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19|回复: 33

解“圣”字说赞圣绝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5 16: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读过《老子》或曰《道德经》的人都应该注意到其中的一个奇异的现象,那就是作者一方面对圣人大加赞誉、推崇,并希读者最终成为圣人,但在其“道经”中却突兀地有这么一章(相当于传世本的第十九章):“绝声(圣)弃知(智),民利百负(倍)。绝仁弃义,民复畜(孝)兹(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帛甲本。“()内的文字为整理者认定的通假字”)。
     如此矛盾的现象,让历来的解老者困惑不解,虽有人解释过,但却没能解释得通透。
青竹以为,要正确理解《老子》的赞圣绝圣的“矛盾”,就必须先明白“圣(聖)”字的本意。
     让我们先来看看甲骨文的“圣(聖)”字。下图是《汉语大字典》给出的三个甲骨文“圣(聖)”字:
《甲骨文字典》圣字解.jpg
      由图可知,先人所造的“圣(聖)”字,是一个从人从口的会意字,也可以简省其中的口字,成为一个象形字。
      甲骨文的“圣(聖)”字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以耳代首的人形,这样的造形,让我们很容易明白“圣(聖)”字的意思——倾听,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帛本)
      因此,老子所赞颂的圣人,就是那些不以自己的思想意识强加于人,而是以民众的意愿为意愿,以民众的思想为思想,全心全意辅益民众的人。
      东汉的许慎虽然无缘见到甲骨文,但他对“圣(聖)”字解释还是比较到位的:“聖,通也。从耳呈聲。”只不过到了人为立圣的时代,人们已经把“从耳”的要素给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只知无限制、无条件地发挥其中的“通晓”之义。《老子》所反对并呼吁杜绝的,正是这种人为树立起来的、只通晓“前识”(前人的认知)这种“道之华(花)”的圣人。
      《老子》认为,前人的认知只不过是道的花朵,虽然艳丽,但却不会传承道,用这种“前识”来治理,那是愚人愚己的罪魁祸首(“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因此,《老子》呼吁读者(听者)杜绝这种愚蠢的行径,转而回到正道上来——“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青竹按:实者,果实也)而不居其华(青竹按:华者,花也)。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老子所推崇的圣,是自己无心而“以百姓心为心”的真圣人,老子所绝的是人为树立起来的、以“前识”来进行说教(言教)的伪圣人。

评分

参与人数 2名望 +20 銀子 +40 功勛 +10 收起 理由
DrCrane + 10 + 20 + 10 解得很好,和儒说有点距离.
巨龙 + 10 + 20 支持原創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0-15 16: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對“聖”的解讀是很位。
特別奇怪的是帛書甲本的“聲人”,我更願意解讀為有聲望的人(有道之人)。只是竹簡本中“音,聖之相和也”。聖,明顯通“聲”。反過來帛書的這個“聲”也應通“聖”。“聖”竹簡本中還有“聽”的意思。竹簡本借字多,所以帛書本規範了些。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5 收起 理由
吴博君 + 5 有声望的人就是圣人(声人),可备一说。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08: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對“聖”的解讀是很位。
特別奇怪的是帛書甲本的“聲人”,我更願意解讀為有聲望的人(有道之人)。只是竹簡本中“音,聖之相和也”。聖,明顯通“聲”。反過來帛書的這個“聲”也應通“聖”。“聖”竹簡本中還有 ...
巨龙 发表于 2011-10-15 16:57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声(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与)?故能成其私。”即便理解成“声望”,这种“声望”也是因为其“恒无心,以百省(姓)之心为心”的无私奉献自然形成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0-20 17: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吴兄!
帛书本是在下篇才有“声”人的,所以我只认为有道的人,行道的人,或者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人(太上下知有之),教导者、指挥者。
这样的理解全凭个人喜好,只是圣人的延伸,不要求别人也这样理解。声人,在竹简本中也作圣人,所以圣人是正解。
以百省(姓)之心为心者是圣人。在德篇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如何绝?你且说来听听如何绝圣?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请问你如何为?{: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17: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2192957632188164983_4:}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孙信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0-28 20: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正确理解《老子》的赞圣绝圣的“矛盾”,就必须先明白“圣(聖)”字的本意。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15 16:43

