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7|回复: 7

[作品赏析] 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

[复制链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2-12 12: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

作者:江湖夜雨

阆苑仙葩留天香(代序)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宇宙之间的进化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无知无识的沙石泥土进化出鸟语花香、欣欣向荣的众多生命,由一片死寂进化到绚丽灿烂,多姿多彩。而在万物之灵的人之中,最至灵至慧的就应该算是美眉们了,正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所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字号还要尊荣无对的呢!”正所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说来也是,红袖馨香的美眉们正是水做的骨肉,花做的精魂。

    美人如花花似梦,少女情怀总是诗。唐韦庄的诗云:“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是啊,比起男人来,美眉们的感情往往真挚得多,也单纯得多。对于大多数美眉们来说,在她们的心中并没有你死我活的杀伐决断,尔虞我诈的鬼域伎俩,她们重情重爱,伤春悲秋,衣带渐宽,只为了问一个世间到底情是何物。周汝昌先生在《红楼十二层》中写道:“凡以“青”构成的字都表示精华之义。我曾说过一段话:米之核曰精,日之朗曰晴,水之澄曰清,目之宝曰睛,草之英曰菁,女之美者曰靓,男之俊者曰倩,故一切人、物的最宝贵的质素都借米之精而喻称为‘精’,而单指人的精神方面之‘精’即是‘情’”。历来女儿情长,古往今来的浩浩江水,流不尽古来女儿们的闲愁清泪,天地间的花月春风、画桥烟柳、湖光山色,美则美矣,但又如何比得上美眉们的眉如春山、眼如秋波,浅嗔娇笑?

    花分百种,美眉们也是如此,有的女子娇艳如海棠,雍容如牡丹,有倾国倾城之姿,但却徒有其表,而江湖夜雨更为喜爱和崇敬那些兰心蕙性的才女们。张爱玲曾说过人生三大恨事,其二就是“海棠无香”,确实,只有惹火的魔鬼身材、如花似月的迷人容貌而无才情的美*女们正像有色无香的海棠,而钟灵毓秀的才女们却如幽香之兰,寒香之梅,穿越千余年的时空,依然余香不尽。正所谓“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是啊,这些才女们更让人倾慕,让人相敬。

    不过正如《红楼梦》中林妹妹所说:“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确实如此,才女们是不甘寂寞的,她们都非常的有个性,有才情,但世间的事往往是越平凡越平安,在旧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这些才女们的所作所为更让世俗之人惊诧、非议、打击。“可欣、可羡”者如卓文君之类固然也有一些,但多数还是可悲、可叹者更多。她们或在“金井梧桐秋叶黄”的深宫里怨悲团扇;或在“暗灯凉簟怨分离”的深闺中怀我良人;或嫁为一个俗不可耐的商人妇,早早逝去,只留下断肠诗句断肠人。有的才女“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成为“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的青楼女子,有的才女晚景凄凉,远离故土,有着“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霜华”的憔悴。有道是“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越是美好的事情就越是脆弱,““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才比天高,命比纸薄,也是才女们的写照,绝大多数的才女都是薄命司中的人物。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一个古代的才女更是难上加难,苦中加苦,就像《红楼梦》中所说:“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才女们的生活往往是寂寞的,古时候的美眉们不像现在这样有广阔的天地来从事一些社会活动。在“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的漫漫等待中,她们只好将心思放在吟诗作词、绘画剌绣中,但是传统的观念中,女子的诗文画作之类的是不能传出闺阁的,不知有多少铭心刻骨的真情之作又在岁月长河中就此湮没,不闻于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然而才女们表现出来才情却是不容抹杀的,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我们就能找到美眉诗人--许穆夫人的诗篇,像后世的卓文君、班婕妤、班昭、蔡文姬、谢道韫、苏蕙……等才女像山间溪畔的香花,给呆板乏味的文史典籍多了些姿彩。不少才女们的诗文空灵奇幻、镂玉雕琼,可谓不让须眉,纵使男子看了也要赞叹不已。而更多的才女们从自身的切身体会写出缱绻情愁,其中之细腻真情,远非男人代拟者所能及。

    由于古人一向重男轻女,不知有多少冰雪聪明、七窍玲珑的美眉被漫漫的历史风沙所掩,就此默默无闻。所以书中有记载的才女并不多,有诗文书画传世的更是少之又少。江湖夜雨读书时看到才女们一向是犹如对白衣大士一般的崇敬,一度也曾像贾宝玉一样向往能来生变成个美眉,也当一回才女,呵呵。江湖夜雨希望能从发黄的故纸堆里找出点这些才女的吉光片羽,写出来和众网友们共赏。让我们从细细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像一下她们当年“毫端运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的风韵,感受一下这些才女们的风流文采,红袖馨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2: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许穆夫人始留名
  
    说起来,文学史上美眉诗人出现的并不比男诗人晚。早在我国最早的那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位美眉诗人,她真正的名字我们已无从得知,只知道当时的人们称她为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的身世也是一言难尽,不大容易说清楚,《列女传》上的“卷之三·仁智传”中,说她是“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这个说法有误,更多的说法是卫懿公是许穆夫人的哥哥(这个说法也不完全对),她的辈份说起来很麻烦,慢慢听江湖夜雨来说。但她的母亲是鼎鼎大名的春秋时代的姐妹花之一的齐宣姜(春秋时代齐僖公的女儿,齐是国名,姜是她的姓,因为嫁给了卫宣公所以就叫宣姜,所以这都不是她真正的名字),却毫无疑问。说起齐宣姜和她的妹妹齐文姜,都是芳名远播的大美人,比之我们现在的twins恐怕还尤胜一筹。不过春秋齐国这对“twins”,名声都很不好,妹妹齐文姜居然和自己的哥哥(也就是齐襄公)乱*伦,而且后来嫁给了鲁桓公后还念着旧情,事隔十几年又在鲁桓公访问齐国时和亲哥哥齐襄公搞在一起,齐襄公甚至派了个大力士在车上把鲁桓公用力一夹,捏得肋骨都酥断了,当即死掉。齐文姜害了老公,不敢回鲁国去,她儿子鲁庄公接她到了齐鲁之间的禚地住,后来齐文姜的哥哥被作乱的手下杀*死,她也收了心。开始一心帮助她儿子治理国政,并指挥军队屡败强敌,表现出极高的政*治军事才能。所以千年来毁誉参半,是个难以评说的复杂人物。

            这是许穆夫人姨姨的事迹,而她的亲生母亲齐宣姜更倒霉一些,宣姜本来许配的是卫宣公的儿子伋,但是卫宣公是个老流氓(说卫宣公是老流氓一点也不错,这厮年轻时和自己的庶母私通,这个儿子伋就是这样生下来的),听说齐宣姜艳若桃李,顿时垂涎三尺,居然来了个“掉包计”,自己钻进洞房当了新郎。虽然我们看上面春秋时期的男女关系确实乱得够呛,但是卫宣公的这种行为也是为世人所不齿的,《诗经》中有一篇叫《新台》(卫宣公在黄河边上筑了一座台来迎娶齐宣姜),就说的是这件事: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译文参考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中的注解是这样的:
    
    河上新台照眼明,河水溜溜满又平。只道嫁个称心汉,缩脖子虾蟆真恶心。  
    新台高高黄河边,黄河平平水接天。只道嫁个称心汉,癞皮疙瘩讨人嫌。  
    下网拿鱼落了空,拿了个虾蟆在网中。只道嫁个称心汉,嫁着个缩脖子丑老公。  
  
    卫宣公的所作作为实在让人不齿,但有人写这段故事时这样说“小公主盖着盖头,糊里糊涂地和老东西行了婚礼。直到进入洞房,宣姜才发现,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招福美眉的《历代公主是怎样生活的》)对此,江湖夜雨却觉得不一定很确切,卫宣公主要还是行止丑陋,年纪倒不一定十分老丑。因为春秋之时结婚都极早,据说伋这年不过十六七岁,卫宣公是和庶母私通生下的伋,当时的年纪肯定也不太大,所以卫宣公当时也就三十多岁最多四十来岁吧。不至于是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上面《诗经》中的诗将卫宣公比喻成癞哈蟆,也可能更多地是厌恶他的作为。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今后过了几千年,好多资料都湮灭无存了(晕,除非核大战),后世的考古工作者,只找到一张《芙蓉姐夫》的单曲CD,那考证派的专家们根据“我是芙蓉姐夫,每天每夜想哭,老婆体形像猪,也有男人追逐……自称相貌美如花,我看长得像青蛙。脸大鼻塌嘴唇厚,屁*股上面全是肉……”这样的歌词,肯定也会记载成:“芙蓉姐姐是21世纪初的一个著名的丑女,体重可能超过100KG,但是经常虐*待玩弄男人,这是那些怨气十足男人们编出的歌词。”

