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89|回复: 26

[原创] 请教青竹兄,第四章的最后两句什么意思呀?望不吝而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1 18: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教青竹兄,第四章的最后两句什么意思呀?望不吝而教。
刚学习了兄的论第一章,觉得意境深远,又从头看老子,到第四章的后两句卡了壳,不知道啥意思了,下面的就没读下去了,前面的没懂,后面的读着也没意思你说是不是。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这啥意思,老子突然来这么一句,莫明其妙嘛。望兄点拔一二,拱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8: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在田兄解老之倒推法,立意新颖,切实可行,好用,然此章之关键之句无法理解,望在田兄指点,以开吾之矛塞。拱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10: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青竹先生有过一篇文章解读这一章的内容,那是我见过的青竹先生对原文解读的最好的一篇文章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1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青竹兄,第四章的最后两句什么意思呀?望不吝而教。
刚学习了兄的论第一章,觉得意境深远,又从头看老子,到第四章的后两句卡了壳,不知道啥意思了,下面的就没读下去了,前面的没懂,后面的读着也没意思你说是 ...
体用而已 发表于 2011-10-31 18:48

不好意思,昨天没有注意到兄的这一帖子,刚刚才发现。
先致歉一个,并请给青竹一并组织文字的时间,稍后再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11: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竹大哥 于 2011-11-1 11:51 编辑

【王弼注本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青竹意译】
      道,象是汩汩而出的泉水啊,可供人们日日取用,你却看不到它盈满泉眼的水池;道,就象是漩涡啊,水纷纷流向它的中心,犹如万物朝宗。
      道,挫去了自身的锐气,消解了自身的纷繁,柔和了自身的光芒,同化于它所衍生的万物。
      道,就象是清澈的水啊,只是让人隐隐约约感觉到它的存在。道,我不知道它是谁的产物,好象是比上帝还更早存在吧。
【赏析】
      本章除中间所插的“挫其锐……同其尘”外,全部都是用水打比方,因而,全章生动、形象地陈述了道的属性及其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沖、渊、其、湛是本章的四个关键字,理解这四个字,方可领会作者所欲表达的意思。
      主流的解释因为误解了沖、渊、其、湛等字,故而不仅显得相当牵强,而且与《老子》全文的旨趣很不一致。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渔如是 + 10 很有诗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12: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青竹先生有过一篇文章解读这一章的内容,那是我见过的青竹先生对原文解读的最好的一篇文章了。
窗明几净 发表于 2011-11-1 10:36

