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53|回复: 50

[国学常识] 画说古代青铜器皿

[复制链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27 01: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鼎 [dǐng]
9 ^) a' C/ {" N, p2 ~7 l: P2 L+ Z6 b0 k5 P4 L9 M
       用来煮肉或盛肉的青铜容器,常用来煮全牲,所以比较大,有圆腹三足和方腹四足两种,腹下烧火,鼎口有耳,便于抬举。9 [/ F1 _/ p* j- \+ N" N

# R5 B8 }/ ?1 S, b8 N
4 g5 r2 l1 t* }" u. Z) l+ V! }8 A司母戊大方鼎, V# V) b# j5 m8 X6 p3 M7 Y

& @0 k3 c& a4 M. ]% O& T      此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9 A) I$ i+ M2 ~

) ~( d- _) B0 ?" X8 w4 u8 f 鼎1.jpg
/ Y. T9 U2 x; z: ?/ `. s
# A+ l" q9 U+ L3 q8 T- e( s& f) A$ z* R1 I, X4 W& m% }; E
大盂鼎8 k+ H' L; {9 m! ^) \

# \0 {$ J$ U0 |* v+ T  J3 e# P- `1 t6 k      此鼎造于西周周康王时期。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e8 ]) Y7 s& B3 `7 j

% a3 S6 ?0 d: Q' Y9 N( l ding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名望 +10 銀子 +13 功勛 +10 收起 理由
居士 + 3 好美!
吴博君 + 10 + 10 + 10 功德无量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0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鬲 [gé] / K8 A* G6 u/ l9 X5 ^, Z
) t, F2 d5 C" U8 J
     用来煮粥,其形近鼎,三足空,与腹相通,为的是最大限度受火,加快米熟的速度。( F: E! q; ~0 C& b* J0 c) R) ~4 }

7 \4 X/ ]. i" u; I" \7 D伯矩鬲! K* i8 a  ~4 S& u; [
0 V0 j, v/ X( s1 l0 z) _
          1974年北京琉璃河251号墓出土,伯矩鬲上下铸造大大小小的7个牛头,造型精美绝伦,艺术水平高超,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1 I: ]- |, v2 {# G! r$ Z2 t2 c  I' H, g- s3 T+ o
ge.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02: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镬 [huò] : K8 \7 j9 R8 t) c1 N
2 y8 p' c0 H5 m: `
       圆形大腑,无足。因为鼎受火过烈容易使足部损害,所以镬作为煮肉器更为常用。古有汤镬酷刑,将人扔入镬内就汤煮而死,谓之烹。5 s) ^. S; `' n! p9 d! R: o
' O4 L8 K& R. t) Q' ?
中山内府镬
* V8 F! p6 k5 Z: y+ Q9 k+ r$ s# V: v1 I4 H# {9 T/ r; P: ]

- D( n3 L2 u$ i; I, }5 P4 u西汉中期,高22.5厘米 口径41厘米,一九六八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
3 \' D4 H3 H/ b. C6 \6 v. e' w' S) J( l6 q2 G; x
    铜镬为汉代烹器,敞口,颈微敛,口沿外折,腹微鼓,假圈足,腹部饰凸弦纹一周,有衔环铺首一对,铺首作蟾蜍形,口沿上有铭文一行:[中山内府铜镬,容十斗,重□一斤,卅九年九月已酉,工丙造。]据《汉书·诸侯王表》载,刘胜是西汉十个中山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共在位四十二年,其馀均未超过三十年。中山内府铜镬上的铭文为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据。& R, F) V( q6 n* |3 g$ J
$ k" b, @9 y1 q" C  D& i0 [. Y# U
镬.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03: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甑 [zèng]4 j% c' v/ R) j( e4 \9 x: Z% |
' f& f& L. Y. I: c
       蒸饭的工具,像今天的笼屉。甑放在鬲上,鬲中置水,上下部合为一套就叫甑,也有的甑是做成一个整体的。甑常与灶、釜配套使用,也就是在灶中烧火,在釜中盛水,在甑里放食物,所以古书上常甑釜连用。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 }; V  A! O$ n  b+ X5 v+ r5 |7 R+ L. e$ \7 g2 [
汉代铜灶: P: V. E6 @# u2 L

