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63|回复: 87

[讨论] 人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5 09: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之成文、意在引人,反之则道义不存。其为人生之路,也未尝不可。
【道】有“正道”与“邪道”,人行“正道”与“邪道”均为行道。
行“邪道”者为不道,行“正道”者为得道。此二者有别也,固得道者多助、失道寡助。
行“邪道”易,行“正道”难。
行“邪道”者,可随心所欲,此其易也。行“正道”者有规有矩,此其难也。易者难成其大,难者方成正果。
行“正道”则德生,行“邪道”则德失。
德者;化生万物之谓也,不德者;损止万物,固有德则道生,无德则道失。
老子之道;意在引人入轨,出轨则步入邪道亦,除此可有它求乎?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70 銀子 +140 功勛 +30 收起 理由
巨龙 + 70 + 140 + 30 道版日发帖上百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09: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之道;意在引人入轨,出轨则步入邪道亦,除此可有它求乎?

《老子》的主旨在于引导读者自己先回归本然(自然),然后辅助万物回归本然(辅万物之自然)。
本然即是本真,本真即是朴,朴即是不修饰、不雕凿、不造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09: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用‘入巷’这个词比较好
明清小说里面常常有。某两个狗男女正搞得‘入巷’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扫兴的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0-25 10: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之成文、意在引人,反之则道义不存。其为人生之路,也未尝不可。
【道】有“正道”与“邪道”,人行“正道”与“邪道”均为行道。
行“邪道”者为不道,行“正道”者为得道。此二者有别也,固得道者多助、失 ...
静知龙 发表于 2011-10-25 09:43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走上正轨的。行善、为恶往往是人的一念之差。本主题意指行道,也有引导他人的意思。与青竹兄的回归本然不是一个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10: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统治者以森严的等级来划分国人并以严苛的礼乐制度来规范国人的行为时,这已经是严重悖离大道了,然而,统治者却认为这才是正道,并认为不按这种制度行事的人走的邪道,于是就动用国家机器对所谓走邪道的人进行残酷甚至血腥的镇压,这时还有仁义、善良可言吗?
以牺牲国人的人性、践踏国人的人格来维持政权,这就是不道。
《老子》曰:“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11: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曰:“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2: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的主旨在于引导读者自己先回归本然(自然),然后辅助万物回归本然(辅万物之自然)。
本然即是本真,本真即是朴,朴即是不修饰、不雕凿、不造作。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5 09:53
除人以外、万物本自然,何须辅助?何言回归?人也通灵,人亦顽劣!固人需返本还原,以求其真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3: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统治者以森严的等级来划分国人并以严苛的礼乐制度来规范国人的行为时,这已经是严重悖离大道了,然而,统治者却认为这才是正道,并认为不按这种制度行事的人走的邪道,于是就动用国家机器对所谓走邪道的人进行残酷甚 ...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5 10:58
心无被统治,何来统治者。道在人心,非在自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13: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人以外、万物本自然,何须辅助?何言回归?人也通灵,人亦顽劣!固人需返本还原,以求其真也。
静知龙 发表于 2011-10-25 12:55


你说的对啊,但为何又要除人以外?因为我们的角度是人嘛,又不是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13: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统治者以森严的等级来划分国人并以严苛的礼乐制度来规范国人的行为时,这已经是严重悖离大道了, ...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5 10:58


森严的制度,与约束行为的秩序,不一定悖离大道.那些猎狗,狮子,蜜蜂,蚂蚁都有不同的等级制。
不过我们关心所在的制度往哪个方向发展,确实都不希望有践踏人性的“人道”存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14: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人以外、万物本自然,何须辅助?何言回归?人也通灵,人亦顽劣!固人需返本还原,以求其真也。
静知龙 发表于 2011-10-25 12:55

