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73|回复: 7

[其它] 唐三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7 12: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国力的强大促使其各方面得到发展,陶瓷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中国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把这类唐代彩色釉陶称为“唐三彩”。它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对含有有色金属元素的各种原料有了新的认识而制作成功的。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精的缓慢烧造发展过程,到唐代时,终于烧成了著名的唐三彩陶器。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的代表,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有铜、铁、锰、钴等矿物作釉料着色剂,釉、里还加入铅作助熔剂,最后经低温烧制而成。

从狭义上说,唐三彩是指唐代生产的三彩釉陶:即以白、绿、黄三种颜色为主要色调的陶器。但从广义上说,由于彩色釉陶器是以单色釉开始,又逐渐发展到二彩釉,然后再演进为多彩釉阶段,所以把这几个阶段的釉陶通称为“唐三彩”。

也就是说,唐三彩有单色、双包、三彩甚或多彩,呈色范围泛及赭红、黄、绿、蓝、紫、褐、白等等,古代习惯以三为极数,故而用三彩代表多彩的意思。

唐三彩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在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自然垂流,相互渗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发展的三个阶段

唐三彩从唐初开始制作,其间经历了初创走向成熟时期、高峰时期和衰退时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阶段与通常划分的唐代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初唐、盛唐、晚唐大致相同。

西元七世纪初到八世纪是唐三彩在唐代漫长烧造过程中的初创时期。其大量制作的多为单一色釉而不是色彩斑斓的三彩陶器,品种也较为单一。

第二阶段为西元八世纪初到八世纪中叶,这一阶段包括了开元天宝和整个盛唐时代。随着唐朝国力的强盛,唐三彩陶器也随之进入鼎盛时期。因为经济的发展,厚葬之风随之滋漫,无论皇亲国戚、文武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陶器陪葬。

唐三彩除了作为明器外,还用于宗教用品和建筑材料。现今所见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于这一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造的最高水准。

西元八世纪中叶到十世纪初,“安史之乱”的出现导致了唐王朝政权的动摇,政*治经济严重衰退,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一去不复返,唐三彩的烧造也随着唐政权的减亡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唐三彩生动传神 色彩绚丽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其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

唐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的塑造上,概括、简练而传神,对五官的刻划细致入微,重在神态表现。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体态丰满。动物俑则以马和骆驼为多。这些作品造型逼真,姿态优美,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唐三彩在精心制作的过程中,有意使釉质自然往下漫流,烧制时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其釉色显得光泽晶莹,彩色富有神韵,写意而流畅,从而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产生五彩斑斓、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而且,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在色彩上是完全一样的。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民众喜爱,以其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成为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灿明珠。目前出土的唐三彩多集中于唐代两都西安和洛阳。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0 收起 理由
招叔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11: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三彩是冥器,不应登堂入室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的《长安论坛》上,陕西省历史界、考古界的专家纷纷对影视剧中的知识性错误提出质疑。

    秦汉战马配马镫
    考古学家袁仲一多年来研究秦兵马俑,他说:“一些涉及秦汉战争的影视剧常会有骑兵骑在马上,双脚踏在马镫上奔驰的场面,看起来很威武,但这却是错误的,因为秦朝的战马没有马镫。”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出土了许多与真马大小相似的陶马,马身上马具齐备,但就是没有发现马镫。目前在中国有据可考的马镫出现在北魏时期。这样的错误也出现在了电视剧《汉武大帝》中,陕西考古研究院院长焦南峰谈到了这一点:“《汉武大帝》剧组曾经请我给主创上课,当时我就说到汉代的战马没有马镫。但是后来荧屏上出现的战马依旧是带有马镫的,导演胡玫解释说,没有了马镫,演员就无法骑马。”