' c. R+ r- {! L2 t7 j) N$ ^       岐山县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汉代龟形铜灶,这件铜灶似龟形。烟囱为头,伸长颈,昂首张口,口可出烟。其身为两腰作弧形的三角形,四腿直立。灶由灶身、灶面、火门、烟囱、火眼、釜、甑组成。
/ v+ u3 B( n% ^5 j5 d0 p" W9 d3 }# X
1 w4 r3 `, @& {! {4 S7 n& ] 汉代铜灶.jpg 6 p8 I3 r9 G  H6 O/ P- v8 V4 U

( s( {, m4 o% H8 `2 M 汉代铜灶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03: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簋:[guǐ] 7 D, K8 U* C! e& o$ X
$ |/ ?( a# F- w) U: m% [  x) T5 G9 d
      形状如大碗。古人吃饭,是先从甑里盛出放到簋里再食用。" \7 y- _9 d" @9 g. H: u9 D
$ d; t* Y+ w, l+ S

4 D% N9 M8 F) `6 A" G# m师酉簋
4 h4 O2 g2 }8 y6 k6 J+ {# m/ Z9 |1 s
     西周时期的盛食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8 Q7 N8 c2 \# J' ~8 r/ n. [* b

; n! x. i4 \& y/ P9 W/ w shiyougui.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04: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盙[fǔ]
5 J- {3 s. x# f
. l3 q$ w6 V  ^5 y* k& `6 `
        盛粮食,后来也用来盛醢或羹等食品。/ M8 M; B* m" _. f4 r
3 T5 N$ ~3 h3 r/ _$ b" y0 ]" e
丰白簠3 K& E% I& I& [8 }
* m1 r+ ^% \9 \8 M- f& q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周代墓地出土。
1 S0 }* ^: U* \' r, x, d! u
  l4 R- j4 k# s! C9 j( b/ b9 R 丰白簠.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04: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豆[dòu] 5 s1 Y- s8 l, l2 d; r' z, S% N. V
, _8 |" `) S6 g: K  R
        盛粮食。盙和豆很像现在的高脚盘,有盖或无盖,区别是豆在盘下有柄,而盙没有柄。
" x! _  D+ k' ^% Q
. y5 K7 B6 L+ r( f镶嵌狩猎画像豆
' j1 k$ |- R3 ^& Q  T0 ?8 j0 B- u9 a. J& M2 _6 @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豆是一种盛食器。盖、器扣合似球形,下承短柄圈足。器和盖各饰狩猎画像两组,用红铜镶嵌,描绘巨兽中箭,各种禽兽飞跃奔走,而猎人处于兽群之中勇武行猎的情景。整个图象结构基本上改变了商周以来的模式,成为战国画像艺术发展的先驱。
豆.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04: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盂[yú]
/ d5 X; C, e1 t; C, J

2 q3 `" J4 r# D: y: Q1 @5 X2 |7 \       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足,用来盛饭。8 R9 p. U1 W9 @6 g
1 I6 d# t! ]  ^

/ o5 @9 ~0 g3 [) Q( l5 p& D. p$ C匽侯盂" p; Y2 Q+ d7 }0 j
+ O1 V; a* P6 c
匽侯盂,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内壁有5字铭文,表明这件器物是匽侯制作的用来盛饭食的青铜盂。匽就是“燕”字,这件匽侯盂在辽宁省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出土。# ?( t  J" I1 R9 ?
' n' o$ e$ U% M' t2 y
yu.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09: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尊[zūn]
6 G8 E0 }" _- A/ P5 d8 v9 S7 r" H" ^
       酒器的总名。也可作专名,其形状是敞口、高颈、圈足,上常饰有动物的形象,有牺尊、象尊、虎尊、龙尊等名称。/ Q; D5 {% g  M* ^* ?, A. J- T0 D0 ~

6 E4 ^# g. z) m1 A, R* g' I; |6 q. d( H6 W! l; i3 z& q% @
何尊
, Q* j: l( S0 f) D9 ]
) w- M" @+ M$ ~6 ^# v- [       中国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一名何姓贵族所作的祭器。1965年于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塬出土。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记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古代文献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藏于宝鸡市博物馆。
4 v) ~6 ?% z% _3 k9 w" Z1 w# g$ e( W* M0 m1 D5 ]
hezun.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0: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壶[hú]
' U" m* B: G& t- V% k+ \' b7 o
6 ?2 I' d" }) F4 ^" a8 z- G$ I
      作用为盛水,故有壶浆之说。《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后世箪食壶浆成为成语,表示对军队的欢迎。
, S. J. p- G9 Q. [$ t% C
: R5 K5 |5 G* ?) ~8 z! F: }9 C先壶
$ W/ W0 u' R% D
5 f0 x! j. y- E( M! Q7 {
       商、器形扁圆,微侈口,收颈,颈两侧有贯耳,垂腹,圈足。颈、腹、足各饰兽面纹。腹内底铸1字铭文。上海博物馆藏品。

