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76|回复: 18

[求助] 甲骨文中是否有干支纪年的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19: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知道甲骨文中是否有干支纪年的记录?先谢过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8 20: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追溯最早使用干支纪年,一般认为是始于东汉的《四分历》,即公元85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04: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百科“天干地支”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33894.htm
说: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
“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
这不是说商朝就有了吗?不过我的甲骨文知识还很浅薄,不敢下任何结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07: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夫子说的对,干支纪年在东汉才流行,这与岁星占有关。

楼主说的干支在商朝甲骨文就有,这是对的,那时只用干支纪日,目的是为祭祀排谱。因为干支纪日的连续性,类似儒略日,所以人们同时将干支纪日用于历法。

干支纪日、干支纪年是不同的概念。还有用干支纪月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09: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書紀年》曰:堯元年景子。《隋書.律曆志》

《竹书纪年》至少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干支纪年在战国时期应当已经出现,并非始于汉朝,是否?
如果尧时也已经用干支纪年,而殷商和周却不用干支纪年,是否表明商周官方不用干支纪年,但民间(尤其是尧的后裔)仍然有使用干支纪年的?
我一直没找到甲骨文中是否有干支纪年的资料,如果有一个案例就好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9 10: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述之《汲冢纪年存真》有按语云:
   
     “古人不以甲子名岁,自王莽下书言:‘始建国五年,岁在寿星,仓龙癸酉。’又云:‘天凤七年,岁在大梁,仓龙庚辰。’是始变古。原古人之法,以岁星定太岁之所舍,星有超辰,则太岁亦与俱超,故不可以甲子名岁也。东汉以来,步历家废超辰之法,乃以甲子纪年,以便推算。此‘丙子’二字,疑荀勖、和峤等所增也。”

总之,这是个复杂的问题,说法很多。还是以主流意见为好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4: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这篇文章
http://www2.iath.virginia.edu/sa ... ;doc.lang=bilingual


“洪頤烜曰, 諸書引竹書紀年,皆無甲子紀年, 惟隋書, 律歷?, 引竹書紀年,堯元年景子, 路史後紀註引帝堯元年丙子,與今本同”

不知这位Hăng Ch`in-fung何许人,文章或书名,及洪頤烜书的书名(《校正竹书纪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9 23: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堯元年景子”的来历是这样的:

        今本《纪年》载尧在位一百年,舜在位五十年,而舜、禹又分别为尧、舜服丧三年后始即位,是禹之元年上距尧之元年共有156年。禹之元年,今本《纪年》作壬子,由壬子上推156年,则正为丙子年。

       今本《纪年》中的夏、商干支纪年,皆基于周武王始伐纣之年为庚寅年的预设,而此年在现存文献中始见于《新唐书·历志》所引的唐一行《大衍历议》,故尧之“元年丙子”亦合于《大衍历》。

         洪頤烜,应为:洪颐煊.《校正竹书纪年》[M].四部备要[Z].上海:中华书局,1936.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0 12: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究竟是洪頤烜还是洪颐煊?我先前查到洪颐煊,但搜索发现更多网页写洪頤烜,我就“少数服从多数”了:
http://www.baidu.com/s?bs=%A1%B6 ... %22&inputT=2141

现根据这几位网友的讨论:
http://shequ.kongfz.com/227020.html
看来如夫子兄所说,洪颐煊是对的(因《清史稿》作“煊”)。

不过,孙诒让的《墨子閒詁》居然作“烜”:
http://ctext.org/dictionary.pl?if=en&id=10527
当然,也许是传抄或排版错误,不怪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10 12: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讨论先秦史,有一个现象特别有意思,无论你腕多大,无论是李学勤还是普通爱好者,只要你一张嘴,准是错的,准能有人根据不同的史料文献提出反对意见,而且说得也很有道理,这就是先秦史有趣的地方,同时也是让人头疼的地方,痛并快乐着,哈哈哈。{: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0 17: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本《纪年》的各帝王元年都有纪年干支,而从各书所引古本《纪年》的几个帝王纪年的
元年没有纪年干支来看,原《纪年》是无纪年干支的。因此可以肯定今本《纪年》的纪年
干支为后来所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5: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堯元年景子”的来历是这样的:

