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28|回复: 9

汉字的造字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6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徐仲华先生文

甲骨文字除去重复的文字不计,约有四千五百字左右,已经考识的达一千七百字。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除去重文,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顾野王《玉篇》收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个,司马光《类篇》收字三万一千三百十九个,《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中华大字典》收字四万八千余个。由于社会发展,字数自然是应该随时代而增加的。但是字典的编者往往意图有字必收,所以在所采收的字里,会有一些已经死去不用的文字,还有一些是文字的异体形式。

这么多的字都是怎样构成的?是使用什么方法编造出来的呢?从西汉时期开始流传下来的六书说,虽然现在对它有不同的评价,但是拿来解释和说明汉字的构字法,还有一定的用处,对于我们学习汉字掌握汉字也还有一定的帮助。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下大夫职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但是六书都是哪六书,并没有触及。西汉末年刘歆的《七略》中有六书的六种名称,但此书不传。班固根据《七略》的说法在《汉书-艺文志》中列举了六书的名称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并说这是“造字之本。”郑众《周礼-注》说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这两家虽有六书的名目,却没有说明和举例,而且名目次序互有出入。到了许慎的《说文解字叙》里才作了全面的解释: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提手旁+为,音同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根据许慎的定义和举例,可以看出假借和转注并非造字的方法。戴东原早就说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段玉裁《说文解字叙-注》)。

象形字的来源是图画。汉字由于经过篆书演变成隶书,又由隶书演变成楷书,距离图画越来越远,已经看不出图画的痕迹了。孔子说过:“视犬之字如画狗也”(《说文》卷十犬字下引),孔子所说的是古文的犬字,象画狗一样,现在楷书的“犬”字,是无法看出画的象什么了,甲骨文,金文和篆书多多少少还可以看出这种造字的迹象,例如:山、水、人、舟、等物都是有形体可用图画表示的,按照许慎的说法就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有些事物或概念是无法用图画表示的,就不得不用另外的办法了。指事的造字法,有些是从符号记事发展来的,如数目字的“一二三”等。有的则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再用简单的符号来标明。用许慎的说法就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察”字有仔细观看猜想的意思。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把要说的意思,用简单的符号加以标明,使人看了能够认识,经过思考以后就能明了意思所在。”例如,画两条横线,一长一短,长的表示地平线,短的加在地平线上,那就是上字,如在下面,就是下字。又比如尺寸的寸,怎样指事呢,先画一只手,在上边再画一短横,表示这里是距离手掌有一寸远的地方。此外,如刃、本、末、亦、片等也都是指事字。

有些概念更加抽象,用指事也不能表示了,便采用会意的方法。按照许慎的说法,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提手旁+为,音同挥)”,意思是说“把意义上有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织到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散步的“步”便是由两只脚一上一下而合成的。要是很快地跑,便画一个正面的人形,一手扬起,下边画一只脚,这就是“走”字。《孟子》“弃甲曳兵而走”,这个“走”字含义正合。比“走”更快更急的是“奔”字,那是上面一个正面人形,下边画三只脚。“及”字是一个人在前面,后面画一只手,表示“赶上了”的意思。又比如三个人合起是众,两个人背靠背是北,两个人一前一后是从字。水在器皿上面了,便是益字,表示水多了溢出来了,用来表示多余的意思。

有些概念用以上的方法都不能表示,也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另造新字,于是借用已有的字里面读音相同的字来表示。这就是许慎所说的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意思是“本来没有一个字可以表示这个概念或物事,就找一个与它同音的字来表示它。”例如,难易的“易”,用什么字来表示它呢?造字不好造,就找一个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它。“易”这个字本是个象形字,本是种爬虫,即是蜥蜴,因为与难易的易同音就用来表示这个意思了,又另造了一个“蜴”字来表示蜥蜴的“蜴”。所以“易”是假借字。又如自、其、于、所、而、之、令、长等字也都是假借字。假借并不是一种造字方法,乃是一种用字方法。为了区别字义,往往另造新字来表示原来的事物如蜴,等,所以假借与造字法并非全无关系。

