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3|回复: 6

[周易注解] 《周易》卦名起源有严密的象数逻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7 14: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1-10-17 14:47 编辑

《周易》卦名起源有严密的象数逻辑

乾坤客
如果要问《周易》这部书是否出于一人之手,我想多数易学爱好者会说不是出于一个之手,因为《周易》不说大传,单说经文也包括卦画、卦序、卦名、卦辞、爻辞。
那么,上面提及的五个方面是出于一人之手么?如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作者都是谁,又都写于什么年代呢?
如果不带成见地客观地看待卦爻辞的话,卦爻辞是不能全部作为过去的卜辞之集合的,每一卦的爻辞都有相近的话题,写作风格极为类似,这并非过去随机的卜辞所能做到的。然,卦辞的写作方法与爻辞的写作风格也不完全类同,似卦辞与爻辞并非同人所作。
依笔者看来,卦序和卦名当出于一人之手,当在文王时出现,具体时间应在公元前1066年或1060年,公元前1060年可能性最大,但是否文王所制,难言,但文王参与其事是极有可能的。
卦辞出现的上限是成王时期,因为其中有“康侯”。康侯无论是卫康侯还是“唐侯”都是成王时所封。古“康”字,也作“唐”字。卦辞的作者不明。相传文王制卦辞、周公制爻辞,不确,但周公作卦辞有可能。
爻辞出现的上限是宣王时期。作者是史官,伯阳父、史籀这两个人最有可能。为什么说宣王时期是上限呢?有这样一些原因:爻辞中记载有“武人为于大君”、“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等情况,这些夺位、为财而侵、朝令朝改、不事王侯的隐居情况,似不当在西周中期发生,而与西周晚期的厉王时的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相关。
周易成书者,即作爻辞之人,此人通历,必太史也。史载宣王年间的著名太史有二,一伯阳父,二史籀。伯阳父的思想与易较近,比较唯物。
《周书》: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 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 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伯阳父之所言,“民乏财用,不亡何待?”与易之“其亡、其亡,系之苞桑”,一脉相通。
《左传》也记载伯阳父之语:“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理论上与易贯通。但此人于幽王时的活动史书所记较明确。唯《周易》之气象,虽有忧患意识,然通观之,似还处于较盛之世,当为宣王中兴时。
《四体书势》记称,“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世谓之籀书也。”《汉书•艺文志》引《七略》记称:“《史籀》十五篇。……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
史籀:周宣王时为史官,庾元威曰:柱下史。善书,师模仓颉古文,损益而广之,或同或异,谓之为篆曰大篆,或称“史书”,久佚。《阁贴》载其所书六字,可见一班。赵平安先生于《新出<史律><史籀篇>的性质》一文中,根据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史律》得出结论:
“把汉简《史律》和有关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史籀篇》是当时国家考课史学童、选拔史的专用书,基本内容为史所必须了解的一些专业知识。它作为识字书的功能虽然不能说没有,但至少在汉初对史的考课中,这种功能明显居于次要的地位。”
“《史籀篇》的作者是周宣王时的太史,教授它的人身份是史官,它的学习对象是史学童,都已折射出它作为史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性质。”
什么是史学童呢?史学童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呢?
《史律》475476号简云:
“试史学童以十五篇,能风(讽)书五千字以上,乃得为史。有(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其八体课太史,太史诵课,取最一人以为其县令史,殿者勿以为史。三岁壹并课,取最一人以为尚书卒史。”
《汉志》记载:“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书或不正,辄举劾。”
《史律》中477----478号简记试“卜学童”要求:
“卜学童能风(讽)书史书三千字,徵卜书三千字,卜九发中七以上,乃得为卜,以为官处(?)。其能诵三万以上者,以为卜上计六更。缺,试修法,以六发中三以上者补之。”
《史律》中479----480号简记试“卜学童”要求:
“以祝十四章试祝学童,能诵七千言以上者,乃得为祝五更。太祝试祝,善祝、明祠事者,以为冗祝,冗之。不入史、卜、祝者,罚金四两,学佴二两。”
史学童多大年岁始学史之专业知识呢?《史律》474号简提到:

