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0|回复: 1

[疑难辨析] 析“羿”

[复制链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28 03: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析“羿”

《说文•羽部》:“羿,亦古诸侯也。一曰射师。”段玉裁谓古诸侯谓有穷后羿,射师谓尧时羿也。《说文•弓部》:“羿,帝喾射官,夏少康灭之。”段谓帝喾射官,即尧时射师彃十日者。夏少康灭之,则有穷后羿也。又《说文.邑部》:“穷,夏后时诸侯夷羿国也。”

       看来这个后羿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在有夏之际,人王曰后,后羿,至少是个部族的首领,至于是否代夏正,看看《春秋左传》怎么说:

     《左传•襄四年》:“有穷后羿。”杜预注曰:“有穷,国名。后,君也。羿,有穷之号。”

     《左传》又曰:“昔有夏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寒浞,伯明氏之谗弟*子也,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抒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

    《左传•襄四年》孔颖达疏引贾逵曰:羿之先祖,世为先王射官,故帝喾赐羿弓矢,使司射。
        
      《山海经•海内经》曰:“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
  
       郝懿行《大荒东经笺疏》曰:《初学记》九卷引《帝王世纪》云:帝喾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  ,疑  即俊也,古字通用。

     《海内经笺疏》曰:《太平御览》八十二卷引《帝王世纪》曰:羿,其先帝喾,以世掌射,故于是加赐一弓矢,封之于鉏,为帝司射。盖本此经为说也。
      
      《左传襄四年》孔疏曰:《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九日而落之。

      《楚辞•天问》云: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归藏易》亦云:羿彃十日也。言虽不经,难以取信,要言喾时有羿,尧时亦有羿,则是善射之号,非复人之名字,不知此羿名为何也。

      《书》伪古文《五子之歌》曰:有穷后羿。

       伪孔传曰:羿,诸侯名。则以羿为名,与以为号者不同。

      《海内经》郭注曰:有穷后羿,慕羿射,故号此名也。则又不以为帝喾射官之后。

       梁玉绳《人表考》卷九曰:《路史•后纪》九注言:羿,古诸侯,非后羿先祖。

      《通志•三王纪》言:羿必太康时人,以射得名。尧、喾时亦有善射之人,世讹以为羿,其说各异。
       又按:《说文》言少康灭之,统指有穷而言耳。

      《孟子》言逢蒙杀羿,《左•襄四年》言家众杀之,故赵歧以逢蒙为家众。

      《左•襄四年》孔疏亦以家众为逢蒙。

      《淮南子•诠言篇》言羿死于桃棓,许注以为大杖,

      《说山篇》作羿死桃部,高注以为地名。

      《论语•宪问篇》言羿不得其死,皆指其被杀,非言少康灭之也》。
       按:赵歧、孔颖达均以家众为逢蒙,则羿为逢蒙所杀。而逢蒙其人及其与羿之关系,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文选》杨雄《羽猎赋》:“逢蒙列眦,羿氏控弦。
       李善注:“《吴越春秋》曰:黄帝作弓,后有楚狐父以其道传羿,羿传逢蒙。”
        
       高氏《义疏》曰:《吴越春秋》见《句践阴谋外传》。颜曰:逢蒙及羿,皆古善射者也。
       按:《孟子•离娄》下曰:逢蒙学射于羿,赵注曰:逢蒙,羿之家众。
      
      《汉书司马相如传》《谏猎书》颜注曰:逢蒙,古之善射者也。

      《荀子•富国篇》及《离骚》王逸注皆作逢蒙,今本逢作逄,转写之误。

      《庄子•山木篇》作蓬蒙,今作逢蒙,盖后人妄改,今依陆德明《音义》。

      《汉书•艺文志》作逄门,《吕氏春秋•具备篇》作蜂蒙,《荀子•王霸篇》、《正论篇》,《吕氏春秋•听言篇》,《史记•龟策传》、又《集解》引刘歆《七略》皆作蜂门。《盐铁论•能言篇》作逢须。《淮南•原道篇》作逢蒙子。《汉书•人表》、《王褒传》作逢门子豹,引《艺文志》逢门子着兵法,皆误。《龟策传》《集解》引《淮南》作逢蒙门子,疑有衍字。颜师古《匡谬正俗》八曰:逢姓者,盖出于逢蒙之后,读当如其本字,更无别音。今之为此姓者,自称乃与庞同音。
       按:德公、士元所祖自别,殊非伯陵、丑父之裔,不应弃其本姓,混兹音读。乃猥云逢姓之逢,与逢遇字别,妄为释训,何所据乎?
       按:《广韵•三钟》:逢,值也,迎也。符容切。
      《四江》:庞,薄江切。逄在其下,云:姓也。是分逢逄为二字。
      《匡谬正俗》谓逢姓之逢,不当读为庞,甚是,特不知古读逢字为重唇音耳。
       梁玉绳《人表考》卷八谓《匡谬正俗》、《广韵》俱判为两字,误矣。
       钱大昕《养新录》卷五曰:古无轻唇音,古音逢如蓬。