/ H, C, F" G4 F# t3 E0 m' t/ q
壶.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1: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卣[yǒu]
: `/ r, f- M, n4 {4 Z+ b) J( ~" T) O: Z
        椭圆形的大扁壶,有盖和提梁。 " a: M* K* l1 J  O

' a' I, G  L2 k+ o9 g; N. M乍父辛卣% _$ A3 w  N% c/ i

8 J) U; y& r7 n' r$ j" \       商代,酒器,高31厘米、口径15厘米,卣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卣的基本形制为扁圆、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还有少数为直筒形、方形和圆形,还有动物形状的鸟兽卣。商代铜卣多为扁圆体,盖较高,上有钮,提梁多横跨两面,腹最大径在中部或略下,圈足较高。器饰饕餮纹、云雷纹和联珠纹。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 o8 F5 i4 b$ E6 d& h; j/ {
+ L+ T: f- ^  U$ }5 L7 f( h 乍父辛卣.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1: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彝[yí]
1 s9 T/ Y; X9 L0 ^3 X8 T
1 Z5 r" A4 t4 ?& L3 U5 F9 T
        彝为容酒器,铜方彝始见于商代,器形为四方直壁,也有长方形的,下部有方圈足,上部有屋顶形盖,盖上有钮,器体有直腹、曲腹、腹旁带耳的。个别器物形似两彝联成一体,口呈长方形,称“偶方彝”。
, E: B# m/ H; [- c7 b* H3 l
. C# \6 v5 ]3 }4 p& J; K$ b偶方彝
1 m5 j" ~% u. C. i0 ^$ l7 y
1 O( k) H: x0 y- B2 Q& N        妇好青铜偶方彝于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为商后期的青铜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o% h) K- e( H

2 X0 s8 Y& p/ ^ 偶方彝.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1: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罍[léi] % N! l5 a/ x  P: a

6 z2 B8 v! V6 ^* z. b% x! ^       大型盛酒器,有圆有方,短颈,大腹,有大口或小口。《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 |% L/ a7 s5 [" Q9 b$ m5 a, Q% g4 o. z" [+ K+ n  I( e" m
绦索纹兽耳铜罍9 }: L9 M6 V9 ~" C
* I/ p" J) O! ]4 }) u- H
  战国盛酒器。1936年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通高30.5厘米   口径20.3厘米   底径18.2厘米

4 V. @- B( @4 ~$ t
    此器敛口、折沿、短颈、圆肩、平底,腹上部铸带有活环的兽耳一对,小兽躬身攀壁,回首翘尾。两耳间另饰一兽形扉棱,器身布满绦索纹构成的网格,格中填满细密的羽纹,纹间许多圆涡,内中镶嵌物已脱落。河南省博物馆藏品。
) ^( J, ~4 A1 X( i+ T% Z) `- j8 s1 n
绦索纹兽耳铜罍.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2: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缶[fǒu] 5 a% g2 f3 ]6 A) k' Q1 R9 b( E# U
: l. `9 |# k1 Z9 Z" m5 d. Z- K
        “缶”亦作“缻”,《说文解字》:“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亦有青铜缶。5 n% L! |/ ]3 f6 z/ r+ }3 j: H* \

  z. ]# ^0 C- H; @& v6 S" _栾书缶
, |1 M) C, _3 U( c/ L; X
/ L5 N" R% [# _- S) y4 k/ g      春秋或战国时期的盛酒或盛水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f# v- I$ s7 [" M- E/ @+ q; a" ]& l
, f! |7 _* L) V0 q2 h
栾书缶.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2: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爵[jué]
9 |( Y/ E( R$ g9 X5 W/ B# \
9 H  C! b6 E' y! e: c
        古代饮酒器的通名。作为专名,深腹,前有流酒的槽(称为流),槽与口相接处有柱,底部有三足,可以放置火上温酒。 $ f1 C- O- e$ d+ x; g

4 X# e' r0 e1 }+ D- D3 s7 `0 o二里头文化铜爵
+ r, `9 o2 G+ N
6 b  d0 t& i: |, y* ^4 k/ T9 }        此爵是中国青铜文化中最早出现的青铜容器之一,也是最早的青铜酒器。此铜爵1984 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第九号墓葬,口呈椭圆形,前有 长流,后有短尾且上翘,在流与口连接处皆有两个矮柱。腹部断面呈椭圆形,下腹略 鼓。腹部装有一鋬,下有三细高三棱实足。整器光素无纹。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4 X0 _% {4 ?& w: m* R

