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7|回复: 20

[易学杂谈] 为何敢说孔子也不懂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7 13: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乎所有的易学者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这是易学者们的通病。而其中有些更是傲慢无比,竟然跟文王、周公、孔子他们比起高低了。而自以为已经洞悉易道者通常又都会生起一种“拯救易学于漆黑”的“使命感”,大有“舍我其谁”的气势,仿佛没有了他,易学就真的灭亡了。

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如此慢心巨大,目空一切?——他们为自己定制了一个框框,把自己框进去,认为在这个框里边很惬意,而看框外边的人都是傻子,怎么不和他呆一个框里。

但凡说孔子不懂易的人,无一例外地,他们都是自己设计了一个有别于孔子的、认为正确无比的框框,然后以这个自造的框框为标准去衡度孔子,结果发现孔子没有一个地方与他相同的,于是就心急火燎地向全世界宣告他的“研究成果”了。

市场里边有称你不用也就罢了,自己弄出一杆来,却非要用你的来称东西。天下的小贩都不会依你。

评分

参与人数 2名望 +6 銀子 +28 功勛 +3 收起 理由
zqc4124 + 6 + 8 + 3 靚文!
高老夫子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7 15: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易本来就是个无形无状的东西,不同的人按其需要拿捏而已。孔子有孔子的需要,所以有孔子的解读,今人有今人的需要,也就有今人的解读。某人若说自己有什么新见,那是可以的,但不要说别人的就不对,因为就个人见解而言是无对错的。但如果追求的是易学本义,那正如楼主说的,要有一杆秤,不能用自己的秤去衡量。

易学本义也是个难以定义的东西,现在的多数研究者,实际在做的只是现追求厘清《周易》卦爻辞的本义。就这点而言,目前所见到的解释,还是差强人意。当然,俺认为《雅正》除外。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 收起 理由
重庆吴戈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22: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各家理解的东西都拿出来用,谁的短时间内有用,谁的长时间内有用,谁的用大,谁的用小,一目了然。
否则,一辈子玩空谈,徒增后人笑料罢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23: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孔子说的这样一句话:求其德意。换言之,如果说孔子完全了解周易本义,似乎还差点。如果孔子完全了解周易本义,我们现在怕不会谈论这个问题了。隔了几百年,无不以私意释易,孔子也不例外。他也只是一个人,说成神,没人信的。所以说,周易还有研究的必要,就是因为没人能解释清楚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9 05: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贊同樓主之說!確實大有人以爲《易》是他所賣之瓜{:soso_e113:}

          亦更有朋友以爲爺爺長的像他孫子{:soso_e12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00: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1-10-30 00:08 编辑
几乎所有的易学者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这是易学者们的通病。而其中有些更是傲慢无比,竟然跟文王、周公、孔子他们比起高低了。而自以为已经洞悉易道者通常又都会生起一种“拯救易学于漆黑”的“使命感”,大有“舍我其谁”的气势,仿佛没有了他,易学就真的灭亡了。

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如此慢心巨大,目空一切?——他们为自己定制了一个框框,把自己框进去,认为在这个框里边很惬意,而看框外边的人都是傻子,怎么不和他呆一个框里。

但凡说孔子不懂易的人,无一例外地,他们都是自己设计了一个有别于孔子的、认为正确无比的框框,然后以这个自造的框框为标准去衡度孔子,结果发现孔子没有一个地方与他相同的,于是就心急火燎地向全世界宣告他的“研究成果”了。