先生说的没错——除人以外、万物本自然,然而,先生似乎没注意到人类的活动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万物无法保持自然。
从古到今,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对于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迅速,越来越严重。
在古代,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是战争,如今,除了战争之外,更增加了多种破坏的渠道和形式,大致情况请详:http://baike.baidu.com/view/597204.htm,如嫌不够,先生还可自己搜索。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作为天网节点和网格之一的人类,其一举一动都会对万物所联结成的天网造成影响,都会影响着万物的自然。道所建构的天网虽然有自愈能力,但随着人类破坏力的增加,人类的破坏速度迟早会超过天网的恢复速度,那时,将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末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14: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无被统治,何来统治者。道在人心,非在自心。
静知龙 发表于 2011-10-25 13:04

这话说起来容易,放在现实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即使是出家人也不能超然物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0-25 15: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说的没错——除人以外、万物本自然,然而,先生似乎没注意到人类的活动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万物无法保持自然。
从古到今,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对 ...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5 14:47

许多人其实是很坏的,为了个人私的目的而破坏环境,污染环境,人有时比动物更残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5: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知龙 于 2011-10-25 15:35 编辑

11# 青竹大哥 呵呵!难得你有忧民之心!正所谓;天下有难匹夫有责!本文也未脱离此意!视天下之状,其症结在人。调此“人”即治其状。固引其归正道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15: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道(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只有回归“昆成”之道才不会有穷途,人类及万物才能实现“死而不亡者寿”(物种得以长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5: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话说起来容易,放在现实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即使是出家人也不能超然物外。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5 14:51
{:soso_e12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5: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道(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只有回归“昆成”之道才不会有穷途,人类及万物才能实现“死而不亡者寿”(物种得以长存)。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5 15:22
我言之道,非彼之道。大道自在人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00: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顾如 于 2011-10-26 00:13 编辑

《老子》曰:“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如将‘有余’替换为a,‘不足’替换为‘b’
也就是:
《老子》曰:“故天之道,损a而补b;人之道则不然,损b以奉a。”
那么你们还会觉得老子的话带有褒贬色彩吗?
你们认为老子的话有褒贬,是因为你们自己事先作了褒贬判断。



老子的道关键在于动、在于循环。
天之道和人之道相对,是因为位置的不同,而不是善恶、正误的不同。
注意道、天之道并不是一码事
天之道是生生之后的部分产物,人之道也是生生后的产物。。天之道和道是不同的。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道、天之道、地之道、王之道。。相似度高。。但不是同一个概念。。而人之道,因为不在‘大’的位置,其道与上述四大之道相反。。正因为相反,才有反者道之动。。才能生生不息。。

以统治结构来看,王不收税,如何辅人之自然?
所以不要一厢情愿以为老子要求为政者单纯付出。。没这回事。。没有什么能单纯付出,除了无所不包的道。。但在道那里由于无所不包而混成,还不存在付出的概念。。老子只是要求为政者不要把东西留在自己手里罢了。。
人们交税——损不足以奉有余,为政者不居分发出去——损有余补不足,各行其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00: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普遍的解,包括青竹
你们其实是把老子国中四大那句当做没用的、不知哪里混入的胡话
因为除了那单独的一句外,你们从来没有运用到那句话。。你们可以自己检查一下。。
老子讲那个话是白讲的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12: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曰:“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5 11:00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此处言“人之道”,只是道出了人世之不足。不应指人道,至少不等于人道。这只能说明;老子当时的社会已是世风日下,跟现今社会有某些相似之处。因而老子之道才是当时人们所需要乃至现今社会所渴望的。固才有法天、法地以正人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12: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老子哪里说人之道不好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13: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21# 顾如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裒聚穷贱之财,以媚尊贵者之心;下则箠楚流血,取之尽锱铢;上则多藏而不尽用, 或用之如泥沙。损不足以奉有余,与天道异矣!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15: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18# 顾如
《老子》曰:“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如将‘有余’替换为a,‘不足’替换为‘b’
也就是:
《老子》曰:“故天之道,损a而补b;人之道则不然,损b以奉a。”
那么你们还会觉得老子的话带有褒贬色彩吗?
你们认为老子的话有褒贬,是因为你们自己事先作了褒贬判断。

