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51|回复: 22

[转帖] 何新:论“有”与“无”(存在与虚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9 13: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3-28 00:37 编辑

何新:论“有”与“无”(存在与虚无)

【何新按】,即存在与虚无,自希腊哲人巴门尼德指出这两个范畴存在悖论以后,曾经成为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本体论范畴。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中,也以专门章节详细讨论。
在东方哲学中,中国之巴门尼德——老聃也曾在《道德经》中讨论。在魏晋玄学以及中古佛教哲学中,这两个范畴则分化成为崇有论以及虚无论两派、又被佛学之有宗空宗作为思辨以及论辩的经典范畴。
但两宋以后中国本体论哲学消亡。因此清代以来特别是近代、现代人,对本体论之两个概念基本完全丧失了理解。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由于近代经验主义、分析哲学的兴起以及本体论、形而上学的消亡,包括罗素、维特根斯坦等所谓大师,对这两个本体论范畴的哲学意义也完全失去了理解。
本文拟重新追溯及阐释这两个基本本体范畴的哲学含义。
《道德经》第一章乃老子之本体论。老子认为:虚无为万物之本体。虚无与存有同时并存。“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1章)老子的这一本体论思想,自河上公及王弼以来从未能得到历代注家的真正理解。
相似的观点,亦见于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印度的《呔陀经》以及早期佛教思想中。[顺便指出,我在早年(1981)对老子的研究中,曾将老子思想与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相比照。这一观点后来为很多人所沿袭。但实际上,二者之间还是具有深刻本体论和方法*论的不同。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一个“能量流”(“活火”everlivingfire)的重要宇宙概念,赫氏思想更具有科学主义的简明化倾向。这都是老子思想所没有的。但赫氏思想却缺乏老子思想中“道”一元论的系统性,而老子哲学的神秘主义色彩则更具有耐人寻味的深隽性。]
黑格尔《逻辑学》、《小逻辑》的第一章均为“有论”(又译“存在论”)。在这一章里,黑格尔极其深刻地分析了关于“有/无”同一性的命题。我读过国内外许多解读黑格尔“有论”的著作。然而发现并没有人真正懂得黑格尔“有与无具有同一性”的命题。而这个命题,又正是老子哲学本体论的第一命题。黑格尔说:
“有即是无这一命题,从表象或理智性的观点看,似乎是太离奇矛盾了。甚至也许会以为这说法,简直是开玩笑。要承认这话为真理,实难做到。因为有与无就其直接性看,乃是根本对立的。……用不着费好大的机智,就可以取笑‘有就是无’这一命题。”
“例如反对这命题的人可以说,如果‘有’与‘无’无别,那末,我的房子,我的财产,我所呼吸的空气,我所居的城市、太阳、法律、精神、上帝,不管他们存在(有)或非存在(无)都是一样的了。”
黑格尔指出:
“足以表示有无统一的最接近的例子是变易(Das Werden)。人人都有关于一种变易的表象,甚至都可承认变易是一个表象。而若加以分析,则变易这个表象,包含有‘有’的规定,同时也包含与有相反的‘无’的规定;而且这两种规定在‘变易’这一表象里又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变易就是‘有’与‘无’的统一。”
让我们试举一具体实例,来观察一下关于“有无同一性”这一命题是如何被抽象出来的:例如一个鸡蛋变成一只雏鸡。雏鸡对于鸡蛋,是质相完全不同的另一“他物”(贺麟译作“别物”)。但孵化的过程,也就是鸡蛋自身变异(“自我异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鸡蛋的质相消失于雏鸡中。试以“有”与“无”这一对范畴对这一过程作概念分析(思辩),如果我们设定鸡蛋为最初的存在物(“有”),则当此枚鸡蛋存在(有)时,那只将生的雏鸡则尚是一种非存在物(即“无”)。而当雏鸡诞生之时,那枚鸡蛋(受精卵)则已不复存在——即由一“有”而转化为“无”。由此可见,这个过程同时是如下两个过程的对逆发生:
鸡蛋变雏鸡  /  雏鸡消解鸡蛋
(有)→(无)   (无)→(有)
即:当雏鸡是“无”时,则鸡蛋是“有”。当雏鸡是“有”时,则鸡蛋是“无”。因此,这个变化过程是一有相(鸡蛋)变为一无相(零),同时又是一无相(雏鸡)变为一有相(壹)。又因此,鸡蛋和雏鸡都是有和无的统一体:在鸡蛋(有)中潜伏着一个尚作为“无”的雏鸡,而在雏鸡中潜伏着一个曾作为“有”的鸡蛋。这就是一种对立面的统一体。
