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aaiwaan

講飲講食的香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07: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10-2 08:07 编辑

沙翁

沙翁是很多人小時候的早餐之一。泰昌的沙翁外脆內軟,掰開會見面有很多氣泡,難怪鬆軟如棉。老闆歐陽先生說秘訣是用滾水搓粉,炸時麵粉自會鬆開,口感便軟熟。
泰昌每天下午一時開始便不斷出爐,很新鮮,捧場客有周潤發、成龍、關之琳。
沙翁.bmp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07: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熱蔗汁

三四十年前,街頭熱食之一是熱蔗。在冬日街頭,則一人一杯熱蔗汁,暖在心頭。
公利做蔗汁已經有54年,連政務司司長曾蔭權都是飲其蔗汁飲大。公利的蔗汁很濃郁,有蔗的天然香味,秘訣是要先煮蔗後搾汁。
「前一晚已經要煮熟蔗,咁樣蔗甜味先出。攤凍後第二朝先可以搾。搾要隔渣再煲熱。出面有會將蔗浸糖水,咁甜味咪假」負責人崔太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07: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10-2 08:08 编辑

炒栗子

炒栗子本是天津的街頭小食,五六十年代許多北方人南來香港,炒栗子便傳到香港來。
今時今日的炒栗子已慢慢被機器取替。難得旺角JPC(日本信用財務)門口鄭生兩公婆仍以人手炒栗子,炒足40年。
炒栗子.bmp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07: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熱粟米
熱粟米差不多是冬天的指定小食。粟米最佳做法是蒸,用蒸氣把粟米蒸熟,粟米的水分和營養便不致流失。現代人貪快,很多以烚代蒸,甚至把粟米斬成小碌。
在旺角尚有一個老伯堅持用大竹籮盛粟米,下面以石油氣爐燒,以熱蒸氣蒸粟米,遠處看去一片煙霧瀰漫。粟米全部和綠衣躺,一看便知是新鮮貨色。粟米入口很甜、勁juicy。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06: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馬仔

香港六十年代賭馬已大盛,馬迷流行一句「食馬仔,贏馬仔」的意頭口號,馬仔更成普羅大眾的至愛零食之一。其實馬仔叫「薩其馬」,本是喇嘛點心,在清朝時傳入中國。起初馬仔常見於北京的點心鋪,後來才漸漸傳到廣州及香港。
在深水 開業卅年的吳茂記以馬仔出名。馬仔製作不離雞蛋、糖調麵粉搓成糊狀,用漏勺架在油鍋上,將麵糊炸成粉條,然後放在模子中以糖漿黏壓成型。吳茂記的馬仔入口鬆化,有蛋香、糖香和奶香,原來是加入牛奶之故,難怪零舍好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06: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咖喱魷魚

童年時吃咖喱魷魚會到涼茶鋪。
多年不見,多得蘇施黃在電台節目內唱好「泉昌」,才能重拾咖喱魷魚的美味回憶。
何生父子兩代共賣了卅六年咖喱魷魚,煮魷魚功夫到家。這的魷魚咖喱辣度適中,香味濃郁,最突出是魷魚仍保持土魷鮮味,不似其他店浸發過久的魷魚,味道全失。
原來何生取大土魷自己浸發,絕不會落令魷魚爽脆的硼砂,浸時不怕被搶走鮮味,與其他店貨的質素自然有分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06: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9-29 06:57 编辑

香蕉糕

小時愛吃香蕉糕。父母說廿年前旺角花園街水靜鵝飛時期奇趣已有得賣,一大盆香蕉糕擺在門前,足足二三百件,一個早上已賣光。廿年後奇趣始終如一,香蕉糕依然大大盆不愁賣,老闆兼師傅的張生親力親為,用熟糯米粉、糖水和香蕉油,一搓即成,秘訣是用暖的糖水令糕身又軟又糯,放一天半天仍可不硬身。香蕉糕的確軟熟香甜,淡淡香蕉油味不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07: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9-29 07:02 编辑

http://www.history.cuhk.edu.hk/new/b5/prg_ug_minor_c.htm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部分課程

文化承傳學

學生必須至少修畢以下科目共15學分:
(i) 必修科目:  3 學分
  HIST2001
(或HIS1105) 史學(初階) 3 學分   
  HIST3460
(或HIS3420) 口述歷史的方法與實踐 3 學分   
  ANTH2730 文化遺產保護 3 學分   
  ANTH2760  中國的文化遺產 3 學分  
  以上四科之一科,如非計入文化承傳學副修課程必修學分之內者,可作以下選修科12學分計算。   

(ii) 選修科目:  12 學分
  HIST2200
(或HIS3213) 香港史 3 學分   
  HIST3393
(或HIS3317)  飲食文化史 3 學分   
  HIST4307
(或HIS3505)  香港史專題研究 3 學分   
  HIST4311
(或HIS3506)  比較史專題研究 3 學分   
  HIST4312
(或HIS3507) 公眾歷史專題研究 3 學分   
            