   不管是不是老头,当时齐宣姜是无法选择的。于是只好跟着卫宣公一起生了两个儿子--寿和朔。据史书上说,这兄弟的两人的性格却大不一样,寿是仁义善良的,而朔却偏狭狠毒。等寿和朔渐渐长大后,卫宣公才真的老了,要考虑后人继位的事情了。朔就和他妈宣姜说,如果卫宣公死了后,让伋(也就是原本是宣姜的对像)即位,伋一定会害了他们母*子三人。这时候宣姜的感情只放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了,就一心一意挑唆卫宣公杀了这个曾经是自己的未婚夫的伋。没有想到寿和伋的关系却很好,寿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跑去告诉伋,结果伋是个坚信“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呆瓜,这寿也出奇地仁义,居然把伋灌醉了,假扮成伋先跑到杀手的埋伏位置,让杀手将他杀了(当时也没有照片之类的资料,可能杀手也不认得谁是谁)。可这伋酒醒之后,看到寿为他而死,竟然追上贼人,想用自己再换回寿,但寿早已被杀,贼人一看伋又自己送上门来,当场又杀了伋。据说《诗经》上记载的《二子乘舟》一诗,就是和这个故事有关。

    在这一个阴差阳错的事情中,最为高兴的是阴险狠辣的朔了,一下子除去了两个走向王位路上的绊脚石,但卫宣公和宣姜是十分疼爱寿的,听说寿死了,都是痛苦万分。卫宣公毕竟上了年纪,急痛攻心,竟然一命呜呼了。于是朔这厮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国王,就是卫惠公。但卫惠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当了没有多久,卫国的大臣贵族们拥护和伋一母所生(应该就是卫宣公的庶母,后来收为他老婆的那个夷姜所生)的黔牟即位,朔跑到他姥姥家(也就是齐国)去求援了,当时齐国正是他舅舅齐襄公(也就是那个和妹妹齐文姜乱*伦的那家伙)执政,借助齐国强大的国力,卫惠公来了个“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不过他的小命却不长,不久就一命呜呼了。齐襄公为了促进齐国和卫国旧族的关系,居然力主让宣姜再嫁给和她原来许配的未婚夫伋一母所生的兄弟昭伯顽,这在后世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当时好像并不算太出格的行为。招福美眉的《历代公主是怎样生活的》上面写“被灌醉的宣姜,被强行关进了新房”,这里说的宣姜倒像受逼的祥林嫂一般,但是《左传》上记载:“齐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强之。”是男方不同意,《东周列国志》的故事上也说:“宣公儿子昭伯被人灌醉,拖到宣姜房中,梦中于宣姜成事,遂结为夫妻……”到底谁强迫谁,看来还很难说。不过从他俩后来的关系来看,宣姜既不是祥林嫂,昭伯顽也不是柳下惠(以昭伯顽的身份,他身边不可能找不到别的女人,这和祥林嫂嫁的光棍贺老六可大不一样),因为宣姜接二连三地生孩子,又一口气生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等五个儿女。唉,说了这半天,本篇的主人公许穆夫人的身世才终于说清楚。

          而上面提到的那个卫懿公,是卫惠公(也就是害死哥哥的朔)的儿子,朔死之后他就即了位。所以说卫懿公是许穆夫人的哥哥,这是从许穆夫人的父亲(昭伯顽和朔一辈)来论的,如果以许穆夫人的母亲是卫懿公的亲奶奶这一点来论,卫懿公还要比许穆夫人低一辈,得叫许穆夫人姑姑才对。但《列女传》却说许穆夫人是“卫懿公之女”,这就太不对了,给我们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许穆夫人连降了三辈,这要是《天龙八部》中的南海鳄神那样看重辈份的人听了非气得吐*血不得。卫懿公这哥们是我国历史上国王中有名的活宝之一,卫懿公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养鹤,所谓“卫懿公好鹤而亡国”。该活宝虽然对宠物挺有爱心的,如果放在现在当个动物园园长或者“动物保护协会”的会长倒也合适,但他是国王,整天把鹤侍侯得舒舒服服,还封了好多鹤娘娘,鹤将军等,林逋梅妻鹤子并不打紧,人家本就是山林隐士,而卫懿公这么做却不行,何况卫国的好多旧臣,想起他的父亲朔的恶行,对他也是十分的不服气。所以后来就出现了国破人亡的下场,这事我们后面再提。到了许穆夫人出嫁的时候,许穆夫人知道大国之间的婚姻是纯粹政*治性的,所以她根本就没有想自己的事情,而是把卫国的安危放在首位。当时许国和齐国都来求婚,许穆夫人想嫁到齐国去,她的理由是:“齐国是一个大国强国,而且离卫国又近(卫国在现今河南北部,也就是卫辉市那一带,许国在河南许昌附近,齐在山东),联姻以后,卫国有了事情,支援很方便。”如果按照许穆夫人的要求,她的老公就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了(按现代观点,许穆夫人的母亲是齐僖公的女儿,她和齐桓公也是有亲缘关系的,但在春秋时期看来并没有禁止这种血缘间的婚配),但是卫懿公却坚持将她嫁到许国,成为许国国王许穆公的夫人,所以后世称之为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才华横溢,相貌端庄清丽。这个可想而知,因为她的母亲和姨姨都是名闻列国的大美人,齐姜家的姑娘之美在当时是很出名的,当时人们赞美齐姜家的美眉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说起来那时候的比喻就是有点怪,手如柔荑什么的倒可以接受,但“领如蝤蛴”,蝤蛴是天牛与桑牛的幼虫,乳白色,长而丰满。这个比喻就有点怪,不信男生们回去逗一下你的GF,说她的脖子像天牛的幼虫,看她会不会掐你。不过在当时,确实是形容美貌的好话。许穆夫人有这种遗传因素,既是才女又是美*女当无疑问。

    许穆夫人自幼在卫都朝歌读书习文,在城郊骑马射箭,在淇水边垂钓荡舟。这在她后来嫁到许国怀念当时生活时写的《竹竿》(诗经·国风·卫风)一诗有所体现:
  
  藋藋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译文:钓鱼竹竿长又长,儿时垂钓淇水旁。少女时光怎能忘,路远无法回故乡。  
       汨汨肥泉于左方,哗哗淇水流右方。女大当嫁要出门,远别了兄弟和爹娘。  
  
       淇水潺潺在右方。 肥泉汨汨在边淌。 明目浩齿一女郎, 身上的玉佩叮当。  
       淇河水欢快地流淌,驾小舟划着双桨。 顺水漂流到远方, 消散我胸中的忧伤。  
  
    看来许穆夫人当时生活的自然环境还是比现在好得多,江湖夜雨曾去郑州时经过河南北部也就是卫国所在的地方,土地一片荒凉贫瘠的景象,河也都是经常断流的季节河、臭水河,淇水(现在的淇县)附近一点也没有许穆夫人诗中的那种景象。许穆夫人还有一首叫做《泉水》,和《竹竿》这首诗的意思差不多,江湖夜雨就不再列出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一下。
    许穆夫人更为闻名的是这首《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秭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译文是:马疾驰快奔走,  回国慰问我卫侯。 马行归途路悠悠, 行旅匆匆到漕邑。  
        大夫跋涉来追赶, 我心哀伤又忧愁。 登上高高的山冈, 采集贝母解愁肠。  
        女子多愁又善感, 各人心里有主张。 许国大夫责怪我, 实在幼稚且张狂。  
        没人赞成我赴卫, 要我返回万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深远。  
        没人赞成我回卫, 想要阻止也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谨慎。
        我在郊野忙行驶, 麦子繁盛又茂密。 前往大国去求援, 依靠谁来帮我忙。  
                 许国大夫君子们, 不要再把我责备。 你们纵有百般计, 也不如我亲自去。
  
  这首诗发生的背景是,因为卫懿公整天心思都放在养鹤上,所以北狄(当时太行山附近的北方游牧民族)人前来攻打卫国时,将士都不听卫懿公的命令,卫懿公只好答应把鹤都杀了,将士才勉强同意出战,卫懿公倒是亲自出战指挥,但当即就被凶悍的北狄人杀*死,并将卫懿公宰了吃了,只剩下肝没有吃(哇,我们老祖宗就是野蛮,人也吃)。卫人立戴公(这是她同父同母的亲哥哥)于漕邑。不久戴公也死了,卫人又立文公(也是她的亲哥)。她得知卫国遭此浩劫,要回卫国吊问卫君,可是许国人怕惹火烧身不准她去,她走到半路上被许国大夫追赶,愤怒的许穆夫人做了这首《载驰》来回应许国的大臣们。许穆夫人对祖国烈火一般的激*情,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住的。她四处奔走,大声疾呼,终于使得齐侯派公子无亏率三百辆战车三千甲士前往漕邑,帮助卫戴公守城,稳定了局势,使卫国免于灭亡。许穆夫人“控于大邦”的目标算是圆*满达到了。看来许穆夫人不但是一名才女加美*女,还是一个著名的外交活动家呢。

    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往往十分粗疏,尤其是在离我们已有2600多年的那样久远的春秋时代,许穆夫人,我们无从得知她更多的事迹,也无法领略她更多的风采,江湖夜雨一向不敢胡编乱造,所以只能给大家说这么多。但就许穆夫人的身世和她留下的这三首诗来看,许穆夫人聪明、美貌、果敢、坚强,不愧为青史留名的第一位才女。
      
    江湖夜雨按自己的标准为诸位才女打一下分(最高为五颗星),希望没有唐突佳人,评得不对不要拍偶呀,许穆夫人的得分如下:
  
     许穆夫人:
  
     才情:★★★    (这个是因为江湖夜雨对许穆夫人的诗读不大很懂,也可能打得低了点)
     
     美貌:★★★★   (由于母亲宣姜的美貌基因,许穆夫人肯定也是大美*女无疑)
  