也可以从无为上作分析

圣人当然是理解了无为这个美德,既然无为、不争、身退、隐居、出世,这个世界自然绝圣弃智。因此赞圣绝圣完全不矛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8: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1# 青竹大哥

不敢恭维青竹君。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为老子“至人无已”的思想。三个“心”,1,为私心杂念;2,释为愿望、希望;3,释为理念、思想。
《老子》中的“圣人”,多指圣贤,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精英,当然多处也指当政者。
此句译文:圣贤者要做到永远沒有私心杂念,以百姓的愿望作为创建学说(执政)的理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9: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如何绝?你且说来听听如何绝圣?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请问你如何为?{:soso_e100:}
道太极 发表于 2011-10-24 10:05
老子倡言杜绝的是人为树立的借以施行言教的圣人(如孔子等),所以,绝圣即容易又很难。对于一个坚持率先垂范以感化众人的领袖而言,他眼前就不需要立圣,当然也就不存在绝圣。对于只想通过言教教化(驯化)民众而自己无法也不愿、不能进行身教的统治者而言,立圣是必然的,此时要他绝圣无疑是让他下台。所以,绝不绝圣只不过是当政者一念而已。
“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说的是对待万物的态度,而不是如何为的事情。所谓“辅万物之自然”是说万物该怎么生就怎么生,该怎么长就怎么长,做为慈爱万物的你所能做的只是按照它生长的规律、环境和生活方式从旁辅助而已,而不是强行改变或破坏之。
比如,你的孩子需要在母腹中怀胎十月,你不能在只怀了四个月就强行将其从母腹中取出;你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消化系统还不健全,你不能让他吃干饭、鱼肉等等;这叫做“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9: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可以从无为上作分析

圣人当然是理解了无为这个美德,既然无为、不争、身退、隐居、出世,这个世界自然绝圣弃智。因此赞圣绝圣完全不矛盾。
孙信者 发表于 2011-10-28 20:37
你根本就不知道《老子》的“无为、不争、身退”是何意思,更不知道《老子》赞誉的圣人,是自身得道然后率先垂范引领大众回归正道的领袖,根本就不存在你所谓的“隐居、出世”的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9: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 青竹大哥  

不敢恭维青竹君。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为老子“至人无已”的思想。三个“心”,1,为私心杂念;2,释为愿望、希望;3,释为理念、思想。
《老子》中的“圣人”,多指圣贤,相当于现在 ...
天山石 发表于 2011-11-24 18:20
你的理念其实还是儒家、墨、法等家的。
用这样的理念来理解《老子》,永远是不可能到位的。{: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6 08: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倡言杜绝的是人为树立的借以施行言教的圣人(如孔子等),所以,绝圣即容易又很难。对于一个坚持率先垂范以感化众人的领袖而言,他眼前就不需要立圣,当然也就不存在绝圣。对于只想通过言教教化(驯化)民众而自己无法也不愿、不能进行身教的统治者而言,立圣是必然的,此时要他绝圣无疑是让他下台。所以,绝不绝圣只不过是当政者一念而已。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25 09:13

怎么现在想起回复这个了!{:soso_e113:}
问一个问题:孔子当时还不被认作是圣人吧?不知在老子之前谁被称作是圣人?
“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说的是对待万物的态度,而不是如何为的事情。所谓“辅万物之自然”是说万物该怎么生就怎么生,该怎么长就怎么长,做为慈爱万物的你所能做的只是按照它生长的规律、环境和生活方式从旁辅助而已,而不是强行改变或破坏之。

