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79|回复: 0

法国汉学家施舟人:不要问我为什么热爱中国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2 08: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5岁的法国汉学家施舟人,把一大半的生命轨迹留在了中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追寻着悠远的中国文明来到了中国台湾;1979年中法刚恢复邦交,他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北京开展汉学研究工作;2001年,他受聘于福州大学,两年后倾毕生所藏在此建起中国第一家西文图书馆——西观藏书楼;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他成为福建省624名奥运火炬手之一;最近,他和妻子袁冰凌教授又成为多语种《五经》研究翻译项目的主持人,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


  跟施舟人聊天,总会被他的话题深深吸引:从明末至当下的汉学发展历程,到神秘而遥远的纳西族,到汉民族饮食风俗再到妙峰山庙会虔诚的香客……当记者还在为他一口流畅的汉语赞叹不已时,老人家自豪而狡黠地一笑:“其实我的闽南话比普通话说得要好得多。我用闽南语跟福建商贩讨价还价时会把他们吓一跳。”的确,福州是施舟人在中国最眷恋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家,有他的事业。可是,施舟人还是放下了自己情心所系的福州大学的教学工作,携妻女来到北京,全心投入到多语种《五经》研究和翻译工程中来。


  中国传统经典《五经》的翻译,多半是一个多世纪前由来华传教士完成的。百年以降,这些翻译文本大都文字漫涣、版本佚失,内容有失准确。作为一个行走在中国几十年的外国人,施舟人更能深刻感觉到重新进行系统翻译的必要性。

  然而,真正促使施舟人投身《五经》翻译的,是学界泰斗饶宗颐先生三十多年前在法国流下的眼泪。那时,饶宗颐先生在施舟人执教的法国高等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恰逢法国政府出资让出版社做一个规模宏大的世界文化经典翻译项目。饶先生请托施舟人拿来翻译目录,想了解一下这次项目翻译的中国典籍。然而当看到目录里的中国典籍只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时,年过六十的饶先生竟然哭了:“我们完了,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文化源头是《五经》。”这使热爱中国文化的施舟人深受震动,也在他心中播下了翻译《五经》的种子。


  多少年来,施舟人可能已经记不清楚,自己为多语种《五经》翻译发出过多少次呼吁和倡导。终于,这个夙愿化成了手头的工作。“我不年轻,我也不老,我还能做很多事情。”施舟人说,似乎这个浩大的工程反而能唤起他无穷的力量。

  “我个人没有能力完全承担起这个工作,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给了我太多的感动。来自法国的汪德迈82岁了,还特意乘飞机赶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和研究,气氛特别融洽。”说到这里,施舟人有些兴奋,“其实,文化也如同生命物种,只有保存不同的文化基因,只有多重文化互相交流融合,才更有生命力,才能永远充满活力。中国文化有多么好,对世界文明有多么重要,我想你和我一样能够体会,所以,请不要问我为什么热爱中国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