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5|回复: 2

[资料整理] 孔子72弟子小传

[复制链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3 23: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面的话

         据说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也有说七十七的。这许多弟子,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授业于孔子,研学激辩;奔走于诸侯,建功立业。一会飞黄腾达于青云之上,一会又困蔽如惶惶丧家之犬。这些人兴高采烈,这些人灰心丧气,总之是一个个精彩的人生。

孔门十哲:颜回· 闵子骞. 冉伯牛 · 仲弓 · 冉有 · 子路 · 宰我 · 子贡 · 子游 · 子夏  

七十二贤:颜回 · 闵损 · 冉耕 · 冉雍 · 冉求 · 仲由 · 宰予 · 端木赐 · 言偃 · 卜商 · 颛孙师 · 曾参 · 澹台灭明 · 宓不齐 · 原宪 · 公冶长 · 南宫适 · 公皙哀 · 曾点 · 颜无繇 · 商瞿 · 高柴 · 漆雕开 · 公伯缭 · 司马耕 · 樊须 · 有若 · 公西赤 · 巫马施 · 梁鱣 · 颜幸 · 冉孺 · 曹恤 · 伯虔 · 公孙龙 · 冉季 · 公祖句兹 · 秦祖 · 漆雕哆 · 颜高 · 漆雕徒父 · 壤驷赤 · 商泽 · 石作蜀 · 任不齑 · 公良孺 · 后处 · 公夏首 · 奚容葳 · 公坚定 · 颜祖 · 句井疆 · 罕父黑 · 秦商 · 申堂 · 颜之仆 · 荣旃 · 豚成 · 左人郢 · 燕伋 · 秦非 · 施之常 · 颜啥 · 步叔乘 · 原亢籍 · 乐款 · 廉絮 · 叔仲会 · 狄黑 · 孔忠 · 公西舆如 · 公西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3: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子夏

      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与子游并列“文学”科。

1、子夏生平考述

          先说说卜子夏的名和字,古代中国人取名字非常有意思,一个人的“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又说:“幼名、冠字。”比如屈原,姓芈,氏屈,名平,字原。《尔雅》曰:“广平曰原,一曰高平曰原。”其意谓田地宽平之处而谓之原。“平”字虚,“原”字实,屈子名字之义正是互为表里。

       卜商,字子夏。《说苑•修文》云:“商者,常也,常者质,质主天;夏者,大也,大者,文也,文主地。故王者一商一夏,再而复者也,正色三而复者也。”:“夏”和“商”之义同为王者,主天主地,正好相应。

        子夏籍贯有魏、温、卫三说。《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曰: “卜商,卫人”。董仲舒称“卫子夏”。《史记集解》引郑玄曰:“温国人。” 《礼记•檀弓上》孔颖达疏则曰: “魏人”。其实,这三种说法是和温邑本身的历史变迁而衍生出来的三种说法。温地即现在的河南温县,《汉书•地理志》云: “温,故国,己姓,苏忿生所封也。” 这个苏忿生就是武王时期的司寇苏公(《尚书•立政》)由于温地为苏国的都城,所以习惯上称苏为温。公元前650年,狄人灭苏国,苏子奔卫。公元前636年,周襄王为答谢晋文公平王子带之乱,而“与之阳樊、温、原、槽茅之田”。同时据左传记载,一部分温地属卫(《左传.成公二年》。待到三国分晋,温地又属魏。所以三种说法都有道理,只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标新立异这个毛病实在不好,虽然说都对,但不知给后学者带来多少麻烦。可以说中国文化一直有装神弄鬼的臭毛病,说得好听点,叫博大精深。

   子夏生于公元前507年,卒于何年,史籍阙如。不过据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考辨》“魏文二十二年始称侯,子夏若尚存,年八十四。寿考及此,固可有之”。总之是比孟子活的岁数都大。一说88岁而逝。

   《韩诗外传》卷九“孔子过康子,子张、子夏从。孔子入坐,二人相与论,终日不决。子夏辞气甚隘,颜色甚变。”从这段话看,子夏脾气还挺暴,“辞气甚隘,颜色甚变。”用北京话说就是急赤白脸。可见大儒在年轻时,也和我们一样啊。孔子曾经对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还说过:“师也过,商也不及。”说他还没有达到贤人的程度。孔子认为贤人要有“四辟”之才,而子夏同学一张嘴就把这个标准降低了许多,难怪师傅大发雷霆。

   子夏以文学见长,六经所传,多有力焉。《吕氏春秋•当染》云:“子贡、子夏、曾子学于孔子,田子方学于子贡。段干木学于子夏,吴起学于曾子;禽滑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田系学于许犯。 ”是说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许犯、田系等分别是子贡、子夏、曾子、墨子、禽滑、许犯的门下。

   在《史记•儒林列传》有一段话:“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麓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许多人误读这段话,以为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麓之属都是子夏的门生,其实司马迁的“子夏之伦”意思是说“子夏这一帮人”也就是孔子的徒弟们。

   总之,子夏15岁进入孔门,29岁孔子逝世,后授课西河,为王者师。没有辱没他老师的一世英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3: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商瞿

       商瞿,生于公元前522年,姓商名瞿,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要说这个商瞿也够窝囊的,比子夏大16岁,不但在论语中只字未提,就是在先秦其他人的著作中也未提到。像子夏、子张、子游不但在论语中大露其脸,还被荀子骂了个狗血喷头,称为贱儒,能够成为别人的标靶,也是能耐呀,尤其开骂的又是大师级的人物时。比如近代的梁漱溟,被老毛一骂而名扬后世。墨子骂起儒来更是不客气,他在《非儒》中,把孔子、子贡、季路、漆雕一顿臭骂。韩非所列八儒中也没有他。真是愈有名就愈挨骂,愈挨骂就愈有名,古今如出一辙。所以钱穆感慨道:“据《列传》,瞿年长于回、赐,其从游当不在后。而孔子晚年喜《易》,瞿得其传,亦当在孔子晚世。则瞿之从学久矣,而顾无一语见于《论语》,又不见于其后群弟子之称述。则其人尚在若有若无间,遑论传《易》之事哉?”

       但到司马迁时就不同了,《仲尼弟子列传》述经师之传,惟商瞿最为详细。还记其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之事,孔子的徒弟们还拿这件事向有若发难,把他赶下了师傅的位置。史迁在这里描述的绘声绘色,如同看着一般。我们不禁要问,司马迁怎么知道的?想必司马迁是看见了什么,比如像《二三子问》或《要》一类的东西。总之商瞿是学徒不见记述,后学没有称颂,孔子在时未见耳提面命,孔子没后没有敌家挞伐,其人近乎可有可无之间,其学就可想而知了。恐怕春秋到战国前期,《周易》的命运就和商瞿一样,被人们忽视的无影无踪,只是在默默的传承。

       其实,司马迁记载的故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商瞿四十得子的事,不但有若不知道为什么,其他徒弟也不知道。商瞿自己知道吗?我看未必,如果他知道,他母亲就不会为他去齐国发愁了。我们不禁要问,孔夫子怎么知道呢?大概是算命算出来的吧,商瞿不是学《周易》吗?他怎么没自己算出来呢?看来,凡事怕往歪处想,越瞎琢磨事越多。

       不过,司马迁给出了自孔子以后时完整的《周易》传承顺序,综合《汉书·儒林传》所载,就是:

                  孔子→商瞿→桥疵→轩 臂→周丑→孙虞→田何→王同(丁宽→田王孙)→杨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