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8|回复: 3

[品读经典] 《秘笈》羽0150ノ二ノ二R《小雅•小弁》札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 14: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1-23 14:27 编辑



                《秘笈》羽0150ノ二ノ二R《小雅•小弁》札記


        《秘笈》羽015ノ二ノ二R羽0150ノ二ノ一R《小雅•小》同筆同紙書寫。


        案:此殘寫本當屬鄙恢復的漢熹平石經《魯詩》的碑陽八,爲《小雅•小弁》篇內容。



          12行“弁彼鸒斯歸飛提提民莫不穀我獨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憂矣云如之何其一”,《毛序》:“《小弁》,刺幽王也。大子之傅作焉。”《正義》曰:太子,謂宜咎也。幽王信褒姒之讒,放逐宜咎。其傅親訓太子,知其無罪,閔其見逐,故作此詩以刺王。經八章,皆所刺之事。諸序皆篇名之下言作人,此獨末言大子之傅作焉者,以此述太子之言,太子不可作詩以刺父,自傅意述而刺之,故變文以云義也。《經》言弁彼鸒斯,不言小鳥。曰小弁者,弁,樂也。鸒斯卑居小鳥而樂,故曰小弁《毛傳》:“興也。弁,樂也。鸒,卑居。卑居,雅烏也。提提,羣貌。幽王取申女,生大子宜咎。又說褒姒生子伯服,立以為後,而放宜咎,將殺之。舜之怨慕,日號泣於旻天、于父母。”《箋》云:“樂乎!彼雅烏出食在野甚飽,羣飛而歸提提然。興者,喻凡人之父子兄弟,出入宮庭,相與飲食,亦提提然樂。傷今大子獨不。穀,養。於,曰。罹,憂也。天下之人,無不父子相養者。我大子獨不,曰以憂也。”《釋文》:『鸒斯,音豫。《爾雅》云: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說文》云:雅,楚烏也,一名鸒,一名鵯居,秦謂之雅。一云:斯,語辭。提,是移反。樂音洛。下同。卑,本亦作,同音匹,又必移反。罹,力知反。取,七住反。大音泰。說音悅。日號,上而乙反,下戶刀反。旻,亡巾反。』《正義》曰:鸒,卑居,《釋鳥》文也。卑居又名雅烏。郭璞曰:雅烏小而多羣,腹下白,江東呼為鵯鳥是也。此鳥名鸒,而云斯者,語辭。猶蓼彼蕭斯菀彼柳斯。《傳》或有者,衍字。定本無字。以劉孝標之博學,而《類菀·鳥部》立鸒斯之目,是不精也。此鳥性好羣聚,故云提提,羣貌下或有,亦衍字。定本、《集本》並無字。以《經》言歸飛,是有出時,故言出食在野。以喻人父子出入宮庭也。以鸒求食,喻人相與飲食也。以鳥喻凡人,當文為興,言傷今太子獨失所。知者,以下云我獨,故探之以明興意。《集本》、定本皆無字。俗本下有,衍字。《史記·周本紀》曰:幽王三年,嬖愛褒姒,生子伯服。太子之母,申侯女,為后。欲廢后,並去太子,用褒姒為后,以其子伯服為太子。又《鄭語》曰:王欲殺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是放而欲殺之事也。毛意嫌子不當怨父以訴天,故引舜事以明之。言舜之怨慕父母之時,日往于田,號泣訴於旻天、于我之父母也。言為我父母而不愛我,故怨之。《孟子》云: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於旻天,何為其號泣也?孟子曰:怨慕也。長息問於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則吾既得聞命矣。號泣於旻天,於父母,則吾不知之矣。公明高曰:非爾知也。我竭力耕田,供為子職而已,父母不我愛,於我何哉?……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引此者,言大舜尚怨,故太子亦可然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4: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第12、13行“踧踧周道鞫為茂草我心憂傷惄焉如疛監寐永歎惟憂用老(心之憂矣疢如疾首其二)”,《毛傳》:“踧踧,平易也。周道,周室之通道。鞫,窮也。惄,思也。搗,心疾也。”《箋》云:“此喻幽王信褒姒之讒,亂其德政,使不通於四方。不脫冠衣而寐曰假寐。疢猶病也。”《釋文》:『踧,徒曆反。鞫,九六反。易,夷豉反。惄,乃曆反。 ,丁老反,本或作“ ”,同。《韓詩》作“疛”,除又反,義同。疢,敕覲反,又作“疹”,同。脫,本又作“稅”,吐活反,一音始銳反。』石經碑後蓋有《齊》、《韓詩》作“ 、 ”的異文校記。