     性格:★★★★★  (许穆夫人性格刚强有主见,在后世美眉中十分难见,故满分)
     
     魅力:★★★    (江湖夜雨个人感觉,仅供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3: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枝红杏出墙来----琴心易挑卓文君
  
    漫漫的历史风沙,不知掩埋了多少故事。不知有多少红袖馨香,飘散在长长的历史之河中了无痕迹。我们能够看到的,真正出于才女之手的优美文字,除了许穆夫人外比较早的就应该首数这位最经典的才子佳人故事中的女主角--卓文君美眉了。文君美眉流传于世的文字,比较可信就是《白头吟》,说起文君美眉和《白头吟》,又不能不说她和司马相如这对几乎是历史上最早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卓文君美眉和司马相如帅哥,这对才子才女,或者说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谓妇孺皆知。其实有时候才子并非都是帅哥,才女也并非都是美*女,说起文君,不但是才女而且是美*女,《西京杂记》卷二中说:“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实在是个光采照人的大美*女。而且文君出身于大富之家,卓家本来就是钢铁大王,原来在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哪儿炼铁,邯郸附近有武安铁矿,直到现在还有邯郸钢铁这一公司嘛,而且是上市公司(代码600001),又一度成为国企改*革的典范。后来赵国被秦国灭了,赵国境内很乱,卓家就迁到四川临邛(今邛崃县)附近继续搞钢铁产业,到了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那时候,又和当时的宠臣邓通合伙开矿铸钱。说起这个邓通,据说长得也比较帅,汉文帝有同性恋倾向,很宠他,当时有善相面者说邓通“当贫饿死”。汉文帝当然不以为然,认为有他宠爱,邓通怎么会饿死呢,于是赐他铜山,准许他自行铸钱,所以后世说邓通时有“铜山之富”一说。而邓通虽然得了封赐的铜山,但这家伙并不懂得冶炼技术,这时候卓王孙就联系上了,两人“官商结合”,合伙铸钱,你说人家卓文君家能不发吗?后来虽然新皇帝即位,看着邓通不顺眼,把邓通下了大狱,真的把这个有铜山之富的人饿死在牢里了,但卓王孙却并非政*治人物,避开风头后照常开矿山,虽然可能铸钱的特权没有了,但卓家还是很富(看现在的山西煤老板也是阔气得不得了,前不久新闻报道20辆悍马一口气买下),当时,卓家虽然没有悍马,但高头大马肯定也是数不胜数的,畜牲就不提了,光家奴就有六百多个,如果用“钱堆北斗,米烂陈仓,黄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也有犀中头上角,也有大象口中牙……”来形容文君美眉家中的富有,是丝毫不为过的。

    文君美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必然受到了极好的教育。所谓三代出一个贵族,卓家从战国时到文君美眉这一代可不止三代了,加上文君美眉的聪明,必然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无疑问。但是在旧时的环境下,对于一般美眉们的婚姻来说,自己是丝毫没有自主权的。所以文君一开始嫁给的那个老公却是个病秧子,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文君美眉的第一个老公是谁,但可想而知,卓王孙哪样的人找女婿时肯定是出于和官家豪门联姻的情由居多,以联姻促进官官之间或者官商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老把戏,卓王孙这样的老油条哪能不明白,所以文君美眉初嫁的老公可能并不出色,而且从刚结婚就OVER了来看,说不定类似于张爱玲写的《金锁记》中七巧嫁的那样的半死不活的老公。不过和七巧不一样的是,文君美眉的老公死了后,她倒没有和七巧一样苦守空房,而是不久就回了娘家。我看有的文章中猜测,写卓王孙想让文君从此守寡,像秦始皇当年表彰的以贞洁著称的“巴寡妇清”一样也图个名誉奖。其实这也未必,在汉时,寡妇再嫁并不为耻,男人好像也不以娶寡妇为耻,像三国中“曹丕乘乱纳甄氏”的事情中,甄氏明明是袁家的媳妇,而却被纳为正妻,一度还成为皇后,这在后世是看不到,也就是说那个时代还没有这样严重的“处*女情结”。不过到了明清以后,人们普遍就有这样的眼光了,有人就编造说文君美眉是望门寡,还没有过门她老公就呜呼了,这样看起来好像是为贤者讳,但其实却反映出明清时文人的迂腐和狭隘,正好榨出自己“皮袍下的小”来。

          文君新寡后,回到娘家,江湖夜雨觉得并非是决心守寡,如果真守寡也要在夫家守啊,没有听说过回娘家守的,可能卓王孙想择机再为文君美眉选一个名门高第的婚姻,好在自己的关系网中再多上几个“路由器”。但就是这时候,我们故事中的男主角司马相如登场了,从此,一场千秋争羡的佳话开演了。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说:“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也就是说小的时候司马相如的小名就叫狗儿,看来其父母并非文化程度很高的人。,但是司马狗儿人穷志大,读了书后,仰慕渑池会上保护和氏璧不畏秦王的蔺相如,就自己取名为司马相如,看来司马相如还是有点理想抱负的。但是司马相如虽然琴弹得好,诗文也写得好,可以算做是比较出众的才子了,但当时的皇帝是汉景帝,汉景帝不重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比较务实,注意抓经济问题,司马相如这样的人并不吃香,所以司马哥哥一时看不到自己有什么前程,只好到梁王哪儿当个清客混饭吃。这梁王是汉文帝次子,名刘武,深受窦太后宠爱,据说,刘武所拥有的宝器珠玉,比皇帝哥哥刘启还要多。这梁王有的是钱,所以就喜欢虚热闹,司马相如这样的人会弹琴作赋,所以就做了梁王府中的清客,倒也能混点小钱花花。有一次司马相如写了篇《如玉赋》,拍得梁王大悦,赏给他一架。名叫“绿绮”的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锌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了“绿绮”,如获珍宝。穷小子终于赚到一个可以夸耀于人前的宝物,从此相如更苦练琴艺,终于在后面的琴挑文君的关键时刻大显身手。

    司马相如在梁王那儿混了没有多久,梁王先一命呜呼了,所谓“树倒猢狲散”,梁王手下的门客,也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众人分了行李,各奔东西,《史记》中说“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司马相如这样的文人在当时实在没有别的事情好做,当时纸张尚未发明,印刷术也没有,所以当自由撰稿人写稿子是没有前途了,献赋给皇帝名臣们一时也没有门路,这时候可能司马相如真混得极像小时候父母给他起的名---“狗儿”一样,还是丧家的乏狗儿。

    但是司马狗儿毕竟不是凡俗之辈,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自己会作赋、弹琴,相貌又是玉树临风一样的潇洒有形,这就是“资源”,正像玉观音上面刘明浩对杨瑞说过的一样“男人的脸蛋有时候也值钱”,杜拉斯说,如果我不当作家,一定是个妓女。相如哥哥肯定也想,如果我不做文章,还可以从事吃软饭的事业。于是相如和他的朋友当时的县令王吉设计了一场好戏。

    这天,卓王孙家里大摆宴席,王吉大夸司马相如是少有的名士,卓王孙听了就想也把司马相如请来,但是这时候两人演了一出双簧,其实恨不得八条腿跑过去的司马相如却先摆个架子,称病不去。显得特有派头。直到“王书*记”亲自去请,司马相如这才“从车骑,雍容闲雅”地来到卓家。江湖夜雨想他这“车骑”肯定不是雇来的就是借来的。等到席上都喝得差不多了,王吉又鼓动司马相如弹琴,司马相如假意推辞了一番,就拿出他身边唯一还算拿出手来的宝贝绿绮琴,卖弄平生的本事弹了一曲《凤求凰》,并唱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皇栖,得托子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必和谐,中夜相从别有谁。”对于这首诗,在史记原文中没有,是郭璞的注解里写的。江湖夜雨觉得如果真是司马相如写的也不大可能当场唱出这词来,这里面的词也太直白了吧,“有一艳女在此堂……何由交接为鸳鸯”这样的词大庭广众下唱出来,傻子也听得出来是什么意思,卓王孙不当场给他一个大嘴巴子?难道众人都喝高了,听不清是什么词了?如果是后来私下里又写给文君的倒是有可能。不过司马相如的目的早如期达到了,“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文君美眉偷偷从窗户里看到一表人材的司马帅哥,一下子就爱上了。文君美眉当时肯定也是心潮起伏,想起自己过去嫁的那个病秧子,连做*爱也没有力气,哪能有半点比得上眼前这个如芝兰玉树一般的帅哥。正好这时候,司马相如又暗中贿赂了文君美眉身边的丫环,来款通消息。文君美眉心想,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日后父亲再给自己择婚,肯定又会按门第高低来定,自己的第二任老公只不定是个什么样子,又像第一个一样窝窝囊囊也大有可能,文君美眉当机立断,走出惊世骇俗的一步棋,毅然当夜就跑到了司马相如所在的居所,共效鱼水之欢,真正地“交情通体必和谐”了。