      《庄子•山木篇》:虽羿、蓬蒙不能眄视,即《孟子》之逢蒙也。后世声韵之学行,妄生分别,以鼓逢逢读重唇音,入东韵。相逢字读轻唇,入钟韵。又别造一逄字,转为薄江切,训人姓。改逢蒙、逢丑父之逢为逄以实之,则真大谬矣。汉魏以前,未有逄字,其为六朝人妄造无疑。

      阮元《孟子校勘记》卷八下曰,逢字从夆,逢蒙、逢丑父、逢公,皆薄江反,东转为江,乃薄江反。宋人《广韵》改字作逄,殊谬。

        以上夷羿之故事,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种倾向:

        一、以夷羿为自天而降甚高明者,《山海经》《天问》属之。

        二、以夷羿与夏后为对,而以为一崇力一崇德,故一兴一替者,此等之成败论人,《论语》记南宫适所问之背景如此。

        三、以夷羿为不合道理者,《左传》如此,然尚称之曰“后”,记其曾因夏民而代夏政。

        按照傅斯年先生的观点,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羿的地位。

         如罗泌所作传,及其比之于安史,则羿浞只是夏之叛臣。然此说完全无据,以上一切材料全不曾说羿是夏之属臣。然则夷羿必是夏之敌国之君,且此敌国之君并不等闲,以《天问》《山海经》所说,居然是天神,而奉天帝命降于下土者,为夷之君,自鉏迁穷桑,而为后人号为帝羿或曰羿帝。(《御览》八十二引《帝王世纪》。)

      二、夷为东方主。

        此说可由其称夷羿及说文称羿为帝喾(据王国维考,即帝俊。)射官,及其地望等事证之。

      三、夷夏之争数十年。

       在夷一面经帝羿二宗,在夏一面经相少康二世,战斗得必然很厉害。《天问》所谓“阻穷西征”者,王逸解之曰:“言尧放鲧羽山,西行度越岑岩之地,因堕死也。”洪兴祖补曰:“羽山东裔,此云西征者,自西徂东也。上文言永遏在西山,夫何三年不施,则鮌非死于道路,此但言何以越岩险而至羽山耳。”按王说无稽,洪已辩之,然洪强释西征曰自西徂东,古书中全无此文法。此处明明谓阻(即鉏)穷(石)之后帝羿西征,而越山岩,不然,西征一词全不可解,正不得以同韵之下句中说鲧化为黄熊事而谓此句亦是鲧事。

       四、《左传》之神话故事伦理化。

       《左传》之成分大体为晋楚鲁三国之语,而其立点是偏于西国夏周之正统传说,所以说羿甚不好。但《山海经》之为书,虽已系统化,尚未伦理化,且记东方的帝系较多。

       《山海经》与《天问》互相发明处甚多,《天问》称羿之重要全与《山海经》合。所谓“羿焉彃日”,正在《天问》中论创世纪一节中,则羿本是天神。

        所谓“帝降夷羿”者,正《山海经》所谓“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天问》一篇,本颇有次序,王逸以为不次序者,乃由于不知《天问》所陈是流行神话故事之次序,不与汉代人之古史传说同,故不能解。《天问》正是说夷夏交战故事。

        如此看来,则《论语》南宫适之问正也说的是这件事。“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者若人!”

       南宫适将古帝王羿奡禹稷并举,说东土夷人强有力者失其国,西土务耕稼者有天下。说明夷羿在当时的传说中并不象后来那么大坏。这里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有道德批评而改变历史的本来面貌的原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8 10: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奇人物由人而灵,灵而升仙.神位仙班,故事历历,后哲神往,庄周屈原为滥觞也.
此套学说传播,道教功莫大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