+ X) K$ P6 R+ g, u$ q7 J0 V 铜爵.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2: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觯:[zhì] 5 L  ~, U2 s" y

- A: N+ t* ?5 G. E$ K3 z      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圆足,像大口瓶。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A" r( V4 k3 t% {$ `5 H

' W" H% |' w8 x0 f兽面纹觯 商1 u% l- |( j, ^* L) B; F

1 U- ~- F+ ]# p! _8 q     扁圆体,盖上有伞形柱,侈口,长颈,垂鼓腹,圈足。盖、颈、腹、足各饰鸟纹、兽面纹、雷纹。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4 s9 R# j. w  F/ W$ [

. r- K' ~  ^2 N; f; c9 e7 x- \' @% X- r 兽面纹觯.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3: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觚:[gū] 3 }& ^. Q' Z5 S2 W* n4 h: Y
- c" v& p3 q. i! w2 z' B2 m6 U
       古代酒器,多和爵配套使用,青铜制,盛行于中国商代和西周初期,喇叭形口,长颈,细腰,高圈足。
3 \% Y! d0 H( ^/ N# H/ L5 O5 }1 h& ~' ~* F7 [4 c  G/ X' x
龚子觚 商( T  X) T: s1 A7 {3 o

, ~. D, J+ ~: p$ d4 e敞口,长身,圈足。身有扉棱。颈、腹、足各饰蕉叶纹、雷纹、龙纹。足内铸二字铭文。藏于上海博物馆。
" o! u6 @; o$ _% I8 I
% \+ c; z: C8 p$ S( Q 龚子觚.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3: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斝:[jiǎ]
% a* g- u) b: T  P5 A$ J  }; y6 V  z# E! e. D9 Q3 }- I  a- }
       古代青铜制的酒器,其形像爵,但圆口,也有圆底的。
3 ^& \  G+ B2 X* ?9 H8 a
1 y$ L$ Q+ K) X3 z# l3 Y2 M8 ~8 P( G兽面纹铜斝7 M; O2 A, {+ J7 G* T4 ?

, Z) F9 B( I! g: [9 Y商,高55.4厘米 口径25.7厘米
  m3 I( u  A# L9 n- ]
$ ?0 `! R( j) p7 G) o9 J% O1965年安徽省肥西县馆驿出土1 k, c3 ?7 d, |1 T! {, J

# y  t, ^. P& U! G* z        兽面纹铜斝,圆口厚唇,伞形双柱,伞周和顶端饰涡纹。身分两段,均饰相同的兽面纹三组。底微鼓,尖足外侈。扁平鋬。如此巨大的铜斝,颇为少见。收藏于安徽博物馆。3 H4 w) e& i& y3 z# m

: r) z! f* {: R. P% q 兽面纹铜斝.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3: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觥:[gōng] 1 D4 z; C$ Y8 \( i2 V: [" o

8 [, Q9 Q8 N1 }        用来盛酒,像一只瓢横放,有盖,锐端注酒,多作兽形。《诗经·七月》:“称彼兕(sì)觥,万寿无疆。”$ q. w$ h' N3 A* k* r: j+ \

2 r# S8 M& p4 i父乙觥 商
  ^0 Y5 N( J8 u7 @+ f- {( n! X$ ~) _6 P
      商代晚期 这是一件器形和纹饰都很别致的盛酒器。觥盖前端为一昂首而出的兽首,后端作牛首形,中脊为一小龙,前端兽耳后部各有一小蛇。器身周体饰凤纹,主凤特大,长尾逶迤,形态优雅。整器装饰手法纯熟灵巧 ,是商代晚期中较为独特的作品。
) C5 E! u: p: q& v% e 3 Q4 C+ h: l5 t8 n" S( ~6 W8 {) y
父乙觥.jpg 4 }+ \( E2 b/ P8 t- r8 e
/ c# F. O1 D& o5 K
兕觥
' r, ?6 r0 h  E" A   # G+ F% J2 {9 x, T: |
    西周早期  青铜 通长25.5厘米 1954年丹徒烟墩山出土。器呈牛角状,身饰云雷纹。收藏于南京博物院。5 I7 K6 p- F, M/ ~4 ~( l% o+ c
3 X! R( G! W2 ~; g! q& G  v$ }
兕觥.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3: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甗 yǎn
: w6 A# Y( w0 `+ H( \0 F
0 ]7 o( |! ]# C7 C  g古代炊器。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 bì)。% q$ j' {7 h+ A: [( t1 E
+ Y+ z1 P' d* m- n( {! A" ?
妇好三联甗' A4 R' A$ k: \( E6 q. f4 @2 q
" E% V8 r5 @2 b! h# B2 M6 g$ s: @
& l9 i6 [) i! U- |/ c% o) c4 e
商代晚期,通高六八、甗架高四四.五、长一〇三.七厘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x$ a4 @. g* K, u

