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0|回复: 5

[小说故事] 原创:儒者之心(子贡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09: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言@国学复兴论坛
这是一篇关于孔子的高徒、传奇商人子贡的小说。子贡被奉为说客始祖、儒商始祖,然而现在“儒商”这个称号大多只是恭维某某人的高帽子罢了,真正能称得上儒商的我看没有几个。究竟何为儒商?简单点说就是具有一颗“儒者之心”的商人。那么,什么又是“儒者之心”呢?本小说将向您展示这一点。

请大家注意跟贴规则:
1.大段的评论请另开新贴,不要直接回复,简短评论可随意,但是尽量不要连续占用很多楼层,免得读者阅读不便。
2.无实质内容的评论之类的请点评分1银币或-1银币,然后填写到附言即可。
3.对于与史实存在严重冲突的地方,包括情景描写,欢迎指出,虽然是小说,但是我也力求资料准确。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5 收起 理由
风语之誓 + 5 顶~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09: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子 田氏代齐

话说西周立国之初,太公姜尚姜子牙被封在今天的山东一带,这个封国的国号就是:“齐”。然而,一个人仅仅因为是姜太公的嫡传子孙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继承封国和爵位吗?这在当初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今却慢慢发生了变化。
齐景公姜杵臼(chǔ- jiù),大概算得上春秋时期最复杂的一位国君了。
论才能,他在即位之初就励精图治,终于成功消灭了国内专权的几个大臣,国家一度繁荣,然而到了晚年,他却奢侈残暴,更对田氏家族收买人心的举动毫无作为,以至于终究养虎为患。
论用人,他能启用晏婴这样聪明的大臣,却不能重用孔子这样有智慧的贤者,以至于社会秩序的混乱终于从涓涓细流演变成滔天祸水。
论胸襟,他从善如流,对于大臣晏婴的劝谏总是积极改正;然而,纳谏的背后,他又屡改屡犯,似乎得了失忆症一般。
于是乎,屡劝屡改,屡改屡犯,如此这般,齐景公在他的王位上竟然坐了整整五十八年。
有道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晚年的齐景公穷奢极侈,国库里的粮食都长了虫子,却不肯开仓发放给穷人。更严重的是,齐国的刑罚也日渐残暴,很多人被施以刖(yuè)刑,砍去了双脚,以至于市面上鞋子卖不出去,假腿却屡屡脱销。
即使以晏婴的聪明才智,此时也已感到深深的无力,以至于在一次宴会上晏婴和晋国一位名叫叔向的大臣双双感叹自己的国家已经到了末世。
如果只是国君如此倒还罢了,偏偏齐国有一个大贵族,姓田名乞,是原来陈国的后人。自从他的祖先在齐国扎根之后,田氏家族凭着才能和忠诚逐步取得了齐国历代君主的信任,并且通过与公室的联姻取得了很高的地位。
如果齐景公不犯下这么多的错误,田乞也许会成为管仲那样的治国名臣,也许会成为吴起那样的著名武将,然而历史却偏偏开了一个大玩笑。
齐景公不是齐桓公,他既没有安民兴邦的高尚追求,也没有统一天下的霸气。而晚年的齐景公更是毫不关心民间疾苦,只顾自己享乐。田乞,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好的大臣。
田乞是否一开始就有篡位的野心呢?也许有一点点,也许根本没有。是谁让田氏的野心变成了熊熊烈火?我们可以说是齐景公,但我想更重要的是:民*意!
在齐景公去世的时候,孔子曾经感叹道:“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就是说:“齐景公富裕到自己有四千匹马,可他死的时候,老百姓没有一个称赞他有德行的;伯夷叔齐这两位古代的贤者,穷到饿死在首阳山下,可是老百姓直到今天还在称赞他们。”
民怨滔天。
敏锐的田乞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发现了一个好机会。一个人除非是圣人,否则在“彼可取而代之”的诱*惑下,有几个能不动心呢?