          但是当文君美眉和司马相如回到成都老家后,看见司马相如穷得“家居徒四壁立”,恐怕也是倒吸一口冷气。呵呵,这家徒四壁一成语就从这儿来的,卓老头当然大怒,说:“这么不成器的女儿,虽然舍不得杀了她,但是一分钱也不给她”。这就像琼瑶的《六个梦》中写的有个外号“神鞭公主”的富家女儿胡茵茵非要嫁给一个画画的穷小子时她老爸所说的那样:“你别想我给你一分钱的陪嫁,我什么都不给你,我要取消掉你的继承权!你跟这男人滚吧!去吃爱情,喝爱情,穿爱情,如果有一天你活不了,你就饿死在外面,不许回来找我!”有时候这世事人情,几千年后和千年前也差不了多少。但文君美眉却不像胡茵茵那样软弱,文君美眉不但才情好,性格倔强,而且极富智计,她鼓动相如“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让相如到临邛去作小买卖,其中大有文章,众所周知,后来他们俩口儿就在文君的卓家眼皮底下开了家小酒店,相如亲自当跑堂洗碗,文君美眉亲自当炉卖酒,一时间成为临邛当地的头条新闻,这样一来,卓王孙的脸上就先挂不住了,于是“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看来对于她的父亲卓王孙,文君美眉是最了解不过了,她知道她父亲最好的就是面子,所以就点中了她父亲这一要穴,于是才子佳人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人说,司马相如是在骗财骗色,上面那段故事被这样来说:“司马相如骗财骗色的手段很高明,纵横挥洒弹《凤求凰》,然后是趁热打铁,花大把的钱买通人家,让他与文君私奔,他无耻地剥夺了文君思考的机会,可怜的文君,就这样被拐骗了,回到家里才知道相如家徒四壁。但文君的回家之路却被断了,她本是死了丈夫回娘家的,现在与人家私奔,再回去没有面子……相如就是一骗子底色,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好吃懒做,他骗文君是相中了卓富翁的口袋……”

    对于把这一出千古佳话说成是“阴谋与爱情”的故事,江湖夜雨觉得也不完全对,当然司马相如追求文君美眉时有一定的功利性的因素,但谁不是想自己的佳偶既美貌又多金啊,“家穷人丑,一米四九。小学文化,农村户口。冷锅冷灶,陈粮半篓”这样的对象谁愿意要啊。我觉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和一起私奔是个双赢的结局,司马帅哥财色双收是大赢家不用说,这其中文君美眉也是赢家,如果换一个优柔寡断没主见的美眉,不敢接下司马帅哥传过来的“好球”,那么肯定又会委屈一生,文君美眉出身在富豪之家,什么没有见过,什么没有吃过,什么没有穿过,唯一遗憾地就是不能依自己的心意找个如意郎君,我们可以想像一下拥有“僮百人,钱百万,及嫁时衣被财物(第一次出嫁时的财物)”的文君美眉和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过的生活,两人衣食无忧,文君美眉守着这样一个风流多才的俊郎君,肯定是天天过着充满“琴棋书画诗酒花”浪漫气息的生活,春暖花开之时,后花园中,让僮仆按下酒菜,两人对花小酌,谈诗论艺,弈棋调琴,所谓“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唐李贺诗),文君和相如并膝而坐,相偎相依,文君浅唱,相如鸣琴,这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不知羡杀了多少后世的男男女*女们。

    所谓“好运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不久司马相如又一举成名。成名的原因也很偶然,司马相如早年写过一篇《子虚赋》,那还是在当梁王的宾客的时候写的,后来可能司马相如自己也都不抱什么希望了,但这篇文章被到处“转贴”,被新即位的汉武帝刘彻看到了,汉武帝很是欣赏,但当时转贴者没有转司马相如的名字(可恶,现在网上转贴者有时候转我的文章时也不转江湖夜雨的名字),汉武帝感叹:“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看来汉武帝也有点狂热的文学青年的意味,遗憾没有和作者同时代,意思是说无法见到该文的作者。但正好这时候”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这个相如的四川老乡在宫里当“狗监”(据郭璞所注就是管皇上的猎犬,可谓是名符其实的“狗官”了,呵呵),当时就说:“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史记中虽然只留了杨得意老兄这一句话,但江湖夜雨觉得这“狗官”也是相当有水平的,你看这话说的:“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也就是说我老乡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的,这话滴水不露,如果万一查实不是司马相如所写,那也是司马相如的责任,自己并未欺君。“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就此一语就可以看出这“狗官”也不是那么轻易就当上的,和皇帝说话可不比和一般人说话,想怎么侃就怎么侃,有时候一言不慎,不免就有欺君枉上的罪名,惹来掉头之祸。?

           好了,闲话少提,汉武帝召见司马相如,称赞他的《子虚赋》写得好,司马相如自然受宠若惊,当场表示《子虚赋》已是当年的旧作,愿意专门再为汉武帝写一篇,“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这里顺便提一,之所以司马相如说“赋成奏之”,因为相如有个特点,就是写的比较慢,《龙文鞭影》一书中也有“枚皋敏捷,司马淹迟”这一典故,就是说和相如同时代的枚皋作文章的速度就特快,当场就一挥而就,像后世的王勃等也是这种类型的,而相如却是“为文首尾温丽,但构思淹迟。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而睡,涣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 天啊,“几百日”,一部书稿也就这多么多的时间吧。不过当时司马相如受到皇恩的激励,自然激*情澎湃,可能速度稍快一点,相如使尽浑身解数写的这篇名作叫做《上林赋》,因为看到汉武帝特喜欢《子虚赋》,于是这篇《上林赋》可以看作是《子虚赋》的续集。对于此赋,现在有专家评为“盛世景象的艺术显现;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讽喻的宗旨; 恢宏壮丽汪洋恣肆与法度的和谐”,当然也有专家批评内容较为空洞。江湖夜雨这种业余草莽之辈读了后只觉得词藻十分华丽高古,读来不是拦路虎,就是拦路羊,反正江湖夜雨不认识的字有好多,大家可以试看一小段:
  
    “……独不闻乎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潦潏,纡徐逶迤,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於是乎蛟龙赤螭,亘亸渐离,鰅騄鰬魠,禺禺魼鳎,揵鬐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明月珠子,的皪江靡……”
    
    呵,估计一般人能把字全认下来的不多吧。所以后世人能琅琅上口地背诵《上林赋》的并不多见,但《上林赋》却也有其独特之处,其华美壮阔,高古典雅的氛围却比较适合宫庭赋颂这样的文体模式,汉武帝读了后龙颜大悦,有了皇帝的嘉赏,相如的名气越来越大,早已不是那个籍籍无名的业余写手了。像曾为汉武帝的皇后的陈阿娇,就重金买他的文章,据《长门赋序》中说:“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呵呵,司马相如这一篇文章稿酬就这么多黄金,真让后世文人羡慕死,而且好像当时文君的名气就比较大,陈皇后还特意说这钱是给相如、文君买酒喝(为相如、文君取酒)。

    后来汉武帝又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奉使西南,这时候司马相如真的是衣锦还乡了。以前虽然相如的老丈人卓王孙,给了文君和相如不少财产,但肯定不认相如这个女婿,十有八*九是想起来就气得直翘胡子大骂“这个臭小子”骗了他的女儿。在其他人眼里,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司马相如就是一个专门吃软饭的家伙,文君虽然一直并不在意这些风言风语,但是父亲始终不肯原谅自己,父女无法相见,也是一个遗憾吧。但现在司马相如爵禄高登之后,风风光光地回到临邛,当时虽然不知道川中有没有“变脸”这一绝技,但卓王孙顿时“变脸”,前嫌尽释地把这个“宝贝”女婿迎上门去是自不待言,文君更是脸上有光,卓王孙兴奋之余,又赠与文君很多的家产,使她所得的资产与众儿子相等。四川邛崃文君井有一联: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崖知已本难逢;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我们先单看上联“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这一句,说得确实不错,要不是文君美眉,卓老头也就进进货殖列传就不错了,那来得这样动人的风流佳话(香史)。正是由于文君美眉的大胆私奔,才使得现在好多人才知道有卓王孙这么一号人物,不然的话,历史上的富豪海了去了,谁又记得卓老头?

         司马相如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文君美眉的慧眼没有看错。也洗脱了自己只是一个“骗财骗色”的拆白党之流的嫌疑。也为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画上了非常圆*满的一笔。此后历代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总少不了才子金榜题名,高*官得做,衣锦还乡的戏份,只要有这一条,那就一俊遮百丑,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千丑万丑一件朱袍全都盖住了。正像《战国策》中苏秦扬眉吐气后那样,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在这一点,司马相如是好样的,也是幸运的,所以后世的穷酸书生们读到这段故事时肯定也对相如羡慕不已。

    但是司马相如和文君的故事虽然像极了美好的传说和成*人童话一般,但是其中也有些许不和谐的音符存在,上面对联中也提到了“绿绮传情,白头兴怨”。“绿绮传情”当然是指当年相如用绿绮琴唱《凤求凰》来引诱文君的往事,而“白头兴怨”却是指司马相如后来功成名就后,也就有点飘飘然,于是也动了花花肠子,就想再娶茂陵(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南位乡茂陵村,有汉武帝刘彻的陵寝)当地的一个女孩为妾,文君听了很生气,就寄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文君美眉向往的是一种“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生活,换成现代的语言差不得就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她期望两人的感情如山上亘古不变的冰雪,天上浮云难遮的皎月一样永远纯洁无垢,可是如今司马相如起了异心,所以文君美眉毅然地和他要“决绝”。并指斥“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文君美眉不想要乞求来的爱情,不想要以金钱维系的爱情。大家可以体会到文君美眉在这首诗怨气还是不小的,随后所附的信中文君还写道:“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文君美眉在随后的文字中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感情的依恋,表现出怒气渐消后的伤感的一面,这应该是当时文君真实的感受,听到相如要包二奶的行为先是愤怒,继而就惆怅伤感,我想大多数美眉当此境地都会有同样的心情吧。