汉字发展到假借,这已经向表音文字大大迈进了一步;如果再进一步分析音节,制定字母,便可造成音节文字;如果再前进一步,分析音素,就可以制定拼音文字了。但是汉字却没向表音方向发展,这其中必然有种种原因。根本的原因,是否因为方块汉字是与表达汉语和记录汉语的要求相适应呢?抑或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汉字在这个岔路口上,又回过头来创造了半形半声的形声字。形声字一经出现,汉字就沿着这条道路大大发展起来。形声字在全部汉字中占百分之八十左右,而且现在在六书中是最能产生新字的一“书”。按照许慎的说法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就是“拿表示事物的字来表示这个新字的含义,再拿可以比配这个新字读音的字来表示它的读音,这样组合成了一个半形半声的合体字。”例如,鸭与鸽,用象形会意等方法都不易表示,但形声字则极为方便。左旁甲和合,表示读音,右旁“鸟”表示是禽鸟之类。所以形声字有见字知类之妙,知类也就能据以猜测该字的含义,而可八九不离十。可惜是那表音的一半,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已不大可靠,读半边字常常造成误读。例如从台得声的字,便有许多不同的读音:怡、迨、抬、治、笞……

还有一些字表面看来是形声字,实际上不是,如“折”表面上看来,是左形右声字,含义也是手的动作。可是《说文》上指出,这是一个会意字,左边并不是手,而是草被砍断的样子,“斤”是斧头,所以这是“从斤断草”的会意字。又如“沙”“休”等字也都是会意字,而非形声字。

此外,还有所谓的“转注”,照许慎的说法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就是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具有同样的形符,它们的意义可以互相诂释”。由于这只是一种用字的方法,而非造字方法,并且众说纷纭,所以这里就从略了。

据现代人的研究,甲骨文字中已有象形、象意(即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法构成的字,而且在用字方面也有了本义,引申和假借的方法了。(说见管燮初《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的《引论》部分)可见是先有了造字方法,又过了一两千年,才有六书的理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21: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先民察天俯地观人物,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文字发展下去后,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后叙》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又云:“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渐多也。”这是许氏对九千多小篆形体的基本分类,即区分为“文”和“字”两大类:“象形、指事、会意”是对“依类象形”(后二者含有象形因素)的“文”的解说;“假借、转注、形声”是对 “孳乳渐多”的“字”的解说。因为前三者是“本于物象”,而后三者是以“文”为根而孳生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22: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先民察天俯地观人物,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文字发展下去后,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甲骨文时代约 ...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2-1-18 21:13
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

古越兄能否举几个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实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2: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声字的构造总共分为七大类:声符形化,声符形化字裂变成纯粹形声字,形符声化,添加声符,添加形符,更换形符,声符、形符、声符直接组合。如:清、松、城、渔、狸、情、描、帽、纺 ;功、领、救、战、郊、放、鸭、飘、歌 ;露、花、岗、草、笠、芳、窥、景、箱; 烈、忘、警、恭、剪、堡、帛、贷、盒; 闻、闷、辫、辩、问 ;圆、阁、衷、病、赶、厅、近 。
1208339267993_458344[1].jpg
p42108451-37[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2: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而来,仅抛砖引玉,向专业大哥请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22: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竹大哥 于 2012-1-22 00:02 编辑
摘抄而来,仅抛砖引玉,向专业大哥请教。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2-1-21 12:48
甲骨文河字解.png

PS:
1、因所用图片字较多,这里只贴全文截图,请见谅。
2、全文Word文档作为附件上传,如兄觉得阅读图片不习惯或不方便,可下载附件阅读。 甲骨文河字解.doc (49.5 KB, 下载次数: 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18: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甲骨文字体、字形的争议不少,“河”字便为一例。受教。{:soso_e17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00: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甲骨文字体、字形的争议不少,“河”字便为一例。受教。{:soso_e179:}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2-1-22 18:51
甲骨文朝字解.png


word文档: 甲骨文朝字解.doc (18 KB, 下载次数: 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10: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的易字怎么看都不像蜥蜴的象形字,虽然金文中有几种写法像动物,但总体数相当少,更多的都是左右结构(姑且这么说)。
更多的是左右结构,其中圆形的部分也三斜线的部分中间一定是隔着一条曲线。在帛书易当中,阴也是以斜线形式表示出来的。
我在猜想,这个易字会不会太极图的雏形?

易.jpg

易2.jpg




上面两个是易,下面是与我们平常见到不同的月字
金文中部分月字.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 21: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话题,受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