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75|回复: 3

[品读经典] 乡原,德之贼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3 17: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狼 于 2012-2-4 11:01 编辑

《论语·阳货》载: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什么是乡原?《孟子》有更详细的论述。

《孟子·尽心·下》载:
(孟子)曰:“……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万章)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孟子)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子(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孟子)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白话解:
孟子说:“……孔子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我门前过,却不进来看看,而我丝毫不感到遗憾的,大概就只有乡原之人了。乡原,是伤害道德教化的人’”。
万章问道:“什么叫做乡原呢?”
孟子说:“(他们讽刺狂者说:)‘何必这样胸怀大志、狂放不羁呢?何必言行无所顾忌,常把古代贤者如何如何挂在嘴边上?’(他们讽刺狷者说:)‘何必这样特立独行呢?把自己弄得孤立无援。生在这个世界,活在这个世界,只要过得好,自己高兴,也讨别人喜欢就行了。’。他们放弃个性,毫无原则,千方百计的献媚世人,这就是乡原”。
万章问道:“乡邻都说他是好人,甚至无论到哪里别人都说他是好人,孔子却认为他损害了社会的德行教化,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想批评他,找不到具体的例子;想讽刺他,找不到明显的错处;与俗世同流合污;为人好像很忠信,行为好像很廉洁;人们都喜欢他,他自己也以此为荣,然而其所言所行却并不合乎道义,所以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了社会的德行教化。孔子说:‘厌恶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厌恶杂草,是因为它很像禾苗,却争夺禾苗的养分;厌恶巧言令色之人,是因为诡辩会搅乱正义;厌恶夸夸其谈之人,是因为吹牛会搅乱诚信;厌恶郑国的音乐,是因为它会搅乱雅乐;厌恶紫色,是因为它会搅乱正红色;厌恶乡原,是因为他会搅乱道德。’。君子的目的只是让世风回归正道。世风端正了,则老百姓就会振作起来;老百姓振作起来,那就没有邪*恶了。”

《论语·子路》载: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白话解:
子贡问道:“乡亲们都喜欢他,这人怎么样?”孔子说:“不怎么样”。子贡又问:“乡亲们都讨厌他,这人怎么样?”孔子说:“不怎么样,不如那些好人喜欢他,那些坏人讨厌他。”

乡原,现代多写作“乡愿”,两者同义。在现代汉语中,既可做名词也可做形容词。

第一次在现代的文章中接触“乡愿”这个词是在一些对马英九的批评文章中,如:“乡愿可悲的马英九”,为何会有如此批评呢?大概当初马英九的行为实在不容易判断出是君子还是乡愿,因此被一些人视为君子,被另一些人视为乡愿也就难免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乡愿和君子之间实在很难靠表面现象加以区分。直到马英九上台四年之后的今天仍然被人以“乡愿”相讥,足见知人之难、为人之难。

孔子毕生讲究温良恭俭让,为何独独会对“乡愿”大加批评呢?原因就在于“迷惑性”:一个说话做事明显讨人嫌的人,其当前危害固然比较大,然而其对旁人的影响力有限,很难扭曲社会的价值观;而一个看起来像君子,但实际上却毫无原则,八面玲珑,四处讨好,毫无骨气的人,却会导致别人被迷惑,以为人生就该如此。长此以往,如果每个人都曲身阿世、曲学阿世,谁还去塑造社会价值观呢?
乡愿文化,大概是中国古代文化流毒中最为常见而很少引起警惕的一种:
一部《官场现形记》,不就是一张乡愿的众生像吗?官官相护,上下勾结,每个人都八面玲珑,处事绝无破绽,外表看起来简直是道德标兵,实际上是以曲身阿世为代价,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浑然不顾正义何在,浑然不顾老百姓正翘首以盼 —— 盼望他拍案而起,为民请命。
一部《阿Q正传》,不就是一部乡愿的特写集吗?浑然不知正义在哪里,得过且过,只要别人说一句“阿Q真能做”就开心不已 —— 即使明知是讽刺。面对强者的欺凌,绝不反击,只靠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理平衡。而赵举人在明知是贼赃的情况下却绝不说破,不愿得罪这个“能人阿Q”,还让家人尽可能多买些,这也是乡愿!

哀哉!即使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已经严辞警告,却仍然无法阻止乡愿的横行,可见此疾之顽!

君子,并非只有温良恭俭让,更要有拍案而起的勇气、要有和平而坚定的斗争决心、要有斗争的智慧和艺术。而八面玲珑,四处讨好,曲身阿世,不问是非,以其言行惑乱社会道德的人,就是“乡愿,德之贼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3 20: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愿文化,大概是中国古代文化流毒中最为常见而不会引起警惕的一种”
中国古代文化受儒家影响那么大,可现在的“乡愿”也没见减少。“孔子在两千多年前严辞警告,却仍然无法阻止乡愿的横行。”不就证明了儒家对于乡愿问题的关注重点有改善的空间。{: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21: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任何一个学派有能力阻止的,除非这观念能普及到人人皆知的程度。即使当今的美国,乡原也同样不少,记得当初小布什的对手克里吗?他被小布什阵营攻击就是因为他的投票记录显示出乡原倾向 —— 没有原则性,公众喜欢什么他就投什么。
相对来说,中国的乡原文化更为深重,儒家的过失在于没有把它提升到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来。而其他学派,都不知道是否提到过类似的概念。
人是群居动物,乡原其实是人之常情,属于即使不受社会的后天影响都会自然产生的思潮,连刚出生的小孩子都知道去尽力讨父母喜欢。要想扭转它,可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乡愿文化,大概是中国古代文化流毒中最为常见而不会引起警惕的一种”
中国古代文化受儒家影响那么大,可现在的“乡愿”也没见减少。“孔子在两千多年前严辞警告,却仍然无法阻止乡愿的横行。”不就证明了儒家对于 ...
吾朋的世界 发表于 2012-2-3 20:4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3 23: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题目非常好,我们的学术领域确实需要一些精微辨析的启蒙,而这方面孔子作了难能可贵的示范。
国学经典中不乏这类辨析运用,遗憾的是,不知为何,我们的文化却逐步走向大而话之的模糊以至于自欺欺人式的梦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