       第13行“惟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于毛不罹于裏天之生我我辰焉在其三”,《毛傳》:“父之所樹,已尚不敢不恭敬。毛在外陽,以言父。裏在內陰,以言母。辰,時也。”《箋》云:“此言人無不瞻仰其父取法則者,無不依恃其母以長大者。今我獨不得父皮膚之氣乎?獨不處母之胞胎乎?何曾無恩於我?此言我生所值之辰,安所在乎?謂六物之吉凶。”《釋文》:“梓音子,木名。屬音燭,徐音蜀。裏音里。長,丁丈反。胞音包。胎,他來反。”《正義》曰:『人體皆毛生於表,而裏在其內。毛在外陽,裏在內陰,以父陽母陰,故假表裏言父母也。屬者,父子天性相連屬。離者,謂所離歷,言稟父之氣歷母而生也?《傳》於屬離之義當然,其言小與鄭異,其意則大同也。孫毓謂傳為長,而云:“母斥褒姒。褒姒乃是太子之讎,寧復望其依恃之恩?又太子豈離歷褒姒而生也?而言不離哉!”毓之所言,非《傳》旨也。此太子為父所放耳,非母放之。而並言母也,以人皆得父母之恩,故連言之,其意不怨申后也。言我生所值之辰,安所在乎,則本初生之辰有所值,故知謂六物也。昭七年《左傳》:“晉侯謂伯瑕曰:‘何謂六物?’對曰:‘歲、時、日、月、星、辰,是謂也。’”服虔以為;歲,星之神也,左行於地,十二歲而一周。時,四時也。日,十日也。月,十二月也。星,二十八宿也。辰,十二辰也。是為六物也。』

       第13、14行“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有漼者淵雚葦渒渒譬彼舟流不知所屆心之憂矣不遑(假寐其四)”,“雚、渒渒”《毛詩》作“萑、淠淠”。《毛傳》:“蜩,蟬也。嘒嘒,聲也。漼,深貌。淠淠,眾也。”《箋》云:“柳木茂盛則多蟬,淵深而旁生萑葦。言大者之旁,無所不容。屆,至也。言今大子不為王及後所容,而見放逐,狀如舟之流行,無制之者,不知終所至也。遑,暇也。”《釋文》:『菀音鬱。蜩音條。嘒,呼惠反。淠,徐孚計反,又匹計反。譬,本亦作“辟”,匹致反。下同。屆音戒。』《韓詩外傳》卷七:『楚莊王賜其羣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燭滅,有牽王后衣者。后扢冠纓而絕之,言於王曰:“今燭滅,有牽妾衣者,妾扢其纓而絕之。願趣火視絕纓者。”王曰:“止!”立出令曰:“與寡人飲,不絕纓者,不為樂也。”於是冠纓無完者,不知王后所絕冠纓者誰。於是王遂與羣臣歡飲,乃罷。後吳興師攻楚,有人常為應行合戰者,五陷陣卻敵,遂取大軍之首而獻之。王怪而問之曰:“寡人未嘗有異於子,子何為於寡人厚也?”對曰:“臣先殿上絕纓者也。當時宜以肝膽塗地。負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於臣之義,尚可為王破吳而強楚。”《詩》曰:“有漼者淵,雚葦渒渒。”言大者無不容也。』龖案:此行《集存釋文》以“民、其、醉、何、焉”在一並列行誤也!從圖一五三tb014066“亦、先民是程”拓版上來看當是“亦、是、一、日、 、心、焉”在一並列行是也。