市场里边有称你不用也就罢了,自己弄出一杆来,却非要用你的来称东西。天下的小贩都不会依你。
邓荣继 发表于 2011-10-27 13:45
  这篇文章气势磅薄,但仔细欣赏,感觉立论和行文似有点问题。在这儿提出来,与邓先生商榷。
  1几乎所有的易学者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这是易学者们的通病。
先生批驳的观点是:学者自认为自已的观点是正确的。
先生的观点是:学者自认为自已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毛病。
一个学者故意把一个自认为错误的观点当作正确的观点提出来,这个学者的脑子如果不是有问题,就一定是别有用心。自已相信自已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才提出来,这完全是正常学者的做法而不是通病。
学者自认为自已的观点是正确的,事实上可能正确,也可能有误。正确与有误的判定,也许不容易马上断定,在学术上是可以有争议的,但不能因为有争议就不允许学者把自已的观点提出来,更不能因为“几乎所有”学者都会提出自已的观点就认为是“通病”。
  2而其中有些更是傲慢无比,竟然跟文王、周公、孔子他们比起高低了。
孔门《易传》是孔子及后人对《易经》的解读,其解读有其理解。后世学者解读《易经》有后世学者不同于《易传》的理解,实属正常,后世学者谈谈自已的不同理解,说不上“傲慢”,不能因有不同于圣人的观点,就算是对圣人的大不敬,是“傲慢无比”。孔子是后世颂扬的“圣人”,他自已曾说过“假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这表明孔子本人也承认自已也可能存在过失。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而自以为已经洞悉易道者通常又都会生起一种拯救易学于漆黑使命感,大有舍我其谁的气势,仿佛没有了他,易学就真的灭亡了。
易学面很广,易学是不会在短时期内灭亡的。但是,易学中有很多问题,至今找不到答案,而这些答案有的很可能为少数学者所揭晓。地球离开谁,该转还要转,但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时真的可能会因传承人的断绝而“灭亡”。有些传承人如果失去“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任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自生自灭,这是完全不应鼓励的。如果对具有“使命感”的学者大加讥嘲,我不知道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

  4、市场里边有称你不用也就罢了,自己弄出一杆来,却非要用你的来称东西。天下的小贩都不会依你。
市场里的称是要用的,但《易传》里的称也很多,是不是和市场里的标准称一样标准,还要用市场里的标准称较一较。非用老式的十六两称,当今天下小贩不知道又该如何?

评分

参与人数 2名望 +12 銀子 +56 功勛 +20 收起 理由
郭志成 + 1
浅龙勿用 + 12 + 55 + 20 不替聖人偽;不替熟人偽,敢說實話的好榜樣 ...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10: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6# 乾坤客
精彩,赞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14: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首要的是自知,然后才谈得上自信。只要是在自知前提下的自信,相信大家都会赞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15: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12 15:44 编辑

我发帖的时侯,每一点都会将别人可能产生的想法考虑进去。乾坤客每一条反驳我都有考虑到。都赞同。

既然邓先生都已经考虑到,并赞同我的观点,那就可以断言,邓先生是故意将一个自已认为错误的观点当做正确的观点提出来的。不敢说先生是“别有用心”,肯定是“暗藏玄机”了。

且不说先生的立论是否正确,单从先生的行文风格,我对先生这样做是有点意见的。为什么呢?本版是以易学研究为主的,学术与活泼二者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活泼中有学术,学术中有活泼,观点无论正误,都可以争论。但无论如何,我们不提倡用有失法度的语言泛泛地展开一味的讥嘲,也反对没有针对性、没有依据地一味否定他人观点的做法,因为这必将影响论坛的健康发展。

欢迎邓先生继续在本版发表有关易学研究方面的文章,也欢迎对有关贴子进行学术评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5: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8# 邓荣继

乾坤客,何为“交流”“讨论”?最基本的前提得“平等”是不是?

你一个劲的叫嚣孔子也不懂易,那我们这些人还算个啥?除了乖乖的听你训话之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交流”“讨论”的?