* ~+ ]$ @- i+ e) F 三联甗.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3: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盨 :[xǔ]
1 K& d& x# x4 g- t9 W
! y" B3 D* x. l         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C. v$ S: b5 f: @! d
) V! _3 @' l  `: ^1 f
兽叔盨
# W% O3 H/ ~3 _# K/ `( f: l6 Z9 O; g+ y+ X# P& v! Z
       西周晚期青铜器,1990年,出土于上村岭虢国贵族墓地,收藏于虢国博物馆。
5 a/ \% @9 k- A" O, B0 ?4 w  Y& x5 l
兽叔盨.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4: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敦 [duì] ) n5 @0 G9 m; I7 j# S7 k
+ a6 Q6 W) y( V5 t' z7 M
古代食器。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
- i, |3 p& \) i 1 x6 E% f; ?, a" y
镶嵌几何纹敦
% r. T' [; L% l! C7 |: x
# `6 D- N" s/ J. \! B, R( G        战国 敦是用以盛放饭食的器皿。器和盖几乎对称,各有三足,可分开*放置。此敦制作工巧精丽,造型圆柔优美;通体饰以阴阳互托的大三角形云纹,并用红铜丝、银丝或绿松石镶嵌,具有细密流畅,富丽堂皇的效果,显示其装饰工艺已至登峰造极的地步。
# m9 f4 w0 m) Q' U; k
" n4 e- u) H6 N% u4 q4 v9 Y 镶嵌几何纹敦.jpg
' ?) N3 F. G7 R/ u6 D, T+ s  r 9 l, X  q  ]5 {4 G! z8 V) q
; Z8 _5 @# k. w1 b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4: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三、角  [jué]
2 G2 {5 n& o, m
' ^# A# q/ ?4 x! U3 Y3 b( m2 _
        古代饮酒器。形制与爵相似,但无流和注。《礼记.礼器》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9 A) q# N8 C. j
0 `: P. o0 D+ f! v$ o! Q  u1 w珙从角
( W) T2 Y* x" b/ d; G4 l  T. v: N; v* g7 I! O4 _
年代:商(公元前16——前11世纪) 尺寸:高23.5厘米 出土时间.地点:1930年.益都苏埠屯出土   Z$ x1 ^) z0 m  ?4 U( e
    , C0 E/ f9 @7 G5 m2 }/ ^
      饮酒器。口有两翼,翼尾呈锐角形,深腹,卵形底,腹部一侧有鋬,下承三个三棱形足,足尖外撇。腹部饰兽面纹,翼下饰三角纹。铭文在鋬内。 6 x+ Q) Y3 c) U, Y2 P" v7 _! ?$ H
) W& |1 K4 F# Z% x
珙从角.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4: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盉:[hé] 9 F; s/ c) r# J* N( n+ n7 w

# h4 I+ O" d/ E8 i; `% Z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盛行于中国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7 O2 e& h  g9 k+ X