    好在司马相如倒还是个有良心的男人,听了这篇诗后大为感动,决心和文君白头相守,不再生他意了。对此故事,还有的民间传说是这样的:

    司马相如到长安之后,日长天长,卓文君也年老色衰,相如便产生了纳妾的念头,但又不便直言。文君写信给他,他回信仅只写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数字中没有亿,“亿”通“忆”)。卓文君觉得司马相如“无情义”了,想图新欢。百感交集下,愤然提笔,就将他的数字,翻来倒去写了一感人肺腑的回信: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拆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如火,偏偏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勿勿!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几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接此信后,深深地为卓文君的九曲回肠所感动,便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主动向卓文君赔情道歉,和好如初。这就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白头吟”。他俩的美满婚姻,一直传到今天。”

         对于这段文字,江湖夜雨觉得当故事听听还是可以的,但决不可认为其中的“数字诗”就是文君美眉所作,大家注意一下文风就知道了,像西汉那样的时期诗文的风格绝对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就像古代文物一样,后人伪造的和远古时代的真文物那是绝对不一样的,大家想想我们学过的汉代诗歌,别的不是太熟,但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之类的总还记得起一些,诗中的风味和唐诗宋诗是绝对不一样的,所以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首《白头吟》应是文君所作(当然也有人存疑),但这个“数字诗”却绝对不是,这诗中的词调轻佻,倒似个青楼女子吟唱的,而且曲风近似于元曲的风格,大概是明代文人编故事时加进去的。歌中的情调和上面文君美眉的正牌《白头吟》也有很大的区别,这首只是一味哀怨,求男人回来怜惜自己,而文君美眉的诗中表现出一种骨气和大气,你既然有二心,我就和你一刀两断地”决绝”。看来后世的美眉受封建礼教束缚越来越深,比文君的气度差得太远了。
  
    后来司马相如得了消渴(糖尿病)之症,辞官回到茂陵附近居住,司马相如认为自己得了糖尿病是做*爱过多所致,所以写了篇《美人赋》自诫。(《西京杂记》卷二云:“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其实胡说八道,简直是污蔑我们的文君美眉,据现代医学研究,糖尿病病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二、精神因素; 三、肥胖因素;四、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B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江湖夜雨觉得司马相如最有可能是第四条,因为司马相如原来如饿疯的野狗一样没有吃过好东西,自从和文君美眉结婚后,一下子成了富人,必然大吃大喝,从此落下了此病。

    文君看着司马相如先她而去,说起来也很悲伤。但是不管怎么说,两人的结局应该已经算是十分美满了。两人的青春年华,如花岁月基本上是在两情相悦,琴瑟谐好的时光中渡过的,所谓“在人间已是巅,何必要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所以,后世的才女才子们无不盼望自己能成为文君、相如这样的人物。可是后世的美眉们受得封建礼教越来越多,除了“红拂夜奔”的结局能和文君私奔媲美外,其他的多数难有正果,后世的男人也越来越不争气,始乱终弃者甚多。当然旧时的文人也满口吐那五谷轮回之物来污蔑我们的文君美眉:“可丑者相如之妻,夤夜私奔,但识丝桐有意。”(《幼学琼林》卷二)正是岂有此理,“但识丝桐有意”这种感情发乎自然之情,正如白云之洁,秋月之皎,何丑之有,倒是这些老儒们迂腐不堪,丑态毕露,如果儒生尽是这种玩意儿,江湖夜雨恨不得要欢呼秦始皇了。

    所以后世的闺中女儿看到文君美眉的事迹,无不怦然心动,晕生双颊,但是后世的美眉大多是“有贼心没有贼胆”,真正像文君那样大胆的少之又少,当然文君美眉之所以能成功,也和当时的风气有关,西汉之时,对于节操闺训,男女大防不如后世那样古板,美眉的地位也比较高,像汉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刘嫖(晕,居然有人叫这个名字,还是美眉。但当时此字和后世的“嫖”字意思是不同的),年纪都五十多岁了,还收养了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叫董偃的当男宠。汉武帝不以为忤,还称呼董为“主人翁”(刘嫖又叫“窦太主”)。看来汉唐风范确实开*放得多,后世人污之为“脏唐臭汉”,可偏偏那时候国力最强,四夷臣服。

    后世的文人也十分羡慕司马相如这个男主角,大量的唐诗中提到司马相如,但是这些文人也往往没有司马相如的好运,既没有文君那样才财貌三全的美眉来为伴,也没有得到梁王汉武那样的器重。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李贺写的一首诗:
    
   长卿怀茂陵, 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 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 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 金泥泰山顶。

        这首诗中说什么“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其实并非如此,如果真的让梁王和汉武帝听到了,非得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和李贺吵一架不可,其实通过上面的例子,梁王的汉武帝其实对司马相如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后世文人往往将自己的窘迫之境比成相如,像杜甫也说“相如逸才亲涤器”,其实江湖夜雨觉得无论是李贺、杜甫他们的境况比之相如要悲惨得多,相如其实是一个活生生的穷小子名利美人全收的故事,所以也成为后世无数像江湖夜雨这样的穷酸书生们的最高梦想。老杜的另一首诗倒写得比较符合实际:
  
                  琴台
    
    茂陵多病后, 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 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 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 寥寥不复闻。
    
    唉,“野花留宝靥, 蔓草见罗裙”,后世人只遥想文君当年的风姿神韵了,不知道如今世上,还有没有像文君一样的美眉呢?
  
   文君美眉的得分:
  
    才情:★★★    (文君美眉的《白头吟》虽然也不不错,但尚有争议,文字也并未臻超一流境界)
     
    美貌:★★★★★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性格:★★★★★  (大胆率真,敢作敢为,刚强有个性)
     
    魅力:★★★★★  (江湖夜雨神往不已,得生为一小丫头,为相如、文君侍酒,亦快事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16: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惊才绝艳女儿传
复兴胜坛岫云起,夫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意气节自在,红霞万朵千重衣.
子牙波涌连天雪,文艺歌舞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17: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soso_e17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09: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亭亭山上松,终岁常端正--霜晓寒姿看班昭
  
   一门三父子,都是名人者,并不多见。而只有男性的角色未免单调了些,如果又在这三枝青叶间点缀出一个如花的才女来,更是千古罕逢。大家一般都熟知苏小妹的故事,什么苏小妹三难新郎秦少游啦,什么苏小妹和哥哥苏东坡做诗开玩笑啦等等,之类的故事多多。但是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历史上并无苏小妹其人。这都是后人虚构的,不过大家也不必失望,此篇文章中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不亚于传说中的苏小妹的人物----班小妹(班昭)。

    班家一门父子三人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名人,班昭的父亲叫班彪,和三苏中一样,也是当老爸的名气略逊一些,但是班彪也并非省油的灯,班彪博学多才,有名的思想家王充(写有《论衡》一文)就曾从师于他,他对于司马迁的《史记》一方面赞扬“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另一方面又批评司马迁不与孔子同是非,背离了“五经之法言”,“大敝伤道”,其实也就是说在政*治思想上没有和孔老二那一套保持一致。看来班家一门对孔老二那一套是十分信服的,我们从上面班彪他姑姑班婕妤不和汉成帝同车等古板的做法就可以嗅到一些儒学的气味,正是出于这一理由,班彪立志继司马迁后再写一本史书,这就是直到我们现在都很有名的《汉书》的雏形。另外,班彪还做有《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等。比之苏家三父子中的苏老泉可能也并不逊色。

    班昭的哥哥班固就更加有名了,大名鼎鼎的《汉书》就是主要由他来完成的,所以史学方面一提就是“班、马(司马迁)”。而她的另一个哥哥班超更不一般,他不愿意像大哥一样埋头写文章,他听说这时候匈奴又牛叉起来,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把手中笔一扔说道:“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他决意投军效力去了。这就是“投笔从戎”一成语的由来。班超并非只是头脑发热的书生,在军中,班超立下奇功无数,比较险的一次是班超带随从三十六人到了鄯善(在今新疆境内)国。鄯善原归附匈奴的,但匈奴对他们太苛刻,鄯善王很不满意。看到汉使到来,倒很高兴。但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王对待他们忽然冷淡起来。他探听到匈奴的使者也来了,鄯善王正在犹豫,极有可能倒向匈奴,于是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又给我们创了一个成语),率领着三十六个壮士偷袭匈奴的帐篷,杀了匈奴使者。鄯善王一看匈奴使者已被杀了,也没有了办法,只好倒向汉朝一方,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班超的大智大勇,出手稳、准、狠,是个将才。班超后来由于功高被封为定远侯,羡杀了后世不少的书生,像王勃也说什么“有怀投笔”,温庭筠也说“欲将书剑学从军”,但他们往往只有这个愿望,却并非有班超文武双全的才能。

