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03|回复: 11

[公议] 孔子生時魯國行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8 11: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左氏》昭公十二年(B.C.483. ):“冬,十二月,螽。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聞之,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歷過也。”杜預曰:“周十二月,今十月,是歲置閏,而失不置。雖書十二月,實今之九月。司歷誤一月。九月之初尚溫,故得有螽。火,心星也。火伏在今十月。猶西流,言未盡沒。知是九月,歷官失一閏,《釋例》論之備。”


       《正義》:“《月令》季夏之月,昏火星中。《詩》云:七月流火。《毛傳》云:流,下也。謂昏而見於西南,漸下流也。《周禮·司爟》云季秋內火,是九月之昏火始入,十月之昏則伏矣。猶西流者,言其未盡沒,是夏九月也。《經》書十二月,則是夏十月,歷官失一閏,故以九月為十月。《釋例·長歷》言諸儒皆以為冬實周之九月,而書十二月,謂之再失閏。若如其言,乃成三失,非但再也。今以《長歷》推《春秋》,此十二月乃夏之九月,實周之十一月也。此年當有閏,而今不置閏,此為失一閏月耳。十二月不應螽,故季孫怪之。仲尼以斗建在戌,火星尚未盡沒,據今猶見,故言猶西流,明夏之九月尚可有螽也。季孫雖聞仲尼此言,猶不即改。明年十二月復螽,於是始悟,十四年春乃置閏,欲以補正時歷也。《傳》於十五年書閏月,蓋置閏正之,欲明十四年之閏,於法當在十二年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浪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4: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左氏》昭公十三年(B.C.482. ):“十有二月,螽。”

    杜預《注》:“十有二月,螽,無《傳》,前年季孫雖問仲尼之言,而不正歷,失閏至此年,故復十二月螽,實十一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09: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七秩龄童 于 2012-1-9 09:17 编辑

      此度两岁三次虫不入蛰,气候反常有之。此谱经七秩龄童重排,亦未出刘歆之法,井然有序。可知:刘歆以为失闰之故,无据,不可信。
       (孔子与季孙氏关于季节的议论,可窥见时对闰月的安排与时令节气的对应关系己有新的要求,即闰月不得占十二月建的位置。反过来说,即闰月应安排在没有中气的月份,而如果闰月安排不当,则司历者过错。)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8 銀子 +16 功勛 +4 收起 理由
zqc4124 + 8 + 16 + 4 多謝!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09: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1-9 09:28 编辑

假如说《左氏》昭公十二年鲁历有闰月,当为十三月,如果这个闰月属于亥月,则十二月为戌月,当夏历九月,正是火当西流之时,并不一定属司历过也。但是如果当置闰而不置闰,这个十二月正为戌月,是失闰也,但是失闰是否司历之过,孔子所言似也不可以为确据。小生推西周历法时,确有失闰和一年两闰现象,此并非司历之过而造成,而是历数选定后司历推历的必然结果。其数据小生已寻得,故有是说。只是没有寻得春秋历数,无从推求春秋完整历法,只能做一猜测。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12: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2-1-9 15:43 编辑

这是个老典故、老话题,讨论也是个见仁见智的。
对这个话题,要有限定才能讨论,从科学的意义上说,就是要有“假设”。
假设1:这是孔子本人的原话或意思,这个假设是要确定话题的真实性;
假设2:用孔子的名誉保证判断的可靠性。
有上述两个假设,就可以进一步讨论。

1、当年应该是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出现“十二月”还有昆蟲活动,因为若是气候异常,孔子的判断会直接指出是气候问题,甚至季孙也会判断出是气候问题,生活在当时的人会直接感受到气温冷热。
2、在不是气候异常的情况下,季孙请教孔子:“虫子季冬(十二月)还这么精神?”孔子说:“啥眼神?天刚黑时大火星还向西跑呐,咋是季冬?你的司历闷怂啊!”
3、孔子知道当时还不到季冬,因为心火星入夜还能西见,所以“十二月”还不到,原因只能是“失闰”。若前面加上一个闰月,当时才是“十一月”,若加两个,当时才是“十月”。
--------------
司历少加闰月,导致“十二月”的历法记录下,还有虫子叫唤,这说明:
1、司历计算不准;
2、推步历法因为是“法律”,所以颁布后,不能即时更改。
--------------
假设3:这事情与孔子无关,是刘某人的杜撰。
刘某人杜撰这事,其目的是要(间接地)说:孔子时期就有推步历法。
-------------
仲尼曰:‘丘聞之,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歷過也。’

孔子说的是《小正》历法:“九月内火”,“正月启蛰”。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8 銀子 +16 收起 理由
zqc4124 + 8 + 16 束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23: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OK,伊人先生,诸多细节正是在假设情况下的探究。小生以为,春秋历法自有不同于西周历法之处,但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先生的假设在我看来,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05: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设1:这是孔子本人的原话或意思,这个假设是要确定话题的真实性;
假设2:用孔子的名誉保证判断的可靠性。
这个与“3、孔子知道当时还不到季冬”是相矛盾滴。

在前两个假设的基础上,似应得出孔子时月份与季节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结论。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20 弟以爲當先信書*記載!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14: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也有可能是岁差的问题。

以光阴划分的是太阳年,以星象划分的恒星年,两者之间存在着岁差,一年两年的差别可能很少,但如果一百年以上的话,差别说不定很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17: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也有可能是岁差的问题。

以光阴划分的是太阳年,以星象划分的恒星年,两者之间存在着岁差,一年两年的差别可能很少,但如果一百年以上的话,差别说不定很大。
子之半 发表于 2012-1-10 14:36

没什么说不定!

岁差七八十年一度,两周八百年合十度,差不过一旬,能让虫子季冬不蛰伏?{:soso_e114:}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19: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尼曰:‘丘聞之,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歷過也。’


我指的是这句。

至于虫子嘛,春秋也记载过二月无冰。

或者几率不大,两者共同作用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吧。

当然,我不擅长这些,也没去查书,本不该多言才对,如是谬误,请勿介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21: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岁差关系似乎不大,还是当时的历法的置闰问题我们没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2: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注意的是,春秋时期气候常态情况下都比现在的温暖,所以,蟊的蛰伏期也会比现在的短。
参考资料:
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 ... e/b0-i13836867.html
2.第二个温暖期 历经七百多年(前770 年到公元初的秦、汉时代),象群栖息的北界迁移到了秦岭、淮河以南,即南移至北纬三十三度.例如公元前七世纪时,淮河下游近海一带被称为"淮夷"的少数民族,曾经向鲁国(今山东曲阜县)献了"元龟象齿"的宝物,反映春秋时代淮河下游一带有野象的存在.又《国语·楚语上》叙述公元前六世纪初,楚国号称"巴浦之犀、犁、兕、象,其可尽乎",这也是长江以北有象栖息的明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