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青竹大哥

《易传》误读误解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 00: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是说分析事物,是道。。道被孔子当方法看了。。
这种解读与儒家逐渐将道替换为术的所为一致。。当是正确解读。。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阴阳不测之,谓神
是说不能正确分析事物,就只能傻乎乎说成是“神”了。。与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也符合若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百姓不能从生活中发现道,那么君子对他们行教化是很自然的事情。像老子主张的“以百姓之心为心”就没有了理论基础,顶多是以“百姓之需为需”,“其养民也惠”,老百姓是被养的。至于像墨家尚同那样的民立法主张,在孔子这里更是完全没有依据了。


当然,祸兮福所依。儒家人士大可以发现原来孔子讲求分析方法,不是没逻辑能力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01: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竹大哥辨说之前,我没有在意两者的分别.
初看青竹大哥之辨,觉得两者并无差别,一阴一阳与道两个概念没有变,谓之,之谓颠倒之后会有语义上的差异吗?后来起了怀疑.觉得改总不如不改好.就说了上边的话.
青竹追问,我再思考了,两者真的不同呢.
我对古汉语语法不了解,不能在理论上说个所以然来.
我试着说一下罢.
一阴一阳谓之道.在谓之前,可加一个主语例如我们,一阴一阳,我们称他(谓之)道.
而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谓前,不能加主语.主语已经存在了,就是一阴一阳之.如果再加主语我们,则在整句之前,如:我们可以用一阴一阳这个短语来说明道.
这样看来,两者的差异大了去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01: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按这样的分析一阴一阳谓之道,显然是一个错话.阴阳是二,与道不在一个层面上.阴阳不是道.
而用一阴一阳之谓道,则无此错误,所以还是不改别人的话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09: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吧,青竹倒不是因为顺序问题,而是断句问题。

如果不断,一阴一阳之谓道跟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意思是基本没区别,他现在断开了,就成为,使之一阴一阳(的方法),叫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09: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知龙 于 2012-1-21 10:10 编辑

天命之谓性,
这是孔子通过类比方法把人看做天来解释的;也就是说人的性格相对来说等同于天命,固有性命一说。人的性格的好坏决定于命的长短,比如性子急躁与性子和缓的人他们的性命是不一样的。这里不涉及就不详细说明。
那么返回我们来看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是一样;
道相对来说也是等同于一阴一阳的,实际在理论上来说道与太极没啥区别,道似一、一生二与太极生两仪是一个理论意义。只是人们对类比方法不太熟悉,固才有咬文嚼字的争论,
当然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意思;是把一阴一阳称作或叫做认为是道,这是一种定性语。道可以称作一阴一阳,一阴一阳可以称作道。
这样慢慢还是会发现与前面的之谓有一定的区别,前面的说法比较客观一些,后面的说法比较肯定一点。这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与看法,一孔之见,难以全全,请诸位多包涵{: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0: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此处“道”、“神”包涵“阴阳”,是谓“神通之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3: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把“之”当作指示代词,这、这些的意思,与前面介绍的陈述语为同义反复,或将“之谓”当作固定短语,视语境当分则分,不顺当则不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23: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新之”当是“与时偕行”(《易·乾·文言》,《易·损·彖》,《易·益·彖》)、“与时行”(《易·遯·彖》,《易·小过·彖》)及“与时消息”(《易·丰·彖》)之意。故,“日新之,谓盛德。”说的是,能够令自己的思想或治下、家、国的面貌与日俱新,这就叫盛德。因此,“日新之”的“之”字,所指代的范围比“富有之”中的“之”所指代的对象更广。
这两个“之”分处在两个表意不同的分句中,指代当然可以不同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23: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竹大哥辨说之前,我没有在意两者的分别.
初看青竹大哥之辨,觉得两者并无差别,一阴一阳与道两个概念没有变,谓之,之谓颠倒之后会有语义上的差异吗?后来起了怀疑.觉得改总不如不改好.就说了上边的话.
青竹追问,我再思 ...
郭志成 发表于 2012-1-21 01:08
郭兄过谦了,其实兄这样的解释也很有说服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23: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吧,青竹倒不是因为顺序问题,而是断句问题。