       第13行“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于毛不罹于裏天之生我我辰”中,由上下殘字位置知漢石經《魯詩》當較現行本《毛詩》少一字;“在其三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有漼者淵雚葦渒渒譬彼舟”中,由上下殘字位置知漢石經《魯詩》當較現行本《毛詩》多一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4: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續:

       第14行“鹿斯之奔惟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瘣木疾用無枝心之憂矣寧莫之知其五”,“瘣”《毛詩》作“壞”。《毛傳》:“伎伎,舒貌。謂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壞,瘣也,謂傷病也。”《箋》云:“雊,雉鳴也。尚,猶也。鹿之奔走,其勢宜疾,而足伎伎然舒,留其羣也。雉之鳴,猶知求其雌,今大子之放棄,其妃匹不得與之去,又鳥獸之不如。大子放逐而不得生子,猶內傷病之。木內有疾,故無枝也。寧猶曾也。”《釋文》:『伎,本亦作“跂”,其宜反。雊,古豆反。妃音配。壞,胡罪反,又如字,《說文》作“瘣”,云:“病也。一曰腫旁出也。”又音回。瘣,胡罪反,木瘤腫也。《爾雅》:“瘣木,符婁。”郭云:“虺傴癭腫,無枝條也。”』《正義》曰:『《高宗彤日》:“雉升鼎耳而雊。”《說文》云:“雊,雄雉鳴也。雉鳴而句其頸,故字從隹句。”此雉言雌,鹿不言牝。鹿言足遲,為待之之勢。獸走,故以遲相待;鳥飛疾,故以鳴相呼,皆互見也。言又鳥獸之不如者,前不如蟬、葦,今不如鳥、獸,故言又也。《釋木》云:“瘣木,符婁。”某氏曰:“《詩》云:‘譬彼瘣木,疾用無枝。’符婁尫傴,內疾瘣磊,故疾用無枝。”郭璞曰:“謂木病尫傴癭腫,無枝條者。”《舍人》曰:“符婁屬下句,獨為異也。”』龖案:此“某氏”由《釋文》引知是樊光。《白帖》引《詩》:“維足跂跂”,蓋三家異文。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惟其忍之心之憂矣涕既隕之其六”,《毛傳》:“墐,路冢也。隕,隊也。”《箋》云:“相,視。投,掩。行,道也。視彼人將掩兔,尚有先驅走之者。道中有死人,尚有覆掩之成其墐者。言此所不知,其心不忍。君子,斥幽王也。秉,執也。言王之執心,不如彼二人。”《釋文》:『相,息亮反。兔,他故反。先,蘇薦反。墐音覲,《說文》作“殣”,云:“道中死人,人所覆也。”驅,起俱反,又作“驅”,同。涕音替。隕音蘊。隊,直類反。』《正義》曰:『墐者,理藏之名耳。此言行有死人,是於路傍,故曰路塚。《左傳》曰:“道墐相望。”是也。言此不知者,謂不與走獸死人有相知,其心不忍耳。』趙岐注《孟子•告子章句》言:『《小弁》曰“行有死人,尚或墐之”,而曾不闵己,知亲之过大也。』龖案:宋本《左傳•昭公三年》:『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庶民罷敝,而宮室滋侈。道殣相望。杜預注:“餓死為殣。”《釋文》:“殣音覲,《毛詩》作墐。””』三家《詩》蓋有作“殣”者。

