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13|回复: 26

[思想综合] 不知文典架构,勿妄谈《易》说《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5 13: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文典架构,勿妄谈《易》说《老》(网络首发)

笔者在《“脑残思维” 与“论语文化” 》中,是说学者多不注重正常的逻辑思维,去解《易》解《老》,表现在谈心得东拉西扯,引典造势,洋洋大篇,不知所云;译古文断章取义,臆断生造,牵强附会,不能自圆其说;谈事物玩“玄” 造神,以超现实蛊惑之说,去凸显自已的博学而超于常人,这些在书架上、论坛上、影视媒体上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论语文化。何谓论语文化?就是片言只语的语录,带有口号文化的性质。
“论语” 是无基的语言,片言只语的“子曰”, 对人乎?对事乎?对家乎?对国乎?由于无上下承接的逻辑性,又加之汉字的多义性与沒标点断文等特色,往往很难确定其出处,只能靠后人的理解去“见仁见智”, 故解释多歧见。又“论语” 者,语录也,由于对事不同,对人有别,时空有异,多有相悖之处。在这里我想到四十年前文化大革*命,一派高喊“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去冲击工厂,一派高喊“抓革*命,促生产” 去保护工厂,“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抓革*命,促生产” 都是“语录”, 相当于“子曰”, 而造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论语文化” 相当于现在的“口号文化”, 都是用一句话或一段语言去表示自已的诉求,这样一来,多数存在着对原观点断章取义的可能。也可以说“论语文化” 衍生了“口号文化”。
由于传统的论语文化的积淀,又由于口号文化的盛行,中国人再也不讲逻辑思维了,甭说领导演讲、会议发言、单位年终总结、个人考评等,一箩又一箩假话、套话了,仅记得七七年元旦社论(献词),半版文章就用了近四十个“伟大”。 在当下,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笔者认为很难。何也?因为举国浮躁,“藉用白茅”(《易》) 静心研究者少。国学上所谓的几个大师,都是造假、忽悠人、“巧言令色” 之徒。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些巧言令色之徒掌握了话语权,在CCTV“百家讲坛”上出尽了风头。
笔者二年前曾撰文《让中华哲学走向世界》,也就是中华文化的灵魂走向世界,这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之一。如果走上世界的只是歌舞、戏曲、不伦不类中国男人与西方女人杂交的影视,那必然舍本逐末,毫无意义。何也?你没有输出价值观、道德观,没有普世的意义,界外人只会把你的文化作茶余饭后的佐料。或像在中国你有你的京剧,我拉我的蒙古长调、我跳我的木卡姆那样毫不相干
屈指可数,中华文化能走向世界的只有《易经》《老子》。也只有《易经》《老子》“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哲学思想,才能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才是给人类以智慧,让世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种,都能认同的价值观。
   
我们所说的《易经》,并不是被巫术邪说所利用的算命、跳大神的旁门左道,《老子》也不是玄学的超越现实的曲解,而是正本清源的正解,还源它完整的思想体系!之所以说它思想体系完整,是因为它集物种起源、济世、治国、修身、为业为一体,展现了以为图腾的无所不能的一个民族的进取精神,诠释了许多人类至今难解之疑,没有半点颓废与消极因素,它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圣经”。
正本清源《易经》《老子》这样的经典,用对《论语》的思维模式去理解显然不可能,《易》的每一卦,《老》的每一章都有其主题。主题间、章节间前后相承,环环相扣,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就以《易》来说,三百八十六爻(乾坤各七爻)辞有相同处,但表达的意思沒有重复的,可见其慎密性。《老子》也告知人们每章都有主题“言有君”, 讲事物也分门别类“事有宗”。 所以我们谈《易》说《老》,必须从它整体结构入手,否则就像是对一株大树,只见到枝叶,或捡些皴皮,不仅难知其本,还可能会张冠李戴的任意牵強。
我们说的文典架构,就像我们现在写文章总体的思想框架和表达的结构框架。
思想框架是指世界观、价值观。要断定这个较难,须去了解一个人的整体言行。比如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也好,《逻辑学》也罢,乃集大成于唯心主义。再例如孔子,“克已复礼” 也好,“选人伦”,“忠君” 也罢,乃集大成于等级制度。结构框架是指文章表达方法,包括选用文体、章节规划、引经据典、修辞造句等。例如《庄子》就是以“寓言”的文体作为主要表达方式的。
关于《易》卦的结构框架:如果这里谈《易》的思想框架,人们很难接受,包括对《易》的起源都争论纷纷,何况它的思想性呢?这里就以笔者帖出来的卦为例,谈它表达的结构框架,即文章的结构框架。在《破除神秘――解读〈易. 咸〉》的【卦体结构】中,按原文顺序分析如下:括号里除“未光也”“ 滕口说也” 是《象》辞之外,余下的都是原经*文。
一,感情或爱情的定义:
1
,健康纯正的爱情是一种精神享受。(咸,亨,利贞)
2
,健康纯真的爱情才使婚姻美满。(取女,吉)
  