如果不断,一阴一阳之谓道跟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意思是基本没区别,他现在断开了,就成为,使之一阴一阳(的方法),叫道。
子之半 发表于 2012-1-21 09:33
古文虽然没有标点,但古人却常用“之”、“乎”、“也”、“者”、“矣”、“焉”、“哉”等词来断句。
子之半君认为不断句时,“一阴一阳之谓道跟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意思是基本没区别 ”,那是因为君是以己意代替文意了,故而古文怎么表达已经不重要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23: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35# 静知龙
天命之谓性,
这是孔子通过类比方法把人看做天来解释的;也就是说人的性格相对来说等同于天命,固有性命一说。人的性格的好坏决定于命的长短,比如性子急躁与性子和缓的人他们的性命是不一样的。这里不涉及就不详细说明。


那么,先生认为“告子曰:“生之,谓性”说的是什么意思?

那么返回我们来看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是一样;
道相对来说也是等同于一阴一阳的,实际在理论上来说道与太极没啥区别,道似一、一生二与太极生两仪是一个理论意义。只是人们对类比方法不太熟悉,固才有咬文嚼字的争论,
当然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意思;是把一阴一阳称作或叫做认为是道,这是一种定性语。道可以称作一阴一阳,一阴一阳可以称作道。
这样慢慢还是会发现与前面的之谓有一定的区别,前面的说法比较客观一些,后面的说法比较肯定一点。这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与看法,一孔之见,难以全全,请诸位多包涵


先生,在理解《易传》中的“太极”时,请别把“是故,易有”这四个字给宰了。
请教先生,“是故,易有太极”中的:
1、“是故”指的是什么?
2、“易”指的是什么?
3、“有”当作何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23: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此处“道”、“神”包涵“阴阳”,是谓“神通之道”。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2-1-21 10:40
古越兄,按照“阴阳”理论,何物不包含阴阳?
人、苹果、石头、电脑、猴子……都包含阴阳,能否把人、苹果、石头、电脑、猴子……称为道或神?{: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23: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兄,按照“阴阳”理论,何物不包含阴阳?
人、苹果、石头、电脑、猴子……都包含阴阳,能否把人、苹果、石头、电脑、猴子……称为道或神?{:soso_e100:}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2-1-21 23:22


虽然说物有阴阳,但这个概念还是有些许差别。

一种是物体本身的阴阳,一种是人为划分。

比如红楼梦里面湘云就提过:比如说,男人是阳,女性是阴,小姐是阳,奴婢是阴,这些是属于人为划分。

一种是比如系辞里说的: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这是是物体本身的阴阳。

这两种论调是有区别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23: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按这样的分析一阴一阳谓之道,显然是一个错话.阴阳是二,与道不在一个层面上.阴阳不是道.
而用一阴一阳之谓道,则无此错误,所以还是不改别人的话好.
郭志成 发表于 2012-1-21 01:13

我们或许能从这句话里去体悟朴素的东西方辩证思维的不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08: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知龙 于 2012-1-22 08:37 编辑

41# 青竹大哥 那么,先生认为“告子曰:“生之,谓性。””说的是什么意思?
呵呵!你随便在哪儿掐一段,前后文衔接不完整,叫我如何是好?
我试着解一下;这里的性是指的自然性或者本性,也就是生等同于本性。这个性是带有天然的成分在里面的。与我前面所说的性命或性格是完全不同的,这个性是带有人为的主观成分在里面。是故,一个是指的先天的东西,一个是指的后天的东西。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先生,在理解《易传》中的“太极”时,请别把“是故,易有”这四个字给宰了。
请教先生,“是故,易有太极”中的:
1、“是故”指的是什么?
2、“易”指的是什么?
3、“有”当作何解?
后面这个就不算问题,因为跟我前文没多大关系、而且我已经说得够明白的了。抱歉这里就不费口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08: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知龙 于 2012-1-22 08:28 编辑
古越兄,按照“阴阳”理论,何物不包含阴阳?
人、苹果、石头、电脑、猴子……都包含阴阳,能否把人、苹果、石头、电脑、猴子……称为道或神?{:soso_e100:}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2-1-21 23:22
阴阳只是一个理论工具,用工具的是人,是故,用工具的人是可以得道或通神的。你就不要在这断章取义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09: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对比孟子的话就非常清楚了。。如果之谓与谓之相同,那么孟子在说绕口令?



