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读易小童

[易学研究] 与张无屮先生商榷《简单说〈易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5 19: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用易经系辞来解老,觉的很好用呢,总想找出它们之间的特点,看了楼主的高论,才明白老子和易经的关系了。

易,逆道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亦逆道也。顺中之生有限,逆中之生无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21: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郭老没记错,帛书《系辞》与传本《系辞》内容有别,多了一些子曰,少了“大衍筮法”一段,还有一些内容串到了其他帛文中。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1-19 15:32

呵呵
帛書《繫辭》部分截圖的圖片中留白處: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難道不是大衍筮法中的大衍凡數部分?

1201191327112b8d62aefcd7ab.gif

乾坤客兄易學語中已有李學勤情節,非你本人的認識。

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4 17: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志成 发表于 2011-12-29 21:18
系辞讲大衍筮法,是否是周易本书作者用的筮法,今不可考。系辞后孟京异法,是否就是不正确的筮法,也不可武断。也可能就是周易本书作者的筮法,或是部分周易之前的古筮法,今人都不好说。卜筮方法千万种,无高下之分。测得准,是唯一的检验标准(当然主要还在术者能否真的通了神,通了神,用简单的方法也可能测得准,通不了神,就是用大衍法,也测不准)。后人测得准,测不准,都不影响可以用周易这本书进行占筮。

高论,学习了。{:soso_e181:}{:soso_e179:}{:soso_e16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4 18: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兄,我于《帛书周易》贴,http://www.gxfxwh.com/thread-37259-1-1.html,附出全文,即为方便大家检阅。

传本大衍筮法全文如下: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帛书仅提到: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4 20: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5-6-4 20:16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15-6-4 18:44
龙兄,我于《帛书周易》贴,http://www.gxfxwh.com/thread-37259-1-1.html,附出全文,即为方便大家检阅。
...

龙兄...
传本大衍筮法全文如下: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帛书仅提到: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乾坤客學兄您覺得你是對的嗎?
大衍筮法與術數占卜術是一回事嗎?

什麼事情都要經過研究後才可以作為有區別的參照與評論的。
1:帛書繫辭作者一直在《繫辭》中努力闡明與外來的民族所帶來的宗教有所區別:“...古神无方,易无體” —— 故國的宗教神聖不了解本土地裡之去向,(所以本地的歲月)歷史記載不能適應其體制。因本地記載的歲月:“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欽而述達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誰能與於此?”
2:帛書《繫辭》之引用:“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外來的筮法口訣,是說外來宗教做法筮時口語化念念有詞的筮法咒語!這與今本《繫辭傳》前一部分是一樣的外來口訣咒語,只不過沒有今本《繫辭傳》占卜手段說辭部分而已。今本《繫辭傳》在漢後被漢儒加進了占卜的方法解釋,把卜與筮亨成了一團,這就是明顯的造假部分!
3:帛書《繫辭》:“是故之德
之德六肴之義。”這一句很明顯是在區分蓍法咒語與易卦各有所別吧?
難道各位都沒看出來嗎?呵呵
今本或不見而傳說的“傳世本”在當今的大學者大專家口語中混成了一同,那就可想而知造假的部分也同樣如此吧?啊?

不說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5 11: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心易友 于 2015-6-5 11:11 编辑
读易小童 发表于 2011-12-19 09:14
2# 乾坤客  

我一直把乾坤客先生视为我的老师,先生在“《周易》和《周驯》内容和结构的相似性研究”一文中道出“《周易》每一卦的卦爻辞都是作者用哲学思想和礼法思想理性辩证地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御政”历注或历训,《周易》作为思想行为规范著作的指导思想是周代的以时为礼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见解,也证明了小童认为“《周易》是一本哲学著作,而非占筮之书”的基本论点,不会偏颇。
兄对《周易》见解颇深,小童正在学习。
多谢。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相信现实(考古出土之竹简、帛易等),不认为易为占筮之书,而总认为易为一本哲学著作?是“儿嫌母丑”的思想在作怪!{:soso_e104:}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5 11: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易友 发表于 2015-6-5 11:04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相信现实(考古出土之竹简、帛易等),不认为易为占筮之书,而总认为易为一 ...

非也,《周易》可以用来占筮,但它的形成过程很复杂。因为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并非出于同一人之手,时代也不一致,所以功用也不一致。即卦序形成时代,卦序有其用或思想;卦辞形成时代,也有其功用和思想;爻辞时代也有其思想和功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5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5-6-5 11:38
非也,《周易》可以用来占筮,但它的形成过程很复杂。因为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并非出于同一人之手,时 ...