       所以江湖夜雨假想如果苏门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和班氏来PK的话,苏洵和班彪老的对老的,倒也半斤八两,功力相若,虽然苏轼诗书画俱佳,可能略胜班固一筹,但班超的名气却要比苏辙大得多,而且班家还有个名气功力丝毫不输于苏辙的班小妹在旁掠阵,所以江湖夜雨觉得最终PK的结果,苏门三父子倒是输面居多,呵呵。
    班氏兄弟和兄妹之间一向手足情深,班固为了继承父志,立志续写《汉书》一著作,但是却遭到一群小人的诬陷,“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班固被以“私改国史”的罪名关进了监狱,写的书也被没收。“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班超怕碰上个地方上的昏官一下子就“葫芦僧判葫芦案”般地胡判了,于是星夜驰回京师,向皇帝上书说明。皇帝看了班超的上书后,让地方官呈上班固的史书看了后,不单没有责怪,反而很欣赏,赐于班固修史的权利。这样班固一下子变为“中央文献研究室”人员一样的身份了,倒是因祸得福,给《汉书》的问世起了促进作用。但其中班超的功劳是不可埋没的,若非班超亲自上书皇帝,碰上个昏官错判错杀了,那《汉书》一作就此就湮灭无闻了。
    而到了班超晚年,班小妹又为自己的哥哥讨了一次公道,班超在西域已久,年纪也很大了,他起了思乡之情,想乞求皇帝恩准他还乡终老。但是皇帝没有准,班昭又代兄上书,有理有据,入情入理地请求皇帝恩准其兄回乡的想法,这篇文章也写得很有水平,原文太长,我们择精要处一观:
  
    “妾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天恩殊绝……”,这段上来先感谢皇帝的恩赐,俗话说“高帽子人人喜欢戴”,江湖夜雨想皇帝见了夸他的这些话,肯定龙颜就不算不“大悦”,也会“甚和”。
    下一段写“……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觽,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
    这里倍言班超的为国尽忠,把大好青春都献给了平定西域的事业的精诚,且又生动地描绘了班超年老后的衰老之态作为对比,同时也说明班超即便想为国尽力,也是有心无力了。
    然后班小妹又写道:“蛮夷之性,悖逆侮老,……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 是说西域的少数民族野蛮无情,一向欺负老弱,一旦他们欺负班超老弱而作乱,既有损于国家,又让班超不能善始善终。从国家利益的高度说明让班超回乡也是恰当的。
    最后班小妹又用古来仁君一向怜老重孝的作为来打动皇帝,进一步委婉地请求:“……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
    正是由于班昭这封丝丝入扣、情理俱全的奏疏打动了皇帝,于是班超才得以叶落归根,于垂暮之年回到了故乡。班昭这篇文字也为后人所赞赏,被收入《古文析义》等书中。
  
    班昭在14岁时就嫁给了一个叫曹寿的人。但是曹寿据说死得很早(这人看来没有这么大的福气娶班昭这样的大才女,以致折寿而死),班昭年纪轻轻地就守了寡。但好像班家的女人一向受孔老二那一套影响比较深,所以和文君新寡后就心痒难扰大不相同,班昭的绯闻根本找不到。在这一点上,江湖夜雨觉得班昭很像《红楼梦》中的李纨一样,是个端庄严谨,有冰雪心,柏舟操的那一类女人。当然,班昭得享大名,并非她的行止堪立个贞节牌坊,而是由于她的学问精深。

    班昭在文学史上最为出色的亮点就是续写完了《汉书》这一巨著。当班固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的时候,《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由于皇帝(汉和帝)知道班昭生性敏慧,而且最了解这部书,就下诏让其补写《汉书》,其实在班固的生前班昭就参与着这部书的撰写,所以班昭当仁不让地继承兄长的志愿接下了这个任务。

        《汉书》八表,是从《史记》的“表”发展而来。《史记》有十表;其中,三个表记先秦,一个表记秦楚之际,六个表记汉代。《汉书》之八表,七个表记汉代,只有一个《古今人表》记古而未记今(汉代)。《汉书》表与《史记》表有同有异,制表要求胸有全局,独运匠心,明确义例,眉目清晰。正史之作,以制表为难,故二十四史中,无表竟达十五史。八表,包括《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八篇分类列表,对于前面这几表,江湖夜雨看得头晕,也不感兴趣,只是看了下《古今人表》。《古今人表》将人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倒是比较有趣,班昭不以好恶乱排班次,也不局限于帝王、臣下、名人等,而是以政*治地位、政绩、品德、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为依据的。像圣人中有周公、孔老二、老子等,仁人有女娲、共工(晕,共工撞倒了不周山,比撞倒世贸双塔牛多了,江湖夜雨印象中觉得他倒像个恐怖分子)等,另外还有智人二百一十三人,不一一多说了。不过看到这儿,江湖夜雨觉得这个《古今人表》倒和自己现在乱编的这个《咏絮才女评传》有点类似之处,班昭美眉当年做《古今人表》时恐怕绝对不会想到,二千年后江湖夜雨来东施效颦,也来编排名人,而且将她也收入其中吧。
    另外班昭的《天文志》也是个很难做的活儿,这要求有丰富的天文、数学知识。虽然有人说此表的完成得到了马续的帮助,但班昭的此方面的学问也非同一般,据说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  
    我们史学上极为辉煌的巨著终于在班昭这个美眉的手中完成,使之没有像《红楼梦》一样成为一部残缺之作。女子修史,在二十四史中之前固然没有过,后来从未再有女子参与过史书的编写。称之为空前绝后是当之无愧的。后人对《汉书》评价极高,宋朝有个苏舜钦的诗人,豪放不羁,好饮酒。边读汉书边喝,读到高兴的地方就喝一杯,有时读得高兴了一晚上居然能喝一斗酒。所以“汉书下酒”成为一个风雅的典故。《神雕侠侣》中第三十七回杨过打黯然消魂掌给黄药师看时写道:“黄药师举杯干酒,叹道:‘古人以汉书下酒,老夫今日以小兄弟的掌法下酒,豪情远追古人矣’”。就是说的这个典故,可见汉书的艺术魅力。
    班昭续完了《汉书》之后,年事已高,但是名气也更大了,朝野上下无人不对班昭奶奶的学问钦服不已。于是汉和帝特意降旨,让班昭奶奶当了宫中的德育课教师,专心来教育后宫中的妃子。当时皇帝赐班昭奶奶一个名号叫曹大家(读为“姑”字音,同姑),一时间后宫中的娇媚活泼的年轻妃子们见到华发苍苍,不苟言笑的班奶奶无不畏惧三分。班奶奶为了教育这些妃子,还自编了本讲义教材之类的东东,这就是著名的《女诫》。这《女诫》却让江湖夜雨看的直摇头,班奶奶身为女人,却弄出来这么个束缚桎梏美眉的东西,虽然称之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有点过份,但用作茧自缚这几个字来形容并不为过。
     我们看一下班奶奶的《女诫》中都说了些什么。班奶奶从七个方面对美眉们提出要求:
    
    “卑弱第一”:是说美眉天生应该是低贱的身份,侍侯老公的命儿,让美眉们都“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有好事也不说,受了气也不言语,当十足的受气包,才是好媳妇,好女人。江湖夜雨觉得《红楼梦》中的贾迎春这条做的最好。
  
    “夫妇第二”中说“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让老公管着自己的老婆,双方遵循所谓的礼义。
  
    “敬慎第三”说的更是离谱,前面什么“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依旧灌输男强女弱的观点也就罢了,后面居然说“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亵渎。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言语既过,纵恣必作,则侮夫之心遂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者也”。意思说夫妇间不能太好,太好了后就会轻慢亵狎,轻亵的事多了,说话就随便起来。话语过分了,放纵恣肆便会产生,这样班奶奶就认为是侮辱了丈夫,从而导致妻子无条件恭敬的情况发生改变,就是“非礼”的行为了。看来班家的家教可能一贯如此,怪不得班昭的姑奶奶班婕妤就一脸正气地不和皇帝同车呢。可是这样的夫妻,不说不笑,不打不闹,又有何味,如果后宫妃子都真像班奶奶教育的这样不苟言笑十分恭敬地侍侯皇帝,也怪不得有的皇帝闷得发狂要去逛窑子。

           “妇行第四”说“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江湖夜雨更是狂吐,班奶奶让美眉们也不必才学过人,也不必口齿伶俐,也不必美貌如花,也不必心灵手巧,“女子无才便是德”我看就班奶奶期望的就只是“听话、老实”而已。看来以班奶奶的标准非要让天下美眉都修练成“二木头”不可。
  
    “专心第五”说“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这里班奶奶开始灌输女子不可再嫁的道义,难道班奶奶自己不嫁第二个老公,就看不惯其他的女人再嫁吗?此言一出,被后世人发扬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论,流毒无穷。
  
    “曲从第六”说“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是说一切都要听从婆婆的,对婆婆无条件服从。
    
    “和叔妹第七”说“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是说小姑、小叔之类的家伙们也统统要顺从:“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总而言之,让美眉们一顺百顺,冤死不开口,打死不还手,任人践踏折辱。
  