  ANTH1410  香港的文化 3 學分   
  ANTH2520  全球化與文化 3 學分   
  ANTH2720 香港考古學 3 學分   
  ANTH3350 飲食與文化 3 學分   
  ANTH3370  旅遊與文化 3 學分   
  ANTH4210  族群、族群關係與認同 3 學分   
  ANTH4720  博物館與人類學 3 學分   
      ___________
   共 15 學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08: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麥芽糖夾餅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貧窮小孩的家庭零食是用筷子往手掌般大的小瓦缸挑一圈麥芽糖,夾兩塊餅乾來吃。近十多年都不見有小朋友吃這種小吃。
找到淘大商場這檔麥芽糖夾餅,是太平梳打餅款式,這小檔開了15年,太平梳打鹹香有致,配合麥芽糖的甜,鬆脆餅乾又有黐牙的糖漿,懷舊的甜美驟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12: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11# 浪花
在香港最貴是一平方英呎6萬多港幣!昨天見報,最貴的是6.3萬元每平方英呎,即內地每平方米63萬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9 18: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你们介绍的这么多,对香港的向往又增添了几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18: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71# 寒江一叶
標題原是“哪個地方最好飲好食”,沒有人去寫,便改個標題,獨說香港人如何好飲好食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05: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鹵味

看電影,入場前必掃一兩串。做法是將生腸、魷魚、雞腎、雞腳等烚熟,染上紅色素,切起串好就賣。沒秘訣沒難度,好或壞取決於新鮮。
新興美食老闆劉生,由於邊檔做到開鋪,30年專攻鹵味,所有材料即日整即日賣,從不隔夜。這的雞腎和雞腳取自火雞,size比別家大,而且雞腳不新鮮會爛皮。新鮮,點都好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05: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9-30 05:57 编辑

老婆餅
清末年間有個種冬瓜的農夫,因旱災失收而把妻子賣給大戶人家。他用賣老婆換來的錢做生意。並鑽研出以冬瓜茸做餅餡。命名為老婆餅。不料其後老婆餅賺大錢,更贖回他的妻子,此是老婆餅的由來。
據以賣老婆餅馳名的老牌餅家恆香負責人鄭小姐稱,老婆餅無論散賣或嫁女用,銷量都名列榜首。
香的老婆餅如此出名,原因是酥皮鬆化,拿在手已即刻散成碎片,冬瓜茸餡入口甘美香滑。
現時恆香平均每天賣出二萬五千個,證明老餅並未過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05: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油炸鬼

油炸鬼可追溯至中國宋朝,民間痛恨秦檜害死岳飛,故取下油鍋落地獄炸之的意義,由於忌諱「檜」字,便以同音「鬼」字代替。而油炸鬼多以兩油條並列,意謂秦檜夫妻二人。
有廿年歷史的林泰興有位做了四十年,專做油炸鬼的吳師傅。他表示油炸鬼做得好,最重要是掌握麵粉、筋粉和發粉的比例。這的油炸鬼外層香脆,內卻煙韌彈牙。加上林泰興的油炸鬼每天早上六點一直不斷出爐到晚市,新鮮香脆當然留住了不少客人的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0 07: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油炸鬼就是大陆的油条而已,这东西还是少吃点,听说有的用油多次而不换,对健康很不好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08: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76# 寒江一叶
對呀,就是油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05: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10-2 08:05 编辑

糖不甩

糖不甩,顧名思義就是黏
糖不會甩掉的東西。跟湯圓一樣,有甜蜜的意思,從前大多在過冬、團年才吃。現在有些糖水店都有糖不甩供應,卻做不到鬆軟香糯的要求,很多時還一粒粒全黏在一起,難分難解。
玉葉賣了過百年糖不甩。之所以做得煙韌,全靠搓粉過程中加入溫水,不過負責人李小姐就話溫度幾高就不便透露。
玉葉的糖不甩上撒滿白芝麻、椰蓉和砂糖,分量多得差點掩蓋整碟,讓每一粒糖不甩都足以黏上,口感更豐富。
糖不甩.bmp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05: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富豪軟雪糕

孩童時最愛聽到「叮叮叮鈴」的雪糕車聲,一聽便知有雪糕食。聽說富豪軟雪糕33年來都只供應雲呢單一味道。
雪糕做得特別香滑,原因是選用美國優質的牛油奶粉和雲呢油。雪糕每日在沙田廠房做成雪糕漿,再送到雪糕車,保證日日新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05: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10-2 08:04 编辑