二,结婚与性生活:以卦中顺序,组成短文如下:(括号里是经*文与《象》辞)
  
新婚之夜,双方入了洞房。按照习俗,各人睡在一头。双方仅能触觉到对方的脚趾(咸其拇)。男的试探触摸女方的小腿,摸来摸去,遭到女方的烦感,甚至用脚登对方(咸其腓,凶)。男的大胆的与女的睡在一头,亲近的接触,使女的产生好感(居吉)。男的开始触摸女方的大腿(咸其股),激发了女的性*感,顺从地按男的意图任其触摸(执其随)。男的再试图顺着大腿往上摸,女的感到羞了(往吝)。男的要进行性行为,女的开始羞涩,扭扭捏捏(贞),后来实现了性行为(吉),女的满意了(悔亡)。二人来来往往,共同满足对方的性要求(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由于兴趣未尽(未光也),男的又从后面抱住女的,换了做*爱方式(咸其脢),双方也无不满意(无悔)。后来,两人又拥抱在一起,在脸上,在嘴上进行亲吻(咸其辅颊舌),其狂热的程度无法用语言表达(滕口说也)。
笔者解《易》的“卦体结构”, 也就是文章结构,相当于现在对文章的分析。从上述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作者是以时间为顺序而写感情步步深入的。原文紧扣男女接触时间推进,描写了一对夫妻的新婚之夜性*爱过程。此卦以记述民俗婚嫁为骨架,以男女性*爱为天地之伦常,表达了高级动物的人类,与其他物种一样都是天地间一物种。天地有阴阳,生物有雌雄,人类有男女。阴阳结合,异性相感,是万物生命之主题,也是人类生活之主题,此乃物种繁衍不息之根本。与《老子》说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一脉相承。记述清晰,爻爻紧凑,观点鲜明,就从这一卦,能看出整个《易》的逻辑性!
对于《老子》,我们也选一章谈其文章的结构框架,谈思想框架工程量太大,非整体疏理八十一章,难让人认同。
我们就选择妇孺皆知的第一章,以古人“起、承、转、合” 四要素去看他的逻辑性: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为“起”。 讲“道” 是事物规律,有事物才有“道”【 所谓的“道”,就是通常对事物称为规律或法则的东西。这些规律与法则,并不是长久不变的,它是随着环境不同,社会发展而演变的。】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为“承”。 是回答为什么会“非恆道”的。因为“道”是事物的规律,事物是不断演变的,其规律隨事物不同而演变。接着讲现有事物的性质:【每种事物都有其形状、类属和称谓,并有与其相适应的名子,这些称谓和名子也不是长久不变的,他(它)取决于物类的死亡与化生。物种死亡,其物质不灭,物质成份的再组合而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其形、其貌、其性能都发生了变化,称谓和名子也就不一样了。】
紧接着讲“无名” 与“有名” 事物在自然界的状态与功能。
【在自然界,无类属,无称谓的称为物质,它是万物的原始状态;有类属,有名称的为物种或物器,他(它)是经过“天地氤氲”阴阳结合而化生的。这些存在于自然界中物种各自为母体,为了自身繁衍,又不停地交配(物器为结合),世上万物都是这样繁衍而存在的。】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为“转”。
这是进一步讲述对“无名”“ 有名” 认识。
【因此,欲知看不见摸不着事物,永久存在的这些道理,用观察得其真谛的人并不多,必须去领悟,它关系到阴阳结合,周而复始的生化之理;欲知世上知名的物种有形、有貌,又非常稳定的道理,就要细致地从头到尾观察每种事物,才能从中看出其存在的端倪。】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为“合”。
【无形无名与有形有名的两种事物,叫法不同性质一样,两者同是一样的物质成份。它相互转化的道理,奥妙而深远,世上的人,很少有人找到理解这个道理的窍门。】
以上是以“起、承、转、合” 四要素 来分析《老子》,从中我们就会知道其逻辑性。断章取义*解《老》者戒!
在当下谎话连篇、追名逐利环境下,“大师” “教授” 们为名为利去造假、去说谎、去忽悠人,甚至于连最基本的廉耻都不顾。而爱好国学朋友们,聚在论坛上,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为何不能静心去探求本源,还中华民族文化之原貌?因此提醒论坛朋友,谈《易》说《老》,须先探知其思想架构与文章架构。