是的,以前在国学那边发表过一篇解读本章的小文,记得那时还与你深入讨论过,可惜现在不见了{:soso_e15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16: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面有道的循环之意。{: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9: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青竹兄对这章的解读,使我受益非常,我以前是这样解的,现在看起来真是搞笑: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
(道)似万物之宗:锉其(万物)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
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沖.不是冲,意思是河中间的水流。势大而无声。
《太平御览》322引墨子曰:善持胜者以强为弱,故老子曰: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
其:万物
湛:深湛;精深 精湛的艺术功力。
道有象河中间的水流那么大的势,而在用它时,道也不以盈自居;真是象渊一样深沉啊。
道好似生出万物的祖宗,锉平万物的棱角,解除万物的纷争,和谐万物的光辉,同化万物的尘埃,真是技艺精湛啊。
好似或者存在我不知道的道理在里面。这一章是谁作的,好象是黄帝以前的先辈写的。
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这几句我不知道如何理解才能和上面的意思衔接上,看了兄之解读,终于有点心得,
感谢青竹兄解吾之惑。
拱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9: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唯一不能认同的是青竹兄把“帝”字解为上帝,个人认为,老子时代的人不可能知道西方有个上帝。老子要表达的帝,与上帝相联系起来,匪夷所思。与上帝比起来,我认为老子更崇敬黄帝。
这只是个人观点,青竹兄喜乐由心,看过就算了,再次感谢兄之指教,
拱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1 19: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天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19: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巨龙也要我整段的解读一章,就解这章吧!(对不起,隐藏了【道】的解读,以免产生争论)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潚呵始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始或存。吾不知其谁子也,象帝之先。】
【成功之路最关键的是要正确运用成就事物的【道】,又不能过度。深远啊这是滋生万物的根本。(比如培养人才),打磨他们的锋芒使其圆满,解除他们的招摇使其惕励,揉和他们的专长以便集众人之所长,统一他们的步调以便有更多的拥护者和同路人。精辟啊关乎着国家的存亡。(这样培养),在上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等五子中不知是哪一个,会成为开创新天地的帝王。】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40 收起 理由
巨龙 + 40 加分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20: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这个比发一个字一个词的解释好多了。
解是化解最好。我请教过北大老师的。
吾应该是我吧?帛书:吾不知其誰子也,象帝之先。
你的五子应该是你自创的。
老子讲【道】,不是在宣扬自己,是说事论理的论证,不是散文可以使用第一人称。把所有的【吾】都提出来,进行辩证,就可以得出结论。【吾】是特指人群的【类称】。
比如【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俚。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里为什么一句话中,【我】【吾】为什么同时出现,分开使用呢?
这里的【我】也不是字面意思的【我】,而是相对于人群中特指的个体,而【吾】则是这些【个体】的【类称】。
不知道这样讲,你能不能明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20: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唯一不能认同的是青竹兄把“帝”字解为上帝,个人认为,老子时代的人不可能知道西方有个上帝。老子要表达的帝,与上帝相联系起来,匪夷所思。与上帝比起来,我认为老子更崇敬黄帝。
这只是个人观点,青竹兄喜乐由 ...
体用而已 发表于 2011-11-1 19:28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假哉天命,有商孙子。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诗·文王》

瞻彼中林,侯薪猴蒸。
民今方殆,视天梦梦。
既克有定,靡人弗胜。
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诗·正月》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书·虞夏书》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书·虞夏书》

「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
——《书·周书·吕刑》

…………

体用兄,在《圣经》原文中根本就没有“上帝”这个单词,是翻译者为了便于中国信徒易于理解而用中国古已有之的“上帝”来格义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20: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1、沖,涌摇,泉水上涌貌。《说文·水部》:“沖,涌繇也。” 段玉裁 注:“繇、摇,古今字。涌,上涌也;摇,旁摇也。”
2、渊,回水;回旋之水。《说文·水部》:“淵,回水也。”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21: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涌有回,循环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21: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西方所谓的“上帝”(god)是怎么来的,体用兄可看看下文,青竹没时间组织文字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542928.htm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21: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过在田兄,感谢在田兄莅临指导!
用兄之倒推法重读老子,确实气象一新。以前一些疑惑之处,豁然开朗。在此致谢!
先圣绝学,气象恢宏,常读常新。
以兄之倒推法,“五子之中谁能成为新帝王”是为这一章的总结。难道前面的“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潚呵始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评测五子中谁能成为帝王的条件?
吾惑也!
如兄所言,不同境界,看到不同景象,喜好不同气象,品味不同现象。
故学子心中之老子相异也,然此无损老子之人望。
吾闻老子曰:先,后相随也。可见,唯有后之随者,才能有先之生也。
故先之闻道者,唯勤辅后之习道者,才能形成随之不见其尾的恢弘气象。
我等后学,如在山脚,目之所觅,唯径而已;兄已及脊,回首之处,松涧行云。
故兄当常点拔我等,以体贴我等仰慕老子圣学之诚意。
再次感谢兄之精采解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22: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15# 青竹大哥
谢青竹兄指教,青竹兄治学严谨之态度小弟甚为钦佩。
《太平御览》322引墨子曰:“善持胜者以强为弱,故老子曰: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
墨子与老子时隔不久,对老子这句: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他理解为善持胜者以强为弱。何也?其断章取意乎?
吾之惑在下面这句: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青竹兄解之曰:
道,就象是清澈的水啊,只是让人隐隐约约感觉到它的存在。道,我不知道它是谁的产物,好象是比上帝还更早存在吧。
这样解对比前面这几句: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无论从气象上还是立意上相差太远,有虎头蛇尾之嫌。如果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的话,语义涩晦。
这只是小弟凭主观观感而为论,无兄之严谨,兄如有更好的资料,可否垂示,弟感激不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22: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19# 体用而已

太平御览》322引墨子曰:“善持胜者以强为弱,故老子曰: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
墨子与老子时隔不久,对老子这句: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他理解为善持胜者以强为弱。何也?其断章取意乎?