老子曰:“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告子的“生之谓性”,和老子的说法一样。
老墨相通一致如此。。{: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09: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1# 青竹大哥

文献充足,理气连贯,这样的讨论都这么费劲,真辛苦师兄了。

浑沌支持一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10: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道# 于 2012-1-22 11:01 编辑

恭祝大家新年发大财见大喜得大福。
不才浅陋,也瞎搀和一句,为大家祝兴:“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心得的记述;“一阴一阳谓之道”是育人的·教材。区别在于:古之学者为自己,所以重心得;今之学者为学费,所以重教材。吾从古,不敢与“今人”苟同。

评分

参与人数 1功勛 +10 收起 理由
浅龙勿用 + 10 不做犬儒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5 12: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所以有文章说:在这不能舍善性不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5 17: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再热下去,是应该的,说明一个问题,大家对空谈有兴趣。{:soso_e12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23: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被误解的太极
  
  《易·系辞上》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关于这句话里的太极,魏·王弼给出的解释是:“夫有必始於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唐·孔颖达《周易正义》)王弼的这一解释,借用了他的《老子》注本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词句来阐释太极,同时将太极等同于无,把两仪当作有。
  
  唐代的孔颖达在给王弼的注释作注释(疏)时,进一步明确道:“正义曰: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极是也。又谓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极生两仪”,即《老子》云:“一生二”也。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
  
  孔颖达不仅继承了王弼以《老》解《易》的理路,而且进一步将太极等同于《老子》“道生一”的“一”,并认为《系辞传》的“太极”,即是道家所说的太初、太一。
  
  王弼、孔颖达的注、疏,明显是把《易·系辞上》的“是故,易有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看作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的另一种表达。
  
  虽然很多易学者接受、认可了以上两位大家的注疏,但我们却不能不说,王弼和孔颖达都是离开《易·系辞上》的文本在自说自话,牵强附会的痕迹实在太过明显。
  
  首先,这两位大家都忽视了“太极”前面的四个字——“是故,易有……”,或者说,王、唐根本就不理会“太极”是“易有”的,即太极是从属于“易”的!
  
  如果我们注意到了《易·系辞上》的作者关于“太极”的完整表述——“易有太极”,那我们就不难清楚,《易·系辞上》作者所说的太极跟所谓的“无”、“道生一”的“一”、“太初”、“太一”等概念无关!
  
  《易·系辞上》的作者所说的“太极”,其实只是事物发生“变易”时所存在的一个域值,这个域值对应的两个边界即是作者所说的两仪。
  
  《易·系辞上》的作者凭什么下这么一个结论呢?他凭的是“是故”。作者所谓的“是故”,指的是上一段所说的缘故:“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在这里,作者以门户的开合作比,将门户洞开(全开)定义为乾卦(状态),把门户紧闭(全闭)定义为坤(状态),并把门户的开、关过程叫做变(易)。
  
  作者借门户的开合来界说乾坤二卦,就是为后面的结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做铺垫的。因此,要正确理解作者“易有太极”一语的真切含义,就必须对作者所举的门户开合实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门户由全闭到全开或者由全开到全闭的过程中,全闭和全开就是整个开或关过程中的两个极致(临界)状态,而这两个极致状态就是作者后文所说的两仪。
  
  我们以一扇最多能转动90°角的门为例来具体说明太极的概念。设门原来的状态是全闭,则这扇门要达到全开,它必须要转动90°角,那么,在开门的过程中,这个90°角就是开门的太极。而如果门原先的状态是全开,那么,要想让这扇门达到全闭的状态,它同样需要转过90°。于是,门由全开到全闭的过程中所需要转过的这个90°角,也就是关门的太极。
  
  作者把门户的每一次开关过程都叫做变(“一阖一辟谓之变”),而变属于“易”的范畴,于是,通过上面对门户开关的简单研究,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所说的“易有太极”的真切意思了——事物的任何一种变化,都存在着两个极致状态,从任何一个极致状态变易到另一个极致状态都需要达到一个极致的数值,而这些存在于变易过程中的极致数值(范畴),作者把它们称为太极。
  