呵呵,如果你令《老子》全文为A,那更是连读都不用读了。同理,令《墨子》全文为B,则《墨子》你也不用读了。

老子的道关键在于动、在于循环。

《老子》之道如何个循环法,能具体说说吗?
温馨提示:请从《老子》文中找依据,不要想当然。
天之道和人之道相对,是因为位置的不同,而不是善恶、正误的不同。

顾兄的意思不会说这种位置不同是因为天在上、人在下吧?
注意道、天之道并不是一码事
天之道是生生之后的部分产物,人之道也是生生后的产物。。天之道和道是不同的。

正解。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道、天之道、地之道、王之道。。相似度高。。但不是同一个概念。。而人之道,因为不在‘大’的位置,其道与上述四大之道相反。。正因为相反,才有反者道之动。。才能生生不息。。

不同就一定是相反吗?比如,鸡与鸭不同,我们能说鸡与鸭相反吗?

以统治结构来看,王不收税,如何辅人之自然?
所以不要一厢情愿以为老子要求为政者单纯付出。。没这回事。。没有什么能单纯付出,除了无所不包的道。。但在道那里由于无所不包而混成,还不存在付出的概念。。老子只是要求为政者不要把东西留在自己手里罢了。。
人们交税——损不足以奉有余,为政者不居分发出去——损有余补不足,各行其道。。

《老子》并没有反对收税,而是提醒统治者收税不要过度,否则就会造成“百姓之不治”。(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
老子也不提倡单纯付出,只是提倡领袖先无私付出,事成之后百姓自会对其有回报:“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15: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普遍的解,包括青竹
你们其实是把老子国中四大那句当做没用的、不知哪里混入的胡话
因为除了那单独的一句外,你们从来没有运用到那句话。。你们可以自己检查一下。。
老子讲那个话是白讲的么?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6 00:10

当用的时候自然要用,没必要引用的时候摘引来干什么?{: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15: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言之道,非彼之道。大道自在人心!
静知龙 发表于 2011-10-25 15:57

教人向善去恶,这本就是政治或道德说教,又岂能不属于政治伦理或社会伦理呢?
若你说的大道是《老子》中的大道的话,则大道不仅仅在人心,而是无所不在。{: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15: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此处言“人之道”,只是道出了人世之不足。不应指人道,至少不等于人道。这只能说明;老子当时的社会已是世风日下,跟现今社会有某些相似之处。因而老子 ...
静知龙 发表于 2011-10-26 12:50

确实,天之道≠天道,人之道≠人道。但人之道有偏颇,人道无正邪、善恶,因为人道是直接从大道那里获取的道性的总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15: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人向善去恶,这本就是政治或道德说教,又岂能不属于政治伦理或社会伦理呢?
若你说的大道是《老子》中的大道的话,则大道不仅仅在人心,而是无所不在。{:soso_e100:}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6 15:09
呵呵!大道至少没在自己心里。而是在大家心里{: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15: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天之道≠天道,人之道≠人道。但人之道有偏颇,人道无正邪、善恶,因为人道是直接从大道那里获取的道性的总和。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6 15:14
人道自在人心,得人心则得道。非在自心,就好比“青竹”。但不能加大哥,加上大哥就难免有自以为是之嫌!这叫自心。但如果大家这样称呼你就对了,这叫得人心。也就得道了。{: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7 09: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21# 顾如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裒聚穷贱之财,以媚尊贵者之心;下则箠楚流血,取之尽锱铢;上则多藏而不尽用, 或用之如泥沙。损不足以奉有余,与天道异矣!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静知龙 发表于 2011-10-26 13:20


吓我一跳,还以为我读老子读漏了。。原来是明儒说的。。明儒和你有什么差别?不都是千百年后拿着自己理念去理解老子的人吗。。

这玩意儿不足为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7 09: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如果你令《老子》全文为A,那更是连读都不用读了。同理,令《墨子》全文为B,则《墨子》你也不用读了。》》》

——不要玩这种推向极端的把戏。。我只代换一个词。。没有损害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