞中的“作”无涉。《师遽方彝》:“王才(在)周康寝,卿(飨)醴,师遽蔑?(侑),……。”《穆公簋盖》:“王夕卿(飨)醴于大室,穆公?(侑)。……。”《左传·庄公十八年》:“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皆赐玉五,马三(四)匹。”裘锡圭先生解释说:“周天子设盛礼飨宾,用醴而不用酒,就叫‘飨醴’”。(《应侯视工簋补释》载《文物》2002年第7期)5 }. J- ?, ]& k
一九八二年十月初稿( v, P0 @0 H8 S" W& r
二○○五年冬月修改
+ j, F; a0 V/ ]! L(文中的古文字待补,编辑时再作处理。)/ u9 r+ m9 [% N5 H% c* R

9 e; P1 f! W  y$ R% Lhttp://blog.163.com/xbh1947@126/blog/static/73027094200992662614282/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16: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bh1947 于 2011-7-1 16:32 编辑 $ @& Z- I& d8 \7 T

4 ^+ i1 [/ P7 W5 D3 ~/ M此文亦被zhiyuxzh123“借”走了!& a& H5 O& @" U. ?/ t
http://www.booksforest.com/thread-73453-1-1.html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16: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改稿刊载在《纪念殷墟127甲骨坑南京室内发掘70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2: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5 08: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对殷商时代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但是感觉太深奥了,很难理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