  同时,我们还明白了,作者把变易过程中的两个极致状态叫两仪。事物在两仪之间变易时都有一个中间状态,两仪加上这两个中间状态便是作者所谓的的四象。四象再细分,每两个相邻的象之间都有一个中间态,这样一来便又可以产生四个中间态,这四个新的中间态与之前的四象便构成了所谓的八卦。
  
  下面以开关门户为例,将《易·系辞上》作者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一语图解如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23: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生成图.png
  《易·系辞上》作者在阐明了八卦的来源和义涵之后指出,明白了事物在太极之间变易的这八个状态(八卦),便可以预知事物在变易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对于我们事业进程的有利(吉)与不利(凶)的影响,明白了事物在变易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对于事业进程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便可以趋吉避凶,最终成就使家、国或天下富有的大事业。
  
  综上,《易·系辞上》所谓的“太极”,指的是一个周期性变化的域值(周期),跟《老子》所说的无、道、道生一的一以及后世道家所谓的太初、太一等通通无关。
  
  《易·系辞上》作者虽然是以门户的开关为例来说明太极的概念,但明白了作者的比喻,我们完全可以推而广之。
  
  譬如,以地球的昼夜变化(太阳日)为例,昼夜变易的太极即为24小时,正午时(12:00)(乾)、正子时(24:00)(坤)便是昼夜变易的太极所生的两仪。这两仪再加上正卯时(6:00)(坎)和正酉时(18:00)(离)便是昼夜变易的四象。这四象再加上相邻二象的中间时刻——丑末寅初(3:00)(艮)、辰末巳初(9:00)(震)、未末申初(15:00)(兑)、戌末亥初(21:00)(巽)便是昼夜变易的八卦。
  
  至于年岁变易的太极、两仪、四象和八卦,感兴趣者可以自行推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0: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被误码解的太极,写得相当好。总的结论与我的研究完全一致。我曾与浑沌道长说要写一篇关于太极的小文,有了青竹大哥的这篇,我就不必费力了,浑沌道长请读青竹大哥的结论:如果我们注意到了《易·系辞上》的作者关于“太极”的完整表述——“易有太极”,那我们就不难清楚,《易·系辞上》作者所说的太极跟所谓的“无”、“道生一”的“一”、“太初”、“太一”等概念无关!这也是我想对道长所说的认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1: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下边的认识,我与青竹大哥不尽相同。我的观点是:
1不是太极生两仪,而是易生两仪。生四象,生八卦。
2太极生两仪论者,没有读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八个字。这是一个双谓语句,有与生是是两个动词谓语,有的宾语是太极,生的宾语是两仪。有与生的主语都是易。太极不是生的主语。
3系辞先以乾坤为门的的阖辟两种状态,引出易生两仪四象八卦的正论。但不表示,两仪就是两种极致的状态。其实易一分为二,就两仪,这两仪包括了青竹所说的两个极致状态,也包括了其他的非极致状态。青竹的解说太繁了。乾坤门说,譬喻而已。
4值得注意的是帛书易本易有太极,写作易有大恒。也就是说,系辞中的太极与大恒是一对同义词。两者相参,不支持青竹大哥的意见。
5古代的门是两扇的。(也可能有角门、便门是一扇的,从古门字看两扇的可能是主流,无考证。)青竹以九十度为例解说,可能欠妥。两扇门还会有一开一阖的状态,有两扇均半的状态,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4: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饱了撑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7: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顾如 于 2012-1-27 18:18 编辑
二、被误解的太极
  
  《易·系辞上》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关于这句话里的太极,魏·王弼给出的解释是:“夫有必始於无,故太极 ...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2-1-26 23:35


看来我不读易经,只读老子也能读懂易经所提的原理。。哈哈。。这恰好证明俺解读老子的方法正确,结果玄妙且符合华夏传统之治道,也就是符合老子之本意。。


看看青竹为我做的证明:
太极是变的范畴、是各状态的集合,简单来说就是状态。。
而我解读道生一是怎么说的呢?恰恰是道变(“为”所致)生一。。一是太极。。(当然,道的“为”和“变”在量上极小)。。