        第14、15行“君子信(讒如或醻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其七)”,“佗”,唐石經、紹興九年刊《正義》單疏本、足利學藏宋刻《附釋音毛詩註注疏》十行本、宋本景印纂圖互註本、舩橋氏清原家寫本、龍谷大學藏寫本、清家文庫寫本、伏原氏清原家慶長活字本、龍谷大學藏刻本、四部叢刊景鐵琴銅劍樓藏宋巾箱本《毛詩》、宋刻本蘇轍著《詩集傳》、朱熹《詩集傳》、谷村文庫藏古活字本、山井鼎簽識的明福建刊本《毛詩正義》同,《秘笈》羽015ノ二ノ二R作“他”。《毛傳》:“伐木者掎其巔,析薪者隨其理。佗,加也。”《箋》云:“醻,旅醻也。如醻之者,謂受而行之。掎其巔者,不欲妄踣之。扡。謂覲其理也。必隨其理者,不欲妄挫析之。以言今王之遇大子,不如伐木析薪也。予,我也。舍褒姒讒言之罪,而妄加我大子。”《釋文》:“醻,市由反。掎,寄彼反。扡,敕氏反,又宅買反,徐又直是反。踣,蒲北反。挫,子臥反。舍音捨。注同。又音赦。佗,吐賀反。《注》同。”《正義》曰:“酬酢皆作酬。此作醻者,古字得通用也。酬有二等:既酢而酬賓者,賓奠之不舉,謂之奠酬;至三爵之後,乃舉向者所奠之爵,以行之於後,交錯相酬,名曰旅酬,謂眾相酬也。此喻得讒即受而行之,故知是旅酬,非奠酬也。”
敦煌秘笈第一冊_武田科学振興財団杏雨書屋編_大阪 _武田科学振興財團_2009_页面_06.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4: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1-23 14:26 编辑

接上文:

       第15行“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今不說遑恤我後其八小弁八章章八句●”,“句●”石經殘字詳右圖版。“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今不說”,《毛詩》作 “無逝我梁無發我笱我躬不閱”,見碑陽一第40行圖版六十九《邶風•谷風》石經殘字。《毛傳》:『浚,深也。念父,孝也。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乎。”孟子曰:“固哉夫,高叟之為《詩》也!有越人此,關弓而射我,我則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兄弟關弓而射我,我則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然則《小弁》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固哉夫,高叟之為《詩》!”曰:“《凱風》何以不怨?”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磯,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箋》云:『山高矣,人登其巔。泉深矣,人入其淵。以言人無所不至,雖逃避之,猶有默存者焉。由,用也。王無輕用讒人之言,人將有屬耳於壁而聽之者,知王有所受之,知王心不正也。逝,之也。之人梁,發人笱,此必有盜魚之罪。以言褒姒淫色來嬖於王,盜我大子母*子之寵。念父,孝也。大子念王將受讒言不止,我死之後,懼復有被讒者,無如之何。故自決云:“我身尚不能自容,何暇乃憂我死之後也?”』《釋文》:『浚,蘇俊反。默,本亦作“嘿”,亡北反。易,夷豉反。屬音燭。注同。垣音袁。笱音苟。閱音悅,容也。叟,素口反。關,烏環反。下同。本亦作“彎”。射,食亦反。下同。夫音符。磯,居依反,又古愛反。一音祈。復,扶又反。』《正義》曰:『言無暇憂恤,是先有其志,今因而不暇耳。先有志者,即念父也。念者,恐其將受讒。今無如之何,故自決也。“高子曰”以下,皆《孟子》文也。而怨父危疑之理,先達已有是非之論,以此篇終,故引之以明義也。按彼公孫丑稱高子之言以問孟子,非高子自與孟子對言也。趙岐曰:“高子,齊人也。”怨者,怨親之過,故謂之小人也。“固哉”,言其固陋也。高子年老於孟子,故謂之“高叟”。重言“固哉”,高叟之為《詩》,傷其不達《詩》意之甚也。《凱風》,親之過小者,以言莫慰母心,母心不悅,故親之過小也。《小弁》則王欲殺太子,是親之過大也。愈,益也。而過大矣,而孝子不怨,以越人遇其親,是益疏也,故曰不孝。磯,激也。過小耳,而孝子感激,輒怨其親,亦不孝也。孔子以舜年五十而思慕其親不殆,稱曰孝之至。孝之不可以已也。孔子之善舜,如高子譏《小弁》為不達《詩》之意也。皆孟子與其弟*子公孫丑相答問,不言公孫丑者,取其意而略之也。』
156圖一五六tb014068句●悠.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