"《周易》可以用来占筮"  我相信论坛中反对你的这个言论大有人在。因为他们认为占筮是迷信,谈论占筮时就感到脸上无光,就连孔子都有这样的想法。现代人就更不用说了!完全不知道占筮的人,现在也出了解易的书。你说这样的书有价值吗?看了这些注解感到非常的搞笑,这种误导国人的做法应该休矣!{:soso_e127:}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6 10: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并不是说易经不能用来占筮,商代就以64卦占筮,但对古易的筮法(商和西周)我们目前并不清楚。且童年之易是否就是只用来占筮呢?据我的研究,不只用于占筮,还用来作历注或历训。这就是卦历。

深入研究易经*文本和卦序的关系,必能得出这一结论。{:soso_e12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6 10: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官司徒·师氏/媒氏
作者:周公旦
  师氏掌以媺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従,听治,亦如之。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朝在野外,则守内列。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乃教之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日车马之容。凡祭礼、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従。听治,亦如之。使其属守王闱。

  司谏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巡问而观察之,以时书其德行道艺,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以考乡里之治,以诏废置,以行赦宥。

  司救掌万民之袤恶过失而诛让之,以礼防禁而救之。凡民之有袤恶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其有过失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归于圜土。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

  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鸟兽亦如之。凡和难、父之仇辟诸海外,兄弟之仇辟诸千里之外,従父兄弟之仇不同国。君之仇眡父,师长之仇,眡兄弟,主友之仇,眡従父兄弟。弗辟,则与之瑞节而以执之。凡杀人有反杀者,使邦国交仇之。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令勿仇,仇之则死。凡有斗怒者,成之,不可成者,则书之。先动者,诛之。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於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与嫁殇者,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者,归之于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0 07: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久闻乾坤客对易学颇深,今见其说,果然。从童年易到文王易,“非出自同一人之手,经历过多少个不一致的时代,多少个不一致的功用。”所谓“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阀之道”也。文王易与《易传》也是不一致的时代,不一致的功用,历史逻辑的循序演变。从《易经》后期到《易传》,更体现着人文文化发生质变的文明演进:从天地人同阶段逐渐过渡到天地人参阶段;从神道设教阶段逐渐过渡到论理学阶段。鄙人浅见,请乾坤客指正,期待更多拜读乾坤客的专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1 15: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图洛书是易学的源头,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

道学有本体道、规律道 方法道三个层次的理解,易学属于规律道的认识层次。
本体道是超验的,规律道是可验的、科学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1 19: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9-11 19:31 编辑

将液体由一个容器注入另一个容器,之后相对浑浊的液体逐渐清浊离析,清、浊、浑共存,这样一个过程景象及其寓意才是“易”的源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1 21:2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浊怎样分辨的?清浊比较,得清或浊,混是怎么来的?混清比较,混浊比较,才确定混。如果混清比较是相同的,混就是清。混与清与浊都不同才确定混。可见,无论怎么确定某事物都得两两比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1 21:32: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浊混共存就是以清为参照物的两爻四个卦。如果以存在性为参照物就是三爻八个卦,三爻即清浊混。所谓存在性是指当你首先看到混确定了一个存在“混”,当你首先看到清就确定了一个存在“清”,首先浊则“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2 08: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广义 发表于 2018-9-11 21:32
清浊混共存就是以清为参照物的两爻四个卦。如果以存在性为参照物就是三爻八个卦,三爻即清浊混。所谓存在性 ...

1:清浊变化来理解易学的想法不错,只是不够准确也没看透三才和三爻与阴阳的区别,三才是三个方面的矛盾,清浊只是一个矛盾的变化。
2:一个清浊变化不是【清浊混】三个阶段,而是【清浊混清】四个阶段,适用的是【四象】变化而不是【三才】,是河图的动态转化演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2 11:36: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与浊没什么矛盾,只是相对的。清浊混之间的比较辨别你说是三才法也好四象法也好八卦法也好以及其他方法也好,最终辨别确定了清浊混,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差别只是各种方法的繁简,常用或不常用,普用或专用等的差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2 11:3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赋予清浊混的哲理意义定理定律性意义,那得看有多少人同意和采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2 13: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9-12 17:15 编辑