   唐三彩登堂入室  
    在很多人看来,唐三彩是最具唐文化特征的艺术品,因此很多讲述唐代故事的电视剧会在房间里摆设唐三彩,而这在历史学家看来都是笑话。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世平说:“唐三彩虽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其原材料都是泥土,在唐代并不值钱。另外,唐三彩在古代多为随葬物品,也就是冥器, 这样的东西,怎么可能摆放在当时的富贵之家呢?其实唐代有钱人还是喜欢用金银器皿做居室的摆设。”
92fce0cc.jpg
170848b9.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11: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幸亏我们家里没有摆设唐三彩,不然太晦气了! {: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11: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三彩跟今天的纸人纸马一样,死人用的,活人不会用这东西。你看电视剧《孝庄皇后》里,满人进中原一路上抢了不少宝贝,拿出来一看,全是唐三彩。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谁把纸人纸马当宝贝挨家摆着?这是冥器,清末和民*国时农民刨出来都砸了,嫌晦气。宋朝人觉得浪费,改纸人纸马了。
  唐三彩之名不见唐代文献,它的发现纯属偶然。清末光绪年间,在修筑陇海铁路时,河南洛阳附近发现大批的唐墓,墓葬内出土了大量造型精美、色彩绚丽的三彩器。无知的筑路人觉得这些陪葬品留着晦气,遂将其砸碎。清代以前的盗墓者只知道盗取墓中的金银玉器,而这些作为陪葬的陶器则被他们随意遗弃。古玩商则将出土的三彩器运往北京。这引起金石学家王国维、罗振玉等学者的重视,一时洛阳唐三彩蜚声中外,外国商人纷至沓来,重金购买。唐三彩因此成为盛唐的象征,名列中华艺术瑰宝。
  唐三彩诞生于大唐高宗时期,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伟大成就。但由于它全是殉葬冥器,史籍很少记载,逐渐被人遗忘了1000多年。直到1905年,清政府修筑陇海铁路,途经洛阳的邙山,掘开了许多古墓,也发现了大量的唐三彩。当时的民工认为这些花花绿绿的陪葬陶器怕晦气,许多三彩器出土后被人就地砸成了碎片;也有一些被送到北京的琉璃厂,但古玩商们也觉得不甚吉利,只把它作为下脚货来处理,很少有人买。倒是外国人无此顾忌,惊叹其绚烂多彩、富丽堂皇,大肆收购,终使大批唐代的三彩精品流出国门。后来,经过了国学大师王国维、罗振玉等的考察研究,国人才醒悟到它的价值,但此时三彩资源已近枯竭,一时身价百倍。这100年来,唐三彩一直是国际上最知名的中国陶瓷艺术品,其价格更是一路飙升,到了1989年,英国苏富比拍卖行拍卖了一件唐三彩大马,成交价已是高达340万英镑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11: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人认为唐三彩可能并非专为殉葬烧制
     唐三彩是我国陶瓷器物中的一支奇葩,受到世人的喜爱和收藏。从考古发掘来看,三彩器确实大多出土于墓葬中。这种现象给人以错误的感觉,认为三彩器是专门为殉葬而烧制的,事实果真如此吗?要想解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多方面加以考查。
    首先从考古发掘来看,唐三彩之所以大多出土在墓葬中,其中的原因与唐代的厚葬之风有密切的关系。《唐会要葬》(卷三八)太极元年条:“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生,徒以炫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煽动,破产倾资,风俗流行,下兼士庶,若无禁制,奢侈日增……。”统治阶级虽然下有诫厚敕,但从未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实为一纸空文。厚葬之风的盛行使墓葬形制、葬具、壁画、随葬品发现了重要的变化,而随葬品的变化尤为明显。三彩器的出土,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如此,但遗址也经常出土,只是完整的较少而已,由此可以说明,唐三彩并不是专为殉葬烧造的。
    从出土的器物来看,大致可分如下三大类:一类是生活用器,有瓶、壶、罐、钵、杯、盘、碗、盂、烛台、枕等十多种,而每一种又有许多式样,如瓶就有双龙耳瓶、双系扁瓶、花口瓶、洗口瓶和细颈爪腹瓶等多种;第二类是俑,人物有贵妇俑、男女侍俑、拉马俑、文官俑、武士俑、胡俑、天王俑等,动物俑有马、驴、骆驼、猪、牛、羊、狗,禽有鸡、鸭等;第三类是居室用具的各种模型,常见的有亭台楼阁,又有花园中堆砌的假山和水榭,各种房屋、仓库、厕所、车、柜等等,凡死者生时所享用的事物无不具备。据历代墓葬中的殉葬品情况来看,既有专为死者烧造的明器,也有用死者生前使用过的各种器物作殉葬的。很显然,第一类中那些外形既美观,制造工艺又复杂的生活用品,决不可能仅为墓中亡灵烧造,生活在世上的人,特别是贵族富贾也一定在使用。
    从唐代的商业贸易来看,到唐代做生意的西域人,通过“丝绸之路”,使用“沙漠之舟”骆驼,不仅将中国的丝绸运到各地,而且也把唐三彩和其它陶瓷器带到他们各自的国家。西安、洛阳等地出土的三彩骆驼,背上挂着类似瓷器、三彩陶器等货物就是证明。从考古发现也可以证明:在苏联的撒马尔罕发现了唐三彩碗;在伊拉克阿北路特和沙姆拉(萨麻拉)发现有三彩盆和三足盘;在伊朗的德赫兰地区、叙利亚、约旦都发现了三彩钵、三足盘等器物;在埃及的福斯塔特遗址和苏丹出土了不少三彩片;印尼发现了三彩器皿;在日本也发现了唐三彩。可见唐三彩的足迹遍布亚洲、非洲、欧洲。而在世界各地发现的唐三彩,决不会是专门为亡灵殉葬不远万里贩运过去的,他们一定是作为世上稀有的美物贩运回国的,而且这些稀世珍品一般的老百姓是买不起更使用不起的,只有统治阶级、贵族或富商才能使用。.
    另外,在唐代和西域的交往中,不仅相互交流了商品,而且相互学习了技术。象唐三彩传入西方后,受其影响,他们很快仿制出来。古代朝鲜的新罗烧成了“新罗三彩”;奈良朝的日本也仿烧成功“奈良三彩”。他们烧出的三彩器,一定是作为高雅的工艺品和使用品倍受大家喜爱的。
    由此看来,唐三彩可能不是专为殉葬而烧造,只是因为唐代盛行的厚葬之风,使一批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和外国贵宾生前极尽所欲,死后炫耀,把当时最华丽的物品拿来殉葬,以示尊贵和富有。一般情况下,一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生产,首先是为世人服务,而不是为死人所用。所以说,唐三彩可能不是专为殉葬生产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11: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1-12-19 11:29 编辑

