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5|回复: 0

龚鹏程:国学经典阅读不是为了培养乖小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3 08: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时间:2011-08-26

国学经典阅读不能和古书阅读混为一谈,不是所有古代的书都是经典。
  《弟子规》的创作者其主导思想就是为了教小孩要听话、要守规矩,不是要教孩子怎样认识世界,以此来作为国学入门,与古代帝王让百姓做顺民有何不同呢?
  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还是应从古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入手,从中感受到什么是最伟大的人格,什么是中国语言最美的辞章,从小就养成他站在高处的大格局。
  国学热是近年来一大流行文化现象。据鞍山市新华书店统计,自从三年前他们将国学图书作为一个单独的品种分柜销售,目前已经与教育类图书成鼎足之势。
  但是,国学经典阅读应该读什么,又应该怎样读,大部分人对此并不了解。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一直致力于国学经典推广的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先生。
  国学经典阅读不是古书阅读
  国学热固然是好事,但到底什么是国学,目前即使在学界也没有很清晰的定义,很多专业的图书经营者或中小学校老师,更是把所有与古代文化相关的东西都称为国学。这样做的结果到底好不好呢?对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有所助益吗?
  龚鹏程教授首先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国学经典阅读不能和古书阅读混为一谈,不是所有古代的书都是经典。虽然古人一直有“文章千古事”的观念,加上印刷、传播条件的限制,对著书立说比较谨慎,不像现代人写书这样方便、这样滥,但是其中仍然会有精粗之别。清朝人编辑的《四库全书》,被称为“集中国古代文化之大成”,也只收录了3000多部作品的全书,认为这些是经过时间的淘漉可以传于后世的。同时,对这些入选的图书,还要作以提要和品评,指出其中的优劣,为读者提供一个阅读的指导。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古代中国人看经典是很重的,所谓“经、史、子、集”,只有“经”部才被称为经典。
  当然,我们目前对经典的概念已经宽泛了很多,收录在“子”部的老庄等作品,收录在“集”部的李白、杜甫等文学家的作品,还有像《红楼梦》、《水浒传》这样的通俗小说,我们也认为是经典。但是,仍然不能将所有古书经典化。经典代表了一个民族最核心的价值观,只能是古代文化各领域最重要的典籍。太宽泛了,并不利于国学的传播与振兴。
  让孩子读《弟子规》是一种威权心态
  除了学界对国学经典的重新梳理与研究,在公众的普及层面,现在最热的是两件事,一是对传统文化中的健身、养生理论的通俗化解读,还有就是中小学教育中的“读经热”。前者良莠不齐,商业化的意味浓厚,暂可不提,而后者,涉及到一代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小学生一入学,就被要求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方式好不好呢?
  龚鹏程认为,《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古人的蒙学教材,是给孩子识字、启蒙用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学经典。而这其中,《弟子规》是最差的一种。《弟子规》的内涵出于《论语》中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但这一句只是儒家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的一部分。《弟子规》的创作者仅以这句话来概括儒家,殊觉窄化,且其主导思想就是为了规范孩子,教小孩要乖、要听话、要守规矩。这其实深层次地显示了成年人的一种威权心态,不是要教孩子怎样认识世界,而仅是告诉孩子规矩就是这样的,遵守现存的秩序就行了。我们还让孩子以此来作为国学入门,与古代帝王让百姓做顺民有何不同呢?
  龚鹏程认为,相比起来,《三字经》、《千字文》的内容就要好得多。《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儒家思想的人性观;其后还有对历史的认识,对宇宙的认识。读这些,会启发孩子放开思路,从一个更大的视野认识世界。
  现在很多学者和教育界人士仍在推行经典诵读活动,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的记忆是最好的,孩子从小背诵国学经典,记得最牢,即使不理解也没关系,等大了就会慢慢理解了。
  龚鹏程认为这种方法并不正确。将近十年前,大陆最早推行经典诵读,有一个大背景是当时的师资不足,没有足够的国学教育人才,经典背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当然,只要孩子听话,他什么都能背。但是,如果他不了解、没兴趣,而现在又不像古代,只有读书这一件事,有那么多网络游戏、电视节目吸引着他,他就会把国学理解成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
  所以,龚鹏程认为,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还是应从古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入手,从中感受到什么是最伟大的人格,什么是中国语言最美的辞章,从小就养成他站在高处的大格局。
  那么,这其中会不会存在文字或者理解上的障碍呢?龚鹏程认为,这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从每个人的阅读经验中都可以看到,认字、解词、语法,这些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其实在读文学作品时并不重要。作品读多了,这些事情自然而然地就解决了。
  台湾高中国文教材60%是文言文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通俗的国学读本,例如于丹的《〈论语〉心得》,一定比经典原著和注释本卖得火。出现这一现象原因很多,其中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目前公众的国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龚鹏程介绍了台湾的国学教育情况。在台湾中小学教材中,文言经典的比例是很大的,从小学到中学,程度不断加深。在高中阶段,国文教材中,除了古代诗词、古代通俗文学作品之外的纯文言文内容要占到60%。在国文之外,中学生还要学习一门必修课《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其中对《论语》、《孟子》这样的国学经典都有专章的学习。这样做,就让学生养成了对经典阅读的习惯和娴熟使用古代文字的能力。
  那么,倡导国学经典阅读与我们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有矛盾吗?
  龚鹏程认为,曾有人说过,一部西方哲学史只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解。任何一个民族的教育,都是先要把本民族的文化精华充分吸收,然后才能谈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西方的一些名校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都是在很晚时才在入学考试中取消了希腊文、拉丁文的内容的。本民族的文化要学好,这一点丝毫不用怀疑。(高爽)
  采访嘉宾简介
  龚鹏程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已在大陆出版的著作有:《国学入门》、《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文学漫步———中国诗歌史论》、《北溟行记》、《文化符号学》、《近代思潮与人物》、《生活的儒学》、《晚明思潮》、《读经有什么用———现代七十二位大家自由谈》、《中国文学批评史论》、《向古人借智慧:如何阅读中国文化经典》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