浊酒渐清  杯中乾坤

看来上面两位步子有点快,什么参照物啊、爻啊、卦啊、三才四象什么的,想到前面去了有点跟不上。

j_ming 发表于 2018-9-11 19:01
将液体由一个容器注入另一个容器,之后相对浑浊的液体逐渐清浊离析,清、浊、浑共存,这样一个过程景象及其寓意才是“易”的源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上面这段话既是一个大胆的、有所据的联想,也是对张先生关于“易学”源头说法的感慨,河图洛书肯定不是最原始的起源。
所谓有所据,是指:
1、“将液体由一个容器注入另一个容器”意境出自甲骨文“易”字的象形。
2、“相对浑浊的液体逐渐清浊离析,清、浊、浑共存”的景象既是“易”字象形的存续,也来自《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启发。老子阐述的是大自然,这里描绘的只是“杯中乾坤”。景大景小寓意一致,解决的是“一、二、三”的问题,阴也、阳也、和也,此即所谓三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2 21:1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讲的是认知“清”“浊”“混”的方法,这个方法用图形表示与周易卦符相似,与周易文字叙述步骤一致,所以我认为,周易同时提供一种方法*论。九宫格大师讲的是“清浊浑”寓意的哲理。好比一台加工美食的机器,我们研究机器,九宫格研究机器生产出来的美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3 08: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9-13 09:11 编辑
八卦广义 发表于 2018-9-12 21:10
... 我们研究机器,九宫格研究机器生产出来的美食。
没有问题你们尽可研究你们的什么机器!我对美食没有兴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3 08: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18-9-13 09:00 编辑
j_ming 发表于 2018-9-12 13:58
浊酒渐清  杯中乾坤
看来上面两位步子有点快,什么参照物啊、爻啊、卦啊、三才四象什么的,想到前面去了有 ...

《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启发。老子阐述的是大自然,这里描绘的只是“杯中乾坤”。景大景小寓意一致,解决的是“一、二、三”的问题,阴也、阳也、和也,此即所谓三也。
--------------------------------------------------
这个是对易学、道德经中最典型的错误理解,很多的所谓道家大师都是如此,如胡孚琛、王博系、熊春锦系的理解。
1:和气是什么气?是阴、阳两种性质之外的第三种性质的气吗?【和】只是比例状态,没有第三种性质;冲气以为和,是阴阳动态转化的过程。
2:阴阳有本体性质的对立统一理解,与现象的阴性物质和阳性物质的理解。也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的区别,对立统一之为道是本体论,一阴一阳之谓道是现象论。《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本体论的层次。


3:一二三三生万物,是从本体到规律在到事物的过程,一是对立统一的一,二是对立统一的对立,
是矛盾;三是三才,三才相配万物化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3 09: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9-13 09:26 编辑

典型错误就在于“无中”,“和”是处于纯阴纯阳之间的、阴阳和合的万事万物,“只见阴阳、无视其中”就是一种典型错误。易的要津就是这个“中”、这个“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3 09: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18-9-13 09:36 编辑
j_ming 发表于 2018-9-13 09:18
典型错误就在于“无中”,“和”是处于纯阴纯阳之间的、阴阳和合的万事万物,“只见阴阳、无视其中”就是一 ...

中,是不起作用的节点或维持现状的状态,河图中的5、10就是此点。
此节点,在动态变化中只是一瞬,就会成为冲气点。四象的描述之所以科学,就是起作用的阶段之间的描述。中,在四象中没有。

在现象中,好形式都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作用的阶段,而实力相当阶段往往是恐怖平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3 09: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j_ming 发表于 2018-9-13 09:18
典型错误就在于“无中”,“和”是处于纯阴纯阳之间的、阴阳和合的万事万物,“只见阴阳、无视其中”就是一 ...

万物层次,没有纯阴纯阳的事物存在,都是阳性占主要或阴性占主要的物体,就是不同矛盾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矛盾内部的主次方面的问题。
如男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3 10: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9-13 10:55 编辑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9-13 09:34
中,是不起作用的节点或维持现状的状态,河图中的5、10就是此点。
此节点,在动态变化中只是一瞬,就会 ...
与先生的认识不同,中并非就是节点,纯阳、纯阴以外都可称之为中。中也并非绝对,中亦可继续区分阴阳,所谓一物一太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3 10: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9-13 10:57 编辑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9-13 09:43
万物层次,没有纯阴纯阳的事物存在,都是阳性占主要或阴性占主要的物体,就是不同矛盾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矛 ...
这是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混淆,不同认识层次的混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3 11: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9-13 16:52 编辑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9-13 09:34
... 中,在四象中没有。 ...
典型“无中”论。但是,除了几何意义上的“点”,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无“中”的。
就四象而言,少阴少阳的集合构成了“中”。阴也,阳也,和也,三生万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3 11: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9-13 16:52 编辑

“中”不见得就是中心,“和”不见得就是中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8 06: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物是辩证发展的,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再量变,构成螺旋上升的轨道。从内部动力来看,平衡点是静止点,是正反力量一样的点,事物是静止。而易学关注的是变化,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轨迹变化。
易学的平衡点和儒学的中的关注点不同,易学关注的是动力的变化而儒学关注的是各方利益的平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