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2|回复: 0

[转帖] 中国第一个华人传教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4 18: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09-21) 作者:李清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梁发,字济南,号澄波,别号学善居士,广东省高明县三洲镇西梁村人,1789年生,15岁出外谋生。少年时代的梁发最初接受佛、道、儒的混合教育,信奉诸神崇拜。
1804年,梁发背井离乡,来到广州,成为一名笔厂工人。1807年9月,英国公理会传教士马礼逊来到广州后,立即着手将《华英字典》和《圣经》译成汉字,迫切需要一名雕版工人,而这时梁发已放弃造笔业而改学雕版技术。这样,机遇使两个不同国籍、不同信仰的人走到了一起,并由此改变了梁发的生活航向。1810年,梁发参与了马礼逊所译《圣经》中《使徒行传》的印刷工作。1811年至1813年,梁发又先后参加了马礼逊所译的《路加福音》和《新约》的付印工作。通过与马礼逊的长期接触以及《圣经》中有关基督教教义点点滴滴的渗透,使梁发逐步对基督教产生了兴趣。1813年5月,经由马礼逊的推荐,梁发受雇于英国公理会另一传教士米怜,并随米怜夫妇前往马六甲。在马六甲期间,梁发参加了《救世者言行真史记》一书的雕版,开始参加米怜的家庭聚会,米怜夫妇也有意识地引导梁发入教,“特别为他编写了一本简要的问答体小书,嘱他逐条想过”。1816年11月3 日.梁发在马六甲接受了米怜的洗礼,成为中国最早的基督教(新教)教徒之一。从此,梁发开始过着严格的基督教徒生活,不间断地祈祷、礼拜。1819年4月,阔别家乡多年的梁发回到高明县老家,与一黎姓姑娘完婚,此时他已30岁。长时间的异乡漂泊和严格的基督教徒生活,使他在村子里很难与人相处,从而产生了引导他人入教的念头。1819年,梁发在家中印制〈救世录撮要略解〉的传教小册,此书共37页,附有经文、祷文,这是我国第一本用中文写成的基督教布道书籍,但未及发行,即被没收销毁,梁发也遭拘捕,刑讯拷打后被具保释放。1820年,梁发在本村的一间陋室中,以饭碗为礼盆,为其妻举行洗礼,使她成为中国第三个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妇女。1823年,马礼逊启程归国,离别之际,决定由梁发接替其传教事业,伦敦布道会为其支付薪金,从此,梁发成为中国第一个华人职业传教士。他以惊人的精力相继撰写了〈熟学圣理略论〉、〈真理问答浅解〉、〈真道寻源〉、《灵魂篇》、《异端论》、《圣经日课初学便用》、《劝世良言》、《祈祷文赞神诗》等书,同时还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月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梁发还自己刻版印刷,然后将书分送给在广州的各州、县应试的生童、有时甚至步行到数百里的墟市送书,统计送书近10万册,其中一本《劝世良言》送给了洪秀全,为以后太平天国起义提供许多理论上的依据。
梁发还采取说教的形式宣传基督教义。1828年。他与另一教徒合办私塾,向学童灌输基督教,结果被乡人以“散毒”之名取缔,梁发逃走。1843年,因清政府追捕,梁发逃到新加坡、马六甲,5年后又潜回广州,建福音堂,继续传教,还经常去医院为病人传播福音。梁发前后传教32年,死于1855年4月。1920年,即梁发死后65周年,岭南大学将其遗骸从广州凤凰岗”迁至该校礼拜堂。在梁发家乡建有梁发纪念堂,其事迹和文物今存福建省华侨历史博物馆。
(省宗教局李清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