声明一下,俺写出老子解读之前。。并未看过青竹这篇。。只是《老子》本就是华夏传统治道的理论化。。正确解读老子必然与同样负载华夏传统治道的其他书籍和学问贯通。。



补充一下:
青竹也许会钻牛角尖说:太极是一个极致状态。。而不是“一”。。

可是换个思维看。。道本身无所谓状态——很明显。。当道的极小部分有任何变化,那部分都将出现状态。。相对来说都是极致。。一生二。。越发向两个方向变化呗。。用阴阳表示变化后的极致。。不就是一生二了吗?
所以,太极、阴阳确实是道的另一种表述形式。。一种本然的极性表述。。易并不是与道无关的。。只是两者切入的方法不同罢了。。道更倾向保罗万有(物质、精神之类),阴阳更倾向于单纯讨论本然。。(俺在《帛书老子:道生一》篇已经是这么说的了,第一个版本就是这么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7: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55# 郭志成

看我对道生一的解读
你们两人所说在我那里自然而然合而为一。。


神奇吧?{: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7: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顾如 于 2012-1-27 17:58 编辑

看来青竹从文字入手,也接近入道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咸阳。。呵呵。。

只是需要我的综合与贯通能力作为补充修正。。以免走偏。。{:soso_e112:}


说白了。。青竹的走偏就在于将太极解为各个状态的集合。。
其实将太极解读为那扇门。。在青竹的解读中,一点问题都没有。。
只要把太极解读为那扇门。。就是我的道生一了。。
哈哈。。




(这篇我将抄袭。。当然也将注明是青竹解读的修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8: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顾如 于 2012-1-27 18:20 编辑

说句大实话:

以青竹、老尤、老张、老唐之大材
早入我墨家,早得大道。。


再说句大实话,我不读易经也能猜到易经是怎么回事:
易经的卦象和解释只是结绳记事的符号化而已
结绳记事想表达一个事情,是不可能直接表达的。。他只能归纳事情的各个状态,为每个状态规定一个结绳状态(后为符号)。。这样看到那个结绳状态就可以明白所表达的事情处于哪种状态。。
我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想攻击对方,时机又没有成熟,需要隐藏企图。。结绳该如何表达?。。只能弄个卦象来表达。。对不对?






修正后内容如下。。大家可以看到青竹的解读,只要将太极解读成那扇门,结果就是我的道生一。。而且太极解读成那扇门,更加流畅而无需过多口水。。
——————————————————————————————————


《易·系辞上》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系辞上》的作者凭什么下这么一个结论呢?他凭的是“是故”。作者所谓的“是故”,指的是上一段所说的缘故:“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在这里,作者以门户的开合作比,将门户洞开(全开)定义为乾卦(状态),把门户紧闭(全闭)定义为坤(状态),并把门户的开、关过程叫做变(易)。
  
  作者借门户的开合来界说乾坤二卦,就是为后面的结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做铺垫的。因此,要正确理解作者“易有太极”一语的真切含义,就必须对作者所举的门户开合实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门户由全闭到全开或者由全开到全闭的过程中,全闭和全开就是整个开或关过程中的两个极致(临界)状态,而这两个极致状态就是作者后文所说的两仪。
  
  我们以一扇最多能转动90°角的门为例来具体说明太极的概念。设门原来的状态是全闭,则这扇门要达到全开,它必须要转动90°角,那么,在开门的过程中,这个90°角就是开状态的太极。而如果门原先的状态是全开,那么,要想让这扇门达到全闭的状态,它同样需要转过90°。于是,门由全开到全闭的过程中所需要转过的这个90°角,也就是关状态的太极。
  
  作者把门户的每一次开关过程都叫做变(“一阖一辟谓之变”),而变属于“易”的范畴,于是,通过上面对门户开关的简单研究,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所说的“易有太极”的真切意思了——太极就是那扇门
  
  同时,我们还明白了,作者把变易过程中的两个极致状态叫两仪。事物在两仪之间变易时都有一个中间状态,两仪加上这两个中间状态便是作者所谓的的四象。四象再细分,每两个相邻的象之间都有一个中间态,这样一来便又可以产生四个中间态,这四个新的中间态与之前的四象便构成了所谓的八卦。
 
(将青竹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解读略略修正。。其中红字是我改过的内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