2011-12-14
封笔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6 功勛 +5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6 + 5 正本清源也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5 15: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确论也。春秋百家,而显学无非易、道、儒三家,以历史眼光看,儒学太驳杂;而道学始终以《道德》为体,其后庄、列并行发挥而不离根本,当为用;易学则以经为体,传(严格意义上存有孔子思想)、纬为用,以三义(变、简、不)为统。汉来佛学,虽能兼蓄并收,仍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憾。
反过来讲,学说一道,历其久而本难明。此亦非学说本身之“高不胜寒”所致,乃是当世作者、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不可复制也。退而言之,原汁原味的学说也不一定胜任于风云变幻的历朝历代为政处世,故《易·损》曰:“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9: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确论也。春秋百家,而显学无非易、道、儒三家,以历史眼光看,儒学太驳杂;而道学始终以《道德》为体,其后庄、列并行发挥而不离根本,当为用;易学则以经为体,传(严格意义上存有孔子思想)、纬为用,以三义( ...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2-15 15:48


儒为"术",故驳杂。大到君王大礼,小到吃饭穿衣(见《乡党》)无所不及。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过来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9: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当有几人真正谈易说老?所谓谈古论今是耶,述而不作是耶,这是集权统治下的常态。复古,复古,高论复古者,谁是复古人?
飞星の猫 发表于 2011-12-17 10:43

此言在理,“有几人真正谈易说老?”专家教授当下都歌*功*颂*德去了,这样才名利双收。
简単的“复古”,就是倒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8 11: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封建,政*治构架为王权世袭制,意识形态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年辛亥,打*倒帝儒,已定性矣。今始终有人借文化复兴,再已复辟,流毒僵而未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7: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5# 天山石  当下的易经热,不是因为复古思潮和和谐需要,其实是达官贵人们热衷于算命(为什么?为人民服务算什么命!),于是许多拍马者流看准契机,一哄而上。当然一哄而上后形成风气,各自的目的就不同了,的确有 ...
飞星の猫 发表于 2011-12-18 09:07

鄙人有旧帖《巫卜风行的社会基础》,现帖过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7: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封建,政*治构架为王权世袭制,意识形态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年辛亥,打*倒帝儒,已定性矣。今始终有人借文化复兴,再已复辟,流毒僵而未死。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2-18 11:48