也就是说这颗树长歪了就让他歪了对吧!不爱读书的学生就不强求,想旷课的就让他旷。想上课睡觉的就让他睡,他现在想睡是自然不能被破坏是吧?俺觉得您对自然完全理解错误!
比如,你的孩子需要在母腹中怀胎十月,你不能在只怀了四个月就强行将其从母腹中取出;你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消化系统还不健全,你不能让他吃干饭、鱼肉等等;这叫做“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只怀了四个月,这个婴儿就想出来,就让他出来。不需要去保胎吧!要保就是违反自然!医生都是违反自然的,需要拉出去枪毙掉,他们完全脱离自然了!对于一个坚持率先垂范以感化众人的领袖,绝对是破坏自然的,应该灭绝!自然,自然,什么才是自然,什么才是不自然!狗屁自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 14: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倡言杜绝的是人为树立的借以施行言教的圣人(如孔子等),所以,绝圣即容易又很难。对于一个坚持率先垂范以感化众人的领袖而言,他眼前就不需要立圣,当然也就不存在绝圣。对于只想通过言教教化(驯化)民众而自 ...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25 09:13


支持师兄解读,“绝圣”者,自家心内绝之,非以刀枪绝之也。

“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此句为“无为”之典范,非不为也,顺其自然而为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 15: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家心内绝之,能使民利百倍?
自然,自然,什么是自然?道法是自然,道法是什么?是成一!能使成一的皆是辅万物之自然,而矫枉敢为也!
再看青竹先生所言,那句是为成一的?
所以我说他狗屁自然{:soso_e12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 19: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家心内绝之,能使民利百倍?
自然,自然,什么是自然?道法是自然,道法是什么?是成一!能使成一的皆是辅万物之自然,而矫枉敢为也!
再看青竹先生所言,那句是为成一的?
所以我说他狗屁自然{:soso_e120:}
道太极 发表于 2011-12-3 15:51


老子是给有知识有权力的人写的书,那年代是代表了一方诸侯,诸侯心里不拜圣,人民自然就不拜圣了。

您老兄的一,是一塌糊涂的一,啥叫“得一”说不清楚,只能拿来忽悠不懂的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4 08: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是给有知识有权力的人写的书,那年代是代表了一方诸侯,诸侯心里不拜圣,人民自然就不拜圣了。

您老兄的一,是一塌糊涂的一,啥叫“得一”说不清楚,只能拿来忽悠不懂的人。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1-12-3 19:49

不拜圣就能使民利百倍?你能百分百确定?
这句话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老子的道,是一塌糊涂的道,啥叫“得道”说不清楚,只能拿来忽悠不懂的人?
我可以这样说:得道就是得一!{:soso_e100:}
所以孔子才是老子的接*班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4 11: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圣”本身就意味着文化的裹足不前。有了“圣”就不能超越,只能不断地解析“圣人”的语言,以图展现自我的思想。有了“圣”,就意味着有不改的制度,不变的社会,不辨的对错,不破的牢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4 14: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所说的不过是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不去“拜圣”就能超越,就能展现自我的思想?
你现在不“拜圣”,你超越了吗?你展现了自我的思想了吗?
我看未必!
其实问题一直不在拜不拜圣上,而是自身的问题,自身的愚昧而促使各种问题的发生。如果人人都达到圣,这世上还会诞生一个大圣人吗?这就是绝圣的真正含义!
而不是白痴的在拜不拜圣上纠缠,那是愚昧的象征!纯拜圣者是愚昧,其实你们也好不到那里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4 17: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您是“儒太腐”,硬是臆想个个圣人,哪有半点道家思维?

对着道家,您只有仰慕的份儿,就像孔子见到龙了,不知始终。。。。。。。。。{:soso_e119:}{:soso_e11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4 18: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都不理解孔子,怎么会知道他不知始终呢?您这是不是臆想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9: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字怎么解都不影响老子的逻辑理路。。不知道青竹专门提出来是为什么?
只是为了宣布自己的一个发现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字怎么解都不影响老子的逻辑理路。。不知道青竹专门提出来是为什么?
只是为了宣布自己的一个发现吗。
顾如 发表于 2011-12-5 09:56
之所以专门谈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圣实际上是《老子》倡言杜绝的圣。又因为这个原因,在解读《老子》时,人们常常把《老子》赞誉、推介的圣人与后世人为树立的、作为神来崇拜的圣人混为一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0: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尧善治、在诸古、而异时、所说义