从名相的角度分析,“鸡蛋”是一个名称,而“雏鸡”则是另一个对立的名称。所以老子说:“名可名,非常(长)名。”而雏鸡又将变为大鸡,大鸡又将死亡而再成为新物,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长)道”。(此语真正的意义是:导生又有新的导生,所以没有永恒单一的导生。)
作为无相而尚未得到命名,这是万物发生伊始(即“无名,天地之始”)。而第一物种之名,设如“鸡蛋”一名正是“雏鸡”以及此后绳绳万物演变之链的一个初始(即“有名,万物之母。”)理解了以上分析,《老子》之第一章以及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一章,就丝毫也不难理解了。
这个观点可以泛化(具普遍性)。也就是说,同样的思辩可以应用于分析一切变易的过程,例如一个人的死亡(由有而无)以及诞生(由无而有)。
人们常以为,宇宙中的逍逝者是“时间”,因此有一客观之“时间”之流,或矢量。而处在时流之中的万物本身,是不流变的。有所流变只是偶相。殊不知,宇宙中并不存在所谓“时间”,存在的只是一个永恒的万物自身之流变过程。流失的并不是时间,而是万物本体自身。(《庄子》中有此寓言,已达到这一思辩。)
正是这种分析可以引导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一切存在物中,都潜伏着作为自我否定(即他物)的对立物(黑格尔)。黑格尔说:
“有过渡到无,无过渡到有,是变易的原则。所以‘有’中有‘无’,‘无’中有‘有’;但在‘无’中能保持其自身的‘有’,乃是变易。”
“在变易中,与无为一的‘有’及与‘有’为一的‘无’,都只是消逝着的东西。
事实上摆在我们前面的,就是某物成为另一他物,而另一他物一般地又成为另一物。某物既与另一他物有相对关系,则某物本身也是一与另一物对立之另一物。既然过渡达到之物与过渡之物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二者皆具有同一或同样的规定,即同是另一他物),因此可以推知,当某物过渡到另一他物时,只是和它自身在一起罢了。而这种在过渡中、在另一物中达到的自我联系,就是真正的无限,而成为自为存在。”
黑格尔又指出:
“在哲学史上,赫拉克利特的体系约相当于这个阶段的逻辑理念。当赫拉克利特说:一切皆在流动时,他已经道出了变易是万有的基本规定。反之,埃利亚学派的人,有如前面所说,则认‘有’、认坚硬静止的‘有’为唯一的真理。针对着埃利亚学派的原则,赫拉克利特于是进一步说:有比起非有来并不更多一些。”
通过以上的示例与分析,这些听起来似若天书的神秘语言,应都可以豁然而解。黑格尔这些话不仅包涵了对于作为哲学范畴的“有”与“无”相同一的深刻思辩,而且对于理解老子、赫拉克利特的思想非常重要。
然而事实上,过去从来没有一个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者能够真正理解和准确地解释黑格尔的上述思想。因而他们也就无法真正理解老子关于有与无即存在与非存在的概念分析。从哲学与宗教理性的历史看,有与无的思辩乃是早期哲学及宗教思辩所普遍关注的一个最重大问题。
实际上,存在与非存在即有相与无相的问题,也就是关于生命与死亡的问题,以及关于存在和生存之意义的问题,印度古经《黎俱吠陀》说:
“无即非有,有亦非有。”(X129
“死即非有,不死亦无。黑夜白昼,二无迹象。”(同上)
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中古佛教名僧龙树《中论颂》中说: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
这些话听起来神秘无比,其实讲的也不过就是上述有/无均非实相的道理。
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及《易经》经传中最早提出这个问题。而在魏晋玄学和隋唐佛学中,关于有/无问题以及空与不空的名相(关于实体及符号与现象)的问题,曾两度形成哲学与宗教思辩大争论的高*潮。
我们还有必要指出的一点是,在现代物理学中,关于古典哲学中所抽象讨论的“有无”变迁问题,已经在关于相变与临界现象的研究中发展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学科。物理学之所谓“相”,可对应于黑格尔《逻辑学》之所谓“质”,亦即古典哲学家之所谓“有”。
“相”即一定序态的物理“质”,它潜伏于另一质态中。通过可定量分析的临界条件的参量连续变化(“量变”),达到打破平衡态的临界突变(即相变/质变)。
1969年普利高津将非平衡相变中出现的有序和结构发展为“耗散结构”理论,1977年他由于这一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后来曾对记者说他的理论受益于中国的老子。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全文完)
注:本文收录于何新著《哲学思考》(下卷),时事出版社2010年出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3: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3-28 00:37 编辑