    尽管班奶奶的《女诫》被人捧为“立言不朽”,班奶奶也由自几乎成了庙堂之中的圣像,拥有得享冷猪肉的资格。但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此书却是教导女子柔顺地服从吃人礼教的道德教科书。文*革语言所谓的“大毒草”也。江湖夜雨读完了这《女诫》后不禁再三摇头,班奶奶的形象虽然不至于和“灭情灭爱”的灭绝师太完全一样,但在江湖夜雨的心中班奶奶却变成满头银发,一脸寒霜,不苟言笑,让人见了又敬又怕,竟无半分可亲可爱之处了。唉,班昭奶奶要不是不写这个《女诫》,她在江湖夜雨的心目中要好很多,不过班昭奶奶可能也不是因为老糊涂了才写这个东东的,班家家教可能一直如此,班昭在那个时代秉承家教,也不可能有更新的思想。不过据说当时,她的夫妹(小姑)曹丰生就不同意她的观点,曾作文批驳《女诫》的观点,据称“辞有可观”,一定另有新奇的见解,可惜文已不传。看来统治阶级对不同的声音还是予以压制禁毁的。
    除了上述的作品以处,班昭还有一篇《东征赋》,也是很有名的。不过江湖夜雨对此赋看了,半懂不懂,也没有太多的感受,哪位朋友有兴趣自己找来看一下吧。
    班奶奶一生可谓德高位崇,汉和帝死后,邓太后摄政,很多事情都咨询于她。当时班奶奶无法封官加爵,就把她儿子曹成封为关内侯。班昭活了七十多岁后逝世,当时的皇太后亲自为之素服举哀,可谓生前身后荣光无限。在此后的文学史上,一评论到女性文学家,也是首提班昭,用班昭来和之相比。像有人谈论唐朝美眉诗人李季兰时就说“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班姬就是说的班昭,元杨维稹也说:“女子诵书属文者,史称东汉曹大家氏。”也是说的班昭,所以班昭在女性文学史中占据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班昭奶奶的得分:
  
    才情:★★★★    (班奶奶的才学还是很厉害的,学识渊博,不逊男子)
     
    美貌:★★      (班昭虽然有班婕妤相同的基因,但史书上没有提过她漂亮,可能一般人吧。)
  
    性格:★★      (班奶奶性格太古板,是专心于学问的那种人,所以可能很严厉)
     
    魅力:★★      (总体来说,江湖夜雨对于班奶奶只是钦敬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09: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打梨花深闭门----烟锁重楼悲左芬
  
    历朝历代的后宫之中,不知有多少如花似玉的好女孩像笼中雀一般被禁锢到高高的宫墙之内。这其中,能够像武则天、慈禧太后那样翻云覆雨,进而将整个天下掌握于自己纤纤之手的女子是极为少见的。就算是能够生儿育女,然后母以子贵,成为太后太妃的也不是人人都有份的。绝大多数宫中的嫔妃都将自己如花岁月白白地消耗在寂寂深宫中,默默地衰老枯萎而无人问津。

         所以,如果江湖夜雨是一个古代女子的话,宁可当个青楼女子也胜于到宫中受那份软禁之苦。但是这命运有时候是由不得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左芬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美眉。
    左芬,根据出土的墓志铭上所书,应该为“左棻”。是著名的文学家左思的妹妹,所谓“洛阳纸贵”这一成语就是从左思的故事来的。左思貌丑口讷,智力口齿上和郭靖有一拚,学东西特慢。但他有一种勤奋不懈的精神,左思仰慕前人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张衡不单会发明地动仪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文理全才),就立志写一篇《三都赋》(当时三国归晋,三都是指魏、蜀、吴三国之都)。这一下子就写了十年之久,不过终于写成后,《三都赋》轰动一时,洛阳文人竞相传阅抄写,“洛阳为之纸贵”。呵呵,如果是现在,肯定能上畅销书的榜首。
    左思名声大噪之后,当时的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听说左思的妹妹左芬也很有才名,就下令将她选入宫中,这可苦了我们的左芬美眉了,这个晋武帝司马炎雄才大略其实远不如其祖司马懿、父司马昭等。当时司马炎继承了其祖、父打下的江山,看到三分归晋,天下一统,就耽于享乐。这家伙不单将蜀、吴二国的后宫佳人都纳为已有,还大肆选民间美*女入宫。晋武帝将左芬选入宫中,其实也是出于沽名钓誉,就像有的人附庸风雅,购得名画古玩放在家中,其实啥也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何赏鉴这些宝物,最多就懂得“值钱”两字而已。而且左芬据说还长得不怎么漂亮,《晋书》中称左芬“姿陋体羸,常居薄室”。也就是说左芬长得丑陋身体又病弱,所以根本得不到皇帝的宠幸。我们在前面的班婕妤那篇中说过,特别受宠或有地位的妃子才有资格扩建宫舍,或者住好一点的房子,左芬既然得不到皇帝的宠幸,所以她住的房子自然是“薄室”了。
    而且当时的后宫,就算左芬长得也是美如天仙,也很难得到专宠。据史书载:“(晋武帝)怠于政事,颇事游宴,选吴孙皓宫女五千入宫,掖庭殆将万人。尝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晏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撒地,以引帝车……”司马炎这家伙后宫的美*女太多了,自己都懒得转,就坐上个羊拉的小车到处转着看美*女,看着哪个合心意,就睡在哪儿。后来宫女们想出个取巧的法儿,用“竹叶插户,盐汁撒地”来吸引羊过来,从而吸引皇帝的注意力。看到这个,江湖夜雨也有点奇怪,为什么用“竹叶”来吸引羊,好像羊是爱吃草的,用“竹叶”来吸引,倒像是大熊猫拉的车。不管怎么说,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竞争”之激烈,像左芬这样既不漂亮,又没有那么多的狡黠心眼的美眉还能有什么指望?
   司马炎没有当皇帝之前,就有个妻子叫杨艳,后来当然成为皇后,历史上著名傻子皇帝——晋惠帝就是她的儿子。在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女中,还有一个司马炎比较宠爱的女子叫胡芳,她父亲是名武将。该美眉率性大胆,当时她被选中为妃子后,就当场痛哭失声,旁边的人说:“小声点,当心皇帝听到了。”该美眉正气怒伤心之下,不管不顾地说:“我死都不怕,怕什么皇帝。”司马炎听了倒比较欣赏她,册封她为贵嫔。这个美眉很大胆直白,有次和皇帝玩樗蒱之戏(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和皇帝争执起来,竟扳伤了皇帝的手。皇帝当然很生气,说她“你真是个粗鲁武将的女儿”,胡芳就说北伐公孙,西拒诸葛的(指皇帝的祖父司马懿),难道不也是武将吗?对于她的大胆率真,司马炎倒是不以为忤,反而给予她仅次于皇后的待遇。她生了一个女儿封武安公主。
    不过左芬可能从来没有得到过晋武帝的“宠幸”。最多也就是在宫中聚会时让她写写文章而已。“帝重芬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晋书》),可惜呀,左芬美眉的大好才华只能像歌女之歌舞女之舞一样成为皇帝酒足饭饱之后点缀升平,显示风雅的一种摆设罢了。
   所以左芬的日子过得异常苦闷,一进禁宫之后,就远离家人,永无相见之日,这对一个自小在家中长大娇弱无依的美眉来说是种何等残忍的事情。不怕大家笑话,江湖夜雨虽然是男生,但是在初上大学时,还没有一个多月就十分想家,到了国庆节就抓紧回家一趟,见了父母还哭了一回。《红楼梦》中贾元春据说皇帝对她还十分恩宠,她还说宫中是个“不得见人的去处”,又在父亲隔帘问安时,忍不住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而左芬身入深宫,而且并未得到皇帝的宠爱。在宫里得不得到皇帝宠爱也是很重要的,不单是住好房子的问题,有时候宫中的太监宫女也是看人下菜碟,皇帝宠的就巴结,失宠的就欺负。所以对于左芬来说进宫给她带来的只是从此亲人永隔,再无相见之日,正所谓“枝头秋叶,将落犹然恋树;檐前野鸟,除死方得离笼。人之处世,可怜如此。 ”是啊,禁宫中的左芬虽然一直想着叶落归根,但是却始终无法实现她的愿望,就像笼中鸟一样,只有死去时才能够离开那个“不得见人的去处”。

            左芬的悲苦心情只有倾诉于诗文之中, 她有一篇著名的《离思赋》来抒发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
    
    生蓬户之侧陋兮,不闲习于文符。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谟。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厕于紫庐。非草苗之所处兮,恒怵惕以忧惧。怀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终之万虑。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意惨愦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
    风*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晻暧而无光兮,气懰栗以冽清。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昔伯瑜之婉娈兮,每彩衣以娱亲。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家为参辰。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何宫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歔欷兮,涕流射而沾巾。
    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彼城阙之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邈而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
    乱曰: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啕,心不自聊,泣涟洏兮。援笔舒情,涕泪增零,诉斯诗兮。
  
    这篇辞赋虽然由于时代久远,读起来颇有些生涩难懂之处,但其中的“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啕,心不自聊”之类的句子江湖夜雨还是能读得懂的,确实发自内心,感人至深,左芬看不到前面的路有丝毫光亮,她只有“仰苍天而泣血”。
    左芬还有一篇《感离诗》,也写得情真意切:
  
    自我去膝下。倐忽逾再期。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
    仿佛想容仪。欷歔不自持。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左芬有一首题咏啄木鸟的诗,也十分独特,江湖夜雨好像还没有看到过别的诗人吟咏过啄木鸟呢。白居易有首《啄木曲》,但好像并不是咏的啄木鸟。此诗如下:
                   