那是儒教的问题,墨家不存在。。。哈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0: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尧善治、在诸古、而异时、所说义

那是儒教的问题,墨家不存在。。。哈哈。。。
顾如 发表于 2011-12-5 10:34
墨家的圣人概念虽然与《老子》的圣人有交集——“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
”(《墨子·亲士第一》),但却与《老子》中的圣人有本质区别。
墨家认为民是愚昧之人——“故圣人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墨子·辞过第六》),而老子学派非但不认为民是愚昧的,而且认为全体民众的智慧是大智慧,是圣人智慧的源泉,故曰:“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2: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士顶多是墨子在儒教读书时的习作。。否则连墨家的东西都不算。。这是定论了。。你大概不知道。。


【——“故圣人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墨子·辞过第六》),】

你的古文水平看来不咋滴
否则连这句讽刺的反话都看不出来?

老子里面也有一句,我说那是反话。。你到现在还没回应。。


——————————————————————

《老子》第四十七章

【原文】:(根据帛书、敦煌、龙兴碑刻诸本校)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⑴;不规于牖⑵,以知天道⑶。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⑷。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⑸,弗为而成⑹。

本句正解:

以不走出大门来获知天下。以不看窗外来了解气候。(那么)他出门越远,懂得的就越少。所以圣人(君王不能这么干,而应该)不亲身经历而了解情况,不通过亲眼所见而进行判断,不亲为而有所成就。



释义:

注意那个‘其’字,回想‘我’和‘吾’。。其实前半句说的不是君王,老子只是拿一个大众化的人作为反面教材。
一个人不管他多能,他不走出门去,不往窗外看,在自己家里捣鼓。捣鼓得再欢腾,他出门后,走得越远懂的越少。为什么呢?因为不管他的房子多大,他多能,他受范围所限,懂得的也就他那房子里的东西。出门以后,人们的性情、习惯、观念与他差别越来越大,自然环境差别也越来越大。他当然懂得越来越少。
所以,作为君王,靠自己去实践靠自己眼镜去看,懂的并不足够。他不能依靠亲身实践去知道、判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2: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顾如 于 2011-12-5 13:07 编辑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圣人穿衣服,合身保暖就行了。可不是像儒教那样为了穿在身上跑去看愚民劳作炫耀。


墨家要求贤者要和老百姓一起劳动,这里的‘荣’与‘观’都是贬义。。



【当今之主,其为衣服,则与此异矣,冬则轻煗(5),夏则轻凊,皆已具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锦绣文采靡曼之衣,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珮。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镂,以为身服,此非云益煗之情也。单财劳力(6),毕归之于无用也,以此观之,其为衣服非为身体,皆为观好,是以其民淫僻而难治,其君奢侈而难谏也,夫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国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衣服不可不节。】


明摆着要讽刺“当今之主”。。
而且文中之意,头头们不该给老百姓坏榜样。。和老子的无为就是一个模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3: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曰:“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 】

这章只是《尚同》篇缩写而已。。这里只有理念。。而尚同篇有具体的实现方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3: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墨家人出生都是贱民阶层。。愚个什么呀,愚。。跟自己过不去么?
也只有你能想出这种东西。。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5: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曰:“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 】

这章只是《尚同》篇缩写而已。。这里只有理念。。而尚同篇有具体的实现方法。。
顾如 发表于 2011-12-5 13:01
从以上的回复可以看出,《墨子》、《老子》在你那里只是两团和了水的面粉而已——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5: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墨家人出生都是贱民阶层。。愚个什么呀,愚。。跟自己过不去么?
也只有你能想出这种东西。。哎。。
顾如 发表于 2011-12-5 13:04
墨家人虽然多出生于“贱民阶层”,可他们却试图通过大力宣传“尚贤”想成为治理社会的精英,一来可以谋取高*官厚禄,二来可以用自己的理念去治理那些他们所谓的愚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