村姑可在否?{: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4: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3-28 00:37 编辑

[quote]村姑可在否?{: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5: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3-28 00:38 编辑

想用名人来镇妾,妾接住也来一说:
其实用鸡蛋变雏鸡为例证明“有无同一性”,在认识上是一种错误。
首先,例中对鸡蛋和雏鸡定义不对,它们都是鸡的生命体,只是存在形式不同罢了。
其二,同一生命体不同形式的转变是有生于有,不足以说明有生于无。
人类语言发展有一个过程,解译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展开来应该为“天下万物是有生于有,天下万物生于无”。
所以说:
鸡生蛋、鸡蛋孵化出鸡都是有生于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3-28 01:38 编辑

就等你上面这一贴嘛{: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3-28 01:38 编辑

我只想问你什么事物不是有生于有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5: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3-28 01:39 编辑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事物不是有生于有,你就要加把劲钻研,或许你的成果立名就不是有生于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3-28 01:39 编辑

此论不通!成果立名与无成果立名都是有吧!都是我{: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5: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3-28 01:39 编辑

[quote]此论不通!成果立名与无成果立名都是有吧!都是我{: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6: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3-28 01:39 编辑

成果立名和无成果立名这两者之间是相对的有或无。这两者与你不能作此比较,你可以相对于其他人有或无。世间能量是守恒的,单纯的说有生于无是玄学,误入歧途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6: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3-28 01:40 编辑

天下万物都是从无中来的,所谓立名应该是以世界认可为条件,至于你的或我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2: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与“无”作为哲学含义,不仅仅道学体系存在,佛学、儒学、易学皆存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0 05: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肯定万物皆为自然造化,万物的自我繁育都是有生于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07: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道太极 于 2011-12-10 07:58 编辑
知道吧,道德经第一章有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你的成果名称与你“道太极”何干?人家一定会说“哇,好棒!道太极,你造就的是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不就是从无中来吗?
村姑 发表于 2011-12-9 15:55

指出一点可疑之处先,有与无本身就是名,那么无名,有名之词在这里应当不成立!故应当是“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应当是老子对有无的定义!
道德经出现无名一起的有:
                                   [32]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应该是: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应该是: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出现有名一起的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是否是:“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俺感觉标点符号害死人!{:soso_e113:}
何先生的鸡和鸡蛋应该还可以再往前一步!当我们看见鸡蛋时命名为有。那么在鸡蛋还未形成之前,这个鸡蛋在哪里呢?它分散于天地中!通过鸡将这些组成鸡蛋的元素找齐,再经过鸡诞生了鸡蛋!那么鸡是道?分散于天地中的是鸡蛋的无?鸡蛋是有!
同理,我的成果本分散于天地中,经过我的组合而成为我的成果,使你们能看到而已!其实我的成果一直存在于天地中,我将它从无化成有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0 1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有名是实体概念;无,无名是虚位概念,所谓虚位概念是空洞的,除有,有名之外的设定,这也就是老子无的概念。实体概念是在不断的增加因为事物是在不断的涌现,一旦立名被认可方才纳入万物之列,因此也就有了老子无名万物始,有名万物之母和万物生于无的论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再往前走就不这么认为了{: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0 20: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14楼
指出一点可疑之处先,有与无本身就是名,那么无名,有名之词在这里应当不成立!故应当是“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应当是老子对有无的定义!

这说法有道理,{:soso_e17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8: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指出宇宙一切万有,都是‘缘起性空’。
  ‘缘起’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也就是一切都由各种的条件组合而生而有的意思;‘性空’则是说凡是依靠众缘的组合而生而有的事物,都没有真实的自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
  证诸事实,宇宙万有,的确样样皆缘起性空,就以人体为例,佛教说人体乃由地(固体)、水(液体)、火(温度)、风(气体)四大元素所组成。现代的化学说,一个成*人的身体,是由大约16%的碳,8%的氢,3%的氮,1.5%的钙,1%的磷,0.5%的其他原素,再加上70%的水所组成。
  再者,科学家又用化学的方法,将一切的物体分解之后,得出许多微细的粒子叫做‘分子’,它是由更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因此科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一切的物体,最初都由同质或异质的原子(后来又发现在最微小的原子之中,尚有因子、质子、量子)结合而成分子,然后再由分子构成一切的物体。科学家们的此一结论,不正是证明佛教之所说:一切万有,小至微尘,大至宇宙,无一不是缘聚则生(有),缘散则灭(空)的吗?

俺觉得俺上面说的还是不正确!不是错误,而是不完美,还需前进{:soso_e100:}
无,名万物之始!万物之始,混沌?
有,名万物之母!万物之母,绝非是物,俺上面就是错在这里!既然是物了怎么还会是万物之母呢?呵呵!所以错误!
那么有就是道?应该是!也就是佛学说的“缘”吧!!!!
无,就是“空”?!!!
看来俺又返回来了,感觉还是不完美,虽然又前进一步!感觉还缺一个步骤!{:soso_e113:}
!!!!!!!真实的自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8: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应该是“缘”怎样构成的?{: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20: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接下来没有了,我等着看呢,不要太监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08: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现在无序,要不你给点提示{: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07: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又进一层了{:soso_e113:}
无,就是无也!名万物之始!
有,智也!智,冲突也!动也!名万物之母!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以这样说:天下之物生于母,母生于始!始,无也!母,智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无,无生智,智生慧,慧生万物也!慧,有无之结合也!无的进化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07: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回到我的智慧论了{: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