古越君言极是。孔子进北京,倒退乎?抵制民*主法制乎?不言而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13: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虽不驳杂,但道之广博,似乎人人可道,而人人道不尽.
《易经》本简.不.变有三义,出了<易传>,大开"实用"之门,本来面目是非纠缠.故易也,一忽儿"道",一忽儿"儒",易如反掌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10: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砂风 于 2011-12-22 10:57 编辑

各位,说道、易好,是古人思想的精华,却完全不能实用,只停于纸上,只是纸上说得再圆*满,根本不能实用,此等学问,于身、于事、于国、于世,又有何益?
就连宗教的传教,都要以以神通,神迹来证明其神学,现在中国人做学问,居然连神棍们都不如吗!?
真的好,大家要先自己用,一个人,一个家,一个社区,一个县...有多大能力就用多大能力。然后共享其经验,而不是经典臆解。
否则,所谓国学,不过是妄人妄谈罢,任你们说得天花乱坠,该死的时候,神仙阎王谁都救不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神圣o俏丫儿 + 10 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7: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说道、易好,是古人思想的精华,却完全不能实用,只停于纸上,只是纸上说得再圆*满,根本不能实用,此等学问,于身、于事、于国、于世,又有何益?
就连宗教的传教,都要以以神通,神迹来证明其神学,现在中国 ...
砂风 发表于 2011-12-22 10:54

说穿了,砂风君不知"道".例如,天地生化之道,现在科学仅验证了极小一部分;再例如治国之道的“民*主”,它关系百姓福祉,你、我、社区、...都“实用”得了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7: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虽不驳杂,但道之广博,似乎人人可道,而人人道不尽.
《易经》本简.不.变有三义,出了,大开"实用"之门,本来面目是非纠缠.故易也,一忽儿"道",一忽儿"儒",易如反掌也.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2-20 13:16


文献有载,孔子晚年得《易》而“韦编三绝”,故儒牵強于《易》,实则《易》非儒家之典。
“阴阳”是中华哲学之本,《易》《老》《庄》《黄帝內经》虽然各具体系,乃理论之源所归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17: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穿了,砂风君不知"道".例如,天地生化之道,现在科学仅验证了极小一部分;再例如治国之道的“民*主”,它关系百姓福祉,你、我、社区、...都“实用”得了吗?
天山石 发表于 2011-12-22 17:35

我只知唯有“行道”方不失道。至于那些“知道”,“得道”的,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8: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知唯有“行道”方不失道。至于那些“知道”,“得道”的,呵呵~
砂风 发表于 2011-12-22 17:54

先生说的“行道”者何人?汉代張道陵?创建了五斗米(交五斗入道)道,挂老子之名扯虎皮作大旗;張角?(黄巾军首领)挂道教之名蛊惑人而聚众,想称帝而已....现在“道教”,一个知《老子》的都沒有?例如所谓的“修行”于山林,老子非常反对,庄子撰文批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19: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说的“行道”者何人?汉代張道陵?创建了五斗米(交五斗入道)道,挂老子之名扯虎皮作大旗;張角?(黄巾军首领)挂道教之名蛊惑人而聚众,想称帝而已....现在“道教”,一个知《老子》的都沒有?例如所谓的“ ...
天山石 发表于 2011-12-22 18:28

上文我都说过“神棍”二字了,不知你为何还往宗教方面想。{:soso_e127:}
以《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为代表的中医学派才是在行道,这才是我所说的道之实用的典型例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2: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我都说过“神棍”二字了,不知你为何还往宗教方面想。{:soso_e127:}
以《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为代表的中医学派才是在行道,这才是我所说的道之实用的典型例子。
砂风 发表于 2011-12-22 19:47

本人有《道家、道教与老子》的帖子,早表明了道家、道教与老子无关。这里讲《老子》,并不是讲《黄帝内经》,先生是否转移了概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5 16: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啊,道学是一种学说,始自老子.
而道教是一种宗教,有神本论倾向,其中的老子神化为太上老君.
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9: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啊,道学是一种学说,始自老子.
而道教是一种宗教,有神本论倾向,其中的老子神化为太上老君.
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2-1-5 16:57