此处墨子引《老子》
吾之惑在下面这句:“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来解释其“善持胜者以强为弱”的观点,青竹以为跟青竹上面的解读没有冲突。泉水乃地下水,其强势隐于地下,涌出地面则势弱,但强在绵绵不断。从这角度理解,说“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含有“善持胜者以强为弱”之义并无不可,这只是墨子理解的言下之意(之一)。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青竹兄解之曰:
道,就象是清澈的水啊,只是让人隐隐约约感觉到它的存在。道,我不知道它是谁的产物,好象是比上帝还更早存在吧。
这样解对比前面这几句: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无论从气象上还是立意上相差太远,有虎头蛇尾之嫌。如果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的话,语义涩晦。
这只是小弟凭主观观感而为论,无兄之严谨,兄如有更好的资料,可否垂示,弟感激不尽。

“湛兮,似或存。”是用比喻进一步说明“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也可以认为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形象解释。
因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所以,道没有了锐气,没有了纷繁,没有了耀眼的光芒,且玄同于其所衍生的万物,所以人们很难直观地感受到它,就象一望而见底的清澈的水,好象不存在一般(不阻挡人的视线)。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是指出若隐若现的、存在于万物中的道,比上帝(天帝)更本源,作者借此否定上帝对于万物的决定性作用。
这只是结合全文理解《老子》的比喻问题,没什么资料可提供了,抱歉。

另,请体用兄今后在讨论学术问题时不要使用溢美之词,直接发言讨论即可。{: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4: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 青竹大哥
青竹兄给我的印象就是如此,小弟绝无溢美之意,如小弟的这种表达方式令兄不爽,小弟坚决改正。
搜索了网络解老第四章,对照之下,诚如窗明几净所言,在还原老子第四章原本思想方面,青竹兄的解析更贴近老子本意,为此,不由对兄之学识的赞叹。
另,下面是小弟在读了兄之解老第一章后,以兄之解老为依据,结合龙在田兄之倒推法,重读老子后对第六章的一些看法和分析,不足之处望兄斧正。

第六章  (欲)浴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緜緜呵,若存用之不堇(尽)。

《说文解字》注:【谷,古文欲字】,《音学五书》云:山谷之谷,虽有谷、欲二音,其实欲乃正音。
何谓神?《广韵》云:神,灵也。犹性也
玄(参考国学复兴论坛青竹解老第一章)古字玄是两绳子纠结在一起的意思。这里指得是“有”与“无”纠结在一起共同作用。同谓玄.
何谓牝?《说文》云:牝,畜母也。
玄牝之门:(参考国学复兴论坛青竹解老第一章)众眇之门。
绵绵呵:这里应该断为一句,感叹词。绵绵不绝的意思。
老子常用若字表达他不敢断定的、谨慎的态度.
若存用之不堇(尽)。好象蓄存使用的这些方法无穷无尽。
若存若用之不堇:不是实体的,而是功能的不绝,动态作用的无限。

万物的欲望和精神生生不灭,是谓“有无”在相互作用生产;有无不停作用生产的这种方法门道,是谓天地之根本。真是绵绵不绝啊!好象蓄存使用的这些方法无穷无尽。

解的粗陋,望青竹兄看在同好老子的份上不可笑话我,恳请青竹兄帮助小弟提高国学知识。拱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16: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 青竹大哥  
青竹兄给我的印象就是如此,小弟绝无溢美之意,如小弟的这种表达方式令兄不爽,小弟坚决改正。
搜索了网络解老第四章,对照之下,诚如窗明几净所言,在还原老子第四章原本思想方面,青竹兄的解析更 ...
体用而已 发表于 2011-11-2 14:49