西多士

吃西多都是件高尚的事。「舊陣時(過去也)酒店大餐廳先有西多,後來做法流傳出,茶檔先開始跟住做,不過價錢較貴。」蘭芳園老闆林生說。
這種由法蘭西多士傳來的小吃,來到香港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以咖醬做餡,蘸滿蛋漿炸香,再拌牛油食。另一個則是無餡多士,蘸蛋炸後跟牛油煉奶同吃。
由1952年鐵皮檔開始,蘭芳園兩款都有得食,但以前者較出名。咖醬特別千挑萬選才選到現用的「蛋柳醬」,蘸麵包的蛋汁也用美國蛋和中國蛋溝成,取前者夠色後者夠味。用的麵包是九龍城老餅店鳳香園的貨色。這的西多特別鬆軟香口,而且咖餡一切下洶湧而出,不加任何糖膠已甜夠味。
西多士.bmp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07: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10-2 08:03 编辑

龍鬚糖

原名銀絲糖,傳說是宋代皇帝喜愛吃的其中一款甜點。因為龍代表皇帝,而糖表面又有一層層似龍鬚鬢的糖絲,所以亦有龍鬚糖的稱號。
龍鬚糖之所以歷久常新及被稱為國技之一,是因為它製造過程也是一場show,任何年代的人也愛看。
要找正宗的龍鬚糖,可到太古城中心找崔介冰先生。他的父親是香港第一代做龍鬚糖的人:「出面用的是全糖膠,質地較軟身,回南天就會融;我用麥芽糖、糖膠、水煮過,質地硬身得來拉起唔易斷,有彈性,鬚較幼細,而且放雪藏擺一年半載都得。」
的而且確,他做的龍鬚糖咬落鬆軟一絲絲的,不太甜也不黐牙。
龍鬚糖.bmp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07: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10-2 08:02 编辑

白糖糕

話說明朝時順德倫教有個小販姓梁,蒸鬆糕時失手,粉質下墜,鬆糕不鬆。但人人皆食後都覺清爽膩滑,結果很快售罄。梁將錯就錯改以白糖炮製,蒸出晶瑩潔白的「白糖倫教糕」,後稱白糖糕。
在深水 北河街賣了廿四年白糖糕的坤記老闆傅生是順德人,五十七年前特別回鄉學做白糖糕。
吃勻坊間的白糖糕,都必帶酸,坤記的白糖糕是清甜冇酸味,只見糕身橫切面有無數小孔排列,非常彈牙爽口。如此過人之處主要集合三大條件:一是自磨粘米粉漿;二是粘米以新舊米溝成;三是經發酵的老米漿和新米漿混和的秘技(因溝得不好糕便帶酸味)。區區一件白糖糕有這麼大的學問,每日能賣上二百多件(夏天可賣五百件)也毫不意外。
白糖糕.bmp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08: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棉花糖

在香港至少有半世紀歷史,聽說早廿年前在戲院或遊樂場如荔園都輕易找到這些棉花糖,現在則甚少見。以前的棉花糖機要踩腳踏(像衣車)才可行動摩打,令火水發熱及銀鑊旋轉,將砂糖融掉後,以離心力的形式將糖「發」出糖絲。現在的棉花糖機則是電動的。
坊間的棉花糖不是太甜就是太實。試過騰龍墟甜絲絲的就意外地好吃。質地很鬆軟。這用的砂糖是百多元一盒的美國貨,並無添加劑。
棉花糖.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08: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抽容補上圖照,讓大家不用空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08: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入來有點事幹,當然也要吃,第一站來吃在大埔有名的群記。平時吃牛腩,覺得最好是華姐及九記的,今天吃到的又如何?

天時暑熱,也要在外邊等上二十分鐘才被安排入座,好一間牛店,坐下後,也點東西吃,又想吃腩,又見它有油渣麵吃,而且又有特別的牛面肉,所以最後選了牛面肉河、淨爽腩及一碗豬油渣麵。

先來的是牛面肉河,吃牛肉河,也蘸一點辣椒油吃,此處的辣椒油應該也是自家製的,吃起來不是太辣,但有點香味,但要談最香的辣椒油,也要數粉嶺的群記;談回那碗牛面肉河,牛面肉鬆軟,肉質是比其他部位的散,以清湯配着來吃,仍然吃得出有牛肉香,真的與在西餐中以濃汁來伴別有一番風味,而河粉也可說是挺細滑的,雖然未達至晶瑩剔透的程度,但也可說是非常不錯的了。

至於那碗豬油渣麵,奉上桌時也是熱騰騰的,而其實豬油渣麵應稱作豬油渣粉仔,因為碗內的麵根本不是麵,而是看似烏冬麵的粉,但當然吃下去跟烏冬的質感完全不同,是一點也不煙韌,貼切一點的比喻,應該是如銀針粉的,咬下粉粉而沒什麼咬勁,也沒什麼味道的,任由豬油渣在口中發出的味道主宰你的味蕾,湯是沒什鮮味的湯,但就是鹹得很,喝多一口也會鈉質超標,但豬油渣炸得卜卜脆,咬起來又有豬油香,不錯。