“史、卜子年十七岁学。史、卜、祝学童学三岁,学佴将诣太史、太卜、太祝,郡史学童诣其守,皆会八月朔日试之。”
史学童17岁始学史之专业知识,三年过后考试,已20岁,成人,方可为史。由此可见,《周易》蒙卦之“童蒙”实非儿童,本17岁至20岁之史学童也。
赵平安先生云:“关于史所必须了解的业务知识,透过《史籀篇》成书时史官的职掌,可以了解到一个大概。据研究,西周的史官分太史和内史两个系统,负责参与祭祀神明,箴王缺失,记录、宣达王命,备咨询,供出使,以及掌握各地的宗族谱系资料,处理田邑交换,划定疆界等事务,所司非常之宽。足见当时史官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史籀篇》的内涵虽未必与之一一对应,但应可由此进行参照。”
同理,史载伯阳父所述阴阳知识当为其专业知识,内容近易,但史籀既为太史,所习内容,当与伯阳父近,且史载史籀有大量文字传世,所创书体“大篆”是后世“小篆”之源,古书中尚有近200个史籀所传文字可供后人学习,故《周易》为史籀所作可能性最大。
为什么说卦名与卦序当出于一人之手呢?
因为卦名的命名并非绝对象多数人想象的纯是据独立的重卦的卦象分析而来,因为任何一个独立的重卦,都含有上下两个三爻卦,而这两个卦的类象是多样的,取哪些象来会意出卦名,必定要围绕全部六十四卦的卦名所内蕴的主旨来进行。
文王时所演,断非卦辞,那么,文王与易有何关系呢?卦名与卦序应为文王时所演。
文王时所演,实《左传》所言之《易象》也。《易象》已然失传,或曰:你何以知文王所演为《易象》?难道你见过《易象》?吾实未见知之也。然,《易象》确有其事,而且其象完全可以由《周易》之卦象与卦名推得。这也就是说,卦名之来源,与作者之有意识地创作主旨相关,且符合严密的象数规律。笔者读过姜广辉先生之《周易卦名探源》,深为姜先生之研究感动,但是,姜先生之所得卦名来源,只知其一,未晓其二,即只据独立的重卦的卦象分析,但姜先生未能找到统一的卦名命名象数逻辑。
卦名命名有严格的象数逻辑,此逻辑与《周易》原始卦序象数逻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卦名由六十四卦按一定规律统计后,严格按照统计分类从下面六个大方面进行命名,此六方面为:
勤俭与安逸
分配与稳定
战争与和平
宜居与恶地
自强与合作
规律与反思
其中言天道者2点,言地道者2点,言人事者8点。共12点。此12点含48个卦名。另有12卦,每卦管上述12点中的4卦。这样共60卦。另有4卦统管此60卦。卦名命名象数理一统。仅作简介,详情不具。
卦名命名的严格的象数逻辑与笔者之卦序象数逻辑虽有不同,但有密切联系,是笔者之原始卦序象数逻辑的有力旁证,此可以由《周易》得到内证,笔者之卦序还可以由数字卦得以外证。周易原始筮法已经考证,因大量数学计算,还未完稿。但西周上元已经先行求得,西周之历日卦气已完全可推。笔者之所以说它们二者是有联系的,是因为笔者找到的他们二者的结合点,正合乎笔者的卦气说规律,二者的结合点的象数逻辑规律十分明显,所以,笔者坚信笔者复原的与传本卦序相近的《周易》原始卦序是最原始的《周易》卦序,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使用过的卦序。
严密的象数逻辑与六大内容吻合无间,而这六大内容又可分为:
一、规律与反思(天时)
二、宜居与恶地(地理)
三、战争与和平、分配与稳定(社会)
四、勤俭与安逸、自强与合作(个人)
这绝不是偶然的,此已然表明卦名也是作者有主旨有条理的创作。同时,此项研究也可以表明,卦名是有系统的命名,不是从卦辞或爻辞中摘录出来的。创作卦名的人与创作卦辞的人从二者的风格来解,似非同人。
   此一发现,还能有助于确定有些多义卦名的原始意义。笔者独立推导出的新发现的卦名规律只与笔者的原始卦序能发生有规律的联系,与传本卦序不能发生有规律的联系,此说明,传本卦序确实是在原始卦序基础上因错简而形成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20 收起 理由
淮上散人 + 10 + 2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7 16: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老师高论.学习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23: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1-10-18 00:00 编辑

散人兄好:
    小弟知道,如果似愚弟小文这样论述,肯定不能入大哥法眼,因本观点之核心论据,也就是卦名之象数逻辑,在拙文中并未出示,未出示的原因,想来兄长可以理解。这样的东西,虽说是窗纸,但2000余年来,似还没有哪位前贤先行捅破之,再过数十年似乎也未必有人能得窥堂奥。
    此本为愚弟首创“儒源易学”之一部,本来有敝帚自珍的意思,不过,承蒙高老夫子的抬爱,小弟也聒居版主一职,又有幸得与大哥和金华先生共事,为庆贺本坛以“论”为要务的宗旨,愚弟决定近期将拙文完善后,补上卦名象数逻辑分析一节,首发本坛,以共襄盛举。届时,还请大哥和金花一族兄多多批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1 15: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篇“大概”“可能”“也许”,

为何不说说卦名与卦符之间的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00: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先生将64卦的象数理逻辑分成五个方面、六种規律、四大內容來归納作为周易64卦的來源定向分析很好,這是悟道求真,值得学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5 11: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