不好意思,青竹正与雪狼兄在诸子版讨论孔子的“大过”,且容青竹另觅时间回复。{:soso_e11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3: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竹兄,小弟在论坛学习静之龙先生之《不射之射与无为无不为乎?>>的贴子中,有这样的发现:列子把水杯放在肘上,射了三箭而杯子里的水没溢出,这时庄子对列子的描述是这样的:当是时,犹象人也。
这个 象人 如何解析为好,与老子第四章的 象帝之先中的 象帝 能不能借鉴呢?小弟古言知识欠缺,望兄释疑,拱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09: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21# 体用而已
1、你的引文有问题。
首先,你的引文既不是传世本,也不完全是帛书本,而是将两者拼凑起来的文本。青竹以为,这样做很不好。因为,这样的引文,有很多主观的意思在内,无法代表每一种版本编者的意思。
其次,你既然使用分章体裁,引文就当是河上公或王弼注本。河上本和王本 本章都作:“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字形、句读都很明确,不再有分歧。即,类似于你的断句“緜緜呵,若存用之不堇(尽)”在王本下是不可能成立的。
其三,你若想解帛书本,那就当原原本本引用帛书本的原文。比如,帛乙本对应的文本为:“浴神不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门,是胃天地之根。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因为你的引文不严谨,所以恕青竹无法就你给出的引文交流讨论。

2、你的订文和注释有问题。
首先,你把帛书本的浴字订为欲这就很不妥,因为浴字从来就没有通欲字的先例。然后,你又借助段注《说文》欲字条下的注释:“谷,古文欲字”想与传世本的“谷神”取得联系。但最后你还是把浴字当作欲望的欲来解。因为你从浴字转欲字已经无据,所以,你最后的解释“万物的欲望和精神生生不灭”可信度就几乎为零。另,即便放下你的订文正误不论,你将欲望和精神并提也不妥,因为在现代语境下,欲望乃是属于精神范畴。
其次,你的译文比较生硬地引入“有”、“无”的概念,这与原文的音韵显得格格不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09: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体用兄想从帛书本了解《老子》,那青竹就给出自己对帛书本此章的订文和译文,然后我们再基于帛书本进行交流讨论。
【帛乙本《老子》释文】
浴神不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门是胃天地之根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帛乙本《老子》订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青竹译文】
不灭的生育之神啊,我们称之为元母。元母的阴户,那是天地万物的源头哟。细密而又连绵不断的元母啊,她只是若隐若现地存在于天地之间,怎么用她也不会枯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09: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竹兄,小弟在论坛学习静之龙先生之《不射之射与无为无不为乎?>>的贴子中,有这样的发现:列子把水杯放在肘上,射了三箭而杯子里的水没溢出,这时庄子对列子的描述是这样的:当是时,犹象人也。
这个 象人 如何解析为好 ...
体用而已 发表于 2011-11-2 23:00

象人,木偶人;泥人。《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车象人。” 林尹 注:“象人,以木刻为人而能跳踊者,以其象人,故名。用以送葬。”《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 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焦循 正义:“俑则能转动象生人,以其象生人,故即名象人。《冢人》之象人,即俑之名也。”《庄子·田子方》:“当是时,犹象人也。” 成玄英 疏:“象人,木偶、土梗人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羽 伪降,立幡旗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

“犹象人也”是比喻,“象帝之先”中的象是表达一种猜测的语气,如果把“象帝”当作一个名词,则“象帝之先”将不成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3: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受教了!拱手!
只有赞叹!兄之治学严谨小弟只有赞叹!

建议让版主在这个版块发个帛本《道德经》置顶,以后就以这个版本为依据展开讨论,因为这个版本至少没有太多断句的困惑。如此则有利于老学同好共同提高。在交流时有个准绳可衡。兄认为如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3 13: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建议很好。本来不准备将国学网的帖子转过来的,现在看来还是转来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