只有双方都承认各有不足之处,才有“讨论”的可能。你把孔子都比了下去,我对你只有“讨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5: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首要的是自知,然后才谈得上自信。只要是在自知前提下的自信,相信大家都会赞许~~~~~~~·
丰铭 发表于 2011-10-30 14:57


哪个不是从“自信”的角度表彰自己?有哪个会认为他所谓的“自信”是狂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15: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伐”?好啊。关键是怎么个“讨伐”法?你不是说我“你一个劲的叫嚣孔子也不懂易”,可以找出我说的观点和论据,让大家看一看,你也大可以展开学术批评,“叫嚣”这个词用得不好,谁在“叫嚣”,倒底谁在一个劲儿地“叫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5: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伐”?好啊。关键是怎么个“讨伐”法?你不是说我“你一个劲的叫嚣孔子也不懂易”,可以找出我说的观点和论据,让大家看一看,你也大可以展开学术批评,“叫嚣”这个词用得不好,谁在“叫嚣”,倒底谁在一个劲儿地“叫嚣”? 乾坤客 发表于 2011-10-30 15:35


不好意思,得补充一下:这里的“你”并不特指乾坤客先生你。没有把矛头对准你的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15: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关系,我其实就是提醒老朋友用词还是要注意一下,象你说的一样,当有“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5: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关系,我其实就是提醒老朋友用词还是要注意一下,象你说的一样,当有“度”。
乾坤客 发表于 2011-10-30 15:44


你说的对。我应该控制情绪,注意用词。

但也不要指望我会扭扭捏捏欲言又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08: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引国学论坛万神通易友的一个相关回复:

万神通 发表于 2011-10-30 20:15



先生的言辞华丽,字句喧嚣,足见有很深文字功底。我觉得先生的文章更象散文,实在不配在上面加个论字。但先生居然还写了再论二字,当然是以前论过了。为什么不把它贴到一论里面去呢?想必是先生一论,论得不够好吧?估且不论好歹,既然拿到网上来讨论,当然就有必要发发言,特别是我,又多被同行说成“以史解易”。我其实对64卦多有解释,贴到网上的,少之又少。原因多是被无名网站转载,还不时署上我的名字。所以就不贴了。但我想说的是,周易谈论历史的卦虽多,但总的来说,天文/地理,政治,经济,都有,总之象一部百科全书,我把它说成“王者之书”。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百家争鸣以前,知识是家族化的,只在家族内传承。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其实只是将现成的知识公之于众,而不是一两百年间的突发创作。后世学者多不理解这一点,以致将同一时期的作品归于诸子名下。比如说《十小传》都是孔子所作,说《道德经》是老子所作。这一做法倒至一些学者死卡一些古文献资料的时间点,进而阻碍其思维。话说回来,周王族龚断的百科知识,当然是用来王霸天下的。其二,春秋时有个齐国人到鲁国出使,有幸看到《易象》他说,“吾乃知周公之德,知周所以王天下也!”今天,我们这些人天天面对《易象》也看不出周公之周所以王天下。但当我突然明白卦爻辞意义时,我也对周王天下深有体会。周在当时有这样完备的知识体系,这跟现在的美国老有什么区别。他们要是有飞机坐,一样王霸全球。其三,汉时有一位易学者,亦说易是“王教之典籍”。