于是,一个计划开始了。
你齐景公不是对老百姓冷漠残暴吗?那我田乞就反其道而行之。
一向聪明的田乞突然变成了“傻子”,也没准是他脑子里的“算术”那根筋被烧焦了。齐景公和贵族们往外借粮食的时候,一向是小斗借出,大斗收回,穷人只要敢借就相当于背上了高利贷,日子只会越过越差。而田乞却与他们相反,用大斗往外借粮食,用小斗往回收。
人们一看:“诶呀妈呀!总算碰到一个缺心眼儿的贵族了!”。于是各地的人民争先恐后跑到田乞的领地来。田乞当然不是傻子,也不是慈善家,他付出去的总是要收回来的。
田乞掌握了一条亘古不变的历史定律:“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春秋,是一个盛产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盛产枭雄时代,更是一个盛产奸雄的时代。
我们暂且抛开田乞到底是哪种“雄”的争议,今天我们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凭借对这条历史定律的超前认识,田乞,一个流*亡贵族的后裔,终于隆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20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08: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为这儿是茶馆,还到处找主题管理想高亮呢。{:soso_e12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09: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那我自己高亮吧,反正以我的人品也没必要避嫌。{:soso_e106:}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1: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无奈的传奇

大数学家田乞,通过精妙的计算,用蝇头小利换取了“民心”这个超级财富。田氏家族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广泛收买民心,田乞死后,他的儿子田常终于决定要把民心兑换为现实中的权力和财富。
然而,想要兑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偌大的齐国可不是只有他们田家这么一个大势力,要捍卫既得利益的贵族也不是一家两家。况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国君的势力仍然不是目前的田家可以匹敌的。
怎么办呢?一方面,田常通过种种许诺和一位实权大臣结成了利益联盟;另一方面,浑水才好摸鱼,我们这位田常虽然不是数学家,但看样子对大自然的观察还是颇为敏锐的,应该是个生物学家。于是,把水搅浑的计划就提上了大生物学家田常的工作日程。
人无法抵制诱*惑往往成为祸患之源,国家也是一样。田常抛出的这个诱饵就是鲁国,而要钓的鱼就是自己目前的祖国——齐国。
和齐国比起来,当时的鲁国已经相当衰弱,而孔子此时正流*亡在卫国。
当鲁国被齐国大兵压境的消息传到卫国时,孔子心里相当不是滋味。自己虽然流*亡在外,但鲁国毕竟是自己长大的地方,就算对鲁国有诸多不满,但要让孔子对此置若罔闻却是不可能的。
“那里有我的妻儿,我的朋友,我的兄弟,有我父母的墓地。父母之邦,决不能容许被齐国的军队践踏。”孔子心想。
于是,孔子召集诸位弟*子商量对策。
听完事情的缘由,子路第一个站起来喊道:“老师,让我去吧!让他齐国的军队有来无回!”,孔子摇了摇头:“由(子路姓仲名由),你不合适,虽然你很勇敢,但这件事不是武力所能解决的。”子路听完只好乖乖的坐下,不再说话。
另外两位弟*子子张和子石也分别请命,孔子也同样拒绝了。
这时候,又一位弟*子站起来说道:“老师,让我去吧!”。
孔子看了他一眼,问道:“赐,你打算靠什么来制止这场战争?”