0 R) |$ G- O! c; U3 u% b/ U3 {凤鸟纹盉
# M& X- N) ^" ^; F  G7 ?0 w* {: l  C) v; U0 }4 V0 Y! P& o
        西周晚期 通高29. 8厘米 1930年仪征破山口出土。 盖钮作三又形,较少见,盖饰凤鸟纹,肩部饰鸟纹和环状纹。收藏于南京博物院。7 ^, f  {5 L8 C  m- L
& ~8 D& a* F. c
凤鸟纹盉.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4: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五、勺 sháo 7 {) w6 p# F; \4 Y; ^
8 n' R# W6 C  q( F0 J. a8 I  {
         有柄,可以舀取东西的器具。& w2 e9 a3 x# t6 I, g# B( Z5 s
4 d$ y5 a- C7 J9 ]+ b
羊首勺
& d/ O/ {: n/ Y5 }! K1 [
" L9 S! H, E; b. ^( v) [3 Q/ c3 L       所属年代:商后期,1977年陕西清涧县解家沟出土。通长17.5cm,勺深4.8cm,勺径9.5cm,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K' m3 U) k% Z  N% p
' _) k1 Q2 I7 Q
       挹酒器,勺体圆形,深腹。勺柄端作一羊首,角大而后下曲,双目圆睁,柄面扁平,前立一小羊,小尾后竖,作惊慑之态,羊后立一虎,作张口垂涎。3 P3 m/ ^. c4 s& r7 c4 Q5 r
$ @. F( g6 z; m# T/ s) P% `
羊首勺.gif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4: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斗 dǒu- w$ @: _8 C- d4 l- u
! n* c3 z4 }- d5 k$ [0 u8 k
       盛酒器。# m6 S$ @# R- v( j  j; n
+ f4 T" ~3 Z2 Z9 t' ^* m
爻斗 商
; J( c. H  f% i: y
2 }8 t% l- }/ K6 M$ I/ T4 C& }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斗是用于取酒的挹酒器,多作带有曲柄的小杯式样,如北斗星之形。收藏于上海博物院。
) Z" F" J- e8 J  V, z  ~
0 Q9 G8 G; u9 u  ^        这件斗微敛口,圜底,长曲柄,是商代晚期的形式。杯部饰直条沟纹,柄饰横条沟纹。柄背有1字铭文。
* v: d" _7 t6 p& X
* H: S/ y. k1 S7 b) S 斗.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5: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七、瓿:[bù]
/ r0 {- C0 M* E- _  G( j+ Q/ L0 }+ e9 E3 m; ~
      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 J1 m' ?) g- Y4 K0 T; q# e% r, l" u1 w$ }4 I- {
四羊首瓿 商1 N+ g% c6 E7 O# Z

% N2 O) K1 a, }3 o( m1 @2 F) K8 [3 j        商晚期(公元前13-前11世纪) 瓿是一种食器.此瓿大口,短颈,广肩,深腹。肩部置羊首四具,间隔一鸟。腹部饰乳钉纹.圈足饰兽面纹,并有三方孔。整器体积宏伟,颇为壮观。收藏于上海博物院。
6 N$ L+ e! A3 s 1 z4 }& I3 K2 ^+ d
四羊首瓿.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5: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匜:[yí] ) V) w5 i3 W" N) `/ X$ S

) o  a* a, u4 W& W     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也做酒器。; I2 `7 c! f2 ~" X6 L
( a+ x* V, _; F3 O" C
陈子匜! B( a$ X8 Z* L' }9 p) K" ]% \6 P

; R  y9 L9 W& ?) k2 C3 @0 |4 F     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高16.7cm,宽29.8cm,重2.09kg。匜口缘曲,流槽不太长,腹较浅,龙形鋬,下具四只扁兽足。以蟠螭纹为主体纹饰。
; }3 ?, l" O% l' Y/ k/ G9 Q8 L: ~
& g" V# J# B% J4 D' W5 K 陈子匜.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5: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九、盘:pán
0 D+ w' A7 u+ n; f& E7 j. i( b; N* m. }
      盛水器。《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
! f, ^: F- C5 d' r
& V3 C4 a5 G  h% L& P0 j散氏盘! a! a8 ]8 C" w5 A9 F. p+ v7 }

4 J) U4 B3 C/ p  a* s* r        传世铜器散氏盘与虢季子白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G% \- W1 ?, G3 j; a& f) z/ z  H9 A4 s
散氏盘.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11: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卮:[zhī]
+ V2 ^2 Z  l  F, H" w8 ]
, r" ]' V: t) b& A! d$ E        是古时酒器。《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对樊哙曾“赐之卮酒”。 7 F: B+ h* D0 l; N) R5 f& u4 |
1 X) t* j3 y, [4 P2 Q
垂鳞纹卮
5 }* }1 t9 {# T( x& l/ M1 x3 [1 }9 N
    西周晚期,高6cm,口径8.3cm,底径5cm。卮侈口,短颈,鼓腹,单柄,平底,器身矮宽敦实。颈下方饰一周云雷纹,器腹有三层相互叠压的鱼鳞纹。器柄做成三股绳的形状,每股间留有空隙, 精巧写实,构思十分新颖。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 l& l0 m6 @5 U3 V" Z! `
2 Q% |, R( c7 ]$ Y% { 垂鳞纹卮.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