                     啄木诗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无干于人。唯志所欲。此盖禽兽。性清者荣。
    性浊者辱。
  
    有的文章解释说这是左芬以啄木鸟为喻,表明自己清高不群的品格和姿态。明代钟惺的《名媛诗归》中说:“咏物诗说性情妙矣!却又以明达语与物理印证,唯杜工部诗独擅其美,不知原本实在此。”给予此诗极高的评价。不过这里顺便提一下,江湖夜雨由于水平有限,对汉诗一向不大懂得欣赏。汉诗中除了中学课本中选的曹操的诗篇和有些乐府民歌外,多数让江湖夜雨读来都觉得如同啃大骨头一样,咬不动嚼不烂的。另外,江湖夜雨觉得汉诗之所以让大家有陌生和隔膜感,除了时代久远有“代沟”(汉诗中的一些常用字词和现代大不相同)外,艺术手法上也没有像唐诗一样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超境界。例如上面左芬的这首《啄木诗》,江湖夜雨觉得后面的“此盖禽兽。性清者荣。性浊者辱”,这三句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如果砍去,反而更倒有余味不尽之感。这里当然不是菲薄左芬的才气,而是当时的文风就是这样,汉诗往往就是说的很直白,没有什么余味,不像唐诗那样艺术性极高。其实诗也是在发展的,有些人喜欢厚古薄今,常把前人说得如神仙一样,其实也不尽然。左芬还有一篇叫做《松柏赋》的文章,意思和《啄木诗》差不多,都是借物喻人,比喻自己的高洁性情。这里江湖夜雨就不再引录了。
    公元290年,荒淫无度的司马炎在洛阳去世,291年贾南风(傻子皇帝晋惠帝的皇后)控制了皇宫和朝政,活活饿死了太后杨芷(杨艳的妹妹,杨艳死时要求司马炎娶她),服侍杨芷的宫女也被统统饿死。贾南风操纵了傻子皇帝后为所欲为,秽乱宫禁,派心腹出宫物色美貌少年,载入宫中,玩够了以后,便一一杀掉灭口。又害死了太子司马遹。这时宫里可谓天翻地覆,我想当时,左芬更是被冷落到一边无人问津,就在这个时候,左芬默默地死去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了一块她的墓碑,上面的碑文也很简略:

             左棻,字兰芝,齐国临淄人,晋武帝贵人也。永康元年(300年)三月十八日薨……
  
    左芬就这样凄凉地死去了。其实整个古代中像她这样一入深宫再也不得见天日的实在是太多了,像隋炀帝时有个侯夫人的美貌才女进宫后却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隋炀帝,最后自缢而死,只留下几首诗。明朝宫女郭爱更是悲惨,入宫仅20天就被勒令为明宣宗殉葬,她写了首《绝命辞》后掷笔于地,伸颈于绳中,大呼:“娘,吾去!娘,吾去……”话音未落,就被太监踢开垫脚的木床,悲惨地死去了。这件事和《绝命辞》在《朝鲜李朝世宗实录》中记录下来: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郭爱《绝命辞》
  
    其实正像黄宗羲痛斥的那样,“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的皇帝和罪恶的封建制度才是这些才女们不幸的根源。说来生于现代的美眉还是比较幸运的,江湖夜雨想左芬如果生活在现代,可能会成为个畅销书的女作家,也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学里的讲师教授什么的,虽然她长得并不是很漂亮,也可能会有个美满的家庭,疼她爱她的老公。
    唉,如果大家细读一下左芬的诗文,我们依然可以听得见像左芬这样的宫中怨女透过漫长的岁月,透出发旧的旧纸,从厚厚的宫门里发出的一声叹息。
  
  
    左芬美眉的得分如下:
  
     才情:★★★    (左芬的诗文感情真挚,但艺术上江湖夜雨觉得却未必是超一流)
     
     美貌:★      (史载“姿陋体羸”,当然不算漂亮)
  
     性格:★★     (左芬美眉的性格并不突出,没有太多鲜明的个性)
  
     魅力:★★★    (左芬美眉的魅力略低一些,名气也不是很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10: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情丝织就回文锦----兰心蕙性苏若兰
  
    南北朝时期,江南之灵秀被谢道韫这个咏絮才女一时占尽,此时的北方虽然正是五胡乱华,战火纷飞,但北方前秦国中,却也有一位兰心蕙性的才女,她的名字叫苏蕙,字若兰。可谓名如其人,兰花幽香淡雅,“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故有“空谷佳人”、“花中君子”之美誉。纵观苏蕙之人,实在不虚此名。

    苏蕙,是陕西武功人,约生于前秦苻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据传她是县令苏道质的第三个女儿,自幼容貌秀丽,聪颖过人,远近乡人都惊叹她过人的机智。后来她嫁于窦滔为妻,窦滔据说是个“风神秀伟,精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的人物,也就是说是个文武双全,大家都夸的帅哥,江湖夜雨看倒也大略能配得上苏蕙。《晋书·窦滔妻苏氏》中说的很简略:“……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说来这修史书的人也真懒得够呛,苏美眉最为精采的回文璇玑图居然用了“文多不录”这四个字就略去了,该打!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
    华饰容,朗镜明。葩粉光,珠曜英。多思感,谁为荣。
    
    难得的是苏蕙的回文诗不仅仅是能凑成句就可以的纯文字游戏,里面的诗同样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如从璇玑图中心“玑”字向左第二字“苏”字开始向左读两句七言后,折向下读,则为:                      
    苏作兴感昭恨神,孽罪天离间旧新。霜冰齐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这诗就满是幽怨和不平,但又表达了自己“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再看这首五言诗(从第13行左起第21字开始读):
  
    寒岁识凋松,贞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这首用岁寒后凋的松柏作比喻,吐露了自己对夫君矢志不移的贞情;更令人叫绝的是,此诗居然倒读也行,而且也是文词通顺,甚至意境更佳。哪位朋友如对此图特别有兴趣的话可以参看一下小说《镜花缘》中的第四十一回,对于此图的解读有不少妙论。
    
    这个图犹如一个文字组成的天罡北斗阵,当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深”。越研究越觉得妙味无穷,深不可测。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篇写无涯子所设的一局“珍珑棋局”不知难倒了多少聪明过人的能人异士,有的甚至研究得如痴如狂,走火之魔,此乃小说家言,众多国手们至今也没有想出这样厉害的“死活题”来。虽然日本桑原道节的《发阳论》很是繁复精妙,但尚未有小说中夸张的程度。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苏美眉的这个《璇玑图》,却不知消耗了多少饱学之士的精力,历代的奇人异士都对此称叹研究,并且越研究,发展其中可以组成的诗句越多,我们了解一下几个有名的人物和他们的研究成就吧。
    女皇武则天特别喜欢这个《璇玑图》,特地写了篇《织锦回文记》,文中夸道:“五彩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另一个大才女朱淑贞也做过研究,她在《璇玑图记》说“于是坐卧观究,因悟璇玑之理”。到了明朝有个叫起宗道人的将《璇玑图》按颜色分列七图,再按图分诗读出3752首;明弘治年间康万民、康禹民兄弟专门撰写了《璇玑图诗读法》一书,从第三图内增设一图,又读出4206首,共计三、四、五、六、七言诗7958首。另外据说近日又有国外学者在大功率计算机上对《璇玑图》再次破译,竟得诗词39827首!
    
    我们看光是解读此图,就消耗了这么多奇材异士的心血,而创制此图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说成是“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丝毫不为过。后人受其影响,也创作过一些回文诗之类的,但却远远不及苏美眉所作的。据说后世苏东坡很喜欢写回文诗,像什么:
  
   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如断肠。风叶落残惊梦蝶,戊边回雁寄情郎。( 倒读则为:情郎寄雁回边戊,蝶梦惊残落叶风。 肠断如翻新句锦,恨深空写短笺红。)
  
   另外像传说是秦少游写给苏轼的这样一个图形诗,也在小说故事中经常出现:
            
            暮
            已   赏
            时      花
            醒         归
            微       去
            力    马
            酒  如
            飞
    
    读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
  
    以上列举的这些虽然也很精妙,但比起苏蕙的璇玑图之博大精深,那是远远不及的。正如《镜花缘》中所说:“苏氏以闺中弱质,意欲感悟其夫,一旦以精意聚于八百言中,上陈天道,下悉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广譬,兴寄超远,此等奇巧, 真为千古绝唱……”想想苏蕙美眉在那样早的年代,以一人之力创造出如此奇妙的璇玑图,真是让江湖夜雨有点怀疑苏蕙美眉是仙女下凡。据说苏蕙还有文词5000余言,经隋末战乱,全部散落,但好在璇玑图传了下来,就足以使苏蕙芳名不泯了。绝妙无双的《璇玑图》将永远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苏蕙也永远成为女子们的骄傲。
  
    苏蕙美眉的得分如下:
  
     才情:★★★★★  (苏蕙璇玑图才情之妙,超古迈今)
     
     美貌:★★★★   (虽然武则天《织锦回文记》中称”识知精明,仪容秀丽”,但也只想象。)
  
     性格:★★★    (性格上倒并不突出,如真有痛打二奶一事的话,苏美眉做事还是比较冲动的)
  
     魅力:★★★★   (才情极高,令人很是佩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