最後是一碗令人期待的爽腩,因為畢竟也要六十元一碗,店員送來的時候也有些錯愕,因為六十元一碗的牛腩,竟然只有一個普通的飯碗般大,這碗牛腩伴着一點牛骨清湯,也是如上牛面肉河內的湯般有牛骨香,牛脂溶了在湯內,也是不錯;至於那些腩件,就真的大失牛爽腩應有爽爽的質感及脂香,那塊薄軟膠質就只帶來黏及韌的感覺,跟我上回在大利吃的差灸多,也是差!若這碗牛腩是很好吃的話,也還值得,但以這個質素,華姐的爽腩完全比它好至少十倍。

吃了此店的牛腩,真的不是什麼特別好吃,街坊來吃也是可以的,若專程由市區來試,倒也不必。
豬油渣麵1.jpg
豬油渣麵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07: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10-3 07:16 编辑

粉果

粉果原本是順德鳳城的家常小點,後來因廣州西關的娥姐打進茶樓。娥姐本來是大良自梳女,到廣州打工期間,因其美貌姿色,深得西關之黃大少寵愛。後來黃開了間「茶香室」,以娥姐粉果做招牌貨,由於粉果皮薄餡靚,很快名氣傳遍廣州。後來也傳到香港。
在香港街邊吃到的粉果,不是皮太厚,就是太油太膩。只有成利粥粉麵的粉果最我口味。粉果皮薄得近乎透明,餡惹味而不油,試得過!
粉果.jpg
粉果2.jpg
粉果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07: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10-3 07:14 编辑

豬腸粉

因為似豬腸,光滑的卷狀腸粉便叫豬腸粉。早於60年前,街邊豬腸粉已經十分流行作早點。
豬腸粉多是蒸熟而食,做得好的入口滑溜,帶淡淡的米香。合益泰十幾年前開始經營豬腸粉工場,專營腸粉批發,他們的豬腸粉就曾批發到大酒店如香格里拉、香港酒店等。
六年前合益泰更自己做埋粥檔腸粉生意,以自家工場製腸粉作號召。坊間的腸粉大多加入石膏粉以助凝固。這店則以較健康的澄麵取代之。另外,捲腸粉一定要快,否則疊埋幾幅既不靚仔又厚身會韌。
豬腸粉.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07: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蛋散

蛋散的散字正寫為「餚」,此字在一千年前的中國便有,證明歷史源遠流長。
傳統的糖蛋散是以麵粉、筋粉、雞蛋和豬油搓成,扭成蛋散狀落油鑊炸,攤凍蘸開過水的麥糖便可吃。在滿屋發現這個糖蛋散,外形與傳統的完全相同,但做法則有點分別,蛋散蘸的是麥芽糖混合蜜糖,不太甜又無咁油膩,蛋散鬆化香口,別有風味。
蛋散.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03: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10-4 03:50 编辑

杏仁餅

源於中山的杏仁餅已有百年歷史。傳統的杏仁餅大多是有「肉心」的,即外層有綠豆溝杏仁碎,內層則有甜甜又油膩的肥豬膏,現在「肉心餡」已很少見,多改以芝麻、花生等餡料代替。
要食鬆化又熱辣辣的杏仁餅,非到有六十年歷史的培園餅家不可。它是香港絕無僅有自家手製的杏仁餅家,創辦人李先生曾在荔園宋城、尖東好時中心等地方擺賣。
培園的杏仁餅之所以與別不同,一,遠遠已聞到杏仁餅焙焗時發出的香味;二,人手現場炮製,看到一敲一打的動作,娛樂成分豐富;三,餅入口脆而鬆化,沒有機製的硬掘掘,吃完不覺漿住喉嚨,而且內
雖沒有餡料,但明顯落重了花生和杏仁,吃完滿口都有杏仁餅的香味。
杏仁餅.jpg
杏仁餅2.jpg
杏仁餅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03: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11-10-4 03:47 编辑

大菜糕

四五十年代,沒有楊枝甘露、芒果布甸的時候,大菜糕是最平民化的甜品,屋士多一定買到。當時的大菜糕是雞蛋形狀,以雙手拿雞蛋殼蓋住大菜糕液體,再雪凍而成,衛生程度欠佳。現在也找不到了。
要重拾經典味道可到有42年歷史的義香荳品,這有20種味道的大菜糕,除了經典的椰汁和蛋花味,還有水蜜桃、綠茶、青蘋果等味。大菜糕放在透明膠杯內,用匙羹食,爽口得像吃喱一樣
大菜糕1.bmp
大菜糕2.jpg
大菜糕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