辽三彩是实用品,可以摆放在家里。
2182fmp0.jpg
2182fmp1.jpg
2182fmp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1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1-12-19 11:25 编辑

辽三彩
  辽三彩辽代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受唐三彩影响,辽代也烧这类品种。辽三彩多用黄、绿、褐三色釉,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长盘、鸡冠壶、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风格。其中赤峰缸瓦窑烧造量相对大一些,所烧三彩釉陶器胎质细软,呈淡红色,釉色娇艳光洁,可与唐三彩媲美。装饰手法有印花、划花两种,大凡盘、碟采用阳文印花,琢器采用划花。与唐三彩的区别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辽三彩中无蓝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契丹民族于公元916年,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陶器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把这种陶瓷器称之为“辽瓷”。它继承了“唐三彩”的传统,故又称之为“辽三彩”。
  辽瓷最早烧制年代到底始于何时,尚无确切证据可考。但从有确切年代的墓葬出土的器物中,发现在辽穆宗应历年(951-969)以前就已有了黄、绿单色釉陶器,可以断定这时已经有三彩陶器。辽代三彩承袭了唐代传统,是接受唐三彩传统的一种低温瓷式釉陶,胎质粗而较硬,呈灰黄白色或淡红色。但质量不如唐三彩,但也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辽三彩在承袭了唐三彩传统手法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特点的发展,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liao3c.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7: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敬谢超版“引玉”之补。{:soso_e17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