这位名叫赐的弟*子稍一犹豫,轻轻的说出了两个字:“利益”。
孔子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好吧,赐。世事如此,我们师徒也没办法独善其身。君子之道,大节上必须坚守,小节上有时不得不做一点点变通。”
“是,弟*子谨记。”
这位名叫“赐”的弟*子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本书的主角——子贡,终于隆重出场了。
子贡回到家里,带上盘缠,命仆人备好两匹快马,一路飞奔,朝齐鲁边境而去。
此时的齐鲁边境,弥漫着一片肃杀之气。看来,齐国这次是志在必得了。
田常正在大帐中与将士们商讨进攻计划,忽然听到禀报说卫国端木赐求见,不禁一愣。
他当然知道这个端木赐。子贡作为一位富商,在齐国、鲁国、曹国、卫国等国家之间长期从事“国际贸易”,虽然不至于说富可敌国那么夸张,却早已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而且他宅心仁厚,民望颇高。子贡作为孔门高徒的地位,更是尽人皆知,那么,子贡来见他田常的目的已经显而易见了。
“先给他个下马威看看。”后世的小说中早已用烂了的情节在这里又重演了一遍。子贡面不改色的穿过由全副武装的士兵排成的狭窄通道,来到了大帐之中。
“请田将军秉退左右,我有话要单独和田将军谈谈”,子贡轻松地说道。
田常稍一犹豫,挥了挥手,除了一名贴身侍卫以外,左右的将士们都依次退出了大帐。
子贡:“听说将军将要讨伐鲁国,我认为您的这个决定做错了。”
田常:“为什么?”
子贡:“鲁国这个国家,城墙又薄又矮,它的领地又小又贫瘠,它的君主愚蠢不堪,它的大臣又虚伪又无*能,它的人民早已厌倦了战争。所以,它是一个很难攻打的国家!”
田常一拍桌子:“端木先生,我一向敬重与你,你今天却为何到这里戏弄我?你当我是傻子吗?”
子贡:“将军此言差矣,我端木赐是非常认真的在跟您分析此事,绝不是戏弄您。田将军,你我都是聪明人,您此次发兵的目的,我不便明说。但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时候,应该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时候,应该攻打衰弱的国家。我想请问,如果攻下了鲁国,谁会受益?是您还是国君和那些大臣们?现在,您是应该和鲁国这样疲弱不堪的国家交战来增强‘您’的对手的力量呢?还是应该和吴国这样强大的国家交战,来削弱‘您’的对手的力量呢?”
田常站起来深鞠一躬,道:“端木先生,请恕田某无礼,您请上座!”
子贡也不谦让,起身坐到贵宾席上。
田常:“端木先生,如果我现在掉头去攻打吴国,那么朝中的大臣们必定起疑,将会联合起来反对我。请问我如何才能不露痕迹的转攻吴国呢?”
子贡:“这事您不必费心,只需要在此按兵不动,等待时机。我马上去游说(shuì)吴王,让他发兵来救援鲁国、攻打齐国。只要您一收到战报,就立刻派这些军队过去抗衡吴军,到时齐军必然损失惨重,您大事可成。”
田常:“全凭先生费心!”
走出齐国*军营,子贡翻身上马,直奔吴国而去。
一路上换马接力、风餐露宿不必细表。
几天之后,子贡终于来到了吴国的都城之中。子贡停下马喘了口气,随即找了一个上等馆驿安顿下来。一夜安眠之后,子贡早早起床,换上正式的士人服装,打扮得雍容华贵。然后雇了一辆豪华马车,来到吴国王宫之外。
子贡:“烦请两位通报一声,卫国端木赐有事求见贵国国君。”
“您请稍等。”一名卫士对端木赐这名字早有耳闻,不敢怠慢,直接进去替他通报了。
此时的吴国国君姓“姬”名“夫差(chāi)”,如果您觉得这个名字耳熟,那就对了,这牵扯到一个很著名的典故,稍后的情节中自会分晓。
夫差年轻的时候励精图治,让吴国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可惜,雄狮老矣,再也没有当初的魄力和追求,还错把武力当作自己成功的根本原因,而没有意识到治国兴邦才是根本。此时的夫差已经有些糊涂,更糟糕的是,主要的大臣之一太宰伯嚭(pǐ)更是从当初的治国能臣逐渐变成了一个贪图私利的奸佞小人。也许正是应了那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连年的征战和穷兵黩武的追求霸业,让吴国已经变成了一只不堪重负的老骆驼。而子贡的到来,终于在这只本来就已经蹒跚负重的老骆驼上,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当夫差听说卫国端木赐求见的时候,没有过多犹豫就请了进来。
子贡的声名远扬,除了因为是孔子的高徒之外,也是和他的商业才能分不开的。这样一个能人,所有有志于天下的君主自然都希望将其收归朝中。然而,子贡这人一向对当官没有什么兴趣,宁愿走南闯北的经商。没有哪一位君主能成功招揽到这位年轻有为的传奇富商。
但夫差相信自己是个例外。
“我这样一位贤明的君主,岂是那些平庸之辈可以比拟的?”,此时的夫差大概在这样想。然而事实证明,夫差忘了照镜子。当一个人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时候,往往不会意识到他自己已经是那些平庸之辈中的一员。
夫差:“端木先生,您不远千里来见寡人,不知有何事赐教?”