谢谢支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8: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下谎话连篇、追名逐利环境下,“大师” “教授” 们为名为利去造假、去说谎、去忽悠人,甚至于连最基本的廉耻都不顾。而爱好国学朋友们,聚在论坛上,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为何不能静心去探求本源,还中华民族文化之原貌?为何相互攻讦而不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18: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就喜欢将没人理会你的文顶上来,不要这么不厚道。

在论坛上摆得出来,就预估别人否认你的观点。科学每个理论都是踏着怀疑而成长的。

别人驳斥你的观点,你就说攻讦,你的胸怀就只有这点吗?

没有人可以强行要别人相信自己的观点,在发文之前,先想想这点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9: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 子之半
此文结尾已经讲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4 19: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化能走向世界的只有《易经》《老子》。也只有《易经》《老子》“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哲学思想,才能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才是给人类以智慧,让世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种,都能认同的价值观。
    我们所说的《易经》,并不是被巫术邪说所利用的算命、跳大神的旁门左道,《老子》也不是玄学的超越现实的曲解,而是正本清源的正解,还源它完整的思想体系!之所以说它思想体系完整,是因为它集物种起源、济世、治国、修身、为业为一体,展现了以“龙”为图腾的无所不能的一个民族的进取精神,诠释了许多人类至今难解之疑,没有半点颓废与消极因素,它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圣经”。
    正本清源《易经》《老子》这样的经典,用对《论语》的思维模式去理解显然不可能,《易》的每一卦,《老》的每一章都有其主题。主题间、章节间前后相承,环环相扣,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就以《易》来说,三百八十六爻(乾坤各七爻)辞有相同处,但表达的意思沒有重复的,可见其慎密性。《老子》也告知人们每章都有主题“言有君”, 讲事物也分门别类“事有宗”。 所以我们谈《易》说《老》,必须从它整体结构入手,否则就像是对一株大树,只见到枝叶,或捡些皴皮,不仅难知其本,还可能会张冠李戴的任意牵強。
================
颇有同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8: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化能走向世界的只有《易经》《老子》。也只有《易经》《老子》“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哲学思想,才能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才是给人类以智慧,让世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种,都能认同的价值观 ...
中华之本体 发表于 2012-3-4 19:22

与君共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19: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华之本体 于 2012-3-7 19:54 编辑

虽然不接受先生的若干现实结论,但赞佩先生的国学底蕴和不争论的超然心态。
日后还望不吝赐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0 09: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1# 天山石



此卦以记述民俗婚嫁为骨架,以男女性*爱为天地之伦常,表达了高级动物的人类,与其他物种一样都是天地间一物种。天地有阴阳,生物有雌雄,人类有男女。阴阳结合,异性相感,是万物生命之主题,也是人类生活之主题,此乃物种繁衍不息之根本。与《老子》说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一脉相承。记述清晰,爻爻紧凑,观点鲜明,就从这一卦,能看出整个《易》的逻辑性!”{:soso_e179:}{:soso_e16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9: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接受先生的若干现实结论,但赞佩先生的国学底蕴和不争论的超然心态。
日后还望不吝赐教。
中华之本体 发表于 2012-3-7 19:20

与君共勉。
这里就是一个草根平台,每人都有对古典的观点,每人都沒有权利让他人接受自已的观点,在交流中求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20: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1# 天山石  



“此卦以记述民俗婚嫁为骨架,以男女性*爱为天地之伦常,表达了高级动物的人类,与其他物种一样都是天地间一物种。天地有阴阳,生物有雌雄,人类有男女。阴阳结合,异性相感,是万物生命之主题, ...
河洛易先 发表于 2012-3-10 09:54


谢谢理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1 08: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彩了!希望继续。易、老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哲学术和易学术两部分组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