接着说,邓先在讨论易学观点时,总喜欢说,易学研究者,现在自已下个定义,然后展开论述,自园其说。我就摸不着头脑,已经成型上万年的易,历经三圣,到孔夫子时,都定义得差不多了,我们这些后生晚辈,有多少定义好下呢?今天仔细看了邓的文章,原来他一直就这么做的。大家来看看“在河洛八卦中发现与历史吻合之处,兼《周易》经文中明确记载有历史事件,故易为历史。”他把这个叫成“高级历史易”我第一次听过。然后他说“八卦一词,最早见于《十翼》,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八卦图也是在宋朝的时侯才出现,出现之初也是解释时间、空间为主,同样不为历史事件服务。”这正是,邓先生一直教戒我们不要用的论证方法。应该说,这种论证方法,还是有用的,打比方,下定义,中学学来的。邓说,这个东东一出生,是为时空服务,所以就不能为历史服务,这等于在说,这个人一出生就吃奶,所以以后不能吃饭。其实据说陈传老祖在四川异人手里得到河洛图,又不明所以,朱老先生也说不出一二,然后就天几地几的写到书上,我没有听说过他用这些东西为时空服务。再来说说“历史易”严格地讲,世上没有历史易,易就是易,周易就是周易。但邓先生硬生生地把认为卦爻辞中有历史事件的人,说成是历史易者。那就算我一个吧!我在解释周易卦爻辞时坚持以下几个原则进行思考,说出来仅供同行参考。一,信古,古时保存的,只要不是杜撰的资料,越早越信任。二,以古人的思维考虑古人的问题,记得邓在说到研究古天文时,说不要用现代知识去照搬。这句话确有道理。古人的生产生活条件简单,古人的思考思维方式简单。为此观点,我曾说过,我的思考思维要超过孔子,我的知识多于孔子。但跟孔子比,我还能活五百年,也挣不得他的历史地位。因为跟我们同时代的人相比,我连“老九”也不是。邓说“当代‘历史易’学者多认为自孔子起,易学界就没有一个比他更懂《周易》,但他们却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时侯经常引用那些他看不上眼的学者的言论。”如果说,“《十翼》”确实是孔子所作,任何一个研易的人都离不开他。邓却说,你说了孔的坏话,就不能用他的言论。这有点象小朋友在学校吵架后,不借象皮给同学。孔子是大度包容的,他说“后世知丘者,保(错别字)也春秋,罪也春秋。”他将《十翼》豪无保留的写出来,就是给我们这些人用的。从来没说过,后世罪秋者,概不能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6 12: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易本来就是个无形无状的东西,
============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7 18: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天君 发表于 2016-7-16 12:07
易本来就是个无形无状的东西,
============
????????????

此君根本不懂,易无形无状焉能通古今?“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阀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今日无他年之道”。不是易?“事常变,易无体,神无方”。正因为事常变有常,易无体定有体,实函斯活的活之理、活之体、活之用。正因为活,适应着事常变的顺乎物则,“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事常变而定常,易无体而定体,这就是易。神无方因事定常和易定体而有方。神的意蕴有三:一是穷神阴阳变化之几;二是精义入神;三是穷神致化,穷的神是神几知来的精义入神,致化是圣境天化,“大而化之之谓圣”。历史发生次序有因果链路,易变之道;理论理性有逻辑次序,实践理性成就一定之易道。古易有古之道,能无形无状?连山出自夏道,夏的时代性局限;归藏出自商道,受商的时代性局限;文王易出自周道,受周的时代性局限。夏商周时代局限有易道。《易传》出自那个时代,冯友兰老先生认为出自战国后,秦汉间,荀学后,天地人参的论理学初级阶段。展述天地人参本体论,也受到论理学初级阶段的时代局限。何弼易学,受儒道合流的魏晋时代局限。宋明理学以义理入事象言数成当然之理,为宋明阶段的时代局限。船山以天理释解象数,“象数者,天理也”。纳入实学探究所以然之理性阶段,以理道、理势论易之道。所论易道,没有形状的东西?直到今天的商品经济时代,因遵循其商品规律,探究所以然之理的易道,能没有形状?历史的因果链路有易道形态;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易道的历史逻辑的古往今来,能说易之理道没有形态?
孔子学易,一损一益的文王易,能说孔子不懂易?易道之天地人参观,出自《易传》。同属论理学初级阶段,孔子有人能弘道思想,与《易传》的天地人参观有相通义,孔儒体系的理论次序。若说船山探究所以然之理的易理,对于处在应该之理阶段的孔子,不懂易学了。二千余年历史时空,理论理性的文化殊异,即有逻辑源根,却已是面目全非。能不正视文化殊异的理性次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8 02: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聊了无聊了无聊了

就找你们聊?

可能还是无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8 02: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相对比较热闹,

哎,也只是相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9: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八卦阴阳对应平衡、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是易学本意,那就是用天道自然這杆秤去衡量诸事,凡不合天道平衡之意者即为非易经之理,如阳刚、阴柔,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家天下的孔丘之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