子贡:“臣听说,‘真正有资格称王的人,不会灭亡别人的家族;真正的霸主,没有需要畏惧的对手’,如今,齐国这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想要灭亡鲁国这个只有千辆战车的小国,您忍心袖手旁观吗?”
子贡:“臣还听说:‘千钧的重担,往往再加上不到一两的重量就会被颠覆’。齐国一直想与吴国争夺霸主的地位,今天如果被它吞并了鲁国,必将会危及到贵国的地位。所以,我私下很为大王您担心啊!”
夫差:“恩,说得有些道理。”
子贡:“不仅如此。您救援鲁国,可以让吴国越发名震天下;攻打齐国,可以让吴国获得实利,您的这次出征可以将泗水一代的一些小国收归囊中。既能打败有实力与您争霸天下的齐国,又能凭借这次胜利让强大的晋国臣服,还有什么事情会比出兵伐齐对您更有利呢?”
夫差:“哈哈,好!”
子贡:“不仅如此。大王这次出兵虽然是为了击破齐国,名义上却是去救援受到天子分封的鲁国。在这个名义下,诸侯们就算再厉害,也不能质疑您这次出兵伐齐的正当性,也就没有理由插手这场战争。”
夫差:“端木先生分析的妙,本王确实等待这个机会很久了。”
夫差:“然而有一件事,让本王非常不放心。我当初打败了越王勾践,并且将他安置在会稽(kuài-jī)一带。我听说,越王勾践这些年来卧薪尝胆、发奋图强,试图一雪前耻。请待本王先把越国彻底灭掉,再出兵伐齐救鲁。”
子贡:“不可以这样。越国的实力和鲁国相当,而吴国的实力与齐国相当。等您灭了越国的时候,恐怕鲁国也早已经被齐国灭了。况且,大王这次准备以救援鲁国的名义出兵,却先去攻打小小的越国,这会被天下人看作吴国惧怕齐国,天下人会觉得您不够勇猛。”
夫差点头。
子贡:“真正的勇者,不会惧怕困难;真正的仁者,不会在乎一时的困顿;真正的智者,不会错失良机。今天先不灭越国,是要向天下人展示您的仁德;为救鲁国而击破强大的齐国,是要向天下人展示您的力量。如果晋国闻风丧胆,其他诸侯国也必然会因为吴国的强大而臣服于您。那时候,您实现大业的机会就到了。”
夫差:“太好了!端木先生可愿来寡人朝中为臣?”
子贡:“赐乃闲云野鹤之辈,况且需要跟随老师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所以恕不能从命。但是我端木赐愿意为您跑一趟越国,让越王发兵协助您共同攻打齐国。这样,越国无兵可用,您也就不用担心会被越国乘机偷袭了。”
夫差非常高兴:“一切有劳先生!”
