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7|回复: 0

西儒耳目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6 06: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要】:

《西儒耳目資》,三編。明末金尼閣撰。成書於明天啓六年(一六二六)。有一九三三年北平圖書館影印本、一九五七年文字改革出版社影印本。


金尼閣 (Nicolas Trigault,一五七七——一六二八),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明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〇)來中國,首先到澳門,第二年去南京學習中文。以後到各地傳教,終老於杭州。


一六二五年,金尼閣為了幫助西人學習漢字和漢語,把利瑪竇(一五五二——一六一〇)等人的羅馬字注音方案加以修改補充,寫成了這部完整的羅馬字注音專書《西儒耳目資》,第二年在杭州出版(一說在西安出版)。


《西儒耳目資》全書共三編:上編《譯引首譜》、中編《列音韻譜》、下編《列邊正譜》。


上編《譯引首譜》是總論,其中“萬國音韻活圖”和“中原音韻活圖”是用圖式說明漢字聲、韻、調的配合形式,“音韻經緯總局”、“音韻經緯全局”是以韻為經、以聲為緯組成的韻表。此編最後附有“問答”,是討論音韻和拚音方法。


中編《列音韻譜》是從拚音查漢字,把所收的漢字分隸於五十攝,每攝按聲母、聲調劃分同音字組,上注反切和羅馬字注音。


下編《列邊正譜》是從漢字查拚音,這是一個按漢字偏旁分類的檢字表。


《西儒耳目資》用羅馬字母標音,對於了解當時的漢語語音系統及其音值,有很大的幫助。此書稱漢語聲母為“同鳴字父”,分二十類;稱漢語的韻母為“字母”,分五十攝,其中e、o、ie、io、uo又分為“甚”、“次”兩類,u又分為“甚”、“次”、“中”三類,所以實有五十七攝;稱元音為“自鳴字母”,共五個。聲調為五個,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入聲。本書所反映的語音系統,跟今天漢語普通話比較起來,其差别主要是:一、聲母方面還保存着微母(注音作V)、疑母(注音作g);二、見系細音和精系細音(注音分别作k和ts)還没有完全腭化;三、韻母方面uan跟uon、
u u 分韻;四、中古歌戈韻的字當時還念o、io;五、中古支脂之三韻的照系、知系字,它們的韻母仍然是i,而不是舌尖後元音;六、聲調方面有入聲,入聲全都收喉塞音。

《西儒耳目資》用五個“自鳴”元音、二十個“同鳴”輔音相結合,上加五個字調記號,來拚一切漢字的讀音,這樣漢字讀音就顯得簡單而有條理。這不但為向來被人認為繁難的反切,開了一條“不期反而反,不期切而切”的簡易途徑,同時也引起了中國很多音韻學家對這種簡易的拚音文字向往的熱忱,使他們產生了中國文字可以拚音化的設想。正如方以智在他所著的《通雅》中所說:“字之紛也,即緣通與借耳。若事屬一字,字各一義,如遠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


《西儒耳目資》在拚音方法上没有擺脱中國傳統的反切法,所謂的“四品切法”就是遷就了反切,實際上是反切的改良。在它反映出來的語音系統中,也有很多地方沿襲了傳統韻書的分類。比如“濁上變去”是十三、十四世紀以來北方話的普遍現象,但本書仍然把濁上字歸為上聲,上加(,注明是古音。另外,注音方法偏重於描寫,音素歸納不完全準確。比如eao和iao,
ea ia 没有必要分别,它們只是發音部位不同而產生的細微音變,不能辨義。

關於《西儒耳目資》的研究著作有:陸志韋《陸志韋近代漢語音韻論集》(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八年)、陳望道《陳望道語文論集》(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五年)、李新魁《漢語等韻學》(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等書的有關章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