        今本《纪年》载尧在位一百年,舜在位五十年,而舜、禹又分别为尧、舜服丧三年后始即位,是禹之元年上距尧之元年共有156年。禹之元年,今本《纪年》作壬子,由壬子上推156年,则正为丙子年。

       今本《纪年》中的夏、商干支纪年,皆基于周武王始伐纣之年为庚寅年的预设,而此年在现存文献中始见于《新唐书·历志》所引的唐一行《大衍历议》,故尧之“元年丙子”亦合于《大衍历》。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1-9 23:19


“堯元年景子”,是在古本《竹書紀年》,不是今本《竹书纪年》。
“堯元年景子”,出自《隋書.律曆志》,《隋书》可比《新唐书》早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6: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追溯最早使用干支纪年,一般认为是始于东汉的《四分历》,即公元85年。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1-8 20:29


公元85年是乙酉年,为什么选乙酉作为干支纪年的起点?
我实在是想不明白。
我认为,这只能说明,公元85年并非干支纪年的第一年,而是延续下来的,只是这一年的干支是有明确记载的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3 17: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博君 于 2011-11-13 17:24 编辑
公元85年是乙酉年,为什么选乙酉作为干支纪年的起点?
我实在是想不明白。
我认为,这只能说明,公元85年并非干支纪年的第一年,而是延续下来的,只是这一年的干支是有明确记载的而已。
金宇飞 发表于 2011-11-13 16:13
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在马王堆帛书《刑德》中,有几个纪年与干支对应,其中丁未与“孝惠元”对应,前194年是丁未年,正是西汉惠帝元年。另外有乙卯对应“秦皇帝元”,乙巳对应“今皇帝十一”(汉高祖十一年)。这些都是帝王年号对应干支的实例,所以不能说东汉才有“干支纪年的起点”。只是公认东汉才是干支纪年流行的开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7 19: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先生这个说法好。我想也是应该这样,文献记载与考古所得往往有出入,考古有局限,是见到下限只说下限,上限不知为不知即可,但不能完全否定或肯定文献所记载。而文献记载呢,又有对往古的追述,但所记事件下限当然可以断定为文献写就或成书的年代,同样,其所追述的内容未必是文献写就或成书的年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13: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所见到的已出土的甲骨文资料来说,目前尚未见到甲骨文里有干支记年。
《包山楚简》有疑似干支记年,企望大家研究。
《包山楚简》216、217:“出入侍王自夏[]之月以庚集岁之夏[]之月,盡集岁躬身尚毋有咎。”
庚,《国语•晋语》:“姓利相更(庚)”注“续也。”“以庚”乃“以致”。《包山竹简》的编者以为:“尽岁,指一年。”(该书53页)
我疑“集” 或为“子”之假借。“集岁”也许是“子岁”。“岁”与岁星记年有关。
战国文字通假泛滥成灾,干支字也不例外。新蔡简的“癸嬛”,《释文》读“癸亥”,甚确。者旨於赐戈“圭亥”读“癸亥”,应属同类。而干支上下字均为双声通转,尤堪注目。另外,新蔡简“嬛”亦作“瞏”,如“丁亥”作“丁瞏”(乙四:102)。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9 09: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代甲骨纪年只用:王多少祀。所谓60“天干地支”,商代只记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03: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后期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见图
396147a3e93e39be54690e38a5956b2d[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18: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疑“集” 或为“子”之假借。“集岁”也许是“子岁”。
xbh1947 发表于 2011-11-18 13:53

那个字的写法是上“宀”下“集”,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字,多释为“集”,后来孟蓬生先生已经释为集萃之“萃”,是正确的。“萃岁”读为《诗·七月》“何以卒岁”之“卒岁”。“尽卒岁”之语在楚简中常见,意思是直到一年结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