另一边,越王勾践得到了消息,说端木赐将要来访,急忙吩咐下去,迅速清扫了道路,并且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子贡。越王勾践不愧是一代枭雄,为拉拢子贡,贵为一国之君的勾践竟然亲自执鞭策马,为子贡驾车,将他迎入王宫之中。
勾践:“越国地处偏僻,实力薄弱,怎敢烦劳先生亲自前来!招待不周,还请恕罪。”
子贡:“大王不必过谦。我到吴国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吴国能够发兵伐齐而救鲁。吴王很想出兵,但却担心越国会趁机偷袭吴国。所以,吴王坚持要先灭掉越国才肯出兵,如此,越国的灭亡恐怕也就在旦夕之间了。我听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雪耻之心,却表现得让人怀疑,这是因为他笨;如果有雪耻之心却让人识破,这是因为他无*能;还没有采取行动之前就让对方察觉到,这是因为他不懂得规避风险。这三点都是要成就大业者所忌讳的。”
勾践被说中了心事,连忙叩首道:“我勾践曾经不自量力,与吴国战于会稽,当时惨败的情景历历在目。这十多年来,我卧薪尝胆,从来不敢忘记这份耻辱。只要能一雪前耻,就算与夫差同归于尽,我也心甘情愿!”
子贡连忙把他扶起来,说道:“吴王好大喜功,群臣早就难以忍受,加上吴国连年征战,其军队早已疲惫不堪,老百姓更是怨声载道。忠臣伍子胥因为劝谏吴王而遭到杀害,剩下太宰伯嚭(pǐ)只会溜须拍马,追求个人*权势。这些都是吴国要灭亡的征兆。”
子贡:“如今的形势下,只要您肯发兵协助吴王远征,迎合吴王称霸的野心,把镇国之宝赠送给吴王,用谦卑的辞令去讨好吴王,那么吴王定然会立刻出兵攻打齐国。如果吴王战败,那就是大王您的雪耻之日;如果吴王战胜,那么以他好大喜功的性格,必然紧接着攻打晋国。我接下来会去求见晋国的国君,请他们早做准备,以逸待劳,吴国的精锐必然在吴晋之战中损失殆尽。到时候,您使用多年隐藏的兵力去攻打吴国,复仇雪耻,指日可待!”
越王勾践再次叩谢子贡,并且命人呈上金百镒(yì,古代重量单位,折合二十两)、宝剑一把、良矛两支,想要赠送给子贡。子贡坚决推辞,越王勾践见无法勉强,于是再次亲自驾车送子贡出城。
子贡回到吴国,向吴王夫差报告这次出使的情况:“臣把大王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诚惶诚恐的说道:‘我勾践年少时未得父母教诲,自不量力,挑起战争,得罪了吴国,以至于全军覆没,自己成为阶下囚,险些连国家都被灭亡了。如果不是吴王宽厚仁慈,赦免了勾践,我恐怕连祖先的宗庙都无法保全。对于吴王的恩德,我勾践至死都不敢遗忘,又怎么会有半点儿报复之心呢?’”
过了几天,越王勾践派大臣文种来到吴国,叩拜吴王之后,启奏道:“东海贱臣勾践的使者文种特地前来拜见大王。勾践听说大王为主持正义而伐齐救鲁,特派下臣文种携先人所收藏的上等盔甲二十副,屈卢之矛一支,步光之剑一把,献给大王,以壮军威。并且精选国内优秀士兵三千人,恳请您准许贱臣勾践披甲佩剑,率军随大王出征,作为大王的开路先锋,为大王奋勇杀敌,死而无憾!”
吴王夫差听了勾践的这番“肺腑之言”,真是感动的一塌糊涂:这勾践简直就是我的亲兄弟嘛,我还这样提防他,我夫差可真是个小人啊。
于是这位“新诞生的小人”就去咨询子贡该如何回复这位“新发现的亲兄弟”。子贡说道:“越国的国宝和这些士兵,您尽管收下,但是不要让越王随军出征,这于礼不合。我建议您应该辞谢越王,不要让他亲自出征。”
吴王出兵伐齐之后,子贡也离开了吴国,快马赶去晋国求见晋君。此时晋国的国君姓姬名午,后世称其为晋定公。
子贡:“臣听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吴国讨伐齐国,如果败了,吴国必然被越国所灭;如果胜了,以吴王的性格,必然会野心暴涨,接下来就会趁势进攻晋国。”
晋定公:“那可如何是好?”
子贡:“大王不必慌张,这次吴国劳师远征,即使胜了,也会变成一支疲惫之师。您应该现在就开始提前备战,以逸待劳,等来犯的吴国*军队立足未稳之时,抢先出击,重创敌军。”
晋定公:“好,就依先生高见。”
子贡回到卫国之后,形势果然如同他预想的一样发展。吴军征讨齐国,大破齐军,俘虏了齐国七位将军。接下来,趁着胜利之际,转而攻击晋国。可是晋国早有准备,吴国大败。然而,屋漏常逢连阴雨,何况此雨又是蓄谋已久的。忍辱负重多年的越王勾践终于露出了他的爪牙,乘机偷袭了吴国的国都。
吴王夫差这下子大概不会再觉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可惜,悔之晚矣。
人不怕错,就怕错上加错。吴王夫差被气愤和恐惧冲昏了头脑,率领刚刚败给晋国的疲惫之师千里回援。
结果连续三次被越国的军队打败,彻底断绝了复国的资本。夫差既没有勾践忍辱负重的韧性,勾践也不可能给他卧薪尝胆的机会。于是,吴国灭亡,夫差自杀。掌管了吴国和越国力量的勾践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而这一系列事件的总导演,叫做:子贡。
几百年后,当太史公司马迁编纂(zuǎn)《史记》的时候,把这些事件用一句话作为总结:“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出马,保全了鲁国,搅乱了齐国,破灭了吴国,让晋国得以强大,让越国得以称霸。)
扯远了,回来说子贡。
当子贡回到孔子面前的时候,所感到的却不是赞赏,而是深深的歉意。
孔子:“赐,你的这次游说非常艰辛,但总算成功了,也了却了为师的一桩心事,我非常感谢你。但是有句话你务必要记住:美言伤信!游说时所用的机巧之辞,会损害君子的诚信。这次为救我孔丘的父母之邦,让你做了一件屈节之事,我感到很抱歉。希望你以后不要受这件事的影响,仍然能够坚持你的操守,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
子贡:“是的,老师!赐明白了。赐时刻记着您的教导: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小事上有时不得不做出变通和让步,但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底线。要不然,我们儒生和那些为了私利而整天钻营的小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古代有很多黄金吗?】
如果您读古书,可能不时会发现“赏金百斤”,“赏金千斤”等记载,包括一些表现春秋、秦、汉时期的古装电视剧,也常有这种说法。那么,中国的古代是不是有很多黄金呢?
答案是否定的!
从上古到汉朝的这段时间,金并不是指黄金,而是指黄铜。
因为铜作为当时的铸币材料,算是硬通货,而且它本身的使用价值也很高。所以,与其赏一堆铜钱或者一堆粮食给他,还不如干脆把黄铜按斤称给他省事一些。
要明白,此金非彼金。千万不要以为中国古代有座金山可以随便开采哦。
【为何是“无奈”的传奇?】
看过很多文章,很多人把子贡当作纵横家(说客)的鼻祖,苏秦张仪的老前辈。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儒家讲究诚信、讲究道义,但是纵横家(说客)讲究的只有两个字:“利益”。为了利益可以不顾诚信和道义,可以不顾天理人伦。两者表面看来一致,实则相距十万八千里。
区区一篇小说,无法纠正这种误解,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把子贡和苏秦张仪之流混为一谈,子贡游说五国的故事,实在是乱世中不得已的屈节之举,而不是儒家的光荣、儒家的传奇。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很遗憾,这个故事应该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虽然它载于《史记》和《孔子家语》,但是却在时间上有一个明显的硬伤:吴国灭于公元前473年,而那时候孔子已经去世六年了。所以,可以认为这个史料只是一个秦汉时期民间广泛流传的传奇故事。
但是这个故事也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子贡的辩才在一些权威史料中有很多记载,后面的章节中将会提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风弟来帮你顶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